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古詩考級心得體會和感想 古詩考級總結(九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9 13:31:21 頁碼:11
古詩考級心得體會和感想 古詩考級總結(九篇)
2023-01-09 13:31:21    小編:ZTFB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皿w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對于古詩考級心得體會和感想一

《出塞》是一首懷古傷今的感時之作,它通過描寫月照邊關時戍邊士卒思慕良將的強烈感情和報國建功的愿望,抨擊了唐玄宗開元年間邊將無能,致使邊釁四起的現實,表現了詩人王昌齡誠摯的愛國熱情。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zhàn)爭生活做了高度的藝術概括,將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涼州詞》同樣是一首邊塞詩,作者是唐代的王翰。詩歌前兩句通過描寫“葡萄酒”“夜光杯”和“琵琶”等帶有鮮明邊塞特色的事物,渲染了出征前盛大華貴的酒宴以及戰(zhàn)士們痛快豪飲的場面;后兩句借將士的心聲吐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豁達和奔放的思想。本詩寫的雖是艱苦荒涼的邊塞生活,但語言明快,體現了大唐盛世的氣象。

《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fā)悲憤之情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直抒胸臆,提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崇高境界;后兩句通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不思進取、茍且偷生的無恥行徑。全詩僅二十字,卻巧用典故,可謂字字珠璣。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三首與戰(zhàn)爭有關的古詩,因此對于古詩學習的一般技巧,如朗讀、想象、背誦等,都需要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此外,課內生字的讀寫和認識,詩歌內容、情感的體會與賞析,也是課堂上的重點。同時,教師也可補充活動教學,如誦詩會或賽詩會等,借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塞、秦、征”等8個生字(包括1個多音字),會寫“詞、催、醉”等10個生字。

2.通過看注釋、查工具書、查閱詩歌寫作背景等方法,準確地理解詩意,把握詩情。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三首古詩,默寫《出塞》和《夏日絕句》。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濃濃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1.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歌表達的情感。

2.讀悟結合,體會詩歌氛圍,激發(fā)學生建設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豪情壯志。

教學難點:

1.通過看注釋、查工具書、查閱寫作背景等方法,準確地理解詩意,把握詩情。

2.比較三首古詩的異同。

課時安排:2課時

出塞

1.認識本課“塞、秦、征、還”4個生字,會寫“塞、秦、征”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結合注釋、工具書和寫作背景理解古詩,體會詩人抒發(fā)的感情。

3.理解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增加對和平生活的熱愛之情,體會邊塞詩的風格。

1.反復朗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

2.體會詩人同情戍邊將士、渴望和平的情感態(tài)度。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引導學生形成單元整體印象,從單元整體學習目標過渡到課文學習。

導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边@句話想必你們中不少人都聽過,它的意思是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詞語來概括它的核心內容,那就是“愛國”。說到愛國,你們會想到什么?(學生自由表達,引導學生說出愛國的詩歌)沒錯,愛國的表現有很多,這個單元我們就將去誦讀一批愛國詩歌,去認識一群愛國詩人,去感受一片愛國的熱土?,F在,就讓我們步入詩歌的世界,去品一品古人的愛國之情。

2.播放朗讀音頻,學生聽讀三首古詩,觀賞插圖,進入古詩情境。

3.出示《出塞》課件。齊讀詩歌,校準字音,理解詩題。

過渡:“塞”是一個多音字,在這里讀“sài”,指軍事要地,即邊關、邊塞。“出塞”的意思是到邊防線上去戍守邊疆,它是漢朝樂府詩舊題,內容多與征戰(zhàn)有關。由此可見,《出塞》這首詩很可能寫的是什么?(寫邊關的戰(zhàn)爭見聞、感想)

知識補充:“樂府”在兩漢時是指主管音樂的官府,它主要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chuàng)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后來變成一種帶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指名學生介紹作者,教師補充歷史背景。

王昌齡(698—756) 字少伯,一說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開元、天寶年間詩名甚盛,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尤擅七絕,其詩多寫當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他也因此又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歷史背景 盛唐開元、天寶(713—756)數十年間,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繁榮時期。當時因西北邊疆的征伐、守衛(wèi)而產生的戰(zhàn)爭層出不窮,征戍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許多詩人從不同角度接觸并描寫了這一題材?!冻鋈愤@首詩就是詩人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

2.學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課件出示閱讀交流的要求。

(1)讀準字音,識記生字。

(2)圈出不理解的詞語,小組交流。

3.檢查交流情況,重點識記、書寫生字。

(1)出示帶拼音的字詞卡片,指名認讀。教師糾正字音,識記生字。

會寫的字:出塞(sài) 秦(qín)時 長征(zhēnɡ)

會認的字:未還(huán)

方法拓展:“還”是多音字,可以通過組詞造句進行辨別;“塞”的讀音可聯系之前所講,再次進行鞏固。注意讀準前鼻音“秦”,翹舌音和后鼻音“征”?!叭⑶亍笨梢杂眯谓直嫖龅姆椒ㄟM行識記,“征”可以運用生字加減法進行記憶。

◆形近字示例:

塞(塞外)——寒(寒冷)

賽(比賽)——寨(山寨)

◆生字加一加:

彳+正=征

(2)播放生字書寫視頻,提醒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筆畫及筆順。

(3)教師示范寫生字,學生進行書寫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4)教師示范朗讀,學生嘗試劃分節(jié)奏,吟誦詩歌。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課文配圖,引導探究。

過渡:同學們朗讀得非常流利,也非常有節(jié)奏,讀出了詩歌特有的韻味。但是對于情感的把握,我覺得還不夠精準。下面讓我們再次走進詩歌,通過了解詩歌大意來感受詩人的情感。

2.分小組查閱相關資料,通過交流了解詩中涉及的歷史知識。

明確:(1)秦、漢是中國歷史上的兩個朝代,它們距唐朝有七八百年的時光。

(2)“飛將”指李廣。李廣是西漢著名的軍事將領,一生都在邊關御敵,以驍勇善射、智謀超群著稱,匈奴稱他為“飛將軍”。漢武帝在位時,派他鎮(zhèn)守右北平,匈奴聽說他來了,都畏懼得爭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內。(可補充詩歌《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3.看圖想象,引導學生說一說詩歌描繪的畫面。

示例:荒遠蒼涼的塞外山峰在夜色中隱約可見,一輪皎潔的明月照著邊關的漠漠黃沙。那些背井離鄉(xiāng)、長途跋涉來戍守邊關的戰(zhàn)士們,白天軍務繁忙。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山,面對一輪明月,他們靜靜地思索著,思念著……

四、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1.教師教學“秦時明月漢時關”。

(1)理解“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意思。詩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勾勒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包含著詩人怎樣的情感?

預設:詩人從描寫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和“漢”加以修飾,使意境更加高遠,把讀者帶到了遙遠的古代,同時也引人深思:秦漢以來,邊防戰(zhàn)爭接連不斷,一直持續(xù)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這里“秦、漢、月、關”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屬于“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方法拓展:“互文”即古代詩文中的相鄰的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如《木蘭辭》中的“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前句省略了“壯士百戰(zhàn)死”,后句省略了“將軍十年歸”,這兩句表達的意思是“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zhàn)多年勝利歸來”。

(2)想象畫面,串講詩意。

過渡:這一句設定了本詩的大背景,奠定了詩歌的情感基調。讓我們走入那個寂靜的月夜,走近那些守衛(wèi)在荒涼的關山的戰(zhàn)士,去體會他們內心的情感波動。

2.教師引導學“萬里長征人未還”。

(1)引導學生理解“萬里長征人未還”中蘊含的情感。這里的“人”指的是誰?他們在哪里?他們在干什么?一句“人未還”讓你想到了什么?

