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大班教案翻跟頭(優(yōu)質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04:58:14 頁碼:13
最新大班教案翻跟頭(優(yōu)質15篇)
2023-11-13 04:58:14    小編:ZTFB

教案要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合理的教學步驟和清晰的教學導向。編寫教案前要充分了解教學目標,確立教學重點和難點。這些教案范例展示了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方法,為我們提供了多種教學思路和策略。

大班教案翻跟頭篇一

本次活動來自河北少年兒童出版出版的《幼兒領域活動教師用書》中班上冊科學領域。翻跟頭對于孩子來說最熟悉不過,小膠囊也會翻跟頭既貼近生活,易于操作的有趣活動,更適于大班的孩子來進行探究。于是我們改進了教育目標,增加探究材料,創(chuàng)新了教具,利用揭開“小膠囊”會翻跟頭的秘密,展開探究,得出結論:重量和膠囊大小適中的球形物體,在膠囊內滾動會帶動膠囊進行翻跟頭的運動。激發(fā)幼兒善于發(fā)現身邊的科學現象和探究科學的興趣。

下面說一下本次活動的教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領域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據此我們制定三維目標。

1.通過實驗,感知物體由于重心移動而發(fā)生的翻滾現象。

2.理解小膠囊翻跟頭的原理。

3.體驗探究的樂趣,激發(fā)對身邊事物現象的探究興趣。

活動重點:探究發(fā)現小鋼珠會讓小膠囊翻跟頭。

活動難點:理解小膠囊翻跟頭的原理—重心轉移。

經驗準備:活動前幼兒進行翻跟頭游戲。

物質準備:小椅子下面材料筐第一次探究材料(軌道滑梯和裝有不同東西的小膠囊)每人一套,第二次探究桌面材料每人一套,第三次探究大軌道和大膠囊共4套供幼兒分組游戲探究,ppt課件和視頻及背景音樂等。

《綱要》指出:老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教法:本次活動我采取了比較法、觀察法、和操作法和分組游戲法步步設疑,用問題引導幼兒自主探究,驗證假設,我們還投其所好,利用播放動畫視頻直觀感知小膠囊翻跟頭的原理,準確有趣。利用生活中重心轉移現象的搞笑視頻,更易于孩子們的理解。在這里我不是過多的強調該怎樣做,如何做,更多的是設置問題引導幼兒自主探究。

學法:幼兒通過分組合作游戲法、展示法、嘗試法等進行觀察、操作、記錄,自主探究,把自己的猜想假設、探究結果展示,充分體驗科學活動的`迷人之處,滿足了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那么,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次活動的任務呢?我說一下本次活動的教學過程。本次活動在多媒體活動室進行,所需教具是多媒體設備、黑板、及本活次動的系列教具。

主要分為七個步驟。從激發(fā)興趣、談話引入到逐步的探究采用了層層遞進、逐層深入的方式,逐步引導孩子們進行探究活動。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活動前有了翻跟頭的經驗,提出老師這也有一個小朋友會翻跟頭,引出小膠囊。之前還把不利于觀察的卡紙軌道改成了易于觀察的透明軌道,孩子們一下就被激發(fā)出興趣。

(二)幼兒探究,引發(fā)猜想:在幼兒的小椅子下提供了材料筐,幼兒第一次探究,發(fā)現自己的小膠囊不會翻跟頭,而老師的會翻從而引發(fā)猜想,引起懸念。并利用磁力吸填充大的猜想表格。

(三)動手操作,發(fā)現秘密:第二次探究,我們把原來的只有小鐵球和小塑料球兩種材料又增加了兩種,砂礫模仿幼兒熟悉的藥面兒,大米不是球形的,增加探究難度和樂趣。我們又將記錄表改進為黑板展示的大記錄表,形象鮮明的對比猜測和驗證的結果,簡單明了。便于得出結論是小鐵球(小鋼珠)讓小膠囊翻跟頭。

(四)拓展游戲,究其原理:就此得出結論還不能滿足孩子們探究的欲望,到底小鐵球是如何帶動小膠囊翻跟頭的呢?膠囊不但太小且不透明不好觀察,我們又設計了大膠囊,用礦泉水瓶剪下上半部對接就成了,可里面的小球用什么呢?找不到大點的球體,我們就用乒乓球裝進沙子增加了重量,這樣就可以清晰的觀察球體在膠囊中的運動軌跡。通過分組游戲的方式,孩子們又有了新的發(fā)現,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

我們又利用孩子們喜歡的動畫視頻揭示了重心轉移的原理。使小結部分清晰易懂。

(五)源于生活,聯系實際:知道了原理,還原于生活才是我們的目的,如何將知識原理與生活聯系起來呢,我們利用單腳站立感知重量的落點,幼兒親身體驗重心轉移,再加上生活案例視頻,終于,孩子們聯系到了生活中的實實在在的案例。

(六)幼兒小結,教師總結。

(七)區(qū)域投放,活動延伸:將這些玩教具放置區(qū)域活動當中繼續(xù)體驗探究。在之后的日子,又有了新的發(fā)現,他們說:不光是圓的東西能翻跟頭,他發(fā)現大車拉的鋼材重心轉移了也會翻車。還發(fā)現買來了小一號的鋼球需要把膠囊也剪下一小點,才能讓膠囊翻跟頭。至此孩子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雖然表達不夠準確,但是在他們的心中已經種下了一顆種子。

亮點:活動使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思、玩中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結合生活中的有關現象,理解翻滾現象是由于重心轉移而產生的。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自主地觀察、分析、判斷,培養(yǎng)了他們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了主動探究的能力。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興趣非常高,對探究結果記憶非常深刻。孩子不僅有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操作中心情是愉悅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孩子們善于發(fā)現身邊的科學,并敢于大膽嘗試以及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不足:在孩子們的眼里會有不一樣的風景,分組探究時就有孩子提出膠囊翻跟頭還跟軌道的坡度有關系,這是我們之前沒有預料到的,在以后的活動當中還應考慮周全,多學習各種各類的知識、常識,以備不時之需。

最后我用一句話結束我的說課,發(fā)現生活中的有趣現象,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謝謝大家!

大班教案翻跟頭篇二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由于重心移動而發(fā)生的翻滾現象。

2、鼓勵幼兒大膽實驗,個性記錄,充分表述。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空膠囊、小鋼珠、小石子、綠豆、透明管、記錄表、多媒體課件。

2、知識準備:了解圓的物體(如小圓球、小鋼珠)是會滾動的。

活動過程:

一、設疑導入,激情引趣。

師:小膠囊在干什么?你們想試一試嗎?

