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總結(優(yōu)質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03:37:23 頁碼:12
2023年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總結(優(yōu)質13篇)
2023-11-19 03:37:23    小編:ZTFB

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觀點。寫心得體會應該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確保文筆流暢、結構清晰。接下來是一些優(yōu)秀的心得體會樣例,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總結篇一

教育教學論著是教育工作者必讀的重要資料。通過系統(tǒng)地閱讀這些著作,我們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和教育素養(yǎng)。在閱讀教育教學論著的過程中,我深感到這些著作對于教育工作者的啟示和指導之大。下面,我將從兩個方面,分別是教育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來談談我在閱讀教育教學論著時的一些體會和看法。

首先,教育教學論著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理論。在閱讀期間,我發(fā)現(xiàn)有些著作對于教育教學的基本理論有著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例如,在《教育學原理》這本著作中,作者詳細介紹了教育學的發(fā)展歷程和主要理論觀點,使我對教育學的體系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另外,還有一些著作探討了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對于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具有重大意義。

其次,在閱讀教育教學論著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實踐的重要性。教育教學理論只有與實踐結合起來,才能真正起到指導作用。有些著作充分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并具體介紹了一些教育教學實踐案例。例如,在《教育教學案例研究》這本著作中,作者結合了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提供了許多具體的教學案例,并對這些案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這些案例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教育教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需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尋找最適合的教學方法。

在閱讀教育教學論著的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即著作內容的引用有時候過于繁瑣。有些著作在論證觀點時,會不斷引用其他著作的觀點和研究成果,以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正確性。這種引用過多的問題,使得我在閱讀時感到有些困擾,因為我需要去找到被引用的著作,以便獲得更全面的知識。希望今后的教育教學論著在引用他人觀點時能夠適當控制引用的數(shù)量,以方便讀者理解。

通過閱讀教育教學論著,我進一步體會到了教育教學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教育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對學生全面的培養(yǎng)。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任務,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探索,緊跟教育教學的最新動態(tài)。同時,我們還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這一點在教育教學論著中也有所體現(xiàn),例如對多元化教學、個性化教學和情感教育等主題的探討。

綜上所述,教育教學論著是教育工作者必讀的重要資料。通過閱讀這些著作,我們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育素養(yǎng)。在閱讀教育教學論著時,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同時,對于著作內容的引用,應適度,避免過于繁瑣。通過不斷學習和探索,我們將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的使命,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做出積極貢獻。

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總結篇二

教育教學論著是指對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進行系統(tǒng)論述和研究的著作。這些論著不僅包含了教育教學的基本理論知識,還涵蓋了各個學科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閱讀教育教學論著是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學水平、深入研究教育理論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閱讀這些論著,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得體會。

首先,教育教學論著對教育工作者的指導作用不可低估。論著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能夠深入地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例如,我曾讀過一本關于教育心理學的論著,其中講述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學習這些理論知識,我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學習方式和需求。因此,在教學中,我會盡可能地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同時,我也積極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

其次,教育教學論著幫助我們認識到教學方法的重要性。論著中介紹的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科學、有效地進行教學。例如,我曾閱讀過一本關于課堂管理的論著,其中介紹了多種有效的課堂管理方法,如積極反饋、合作學習和差異化教學等。通過學習這些方法,我發(fā)現(xiàn)一個良好的課堂管理可以創(chuàng)造秩序和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率。因此,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會積極運用這些方法,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成長。

此外,教育教學論著還促進了我們對教育目標和價值觀的思考。論著中通常提及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通過閱讀這些論著,我認識到教育目標遠不僅僅是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還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傾向于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個性發(fā)展,以助推他們全面成長。

最后,教育教學論著的閱讀也提醒我們實踐的重要性。論著中介紹的教育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體現(xiàn)出其真正的價值。因此,讀完論著后,我們應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實際教學中,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學策略。我曾經(jīng)試著應用一些教育教學論著中的教學方法,結果發(fā)現(xiàn)了一些效果不佳的地方。通過反思和調整,我逐漸理解到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需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改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教育教學論著對于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的啟發(fā)和指導作用。通過閱讀這些論著,我們可以獲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從而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我們也必須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教學相結合,不斷進行反思和調整,以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最大化。通過持續(xù)的學習與實踐,我們可以成為更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為培養(yǎng)下一代做出更大的貢獻。

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總結篇三

認清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長期性、應用性、循環(huán)性三個特征,是開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提,下面是本站帶來的教育教學論著。

歡迎大家閱讀。

好人生是我們每一個人孜孜以求的。好教育引導人們求真向善臻美,引導人生向自由與光明的境界緩緩飛升。好教育是為了人生的教育,而不是為了任何外在目的的教育。對美好人生充滿向往,充滿信心,無限相信良好教育的力量,是一個真正的教育者的精神修養(yǎng)。

教育對人生到底應該起什么作用呢?葉老在1934年時就已經(jīng)闡釋過教育與人生的關系:“以教育認識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薄皩W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這些觀點今天看來,不算老生常談,自有其積極的時代價值。