預設:“人”是“征人”,他們在“萬里”之外的邊關戍守,為維護國家和平而默默奉獻?!叭f里”雖是虛指,卻突出了空間的遼闊,點明了邊塞的遙遠?!叭宋催€”使人聯想到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災難,透露出作者對守衛(wèi)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無比哀嘆和同情。

(2)出示戰(zhàn)爭過后的畫面和相關詩句,學生自由發(fā)表感想。

預設:戰(zhàn)爭在你眼里是怎樣的?(悲慘、恐怖、可怕)假如你是征人,面對戰(zhàn)爭,你心中會做何感想?(恨、渴望、愁、盼、苦、思念家人……)你會生出怎樣的愿望?(回家)假如你是征人的親人,你會想些什么?(期盼征人平安歸來)

3.小組交流,學習“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這兩句講了什么?你從中讀出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寫詩人的希望,只要有漢朝李廣這樣的英雄在,匈奴就休想入侵我們的疆土,殺害我們的同胞。詩中透露出詩人期望戰(zhàn)爭早日平息、向往美好安寧的生活的情感。)

(2)詩人借李廣這個典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此處以古諷今,正是由于現今朝廷用人不當,使將帥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長燃、征人不還的局面。詩人提李廣,是希望唐王朝能任用像李廣那樣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來抵御侵擾,保障邊關的和平與安寧。)

4.把握情感,朗讀回顧。

小結:這首詩跨越時空的界限,將秦漢以來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邊關所進行的戰(zhàn)爭都概括起來,反映出詩人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哀嘆之情,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使國家得以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下面,讓我們再次誦讀這首詩,品味詩人那誠摯的愛國情。

五、朗讀悟情,背誦積累

1.個性朗讀。

過渡:詩是沒有譜曲的歌,通過反復誦讀,我們能感知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情感。《出塞》這首詩從秦漢時的月色和關塞寫起,營造出時光流逝、物是人非、戰(zhàn)爭依舊的痛苦畫面,再采用以古諷今的手法,含蓄、深沉地抒發(fā)詩人對國家安危的關注。現在,假如你就是詩人王昌齡,你會用怎樣的朗讀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呢?試著比比吧!

2.學生配樂朗讀比賽。(學生朗讀展示、評價,最后全班齊讀收尾)

3.想象畫面,結合板書,學生試背詩歌。

4.課堂回顧,總結方法。

小結: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出塞》這首古詩,認識了一位詩人。大家用構詞法理解了詩題,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朗讀了詩文,通過查找相關資料、結合注釋理解了詩歌大意,并在相互交流中體會了詩歌意境,感悟了詩人的情感。下一節(jié)課上,我們將用類似的方法,一起學習《涼州詞》《夏日絕句》這兩首詩。

5.延伸拓展,作業(yè)設計。(出示課件:學生自選作業(yè))

(1)畫:畫一幅邊關月夜戍守圖,表現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2)寫:默寫古詩《出塞》,完成一幅書法作品。

(3)找:另找一些描寫戰(zhàn)爭的古詩,試著理解、體會作者的情感。

(4)學:搜集王昌齡的故事和詩歌,進一步了解詩人,體會詩人傳達出的情感。

涼州詞/夏日絕句

1.認識本課“琵、琶、杰、項”4個生字,會寫“詞、催、醉”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

3.結合注釋、工具書和寫作背景理解古詩,體會詩人抒發(fā)的感情。

1.反復朗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感悟古詩表達的情感。

2.通過文本的分析、比較、欣賞,培養(yǎng)學生對比閱讀的意識。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抽查背誦《出塞》,齊背。

導語: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出塞》這首詩。誰能準確流利地把它背出來呢?

2.再次歸納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入新課。

過渡:大家背誦得十分流利。學習這首詩的過程你們還記得嗎?(認生字、解詩題、讀詩文、明詩意、悟詩情)這節(jié)課,我們將運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涼州詞》和《夏日絕句》這兩首詩。我們先來看看《涼州詞》。

二、學習古詩,掌握方法

1.理解詩題,了解詩人。

(1)理解詩題。

《涼州詞》即涼州歌的唱詞,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唐開元年間,隴右節(jié)度使郭知運收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漢化版,并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如王之渙、王翰、張籍等,其中最有名的是王之渙的《涼州詞》,又名《出塞》。古代所指的涼州就是現在的甘肅省武威市。

(2)介紹詩人。

王翰(687—726) 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代邊塞詩人。其詩以邊塞詩見長,詩風壯麗酣暢,《全唐詩》錄存十四首。他善于描寫邊塞生活,這首《涼州詞》是他的代表作。

2.初讀古詩,疏通字音、把握節(jié)奏。

(1)學生借助拼音認讀生難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爭取讀出古詩的韻律。

(2)教師檢查朗讀情況,教學生字。

[催]可組詞“催促、催生”。這是一個形聲字,“崔”是聲旁,可借此記憶生字讀音;意思是“使趕快行動”或“使事物的產生、發(fā)展變化加快”,可以用動作來揭示詞義,也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理解詞義。

[醉]“酉”表示“酒”,“卒”表示“極點、極端”,二者合起來就是“酒喝到極端”的意思,這也是“酒”字的本義。從本義中又引申出“沉迷、用酒泡制食品”的意思??梢越M詞“沉醉、醉蝦”等。可以用生字加減法的方法幫助記憶,也可以拓展“碎、粹、悴”等形近字。

[琵琶]一種彈撥樂器。音同“枇杷”,可用同音詞辨別的方法幫助識記讀音。

易錯字音:“詞”“催”“醉”均為平舌音;“琵”“琶”聲母均為“p”。

易錯字形:“催”右下有四橫,不要少寫;“醉”左邊的“酉”不要漏寫里面的短橫。

(3)學生邊聽朗讀邊劃分節(jié)奏,模仿朗讀,讀出停頓、節(jié)奏、韻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3.圖文結合,誦中會意。

(1)小組自由學習,合作探究。

閱讀與交流:

①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詞義、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

②小組內討論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把疑難問題記下來。

③小組內交流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2)觀察圖片,理解詩句。

a.對照配圖細細品味,詩中描寫了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人們的心情可能是什么樣的?你有什么感受?

過渡:邊塞詩的數量很多,名篇也不少,為什么本詩能在眾多的邊塞詩中脫穎而出,被大家推崇呢?讓我們一起品味王翰眼中的邊關情、邊關景,一同解開這個疑惑吧!

b.理解“葡萄美酒夜光杯”。

①展開想象,描述詩句的畫面。(醉人的葡萄酒盛放在精致的夜光酒杯中,在營火的照耀下閃爍著晶瑩的光,香甜的酒味彌漫在整個軍營中)

②詩人為何要選擇“葡萄酒”和“夜光杯”進行描述?(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而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涼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魯番,那里就是盛產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選擇這兩個帶有極強的邊塞色彩的意象,恰當地點明了“邊關”這個特殊的地點)

③這樣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讓你聯想到什么?(將士們碰杯、歡笑、勸酒,大家都十分開懷)這時的氣氛是怎樣的?(歡快、熱鬧)

小結:“葡萄美酒夜光杯”,盛大的酒宴上盛滿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擺滿了豐盛的食物,很多將士在舉杯歡慶,真是豪華的盛宴啊!這樣熱鬧的場面該多歡快呀!來,齊讀這句詩,讀出這樣的情緒來。

c.理解“欲飲琵琶馬上催”。

①戰(zhàn)士們剛要舉杯豪飲,卻聽到了什么?(琵琶聲)

②播放琵琶樂曲片段,戰(zhàn)士們聽到的琵琶聲可能會是什么調子呢?(激昂的、急促的、歡快的……)

③“馬上催”的“催”字應該怎么理解?它是在催什么呢?(有說是催促將士們趕快奔赴戰(zhàn)場——邊關戰(zhàn)事頻繁、緊急;有說是催促將士們多飲幾杯,一醉方休——西域有騎在馬上彈奏琵琶以助興的習俗。從全詩風格來看,后者更為貼切)

小結:在激越的琵琶聲中,將士們的興致越發(fā)飛揚了。美酒美食源源不斷地送上來,大家一杯一杯又一杯地飲酒,談笑聲、勸酒聲交織成一片,甚至還有人開懷放歌,宴會的氣氛推向了高潮。這么歡暢的場面,我們一起用朗讀來表達吧!

d.教學“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①這兩句可能是在什么場景下說出的?(一陣痛飲過后,也許有人想放下杯子,這時便有人用這兩句話來勸酒;有人看到大家都醉倒在地,覺得好笑,便有醉酒的將士用這兩句話來回應)

②從“醉臥沙場”這四個字中,你能體會出什么?(既有將士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還包含著他們視死如歸的勇氣)

③為什么詩人認為不應笑話“醉臥沙場”的將士們?(因為“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④“幾人回”這三個字說明了什么?你從中讀出了什么?(戰(zhàn)爭是殘酷的,自古邊關烽火難息,無數將士血灑疆場,多么悲慘。然而,盡管有那么多將士戰(zhàn)死邊關,仍然有無數的熱血男兒奔赴戍邊,他們?yōu)榱藝翌I土的完整在沙場上拼死抵抗,寸土不讓,視死如歸,他們的死是悲壯的,更是豪邁的)

⑤指名學生說詩意、悟詩情。(舉起晶瑩的夜光杯,斟滿殷紅的葡萄美酒,正要開懷暢飲,忽然琵琶聲從馬上傳來。醉就醉吧,醉倒在戰(zhàn)場上又有什么呢,請你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在外征戰(zhàn)的人有幾個能活著回來?)

