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山東濟寧家鄉(xiāng)風俗介紹范文 山東濟寧家鄉(xiāng)介紹ppt(六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3 23:19:30 頁碼:9
山東濟寧家鄉(xiāng)風俗介紹范文 山東濟寧家鄉(xiāng)介紹ppt(六篇)
2023-01-13 23:19:30    小編:ZT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關于山東濟寧家鄉(xiāng)風俗介紹范文(精)一

先看一下岱廟的平面圖。整個岱廟呈長方形,四周城墻高筑,四角都建有角樓,總占地面積約占9、6萬平方米,城內布局嚴謹,對稱規(guī)整,以一條南北方的軸線為中心,主要建筑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左右兩邊以庭院形勢對稱分布,這些院落各自獨立,以幽雅、質樸的風格與主要建筑的莊嚴、肅穆相映成趣,即主次分明,又完整統(tǒng)一。

游岱廟要從遙參亭開始。遙參亭又名“草參亭”是岱廟的前庭,古帝王來岱廟祭祀泰山神之前必先在遙參亭舉行一個簡單的拜儀式,遙參也就是遙遙祭拜的意思。在遙參亭與岱廟之間的中軸線上,是清康熙20xx年,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和巡撫兵部右侍郎趙祥星組織人筑建的“岱廟坊”,石坊的上部為仿木結構,在石坊的梁柱,額板等地分別雕有“鋪首銜環(huán),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群鶴鬧蓮,天馬行空,麒麟獻寶等二十余幅圖案,圖案設計均采用對稱的手法,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工藝,是我國現存清代石雕建筑珍品。

岱廟四周有八個門,朝正南的為五個,中為正陽門,正陽門兩側為“掖門”掖門兩側東為“仰高門”西為“見大門”,意思就是說仰望泰山之高,目睹泰山之大。

配天門是岱廟的第二重門,創(chuàng)建于北宋的大中祥符年間,取孔子語“德配天地”之意,解放后曾多次整修,現懸掛的“配天門”牌是當代書法家舒同書寫,殿內原供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星宿,現在是流動展室,為泰山民俗展。

走右邊,此為三靈候殿,祭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說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在南天門見三神人,加封為“三靈候”后來建此殿專為祭祀?,F神像早已被毀,在殿中間陳列有泰山石上刻“泰山石敢當”。

在岱廟內共有碑刻二百多塊。有“宣和修泰岳廟記碑”它立于北宋宣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120xx年,是宋微宗遣人修岱廟的記事碑,碑高9、25米,寬2、1米,僅龜座就高1、85米,重約4萬斤,是泰山上下現存最大的一通龜趺碑。據碑中記載,此次重修后,岱廟內的古建筑共有八百一十三楹,碑文由翰林學士宇文粹中撰寫,朝散大夫篆額并書,碑陽刻有明萬歷十六年(公元1588年)。山東巡撫中州李戴,巡撫清源吳龍 徵(zheng) 題,田東書寫的“萬代瞻仰”四個大字。前人有很多豐碑,在明代時被借用,即在碑最刻上幾個大字,此碑就是如此。

進漢柏院,門匾上寫“炳靈門”。這處雅致的小院名叫漢柏院,因院內保存有五棵柏樹,相傳為漢武帝公元前120xx年來泰安封禪時親手栽植而得名,在院的北面是一座炳靈宮,供奉著泰山神的三太子炳靈王,1920xx年毀于戰(zhàn)火,1959年在炳靈殿舊址建起漢柏亭,此院內共有碑刻90余塊。西北側中間一塊,是清乾隆皇帝御制的漢柏圖碑,乾隆皇帝的詩文留世的很多,但畫卻很少見,尤其是刻在石碑上的更不多見。乾隆曾十次來泰安,六次登上泰山,在泰山留下170余首詩文,漢柏連理枝這幅圖是乾隆回去后憑記憶繪制的。北邊這通碑是清康熙年間,河道總督 張鵬翮(he),所題寫“漢柏”詩(詩文:古柏千年倚碧巒,太平頂上覺天寬,晴空白鶴時來舞,云外逍遙得靜觀)。南面這通碑是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繪制的。碑額“漢柏圖贊”由左佩璇篆寫。

