手機閱讀

小學級科學課件小水鐘通用(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8 14:49:49 頁碼:7
小學級科學課件小水鐘通用(通用12篇)
2023-11-18 14:49:49    小編:ZTFB

總結能夠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有利于個人成長和職業(yè)發(fā)展。如何正確理解和分析新聞報道,提高信息獲取和辨析能力。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選的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級科學課件小水鐘通用篇一

雨水和徑流會把地表的泥土帶走,使土地受到侵蝕。

侵蝕使地表的地形地貌發(fā)生改變。

通過模擬實驗來探究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用文字、圖畫、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描述實驗中的現(xiàn)象。 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在小組內交流結果和想法。

設計模擬實驗,探究影響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因素。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關注自然界的侵蝕現(xiàn)象。

【教學重點】認識雨水對土地的侵蝕作用。

【教學難點】設計模擬實驗,探究影響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因素。

【教學準備】

分組器材:濕潤、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側有孔的長方形塑料水槽、報紙、

塑料薄膜、小鏟子、降雨器(飲料瓶,瓶蓋上扎孔)、水。

教師演示:雨水侵蝕土地的圖片或錄象、介紹實驗操作的課件。

2、學生討論交流。

3、好!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一下這些問題。

1、我們先來看兩幅圖。(出示雨水侵蝕土地的圖片)

你能說說你看到的景象嗎?

你平時看到過類似的景象嗎?

你認為出現(xiàn)這樣的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2、模擬實驗:下雨。

學生觀察實驗裝置,明白實驗器材所代表的含義。

教師課件出示介紹實驗的基本操作方法,學生觀看學習。

學生分組實驗。要求:實驗前仔細觀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態(tài);實驗時注意觀察“降雨”過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徑流”的情況,并做記錄;實驗后描述實驗中的現(xiàn)象并根據(jù)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小組交流、匯報。

3、小結、拓展。

雨水會不會影響土地?

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觀察并思考:斜坡上的這許多小細溝是怎樣來的,這許多小細溝中匯集的水流又會怎樣改變地形。

1、如果我們剛才實驗中的土地不是斜坡而是平地,如果斜坡上長滿樹木,

如果降雨量很大,結果又會怎樣呢?為什么?

2、學生回答。

3、接下去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影響侵蝕的因素”吧。我們能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嗎?

4、學生小組選擇一個研究的問題,進行實驗設計前的討論交流。

5、學生小組嘗試撰寫實驗方案,教師提示這是對比實驗,方案中要注意明確不同條件和相同條件,實驗器材的選用和實驗裝置的設計。

還有什么影響侵蝕的因素呢?希望你們課后能繼續(xù)觀察與研究。

小學級科學課件小水鐘通用篇二

1、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已有的知識和“看”、“摸”、“聞”等方式,判斷某一物品是有何種材料構成的。

(2)能根據(jù)材料的特點,提出對物品分類的標準。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愿意把本組找到的材料告訴其他組。

(2)能舉例說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材料。

3、科學知識目標:

(1)能舉例說出一種物品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制成的。

(2)能區(qū)分常見的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

(3)能舉例說明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的關系。

4、stse目標:

(1)能舉例說明材料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2)能描述某種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過程。

1、正確判斷出常見的物體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種物品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制成的。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為準,給物品分類。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入問題:

教師:同學們,看你們桌子上物品中的鑰匙,用力試試!會彎嗎?

生齊:不會。

教師:對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學生:是用銅做成的。

教師:鑰匙是用材料銅制作成的。請同學討論一下:鑰匙是銅,銅就是鑰匙這句話對嗎?

(二)解決問題:

學生小組進行討論。

學生1:那鑰匙是銅做成的。

學生2:銅也不能開鎖??!

學生3:對,鑰匙不能說是銅,它是讓我們來開鎖的工具,只是它由銅來做成,而銅是材料,還不能使呢!

學生匯報:老師,這話錯了,鑰匙雖說是銅做成的,但它能用來開鎖,而銅則成為材料。

教師: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多好??!物品是由各種材料制作而成的,有一定的功能;可材料只能用來組成物品。下面每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們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們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找出物品是哪些材料組成,完成探究記錄單;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教師:像木材,紙,金屬,塑料這些材料,還有哪些物品是由它們制成的呢?