教育要著眼于學生的人生,著眼于學生的成長和終身發(fā)展。這是葉圣陶先生一貫的教育思想。葉老在《假如我當教師》一文中,再次鮮明地申述了這一思想:“我如果當中學教師,決不將我的行業(yè)叫做‘教書’,猶如我決不將學生入學校的事情叫做‘讀書’一樣。書中積蓄的古人和今人的經(jīng)驗,固然是學生所需要的;但是就學生方面說,重要的在于消化那些經(jīng)驗成為自身的經(jīng)驗,說成‘讀書’,便把這個意思抹殺了,好像入學校只須做一些書本上的功夫。因此,說成‘教書’,也便把我當教師的意義抹殺了,好像我與從前書房里的老先生并沒有什么分別。我與從前書房里的老先生其實是大有分別的:他們只須教學生把書讀通,能夠去應考試,取功名,此外沒有他們的事兒;而我呢,卻要使學生能做人,能做事,成為健全的公民?!弊x到這些文字,不禁唏噓再三,感慨萬千。教師要高度重視“身教”,加強自身師德建設。

我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見教師對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作用。時代的發(fā)展,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新時期的人民教師進一步樹立愛國敬業(yè)的崇高的職業(yè)理想,志向高遠;要求我們廣大的教師遵循教育規(guī)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忠于職守,甘于奉獻;要求教師要熱愛學生、關愛學生,以人為本;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要求廣大教師終身學習、不斷學習、與時俱進。這些要求不是教條,而是公眾對教師的要求,是整個國家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教育的發(fā)展對教師的要求,是一種客觀的、內在的要求。

葉圣陶先生在《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一文中指出:“教育工作者必須為當前的受教育者著想,將來攀登新高峰窺見新奧秘的正是他們,非趁早給他們打基礎不可?;A怎么打?還是身教為要。事事不馬虎,樣樣問個為什么,受教育者看在眼里,印在心里,自然而然會養(yǎng)成鉆研探索的良好習慣?!比~老認為,“以身作則”是極其重要的守則,是任何人都應該履行的,“教師尤其應當如此”。葉老多次談到,教育者自己要為受教育者作出榜樣來,讓受教育者自動仿效,收到的效果當然比光憑口說深切得多。在加強師德建設的今天,葉老的這些觀點無疑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葉老說“在教育方面,什么學制、課程、訓導綱要、教科書籍,比起教師來,都居于次要地位。”是啊,教育事業(yè)是要靠一代一代的教師去做的。古人曾經(jīng)說過“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能影響一代一代的人才培養(yǎng),一個差勁的教師是誤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弟?!弊鳛楫敶奈也幌搿罢`人子弟”,所以不能只等旁人來“覺我”,要靠自己覺悟。正如葉老說的“凡是人生的一切,從‘外鑠’得來的,雖言表名理,行合正誼,也不過是被動的;若是從‘自覺’得來的,便靈心澈悟,即知即行。”

新課程的開放性、研究性、選擇性、多元化、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等諸多特性使我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敖逃c人生”,讀這幾個字只要幾秒鐘,但是要搞好教育,譜寫好美妙人生卻是一個大工程,要下功夫。作為教師的我,要承認自己在某些知識和經(jīng)歷方面的欠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縮短知識更新的周期。一次性學習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身為教師的我必須持久地學習,并且在讀書學習的同時不斷進行理論研究、實踐反思和感悟積淀,才能學得真知,悟得真理,進而厚積薄發(fā),才能成為博學多才,腹有書卷氣的教師。我更要銳氣昂揚,跳出樊籬,敢教敢試,永不言敗,教出個性。也許,我只能是一名普通的小學語文教師,但為了一班一班學生的“人生”,也為了我的教育人生能出點彩色,我要堅持自覺修煉“為人生”的各種素養(yǎng),提升自己,要讓我的教育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閱讀學習了《小學教育教學理論》這本書之后,我感觸頗深。

現(xiàn)代的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要尊重每一位學生,注重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課堂教學中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fā)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書中提到的使用于日常教學中的媒體教學能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給他們以產(chǎn)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積極性也就提高了,學習也變得主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很清楚的呈現(xiàn)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與體會。而好的板書也可以讓教學內容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教育理論中所倡導的終身學習理念對于我們的教育教學以及我們自身都頗有重要意義。常言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教師我們更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jīng)濟時代,學習將貫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終,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jīng)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xiàn)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才能創(chuàng)造新的教育教學方法,適應時代的要求,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在競爭日益激烈并講求實效的今天,我們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認真學好教育理論的同時,努力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還要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

蔡元培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被毛主席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薄2淘嘁簧非竺裰髯杂?,提倡興教育以救國,倡導以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為急務,以道德教育為中心,以世界觀教育為終極目的,以美育為橋梁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的教育方針,初步建立了資產(chǎn)階級的新教育體制。他學貫中西文化,主張教育改造社會、奠定生活,并努力實踐之,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chǎn)。

高平叔先生六十年如一日,信守諾言,直至耄耋之年,終于實現(xiàn)職志,編訂好蔡元培“全集”、“選集”、注釋本“文集”等近30種文集?!恫淘嘟逃撝x》正是蔡元培著,高平叔編訂的文集。