2、幼兒動手試一試。

3、幼兒討論:為什么我們的小膠囊不會翻跟頭,而老師的能翻呢?

二、猜想互動,集體統(tǒng)計。

1、幼兒猜想:

師:老師帶來了你們說到的綠豆、小鋼珠、小石子(看實物照片),小朋友們請你們猜一猜:在空膠囊中放哪種物體能使它翻跟頭?(出示綠豆、小鋼珠、小石子)幼兒一:綠豆。幼兒二:小石子。幼兒三:小鋼珠。

2、介紹記錄表,幼兒猜想教師記錄。

師:請小朋友大膽猜想,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你的猜想結果。

3、教師統(tǒng)計幼兒猜想結果。

師:你覺得綠豆能讓小膠囊翻跟頭的請舉手;你覺得小石子能讓小膠囊翻跟頭的請舉手;你覺得小鋼珠能讓小膠囊翻跟頭的請舉手。

三、動手操作,個性記錄。

1、交代實驗操作要求。(鼓勵幼兒大膽使用各種材料來實驗。)。

師:請小朋友們將這三種材料,每一次選一個放在小膠囊里,試一試,看看有什們發(fā)現,然后將實驗結果記錄在你的實驗表中。(操作時,請注意安全。)。

2、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記錄實驗結果。

3、幼兒實驗,記錄實驗結果。

四、共同交流,共享經驗。

1、生生互動,交流記錄表。

師:請做好實驗的`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交流一下你的新的發(fā)現。

2、展示記錄表,請多位幼兒分享各自的發(fā)現。

3、出示大統(tǒng)計表,驗證猜想。

師:猜想只是一種想法,而動手操作才能讓我們發(fā)現其中真正的秘密。

五、觀看課件,了解原理。

2、師小結:因為小鋼珠是圓的,它在小膠囊里會自由滾動,它又比小膠囊重,所以當小鋼珠滾到膠囊的這一頭時,膠囊的另一頭就翹起來了;當滾到另一頭時,這一頭又翹起來了,這樣接連不斷地滾動,小膠囊就像雜技演員一樣連續(xù)不斷地翻起跟頭來了。今天我們終于找到了小膠囊翻跟頭的秘密,開心嗎?(開心!)。

六、延伸。

師:除了把小鋼珠放進膠囊里讓它翻跟頭,還有沒有其他的材料會成功呢?

活動反思:

1、操作探索前善“導”。此活動一開始通過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幼兒學習的意向,激起幼兒探索發(fā)現的沖動,帶著“智力蛋為什么會翻跟頭?”的問題非常投入、專注地進行操作探索活動。

2、操作探索中敢“放”?;顒舆^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敢于放手,但卻不放任自流。比如在嘗試讓小膠囊翻跟頭的過程中,幼兒難免會有些困難,會有失敗,但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結論、方法提供給他們,而是鼓勵幼兒再嘗試,或請教同伴、或合作商量,自己解決問題,習得經驗,真正把探索學習的過程變成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得以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3、操作探索后能“啟”。每次操作探索后,教師能夠啟發(fā)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結果,使知識、經驗在幼兒的頭腦中得到內化,并在與同伴的相互交流和討論以及記錄活動中不斷豐富。教師還善于設疑,啟發(fā)幼兒思考,進行猜測,進而繼續(xù)探索發(fā)現,直至解決問題。比如在幼兒第一次操作發(fā)現小膠囊并不能翻跟頭時,教師馬上提出“為什么你的小膠囊翻不了跟頭?”、“有什么辦法讓它也能和智力蛋一樣翻跟頭呢?”等問題,使幼兒進行了再嘗試、并從中發(fā)現了小膠囊翻跟頭的秘密,自然習得了一些新的經驗和知識。

大班教案翻跟頭篇三

1、對生活中力的有趣現象產生興趣,并有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3、學習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想法。

注意事項:膠囊和鋼珠的安全性。

活動準備:膠囊、綠豆、鋼珠、螺絲釘、紙滑梯。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講故事,引發(fā)幼兒興趣。

雜技團里有一個會表演的小膠囊。有一天,雜技團團長要求小膠囊出一個新節(jié)目,要表演從滑梯上翻著跟頭下來。這可難住了小膠囊,它不停地練習,小朋友們幫它看一看。(示范小膠囊從滑梯上滑下來)這是翻跟頭嗎?在它著急的時候,雜技團團長跟它說:“你肚子里是空的`,怎么能翻跟頭呢,”你要放進東西去試一試。小膠囊想:我要在里面裝什么才能翻跟頭呢?小朋友,你們幫它想一想吧。

師:你覺得小膠囊里放什么可以讓它翻跟頭呢?為什么?

二、活動實施:

1、幼兒認識材料。

師:我們取出的都有什么?這三個材料哪兒不一樣?放在手里掂一掂,在盤子里滾動一下看看。

小結:這三個材料形狀不一樣、重量不一樣、滾起來也不一樣。

2、幼兒進行猜想。

師:你覺得這三樣東西哪個放進膠囊里哪個能讓小膠囊翻跟頭呢?

3、幼兒進行實驗。

師:小膠囊里面放什么材料可以讓它翻跟頭?另外兩個材料可以讓小膠囊放跟頭嗎?

4、幼兒記錄實驗發(fā)現。

5、幼兒進行實驗分享。

師:為什么鋼珠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它和另外兩個材料有什么不一樣?

三、活動總結:

教師進行經驗總結:通過讓小膠囊翻跟頭我們知道了:圓的、重的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長的、輕的不可以。我們下來可以再試試還有什么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

活動評價:幼兒能說出小膠囊在斜面上翻跟頭是因為鋼珠在里面滾動的原因,并說出鋼珠與兩外兩個材料的不同。

活動延伸:尋找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的材料,發(fā)現它們的共同點。

大班教案翻跟頭篇四

2.結合詩歌的思維和句式特點,大膽想象,學習訪編詩歌。

3.認讀重點字詞:翻跟頭、高樓、托起、整個、鏡頭、地球。

大字卡、掛圖、音帶、,詩歌讀本人手一冊。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二、感知理解活動。

教師小結:翻跟頭時低下頭,我們看到了這么多不同的事物,真是太奇妙了。

2.欣賞詩歌。

1.教師出示掛圖幼兒觀察。

說說這個小朋友在干什么,他看到了什么,他會是什么樣的感受。

2.教師朗讀詩歌幼兒認真傾聽。

3.講述詩歌內容。

重點講述詩歌中的三個倒是畫面,知道幼兒根據畫面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學念詩歌的句子。

4.教師與與幼兒以問答的相識,熟悉詩歌內容并學習字卡。

師:第二個跟頭看見了什么?怎么理解白云在我腳下游?

