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教學實踐反思(優(yōu)秀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13:37:22 頁碼:13
2023年教學實踐反思(優(yōu)秀19篇)
2023-11-12 13:37:22    小編:ZTFB

總結是我們回頭觀察前行的過程,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規(guī)劃未來的方向。完美的總結要抓住核心要點,避免贅述和冗長的敘述。可以從這些總結范文中學習到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思路和表達方式。

教學實踐反思篇一

這一節(jié)課中,以各學科領域的知識技能為工具,通過實踐活動,將各學科的知識技能進行重組和拓展延伸。利用《科學》這門學科來讓學生了解地震的相關知識;用《信息與技術》學科中的知識來創(chuàng)建博客;綜合《語文》學科進行小記者的采訪和報道。

二、結合時事選擇主題,學生的興趣非常的濃厚。

三、展示形式多樣。

1、符合各小隊的活動主題。例如粉絲帶小對他們研究的主題是汶川災情,他們認為,圖片是最能體驗這一主題,能讓人非常只管地感受災情,從而引發(fā)人們去關注災情,所以他們選擇用剪貼集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2、能反映學生的獨特體驗、收獲。每個學生是各有所長,成果展示和交流,應該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樹立他們的自信。紅絲帶小隊中的成員都是對電腦非常感興趣的孩子,這次活動就給了他們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他們每天都花很多的時間設計博客,搜集資料,教其他同學進入博客,發(fā)博文,對其他同學發(fā)的博文進行及時地跟貼。

存在不足:

1、每個小隊在匯報時應當向大家介紹自己主題內容,再進行展示。

2、活動環(huán)節(jié)相扣不緊密,使得課堂教學不夠流暢。例如由于博客界面打開速度比較慢,影響了博客的介紹,這個問題是我在課前沒有考慮到的,如果能在課前先打開最小化,這個問題就能解決了。

3、學生展示時老師的指導跟不上。例如:在博客介紹時,一位學生因為緊張而無法進行展示,這個時候,我就先對他進行鼓勵,接著就幫助展示博客內容了。如果這個時候讓小組成員幫助展示就更能體現(xiàn)小組合作了。

教學實踐反思篇二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尋找最佳的結合點來實施教育是很常見的方法,這也就是教學上的落實。

而語言文字里都是包含著重要的思想內容。在課本中有大量的思想性很強的以及文字優(yōu)美生動的文章,讓學生通讀全文,從課文中的字詞句逐個入手,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何這樣寫,運用這個方法,讓學生感知文章里的具體情節(jié),這樣學生的腦海中就會對其產生深刻的'印象,進而就潛移默化的進行了思想感情的熏陶。

教師進行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而且要帶感情的抑揚頓挫的語感來讀課文,這樣作者在課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很容易讓學生對此產生共鳴。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根據(jù)課本要不斷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自己能把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在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上,結合自己內心的真實感覺,進一步深化思想。

“落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全方位的落實。

教學實踐反思篇三

教學要求:

復習鞏固本單元學過的生字詞,培養(yǎng)語感。訓練學生正確使用關聯(lián)詞語。

訓練學生把句子寫連貫,把意思表達清楚,前后一致。

教學重點:擴大學生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讀寫結合,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口語交際訓練鼓勵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出自己的看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時間:11月12日星期一。

教學內容:完成1-4題。

過程:

一.獨立完成1-4題。提醒學生注意審題。

二.交流:

1、2題略。

3題:先引導學生讀懂句子,了解前后句子之間的關系,在選擇關聯(lián)詞語填空。

常間關聯(lián)詞語有:

假設關系:如果……就……。

即使……也……。

條件關系:只有……才……只要……就……無論……都……。

填好后引導學生讀句子。

4題:交流時強調學生說明理由。

三.作業(yè):完成以上練習。

教學反思:學生對關聯(lián)詞語中的“即使……也……”運用不好,對句子間的前后關系把握不好。第四題的形式學生比較生疏,需要教師蔣介、引領、指導后在獨立完成。

第2課時。

教學時間:11月13日星期二。

教學內容:完成閱讀和口語交際練習。

教學過程:

一.獨立讀文完成問文后練習。

二.交流:1-3題略。

1.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2.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報告一:山雞媽媽孵不出小山雞,因為吃了噴了農藥的野草和種子,身體也有了農藥。

報告二:燕子在哭泣,因為它的老伴吃了打過農藥的害蟲,中毒死去了。

報告三:石油污染了海面,海鷗的羽毛被石油粘住,再也飛不起來了。

報告四:由于工廠的黑煙多,形成了濃霧,小鳥迷失了方向,請求幫助。

三:口語交際練習。

課前布置:搜集環(huán)保問題及采取的'措施。

練習生活實際談談環(huán)境破壞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教學反思:學生能根據(jù)短文內容和自己了解的知識,體會出小鳥的心情,能讀出感情。學生口語交際有的說,但是說的內容提過簡單,不能結合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做法。

第3-4課時。

教學時間:11月15星期四。

教學內容:作文指導。

教學過程:

一、復習《鳥的偵查報告》的寫法。

1、報告是由若干個小故事組成。

2、每個小故事都是根據(jù)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再加上合理的想象構成的一個個小童話。

3、每個小故事都是圍繞一個主題——環(huán)境污染給鳥類帶來的災難。

4、報告從“農藥”“石油”“黑煙”三個角度談環(huán)境污染問題,線索清晰明了。

二、引導學生審題明確本次作文要求。

1、寫一篇偵查報告,內容自選。

2、結合口語交際的內容確定寫作素材,可以寫看到的也可以寫想到的事。

題目自擬。

3、題材:可以寫童話也可以寫記敘文。

4、圍繞環(huán)保主題表達出真情實感。

5、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教學反思:學生習作語言的條理性差,應該更多的讓學生課下搜集資料,了解的更多,口語交際才能說出真情實感,寫作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條理清楚。

教學實踐反思篇四

《暢游小欖水色匝》這一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小欖這一地方特色,選擇了學生有濃厚興趣的身邊事作為研究課題。它來源于學生對生活的發(fā)現(xiàn),取材于生活,貼近生活,探究生活,與學生有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樂于探究。在學習方法上,學生從課堂到課外,再從課外到課堂,采用了考察調查——查閱資料——分析交流等方法,體現(xiàn)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性、開放性、探究性的活動過程。通過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組合,達到對學生進行綜合性活動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

因綜合實踐活動中探究性課題的開展,搜集資料十分重要?,F(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學生搜集資料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方法去搜集資料,關鍵在于合作與分享。這次活動就是讓學生在搜集資料中學會合作與分享。所以在資料搜集階段,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分享的意識是教師引領。讓學生在活動中的收獲,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增智,在活動中成長。相信這一次活動將使學生在調查和設計的過程中了解了自己的家鄉(xiāng)的河涌,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自豪感,從而能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努力為家鄉(xiāng)添光彩。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使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得到充分發(fā)揮,自覺性、能動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得以鍛煉,社會責任感得到了增強,具有很大的實效性。

1.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從匯報中可以看出,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都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在開展活動時,人人能積極主動、自主合作探究進行學習,學習、探究熱情高漲,并體會到團結、協(xié)作的樂趣與好處。

3.在活動中,學生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研究,非常重視信息的收集,資料的整理,處理信息的能力有顯著的提高。

4.活動使學生懂得了關注生活,關注生命,關注他人。

5.小組的力量無窮。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自主實踐,而在實際的活動過程中,由選擇主題,確定主題到深入主題,學生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活動,充分發(fā)揮了集體的力量與智慧。在活動中,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6.通過這次活動,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意識明顯得到加強,凡事都要靠自覺的意識增強了。

1、小組合作方式的指導還不夠細膩。本次活動課前課上都要學生大量進行合作探究,但學生年齡尚小,活動能力有限,需要教師進行細致地輔導和幫助,但我在一些細節(jié)上還是考慮不周。

2、教師自身的知識過于單一淺薄。由于教師自身對水色匝缺乏專業(yè)的探索與研究,雖然我在活動前搜集大量有關橋的資料,努力充實對水色匝的文化知識,但在教學時,還是覺得自身知識的薄弱。

我覺得,在這次活動中,我與學生都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學生得到的是研究過程中成功的喜悅,老師得到的是學生成功后的成就感,我與學生一起,在這次活動中得到了成長。

教學實踐反思篇五

知識的學習有其固有的規(guī)律節(jié)奏,從實踐中來,到實踐里去。

1、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認為:人的本質規(guī)定性就是實踐性。

馬克思是從人的活動來規(guī)定人的本質的,他把“自由自覺的活動”——對象化的實踐看做是人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正是實踐,使人獸相揖別。人在實踐中與世界、與他人發(fā)生著各種各樣的關系,隨著時間的進展,關系的豐富和擴大,人性的全面性隨之而發(fā)展,人的能力和智慧也隨之而提升,人在實踐中不斷生成。

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人總是在不斷拓展和深化的實踐中重新塑造自己,不斷地再生產、再創(chuàng)造自己。

2、傳統(tǒng)學習方式聽說有余而體驗不足,導致孩子實踐能力缺失。

文學家韓愈曾經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边@種傳統(tǒng)的觀念,強調人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教育作用,而忽視了學生自主的學習與體驗,長期以來導致學生唯師是從,唯書是從,缺乏必要的操作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真正的學習應該是在真實場景中,感受原本樸素道理的震撼,和發(fā)現(xiàn)長久蟄伏的思維慣性的過程;是通過行動的力量,來實現(xiàn)個體與他人,群體與群體溝通和整體提升的過程;是在真實的喜悅和痛楚中,將情感因素轉化變革的意識,最終實現(xiàn)行動的過程。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指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xiàn)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xiàn)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一類新型課程。