⑥質疑思考:對于詩歌后兩句,有人認為是“作曠達語,倍覺悲痛”,說它表達了低沉、悲涼、感傷的情感;有人認為它展現的是狂熱、激動、向往的情緒。你覺得哪種解讀更準確?

明確:學生自由討論,主要引導其品讀詩歌傳達的情感。

小結:千百年來,多少視死如歸的勇士,他們胸懷壯志,共赴國難,精忠報國,魂歸關外。詩人王翰作為運送糧草的官員曾親赴邊關,被戰(zhàn)士們英勇殺敵的愛國精神所感動,被戰(zhàn)爭的殘酷所震撼,于是訴諸筆端,寫下了這兩句千古絕唱。讓我們用慷慨豪邁的語氣,再次讀出戰(zhàn)士們的偉大吧!

(3)課堂延伸,文化積累。

過渡:邊塞詩中往往截取極具當地特色的事物來營造氛圍,抒發(fā)情感,比如本詩就運用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來渲染熱烈的宴飲氛圍。請大家課下多讀一讀邊塞詩,找一找詩中描寫了哪些特定的事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4.朗讀悟情,背誦積累。

(1)詩歌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嘗試背誦,并交流自己的背誦方法。

(3)指名學生背誦。注意背誦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富有韻律感。

三、運用方法,自主學習

1.過渡引入《夏日絕句》,引導學生認識詩人。

過渡: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兩位唐朝詩人寫的邊塞詩,他們身為熱血男兒,懷抱愛國之情,都曾奔赴戰(zhàn)場,親歷了戰(zhàn)爭。今天,我們將再學習一首宋代女詩人李清照的詩,看身為女子的她又是如何表達對國家的熱愛之情的。

2.解詩題,明背景。

(1)“夏日絕句”是什么意思?(“夏日”點明寫詩的時間,“絕句”點明詩歌的體裁,連起來就是“夏天寫的一首絕句”)

(2)誰知道這位女詩人的相關情況?(出示課件或點名學生介紹)

明確: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她年少時便頗有詩名。十八歲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趙明誠對金石書畫很有研究。夫婦間賞玩書畫,吟詩填詞,生活美滿。靖康之變,金兵入侵,宋室南遷。她與丈夫避兵江南,倉皇中丟失了珍藏的書畫,趙明誠也在途中病死,從此,她只身漂泊于杭州、紹興、金華、溫州等地,在愁苦中度過晚年。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作品情調活潑優(yōu)美,主要抒寫少女、少婦的閨情和對自然景物的喜愛。后期作品情調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涼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國家興亡之痛,一并抒發(fā)其中。

(3)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靖康二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逃。后來,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發(fā)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于項羽的悲壯,創(chuàng)作此詩,同時也有暗諷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3.初讀詩歌,夯實基礎。

(1)出示古詩課件,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自主朗讀情況,教師適時正音,教學生字。

預設:“杰”可用同音字“節(jié)、潔”幫助記憶,也可引入學生名字加以記憶;“項”是后鼻音,可用組詞法幫助記憶,如有學生姓名相關,也可加以提示。

“杰”為上下結構,四點底布局要合理;“亦”為獨體字,整體居中,筆畫舒展;“鬼”為獨體字,中間的豎撇不要斷成兩筆;“雄”筆畫較多,要寫緊湊,不要少寫點或橫;“項”左“工”右“頁”,用生字加減法加以記憶。

(3)指名學生讀詩,引導學生讀好詩句的停頓和節(jié)奏。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4.出示自學要求。

閱讀與交流:

①自讀古詩,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把不懂的地方圈畫出來。

②聯系課文插圖和項羽的生平,思考為什么詩人會提到項羽。

③小組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教師檢查自學情況,引導賞析古詩。

(1)一邊讀前兩句,一邊思考:“人杰”是什么意思?“鬼雄”又是什么意思?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明確:“人杰”和“鬼雄”可以用組詞法來引導學生解釋,前者指人中豪杰,后者指鬼中英雄(即壯烈死去的人)。這兩句是李清照的生命觀,即做人應該有浩然正氣,錚錚鐵骨。

過渡:李清照生活在動亂的年代,她目睹宋朝統治者倉皇渡江南逃,北方的大好河山落入敵手,想到了這樣一個重大的問題:人應該怎樣生?怎樣死?并于本詩中做出了明確的回答: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力透胸臆、直指脊骨的兩句詩,將那種生死都無愧為英雄豪杰的氣魄展現在我們面前,讓人肅然起敬。這種感受,來源于詩人巧妙的寫作技巧。

(2)從修辭手法入手,體味這兩句詩在表達上的精妙。

明確:“生”與“死”,“人杰”與“鬼雄”,這兩組鮮明的對比構成了詩歌中的對偶句式,讓讀者受到深深的震撼的同時,也體會到詩句的工整,富有音樂感。

方法拓展: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手法。它看起來整齊醒目,聽起來鏗鏘悅耳,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傳誦,在古詩中非常常見。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等詩句均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

(3)指名學生讀,用凝重、莊嚴的語氣讀出詩中崇高的境界和非凡的氣勢。最后學生齊讀。

(4)讀后兩句詩,你們知道項羽嗎?能說說有關他的故事嗎?為什么他選擇在烏江邊自刎?

明確:項羽(前232—前202),秦朝末年農民起義軍的領袖,自稱西楚霸王。他是一位悲劇性的英雄,既具備亂世梟雄的霸道和任性,剛愎自用,不聽人言,又帶著末世后主的優(yōu)柔寡斷,婦人之仁。關于他的故事有“破釜沉舟”“霸王別姬”等。“江東”是項羽起兵的根據地,在被敵軍追趕到烏江時,他本可以渡過烏江借此逃生,但他認為當年和自己一起渡江的八千江東子弟無一生還,“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獨自茍且偷生,于是自刎于烏江邊。

(5)詩人為什么“思項羽”?

明確: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宋朝統治者卻龜居南隅,整日飲酒作樂,歌舞升平,不思恢復中原。李清照“思項羽”,是思念他“不肯過江東”的敗而不屈的氣概,因為這與南宋王朝的渡江南遷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詩人正是借“思項羽”來批判南宋統治者的投降逃跑、茍且偷生的可鄙行徑,寄寓自己抗擊侵略、收復故土的愛國之情。

小結: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擇。項羽這位叱咤風云的西楚霸王,放棄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這就是“士可殺而不可辱”的英雄氣概,這就是“死不懼而辱不受”的壯志豪情!這壯舉怎能不讓李清照盛情謳歌?

(6)指名學生讀,要正氣凜然,讀出詩人對項羽的盛贊之情。全班學生齊讀。

6.朗讀背誦,感悟詩韻。

過渡:李清照作為婉約派的詞人,寫的詩詞多含蓄、委婉,這首詩卻風格大異,顯得極為豪放,在她的作品中很是少見。這振聾發(fā)聵的高亢一呼,時刻警醒著人們。讓我們再次誦讀這首詩,感受詩人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

(1)指名學生讀古詩,讀出詩的韻律美。

(2)配樂齊誦古詩,感受詩的情感美。

四、對比閱讀,整體回顧

1.分析比較,群文閱讀。

過渡:同學們,學完這三首古詩并不代表著學習任務就此結束。接下來,我們將進入更高層次的詩歌鑒賞水平訓練——比較閱讀。

(1)齊讀三首古詩。(出示課件:三首古詩)

(2)填寫表格,比較異同。(出示課件:表格)

a.先小組合作填寫表格,教師點撥后出示答案。

b.對比一下三首古詩,你發(fā)現了什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詩名 作者 朝代 詩歌類別 寫作特點 詩人的情感

《出塞》 王昌齡 唐 邊塞詩 借古諷今 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和平的渴望,對國家的關注

《涼州詞》 王翰 唐 邊塞詩 借景抒懷 視死如歸的豪情,保衛(wèi)祖國的堅定信念

《夏日絕句》 李清照 宋 詠史詩 借古諷今 諷刺南宋朝廷的屈辱行徑,抒發(fā)愛國之情

相同:這三首詩都抒發(fā)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冻鋈泛汀稕鲋菰~》都屬于(邊塞詩);《出塞》和《夏日絕句》都采用了(借古諷今)的寫作手法。

不同:三首詩的寫作內容不同,表達的情感不完全相同。

2.拓展詩句,促進感悟。

過渡: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未曾中斷,就源于灌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那份愛國情。它涌動在國人的心中,傳誦于人民的口中,也流露在詩人的筆下。你們還搜集到了哪些關于愛國的詩歌?這些詩歌抒發(fā)了詩人們怎樣的情感?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誦一誦。(出示課件:愛國詩歌)

從軍行[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揚子江[宋]文天祥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抓住關鍵詞語,體會戍邊之苦

師:看,一個“人未還”包含著多少辛酸與無奈呀!據史書《資治通鑒》記載,唐玄宗時曾將士兵戍邊的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后又從三年延至六年,最后竟從六年延至九年。你說,戍邊的戰(zhàn)士還有可能回到家鄉(xiāng)嗎?