學生思考?;卮?。

教師:同學知道了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那么所有的物品都是由種材料組成的嗎?看圖片上的物品,你們分析分析!

小組分析圖片,匯報。

學生:它們是由二、三、五種等多種材料組成。

教師:是啊,我們周圍的物品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組成。所以材料對我們的生活十分重要。

板書:

身邊的`材料。

材料——物品。

|(組成)。

木材、金屬、紙、棉花。

第二課時。

(一)引入:

教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了解了我身邊的許多物品都是由各種材料制作而成的。明白了物品與材料之間的關系。下面請同學看這四幅圖。(出示圖)。

(二)認識材料:

教師:它們有哪些作用呢?

學生回答:杯子用來喝水;椅子用來坐;背心人用來穿;磚用來蓋高樓。

教師:想想它們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學生分析,匯報。

學生分組討論:塑料是人加工成的。木材、棉花與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

教師:是啊,塑料是人們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加工的嗎?

學生回答。

學生自學。

教師:誰談談什么樣的材料我們叫它人造材料呢?

學生:需要人們加工的材料。

教師:同學們說的真好。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需要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不信我們各小組在我們的教室里找找看,看這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不能把材料分一下類?比比哪組找的最多。

由組長組織在教室里找材料。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

小組交流找的情況。

匯報。

教師:剛才幾個組都找到了不少的材料,試想一下,它們與我們有什么聯(lián)系呢?

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回答。

教師:聽了同學們的想法,我真為你們高興,很對,今后環(huán)保、節(jié)能、新穎將是未來材料的首選。希望同學們平時多多注意各種各樣的材料,了解關于它的知識。

(三)拓展:

2、塑料。

1、科學探究目標:

(1)能利用統(tǒng)計表記錄并比較塑料與其他材料在性質上的區(qū)別。

(2)對于有關塑料性質的問題,能夠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過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3)能從實驗結果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舉例說出人們?yōu)榱藵M足需要而不斷的研究開發(fā)新材料。

(2)能分別舉出兩個實例說明塑料制品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好處和引起的環(huán)境問題。

3、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塑料的多種性質,并能用三個以上的實例說明塑料的用途。

(2)能舉出兩種以上新材料的性質和用途。

(3)能舉例說出物品的特點與組成該物品材料的性質有關。

4、stse目標:

(1)能舉例說明塑料會給環(huán)境造成污染。

(2)能提出我們?yōu)闇p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體事情。

(3)能描述工廠加工塑料的大體過程。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活動目標:

1、能用感覺器官,通過比較塑料的一些性質。

2、能利用統(tǒng)計表對材料的性質進行記錄、比較。

3、能舉例說出塑料制品的優(yōu)點和缺點。

教學過程:

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我們身邊的材料有各種各樣,它們各有各的特點。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塑料這種材料的特點及用途。老師布置你們回去調查身邊常見的塑料制品,下面請同學們匯報一下調查結果。

(一)認識塑料。

1、學生把自己的調查結果在組內匯報。

2、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交流。

3、出示幾件塑料制品或圖片,說一說它們的用途。

4、學生充分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二)比較塑料尺子與木頭尺子。

1、教師出示一把塑料尺子與一把木頭尺子,讓學生對它們進行比較,看看它們有哪些特點相同?那些特點不同?并記錄在下列表格里。

塑料尺子木頭尺子。

輕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2、學生分4人小組進行觀察活動,填寫記錄表。

3、師巡視,在學生感到困難的時候,可提示他們。

4、學生分組匯報觀察結果。

5、提問:這兩種尺子除了以上特點,還有什么其他特點,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6、引導學生認識塑料具有防水、輕便、透明等性質,用塑料代替木頭可以節(jié)約木材,減少森林破壞。

第二課時。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作出預測,并通過實驗證明自己的預測是否正確。

2、能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有關塑料其他性質的問題。

3、通過記錄塑料杯遇熱后的變化,體驗到科學探究要重證據(jù)。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用熱水和冷水,對塑料進行比較看看塑料還有什么優(yōu)、缺點。

二、探究過程:

(一)塑料杯遇熱水會怎么樣?