出示字卡:托起、整個。地球、鏡頭引導幼兒初步認讀。

5.教師播放音帶幼兒劃指跟讀詩歌。

閱讀完后教師收書。

三、游戲活動。

游戲:圖片字卡對對碰。

四、創(chuàng)造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詩歌的句型,結合自己的感受創(chuàng)編詩歌。

幼兒根據自己的感受,大膽想象,學習訪編詩歌。

如。第四個跟頭看見、第五個跟頭看見。

五、結束活動。

交流小結,幼兒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大班教案翻跟頭篇五

1、對生活中力的有趣現象產生興趣,并有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2、通過實驗了解小膠囊翻跟頭是重心轉移的現象。

3、學習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想法。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膠囊和鋼珠的安全性。

膠囊、綠豆、鋼珠、螺絲釘、紙滑梯。

一、活動引入:講故事,引發(fā)幼兒興趣。

雜技團里有一個會表演的小膠囊。有一天,雜技團團長要求小膠囊出一個新節(jié)目,要表演從滑梯上翻著跟頭下來。這可難住了小膠囊,它不停地練習,小朋友們幫它看一看。(示范小膠囊從滑梯上滑下來)這是翻跟頭嗎?在它著急的時候,雜技團團長跟它說:“你肚子里是空的,怎么能翻跟頭呢,”你要放進東西去試一試。小膠囊想:我要在里面裝什么才能翻跟頭呢?小朋友,你們幫它想一想吧。

師:你覺得小膠囊里放什么可以讓它翻跟頭呢?為什么?

二、活動實施:

1、幼兒認識材料。

師:我們取出的都有什么?這三個材料哪兒不一樣?放在手里掂一掂,在盤子里滾動一下看看。

小結:這三個材料形狀不一樣、重量不一樣、滾起來也不一樣。

2、幼兒進行猜想。

師:你覺得這三樣東西哪個放進膠囊里哪個能讓小膠囊翻跟頭呢?

3、幼兒進行實驗。

師:小膠囊里面放什么材料可以讓它翻跟頭?另外兩個材料可以讓小膠囊放跟頭嗎?

4、幼兒記錄實驗發(fā)現。

5、幼兒進行實驗分享。

師:為什么鋼珠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它和另外兩個材料有什么不一樣?

三、活動總結:

教師進行經驗總結:通過讓小膠囊翻跟頭我們知道了:圓的、重的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長的、輕的不可以。我們下來可以再試試還有什么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

尋找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的材料,發(fā)現它們的共同點。

大班教案翻跟頭篇六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會翻跟頭的膠囊大班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天早上,我班幼兒朱立輝帶來了一件“麥當勞”小玩具,一個翻跟頭的小丑,小朋友都圍住他,讓他一次又一次地玩。這時有個孩子問“它為什么會翻跟頭,而且不停地翻?”大家展開了討論,有的說是因為朱立輝用手將爬竿翻上翻下;有的說是小丑身上有磁鐵…怎樣讓孩子探究到這個科學原理呢?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會翻跟頭的膠囊》,主要是要他們探索物體重心的轉移將改變物體的方向這一有趣的.現象,并通過操作,讓他們了解重心的專轉移將收受到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等的制約。

1、通過探索和操作,感知膠囊翻跟頭的科學原理,從而喜愛科學活動。

2、會使用簡單材料進行實驗,并根據操作記錄結果。

3、了解膠囊會翻跟頭是重心轉移的原理。

1、幼兒實驗用具每人一套:膠囊、鐵球、一次性碗、其他實驗材料(黃豆、小樹枝、米粒、石頭、碎布條)。

2、記錄實驗結果用的表格、筆。

3、課件。

(一)觀察比較、引發(fā)猜想。

1、教師準備普通膠囊和裝有鐵球的膠囊于幼兒碗內,讓幼兒操作觀察比較,發(fā)現裝鐵球的膠囊會翻跟頭,普通膠囊只在碗內滾動。

2、幼兒進行猜想。

(二)實驗操作,探索膠囊內放什么會翻跟頭。

幼兒嘗試將不同的實驗材料放入膠囊內,讓膠囊翻跟頭,幼兒記錄操作結果,并根據記錄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小結:膠囊內放入小鐵球,會讓膠囊翻跟頭。

(三)再次實驗操作,比較鐵球與其他材料的不同。

幼兒用捏、摸、掂、看等方法,感知鐵球與其它材料的差異,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過程結果。

小結:因為鐵球是圓的、有一定重量的、可在膠囊內滾動、滾動時改變了膠囊的重心,引起膠囊翻跟頭。

(四)觀看課件,進一步感知重心轉移原理。

(五)拓展思維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運用重心轉移原理制作的物體。

大班教案翻跟頭篇七

樂意參加閱讀活動,體驗閱讀的`快樂。

了解故事內容,愿意大膽地表達和表現故事。

大型圖書1本。

1、引起興趣。

(1)小朋友今天我們又要一起讀書了,看看今天要讀的這本書和我們以前看的書有什么不一樣?(這本書好大)對了,今天我們就要來讀一讀這本好大的書。

(2)這本書講的是誰的故事,你們看出來了嗎?哦,從這本書的封面上我們就知道講的是小青蛙、小烏龜、小寶寶和西瓜蟲的故事。那講得是他們怎樣的故事呢,我們趕緊打開書看一看。

2、逐頁閱讀。

(1)這是誰?小青蛙在干什么?(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我要翻跟斗咯!”小青蛙怎么說???(幼兒學一學)。

小青蛙想把它翻跟斗的事告訴大家,聲音輕了大家會聽得見嗎?那我們學著小青蛙大聲地喊一喊“我要翻跟斗咯”好嗎?(幼兒跟著老師一起大聲喊“我要翻跟斗咯”。

(2)小青蛙準備翻跟頭了,我們一起用力幫它喊一喊“一二三”。(集體喊“一、二、三”)。

撲通,哎呀呀,翻歪了,小青蛙翻到了哪里?你們看小青蛙翻到河里,河水怎么樣?(引導觀察畫面)河水濺得高不高?那小青蛙掉到河里的聲音應該怎么樣?我們再一起學一學青蛙翻到河里的聲音:小青蛙掉下去啦!“撲通”(集體做一做動作,說一說)。

(3)故事中的小青蛙在翻跟頭,那小烏龜在做什么呢,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趕緊往下看。