打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文化,有利于引導學生在生活和實踐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提高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形成問題意識,發(fā)展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良好的個性品質,全面落實素質教育。

這次活動主題是個社會熱點問題,學生身處其中,經常隨家長到各個藥店買藥,有直接經驗,可操作性強,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多,致使主題活動能不斷深入開展。在實踐中學生的積累越來越多,收獲越來越大,就是在主題活動將要結束之時,他們又發(fā)現(xiàn)國家為保障群眾基本用藥,減輕醫(yī)藥費用負擔,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印發(fā)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對基本藥物的遴選、生產、流通、使用、定價、報銷、監(jiān)測評價等環(huán)節(jié)實施有效的管理,與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服務、醫(yī)療保障體系相銜接。新制度的啟動能保證老百姓用上物美價廉的藥品,解決長期詬病的藥價虛高的問題。以前國家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例如統(tǒng)一配送、降低藥品價格、實施醫(yī)保制度等,但均未能解決問題,此次采用了一個系統(tǒng)工程,從國家制度的層面動起了大手術,表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國家的決心和信心。

教學實踐反思篇六

隨高中新課程正式推行,這意味著我省高中教育將發(fā)生重大轉變.新課改精神對每位數(shù)學教師都是一個思想難題,只有思想轉變才能使高中新課改實驗成功,才能使數(shù)學教師蛻掉傳統(tǒng)教育方法,領悟真正的新課程改革精神.新課程改革精神的實質是凸現(xiàn)全體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會學數(shù)學能力、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如何真正理解新課程的精神實質,并貫徹于課堂教學之中?通過對新課程的培訓和學習,聽取專家講解和名師的課堂示范,結合我?guī)讉€月的教學實踐,下面談談我的一點體會,與同行們交流并真心聽取大家的教悔。

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課堂教學,如何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無疑是一線教師最應關注的話題,這樣,“研究課”成為同組同行們的共識,為了適應新課標要求,研究氛圍得到提升,可以說,根本上從觀摩課、示范課的傳統(tǒng)模式解脫出來,向“研究課”的轉變,那就是對課例進行分析與反思,參與評課活動教師可以隨時提問和質疑,隨時示意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擺脫各種人為的束縛,從思維的碰撞,參與研究課的教師們均得到啟迪,從而使我們在教學理論上有所提升,在課堂實踐中得到提高。

新的課程基本理念著重提到“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學會“數(shù)學地思考”。

案例1發(fā)揮直觀性教學優(yōu)勢,引導探究性教學。

1.要讓學生動手做,設置讓學生動手做的問題:請同學們用紙板或游戲棒或細鐵絲(做骨架)做出下列幾何體的模型:正方體,長方體,三棱錐,四棱三棱臺。使學生親身體驗柱、錐、臺的結構特征,逐步形成空間想象能力。

2.要讓學生用眼睛觀察,設計讓學生通過觀察辨認、直觀感知,判斷空間幾何體類型的問題。

3.要讓學生動手畫。教學中設計用斜二測畫法畫水平放置的平面圖象的直觀圖及幾何體的三視圖的問題,讓學生動手畫(題目略)。

4.要讓學生用腦“推”,在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中,設計一定量的簡單推理論證的應用問題,重點是證明平行與垂直關系(題目略)。

此外,在“立體幾何初步”教學過程中,可給學生展示各類多面體與旋轉體的教具,讓學生通過對實體的多方位觀察,多角度審視,形成對多面體與旋轉體的直觀認識,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這時,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探究,也就成為自然了。

1.“雙基教學”與“變式教學”無疑應當被看成中國數(shù)學教學傳統(tǒng)十分重要的組成成分,如何能夠依據(jù)新的數(shù)學教育理論去重新認識“雙基教學”與“變式教學”的合理性與局限性?又如何能夠在新的教學實踐中很好的去應用這些數(shù)學思想或方法,包括必要的反思與總結對此做出新的發(fā)展?我們在探求著。

使用新教材的困難之一是時間不夠,一周開6節(jié)數(shù)學課還是講不完(新課標規(guī)定每周才4節(jié)),很多內容都是匆匆而過,草草收兵。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面對實際,我們的認識是“數(shù)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不求全,而求聯(lián)”,同樣地,在“數(shù)學基礎技能”教學中,我們也“不求全,而求變”。

2.“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的應用。新教材的習題量大,層次性強,以必修2“立體幾何初步”為例,新教材與傳統(tǒng)教材內容相當,新教材共有214題,據(jù)教參建議教學課時數(shù)約18課時,傳統(tǒng)教材課時約30課時,練習題164題(空間向量除外),內容份量有差,但課時相差近一半,而且新教材中的一些問題還有一定的難度,不是僅照例題“葫蘆畫瓢”就能解決的,如果每一道題都要求學生解答,給出傳統(tǒng)意義下的答案,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確實難以做到。如此看來,新教材的習題確實練不了,而一些教師為了完成“書本上的題”又不得不補充一些內容,使本來就顯緊張的課時更加吃緊。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無論是教學過程還是教學目標,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這種意義下的“發(fā)現(xiàn)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為主要特征,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其認知、動機、行為都能得到積極有效的參與。因此,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否定通過大量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提倡主動地在大腦內部構造認知結構,我們在傳統(tǒng)的“接受式教學法”的基礎上,融入“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接受的過程多啟發(fā),發(fā)現(xiàn)的過程多參與。兩種教學形式互補共存,達到和諧統(tǒng)一。

3.“案例教學”思想的滲透。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學習不是僅僅把知識裝進學習者的頭腦中,更重要的是要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從而把知識變成自己的“學識”、“主見”、“思想”,可見,課堂上適當利用“案例教學”法可給課堂帶來勃勃生機與活力.

當然,新課程才實施不久,如何更加有效的實施課堂教學是每位數(shù)學教師正在探索與研究的問題。以上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請多指教。不過,通過新課標的學習和教學實踐,我深深的體會到課堂教學的結構和方法要作調整,教師“身份”要轉變,那就是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并重,把“學”服從“教”的觀念變?yōu)椤敖獭狈摹皩W”的觀念,吸取傳統(tǒng)教學法優(yōu)點,融入“現(xiàn)代教學法中去。

教學實踐反思篇七

波利亞指出:“只要數(shù)學的學習過程稍能反映出數(shù)學的發(fā)明過程,那么就應該讓合情推理占有適當?shù)奈恢??!薄稊?shù)學課程標準》也提出要求:“發(fā)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能用實例對一些數(shù)學猜想作出檢驗?!闭n程改革以來,合情推理受到了教師們前所未有的關注,數(shù)學教材中也大量地采用了數(shù)學猜想、枚舉歸納等合情推理的方法。不可否認,許多重大的數(shù)學發(fā)現(xiàn)都是在猜想中誕生的,但與此同時,我還看到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現(xiàn)象:當學生的猜想與教師不謀而合時,教師喜形于色;在猜想只是得到個別實例的印證而不是普遍印證時,結論匆匆而定……我感到了驗證意識的淡化和漠視,驗證方法的盲目和缺失。最近我對“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了兩輪的教學實踐與反思,使我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發(fā)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能用實例對一些數(shù)學猜想作出檢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如何利用數(shù)學猜想、枚舉歸納等合情推理的方法,有了進一步的感悟。

案例: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教學加法交換律時,出示了以下幾組算式讓學生計算。

16+2727+16。

45+2727+45。

……。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大膽地猜猜看?。ㄉ杂砂l(fā)表意見,師隨之用等于號將每組算式的左右兩邊連接起來。)。

師:是不是像這樣的算式都有同樣的規(guī)律呢?你能仿照黑板上的樣子,再寫幾個嗎?

……。

反思與實踐。

從課堂教學流程上看,學生寫出了很多,也交流了不少,論據(jù)可謂充分。可在課后交流評析時,教研室趙主任的一句追問:“學生算了嗎?”使我如夢初醒。學生所舉的大量實例的價值就遭到了懷疑。原來,他們只是在機械地模仿,舉的例子也是漫無目的,甚至不知道教師的本意是讓他們通過計算來驗證,而不是簡單地依葫蘆畫瓢!如此“驗證”,徒具其形,未具其神。如此“驗證”,所謂的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的目標實現(xiàn)也只能是紙上談兵罷了。教學的的失敗使我陷入了深刻的思考。教學流程雖致力于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的過程,也意識到“枚舉歸納”是小學階段重要的驗證方法,但是對于“枚舉歸納法”都缺乏深層次的認識。于是我們對相關理論進行了再學習,明白了所謂枚舉歸納是“根據(jù)一類事物中部分對象具有某種屬性并且沒有遇到反例,從而推出該類所有對象都具有這種屬性的歸納推理?!边\用簡單枚舉歸納推理時應注意:被考察的對象數(shù)量越多、范圍越廣,結論就越可靠。教學之所以失敗,癥結就在這里。

可以說,解剖課例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惟其痛苦,才有“鳳凰涅磐”般的重生。于是有了第二次實踐。

為了防止學生機械模仿,我先示范著現(xiàn)場編出兩個算式:

17+3939+17。

師:這兩個算式是否相等?怎樣才能知道?(強調計算)然后鄭重其事地在中間劃上了等于號。

師:請你再寫幾組這樣的算式,并且算一算,看看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舉例、計算,教師有選擇、有順序地組織交流。

生1:因為10+20=3020+10=30所以10+20=20+10。

師:上面的例子都是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還有不同的例子嗎?