1、猜想:塑料杯遇到熱水會怎樣?遇到冷水又會怎樣?

2、分小組討論,并記錄討論結果。

3、匯報討論結果。

4、分小組實驗:分別向兩個同樣大小的塑料瓶里倒入同樣多的冷水和熱水,觀察兩個瓶子的變化,并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

5、師巡視指導。

6、匯報實驗及觀察結果。

7、提問: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這種現(xiàn)象?小組討論并舉例說明。

8、關于塑料,你還想知道哪些問題?

(二)戴手套。

1、預測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兩只手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2、匯報預測結果。

3、到室外陽光下進行實驗。

4、匯報實驗結果。

5、將戴有兩只不同材料的手套放入水盆中,體會兩只手的感覺。摘掉手套后觀察兩只手是否濕潤。

(三)指導學生閱讀科學在線。

小學級科學課件小水鐘通用篇三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觀察,描述滑輪構造上的特點。

2、能夠識別動滑輪和定滑輪。

3、能夠就兩種滑輪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設并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會做滑輪的實驗,并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解釋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滑輪的結構特征及其分類。

2、知道兩種滑輪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運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科學探究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

2、建立一種物體可以有多種用途的意識。

教學重點:

知道動滑輪、定滑輪各有什么作用。

教學難點:

組裝滑輪裝置進行實驗。

教學準備:滑輪、鐵架臺、鉤碼、線、測力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集中話題。

1、有誰做過升旗手。

2、能告訴我,你升旗的時候是向下用力還是向上用力的呢?

3、為什么向下用里,國旗卻會向上走呢?

4、講解滑輪的概念。

二、探索和調查。

1、你認為一個滑輪應該有哪些部分構成?

2、出示滑輪,講解各部分名稱。

3、講解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特點。

4、定滑輪除了可以幫助我們改變用力的方向,還能幫我們省力嗎?

5、動滑輪又有什么用呢?

6、學生選擇研究動滑輪還是定滑輪。

7、討論實驗。

8、交流、改善實驗。

9、實驗、記錄、交流、小結。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變用力方向,可以怎樣做呢?

11、討論。

12、實驗驗證。

三、回顧和解釋。

小學級科學課件小水鐘通用篇四

科學概念: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過程與方法: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依據(jù)數(shù)據(jù)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對比實驗、嚴格控制實驗、重復實驗的重要性。

通過實驗知道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依據(jù)數(shù)據(jù)得出科學的結論。

】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實驗信息統(tǒng)計表(參考書5面)。

1、我們種下的綠豆種子都發(fā)芽了嗎?其他小組的綠豆種子呢?

1、教師分發(fā)實驗信息統(tǒng)計表,由組長負責收集相同實驗小組的實驗信息。

2、分析實驗信息: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shù)據(jù)有什么不同?

(2)從實驗數(shù)據(jù)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嗎?

(3)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猜測一致嗎?

1、認真聽取其他不同實驗小組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了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聽聽他們怎樣用數(shù)據(jù)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匯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對大家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辨析。

4、小結:綠豆種子發(fā)芽的必需條件是溫度、水分和空氣。

1、引導:已經(jīng)發(fā)芽的綠豆芽怎么處理?

2、確定任務:把綠豆芽種植在花盆中,放到適合的地方,讓綠豆芽生長一段時間。

3、預測哪些條件會影響綠豆芽的生長。

4、建議對綠豆芽的生長做觀察日記或者記錄。

種子發(fā)芽的基本條件是:

科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huán)境條件。當環(huán)境條件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思到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是相適應的。

設計對比實驗。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用事實說話。

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參考書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綠豆芽對水的需要的實驗。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2、為什么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fā)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么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重點指導:

(1)我們只能改變哪些條件?不改變哪些條件?

(2)兩組的綠豆芽需要一樣多嗎?

(3)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綠豆芽生長產(chǎn)生了影響,我們怎樣才能知道?