生:不可能。

師:是啊,根本不可能。夜色中,一輪明月高掛天空,那些背井離鄉(xiāng)、長年征戰(zhàn)的士兵,面對這樣一輪明月,他們可能會想些什么呢?

生:他們可能在想著家鄉(xiāng)白發(fā)蒼蒼的雙親。

師:是的,思念親人是人之常情。

生:他們可能在想,家鄉(xiāng)啊,我什么時候才能回去呢?

師:身在邊關,心在家鄉(xiāng)。那么戍邊戰(zhàn)士的雙親,他們望著一輪明月,又在想些什么呢?

生:他們會想,我的兒子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和我們團聚呢?

師:是的,兒行千里母擔憂。老人家為何會如此傷感呢?你們能用詩中的詩句來回答嗎?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師:我們可以改一改,萬里長征誰未還?

生:萬里長征兒未還。

師:那戍邊的戰(zhàn)士家中善良、勤勞的妻子,面對同一輪明月,她又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生:妻子抱著年幼的孩子,望著明月,在想,我的丈夫什么時候才能回家與我團聚呢?

師:她為什么如此傷感呢?能用詩中的詩句來回答嗎?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師:好,誰來改一改?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夫未還。

師:觸類旁通,一點就通,聰明!那戍邊的戰(zhàn)士家中那年幼、孤苦的孩子又在做什么呢?

生:追問娘親,爹爹去哪兒了?

師:誰能告訴他?

生:爹爹在邊關保衛(wèi)國家呢。

師:他還可能在想什么,做什么呢?

生:他可能會看著爹爹臨走前留下的文章,思念著爹爹。

師:這叫睹物思人。兒子孝道不能盡,天倫之樂不能享,明明有家不能回?,F在你的心中還僅僅是悲哀嗎?還有什么?

生:悲憤。

師:對什么的悲憤?

生:戰(zhàn)爭。

師:是對無休止的戰(zhàn)爭的悲憤,來,將你們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間,齊讀一、二兩句。

(生齊讀)

賞析:在此教學片段中,教師對“人未還”一語進行了解讀,讓學生明白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借助冷冰冰的歷史數據,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分別體會了戍邊戰(zhàn)士、戍邊戰(zhàn)士的父母、妻子和孩子各自的心理感受,并通過這種情感的堆積,最終形成對戰(zhàn)爭的悲憤的情緒。教師問得巧妙,學生答得輕松,在這一問一答中,詩歌的情感水落石出。

對于古詩考級心得體會和感想二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xxx》。下面我將分六大板塊就本課題進行說課:板塊

《xxx》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x年級x冊第x課,本組課文以xxx為主題,這篇課文通過寫xxx表達了作者xxx的情感,該組是以“——”為主題展開的。古詩的內容,贊美了什么——板塊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本組課文訓練的意圖,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結構,我將努力促使學生達到以下目標:(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充實)

1、認識—個生字,會寫—個生字,正確讀寫“——”等詞語。

2、背誦、默寫古詩。

3、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抓住詩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的興趣,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和學習古詩的好習慣。板塊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古詩教學的特點,我制定了一下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

1、誦讀古詩并默寫。

2、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同時“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币彩潜菊n的教學難點。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下面我將分別從教法和學法兩方面進行闡述。

板塊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創(chuàng)設情景法、講授法、引導想像法、來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如:創(chuàng)設情景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法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的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此外,我還借助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

學法上,我貫測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感悟法和想象悟情法。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流程及其設計理念。板塊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難點,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疏通生字,讀通詩文。我緊扣讀通二字下功夫,先讓學生自讀自學生字,教師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進行指導。在掃除生字障礙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劃分古詩節(jié)奏,自由讀詩。通過個別讀、范讀、齊讀等方式來幫助學生讀通詩文。

(三)讀懂詩文,感悟詩情。指導學生在自讀古詩的基礎上,對照注解想想每句是的意思,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在頭腦中把文字轉化為畫面,從而體會古詩的意境。

(四)朗讀訓練,讀出感情。我們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學生要想真正地理解詩意感悟詩情,就必須多讀多悟。為了指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古詩,我將配上優(yōu)美、舒緩的樂曲,渲染氣氛,達到在朗讀中獲得審美感受,在朗讀中自然成誦。

(五)課后延伸

課后延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背誦及默寫古詩

2、課后收集并積累其它相類似的詩詞。

板塊

一個良好的板書設計具有直觀系統的特點,并及時體現教材的知識點,便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我的板書設計如下:(用紅白兩種粉筆,紅色概括重點詞語)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從六方面對本課題的分析和理解,我的說果完畢,謝謝你們!

對于古詩考級心得體會和感想三

本課有兩首古詩,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五言絕句《池上》和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七言絕句《小池》。這兩首詩描繪的都是詩人在夏天的所見,前者敘事,后者寫景?!冻厣稀繁邪拙右自娮魍ㄋ滓锥臄⑹嘛L格,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而又不知道藏蹤跡的頑皮、可愛形象。《小池》將池、泉、流、荷和蜻蜓寫得相親相依,和諧自然,猶如一幅色彩明麗的水墨畫。這兩首詩語言淺顯易懂,又配以插圖,極易被學生理解,適合學生去吟誦積累。

這是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課文,這兩首詩有些孩子早已熟讀成誦,所以在讀準字音上無須多費工夫,關鍵是讓孩子去體會詩所描繪的意境美,去初步領會詩文所蘊涵的哲理。若要一年級的學生單憑詩句來領會詩文的意境是有困難的,所以我將詩歌的意境美與詮釋圖片等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插圖來展現美,聯系生活實際發(fā)現美,進而動情地表達美。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蹤跡、采、藏”等詞語的意思,初步知道古詩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圖文結合,感受詩中蘊藏的夏天的情趣。

本課是對古詩的賞析和學習,我采取讀書指導法,指導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古詩,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結合啟發(fā)式教學討論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提出問題,小組合作討論,全班同學共同交流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池上》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

(課件展示令人賞心悅目的荷塘美景:碧綠的荷葉挨挨擠擠,亭亭玉立的荷花嬌媚動人,鮮嫩的蓮蓬清香誘人。)

師激趣:看到這么美的荷塘,你們最想干什么或說什么?(學生交流)詩人白居易也來到了池邊,看見了荷花池上發(fā)生的一個關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詩人忍住寫了一首詩。板書詩題。相機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自讀詩句,認識生字詞。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古詩。(課件顯示要求:拼讀生字音節(jié),注意讀準字音;用加一加、換一換等方法識記生字字形;給生字找朋友組詞;讀通句子,爭取讀出古詩的韻律。)

(3)匯報交流。

2.熟讀古詩。

(1)劃節(jié)奏讀詩。

師引導: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經能把詩讀通了,但這遠遠不夠,我們還應該讀出詩的節(jié)奏來。這首五言詩該怎樣劃分節(jié)奏呢?請用“/”畫出來。(學生各自練習朗讀,并根據練習時的節(jié)奏用鉛筆在書上做記號。)

(2)指名匯報,相機大屏顯示: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指名讀詩。

(4)教師講解誦讀要領并范讀:誦讀古詩的時候,不要一字一頓地讀,這樣會破壞古詩的韻味,要注意音斷氣連,像老師這樣,你們聽 ……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1.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師引言:一個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蓮,究竟有趣在哪兒呢?讓我們一同走到荷花池邊去看一看吧。(課件出示:“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2)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a.引導學生通過“你問我答”的形式匯報自己是如何“看”出來的。

小娃:男孩兒或女孩兒。

小艇:船。

b.指導學生觀察畫面展開聯想:荷塘是什么樣的?白蓮是什么樣的?(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起大家對荷花池和嬌嫩的蓮蓬的向往之情。)

(4)朗讀前兩句詩,思考:你最欣賞其中的哪個字?

a.師引導:這么多的白蓮是小娃瞞著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這時候,你會想些什么呢?

b.指導讀出緊張、高興的心情。

c.是的,偷采了白蓮回家的小娃既高興,又緊張。(齊讀)

d.引導學生討論:你覺得小娃的這種“偷”可惡嗎?