(看烏龜的圖片)小烏龜在干什么?(翻跟頭)它會怎么說?我們學著烏龜大聲一點告訴大家。(我要翻跟頭咯!)小烏龜要翻跟頭了,我們一起為它加油喊一喊“一二三”。

(4)看,“砰”的一聲,小烏龜它翻成什么樣了,誰來學一學?(請一幼兒做一做烏龜的動作)。

小烏龜四腳朝天躺在地上,頭好暈啊,爬不起來了!小烏龜在地上搖來搖去發(fā)出“咔嗒、咔嗒”的聲音。你們想不想也來試試?(幼兒集體一起做烏龜的動作:幼兒一起邊搖邊發(fā)出“咔嗒”的聲音。)。

(5)又有小動物要翻跟頭了,我們快起來看看。

誰也來翻跟頭了?有幾條西瓜蟲,我們一起數一數,“一、二”,有幾條?這條西瓜蟲會怎么喊?(請個別幼兒說一說)這條西瓜蟲會怎么喊?(集體喊一喊)這條西瓜蟲往這邊翻,那條西瓜蟲往這邊翻,它們一起翻跟頭會發(fā)生什么事?(猜)我們也幫他們喊一喊吧?。ń處熯呑鰟幼鬟呎f)“一、二、三”“啪”兩條西瓜蟲怎么啦?(幼兒個別回答)啊,不小心撞到一起了。那你們聽見他們撞在一起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嗎?我們也來做一做。(幼兒學一學,說一說)。

(7)(出示爸爸接寶寶的圖片)原來是怎么回事???(被爸爸接住了)哈哈,正好被爸爸接住了寶寶,寶寶心里怎么樣?他臉上的表情怎么樣?我們也來做一做!

(8)剛才我們讀的這本書的名字叫翻跟頭。大家一起讀一讀。(一起看封面上讀一讀)。

3、完整閱讀。

你們想不想再讀一讀這本書上好聽的故事?(教師讀故事,幼兒可以和教師一起讀)。

4、結束。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翻跟頭???你們會象故事里的小青蛙一樣翻歪了呢?還是象小烏龜一樣翻得“咔噠咔噠”響呢?我們快去到外面翻一翻。(幼兒在空地上翻跟頭)。

大班教案翻跟頭篇八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膠囊翻跟頭的秘密》大班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通過操作活動,感知物體由于重心移動而發(fā)生的翻滾現象。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并記錄探索的過程。

3、提高觀察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興趣。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1、前知識準備:了解圓的物體(如小圓球、小鋼珠)是會滾動的。

2、物質準備:空膠囊、小鋼珠、火柴頭,紙團,雪碧瓶做的透明筒、雞蛋殼、玻璃球、玻璃球、記錄表格、多媒體課件、智力蛋。

1、組織游戲,激發(fā)興趣。

(1)出示智力蛋(放在透明筒里),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2、幼兒動手操作

(1)你們想了解智力蛋為什么會翻跟頭嗎?那就要動腦筋想一想,動手試一試,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透明筒,小膠囊就好比智力蛋,現在你們試試看,你的小膠囊會不會在透明筒里翻跟頭。

(2)幼兒操作:發(fā)現小膠囊不能翻跟頭。

(3)為什么這個小膠囊不能翻跟頭呢?你有什么辦法能讓小膠囊和智力蛋一樣翻跟頭呢?讓幼兒帶著問題再次進行操作,試著在小膠囊中放入小紙團、火柴頭、小鋼珠等物體,看看這些物體能不能讓小膠囊翻跟頭。

(4)師生共同操作、試驗。啟發(fā)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并記錄操作結果。

3、師生共同交流操作中的發(fā)現。

(1)剛才你們是怎么玩的?發(fā)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

(2)請個別幼兒講述并演示自己的發(fā)現。

(3)師生共同驗證鋼珠放在膠囊里后,膠囊就會出現翻跟頭的現象。

4、了解膠囊翻跟頭的原理。

(2)觀看多媒體課件(見附件),了解鋼珠使小膠囊翻跟頭的真正原理:因為小鋼珠是圓的,會自由滾動,它又比小膠囊重,所以當小鋼珠滾到膠囊的這一頭時,膠囊的另一頭就翹起來了;當滾到另一頭時,這一頭又翹起來了,這樣接連不斷地滾動,小膠囊就像雜技演員一樣連續(xù)不斷地翻起跟頭來了。

(3)揭示“智力蛋”會翻跟頭的奧秘。

師:你們猜一猜智力蛋為什么會翻跟頭的?它的里面放了什么?

在幼兒猜測后打開智力蛋,看看里面的玻璃球,由此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膠囊一類的空心物體內裝上會不斷滾動的重物時,只要重物一滾動,就會帶動膠囊一類的物體翻跟頭。

5、聽音樂玩“小膠囊翻跟頭”的游戲結束。

在科技操作區(qū)提供各種類似膠囊的.空心物體及玻璃球、小鋼珠、小彈子等多種操作材料,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1、操作探索前善“導”。此活動一開始通過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幼兒學習的意向,激起幼兒探索發(fā)現的沖動,帶著“智力蛋為什么會翻跟頭?”的問題非常投入、專注地進行操作探索活動。

2、操作探索中敢“放”。活動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敢于放手,但卻不放任自流。比如在嘗試讓小膠囊翻跟頭的過程中,幼兒難免會有些困難,會有失敗,但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結論、方法提供給他們,而是鼓勵幼兒再嘗試,或請教同伴、或合作商量,自己解決問題,習得經驗,真正把探索學習的過程變成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得以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3、操作探索后能“啟”。每次操作探索后,教師能夠啟發(fā)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結果,使知識、經驗在幼兒的頭腦中得到內化,并在與同伴的相互交流和討論以及記錄活動中不斷豐富。教師還善于設疑,啟發(fā)幼兒思考,進行猜測,進而繼續(xù)探索發(fā)現,直至解決問題。比如在幼兒第一次操作發(fā)現小膠囊并不能翻跟頭時,教師馬上提出“為什么你的小膠囊翻不了跟頭?”、“有什么辦法讓它也能和智力蛋一樣翻跟頭呢?”等問題,使幼兒進行了再嘗試、并從中發(fā)現了小膠囊翻跟頭的秘密,自然習得了一些新的經驗和知識。

大班教案翻跟頭篇九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是來自xx幼兒園的x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會翻跟頭的小膠囊》。