3、學生完成實驗方案,交流。

4、提供實驗記錄表,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采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

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綠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教師介紹實驗: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fā)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3、概括: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的不同。

2、香蕉、松樹、仙人掌分別生長在什么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4、說說平時還看見有關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小學級科學課件小水鐘通用篇五

教學目標。

1、了解給大自然記日記的好處。

2、知道如何給大自然記日記。

3、培養(yǎng)學生長期觀察、記錄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4、意識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

教學準備。

有關竺可楨的資料、日記本、筆、氣溫變化曲線圖、天氣情況統(tǒng)計表格。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談話:上次上課的時候,布置同學們搜集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馁Y料。請同學們交流一下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拢v一講竺可楨爺爺是怎樣給大自然記日記的?以及給大自然記日記的好處。

2.學生交流。

二、記日記的方法。

2.學生討論、匯報。

3.教師提問:我們怎樣才能給大自然記好日記呢?

4.學生閱讀課本第70頁的“自然日記”,討論怎樣記日記?記哪些方面的內容?

5.學生匯報記日記的方法。

.教師提問:給大自然記日記還需要準備什么?

三、布置日記任務。

談話:竺可楨爺爺從1936年1月1日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天,共計38年零37天,從未間斷。每天記錄天氣陰晴、風力級別、氣溫高低,以及相應的物候現(xiàn)象。他的自然日記有40多本,有近千萬字。從這里我們知道,給大自然記日記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同學們在給大自然記日記的過程中會不會像竺可楨爺爺那樣堅持不懈,從不間斷呢?今天,同學們準備好日記本,明天,就讓我們像竺可楨爺爺那樣,每天都給大自然記日記。一個季節(jié)完了,我們再來整理我們的自然日記,看看從我們的日記中能有什么收獲!

四、整理自然日記。

1.教師提問:在自然日記中記錄了哪些內容?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誰能一下子說明白?

3.教師提問:怎樣整理自然日記呢?學生討論、匯報整理日記的內容和方法,教師板書。

4.學生整理自然日記。并討論:經(jīng)過對自然日記的整理,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5.學生匯報整理日記的情況和新發(fā)現(xiàn)的情況。

五、推測。

2.學生討論。

3.我們的推測正確嗎?怎么驗證?

小學級科學課件小水鐘通用篇六

1、知道天空中的星星圍繞北極星順時針運動,北極星相對“不動”,是因為地球自轉的結果。

2、能根據(jù)已知“北極星相對不動”等事實證據(jù),推測地球繞地軸自轉,而且地軸始終是傾斜的。

3、做模擬實驗研究北極星。

4、主動和小組同學合作探究北極星“不動”的秘密。

5、體會到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證據(jù),有助于更好地解釋現(xiàn)象。

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自轉,地軸始終是傾斜的。

北極星看上去“不動”的原因。

硬紙片兩張,水彩筆,地球儀,轉椅,四季星座運行圖。

一、引入學習:

談話:人們在夜間觀星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北極星不動,而其他的星星都圍繞北極星運動。

二、探究北極星為什么“相對不動”:

1、看圖:(p82頁兩副圖)這兩副圖有什么相同之處?

(1)星星都在怎樣運動?是否都有一個“圓心”?

(2)“圓心”是否在天頂位置?是不是與天頂有一定的傾斜角度?

2、討論:照片中為什么北極星保持“不動”?

(1)小組交流

用一個轉椅代表地球,在教室墻上貼一顆星星當作北極星,請一位同學坐在轉椅上,當眼睛盯著北極星看時,北極星好像是不動的,如果視點落在哪一顆星星上,周圍的星星就會圍繞哪一顆星星運動。

(5)模擬實驗三:在一個球上貼幾個小人,代表地球上的人,讓球自轉的同時,想辦法讓小人能看見教室一面墻上的“北極星”不動。

(6)閱讀p83頁的資料,研討一年中北極星“不動”的原因。

三、拓展:

1、觀察地球儀,思考:地球儀有什么特點?為什么鐵軸要做成傾斜的?