《第一山碑》是由北宋的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書寫,米芾是北宋的書畫大家,以行書成就最高。若仔細觀賞三字,可謂各有特色,后人總結了三大特點,“1、三字筆畫不一樣粗細:“第”字筆用筆較細,書寫瘦長,“一”和“山”字寫得粗壯2、在這碑上三字所占位置不平均,“第”字占了碑了的一多半,“一”和“山”字只占了下面的一小部分3、三字所用字體不太一樣,“第”字為行書,“一”字寫得放松,有點草書的感覺,且有春蠶吐絲的意境,“山”字寫的穩(wěn)重,其中的一橫有點隸書的味道,整體觀賞此碑,立在這兒很穩(wěn),有穩(wěn)如泰山之意。

東御座 在元明時是貴賓休息的地方。明代稱迎賓堂,清朝時乾隆皇帝將它改為“駐畢亭”,這里成為乾隆皇帝來泰山時臨時休息的地方。因它處在岱廟的東華門內,又是帝王休息的場所,所以又稱“東御座”。(這幾個字是當代書法家李傳周所書)它是一個四合院式的建筑。由垂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影壁組成。

院內保存有我們現存最早碑刻之一的《秦刻石》,又名《李斯小篆碑》,此石刻是我國最早的記敘功德的刻石,它原立于泰山頂碧霞祠西側玉女池旁,刻石原有222字,主要內容記載了秦始皇的功德銘和秦二世胡亥的繼位詔書。這個碑刻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清乾隆五年(1740年)的時候曾毀于一場大火,整個碑刻就遺失了,75年之后泰安知縣蔣伯生在泰山頂玉女池旁邊拾到兩塊殘片,現僅存10個殘字,內容是“斯、臣、去、疾、昧、死、臣、請、矣、臣”。秦刻石最初有7塊,但現在僅存瑯玡1塊,泰山1塊,所以這塊秦泰山刻石已成為稀世珍寶,是我國的一級文物。“高臺三上五間正殿是皇帝來時休息的地方。中間是龍椅,兩邊的紅木家具是從民間收集來的,按清朝時的原樣陳列的,家具上有用象牙骨頭、貝殼鑲嵌的人物及花卉紋飾。在殿內抱柱上的這幅清乾隆皇帝的詩聯:“唯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橫匾為“勤政親賢”。意思就是說“天下要有一個人來統(tǒng)一治理,但天下不能僅供奉他一人,皇帝要勤于政事,親近賢明”。殿內東為書房,西為臥室。

岱廟內共存有文物一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138件,以祭器為主,乾隆皇帝獻給泰山神的祭器中,有三件尤為珍貴,被定為泰山鎮(zhèn)山三寶,都是一級文物?!?/p>

沉香獅子“乾隆20xx年奉于岱廟,用珍貴的沉香木疙瘩粘合雕制而成,獅子的眼睛用琉璃鑲嵌,各重3、5公斤。沉香木是一種較為名貴的中藥材,盛產于南方,不但木質堅硬,而且還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以入水即沉為貴。

溫涼玉圭:清乾隆36年奉給泰山神,圭衣90多厘米,重27、75千克,它由兩塊玉組成,上部為純玉制成,質密而涼,下部為璞玉制成,所含的雜質較多,與上部比較手感稍溫,上涼下溫,故稱“溫涼玉圭”。玉圭的上部刻有日、月、星及海岱河的圖形,意喻泰山神主宰天地,威與天齊,下部刻有“乾隆年制”四個字。

黃釉青花瓷葫蘆瓶:此瓶為一對,是明代嘉靖年間官窯景德鎮(zhèn)精品,燒成后一直珍藏于皇宮中,于清乾隆52年供于岱廟,但是1942年瓷瓶曾被盜走,在轉售過程中遺失了一只,現僅存一瓷瓶及另一瓷瓶蓋。

仁安門,岱廟的第三重門,創(chuàng)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元代重建,取孔子語“仁者安仁”意思就是說:以仁義治理天下,天下則安。“天下歸仁”四個大字是集的李隆基所寫“紀泰山銘”摩崖石碑上的字,四側回廊是1999年重修恢復元以前的形式,匾額由陳從周所題。