2.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師引導:小娃偷采白蓮,真的不會被發(fā)現嗎?你們從哪兒知道的?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

(3)學生匯報交流。

a.小娃忘記了隱藏自己的行蹤,滿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沖開了一道波痕。

b.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4)當小船慢慢駛來,浮萍……(做手勢)

(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劃出的波痕已經暴露了他偷采白蓮的事。多么純真質樸的孩子呀!

(6)看到浮萍開了,你會怎么想?(替小娃擔心、著急。)

(7)指導學生讀出這種心情。(自讀、指2—3名學生讀、齊讀。)

(8)猜詩人的行為、心理:

a.詩中不僅藏著一幅幅美麗的、有趣的畫面,還藏著一個人呢?你們猜,他是誰?

b.你猜白居易此時正在岸邊干什么?(窺視、偷笑。)

c.我來采訪一下:請問白老先生,您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樂?

d.指導朗讀。

(四)感情朗讀,背誦全詩。

1.指導學生想象古詩的內容,練習背誦。

2.檢查背誦。

《小池》

(一)以詩引詩,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配樂課件:吟詠春天。)引導學生背誦古詩《春曉》《詠柳》。

2.交流:我們剛才背誦的詩有什么共同點呢?(都是描寫春天景色的詩。)

3.教師引導:大自然的美景總是令人陶醉。從古至今,不知多少詩人用他們的筆贊美它。(出示配樂課件:夏天情。)師導言:生機盎然的春天過去了,姹紫嫣紅的夏天來了,你們看到了什么?

4.導入新課,揭題。

師: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萬物是那么和諧。南宋詩人楊萬里被這個美麗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寫下了一首名為“小池”的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文題目:小池。)

5.學生讀課文題目,教師介紹作者。

(二)初讀古詩,學習字詞。

1.教師導學: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小池塘呢?我們一起來有滋有味地讀讀吧!

出示自學要求:

(1)自讀詩歌,勾畫難認難記的生字生詞,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可以讀給同桌聽,也可以讀給老師聽。

(2)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3)自由朗讀古詩,要把詩歌讀得字正腔圓。

2.指名朗讀古詩。

3.指導學生將生字帶入古詩中,再次朗讀詩句,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

(1)讓我們再回到這個小池塘,去體會它的美。老師再讀。

(2)這首古詩讀起來很優(yōu)美,你會讀嗎?

(三)深入朗讀,體會詩意。

1.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插圖: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導學生邊看畫面邊讀,說說詩中描寫了什么景物,在詩中找出來。(荷花池、泉眼、樹蔭、荷葉、蜻蜓。)

2.理解詩意。

(1)誰來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①教師相機引導質疑:泉眼的水是怎樣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誰舍不得誰?怎樣理解“愛晴柔”?

②指導朗讀:一道細流緩緩地從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綠樹在陽光的照射下,將樹蔭投到水面,忽明忽暗。這么寧靜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呢?(要讀得輕柔、甜美,速度稍慢,飽含不舍之情。)

③指導想象:荷葉剛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樣了?如果它們會說話,會說些什么?

④“早”和“才”詩人用得非常準確、生動。有了這兩個字,我們讀這兩句詩時眼前仿佛看見了什么?(學生交流)

⑤引言:多么細微的畫面,竟然被細心的詩人觀察到了。如果你是詩人楊萬里,此時會怎樣來吟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呢?

3.總結。

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構成了小池優(yōu)美的風景。難怪詩人要把這樣的小池寫下來,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試著背誦。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小荷漸漸長大,大家想知道它們在盛夏時節(jié)的美麗姿態(tài)嗎?(出示課件:滿池的荷花的圖片及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大家去發(fā)現,去觀賞,去贊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去愛護。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

對于古詩考級心得體會和感想四

4月12日,本人參加了市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培訓班活動,并執(zhí)教了王之渙的《涼州詞》。對這節(jié)課,雖然聽課老師說還不錯,而我自己感覺卻上得不成功,沒有那種酣暢淋漓的課感。

結合上課和評課,我有幾點想法與同行交流,不妥之處請指正:

這節(jié)課我在04年12月和05年4月分別在縣實驗小學和諸暨市實驗小學執(zhí)教過,那兩堂課應該說“預設與生成”能夠“精彩共舞”。為什么同樣的精心預設,卻有不一樣的結果?

我雖然贊同導師周一貫先生的評價,他說我“授予”的太多,放得不開。但是,我卻疑惑:如果是預設出了問題,為什么前兩堂公開課卻能成功?這次上課,雖然事先有些緊張,但并不害怕,而且充滿著信心。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上周又作了精心準備,對教學預設又作了深入思考,而且在本校試教了三次,其中二次感覺比較好。

是不是教學內容過于難,學生較難理解和體悟?雖然,前兩次公開課我上的都是六年級,這次是五年級,但是我在試教的時候,也都選了五年級,除了一個班感覺不太適應外,其他兩個班級還都可以??磥砟昙壱膊皇菃栴}。學生在我的“主導”下,應該能夠理解。當然,同時我也認識到:教師應該對教材、對文本有深入的理解,但并不是要把自己的深入理解告訴給學生;學生沒有必要理解得這么透,這么深。

其實,同樣的情形,并不只有我才遇到過。我見過兩個很好的例子。一個是全國閱讀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王自文,他來紹興執(zhí)教《古詩兩首》,同樣的精心預設,王老師能夠獲全國大獎,而且是一等獎中的第一名,但在紹興卻上得很不成功。我曾在一篇短文中分析過原因,這里不再累述。第二個例子是我名師班的同學俞東江,那年我邀請他到南錢清分校上了《夏日絕句》,非常精彩。事后,他對我說在柯小等其他地方也上過,也上得很成功。但就是這樣一堂預設非常精心的課,在省閱讀教學大賽選拔賽中,在新昌南明小學不慎遭遇“滑鐵盧”!

所以,我又對周老師的觀點不贊同了。我們常常以課的成敗論英雄,課上得成功了,預設就是好的;課不成功了,預設就是不恰當、不合理的。如果這樣,如何看待我上面所舉的兩個例子?同樣的精心預設,卻遭遇不一樣的結果!難道預設還不夠精心嗎?如果不是,為什么他們在其他地方就上得非常出色?所以問題不僅僅出在預設上。

精心的預設能夠精彩生成,但是,并不是所有精心的預設都能夠精彩生成。有了精心預設,還需要教師視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而臨場的調控;學生素質的高低又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教師的心情、狀態(tài)也是一個必要條件……所有這些,哪怕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極細小的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影響原有的精心預設而導致沒有精彩生成。

第二天的評課時,兩位老師提出了同樣的意見,即課堂中只是反映戰(zhàn)士孤寂、痛苦的生活而沒有表達戰(zhàn)士們保家衛(wèi)國的壯志豪情。一位教師甚至說,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她的文化也是最光輝燦爛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埋怨朝廷、埋怨國家,似乎不妥。我對他們的意見并不贊同。首先是對于這首古詩教學,我的目標之一即是“體驗人間親情,感受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激發(fā)學生反對戰(zhàn)爭,擁護和平的思想感情?!蓖踔疁o雖然是個非?!皹酚^的人”(評課的老師如是說),寫過“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那樣的意境開闊,格調高昂的詩句。這首《涼州詞》中也有“黃河遠上白云間”那樣的蒼茫與雄渾,但我個人以為,“黃河遠上白云間”的遼遠與開闊,正是“一片孤城萬仞山”的有力映襯,更加強烈地襯托了“城孤”和“人孤”。“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北磉_的更多是戰(zhàn)士(或者說詩人)對戰(zhàn)爭的埋怨,哪里有什么對保家衛(wèi)國的壯志豪情!