我將從說教材設計、活動目標、重難點,活動準備、教法、學法,和活動過程這幾方面來說課,希望得到各位老師、評委的指導。

本次活動來自河北少年兒童出版出版的《幼兒領域活動教師用書》中班上。

冊科學領域。翻跟頭對于孩子來說最熟悉不過,小膠囊也會翻跟頭既貼近生活,易于操作的有趣活動,更適于大班的孩子來進行探究。于是我們改進了教育目標,增加探究材料,創(chuàng)新了教具,利用揭開“小膠囊”會翻跟頭的秘密,展開探究,得出結論:重量和膠囊大小適中的球形物體,在膠囊內滾動會帶動膠囊進行翻跟頭的運動。激發(fā)幼兒善于發(fā)現身邊的科學現象和探究科學的興趣。

下面說一下本次活動的教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領域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據此我們制定三維目標。

1.通過實驗,感知物體由于重心移動而發(fā)生的翻滾現象。

2.理解小膠囊翻跟頭的原理。

3.體驗探究的樂趣,激發(fā)對身邊事物現象的探究興趣。

活動重點:探究發(fā)現小鋼珠會讓小膠囊翻跟頭。

活動難點:理解小膠囊翻跟頭的原理—重心轉移。

經驗準備:活動前幼兒進行翻跟頭游戲。

物質準備:小椅子下面材料筐第一次探究材料(軌道滑梯和裝有不同東西的小膠囊)每人一套,第二次探究桌面材料每人一套,第三次探究大軌道和大膠囊共4套供幼兒分組游戲探究,ppt課件和視頻及背景音樂等。

《綱要》指出:老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教法:本次活動我采取了比較法、觀察法、和操作法和分組游戲法步步設疑,用問題引導幼兒自主探究,驗證假設,我們還投其所好,利用播放動畫視頻直觀感知小膠囊翻跟頭的原理,準確有趣。利用生活中重心轉移現象的搞笑視頻,更易于孩子們的理解。在這里我不是過多的強調該怎樣做,如何做,更多的是設置問題引導幼兒自主探究。

學法:幼兒通過分組合作游戲法、展示法、嘗試法等進行觀察、操作、記錄,自主探究,把自己的猜想假設、探究結果展示,充分體驗科學活動的迷人之處,滿足了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那么,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次活動的任務呢?我說一下本次活動的教學過程。本次活動在多媒體活動室進行,所需教具是多媒體設備、黑板、及本活次動的系列教具。

主要分為七個步驟。從激發(fā)興趣、談話引入到逐步的探究采用了層層遞進、逐層深入的方式,逐步引導孩子們進行探究活動。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活動前有了翻跟頭的經驗,提出老師這也有一個小朋友會翻跟頭,引出小膠囊。之前還把不利于觀察的卡紙軌道改成了易于觀察的透明軌道,孩子們一下就被激發(fā)出興趣。

(二)幼兒探究,引發(fā)猜想:在幼兒的小椅子下提供了材料筐,幼兒第一次探究,發(fā)現自己的小膠囊不會翻跟頭,而老師的會翻從而引發(fā)猜想,引起懸念。并利用磁力吸填充大的猜想表格。

(三)動手操作,發(fā)現秘密:第二次探究,我們把原來的只有小鐵球和小塑料球兩種材料又增加了兩種,砂礫模仿幼兒熟悉的藥面兒,大米不是球形的,增加探究難度和樂趣。我們又將記錄表改進為黑板展示的大記錄表,形象鮮明的對比猜測和驗證的結果,簡單明了。便于得出結論是小鐵球(小鋼珠)讓小膠囊翻跟頭。

(四)拓展游戲,究其原理:就此得出結論還不能滿足孩子們探究的欲望,到底小鐵球是如何帶動小膠囊翻跟頭的呢?膠囊不但太小且不透明不好觀察,我們又設計了大膠囊,用礦泉水瓶剪下上半部對接就成了,可里面的小球用什么呢?找不到大點的球體,我們就用乒乓球裝進沙子增加了重量,這樣就可以清晰的觀察球體在膠囊中的運動軌跡。通過分組游戲的方式,孩子們又有了新的發(fā)現,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

我們又利用孩子們喜歡的動畫視頻揭示了重心轉移的原理。使小結部分清晰易懂。

(五)源于生活,聯系實際:知道了原理,還原于生活才是我們的目的,如何將知識原理與生活聯系起來呢,我們利用單腳站立感知重量的落點,幼兒親身體驗重心轉移,再加上生活案例視頻,終于,孩子們聯系到了生活中的實實在在的案例。

(六)幼兒小結,教師總結。

(七)區(qū)域投放,活動延伸:將這些玩教具放置區(qū)域活動當中繼續(xù)體驗探究。在之后的日子,又有了新的發(fā)現,他們說:不光是圓的東西能翻跟頭,他發(fā)現大車拉的鋼材重心轉移了也會翻車。還發(fā)現買來了小一號的鋼球需要把膠囊也剪下一小點,才能讓膠囊翻跟頭。至此孩子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雖然表達不夠準確,但是在他們的心中已經種下了一顆種子。

亮點:活動使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思、玩中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結合生活中的有關現象,理解翻滾現象是由于重心轉移而產生的。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自主地觀察、分析、判斷,培養(yǎng)了他們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了主動探究的能力。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興趣非常高,對探究結果記憶非常深刻。孩子不僅有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操作中心情是愉悅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孩子們善于發(fā)現身邊的科學,并敢于大膽嘗試以及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不足:在孩子們的眼里會有不一樣的風景,分組探究時就有孩子提出膠囊翻跟頭還跟軌道的坡度有關系,這是我們之前沒有預料到的,在以后的活動當中還應考慮周全,多學習各種各類的知識、常識,以備不時之需。

最后我用一句話結束我的說課,發(fā)現生活中的有趣現象,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謝謝大家!

大班教案翻跟頭篇十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幼兒感興趣的現象,他們蘊涵著一定的科學道理。本次活動就是側重于引導幼兒在做中學、做中思、在做中親身感受科學,探索科學,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素養(yǎng)。

1、通過操作活動,感知物體由于重心移動而發(fā)生的翻滾現象。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并記錄探索的過程。

3、提高觀察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興趣。

1、前知識準備:了解圓的物體(如小圓球、小鋼珠)是會滾動的。

2、物質準備:空膠囊、小鋼珠、火柴頭,紙團,雪碧瓶做的透明筒、雞蛋殼、玻璃球、玻璃球、記錄表格、多媒體課件、智力蛋。

1、組織游戲,激發(fā)興趣。

(1)出示智力蛋(放在透明筒里),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2、幼兒動手操作。

(1)你們想了解智力蛋為什么會翻跟頭嗎?那就要動腦筋想一想,動手試一試,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透明筒,小膠囊就好比智力蛋,現在你們試試看,你的小膠囊會不會在透明筒里翻跟頭。