生3:因為7+9=169+7=16所以7+9=9+7。

生4:因為8+18=2618+8=26所以8+18=18+8。

在教師的“鼓動”下,同學們躍躍欲試,舉出了更大的數(shù)。最后借助計算器,猜想同樣得到了驗證。這時學生的興致調到了極高點。

師:有沒有不符合這個規(guī)律的例子?你能舉出來嗎?

……。

學生的視角在教師的引領下,不斷地得以延展。

接下來,加法結合律的猜想及驗證過程順暢自然,一氣呵成。

第二次試教雖然教師對“驗證”只字未提,但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時時刻刻、真真切切地在經歷驗證的過程。隨著教師組織的逐步深入,學生的思維也隨之逐步優(yōu)化。從理論上講,再多的例子也只是不完全歸納,但我們仿佛看到廣闊的數(shù)學王國展現(xiàn)在學生的視野中,一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甚至更大的數(shù)和特殊的0,都滿足這樣的規(guī)律而且沒有人能舉出反例,我們有理由相信枚舉歸納的結論是正確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數(shù)學結論,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獲得數(shù)學結論的思想方法。兩次試教及兩次比較,使我深刻認識到:

1.豐富的數(shù)學活動素材為“猜想—驗證”提供物質基礎。

驗證結論是否可靠,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所枚舉事例的數(shù)量和范圍。所以,在運用枚舉法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十分重視對學習材料的選擇和設計,盡量增加枚舉的數(shù)量,防止千人一面;同時要十分重視對學習活動的優(yōu)化和組織,盡量擴展考察的范圍,防止以偏概全。在生動活潑、精彩紛呈的數(shù)學活動材料的刺激下,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潛能才能得到挖掘。只有這樣,才能作出有價值的猜想和多方法、多方位的驗證,從而盡可能地增加結論的可信度。

2.豐厚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為“猜想—驗證”積淀思想方法。

如果枚舉時只注重“量”而忽略了“質”,只注重了廣泛的“發(fā)散”而忽略了典型的“提煉”,那么學生的思維水平就永遠無法提升。教師適當?shù)囊龑Ш忘c撥,猶如醍醐灌頂般促進學生的思維從合情推理水平向邏輯推理水平過渡,幫助學生積累從感性認識躍向理性認識的經驗。在這樣的數(shù)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獲取的不僅僅是數(shù)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數(shù)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尤其是,難能可貴的探究的品質將在學生的心靈生根、萌芽。

3、有效的課堂交流是“猜想—驗證”的有力保證。

“枚舉歸納”是小學階段重要的驗證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能力中發(fā)揮較大的作用,可以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學生的猜想不可能都是正確的,而且往往是“異想天開”。作為教師,對待任何猜想,始終應該保持一條原則,那就是適時引導并組織有效交流,讓他們把自己的猜想依據(jù)、實踐過程以及得到的結論說出來,在猜想中探索出正確的答案,在實踐中驗證猜想的準確性,使其認識更加明確、思維更加完善,從而產生猜想的良性循環(huán)。

教學實踐反思篇八

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為能真正做到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應徹底改變以往邢種單純“灌、輸”的教學療法,在素質要求、教育方法以及教學手段上都也應與時俱進,都要與時代發(fā)展同步、與課改精神同步。

事實上,中學數(shù)學教改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為能在課堂教學中貫徹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嘗試使用符合課改精神的新式教學方法顯然尤為重要,應運而生的諸如:啟發(fā)式、自學——探究式、發(fā)現(xiàn)法、“問題式”教學法等等,這些新式教學方法經多方論證和教學實踐檢驗證明: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中各顯其獨特的功能。本文他就“問題式”教學法的本質涵義、教學設計中的師生地位、問題情境的沒置所應遵循的兒個原則及其在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上的作用睹方面談幾點看法。

“問題式”教學法,其本質是以“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潛能。實際上,“問題式”教學法遵循了建構主義理論,符合新課改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它以充滿“問題”為情節(jié)。師生互動、生生互功(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提出問題。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過程,在這過程中:新、舊知識之問,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各種沖突與和諧,破壞與創(chuàng)造很大程度上就實現(xiàn)了學生知識的主動建構義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思維過程。也正由于此,突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使其充滿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欲望。

“問題式”教學中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1)提出問題。沒置問題情境。這時教師是指導者;(2)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是學生思維最活躍的過程。學生足主體。此時,學牛心理處于“憤、悱”臨界區(qū),破壞與創(chuàng)造將隨之而生,教師若能做為一個參與者,促進者,適時點拔。無異于畫龍點睛。這也是“問題式”教學法實施成敗的關鍵;(3)歸納總結:教師是指導者,應對已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方案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定性,同時給予岢定或補充并不失時機提出新問題,為新知識埋下伏筆。

“問題式”教學法實施中切忌兩種失誤:其一教師自問自答。其二學生有問不答。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兩種現(xiàn)象可能是由于在問題設計上過度強調教材與教師的主體意識,因而。在沒問上缺乏合理性、脫離生活。也忽略了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汁問題的原則。勢必造成了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仍停留在知識的“灌輸”上。

在問題情境的沒置上:當學習的卡于料與學生現(xiàn)有的認識和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時。即會引起學習者的極大興趣,興趣必然產生學習動機。

另一方面,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過程。也常是由直觀表象上獲得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結、總結,再深入研究、探對,上升到理性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針對學生熱于關注有趣、新奇且有實用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的特點,設置與現(xiàn)實緊密相關的生活化問題情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問題就發(fā)生在自己的身邊,能感受到用“數(shù)學”解決周邊生活問題的樂趣。

問題情境的沒置與現(xiàn)實生活及學,直接體驗相結合,以激發(fā)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欲望,這僅僅一個開端。而如何以問題形式引導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井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外產生矛盾、導入知識、新問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創(chuàng)沒問題的難度,能否循序漸進且能力趨于學乍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畢竟足學習的主體。若所設計的問題學生無法解決。其思維的發(fā)展必然停滯:而設計的問題太膚淺,當然無助于其思維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沒計問題時必須掌握適度原則,精心講究能力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跳而可獲。

數(shù)學建饃的過程。就是學生從問題實阽情境中體驗和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的過程。閑此,數(shù)學教學應重視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通過各種活動將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思考現(xiàn)實中的數(shù)量關系和卒間形式,由此發(fā)展他們對數(shù)學的理解。實際上。學生數(shù)學學習基本是一種符號化語言與生活實際相結臺的學習。兩者之問的相互融合與轉化。成為學生主動建構的重要途徑。

題足怎樣提m來的?一個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個結淪足怎樣探索和猜測到的?以及這個結論是如何被應用的?通過這樣的問題形式,使學生能夠真正體驗知識的建構過程。

由于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對于題解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問題情境設置時應根據(jù)學生學習心理和具有的知識結構,將要解決的問題設汁成一系列漸進式的問題系列,要避免所提出的問題使學生感到他們在進行一項“無”。

“問題情境”教學要求每一位學生主動去感知、去接受、去探求新知識。這就需要每個學生都應具有學習自信心。教師應注重個體差異,尊重他們、鼓勵他們,學困生被尊重的欲望要比其它學生強烈得多。若教師尊重他們、信任他們。他們會迸發(fā)極高的學習熱情。因此,哪怕他們只有小小的進步。教師都要充分肯定和鼓勵他們,同時應不失時機地指出努力方向。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學習的個性化特征。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發(fā)展?jié)撃堋=處煈P注學生的這些個性差異。允許學士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半的不同層次。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并讓學,圭明確表達想法,強化合理判斷與理性溝通的能力,在師生、學生互動中建構數(shù)學知識。

教學實踐反思篇九

小個子女生(班長):今天我有些遺憾,因為忘了帶自己喜歡的體育器材了。

這節(jié)課,可能是以往評價不合常理的一堂課。

這節(jié)課,我自以為是一節(jié)創(chuàng)新的課,符合新課標的課。

讓我難忘,也但愿讓我的學生難忘。

3、能進行體育鍛煉項目的開發(fā)。報紙足球、回旋鏢等等。

我想,光上好一節(jié)課是不夠的,還應與學生們多接觸,發(fā)現(xiàn)他們的能力,了解他們需要什么樣的課堂,什么樣的教學方式,什么樣的老師,什么樣的情感交流。我還有許多需要探索的地方。

教學實踐反思篇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之后,“反思”這個詞在幼教被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需要具備反思教學的能力,反思已經成為教師必備的專業(yè)素養(yǎng)。筆者結合教學實踐,針對幼兒教學中的反思性教學作簡要探討。

所謂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借助于行動研究,不斷的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努力提升教育實踐的科學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漸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其重點在“思”字,教師應該反思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要對自身的教育行為及其效果進行分析和思考,深究“為什么”這是反思實踐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要想提高反思能力,必須要學會探究式、批判性思考。

在進行反思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直接參與,較多的利用獨立性反省的方法,同時注意通過與兒童或同行的對話進行合作性反思,研究的問題來自于自己教育過程中的真實問題情境,運用行動研究法通過回顧——分析—假設——驗證——總結這一實踐過程,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反思。

教師進行自我反思首先是從困惑或疑難問題出發(fā),先試著自我反思找到困惑點然后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己行為的自覺性和理智性。

音樂欣賞:《催眠曲》。

教師在播完曲子后,問小朋友們聽這首曲子有什么樣的感覺,想做什么事情?當然老師希望孩子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曲子聯(lián)系起來:想躺在媽媽的懷抱里,甜美的安睡!教師請幼兒逐個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中一個孩子說:“我想蕩秋千”這個答案出乎教師的預料,教師說:“是嗎?你想蕩秋千啊?秋千蕩起來是來回擺動的,像寶寶的搖籃一樣?!庇谑抢蠋煵シ配浺糇尯⒆觽冞吢犨呑鍪幥锴У膭幼?。