2、交流:地球自轉還有什么特點?填寫p83頁的表格。

北極星不動的秘密

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自轉,地軸始終是傾斜的。

小學級科學課件小水鐘通用篇七

1、許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發(fā)熱。

2、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太陽是地球上的光源和熱源。

3、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過程與方法。

1、對光和熱的關系作出推測。

2、通過用多面鏡子和一面鏡子照射探究光與熱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自然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就能更好地生產(chǎn)和生活。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凹鏡、凸鏡,相關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小鏡子、溫度計、不銹鋼勺、放大鏡。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溫度的關系,以及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2)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看法。

3)師補充:光源的兩大類,熱光源與冷光源。

2、光的強弱與溫度。

1)讓我們通過實際的觀測來驗證我們的想法。

師啟發(fā):怎么樣才能得到強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強與光弱時溫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師生共同歸納出實驗的兩大步驟。

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么不同。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將小組數(shù)據(jù)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3)各個小組匯報數(shù)據(jù),繪制柱狀圖。

4)結合圖表,分析一開始的假設。

3、凹面鏡和凸面鏡的介紹。

1)學生閱讀書上的資料,并相互說說。

放大鏡、銅鏡、奧運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條件許可教師演示。

六、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本上的配套作業(yè)。

小學級科學課件小水鐘通用篇八

2、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太陽是地球上的光源和熱源

3、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過程與方法

1、對光和熱的關系作出推測

2、通過用多面鏡子和一面鏡子照射探究光與熱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自然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就能更好地生產(chǎn)和生活

教師演示:凹鏡、凸鏡,相關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小鏡子、溫度計、不銹鋼勺、放大鏡

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溫度的關系,以及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1課時

1、導入

2)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看法

3)師補充:光源的兩大類,熱光源與冷光源

2、光的強弱與溫度

1)讓我們通過實際的觀測來驗證我們的想法

師啟發(fā):怎么樣才能得到強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強與光弱時溫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師生共同歸納出實驗的兩大步驟

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么不同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將小組數(shù)據(jù)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3)各個小組匯報數(shù)據(jù),繪制柱狀圖

4)結合圖表,分析一開始的假設

3、凹面鏡和凸面鏡的介紹

1)學生閱讀書上的資料,并相互說說放大鏡、銅鏡、奧運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條件許可教師演示

作業(yè)本上的配套作業(yè)

小學級科學課件小水鐘通用篇九

1.講述少年時期的牛頓制作水鐘的故事。

牛頓小時候非常喜歡動手做玩具、小器械,據(jù)說他曾經(jīng)做過一個“水鐘”:在水桶壁上劃上均勻的橫線,讓桶里的水從桶底往外滴,水面不斷下降,根據(jù)刻度線讀出時間,水滴盡了,正好是中午時刻。

2.利用流水制成計時器,它有什么科學根據(jù)呢?

3.展示古代泄水型和受水型水鐘的圖片資料,提出任務:今天我們就利用流水能計時的原理來制作水鐘。

(設計意圖:在制作水鐘前,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滴漏實驗的研究,對滴漏能作為計時工具有了一定的理解。通過聽牛頓做水鐘故事和看圖片展示,激發(fā)學生設計和制作水鐘的興趣,明確制作水鐘的任務。)。

2.出示提示:

(1)利用現(xiàn)有的材料的特點,你們準備做什么類型的水鐘?

(2)考慮影響水鐘的因素有哪些?你準備怎樣控制這些因素?

3.各小組選取材料進行設計。

4.展示自己的設計方案。

(1)請各小組談談你們是怎樣設計的?

討論:怎樣用它來計時?怎樣劃分刻度才科學?

(2)請各小組結合同學們的建議,完善自己的設計方案。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古代水鐘設計思想中得到啟發(fā),對水鐘的類型、式樣、材料、操作步驟等事項進行初步設計。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間的相互探討,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初步修正、完善設計方案。)。

1.各小組做水鐘。提示:

(1)根據(jù)自己小組設計的方案進行制作。

(2)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檢測一下我們猜測的影響水鐘記時準確的因素是否正確。

(3)標出1~5分鐘時的水位刻度。

2.及時記錄制作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和問題,嘗試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小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在“做中學”,方案設計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螺旋上升的過程。初步設計后,可以讓學生動手做,在實踐中學生會不斷產(chǎn)生新問題,不斷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是符合兒童認識規(guī)律的。在實踐后,學生對盛水容器的形狀、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劃分的準確度等因素會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設計意圖:在實際應用后,再讓學生學會反思,既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設計方案再進行反思,更要對自己的作品制作過程和技術進行反思,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設計能力和制作水平。)。

1.說說制作水鐘給你的啟示?