閣老池 是古時的一處品級臺,據說隨帝王來祭神的閣老官員至此止步,不準前行,在石欄池內立有九塊玲瓏石,這些石頭是金代大安元年奉符縣令(吳kan)獻給泰山神的。這玲瓏石有多種稱呼,一叫“界石”跟隨帝王來祭神的一品大員至此止步,起到時界線的作用,又叫“扶桑石”據傳此石從東海運來,東方是日出之地,有神木扶桑,亦有扶桑之國,還有一個俗名為“迷糊石”,這是一個有趣的游戲,以石洞為中心將雙眼閉死,繞石頭正轉三圈反轉三圈,然后往北走,去摸那棵古柏的樹心,摸到的人泰山神會賜予他大福大貴。

天貺殿:

前面就是岱廟的主體建筑——宋天貺殿。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20xx年10月,北宋真宗趙恒率群臣來封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大典。第二年下詔擴建岱廟,創(chuàng)建天貺殿以供奉泰山神靈?!疤熨L殿”之名就是說這座殿是上天賜予的。大殿采用了“”之制,重檐廡殿頂的建筑形式。所謂“”之制就是開間為九,進深為五,以這兩個數字組合的大殿在古建筑中為數很少,象征著帝王之尊,而廡殿頂是指殿頂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具有四坡五脊的特征,是古建筑中最高等級的屋頂。天貺殿采用這種最高等級的建筑形式,是為符合泰山神五岳獨尊的身份而設計的,此殿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遼孔廟的大成殿并稱為中國三大殿。殿內供奉著東岳大帝泰山神泥塑像。唐玄宗來泰山封禪,給泰山神加封號為“天齊王”,這是泰山神有史記載的帝王給予的第一稱號,北宋真宗又封泰山神為“仁圣天齊王”,大中祥符年又晉封為“天齊仁圣帝”。元世祖忽必烈又封泰山神為“天齊大生仁圣帝”,明太祖朱元璋認為給泰山神加封號是對他的不尊重,于是給泰山神云除“帝”和“王”的稱號,改稱為“東岳泰山之神”,恢復其神的本來面目,并定時派員祭神。皇帝拜祭泰山神時,行三獻二跪六叩之禮。泰山神又稱東岳大帝,民間又傳為黃飛虎,主管生與死,這主要與泰山位于東方有關,日出昭示著生命的開始,日出東方是一日之始,東方屬春又是一年之始,萬物復蘇就在春季,而日落是一天的結束,伴隨而來的就是黑夜,有升就有落,有生就有死,于是生死的大任順理成章地落在了泰山神身上,他上可管天子百官,下可管黎民百姓。任何人也逃脫不了生與死的問題,所以歷代帝王紛紛來泰山祭天禮地,乞求保佑皇位永存,長命百歲。其上匾額“配天作鎮(zhèn)”為康熙所寫。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

殿內東、西、北三面墻壁上所繪的這幅壁畫名為“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啟”為出巡之意“蹕”是凈街清道之意,“回鑾”就是返回。整幅畫內容描繪了泰山神出巡和回歸的盛況。壁畫是最早繪于宋代,畫長62米,高3、3米,通過描繪泰山神出巡的場面,表現了宋真宗封泰山的威嚴氣派,畫面以大殿后門為界,東半部為“啟蹕圖”,西半部為“回鑾圖”。第一組是送行部分,十八位大學士捧笏送行,這兒也是泰山神的隨從人員,文官在里,武將在外,密密麻麻簇擁著乘座四輪玉輾的泰山神,肅穆莊嚴,上方穿紅袍的就是泰山神的三太子炳靈王,下方是道教神仙延禧真人,他是泰山神的軍師。這一組是奇珍異寶祥獸圖,在珊瑚獅子、白象等,白象的背上有五彩寶瓶,瓶出五彩之光,喻意吉祥如意,兩匹駱駝在出巡圖幅中身上沒有駝東西,這兒是個伏筆,再往前是儀仗隊樂隊,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最后是十八城隍接駕,城隍是地方小神仙,在此恭候泰山神的到來。另一邊是回鑾圖,這是十八城隍由恭候改為送行,注意此處多了一只老虎,因為古帝王出巡還有一層涵義,就是狩獵。再往前與前半部分大致相同,前面駱駝身上是空的,在此它的身上多了卷宗,我們同前邊老虎聯系起來看,卷宗代表文,老虎代表武,表示泰山神出巡雙豐收。整個畫面有697人,場面宏大,是我省最大一幅壁畫,畫面內容在全國實屬罕見,是古代藝術的魂寶。殿內銅釜鑄于明代,是古代舉行廟會時舍粥用的。銅鏡的四周雕有纏枝花紋,上端的兩角有祥云紋,云紋當中各鑄有14個圓,合起來為28個,意指天上二十八個星宿。鏡面上端高浮雕女神,此鏡是明弘年間鑄造,原是遙參亭碧霞元君神像后的供物。1936年移到這兒保護起來。據說一切妖魔鬼怪在此一照就會原形畢露,所以又叫照妖鏡。