(2)幼兒操作:發(fā)現小膠囊不能翻跟頭。

(3)為什么這個小膠囊不能翻跟頭呢?你有什么辦法能讓小膠囊和智力蛋一樣翻跟頭呢?讓幼兒帶著問題再次進行操作,試著在小膠囊中放入小紙團、火柴頭、小鋼珠等物體,看看這些物體能不能讓小膠囊翻跟頭。

(4)師生共同操作、試驗。啟發(fā)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并記錄操作結果。

3、師生共同交流操作中的發(fā)現。

(1)剛才你們是怎么玩的?發(fā)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

(2)請個別幼兒講述并演示自己的發(fā)現。

(3)師生共同驗證鋼珠放在膠囊里后,膠囊就會出現翻跟頭的現象。

(2)觀看多媒體課件(見附件),了解鋼珠使小膠囊翻跟頭的真正原理:因為小鋼珠是圓的,會自由滾動,它又比小膠囊重,所以當小鋼珠滾到膠囊的這一頭時,膠囊的另一頭就翹起來了;當滾到另一頭時,這一頭又翹起來了,這樣接連不斷地滾動,小膠囊就像雜技演員一樣連續(xù)不斷地翻起跟頭來了。

師:你們猜一猜智力蛋為什么會翻跟頭的?它的里面放了什么?

在幼兒猜測后打開智力蛋,看看里面的玻璃球,由此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膠囊一類的空心物體內裝上會不斷滾動的重物時,只要重物一滾動,就會帶動膠囊一類的物體翻跟頭。

5、聽音樂玩“小膠囊翻跟頭”的游戲結束。

在科技操作區(qū)提供各種類似膠囊的空心物體及玻璃球、小鋼珠、小彈子等多種操作材料,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1、操作探索前善“導”。此活動一開始通過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幼兒學習的意向,激起幼兒探索發(fā)現的沖動,帶著“智力蛋為什么會翻跟頭?”的問題非常投入、專注地進行操作探索活動。

2、操作探索中敢“放”?;顒舆^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敢于放手,但卻不放任自流。比如在嘗試讓小膠囊翻跟頭的過程中,幼兒難免會有些困難,會有失敗,但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結論、方法提供給他們,而是鼓勵幼兒再嘗試,或請教同伴、或合作商量,自己解決問題,習得經驗,真正把探索學習的過程變成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得以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3、操作探索后能“啟”。每次操作探索后,教師能夠啟發(fā)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結果,使知識、經驗在幼兒的頭腦中得到內化,并在與同伴的相互交流和討論以及記錄活動中不斷豐富。教師還善于設疑,啟發(fā)幼兒思考,進行猜測,進而繼續(xù)探索發(fā)現,直至解決問題。比如在幼兒第一次操作發(fā)現小膠囊并不能翻跟頭時,教師馬上提出“為什么你的小膠囊翻不了跟頭?”、“有什么辦法讓它也能和智力蛋一樣翻跟頭呢?”等問題,使幼兒進行了再嘗試、并從中發(fā)現了小膠囊翻跟頭的秘密,自然習得了一些新的經驗和知識。

大班教案翻跟頭篇十一

嘗試畫出不同方向轉動的樹葉寶寶,表現風吹樹葉的情景。

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1、范畫一張。

2、《小朋友的書-美術》p11"葉寶寶翻跟頭"。

一、音樂游戲"大風和樹葉"。

音樂游戲結束時,教師引導大家觀察每個小朋友不同的造型。(抬頭、低頭、眼睛朝什么方向看、站著還是躺著、兩只手的造型等等??梢哉垈€別幼兒造型給大家看)。

二、教師示范作畫。

1、教師出示范畫(尚未添畫的樹葉),根據幼兒的造型,教師邊講解邊示范作畫,在落葉上添畫上眼睛、嘴巴、手和腳,變成落葉寶寶。

2、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指導幼兒欣賞畫面,感受樹葉寶寶的情趣。

三、幼兒添畫。

四、邊跟著教師念兒歌,邊欣賞同伴的作品。

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樹葉拓印添畫活動,鼓勵有繪畫出不同的樹葉形態(tài)。

大班教案翻跟頭篇十二

一天早上,我班幼兒朱立輝帶來了一件“麥當勞”小玩具,一個翻跟頭的小丑,小朋友都圍住他,讓他一次又一次地玩。這時有個孩子問“它為什么會翻跟頭,而且不停地翻?”大家展開了討論,有的說是因為朱立輝用手將爬竿翻上翻下;有的說是小丑身上有磁鐵…怎樣讓孩子探究到這個科學原理呢?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會翻跟頭的膠囊》,主要是要他們探索物體重心的轉移將改變物體的方向這一有趣的現象,并通過操作,讓他們了解重心的專轉移將收受到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等的制約。

1、通過探索和操作,感知膠囊翻跟頭的科學原理,從而喜愛科學活動。

2、會使用簡單材料進行實驗,并根據操作記錄結果。

3、了解膠囊會翻跟頭是重心轉移的原理。

4、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1、幼兒實驗用具每人一套:膠囊、鐵球、一次性碗、其他實驗材料(黃豆、小樹枝、米粒、石頭、碎布條)。

2、記錄實驗結果用的表格、筆。

3、課件。

(一)觀察比較、引發(fā)猜想。

1、教師準備普通膠囊和裝有鐵球的膠囊于幼兒碗內,讓幼兒操作觀察比較,發(fā)現裝鐵球的膠囊會翻跟頭,普通膠囊只在碗內滾動。

2、幼兒進行猜想。

(二)實驗操作,探索膠囊內放什么會翻跟頭。

幼兒嘗試將不同的實驗材料放入膠囊內,讓膠囊翻跟頭,幼兒記錄操作結果,并根據記錄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小結:膠囊內放入小鐵球,會讓膠囊翻跟頭。

(三)再次實驗操作,比較鐵球與其他材料的不同。

幼兒用捏、摸、掂、看等方法,感知鐵球與其它材料的.差異,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過程結果。

小結:因為鐵球是圓的、有一定重量的、可在膠囊內滾動、滾動時改變了膠囊的重心,引起膠囊翻跟頭。

(四)觀看課件,進一步感知重心轉移原理。

(五)拓展思維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運用重心轉移原理制作的物體。

幼兒能說出小膠囊在斜面上翻跟頭是因為鋼珠在里面滾動的原因,并說出鋼珠與兩外兩個材料的不同,活動很成功。

大班教案翻跟頭篇十三

一、活動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領域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只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進行活動。據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利用揭開“小膠囊”會翻跟頭的秘密,展開探究,得出結論:重量和膠囊大小適中的球形物體,在膠囊內滾動會帶動膠囊進行翻跟頭的運動。激發(fā)幼兒善于發(fā)現、積極探究科學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知道物體由于重心轉移而發(fā)生的翻滾現象。