一首詩自然有一首詩的基本內涵,即使是像這樣一首比較復雜的古詩,它所要表達的基本意思也是明確的。它跟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衣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和《從軍行七首》其四:“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表達的是兩種不同的思想感情。后者自然有保家衛(wèi)國,不打敗敵人誓不回家的壯志豪情,但在王之渙的這首詩里,顯然沒有這樣的思想感情,有的更多的是戰(zhàn)士對戰(zhàn)爭的厭惡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人對戰(zhàn)士的同情,也分明流淌在字里行間!有老師說,戰(zhàn)士守衛(wèi)邊疆那種壯志豪情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存在,難道戰(zhàn)士們對戰(zhàn)爭的厭惡與埋怨不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存在嗎?“戰(zhàn)士生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薄安恢翁幋堤J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边@難道不是當時詩人對戰(zhàn)爭與戰(zhàn)士生活與命運的真實寫照嗎?如果硬要把保家衛(wèi)國的壯志豪情作為王之渙詩的主旨,這語文教學真的應該如此另類嗎?一首詩難道可以承載古詩教學的全部?難道對學生各種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都要在一節(jié)課中完成?難道有詩人對戰(zhàn)爭描寫得“壯懷激烈”就一定不能容忍其他詩人描寫戰(zhàn)爭的殘酷與無情?難道對學生的教育也一定只能滲透保家衛(wèi)國的思想而不能讓他們感受戰(zhàn)爭的悲慘從而樹立反對戰(zhàn)爭,擁抱和平的情感?

本節(jié)課,正像我在設計特色中提到的:“文本、意境、情感在音樂中相融相生?!蔽以诒竟?jié)課中運用了許多音樂和圖片。目的很明顯,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體驗詩歌所描繪的意境。課前的談話,我播放的是截取的《漁舟唱晚》,我把節(jié)奏快的地方刪了;教學“黃河遠上白云間”詩句時,欣賞黃河奔流的圖片,我播放的是比較歡樂的《黃水謠》;觀看荒涼的玉門關,茫茫弋壁灘時,播放的是《梅花三弄》;誦讀描寫戰(zhàn)爭殘酷與無情的古詩時,配的是《紅豆曲》;出示描寫楊柳送別的古詩時,配的是《陽關三疊》;出示親人思念戰(zhàn)士的場景,放得是悲傷的曲子,而交流妻子、老母和兒子對戰(zhàn)士思念的環(huán)節(jié),我配的是非常感人的《夜曲》,最后結束,點明“呼喚和平”的內容時,我配得是薩克斯管《回家》。古代戰(zhàn)爭的殘酷,戰(zhàn)士生活的痛苦,現在的學生顯然很難理解,所以我通過圖片和音樂進行渲染,力求喚起學生的情感,體悟當時的感受。在兩所實小上的時候,效果都是出來的,有些學生當堂就流淚了,特別是在親人思念戰(zhàn)士這一環(huán)節(jié),尤其明顯。這說明,音樂與圖片的烘托還是有效的。但是,在這堂課上,學生他們顯得很自信,也顯得很輕松,顯然音樂和圖片所創(chuàng)設和情境對他們沒有起多大的作用。

在上課前,我對“折柳贈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是否要用詩句有過猶豫,但最終還是保留了。我引入“折柳贈別”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為什么戰(zhàn)士要吹奏《折楊柳》的曲子,因為《折楊柳》所表現的是離愁別別緒,更表現了戰(zhàn)士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誦讀折楊柳贈別的詩,也是為了讓學生感受那種離愁別緒,但周老師說沒有必要,《折楊柳》只是“別解”,既是“別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但我覺得,因為戰(zhàn)士用羌笛吹奏《折楊柳》,更能表現他們的思念之情,這對本課的主題有關,有助于學生理解戰(zhàn)士戍邊生活的痛苦和寂寞。

當然,我自己就以為描寫折柳贈別的古詩嫌得似乎多余,應該還是去掉好,但是我覺得,折柳贈別還是需要。畢竟對主題思想有用。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睂@節(jié)課的思考還要思考。不成功的課也許更有研究價值。

對于古詩考級心得體會和感想五

西師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游子吟》是一首描寫母子之間濃濃親情、贊美偉大母愛的古詩、是能夠讓學生充分領略詩詞語言美和意境美的經典詩篇。對于從小受到溺愛、關心體貼父母的意識較為薄弱的現代小學生來說,該詩又是一首對他們進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教材。

在教這首詩歌之前,我的內心是忐忑的,畢竟七、八歲的娃娃,無法去深刻地理解這種深深地母子情誼。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有感情的朗誦、背誦訓練,教學中滲透了“母愛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精心設計和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使教學活動充滿一種體驗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繼而學生在音樂聲中解讀詩句、觀察畫面、想象說話。

引領學生在誦讀中走進文本,在品味中體驗情感。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對詩歌產生了獨特的感受、理解與體驗。課堂中,我逐步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分句品讀,隨機搭建朗讀擂臺,調動學生有感情朗讀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客觀地相互評價,使得學生朗讀情深意切,十分投入。在教學中我告訴孩子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在孩子讀通

后,我便問他們腦子中出現什么樣的畫面,孩子們說:“一位媽媽在給孩子縫衣服”,說明孩子在以有的知識基礎上,大體了解了前兩句。隨后我給學生出示了一幅畫,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老師的語言將孩子與孩子一起走進畫面 ,“別人都入睡了,只有我家油燈在閃爍,只見以為母親在??;夜晚,窗外寒風呼嘯,人們早已進入夢鄉(xiāng),我一覺醒來,只見??”。這樣層層遞進,使學生感受詩畫是一家,幫助孩子較好的理解詩意,古詩的情境被學生體味出來了。在圖文幫助下,重點指導學生體會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指出母愛的偉大,做兒女的不能一一報答,就像春日的小草,無法報答太陽的恩情一樣。孩子們聽得特別認真,朗誦得很有感情。

《游子吟》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體味的詩歌。是的,母愛是天底下最無私的愛,子女是母親一生的牽掛。每個人都是人之子女,每個人也都會為人父母。做人子女者,在父母有生之年,要多多陪伴父母,多多孝敬父母,多多與父母交流。父母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子女給予他們的感情慰藉。千萬不要到父母離開我們時,才會為沒有及時盡到孝道而后悔?!皹溆o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边@可能是為人子女者最深切的后悔和遺憾吧!

總的來說,我在教學過程中情感很投入,積極引導了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意境,并通過對關鍵詞的理解,加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讀出慈母的關愛之心,游子的孝義之情。

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應與生活相聯系。在教學中要加強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如果創(chuàng)設了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讓生活走進課堂,融入了學習,能更好地突破教學難點。這樣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受,使學生感受到母親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母親用愛心教會我們吃飯,走路,做人??母親的愛是偉大崇高的,樸實無私的。讓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體驗撥動學生的心弦,震撼學生的心靈,讓生命的體驗上升到體悟、品味、欣賞的境界。

總之,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要符合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為今后的古詩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保留學習古詩的極大興趣,充分地遨游在古詩的文化海洋之中。

對于古詩考級心得體會和感想六

長歌行 古詩賞析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guī)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長歌行是其中的一首。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今譯

早晨,園中有碧綠的葵菜,晶瑩的朝露等待在陽光下曬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灑滿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現出一派繁榮生機。

常常擔心瑟瑟的秋天來到,花和葉都變黃衰敗。

千萬條大河奔騰著東流入大海,什么時候才能再向西流回來?