后面的三組建筑是后寢宮,創(chuàng)建于北宋,宋真宗認為泰山神即封成“帝”,就沒有皇后,因而給泰山神想象了一位皇后,封為“淑明后”并建這三宮以供其居住。

關于山東濟寧家鄉(xiāng)風俗介紹范文(精)二

不知道您讀沒讀過《論語》,那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么我就以孔子這句名言,熱烈地歡迎您來孔子故鄉(xiāng)曲阜參觀游覽。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游覽并進行導游服務,非常感謝您合作,并衷心地希望您對我工作多提出批評意見。

在來曲阜之前,許多朋友可能已對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了解,但也有朋友知道并不十分詳細,現在,我就在進入景點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曲阜位于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現有人中62萬其中城區(qū)人口10萬,面積約890平方公里?!扒贰倍质家娪凇稜栄拧芬粫?,東漢應邵解釋說: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為了紀念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縣,金太宗天會7年(公元1129年),又復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著五千年文明史文化古城,在這片神圣而又古老土地上,中國遠古傳說中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這里留下了蹤跡。據《史記》、《帝王世紀》等史書記載:“黃帝生于壽丘”,“少昊自窮桑登帝位,稱都曲阜,崩葬云陽山”,現在曲阜城東8里,仍留下座金字塔式墳墓--少昊陵。中國有句俗話說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們中華民族祖先從這里,從黃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黃土高原遷徙過程,而我們母親之河,黃河、長江,從黃土高原之上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最后匯入大海呢!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實際上,江北圣人幾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國封建時代,受到皇帝賜封圣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為至圣孔子、亞圣孟子、復圣顏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頭4位都出生在曲阜,后兩位一位是孔子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后世33代曾在魯國為國君,至今山東稱魯,即起于此。現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眾多,文化燦爛,有國家級文物古跡4處,省級11處,市級100余處。1982年曲阜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聯合國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由于曲阜對東方文化重要貢獻,不少人稱曲阜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東方麥加”。在這里,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奮,因為這里深扎著中華民族根,深扎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根。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么,象征什么。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chuàng)造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儒家文化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fā)現儒家文化基因,在漫長歷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代名詞。而儒家文化創(chuàng)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征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斗一生。

孔子少年發(fā)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內容,為創(chuàng)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眾,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后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14年周游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鬃右簧穷嵟媪麟x,飽經憂患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fā)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一生。如今,他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個性和品格,隨著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孔子還將引導著人類,跨向21世紀。

曲阜文物古跡和旅游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位置是曲阜明故城正南門外,城門北面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孔廟。城門正上方有“萬仞宮墻”4個大字?!柏稹笔枪糯L度單位,一仞約等于8尺。據說,有人稱贊孔子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說以后,就說:“人學問好比宮墻,我學問只有墻頭這么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墻內一切,而我老師孔子這道墻有數仞,不找到它門是不能看到墻內宗廟之美麗、房舍多種多樣”。后人為表達對孔子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墻”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萬仞宮墻”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墻”來歷。