按當時的情景老師尊重了孩子的回答,如果否定他是對幼兒的不尊重,因此決定接受幼兒的答案,引導出搖籃的擺動,正是由于教師行為的這種暗示才會引起后面幼兒的模仿。又由于自己教育技能的欠缺,當時只想淡化問題于是采用再放音樂讓幼兒做動作的策略轉到下一環(huán)節(jié),但教師感覺到這并不是一個最優(yōu)的教學策略。

在反思中教師一方面意識到引導幼兒學習,形成高質互動的'技能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在先前的教育活動中未充分給予幼兒此方面的經驗,當時如果教師能夠耐心詢問幼兒的想法,有針對性的引導,真正讓幼兒懂得音樂與感受的關系,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在反思教學過程中,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就成為“最基本的元標準”。

藝術活動:《有趣的石頭畫》。

在活動中,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大量的材料:毛線、橡皮泥、彩色紙,又準備了幾種用石頭做的東西,讓孩子們進行參考。在活動中,大多數(shù)的幼兒就是按照老師給出的作品進行模仿。有一個小女孩把一塊圓圓的石頭畫成了一個藍色的太陽,當老師問他為什么時,她回答:“藍色是冷色調,夏天人們看到藍色的太陽就感覺非常的涼爽?!?/p>

幼兒的想象力是無窮的,雖然沒有藍色的太陽,她卻以色調來裝飾了太陽的顏色,寓意給人們帶來的是一絲絲涼意。她的意愿是美好的,教師應該尊重她。所以,老師要根據(jù)孩子們在活動中的反應去積極引導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

在實踐中許多教師在自我反思過程中出現(xiàn)“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現(xiàn)象,以目前教師反思能力來說,很難以“旁人”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育實踐。借助與同伴的合作一互動式研究來進行反思,讓每個人的經驗觀點成為一種共享的資源,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構建、擴展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常規(guī)活動:“鏡子變干凈了”

在幼兒園的盥洗室里,有一面非常大的鏡子,幼兒每天洗手的時候都喜歡照鏡子,甩手時也不太注意,鏡子上常常有很多水漬。有一天,保育員老師在擦干凈鏡子后,老師怕孩子又把鏡子弄臟,于是用報紙遮住鏡子。

易接受和遵守,一個日常保教工作的問題在教師的反思中迎刃而解。

反思讓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不斷的自我思考、審視、反省、判斷、分析、概括、總結,不斷的調整教育教學實踐,自覺的規(guī)范教育行為與師生互動,這樣不僅使自己的學習與實踐具有更明確的方向并能取得更好地效果,而且使教師專業(yè)素質在不斷的反思中得以有效的提高,真正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教學實踐反思篇十一

今天,我在學校校本課程競賽中講了一節(jié)《我和玉米交朋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課后在王校長的點評中,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更為深刻的感悟。

《我和玉米交朋友》這個主題活動分了四個子課題,學生們在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進行了這次公開匯報。各小組學生的實踐活動興趣高漲,那躍躍欲試、大顯身手的勁頭令我們教師都倍受感染;參與人數(shù)達到班級的全部,沒有活動死角;各組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搜集資料、制作課件、編排舞蹈、講故事、品嘗食物、制作手抄報、市場調查等,這種可喜的態(tài)勢令我這位剛剛研究這個學科的教師有些沾沾自喜。

瞧,各小組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能力得到了鍛煉,尤其是很多同學的創(chuàng)意得到實踐驗證,讓大家耳目一新。編舞蹈的宋林澤能組織五名同學把手絹舞編排得整整齊齊、像模像樣,她的創(chuàng)意、她的組織力,對于剛剛10歲的女孩子來說,是一種考驗,更是一種提高。徐乙鵬能從網絡上調查出各省玉米的價格,并作出分析比較,多么了不起的舉措?。∷男£犑畮酌瑢W帶來了玉米食品,在介紹味道、顏色、形狀之后,分享給全體同學和老師,這種分享的快樂一定令孩子們終生難忘。

但是,在課后和領導的交流中,我覺得王校長一語中的,令我發(fā)現(xiàn)了課堂上的不足——活動內容浮于淺表,其中一個小組不能緊緊圍繞子課題開展活動。的確這樣,我默默的承認著,也佩服領導對本學科的深入研究與思考!

1、搜集資料的途徑不要只限于網絡,還可以采取社會調查、采訪、查書等。

2、積極鼓勵小組內伙伴之間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3、對有創(chuàng)意的同學要加大贊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4、不會采訪的同學,教師要積極引導;采訪中教師要克服家長不支持的困難,尤其要看重發(fā)展學生的能力,進一步體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的開放性。

5、活動準備階段,如發(fā)現(xiàn)學生研究不對路子,教師要及時引導,緊緊圍繞主題,跟著學生進行深入研究。

……

上完這節(jié)課,我忽然覺得在教學的路上,探索的過程永遠具有趣味性與挑戰(zhàn)性。王校長的點評,更增加了我們對綜合實踐活動研究的興趣,指明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在下一個主題活動即將開始的時候,我一定多思考、勤鉆研,爭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教學實踐反思篇十二

教學難點:樂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節(jié)奏、節(jié)拍與速度表現(xiàn)不同的情緒與場面。

教學準備:錄像帶、錄音帶、鑼鼓、鈸。?。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大屏幕演示?敲鑼打鼓、龍騰虎躍的歡慶場面,并輕聲播放“春節(jié)序曲”)。

1.師指畫面問:片中的人們在干什么?他們心情怎樣?

2.根據(jù)學生回答,師引出課題《春節(jié)序曲》。

3.簡介管弦樂。

4.簡介作曲者及樂曲時代背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樂曲背景有所了解,能更深入的理解音樂。)。

[注:在上述環(huán)節(jié)中,錄像畫面一直演示?,樂曲一直輕聲播放。]。

(設計意圖:渲染氣氛。)。

二、整體欣賞,劃分段落。

1.?學唱主題音樂。

3.?聽后回答:(1)樂曲情緒線、速度線、節(jié)奏線?

(2)樂曲分幾部分?曲式結構?

4.?找一找,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主旋律各是哪幾條?

(設計意圖:找找各部分的旋律,使學生真正從理性上來認識各部分音樂。)。

三、分段欣賞。

1.?欣賞引子:提問:樂曲一開始所表現(xiàn)是怎樣的場面?

2.?欣賞第一部分:(分三部分欣賞,分別用a.?b.c.表示。)。

(1)欣賞a:???1)聽前提問:樂句?。

在演奏時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2)?兩句在演奏時,仿佛兩個人在干什么?

3)?繪了怎樣的場面?

4)?分兩組唱唱(唱出力度的不同)。

(2)欣賞b:??1)b與a相比,在速度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2)你在音樂聲看到了怎樣的場面。

(3)欣賞c:??1)音樂在速度、力度、節(jié)奏上有什么變化?

2)一次比一次熱烈的音樂聲中表現(xiàn)了人們當時怎樣的心情?

(4)再次完整欣賞a段,邊欣賞邊隨音樂律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手舞足蹈的表現(xiàn)音樂,感受更加深刻。)。

(5)聽后回答:a段???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情緒。

(???)()()()。

教學實踐反思篇十三

自我國頒布“30萬以上人口的區(qū)縣需建立特殊教育學?!闭咧?,特殊教育學??傮w呈增長趨勢,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qū)更為明顯。特殊教育學校雖然在數(shù)量上較以往出現(xiàn)較大幅度增長,但是隨著“融合教育”的深入開展和學生殘疾類別的顯著變化,特殊教育學校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原有的單一教育功能已不能滿足新的要求。面對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趨勢,面對教育對象的轉變,特教學校的職能需要發(fā)生轉變,學校功能必須進行適度調整和轉型。以國家政策為導向,將現(xiàn)有的特殊教育學校辦成示范性、高水平、多功能的基地,推動融合教育的全面實施。

(一)學校功能定位。

根據(j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xx—20xx年)》、新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等文件精神,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辦學定位由原來單一的聾校轉變?yōu)榧犝?、智障等多種障礙類型教育于一體,并以智障教育為主的特殊教育學校。以國家提出的融合教育為發(fā)展方向,不斷整合和優(yōu)化社會資源,逐步將學校打造成區(qū)域內特教教師培訓基地、特教社會資源集散平臺、隨班就讀服務指導中心、特教學校教育科研中心。

(二)學校轉型保障。

首先是組織保障。成立了以蚌埠市教育局分管領導和學校領導班子為核心的學校功能轉型工作小組,每季度集中研討功能轉型升級的有關問題。根據(jù)生源情況,成立培智部、學前康復部、職業(yè)培訓部等相關機構和部門。在市教育局支持下,學校作為市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20xx年底又成立了“隨班就讀指導中心”和“特校教育科學研究中心”,邁出了轉型第一步。其次是制度保障。面對學校功能轉型升級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學校及時制定了《培智教師課時標準》《培智學生個別化訓練制度》,修訂了學??冃Э己藰藴?,制定了《隨班就讀管理制度》《隨班就讀教學效果考評細則》等規(guī)章制度,保證學校成功轉型和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在學校積極努力下,蚌埠市教育局與市殘聯(lián)聯(lián)合出臺了《關于開展義務教育階段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送教上門服務工作的意見》(蚌基教〔20xx〕41號)?!兑庖姟反_定送教服務的對象為具有蚌埠市戶籍,無法到學校接受教育的6~15周歲重度殘疾兒童少年,包括在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治療和在兒童福利機構集中供養(yǎng)的殘疾兒童少年,并明確了“送教上門”服務原則、送教課時及教師待遇等,保障了送教上門工作可持續(xù)開展。最后是后勤保障及經費支持。學校積極爭取政府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對特殊教育的投入,根據(jù)轉型進程科學、合理、高效地配置學校資源,提高物質、經費的使用效益,為學校的功能轉型打下基礎。