少壯年華時不發(fā)奮努力,到老來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注詞釋義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

晞:曬干。

陽春:生長茂盛。

布:散布,灑滿。

德澤:恩澤。

焜黃:枯黃。顏色衰老的樣子。

華:同“花”。

衰: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cuī。

徒:白白地。

解題

《長歌行》是南朝宋代文人郭茂倩編纂的《樂府詩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詩,是勸誡世人惜時奮進的名篇。

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guī)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

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種體裁, 歌行體的簡稱,詩歌的字數,和句子的長度不受限制。

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的自由式歌行體。

衰:,讀cuī.古時候人們讀的沒有shuaī這個音。

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曲。《樂府解題》說這首古辭“言芳華不久,當努力為樂,無至老大乃傷悲也?!卑选芭Α崩斫鉃椤芭闃贰保@然是一種曲解。漢代的五言古詩,許多是慨嘆年命短促、鼓吹及時行樂的。這首詩從整體構思看,主要意思是說時節(jié)變換得很快,光陰一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fā)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其情感基調是積極向上的。

《樂府詩集》是宋代郭茂倩編的一部樂府詩總集,全書一百卷,分十二類。上起漢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謠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樂章外,還保存了大量民間入樂的歌詞和文人創(chuàng)造的新樂府詩。全書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對各種歌辭、曲詞的起源和發(fā)展,均有考訂。

注評

『青青園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園:園圃,種蔬菜、花果、樹木的場所??何覈糯匾卟酥?。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動詞,等待。日:太陽。晞:天亮,引申為陽光的照耀?!鹈枥L葵的形象。托物起興。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春天的太陽散布恩惠。 陽春:溫暖的春天。布:動詞,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澤:恩惠。春天把陽光、雨露帶給萬物,因而說是一種恩惠。萬物:大地上的各種生物。生光輝:形容萬物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樣子?!饘Υ禾斓亩Y贊。

『常恐秋節(jié)至,焜(kūn)黃華(huā)葉衰』 常:副詞,表示情況或時間的持續(xù)和一貫性。時常??郑簞釉~,擔心。秋節(jié):秋季。至:動詞,到。秋氣肅殺,萬物多因長成而趨于衰敗、死亡,故爾擔心。焜黃:顏色衰敗的樣子。華:同“花”。衰:衰老,衰敗?!鹩纱憾?,植物完成一次生命過程。不由得生出種種感觸。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東: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表示朝東、向東的意思。海:大海。何:疑問代詞,用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前,起修飾作用。常用來表示對時間、處所、事物的詢問。時:名詞,時候。復:副詞,用在動詞前,表示‘某種情況的再現。可譯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西、朝西。歸:動詞,回。這句意思是光陰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由季節(jié)轉換聯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青少年時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傷嘆氣了。少:少年時期。壯:成年時期。合起來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努力:把力量盡量使出來。意即勤奮。老大:指人生命力衰敗的時期。徒:副詞,表示動作的施行沒有取得成效一??勺g為“空”。傷悲:悲傷。歸結為關于生命價值的感悟,情景動人。

其中最有名的詩句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本詩借物言理,以園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因為它們都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的厲害。大自然的生命節(jié)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少年時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之時后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努力向上,牢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警訓,催人奮進。

簡析

這是一首詠嘆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托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贊,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贊歌。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樣美好。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

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fā)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歷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則。詩人用“常恐秋節(jié)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一個“恐”字,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凋謝的`不可避免。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一去不復返。由時間尺度來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復生。在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豈不就像葉上的朝露一見太陽就被曬干了嗎?豈不就像青青葵葉,一語秋風就枯黃凋謝了嗎?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終于推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發(fā)聾振聵的結論,結束全詩。這個推理的過程,字面上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可循著詩人思維的軌跡,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補足:自然界的萬物有一個春華秋實的過程,人生也有一個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只要有陽光雨露,秋天自能結實,人卻不同,沒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萬物經秋變衰,但卻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足傷悲;人則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豈不等于空走世間一趟。調動讀者思考,無疑比代替讀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這首詩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厭的人生說教,使最后的警句顯得渾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鐘長鳴一般,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長:一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于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將于事無補,徒嘆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

讀這首詩,我們很自然會聯想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段關于人的生命應該如何度過的名言?!叭俗顚氋F的東西是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顧已逝的年華時,不因虛度時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無成而羞愧;這樣,在他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就可以坦然地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獻給了人世間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引導讀者少壯及時努力,不要虛度光陰,這種人生態(tài)度無疑是積極的。

這首《長歌行》不同于漢代其他的文人詩哀嘆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時行樂,它是一首唱反調的詩,是一首難能可貴的佳作。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葵”作為蔬菜名,指我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对娊洝め亠L·七月》:“七月亨葵及菽?!崩顣r珍《本草綱目》說“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之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而扁,實內子輕虛如榆莢仁?!北驹姟扒嗲鄨@中葵”即指此。另有一種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向日葵即其中之一。此外,蒲葵也可簡稱.“葵”,用蒲葵葉做成的扇子稱“葵扇”

衰:

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cui,

作品簡介

漢樂府 “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有“樂府令”。漢武帝時的樂府規(guī)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后,將漢代樂府機關所搜集演唱的詩歌,統統稱為樂府詩。樂府詩是最能代表漢代詩歌成就的一種體裁。

漢樂府創(chuàng)作的基本原則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漢書·藝文志》)。它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實。漢樂府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現在它的敘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選取典型細節(jié),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漢樂府已產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詩。流傳下來的漢代樂府詩,絕大多數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編著的《樂府詩集》中。

全詩賞析

本詩的前六句,揭示出春榮秋枯這個自然規(guī)律。這六句詩,主要寫自然界植物花草的榮枯變化,以托物起興的方法,為過度到珍惜時光作鋪墊。

七、八句用生動巧妙的比喻,來揭示時光就像流水一樣不會倒轉,人老了就不會再年輕這一客觀規(guī)律,從而突出人應珍惜寶貴時光這一中心意思。比喻貼切,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使詩句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最后兩句則進一步指出,一個人要有所作為,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應該從青年起努力學習,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否則便會虛度歲月,一事無成而空自悲嘆!這兩句詩是古代詩人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人生格言,對于今天的廣大青少年,仍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全詩看起來平淡,都是些當時年間的口頭用語,但仔細體味,就會覺得意味深長,乃是在平淺的語句中寄寓著不平凡的內容,詞淺意深,淡而多味。讀過之后,很受啟發(fā)。

名句賞析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本詩借物言理,以園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因為它們都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的厲害。大自然的生命節(jié)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少年時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奮斗,反而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之時后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努力向上,牢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警訓,催人奮進。

中心

前四句通過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歸海說明美好時光短暫而易逝,且一去不復返,后一句直抒胸臆,勸誡人們珍惜時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嘆息。

對于古詩考級心得體會和感想七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古詩內容,想象小男孩學釣魚時可愛的姿態(tài)及路人問路時的轉們、專注神情。

2、培養(yǎng)幼兒學古詩的興趣,學習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二、活動準備:

課件動畫圖片、詩句卡片、輕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1、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嗎?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動畫(小兒垂釣課件)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幼兒舉手自由講述)

師:剛才小朋友觀察的很仔細,講得也很好,你們剛才講的連起來,就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

講故事:一天早晨,有一個小放牛娃起床后,沒有洗臉,頭發(fā)也沒梳就急急忙忙來到小河邊釣魚,他隨意坐在長滿莓苔的'石頭上、身旁邊還長了些草,正當他專心致志釣魚之時,一位過路的人遠遠地向他問路:小孩子,到王家村怎樣走?小孩急忙向他搖搖手沒有回答他,因為他怕響聲把快要上鉤的魚給嚇跑了。

剛巧這個有趣的情景給一位寫詩的人看見了,他立刻就寫出了一首好聽的詩。我們一起來聽一遍。

(二)欣賞古詩

詩畫欣賞一遍

提問:剛才聽到的這首古詩的題目是什么?“小兒垂釣”是什么意思?

我們再來聽一遍,仔細聽好這首詩有幾句,都講了些什么?

老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幼兒在回答之時,同時出示詩句)

(三)分句理解詩意

1、“蓬頭稚子學垂綸”誰知道“蓬頭稚子”是什么意思?(剛才看到的動畫里小男孩頭發(fā)怎么樣?“蓬頭稚子”就是指這個頭發(fā)很亂的小男孩?!皩W垂綸”就是學習釣魚的意思)

2、“側坐莓苔草映身”誰來說說這句話講了什么?

指導朗讀:你覺得古詩里的小男孩可愛嗎?我們一起用喜歡他的語氣來朗讀第一句與第二句。

3、“路人借問遙招手”請小朋友講講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小孩子正在緊張盼望著魚兒快快上鉤時,誰走了過來,他想干什么?小孩子又是怎樣做的?)這句話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來朗讀呢?

4、小男孩為什么這樣做?(因為他害怕嚇走上鉤的魚兒,所以不回答那人的問話)讀這句話是聲音應該怎樣?(輕點)

想象第四句:小孩怕什么聲音嚇走小魚?(除怕路人的問話聲,腳步聲、還怕什么聲音呢?(害怕自己回答聲嚇跑魚。)

師: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連起來朗誦(集體朗誦)

5、你還有什么地方不懂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

我們除了用動作來古詩外,還可以用那些形式來表現古詩呢?