2.學會猜想和實驗結果對比驗證。

3.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實驗用具每人一套:小空膠囊、軌道、沙子、大米、塑料子彈、小鋼珠。自制大膠囊、一個空乒乓球和一個裝滿沙子的乒乓球、大軌道。

2.猜想、實驗表2張。展示板、磁力扣。

3、ppt課件,舒緩的背景音樂,幼兒小椅子下面放材料筐:每人一個小膠囊和軌道。

四、活動重點:實驗探究什么樣的物體能讓膠囊翻跟頭。

六、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剛才我們進行了翻跟頭的游戲,小朋友們真厲害!我這里也有一個小朋。

友,他也會翻跟頭。誰認識他呀?(小膠囊)。

3、請幼兒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看到了小膠囊會翻跟頭,你們想不想試試?

(二)幼兒探究,引發(fā)猜想。

1、在你們的小椅子下面就藏著你需要的東西,請你拿出來來試試。

2、幼兒嘗試操作。

師:你們的小膠囊會翻跟頭嗎?(不會)可老師的為什么能翻跟頭呢?看看你們的`膠囊里面有什么?因為老師的小膠囊里裝入了一個寶貝。他呀就藏在這里:(ppt逐一展示)可能是沙子、大米、塑料子彈和小鋼珠。

請你們猜一猜:哪種材料放在小膠囊里會讓它跟斗呢?

3、幼兒討論,填寫猜測表。(出示材料表格請幼兒在認為能讓膠囊翻跟頭的材料下面放上一個磁力扣)。

(三)動手操作,發(fā)現秘密(配樂)。

1、試一試:在后面的桌子上,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小滑梯”軌道和這些材料,咱們要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看看這些材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試一試、想一想為什么有的能讓小膠囊在滑梯上翻跟頭,而有的則不能。

2、填充驗證表:請幼兒把磁力扣放到能讓膠囊翻跟頭的材料下面。對比猜。

想和實驗結果。

3、交流探究結果:到底是什么讓小膠囊翻跟頭。

請幾位小朋友來把實驗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請他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小結:猜測只是想法,要動手試一試才知道。剛才我們進行了猜想,后來又進行了操作驗證,發(fā)現是比較重的小鋼珠讓小膠囊翻起跟頭來的。

(四)拓展游戲,究其原理。

1、發(fā)起思考:那么小鋼珠到底怎樣讓膠囊翻跟頭的呢?(出示透明大膠囊、小球、大軌道)。

2、觀察、嘗試:請小朋友們來試一試,兩個人操作,另外小朋友一定要認真觀察呦,一會再互換操作、觀察。(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軌道進行嘗試,沒有軌道的幼兒觀察球體在“膠囊”中的運動軌跡、討論。)。

4、咱們一起看看說的對不對呢?這種現象叫做什么呢?動畫演示,揭示原理。

(五)源于生活,豐富經驗。

是的,這種小球在膠囊里滾動帶動膠囊翻跟頭的現象叫做重心轉移,生活中還有好多這樣的現象,下面跟老師一起來體驗一下。

1、共同體驗:抬起左腿,感知重量在右腳,抬起右腿,重量由右腳轉移到左腳。

2、觀看生活中重心轉移的案例視頻。

3、請小朋友來說說你經歷過的重心轉移的事例。

(六)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好多有關重心轉移的事例,需要我們小朋友們去發(fā)現、去探索。

七、活動延伸:

在科技操作區(qū)提供各種大小不同的類似膠囊的空心物體及玻璃球、小鋼珠、小子彈,寬窄、長短、高低不一的軌道等多種操作材料,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究。

八、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精心設計,大膽創(chuàng)新,自制了礦泉水瓶子的透明大膠囊、裝進沙子配重的乒乓球及大軌道便于幼兒操作觀察,在游戲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便于幼兒理解翻滾現象是由于重心轉移而產生的。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自主地觀察、分析、判斷,培養(yǎng)了它們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中孩子們興趣非常高,對探究結果記憶非常深刻。孩子不僅有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操作中心情是愉悅的,激發(fā)了它們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當然還有好多的不足之處,在活動當中語言還欠精煉,欠嚴謹,對幼兒的狀況預設不足,在以后的教學當中還應不斷的學習歷練,抓住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批評指導。

大班教案翻跟頭篇十四

一、設計意圖: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幼兒感興趣的現象,他們蘊涵著一定的科學道理。本次活動就是側重于引導幼兒在做中學、做中思、在做中親身感受科學,探索科學,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素養(yǎng)。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感知物體由于重心移動而發(fā)生的翻滾現象。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并記錄探索的過程。

3、提高觀察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興趣。

三、活動準備:

1、前知識準備:了解圓的物體(如小圓球、小鋼珠)是會滾動的。

2、物質準備:空膠囊、小鋼珠、火柴頭,紙團,雪碧瓶做的透明筒、雞蛋殼、玻璃球、玻璃球、記錄表格、多媒體課件、智力蛋。

四、活動過程:

1、組織游戲,激發(fā)興趣。

(1)出示智力蛋(放在透明筒里),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2、幼兒動手操作。

(1)你們想了解智力蛋為什么會翻跟頭嗎?那就要動腦筋想一想,動手試一試,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透明筒,小膠囊就好比智力蛋,現在你們試試看,你的小膠囊會不會在透明筒里翻跟頭。

(3)為什么這個小膠囊不能翻跟頭呢?你有什么辦法能讓小膠囊和智力蛋一樣翻跟頭呢?讓幼兒帶著問題再次進行操作,試著在小膠囊中放入小紙團、火柴頭、小鋼珠等物體,看看這些物體能不能讓小膠囊翻跟頭。

(4)師生共同操作、試驗。啟發(fā)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并記錄操作結果。

3、師生共同交流操作中的發(fā)現。

(1)剛才你們是怎么玩的?發(fā)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

(2)請個別幼兒講述并演示自己的發(fā)現。

(3)師生共同驗證鋼珠放在膠囊里后,膠囊就會出現翻跟頭的現象。

(2)觀看多媒體課件(見附件),了解鋼珠使小膠囊翻跟頭的真正原理:因為小鋼珠是圓的,會自由滾動,它又比小膠囊重,所以當小鋼珠滾到膠囊的這一頭時,膠囊的另一頭就翹起來了;當滾到另一頭時,這一頭又翹起來了,這樣接連不斷地滾動,小膠囊就像雜技演員一樣連續(xù)不斷地翻起跟頭來了。

師:你們猜一猜智力蛋為什么會翻跟頭的?它的里面放了什么?