2.鼓勵學生收集有關時鐘的科技發(fā)展史資料,體悟科技發(fā)展帶來的新變化。

(設計意圖:做好課外延伸,與課外科技活動相結合,與科技發(fā)展史教育相結合,讓學生體驗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是一代又一代人不倦探索的結果。)。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科學課程除了科學啟蒙外,還承擔著部分涉及到技術領域的教學任務。以往科學課上我們比較重視科學概念和原理的教學,但對科學課中的“技術教育”內容比較忽視,往往停留在動動做做的操作層面??茖W課里的“技術教育”不是純技術的小制作活動,而是建立在學生有一定的科學概念或原理的基礎上,用科學概念或原理來引領的設計活動和科技制作活動。本案例以“做水鐘”作為“技術教育”的內容,一是它既有科學的思想,二是又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從科學思想來說,它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時間的測量”單元中古人發(fā)明計時工具的一個具體例子,這是典型的科學發(fā)現(xiàn)和科學創(chuàng)造的過程。同時,制作水鐘也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如何克服流水先快后慢的問題,如何選擇合適的孔徑以控制水滴的速度,如何標注刻度等都需要在設計和制作中不斷探索。

在科學課中進行“技術教育”時,我們要注意處理以下關系:

1.理解科學概念和原理是開展“技術教育”的基礎??茖W課中的“技術教育”不是對某一或某些技巧的專門性訓練,它不同于勞動技術課,它是對所學科學概念或原理的具體運用,是深化理解科學概念或原理的有效途徑。

2.“技術設計”和“動手制作”是科學課中“技術教育”的主要內容?!凹夹g設計”的能力包括發(fā)現(xiàn)和描述問題的能力,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并評價方案的能力等;“動手制作”是在方案設計的引導下進行的動手實踐操作活動,具體制作時又可以反過來修正和完善原先的設計方案,動手動腦,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小學級科學課件小水鐘通用篇十

(1)引導學生認識人們用來計時的方法的多樣性。

(2)引導學生制作和改進小水鐘,利用小水鐘進行簡單計時。

(3)讓學生知道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用學到的知識估測生活中水龍頭的滴漏現(xiàn)象,提醒人們節(jié)約用水。

引導學生認識計時方法的多樣性,會根據(jù)有些物體有一定規(guī)律的變化規(guī)律,掌握了它的變化規(guī)律就可以用來做計時器的原理、設計、改進小水鐘。并把此知識引入現(xiàn)實生活,估測水龍頭的滴漏現(xiàn)象,測量怎樣減少浪費、節(jié)約用水。

準備一些有關刻漏和漏壺的錄像資料或課件、水鐘模型。一段動畫片的片段、計時器課件、一次性紙杯、鐵釘、水槽、水、沙子。

一、觀察古代的水鐘,分析其計時的優(yōu)缺點。

可以一句話“如果不用今天的鐘表,你還可以用哪些方法來知道時間?”引導學生對搜集到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進行再次的分析和整理。從中找出水鐘的資料進行典型觀察、分析、研究,找出它的優(yōu)缺點。

二、制作一個顯示20秒時間的水鐘。

同學們能不能利用材料超市的材料制作一個小水鐘?能用這個小水鐘進行20秒鐘的計時嗎?學生隨之討論、設計并進行實驗,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獲得知識,做出假設再自行設計實驗,初步培養(yǎng)學生自行研究問題的能力。這個制作過程大約需要15分鐘,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對學生進行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小組進行適當?shù)奶崾竞蛶椭?,讓他們嘗試成功的喜悅,對制作活動較好的小組教師要鼓勵他們設計更好的小水鐘。

(1)用顯示器檢驗小水鐘的計時準確性。教師放映顯示器,師生共同檢驗小水鐘的計時準確性。提問:小水鐘為什么不準確?分析、整理實驗數(shù)據(jù)找出原因,繼續(xù)改進。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基礎上通過合作、討論、研究,更深一步地了解水鐘的計時原理。