孔廟是后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廟宇,始建于孔子死后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筑群共有五殿、一閣、一壇、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讖R恢宏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筑史上唯一孤例。

孔廟大門東墻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尊重。

孔廟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才可使用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欞星門”。“欞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欞星。“欞星門”三個字為乾隆所書?!疤驮獨狻狈煌敖鹇曈裾瘛狈徊畈欢?,題字為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贊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天地一樣大,他學說古今來說都是最好”。這座門叫“圣時門”,由此住里,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圣時”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圣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說,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圣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為快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贊頌孔子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衛(wèi)星公》“人能弘道”句子,以此來贊頌孔子闡發(fā)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大門。再往后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主張有關,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不斷擴大,這些建筑既有清代建筑,也有明代建筑,還有宋代建筑,它們建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纯讖R建筑,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史。

這塊碑立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這塊碑特點是書法精湛,著稱于世,并且碑文用論辯形式寫成,在極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說是之最。大家請看右上角,那上面寫道:“聯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無焉”,又說:“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這碑下面動物不是烏龜,叫_,是龍兒子,特別能負重,所以用來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龍和龍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地老百姓常來這里撫摸這_,他們說:“摸摸_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__一輩子不生病”。

我們面前這座木結構建筑名叫“奎文閣”,原是孔廟藏書樓。“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后來人們把它演化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檐,四層斗拱,構造堅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間曲阜曾有過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卻傲然屹立,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智慧和高超建筑藝術。

我們現在進入孔廟第六進院落,展現在大家面前是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亭內保存著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為皇帝對孔子追謚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紀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此排中間這座碑,重約65噸,采自北京西山,在當時,將如此重量石碑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運至曲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此院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為“東華門、西華門”。

我們現在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是指今天下之大成,這一排共有5門并列,最西邊為啟圣門,是供奉孔子父母地方,中路大成門,又有“金聲門、玉振門”相佐,中路為孔廟最中心地方,東為承圣門,原為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偉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們認為,孔子首先是個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封建皇帝封他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應當說,他是全人類老師,是名符其實“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面前“杏壇”,相傳是當年孔子設壇講學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紀念,著名文人黨懷英書“杏壇”二字。壇側有棵杏樹,為后人所栽,每當初春時節(jié),紅花綻開,綠葉搖曳。所以乾隆皇帝來朝拜時,曾賦詩贊之,詩曰:重來又值秈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們面前大殿就是名揚天下“大成殿”,它是中國“三大殿”之一,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山岱廟“天貺殿”齊名,其雄偉壯麗有過之而無不及。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米,雕梁畫棟,金壁輝煌,特別是周圍28根石柱,為世界文化瑰寶,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為深浮雕,每柱二龍戲珠,盤繞升騰,栩栩如生,刀法剛勁有力,各具變化。過去皇帝來了,都是將此柱用黃布圍裹。他們若看見恐怕也會自慚不如。兩側及后廊龍柱為淺浮雕,每柱72條龍,總共1296條。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塑像,兩側為四配,東西是復圣顏回、述圣孔及,西面是宗圣曾參和亞圣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們都在這里舉行盛大國際孔子文化節(jié)和孔子誕辰紀念儀式,表演大型祭孔樂舞和“簫韶樂舞”,舉行豐富多彩文化、旅游活動,歡迎各位到時光臨。

關于山東濟寧家鄉(xiāng)風俗介紹范文(精)三

大家好,我是導游陳邵文。今天,我要帶領著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觀光。

泰山位于山東省南部的泰安市。泰安市原名泰山市,泰山的名氣很大,所以把泰山取名作為市名,像樂山所在地點叫樂山市一樣。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別為:東岳泰山 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 北岳恒山。東岳泰山排名第一,高度(主峰離地面的距離)排行第三,大約1545米高,有"登泰山,小天下"之稱。有許多名人均登臨泰山,如秦始皇 漢武帝 唐太宗 宋祖 乾隆。據記載,泰山至今已經有二十億年的歷史。