(三)學校轉型實踐。

一是建設區(qū)域內師資培訓基地。學校和蚌埠市教師進修學校合作建立教師培養(yǎng)和培訓基地,把對特教教師的培訓從全市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分離出來,單獨制訂適合特教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培訓計劃,實施精準培訓。安排原聽障部教師到華東師大、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學習,進行轉崗培訓,解決當前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針對近年各類殘疾學生生源的變化,學校在校內推動實施內部人才流動機制,意在引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固有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逐步適應由單一聾教育轉向融合聾、智、學前康復及其他的復合型教育。主要做法是,采用教師自我選擇和學校適度調節(jié)的方式,輸送教師參加各種類型的專業(yè)培訓和對口學習,進而適應和熟悉新的教育環(huán)境與教育對象,并積極主動與新的教材體系和知識對接,成為復合型教育的行家。二是建設區(qū)域內特教社會資源集散平臺。首先,建立物質資源集散平臺,把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先進的康復設施向周邊縣區(qū)輻射。市級特教中心是依托市級財政建設起來的物質資源平臺,比之于縣區(qū)特殊教育學校及隨班就讀學校,教育康復資源更加集中。但是,若不能合理調配、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就只能是一堆“硬件”而已。鑒于此,學校確定了“資源共享”的基本原則,在具體實施中,確定每月開放時間,向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服務。這樣,不僅減少了各校的重復投入,也在使用頻度及效果評估上有了比較和鑒別,為全市特殊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其次,建立人才資源集散平臺,學校與蚌埠報業(yè)集團合作,在全市范圍內建立特教志愿者聯(lián)盟,把有醫(yī)療康復、舞蹈、書畫、體育等特長的社會各界專家和技術人才組織起來,按類別建立志愿者人才庫,縣區(qū)特教學校以及隨班就讀學校根據(jù)本校學生需求向市特教中心提出申請,中心從人才庫中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專家志愿者,定期送醫(yī)進校、送教進校。三是成立區(qū)域內隨班就讀服務指導中心。學校對全體教師進行學前康復理論學習、醫(yī)療康復器材使用培訓,努力使學校教師由單一教育者角色轉變?yōu)榧婢摺敖逃摺薄岸綄д摺钡榷嘀亟巧?。學校通過市教育局與殘聯(lián)等單位,對全市隨班就讀情況展開了全面的調查,與隨班就讀學校取得聯(lián)系,請隨班就讀學生來學校利用專業(yè)儀器進行評估,為他們制訂個別化訓練方案,并定期到學校使用康復設備進行康復訓練。請普校教師來學校參加特教領域知識技能培訓。定期派學校教師到隨班就讀學校了解隨班就讀工作動態(tài),對普校教師進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隨班就讀學生個人檔案,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目標。四是成立特校教育科學研究中心?!短厥饨逃嵘媱潱?0xx—20xx年)》指出,提高特教教師專業(yè)理論水平和業(yè)務能力是特教學校工作重點。學校高度重視教科研工作,設置了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圖表。學校從教師專業(yè)化入手,樹立“問題即課題、反思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理念,以校級課題為抓手,發(fā)動區(qū)域內特教學校共同參與教育教學研究。每年在區(qū)域內開展論文評比、教學評比、課題評比等活動,使教師由“經驗型”向“科研型”并軌,加快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一)教師轉型的主動性較差。

由于學校轉型時間較短,絕大多數(shù)專任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形成了慣性思維模式,習慣將聾學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內容嫁接到智障學生身上,不愿意主動了解智障學生生理及心理特點,不愿意摸索智障學生學習規(guī)律和成長規(guī)律,較少接觸和學習有關智障學生的教育新方法與新理念,主動尋求轉型的積極性并不突出。

(二)特殊教育學校指導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學校轉型起步較晚,對特殊教育基本理念、內在邏輯、發(fā)展趨勢等研究不夠,也缺少相關指導經驗,致使學校對區(qū)縣特校對隨班就讀指導相對有限,顯露出學校指導能力的短板。

(三)科研基礎較為薄弱。

學校工作以教育教學、康復訓練為主,對科研重視程度不夠,對特殊教育前沿研究跟蹤不到位,科研基礎總體較為薄弱。

(一)加強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培訓,促進教師隊伍流動構建。

“引進來、走出去”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雙向培訓機制,提升教師專業(yè)支持和服務水平。邀請國內外特殊教育專家、特殊兒童教育中心(基地、學校)骨干教師來學校指導。同時,選送學校專任、骨干教師走出校門,到特殊教育專門性科研機構、教學基地參與專業(yè)素養(yǎng)拓展活動。學校制訂了“三年大轉崗”計劃,力爭實現(xiàn)三年內70%以上聾教育專任教師轉為培智教育專任教師。同時,以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師資作為人才流動支撐,每個教研室每學期選派2~3名專任教師赴市所屬三縣特教學校進行教學交流、住校輔導,組織三縣特教學校骨干教師來學校參加教學公開課、課后輔導會以及教學心得交流。由此,一市三縣師資隊伍統(tǒng)一規(guī)劃,師資隊伍得到優(yōu)化整合。

(二)積極提升學校綜合指導服務能力。

發(fā)揮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功能,與隨班就讀學校加強聯(lián)系,建立定期會晤機制,派出專業(yè)教師巡回指導,對資源教室建設以及隨班就讀學生學習生活方面的障礙給予專業(yè)指導和服務,為普通學校教師進行融合教育培訓等。

(三)加強科研平臺建設,提升專業(yè)影響力。

[1][2]朱楠,王雁.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學校智能的轉變[j].中國特殊教育,20xx(12):3—8.

教學實踐反思篇十四

其實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小組合作并不可取,比如一個問題已經有很多同學會解答了,教師還偏偏要讓學生再小組討論。結果已經懂了的學生興趣不足,不懂的同學也得不到真正的理解??此茻狒[,卻費時費力。

新課程的理念之風已經吹遍大江南北,廣大教師也紛紛響應,這樣的好景氣我們都值得慶幸的。有人就把我們的傳統(tǒng)教學說的一無是處,什么填鴨式、滿堂灌、應試教育、接受式學習等。取而代之的是我們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這些方法是好,但是我們是不是去真正的理解、運用了呢?還是搞純粹的形式主義,或蜻蜓點水呢?有人說我們的課堂是個舞臺,但畢竟我們的教師不是導演,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也都不是演員。

在我們的自然界中找不到相同的兩片葉子,何況我們面對是這樣形形色色,與眾不同的學生呢?難道只有用上這些方法才叫新理念嗎?教無定法,但為什么我們的教育要去走這樣機械之路呢。我個人認為只有不同風格的教師才能有不同風格的教學方法,才能有不同風格的學生。特別是有些教學內容可以根據(jù)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在我們的教學中還是需要有意義的接受式教學的,畢竟有的知識點是需要一定的有意識、有目的接受式學習來完成的。

以上這些是我在教學生涯中的一點隨想,可能有不妥之處,但我真心希望我們的教育之樹長青。

教學實踐反思篇十五

低效、無效教學一直是困擾我們的教育頑疾。近年來,全國各地中小學圍繞有效教學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在取得經驗和成效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問題。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有效教學的實踐反思,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效率就是速度,凡事追求快!課堂有效教學要求立竿見影,在乎眼前的教學效果,馬上教,馬上會,“即教即學即會”“當堂達標”?,F(xiàn)實課堂上經??梢钥吹降默F(xiàn)象和做法:把教學時間“精細管理”到分分秒秒,正所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無節(jié)制地增加單位時間的教學內容,擴充教學容量,加快進度,強化訓練,挑戰(zhàn)學生學習和接受能力的極限。

正如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所觀察到的,“在這些教師的教室里,那些慢慢思考問題的或用不明確的語言描述自己并進行思考的學生,就會被貼上‘理解緩慢’‘發(fā)言不積極’的標簽而被撇到一邊,被教師以達不到所要求的‘明晰的’語言和表達力而‘善意’地撇到一邊”。這種快教學、快學習、快思維導致了所謂的“效率過?!保袃纱蠛μ帲皇沁`背了兒童生命生長的內在程序和認知發(fā)展的固有規(guī)律。

據(jù)說,大約20多年前,美國曾面向小學生征集最聰明的一句話,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我的手很小,請不要往上放太多東西。”二是導致了知識教學的“走過場”現(xiàn)象。這樣,表面上學生學到了很多知識,速度快,效率高,實際上學生對所學知識是食而不化,只是被太多的知識所填滿、所撐脹而已,而沒有真正的理解和消化,更沒有成為學生帶得走的能力,知識成為學生的精神負擔和累贅。不僅如此,學生對這種學習會產生倒胃口的反應,即回避、厭惡、排斥、拒絕,并因此導致“學習興趣和熱情淡化、消退了,學習思維固化、僵化了,學習靈性以及可持續(xù)學習力亦嚴重受挫,乃至喪失殆盡?!?/p>

我們看到不少所謂的高效率的課堂“只是著眼于如何快速有效地讓學生把握具體知識,于是學生們知道了知識,卻不知曉知識間的意義和聯(lián)系;掌握了解題方法,卻不能理解背后的原因和思路;他們手里握住了大量的‘枝葉’,卻放棄了最為重要的‘根莖’”。