(2)關心身邊的水龍頭的滴漏現(xiàn)象。這是一個拓展活動。讓學生把學的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關心身邊水龍頭的滴漏現(xiàn)象,估測流失的水量,提醒大家節(jié)約用水。通過調查學生應該會發(fā)現(xiàn),看起來緩緩滴漏的水實際上流失得非常快,促使他們反思:“自己平時是否注意關緊水龍頭?”這個活動可以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激勵學生用學習的知識服務于社會。

(3)知識鏈接:刻漏和漏壺。引導學生認識古代的計時儀器——刻漏和漏壺時,最好選用電腦課件進行教學。這樣不但能用最短的時間說明刻漏和漏壺的原理,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歌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了樹立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的愛國主義教育。

小學級科學課件小水鐘通用篇十一

1、通過一定的裝置,用流水來計時,通過控制滴漏的速度,從而使水鐘計時更加準確。

2、小組分工、合作,用畫圖、文字、口述等形式設計制作水鐘的方案,并利用剪刀、塑料瓶等工具和材料制作一個簡易水鐘,在實際運用中能夠提出改進建議。

3、體驗到完成一個科學制作需要不斷重復實驗,在實驗中逐步完善,感受科學制作帶來的快樂。教學重點:。

用畫圖、文字、口述等形式設計制作水鐘的方案,并利用剪刀、塑料瓶等工具和材料制作一個簡易水鐘。

能夠找出自制水中的不足,并做出改進方案。教學準備:

美工刀、兩個塑料瓶、秒表、筆、紙膠和、紙條尺、輸液管等。

(ppt出示古代水鐘圖片)這是我國古代能工巧匠設計出來的水鐘,它分為哪兩種類型呢?(受水型和泄水型)大家仔細比較泄水型水鐘和受水型水鐘有什么區(qū)別呢?(泄水型刻度在容器上,受水型水鐘刻度在盛液杯上。)師總結:哦,意思就是泄水型水鐘是水流出多少來計量時間,刻度就在容器上面;而受水型水鐘是根據(jù)盛液杯中接多少水來計量時間,刻度是在盛液杯上。(課件出示)。

我們簡單了解了古代的水鐘,孩子們想不想自己設計一個能夠計時的水鐘?(想)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設計制作一個能夠計時10分鐘的簡易水鐘。(板書我的水鐘)。

今天老師給你們每個小組準備了兩大小、粗細相同的透明飲料瓶,我們用它們來制作一個計時10分鐘的水鐘。老師今天還準備的材料有水,可粘貼的紙條,工具有剪刀、大頭針、秒表、筆、帕子、廢液缸。(邊說邊展示板書材料與工具)他們是用來干什么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56頁,給大家2分鐘讀書??磿臅r候可別忽略書上的一句話一個圖片,在讀的同時請大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并以圖文的形式拿出你們組的設計方案。

1、你們要做一個什么類型的水鐘?是受水型還是泄水型的。

2、我們怎樣來控制水流的速度;。

3、我們如何來劃分10分鐘的時間刻度,標在哪個位置,需要哪些工具。(課件出示。)。

師:(老師觀察到孩子們已經(jīng)設計好了)哪個小組來說說你們的方案。在說方案的時候請按照老師的問題一步一步的說,說清楚。最好用書中的原話,別的小組的同學豎起小耳朵看看他們小組的設計方案有不準確的地方嗎?當他發(fā)表完意見的時候補充。(板書設計方案)。

生:我們小組是制作一個受水型水鐘。首先用剪刀把兩個塑料瓶剪開,一個留下下部,而另一個留下上部,并把瓶蓋鉆一個小孔。師:孔的大小要合適,太大水流太快,太小水流太慢,都不利于計時。由于時間關系,老師幫大家選出了合適的鉆孔工具(出示工具并示范),然后呢?生:把兩個瓶子組裝起來,用表計時,在容器壁上標出接水1分鐘和5分鐘時的水位刻度。依水位來推算時間,分別標出1—10分鐘的時間刻度。師:回答的非常好,哪位同學來補充一下。