超過云層,所以上面有較大的冷空氣,冷的像寒冰一樣直入骨髓。如果你們很冷,可以到附近租一套皮棉襖。天街不光冷,小吃也特別多。泰山的小吃很有特色,如小米煎餅,這里的小米煎餅雙酸雙薄,又加了大蔥、甜面醬、煎雞蛋,用十里飄香這個詞來形容再適合不過了。天街的第三大特點就是——石碑特別多。天街上石碑比泰山其它地方的石碑多5倍多。天街最著名的石碑位于天街中部,這個石碑上面雕刻著十一個大字:"泰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這個石碑是1987年11月19日雕刻的。這個石碑表明了泰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之一。但是中國只有4處(20xx年前),泰山是其中第三個命名的。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東側有一個觀日石。在原來,傳說古人因為爬山時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們齊心協力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大家把它放在觀日點,人們站著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

現在,為了看到日出,人們夜里三點就來爬泰山或提前住在山頂上,這是為了等待看日出。主峰的西側有一塊石碑,上面雕刻著四個鮮紅的大字:"五岳獨尊",這四個大字時古代文學家孟子(孟軻)說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名榜首".從古至今,這四個字成了千古佳來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十八盤。因為古人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十八盤的臺階共1594級。高約400多米,可以說是泰山的"脊梁".如果你從下面的中天門順著十八盤一直登上南天門,你就會感覺到小腿肚子一直在不停的打哆嗦,這是因為十八盤很陡。

登上了南天門,大家先休息一下,留個影,休息一會我們再向上爬。

休息完了以后,大家請繼續(xù)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離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為天街已經話。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點——玉皇頂。從玉皇頂的觀望臺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正如大詩人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所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曉".

如果留完影的話,請跟我下山。

游客們,泰山的景色確實很雄偉,希望您帶著親朋好友再來光臨泰山!

關于山東濟寧家鄉(xiāng)風俗介紹范文(精)四

大家好,我是導游陳邵文。今天,我要帶領著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觀光。

泰山位于山東省南部的泰安市。泰安市原名泰山市,泰山的名氣很大,所以把泰山取名作為市名,像樂山所在地點叫樂山市一樣。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別為:東岳泰山 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 北岳恒山。東岳泰山排名第一,高度(主峰離地面的距離)排行第三,大約1545米高,有"登泰山,小天下"之稱。有許多名人均登臨泰山,如秦始皇 漢武帝 唐太宗 宋祖 乾隆。據記載,泰山至今已經有二十億年的歷史。

超過云層,所以上面有較大的冷空氣,冷的像寒冰一樣直入骨髓。如果你們很冷,可以到附近租一套皮棉襖。天街不光冷,小吃也特別多。泰山的小吃很有特色,如小米煎餅,這里的小米煎餅雙酸雙薄,又加了大蔥、甜面醬、煎雞蛋,用十里飄香這個詞來形容再適合不過了。天街的第三大特點就是——石碑特別多。天街上石碑比泰山其它地方的石碑多5倍多。天街最著名的石碑位于天街中部,這個石碑上面雕刻著十一個大字:"泰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這個石碑是1987年11月19日雕刻的。這個石碑表明了泰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之一。但是中國只有4處(20xx年前),泰山是其中第三個命名的。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東側有一個觀日石。在原來,傳說古人因為爬山時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們齊心協力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大家把它放在觀日點,人們站著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

現在,為了看到日出,人們夜里三點就來爬泰山或提前住在山頂上,這是為了等待看日出。主峰的西側有一塊石碑,上面雕刻著四個鮮紅的大字:"五岳獨尊",這四個大字時古代文學家孟子(孟軻)說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名榜首".從古至今,這四個字成了千古佳來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十八盤。因為古人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十八盤的臺階共1594級。高約400多米,可以說是泰山的"脊梁".如果你從下面的中天門順著十八盤一直登上南天門,你就會感覺到小腿肚子一直在不停的打哆嗦,這是因為十八盤很陡。

登上了南天門,大家先休息一下,留個影,休息一會我們再向上爬。

休息完了以后,大家請繼續(xù)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離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為天街已經話。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點——玉皇頂。從玉皇頂的觀望臺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正如大詩人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所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曉".