好,現在就用吟唱的方式來唱唱我們今天學的古詩吧,我們可以用哪首歌來為這首古詩配音?!缎『⒉恍「琛酚變撼旁?。

結束:小朋友唱得真好聽,回家把這首古詩唱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對于古詩考級心得體會和感想八

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我校擬舉辦“古詩文誦讀”活動,方案如下:

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給我們炎黃子孫留下了寶貴的財富,為弘揚和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培養(yǎng)一代新人,結合學校的養(yǎng)成教育和書香校園活動,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努力將古詩文教育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高尚情操、優(yōu)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機地融合,著力打造新時代的優(yōu)秀少年。

1、培養(yǎng)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傳統文化,了解祖國優(yōu)秀文化,增加自身人文素養(yǎng)。

2、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和習慣。

3、構建學習型校園,更好地營造學習氛圍。

全校學生。

《xx》和《xx》《xx》等中的優(yōu)秀句段。

每天早讀前xx分鐘為我校早讀法定時間,由各班語文教師負責組織。

第一階段:宣傳發(fā)動。在師生中進行宣傳發(fā)動,由學校組織語文教師搜集整理部分經典中華古詩文,作為誦讀重點篇目。

第二階段:學習、誦讀。以班級為單位,,廣泛開展誦讀活動,開展比誦讀篇目多少、比背誦篇目多少的競賽活動,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學習更多的經典古詩文。

第三階段:組織校內“古詩文誦讀”競賽活動。

1、想方設法,營造氛圍。全體語文教師積極參與和投入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校營造書聲瑯瑯的良好誦讀氛圍。

2、保證時間,有所創(chuàng)新。閱讀活動要在時間上給予確保,更要在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要通過小型而靈活多樣的方法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建議語文老師在班內開展“優(yōu)秀詩文朗誦會”、“誦讀小小擂臺賽”、“知識大考場”、“讀書小能手”等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豐富讀書與積累的形式。讓學生讀準讀通讀熟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通過小品、故事、歌詠、表演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采取學生集體背與單獨背、必背與自選篇目相結合,配合學校開展活動,讓誦讀活動成為學生的最愛。

3、爭取支持,深入開展。要著重面向家長進行相關的宣傳,爭得家長的理解和更多支持,多向家長征詢意見和建議,形成校內校外的合力,促進誦讀活動卓有成效地開展下去。

對于古詩考級心得體會和感想九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內容,體會《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

從字里行間感受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體會作者思緒綿長而心緒紛亂的情感,體會意境,這也是這首詩的難點所在。

(一)情景導入

首先出示ppt:“同學們,請觀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將所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呢?自己考慮后自由發(fā)言?!?/p>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們學過的那些古詩?”(《靜夜思》《泊船瓜洲》)

“這兩首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 “思念家鄉(xiāng)”。)

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思鄉(xiāng)詩,是由唐朝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秋思》。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學倡導循序漸進,溫故而知新,此環(huán)節(jié),我以明月為引,通過學生的聯想而引出思鄉(xiāng)主題,回顧所舉例詩的寫作手法,為學生初步感知新授課的教學重難點打下了伏筆】

(二)新課講授

1、解詩題,知詩人。

首先讓學生分別介紹了有關張籍的資料。

師總結:張籍的老家是吳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幼時家境貧寒,10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開始四處游歷做官,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時候,他正獨自一人居住在洛陽。又是一年秋風至,望著蕭瑟的秋風,詩人不禁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這首《秋思》。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古詩。

2、借助注釋、抓住重點詞句、利用插圖、發(fā)揮想象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達的方法。

3、感受古詩的韻味,激發(fā)閱讀古詩的興趣。培養(yǎng)動手搜集資料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意,積累古詩。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詞典、搜集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詞、與這首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老師:古往今來遠離故土的游子總會思念魂牽夢縈的家鄉(xiāng)。他們往往把這種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詩中,需要我們細細去品味。請同學們把你積累或搜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給大伙誦讀一下。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白的《靜夜思》、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已學過)、北宋秦觀的《浣溪沙》等。 學生:積極交流。

老師:從剛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把所學古詩能夠積累下來,一部分同學不但能積累所學古詩,還主動搜集課外古詩,值得大家學習,我們一定要養(yǎng)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因為學習語文重在積累。今天我們來學習北宋詩人王安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一)知詩人

老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查閱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誰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學生:簡介王安石。

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點撥使學生了解寫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二)解詩題

學生:理解“泊”的意思。進而解題: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師小結:剛才我們了解了詩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弄懂了詩題的意思。這”知詩人,解詩題“是學習古詩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幫助我們理解詩的內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時寫下了一首怎樣的詩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

(一)輕聲讀詩,圈出自己讀不準的字。

(二)同桌交換意見。

(三)師生合作讀詩文,解詩意。

1、指名讀詩,引導讀準”間、重、還”。

2、共同動手正音。

3、理解“數重山”中“數”的意思。

老師:看來從瓜州到王安石的家鄉(xiāng)鐘山就一條(橫向的)河、幾座山的距離,離得很近了,往下讀。

學生: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理解“綠”和“還”的意思。

綠:吹綠、染綠。

還:歸、在本詩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師:現在這個“還”的音你能讀準了嗎?

5、回過頭復習“泊、間、數、綠、還”幾個字的意思。

6、再次輕聲讀詩,然后拿出課堂筆記本試著用自己的話寫出這首詩的意思。寫成后交流。

詩意:(對面的)京口和(這里北岸的)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著的江的距離之內,(再遠處的)鐘山也就只是隔著幾重山巒而已。春風又把(對岸的)江南大地吹綠了,明月啊,你什么時候可以照著我回到(對面江南的)故鄉(xiāng)呢?

1、引導學生邊讀詩邊想象詩描繪的畫面。

老師: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風吹醒了柳樹,吹來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閉上眼睛想象春風帶給江南什么樣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們積累的好詞佳句喲。

學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畫面。

2、體會詩人用詞的傳神

老師:春風給江南送來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詩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讀時耐人尋味,那就是---“綠”,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相信你會更進一步的感受出詩人對詞的推敲及用詞的準確傳神。

3、讀中領悟詩情

老師:同學們,根據你的理解自由讀詩,讀出詩的韻味。體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找出詩中相關的詞句。

學生:自由讀詩,讀后發(fā)表意見。

4、老師小結:“一水間,數重山”足以感受出詩人歸心似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辈荒荞R上回到家鄉(xiāng)的惆悵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戀鄉(xiāng)、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xiāng)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xiāng)的徐徐春風。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

1、要求:

⑴ 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

⑵ 讀后兩遍的時候,爭取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明白嗎?好自由讀《長相思》,開始。

2、教師指導學生讀通詞句:

注意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jié)奏,而且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

3、學生反復讀,邊讀教師邊指導停頓。

1、讓學生說說詞給自己什么印象?

2、要求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詞的字里行間去

1、分組合作學習,結合注釋體會詞意。

2、教師提兩個關鍵的問題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⑴ 作者的“身”在那里?

⑵ 作者的“心”在那里?

3、學生再談體會。

4、練習有感情朗讀,讀出作者“身”與“心”分離的感受。

1、教師放音樂指一學生讀,學生想象畫面。

2、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3、練習朗讀。

4、寫片段:

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里面,在他的家鄉(xiāng),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xiāng),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

5、再讀。

1、出示“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2、創(chuàng)設情景,感情升華。

【教學反思】

《長相思》是校長揚州之行的一大發(fā)現,某次偶然的機會向本人推薦,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決定一試。在此之前我從未曾想象到,一首簡簡單單的詞,能上得如此之豐滿,如此之渾厚,如此之動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斷的起承轉合的節(jié)奏變遷中詠唱著那一份情感,讓激越的思緒不斷飛揚,不斷擴散。

讀是這節(jié)課的元神,是這節(jié)課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詩詞教學依托載體是讀,所以我對讀的訓練是足夠的,并都盡量做到每一次讀都解決一個問題。從讀準字音到理解詞意的讀,從感受身在征程到心系故園的讀,從領悟故園夢美到征程心碎的讀,一個“讀”字里,把作者納蘭性德思鄉(xiāng)的情切、思鄉(xiāng)的無奈、思想的痛楚表現得一覽無余。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