“教學是一門慢的藝術”,教學的很多效果(包括能力的提高)是要慢慢顯示出來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先生說得好:“語文教學的特點是慢熱、恒溫,不適合爆炒、猛煎,就像廣東人煲湯一樣,需要的是時間和耐心?!睂嶋H上,所有學科的學習都是如此的。不少專家都強調說,教育是農業(yè),要做慢教育,最好的教育者都是緩慢而優(yōu)雅的。韓國有本暢銷書叫《好媽媽慢慢來》。好教師也要慢慢來,對待學生、對待生命、對待心靈,需要的是耐心、誠心、恒心。

由“快學習”轉向“慢學習”是對學習本質的復歸,它讓學習者在從已知到未知的探尋之旅中,能愜意地同新的世界對話,同新的他人對話,同新的自身對話,而非做一個匆匆過客,走馬觀花?!奥龑W習”充分考慮學生具有的獨特知覺、意義和洞察力,關注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潛能的挖掘,還教師以自主性專業(yè)發(fā)展的空間,使得學習在自主對話的'輕松意境中,闡明爭論和思想,傳遞尊重和信任,構建關懷和友誼的情誼。

有效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是客觀的、可觀察的、可測量的。布盧姆指出:“有效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什么?!钡拇_,教學目標作為學生的預期行為變化,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對師生的教與學具有突出的指向和標準功能,使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均有方向感,教學結束時均有達標感。

按照格朗倫德的說法,作為學習結果之表述的教學目標,應當具有“行為目標”“達成目標”“可計測目標”的性質。就是說,課堂教學目標要十分具體,必須是課堂教學結束以后可以檢測的,因此它的表述只能借助于動詞,即使是情意領域的教學目標,也要用行為描述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表述清晰、準確的教學目標是實現(xiàn)目標教學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但是,目標和目標教學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使教學變得明確、清晰,便于師生集中精力完成任務、達成目標,從而提高效果。另一方面,它使教學變得功利、窄化、被動,因為,課堂教學對學生發(fā)展所產生的“效果”并不都是可檢測的、可觀察的,“教學效果”的概念要遠遠大于“教學目標”。正如布盧姆所說:“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蔽覀冊诖_定課堂教學目標和開展目標教學的時候,只是關注到了人的發(fā)展和教學活動可控的一面。

一位小學教師曾反思說:“實事求是地說,一節(jié)課的知識目標是否達成,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和檢測來加以判斷———因為它們都是顯性目標,易于辨別。但也正因為它是顯性目標,我們有時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把它當作課堂教學目標的全部?!睂嶋H上,人的發(fā)展還具有不可控的一面,生命具有開放性、生成性,“教學是一種生命歷程”,教學的很多效果(特別是能力和品格)具有體驗性、模糊性、潛在性?!把巯挛覀兯岢挠行Ы虒W,恨不得課堂上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直指教學目標的達成,恨不得老師說的每句話都能產生相應的教學效果。殊不知,教育教學里存在大量混沌的、灰色的地帶,在這些地帶,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教學手段都能產生相應的教育教學效果。這是因為,教育教學所作用的人,其生命成長本身就具有致密、混沌、復雜、非勻速的特征?!?/p>

按照佐藤學的觀點,課堂中的混沌的、灰色的地帶對學生的發(fā)展可能意義更大,他指出:“在教學中價值最高的也許恰恰是這種模糊的多義的意見。尊重這些模糊的多義的意見,能建立起教室里對個性多樣性的意識,從而在相互的交流中,能使每個人的認識達到更加豐富、深刻的程度?!?/p>

“學生在認識和表現(xiàn)事物的同時,也在表現(xiàn)自己并構建和他人的聯(lián)系。在這類學習行為中,其不確定的思考或表現(xiàn)與那些確定的思考和表現(xiàn)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明晰的思考或表現(xiàn)容易變成一種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為,而不確定的思考和表現(xiàn)往往在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和表現(xiàn)中更能發(fā)揮威力。

有效教學強調教學程序、形式、模式、規(guī)定和制度,追求統(tǒng)一的、標準的、固定的教學過程,這種教學預測性、控制性太強,太過剛性。一些地區(qū)和學校在推進有效教學改革時,出現(xiàn)了極端模式化的做法,對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設置和時間安排以及師生教學行為都進行了詳細的剛性規(guī)定,課堂教學成了工廠的加工流水線。

客觀地說,教學模式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有益處的,沒有模式和程序,缺乏可操作性,要大面積提高教學效果是不可能的。但是,試圖將教學活動模式化,不考慮學科性質特點以及師生的個性差異,追求統(tǒng)一的固定的教學模式,那對教學的損害則更大。當前出現(xiàn)了形形色色的“一校一?!鄙踔痢耙粋€地區(qū)一?!?多課一模、千課一模)的做法,嚴重違反了教學規(guī)律(是對教學規(guī)律的誤讀和誤用),抹殺了師生的個性和生命力(是對師生自由和潛能的控制)。這種同模同質的課堂情景可悲、可怕,讓人窒息!

從教育的角度講,這是一種典型的設計心態(tài)。金生鈜教授指出:“這種心態(tài)相信,教育必須按照社會的要求培養(yǎng)兒童的適應性,教育只有按照一套統(tǒng)一設計好的模式、途徑和方法,才能塑造出兒童的完美人格。

教育對兒童人格和未來生活的設計其實是對兒童發(fā)展的一種預定和控制,因為,兒童的發(fā)展具有豐富的可能性,是不確定、不可限量的,也是不可算度的。由于人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教育和教師不可能決定也不能決定每個兒童的生活道路,無法了解和預測每個兒童人格發(fā)展的未來和前景,結果是只能用一種統(tǒng)一的程序、唯一的目標要挾每一個兒童,把他們塑造成一種人。

教育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目標,必定對兒童進行監(jiān)督和控制,把不適合統(tǒng)一要求的東西修理掉。因此,教育對兒童的任何設計只能導向對兒童成長的控制、包辦和干預,最終造成對兒童人格的完整性的破壞。一旦教育的設計心態(tài)相信自身是完美無缺的話,教育就可能用專橫的手段改造人,造成教育灌輸和壓制。教育的設計心態(tài)必定導致對兒童的強制和發(fā)展的干預。

美國著名教育史家和教育政策分析家戴安娜拉維奇說:“在教育中沒有捷徑,沒有烏托邦,沒有畢其功于一役的終極武器,沒有神化也沒有童話。學校的成功很難像生產線一樣移植?!弊籼賹W在做了20多年的課堂觀察后指出:“我看過數(shù)不清的教室,可以說沒有哪一個教室和其他教室飄溢著完全相同的氣息,有著完全相同的問題。然而在觀摩教學時,無論訪問哪間教室,大同小異的教學卻讓人產生誤會,以為發(fā)生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如同在日本找不到一個人與另一個人是完全相同的一樣,彼此完全相同的教室是不存在的。由于地區(qū)的風土和文化、學校的歷史和傳統(tǒng)、教師的經驗和個性、學生的生活和性格等等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每個教室都形成了彼此各異的富有特色的面貌,并按各自的狀態(tài)構筑著各自獨特的世界?!薄吧荒鼙槐WC”,真正的教學一定是不可重復的激情和智慧綜合生成過程。教育是個“不確定系統(tǒng)”,它的改革沒有單一答案;教育模式帶有個體經驗的色彩,其復制往往難于實現(xiàn)。

總之,追求教學的效果、效用、效率是對的,但凡事都有個度,物極必反。過分強調效果會導致“知識過剩”,來不及消化、吸收,變成懷特海所說的“死知識”“無活力”的概念;過分強調效用會走向實用主義的泥潭,這樣的教學必然以近害遠,以表損里,阻礙未來發(fā)展;過分強調效率必然喪失品質,沒有品質的效率只是“表效”、假效、短效,它們或曇花一現(xiàn),或徒有其表,不禁風霜,不堪一擊。

教學實踐反思篇十六

綜合實踐活動是在嶄新的課程資源觀引領下開發(fā)、設計、實施的一門整合程度很高的新課程,以實踐活動為主要實施途徑和方式。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從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從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主題內容,開展活動。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愿望是確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最基本的依據(jù)和關鍵因素之一。主題只有符合學生的愿望與興趣,學生才會有不斷探究、參與的內在動力。行動上才會更主動,責任感才會更強;反之,如果學生對主題不感興趣,漠然視之,就不能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也不會在活動中傾注全部心力。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應基于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他們在一種歡快、愉悅、充滿期待的活動氛圍中自覺自愿的參與活動。在活動中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信心。

學生生活在現(xiàn)實世界和社會實踐中,生活于自然中。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強調突出學生主體、聯(lián)系學生生活,注重實踐以及學習活動方式的多樣化,這是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作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鮮活的主題內容。

通過這些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動地去探尋、感受、傳遞傳統(tǒng)節(jié)日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既滿足了孩子們的求知欲,增長許多豐富的課外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實踐能力、團隊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增進學生對傳統(tǒng)知識的探究心理。

研究從問題開始,沒有問題就沒有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最直接動力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問題。俗話說:生活中不是缺少問題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因此,教師不僅要具備這樣一雙慧眼,而且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努力造就學生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并從這些一直在學生身邊或身上發(fā)生、演變的問題入手,選擇那些有意義、學生感興趣而又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問題來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處處有題材,關鍵在于挖掘。只要善于挖掘,生活處處是課程。因此,活動主題可以由近及遠,由小到大,從班級到學校,從學校到社會逐步展開,抓住眼前的、身邊的活動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作為一個組織者、引導者、指導者、參與者,在活動的實施中要不斷挖掘、開發(fā)、利用無限的課程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廣闊的自由發(fā)展的空間,真正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獲得綜合素養(yǎng)的動態(tài)生成和發(fā)展。

教學實踐反思篇十七

“淚”是那個忘記擰開鏡頭蓋的小男孩的。“笑”是展示課主持人董晗曦的。課后,她笑瞇瞇地對我說:“華老師,今天是我最難忘、最高興的一天。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名真正的主持人,向董卿阿姨那樣。今天是我第一次站在攝像機前呢?!蔽业男囊粍?,哪怕這次活動只留下一粒夢想的種子,日后會開花、結果,這番功夫也沒有白費啊!