如果留完影的話,請跟我下山。

游客們,泰山的景色確實很雄偉,希望您帶著親朋好友再來光臨泰山!

關于山東濟寧家鄉(xiāng)風俗介紹范文(精)五

曲阜明故城始建于明朝,為護衛(wèi)孔廟而建。明故城內分布著孔廟、孔府、顏廟以及歷代孔宅府第、古泮池乾隆行宮等文物古跡,集中體現了魯國古都曲阜古老的城市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古韻。上世紀70年代末,曲阜明故城城墻大部分被拆除。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孔廟東側,是孔子嫡氏孫居住的府第。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賜給孔子46代孫孔宗愿的封號,這一封號子孫相繼,整整承襲了32代,歷時880年。

衍圣公是中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宋代時相當于八品官,元代提升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御道上行走。

孔府占地240畝,共有廳、堂、樓、房463間。九進庭院,三路布局:東路即東學,建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及花廳等;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衙,有三堂六廳,后為內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樓、配樓、后六間等,最后為花園。

孔林本稱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子死后,弟子們把他葬于魯城北泗水之上,那時還是“墓而不墳”(無高土隆起)。到了秦漢時期,雖將墳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幾家守林人后來隨著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東漢桓帝永壽三年(公元157年),魯相韓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門 一間,在東南又造齋宿一間,以吳初等若干戶供孔墓灑掃,當時的孔林“地不過一頃”。到南北朝高齊時,才植樹600株。宋代宣和年間,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儀。進入元文宗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孔思凱主修了林墻,構筑了林門。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將孔林擴為3000畝的規(guī)模。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銀25300兩重修了各種門坊,并派專官守衛(wèi)。據統(tǒng)計,自漢以來,歷代對孔林重修、增修過13次,增植樹株5次,擴充林地3次。整個孔林周圍垣墻長達7.25公里,墻高3米多,厚約5米,總面積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 孔林作為一處氏族墓地,20xx多年來葬埋從未間斷。在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證秦漢之墓,又可研究我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和喪葬風俗的演變。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內現已有樹10萬多株。相傳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故多異樹,魯人世世代代無能名者”,時至今日孔林內的一些樹株人們仍叫不出它們的名字。其中柏、檜、柞、榆、槐、楷、樸、楓、楊、柳、檀雒離、女貞、五味、櫻花等各類大樹,盤根錯節(jié),枝繁葉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參、靈芝等數百種植物,也依時爭榮??琢植焕⑹且蛔烊坏闹参飯@。“斷碑深樹里,無路可尋看”。在萬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儀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漢碑移入孔廟 外,林內尚有李東陽、嚴嵩、翁方鋼、何紹基、康有為等明清書法名家親筆題寫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碑林。

孔廟、孔府、孔林在山東曲阜市,是中國唯一規(guī)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嫡系后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孫墓地于一起的建筑群,孔子(公元前551~前420xx年)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他在死后的第二年,他的住宅被改成孔廟,每年祭祀 。漢代以后歷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讀經,對孔子也不斷追謚加封,同時擴大他的祠廟,孔廟的規(guī)模也越修越大。

規(guī)整的建筑,藝術的寶庫

現存孔廟占地327.5畝,建筑物466間,前后有九進院落,縱向軸線貫穿整座建筑,左右對稱,布局嚴謹,氣勢宏偉。前三進院落布置導向性建筑物,如門或牌坊。第四進院有一座三重檐的高閣奎文閣,其中藏有歷代皇帝賞賜的圖書。第七進院落中有“杏壇”,據說是孔子生前講學處。孔廟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寬54米,進深34米。廊下有28根龍古柱,沒根石柱都用整塊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雙龍對舞,襯以云朵,山石、濤波,造型優(yōu)美生動,是罕見的藝術瑰寶??讖R中還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畫像磚,是研究中國古代書法和文化藝術的寶貴資料。

孔府是衙宅合一,園宅結合的范例

孔廟的東側是孔府,是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第。始建于宋代,經歷代不斷擴建,形成現在的規(guī)模。占地200余畝,有房舍480余間。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衙 署大堂用于接受皇帝頒發(fā)的圣旨,或處理家族內事務。孔府后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布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也是園宅結合的范例??赘赜写罅康臍v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貴。