生:在標出時間刻度時我們用可以粘貼的紙條貼在瓶子上,在瓶子形狀一致的地方標上0min,當水位到達0min時計時。

師:回答的相當好,老師這里來說說如何使用秒表,左邊清零,右邊計時開始,再按一下暫停(邊說邊示范)那請問我們的紙條尺用來干什么呢?(手中拿出紙條尺)。

生:用來量出1min水位高度,5min水位高度,根據(jù)水位高度推算1—10min的水位高度。(師復述,并演示)。

師:哦,這是第一小組的設計方案,其他小組有不同的方案嗎?說出與第一小組的不同。

生:我們小組制作的是泄水型的水鐘,與第一小組不同的是在標出時間刻度的是在裝置的上半部標出水流出時的水位。

師:大家的方案都非常棒!還有不同的方案嗎?(沒有)那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著ppt鞏固一下制作水鐘的步驟。生:

1、將兩個塑料瓶如圖一樣分割開。

2、在瓶蓋上扎一個小孔。

3、如圖一樣將塑料瓶組裝起來。

4、標出時間刻度。

師:好了,同學們在按照設計方案制作水鐘前,組長請分工1號同學剪飲料瓶。

2號同學鉆小孔,3號同學粘紙條,4號同學穩(wěn)定水鐘,5號同學畫刻度,6號同學計時,7號8號同學推算時間刻度。當然,請大家齊讀ppt上溫馨提示。

生:

1、在剪塑料瓶的同時鉆小孔,針尖鋒利,注意安全。

2、計時前粘好畫刻度線紙條,并標上0刻度。

3、擦干塑料瓶上的水。

4、計時同學與畫刻度線同學互相配合。

5、扶住水鐘,不要讓水鐘倒掉。

6、廢料放入廢液缸中。

7、水不小心灑了用帕子擦干。

現(xiàn)在請領料員前來領取材料與工具。開始制作水鐘。(師分組指導實驗)。

各小組都把自己的水鐘做好了,那我們來比一比哪個小組計時更準確呢?首先我們來計時3分鐘,開始,時間到,結果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板書使用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生:差一點沒到7分鐘的刻度。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我們設計的水鐘不能準確計時。

師: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影響了水鐘準確計時呢?

生:水在慢慢減少,水流速度變慢,容器的形狀也有影響……(ppt出示)師小結:通過同學們實際操作,發(fā)現(xiàn)了我們設計的水鐘存在了很多問題,如果水的流速不變的話,我們的水鐘是不是更準確啊!那如何解決呢?(板書改進方案)善于觀察的孩子你們觀察過醫(yī)院的輸液裝置嗎,(ppt出示圖片)它就能使我們輸?shù)囊旱蝿蛩俚牧魅肴梭w內老師這里帶來了與之類似的裝置。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速度是不是均勻的呢(出示裝置),我們一起來觀察30秒,1分鐘的水位。大家看是不是水位差不變。(是的)。

4我的水鐘材料與工具。

使用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小學級科學課件小水鐘通用篇十二

科學概念:

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用的,有時是有害的;在工作時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

過程與方法:

應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對摩擦力有益還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斷和解釋;找出自行車上增加或減少摩擦力的設計并作出自己的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從不同方面分析一個問題時必要的;形成用科學知識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膽解釋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找出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增加或減少摩擦力得設計并作出解釋。

【教學難點】。

對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斷和解釋。

【教學準備】。

有關圖片,兒童車實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人滑倒的圖片和汽車打滑的圖片,提問:這兩幅圖片說明了什么?

3、引導:因此當摩擦力對我們有利的時候我們要適當增大摩擦力,當摩擦力對我們有害的時候需要減小摩擦力。

二、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什么?

1、學生舉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減少摩擦力。

2、教師出示圖片,請學生解釋為什么要這樣的設計。

3、追問:他們分別是用什么方法來增大摩擦力或者減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

4、學生討論交流。

三、尋找自行車上的好設計。

1、引導:這些設計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運用,例如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自行車上就有很好的體現(xiàn)。

3、學生探究。

4、提問:這些地方分別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減小摩擦力的?

(1)剎車:增加壓力。

(2)鏈條、輪胎:增加接觸面粗糙程度。

(3)車軸、方向軸、腳踏軸:滾珠軸承。

5、整理信息、交流匯報。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