“得”指最深的感悟。學生是學習活動真正的主人,學生只有實實在在去做,知識才能被內化,能力才能形成。“失”指有待解決的問題。

2.1如何使綜合實踐活動和文本課程、日常教學相結合,使之常態(tài)化。

生活如同一本靜靜打開的書;實踐像一位充滿智慧的老師,引導我和我的學生感悟著做事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真是:“生活如書,實踐如師?!?/p>

教學實踐反思篇十八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xiàn)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tài),它既適應我國當前進行素質教育的內在需求,又呼應世界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熬C合實踐活動課”自提出后已被廣大教師和學生所接受,實踐證明通過活動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在探索這門課時,我知道了“綜合”包含著以下幾層含義,即:目標綜合,內容綜合,方法、形式綜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目標上看,不是單純從知識著眼,而是從人的發(fā)展著眼,著力促進學生主動地發(fā)展各項基本素質,其旨在使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聯(lián)絡社會生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適應學習化社會需要的終身學習的能力。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孩子們通過實地調查、采訪、查閱資料、討論、設計創(chuàng)作、義務宣傳等,不僅在認識了各種交通安全標志的基礎上設計了各種校園安全警示標志,更深刻地認識到標志在人們生活中起到的巨大作用,為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活動使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得到充分發(fā)揮,綜合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提高,社會責任感得到了增強,具有一定的實效性。

具體表現(xiàn)在:

1、由于活動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問題,因此,在活動中同學們都能積極參與。從學生的匯報過程中可看出,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都能樹立了自信心,都充分地展示了自我。

2、在活動中,學生能積極主動、自主合作探究進行學習,學習熱情高漲,并體會到合作學習、互助提高的樂趣。

3、在活動中,學生重視了收集信息并形成初步地處理信息的能力。

4、學生已懂得關注生活,懂得了發(fā)現(xiàn)他們生活中的問題,并知道這些問題及困惑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式進行解決。

5、通過這次活動,學生的責任感明顯得到加強,現(xiàn)在學生自覺遵守學校安全常規(guī)的意識增強了。

活動也提示我們今后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要注意:要開展好一次活動,教師要了解好這方面知識,這樣更有利于指導學生而且活動要力爭取得家長的支持,以保障活動時間、安全。另外,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持久性上下功夫,想對策,針對活動實踐中有困難的學生,多給予充分地幫助。教學方式寓道理的認識于游戲活動之中,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游戲競猜、模仿交警叔叔指揮交通、玩交通安全棋,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認識了交通安全標志,學會了交通安全規(guī)則,懂得上學路上要注意安全,珍愛生統(tǒng)的觀念,強調人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教育作用,而忽視了學生自主的學習與體驗,長期以來導致學生唯師是從,唯書是從,缺乏必要的操作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真正的學習應該是在真實場景中,感受原本樸素道理的震撼,和發(fā)現(xiàn)長久蟄伏的'思維慣性的過程;是通過行動的力量,來實現(xiàn)個體與他人,群體與群體溝通和整體提升的過程;是在真實的喜悅和痛楚中,將情感因素轉化變革的意識,最終實現(xiàn)行動的過程。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指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xiàn)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xiàn)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一類新型課程。

打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文化,有利于引導學生在生活和實踐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提高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形成問題意識,發(fā)展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良好的個性品質,全面落實素質教育。

這次活動主題是個社會熱點問題,學生身處其中,經常隨家長到各個藥店買藥,有直接經驗,可操作性強,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多,致使主題活動能不斷深入開展。在實踐中學生的積累越來越多,收獲越來越大,就是在主題活動將要結束之時,他們又發(fā)現(xiàn)國家為保障群眾基本用藥,減輕醫(yī)藥費用負擔,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印發(fā)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對基本藥物的遴選、生產、流通、使用、定價、報銷、監(jiān)測評價等環(huán)節(jié)實施有效的管理,與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服務、醫(yī)療保障體系相銜接。新制度的啟動能保證老百姓用上物美價廉的藥品,解決長期詬病的藥價虛高的問題。以前國家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例如統(tǒng)一配送、降低藥品價格、實施醫(yī)保制度等,但均未能解決問題,此次采用了一個系統(tǒng)工程,從國家制度的層面動起了大手術,表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國家的決心和信心。

教學實踐反思篇十九

《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是集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為了提升教學效果,嘗試引入以課程項目為依托,小組合作為基礎的體驗式教學邏輯。體驗式教學邏輯的實施應化整為零,分步進行;充分合作,有序競爭;持續(xù)互動,內外兼修。通過轉換師生角色,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僅完成了課堂文本知識傳遞的任務,更重要的是構建了卓越成效的絡,并與生活場域相鏈接,達到技能、智商、情商共同提高的目標,最大限度地強化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課堂為主要活動場域,依靠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來共同完成知識的文本形態(tài)經由教師話語體系向學生話語體系轉化的動態(tài)過程[1],教學效果直接體現(xiàn)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對文本知識傳遞的成效上。因此,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構建一套能夠保證教學活動有序性,提升教學行為指向性的教學邏輯體系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內在要求?!渡鐣{查原理與方法》是集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不僅涉及文本知識的掌握,還涉及文本知識向實踐知識轉化和再加工,由此在文本知識和實踐知識之間創(chuàng)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本轉化邏輯便成為擺在授課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之一。

《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的授課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理論講授和實踐操作。教師在授課中需要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達到學中練、練中學的目的。為此,在教學中引入了體驗式教學邏輯,力求在授課過程中,尊重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連接課堂和生活兩個場域,平衡理論和實踐的關系,達到文本知識轉化為具體實踐這一終極目標。

(一)屬性復歸:師生角色轉變。

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已經成為共識,但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發(fā)揮、發(fā)揮到何種程度,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實現(xiàn)則成為實際教學中的難點。因此,體驗式教學邏輯設計首先就從教師和學生的具體角色入手進行改變。

無可否認,實際教學操作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壟斷者”,教學計劃的制訂者,課堂的組織者,成績的評定者,相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在教學中很容易由“主導地位”變?yōu)椤爸黧w地位”。體驗式教學的初衷就是要復歸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讓渡一部分課堂教學的主動性給學生,使學生由原來的知識接收者變?yōu)橹R參與者和建構者,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來說,《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體驗式教學邏輯借助課程項目來具體實施,即在講授完社會調查選題的文本知識后組織全體同學進行分組選題,每組同學通過上臺演講的方式說明選題,由教師和全體同學對選題進行評點,而后引入競爭淘汰機制,對學生和選題進行重新整合,直至完成課程所設定的所有步驟。

通過這一過程,學生不再只是課堂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應用者,教師不再只是文本知識的傳遞者,而是基于文本知識和實踐知識之上的輔助者、引導者,真正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碎片鏈接:知識與生活的有機融入。

教學內容從整體上來看具有完整性和邏輯性特征,但是在教師授課過程中囿于時間限制,不得不將其化約為若干小節(jié)進行操作,雖然每一小節(jié)也有內在邏輯,結構相對完整,但是作為學生來說,其接受的內容卻是一個又一個“知識碎片”,需要將其重新鏈接。而且,個體知識結構的形成,不僅限于所接受的文本內容,還要經過主體加工的過程,這一過程與個體知識存儲轉化能力、生活閱歷有關[2]。換句話說,個體接收到的知識需要與其基本生活內容相銜接,經過接收、吸納、轉化、升華的過程,最終將統(tǒng)一的文本知識內化為具有個體化特征的社會行動,最終達到理論指導實踐之目的。

就《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的體驗式教學來說,學生在選題過程中,遵從社會調查的課程要求,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進行研究,調查題目的形成實際上就是對其生活經歷的一種反映,將無序的'生活碎片提升為有序的實踐行為。在社會調查題目的進一步實施中,隨著個體認識程度的不斷提高,對生活事件的深入思考,“碎片化”事件逐步轉化為“系統(tǒng)性”認識,最終將教材中的文本知識與個體的生活經歷有機融合。而且,在體驗式教學邏輯實施中,教師將教材中本已“碎片化”了的文本知識附著于學生所選擇的課程項目之上進行講解,用一條具體可見的課程項目紅線連接知識,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與整合。

(三)多維目標:智商與情商同步提高。

1956年,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提出把教育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目標領域[3]。據(jù)此,體驗式教學邏輯把目標設定為三個層面,即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知識目標無疑是指學生對授課中文本知識的掌握,技能目標承載于課程項目實施文本知識向實踐知識的轉化之中,而情感目標則是貫穿于課程項目的始終。首先,從知識目標來看,體驗式教學不僅強調教師對文本知識的傳授,更強調學生對文本知識的吸收和轉化,教學過程不僅強調教師的“教”,更加注重學生的“學”,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其次,從技能目標上看,教學過程被分為幾個主要階段進行實際訓練,每一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和內容,各個階段之間具有明確的、遞進式的先后聯(lián)系,學生在文本知識向操作技能的轉化上著重突出過程性,技能目標實現(xiàn)上具有整體性、全面性、連貫性的特征。與前兩個目標不同,情感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學設計,即課程項目實施形式來實現(xiàn)。在《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課程項目實施中本著尊重個體、分工合作、平等互助、有序競爭、獎懲分明、共同提高的原則來組建項目團隊,項目實施過程中在給予個人充分的空間發(fā)揮自身能力的同時,又通過團隊約束來保證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并引入競爭機制建立團隊榮譽感,引入淘汰機制磨煉團隊成員意志力,最終使他們在合作競爭中學會處理自我與他人、個體與團體的關系,學會合作中的妥協(xié)與適應,達到提高情商的目的。