孔林是延續(xù)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稱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門外,占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墻長達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鬃拥膲災狗馔粮?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 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爵位的品級設置的,整個孔林延用2520xx年,內有墳冢 十余萬座。其延續(xù)時間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關于山東濟寧家鄉(xiāng)風俗介紹范文(精)六

聞名天下的蓬萊閣自建成雛形后,歷代文人騷客慕名而來者甚多,置此佳景勝地,他們往往雅興大發(fā),揮書潑墨。

在天后宮前院的戲樓兩側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像三臺星座。為此清代大學者阮元命名此石為三臺石,刻石嵌于天后宮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廣、云南總督,精于書法,善于雕刻金石,墨跡傳世不多,此隸書刻石極為珍貴。

天后宮前院彎處,有一塊草書體“壽”字碑特別引人注目,這個“壽”字是五代時道人陳摶老祖寫的,看起來遒勁有力,瀟灑飄逸。它的另外特別處在于草寫的“壽”字竟是由“富、費、林”三字組成。據說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長壽”的意思。

在蓬萊閣主閣的閣底正門懸掛的橫匾“蓬萊閣”,是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字寫得雄渾有力,剛健俊朗。主閣后面間隔不遠避風亭和臥碑亭內,也各有珍貴的書法刻石。避風亭內有刻石25方,其中9方是曾任登州軍事首腦袁可力的《觀海市》詩,字是明朝書法家董其昌寫的,一代石刻高手為其刻石。因此,這九方石刻確為珠聯璧合之作,堪稱三絕。臥碑亭里的橫臥石碑則因留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手跡而彌足珍貴,臥碑正面刻的行草《題吳道子畫》,背面刻的是蘇東坡的正楷《登州海市》。

眾多名人的墨寶中,有兩處別有典故。一處是蓬萊閣主閣后壁上的“海不揚波”,細看這氣勢雄偉的字體,你會察知那“不”字明顯是后來補上的。這是怎么回事?據介紹,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山東巡撫托渾布兼辦海防。當有一天他登上蓬萊閣時,望著廣闊無際的大海,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海不揚波”四個字,表達了他希望萬里海疆平安無事的心情。哪知道,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了,戰(zhàn)火蔓延至蓬萊。1895年1月18日,日艦炮擊蓬萊,一發(fā)炮彈(碰巧是啞彈)擊中了“不”字,于是“海不揚波”成了“海揚波”。這啟發(fā)人們沒有富強的國家和強大的海防,海不揚波的愿望始終是個幻想。

另一處是蓬萊閣東側的“碧海丹心”石刻,這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的手跡。馮將軍當年為何要寫這幾個字呢?據說,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戰(zhàn)爭最為艱苦的時候,馮玉祥將軍與國民黨元老李烈鈞等人同游蓬萊。憂于時局的李先生對馮將軍說:“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于你們身上了。”馮將軍對蔣介石當局明抗日、暗賣國的做法不滿,但又不能明說,只得苦笑。之后,李烈鈞先生揮毫寫下對聯:“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辈⒆岏T玉祥將軍題橫幅。馮玉祥略一思索,提筆寫下了遒勁有力的“碧海丹心”四個大字,抒發(fā)了他忠心報國的情懷。后人感念他的愛國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單獨刻石存留。

東坡先生于1820xx年曾到登州(今蓬萊)任知府,只不過時間非常短,10月15日到任,10月20日便被調回京城,總共只干了5天登州知府。但就是在這短短的5天時間里,他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發(fā)現當時因新法中的鹽法禁止百姓賣鹽,所以導致不少原靠賣鹽為生的百姓生活困苦。為此,蘇東坡寫了《訖罷登萊榷鹽狀》,列舉了許多事實,陳述了得失利弊,終使皇帝允許百姓隨便買賣食鹽,就市論價,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稅金。

為了紀念他為民請命的功德,當地百姓集資興建了蘇公祠。后人有感而發(fā),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蘇公祠”的詩句。這啟迪世上的當權者,只有為民辦好事、辦實事,才能流芳百世。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