在幼兒猜測后打開智力蛋,看看里面的玻璃球,由此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膠囊一類的空心物體內裝上會不斷滾動的重物時,只要重物一滾動,就會帶動膠囊一類的物體翻跟頭。

五、活動延伸:

在科技操作區(qū)提供各種類似膠囊的空心物體及玻璃球、小鋼珠、小彈子等多種操作材料,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六、活動評價:

1、操作探索前善“導”。此活動一開始通過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幼兒學習的`意向,激起幼兒探索發(fā)現的沖動,帶著“智力蛋為什么會翻跟頭?”的問題非常投入、專注地進行操作探索活動。

2、操作探索中敢“放”?;顒舆^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敢于放手,但卻不放任自流。比如在嘗試讓小膠囊翻跟頭的過程中,幼兒難免會有些困難,會有失敗,但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結論、方法提供給他們,而是鼓勵幼兒再嘗試,或請教同伴、或合作商量,自己解決問題,習得經驗,真正把探索學習的過程變成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得以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3、操作探索后能“啟”。每次操作探索后,教師能夠啟發(fā)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結果,使知識、經驗在幼兒的頭腦中得到內化,并在與同伴的相互交流和討論以及記錄活動中不斷豐富。教師還善于設疑,啟發(fā)幼兒思考,進行猜測,進而繼續(xù)探索發(fā)現,直至解決問題。比如在幼兒第一次操作發(fā)現小膠囊并不能翻跟頭時,教師馬上提出“為什么你的小膠囊翻不了跟頭?”、“有什么辦法讓它也能和智力蛋一樣翻跟頭呢?”等問題,使幼兒進行了再嘗試、并從中發(fā)現了小膠囊翻跟頭的秘密,自然習得了一些新的經驗和知識。

大班教案翻跟頭篇十五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領域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只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進行活動。據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利用揭開“小膠囊”會翻跟頭的秘密,展開探究,得出結論:重量和膠囊大小適中的球形物體,在膠囊內滾動會帶動膠囊進行翻跟頭的運動。激發(fā)幼兒善于發(fā)現、積極探究科學的興趣。

1.通過實驗探究,知道物體由于重心轉移而發(fā)生的翻滾現象。

2.學會猜想和實驗結果對比驗證。

3.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1.幼兒實驗用具每人一套:小空膠囊、軌道、沙子、大米、塑料子彈、小鋼珠。自制大膠囊、一個空乒乓球和一個裝滿沙子的乒乓球、大軌道。

2.猜想、實驗表2張。展示板、磁力扣。

3、ppt課件,舒緩的背景音樂,幼兒小椅子下面放材料筐:每人一個小膠囊和軌道。

實驗探究什么樣的物體能讓膠囊翻跟頭。

理解小膠囊翻跟頭的原理。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剛才我們進行了翻跟頭的游戲,小朋友們真厲害!我這里也有一個小朋。

友,他也會翻跟頭。誰認識他呀?(小膠囊)。

3、請幼兒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看到了小膠囊會翻跟頭,你們想不想試試?

(二)幼兒探究,引發(fā)猜想。

1、在你們的小椅子下面就藏著你需要的東西,請你拿出來來試試。

2、幼兒嘗試操作。

師:你們的小膠囊會翻跟頭嗎?(不會)可老師的為什么能翻跟頭呢?看看你們的膠囊里面有什么?因為老師的小膠囊里裝入了一個寶貝。他呀就藏在這里:(ppt逐一展示)可能是沙子、大米、塑料子彈和小鋼珠。

請你們猜一猜:哪種材料放在小膠囊里會讓它跟斗呢?

3、幼兒討論,填寫猜測表。(出示材料表格請幼兒在認為能讓膠囊翻跟頭的材料下面放上一個磁力扣)。

(三)動手操作,發(fā)現秘密(配樂)。

1、試一試:在后面的桌子上,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小滑梯”軌道和這些材料,咱們要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看看這些材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試一試、想一想為什么有的能讓小膠囊在滑梯上翻跟頭,而有的則不能。

2、填充驗證表:請幼兒把磁力扣放到能讓膠囊翻跟頭的材料下面。對比猜。

想和實驗結果。

3、交流探究結果:到底是什么讓小膠囊翻跟頭。

請幾位小朋友來把實驗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請他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小結:猜測只是想法,要動手試一試才知道。剛才我們進行了猜想,后來又進行了操作驗證,發(fā)現是比較重的小鋼珠讓小膠囊翻起跟頭來的。

(四)拓展游戲,究其原理。

1、發(fā)起思考:那么小鋼珠到底怎樣讓膠囊翻跟頭的呢?(出示透明大膠囊、小球、大軌道)。

2、觀察、嘗試:請小朋友們來試一試,兩個人操作,另外小朋友一定要認真觀察呦,一會再互換操作、觀察。(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軌道進行嘗試,沒有軌道的幼兒觀察球體在“膠囊”中的運動軌跡、討論。)。

4、咱們一起看看說的對不對呢?這種現象叫做什么呢?動畫演示,揭示原理。

(五)源于生活,豐富經驗。

是的,這種小球在膠囊里滾動帶動膠囊翻跟頭的現象叫做重心轉移,生活中還有好多這樣的現象,下面跟老師一起來體驗一下。

1、共同體驗:抬起左腿,感知重量在右腳,抬起右腿,重量由右腳轉移到左腳。

2、觀看生活中重心轉移的案例視頻。

3、請小朋友來說說你經歷過的重心轉移的事例。

(六)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好多有關重心轉移的事例,需要我們小朋友們去發(fā)現、去探索。

在科技操作區(qū)提供各種大小不同的類似膠囊的空心物體及玻璃球、小鋼珠、小子彈,寬窄、長短、高低不一的軌道等多種操作材料,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究。

在活動中我精心設計,大膽創(chuàng)新,自制了礦泉水瓶子的透明大膠囊、裝進沙子配重的乒乓球及大軌道便于幼兒操作觀察,在游戲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便于幼兒理解翻滾現象是由于重心轉移而產生的。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自主地觀察、分析、判斷,培養(yǎng)了它們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中孩子們興趣非常高,對探究結果記憶非常深刻。孩子不僅有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操作中心情是愉悅的,激發(fā)了它們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當然還有好多的不足之處,在活動當中語言還欠精煉,欠嚴謹,對幼兒的狀況預設不足,在以后的教學當中還應不斷的學習歷練,抓住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批評指導。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