社會調查方法分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兩大方法論體系,每一方法論內部又可分為若干具體研究方式,在具體授課過程中涉獵所有內容并不現(xiàn)實,因此,在具體操作中,綜合考慮理論性、技術性、可操控性等因素后選擇定量研究中的問卷調查為主要授課內容,并進行課程項目實訓。

(一)化整為零,分步進行。

風笑天教授認為,社會調查可以分為研究題目選擇、研究設計、調查實施、資料分析和研究報告撰寫五個階段[4],據(jù)此,在體驗式教學課程項目實施過程中也按照這五個階段進行操作。首先,在選題階段講授結束后,讓學生根據(jù)個人意愿進行分組,成員大概控制在2~4人,而后每組同學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協(xié)商選擇一個題目進行準備和課堂匯報,每次匯報2~3組同學,教師和其他同學根據(jù)匯報內容對其進行提問,最后在每次匯報的同學中選出一組同學晉級,其余組員被整合到勝出的題目團隊中。在繼續(xù)授課、學習過程中,各團隊根據(jù)課程內容逐步完成問卷設計、調查實施、資料分析、報告撰寫等任務。

通過這種成員分組、項目分步的方法不僅調動了每個同學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促使學生主動吸納教師所傳遞的文本內容,發(fā)揮個人創(chuàng)造性將其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知識,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觿?chuàng)造者。而且,將同期上臺論證的各組同學組成新團隊可以保證每組成員的機會均等,不會因為準備時間長短而影響到入選機會,但也同樣面臨挑戰(zhàn)。其中最大挑戰(zhàn)是團隊整合,即如何保證題目落選同學順利整合到勝出團隊,并積極參與后續(xù)工作。這不僅需要學生自身努力,更需要教學設計者的精心安排。為此,在體驗式教學實施中采取了組長負責,成員打分,期終考核的辦法來加強項目行動監(jiān)督,約束成員行為,以保證成員合作的可持續(xù)性。

(二)充分合作,有序競爭。

合作學習發(fā)端于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入中國以來已經逐步成為一種主流倡導的學習模式。合作學習可以歸結為四種模式,即師生合作模式、生生合作模式、師師合作模式和全員互動模式[5]。體驗式教學邏輯所倡導的是以生生互動模式為主的全員互動,即在課程項目實施中以團隊內部的生生互動為主,在項目實施的同時引入教師和其余學生的共同參與,以此來共同完成課程學習。在最初的小組成立時更多的是強調成員同質性,以保證選題協(xié)議的順利達成和團隊合作效率最大化。進一步的團隊整合過程中,體現(xiàn)了小組的動態(tài)運行機制,一方面,團隊目標的實現(xiàn)有賴于先期成員和后期成員的共同努力,需要成員間的相互支持與合作;另一方面,由于競爭機制的引入,后期成員是作為“淘汰者”或“失敗者”進入團隊,他們對團隊任務的認知可能會與先期成員不一致,因此,無論對于先期成員還是后期成員來說他們在團隊任務進行中不僅需要著手解決原有競爭的遺留“問題”,還需要考慮新團隊目標的修正與認定以及團隊成員的重新整合。實際上,體驗式教學邏輯倡導的合作學習過程從初始的課程項目選擇,到后期的團隊成員整合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既包括項目與項目之間的競爭,還包括成員間對問題理解的競爭,當然還包括團隊成員任務分配的競爭,只是所有競爭都是建立在成員合作與互動的基礎之上,以競爭促合作。

(三)持續(xù)互動,內外兼修。

約翰遜兄弟是最早在美國對合作學習理論進行科學、系統(tǒng)研究并將其運用于課堂實踐的研究群體之一,他們在《合作學習》一書中從為達成目標所做出的努力、積極的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三個維度衡量合作學習所產生的效用[6]。其中個人努力和心理健康與其個人能力和內在價值有關,而人際關系則歸屬于社會互動層面。通過合作學習的進行,不僅能夠提升個體的實踐能力,錘煉個人意志,還能夠促進人際交往,增強社會適應性。體驗式教學邏輯正是在團隊成員的持續(xù)互動中達到了約翰遜兄弟所設定的各項目標。首先,課程項目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團隊成員的持續(xù)互動,也伴隨教師和其他同學的積極參與,從客觀上增強了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相互關系的發(fā)展。其次,通過競爭機制的引入促使各項目團隊為了獲取勝利而積極努力,通過淘汰機制的引入磨煉了學生面對挫折的意志力。再次,在團隊的重新整合過程中,團隊成員必須合理處理失敗情緒,協(xié)調相互關系,形成團體凝聚力,共同完成課程目標。最后,通過期末考核的方式規(guī)范和引導了成員行為能夠朝著既定的方向努力,限制和避免了偏差行為的產生,從而取得內在性格和外在行為同步提高的效果。

總之,基于課程項目實施,建立在小組合作基礎上的體驗式教學邏輯從目標設定到過程實施不僅完成了文本知識傳遞的任務,還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構建了網絡型團隊學習模式。

從客觀效果上看,體驗式教學邏輯實施中所取得的積極效果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學習上,還延伸于日常生活中,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當屬絡的形成與延展。

(一)網絡構建:從個體到群體的演繹。

體驗式教學邏輯實施中最重要的依托就是學習小組的組建。通過這種方式將學生的學習模式由個體獨立學習變?yōu)樾〗M合作學習,由此將基本學習單位由個體變?yōu)槿后w,并成功將獨立的學習節(jié)點發(fā)展為絡組織。絡之所以能夠形成首先基于知識不對稱原理。所謂知識不對稱是指網絡成員掌握的信息或知識少于網絡所能提供的信息或知識,從而產生網絡對成員的吸引力,使得網絡得以維持和運轉[7]。在社會調查課程項目形成、實施、總結過程中,小組不僅在各成員間架起一座知識交流與碰撞的橋梁,能夠豐富和修正成員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加速知識的轉化和應用能力,甚至促使網絡成員構建和形成新的知識體系。這不僅體現(xiàn)在學生對教師文本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上,更重要的是在生生之間互助合作中得以實現(xiàn),正如伊里奇所言的人人教育意味著人人來教。而生生互助合作的實現(xiàn)則是建立在團隊間競爭互補基礎之上的正反饋循環(huán)圈。如圖1所示,課程項目在項目團隊外成員的建議下得以進一步完善,在教師的指導下得以修正和提高,二者對項目實施和團隊成果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項目團隊成員間的互助合作保證課程項目的順利實施,這樣,無論從團隊內部還是團隊外部來看,各方都具有正向的循環(huán)反饋作用。

(二)成員交流:絡到人際網絡的延展。

如約翰兄弟所言,合作式學習會產生三個結果,即成就努力、積極的人際關系和健康的心理[8]。事實證明,體驗式教學邏輯所運用的小組合作方法也取得了相似成效。首先,學生課程項目實施包括小組討論、全員決策以及代表匯報等諸多過程,每次結果都離不開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同學和老師對團隊成果的評定和對團隊成員努力的積極贊譽都會在客觀上提升團隊成員的自我成就感。持續(xù)的成員互動也會增進團隊成員間的相互了解,建立友誼,增進同學感情、師生感情。多年的教學改革實踐也表明,小組合作學習的確促進和深化了生生關系和師生關系。并且,團隊目標并非個人設定,而是團隊成員協(xié)商的結果,成員觀點在不斷地探討中明辨,各自學會在他人觀點和自我觀點之間平衡,這本身就是自我成長的過程。

總之,學習小組組建的最初目的是理論聯(lián)系實踐,實現(xiàn)知識掌握目標,但是客觀上卻促進了人與人的交往,成員關系由普通意義上的“合作伙伴”上升為相互依賴的“同盟好友”,并且通過成員間、團隊間、師生間的觀點碰撞激發(fā)個體認知活力,健全個體人格。

(三)課堂組織:基于主體間性的思考。

哈貝馬斯認為,人類存在的基礎并非是個體,而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之上的個體之間的交往。教育作為社會交往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不僅涉及教師和學生,還會涉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和互動,是一個多主體交往的結果,因此也就出現(xiàn)了胡塞爾意義上的主體間性。胡氏否認了主體性的客觀存在,認為主體性是通過外在于自身的客體的構造得以實現(xiàn),因此我們所探討的也并非實在的“主體”,而是需要在主體間和主客體之間的關系中來探尋存在的可能性,這不僅延伸了認識論的內容,而且還有效地解決了主客體矛盾。以往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秉承的是主客觀二元對立的哲學基礎,暗含“學生客體”的假設,在實際教學操作中限于教師主導性的約束很容易將主客體倒置,陷入主體悖論的泥潭。那么,若要解決這一問題恐怕還要圍繞課堂組織過程中的實在主體——教師和學生來思考,問題在于視角的調整。

教師和學生的存在是相互為證的,其身份本身就是相互構造的結果。按照主體間性理論的理解,教學活動本身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中產生的各種關系的總和,其中既包括師生關系,又包括生生關系,因此教學活動實際上是依靠關系網的支撐才得以存在。因此,課堂組織要重視“師生關系”,更不能忽視生生關系。師生關系的存在能夠保證教育行動得以實施,文本知識順利傳遞,而生生關系的存在則是課堂組織的激勵要素,提高知識的實踐和轉化效率?;诖?,無論何種形式的課堂組織,何種方式的教學邏輯實施都有必要從課堂交往關系入手滿足課堂需求,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主客觀矛盾”。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