一、追蹤蔡元培教育改革步伐。

蔡元培所處的的時代,中國社會正經(jīng)歷著“三千年未有之奇變”。國弱民愚,清政府媚外妥協(xié),屈服于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主張教育救國論,形成了極為豐富的教育思想,為我們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chǎn)。

他6歲入家塾發(fā)蒙,24歲中進士,其后順利地邁上了“學而優(yōu)則仕”的仕途。直至1898年,蔡元培辭官返鄉(xiāng),開始委身于新教育,提倡“自由讀書”。他的教育救國論思想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得到發(fā)展。1920xx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為改變北大官僚習氣,整頓學風,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改變學生觀念;不管資歷、學歷,不論黨派,聘用積學而熱心的教員;提倡和助成各種社團,鼓勵和支持創(chuàng)辦各種刊物;倡導和推行平民教育;充實文理法科;溝通文理;采用選科制;創(chuàng)辦研究所;提倡以美育代宗教;主張教育獨立議;開放女禁等,胡適稱蔡元培主持北大的時期為“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在這一階段,蔡元培教育思想,尤其是高等教育思想,從理論到實踐,都得到前所未有的豐富。

二、認識蔡元培語文教育思想。

蔡元培對語文教育有著自己獨到精辟的見解,這與其特殊的個人經(jīng)歷、時代背景和整個教育思想相關聯(lián)。一方面,蔡元培脫胎于舊教育,他本身就是傳統(tǒng)教育成功的典型案例。這也讓他對舊教育之種種弊端有著別人更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蔡元培曾委身于新教育,以實踐來充實其語文教育思想。蔡元培語文教育思想作為其教育思想的組成部分,體現(xiàn)著其新教育思想理念與特點。特別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實用主義滲透在語文教育中,就是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即學文為使人人都能掌握表情達意的工具。美育思想滲透到語文教育,即倡導以語文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健全人格。

他對于語文課程的理解與定位獨樹一幟,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要全國的人都能寫能讀”。他希望通過掌握語文應用的普及,從而提高國民文化素質,促進國家進步。“語言者,思想之媒介,猶之錢幣為貨物之媒介”。他說思想可以通過語言這個載體得到傳播。人們在掌握和運用語言的同時,先進的思想也自然在全民之間得到廣泛傳播。很顯然,蔡元培認為,不但語文是使人人都掌握表情達意的工具,而且語言文字的掌握能提高國民思想素質。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還認識到語言與思維的關系。“思想如傳熱,無語言以護之,則熱度不高;思想如流水,無語言以障之,則水平如故”。蔡元培認識到語言與思想密不可分,體悟到言語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思維的過程。

而對于語文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蔡元培非常重視自然環(huán)境資源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一部分,他認為對自然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能夠對語文教育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就像他說的:“我們大家曉得,攻文學的人,不獨要在書本子里探討,還當受大自然的陶熔。是以求學的環(huán)境,非常重要。請看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他們都設在城外風景佳絕之地因此,這兩個學校里產(chǎn)生的文學巨子,亦較別校為多。諸位求學于如此山明水秀之處所,自必興趣叢生,收事半功倍之效?!?/p>

蔡元培從時代之需、民族之急出發(fā),提倡教育救國論,希望通過教育開啟民智,培養(yǎng)革新人才。而其語文教育思想也秉持教育救國論理念,站在時代之需與民族之急角度出發(fā),融匯我國優(yōu)秀語文教育傳統(tǒng)和西方先進教育思想,試圖解決舊教育之種種弊端,建立符合個人、民族和社會生存、發(fā)展需要的新語文教育。

縱觀蔡元培語文教育思想,主要表現(xiàn)為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實用性、從時代之需出發(fā)的時代性、依據(jù)科學民主教育理念的科學性、提倡開放語文課程的開放性等特點。

三、讀《蔡元培教育論著選》獲啟示。

蔡元培語文教育思想對語文新課程改革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我從中讀到了以下幾點:

1、兼容并包,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兼容并包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最大特色。推及到語文課程,兼容并包即要求構建開放的語文課程,即聽說讀寫各種能力并重;論述類、使用類、文學類等多種文本同在;開發(fā)各種資源,增強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與外國先進文化相融合;增強課程的選擇、拓展學習的空間;白話為主,兼顧文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等各個方面。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方面,蔡元培已經(jīng)意識到自然風光、校園景點、文物古跡等作為一種隱性課程資源,可增強學生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強化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我們應該養(yǎng)成一種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

2、針對語文課程特點和學生身心特點,改進教學方法。

蔡元培主張教學要有科學性,使教學要適應兒童身心發(fā)展,崇尚自然,發(fā)展個性,在實踐中獲得語文素養(yǎng)。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更應該倡導在教師主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啟迪者,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應當教授學法。讓學生在與老師、同學的合作中求得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創(chuàng)設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是平等的,充分發(fā)揮各自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形成教學相長。

3、提高教師素養(yǎng),轉變師生觀。

蔡元培對“師范”這個職業(yè)有著精辟的見解。他認為教師是人類最重要的職業(yè)。作為一個教師,既要做到“師”,即學高為師,又應做到“范”,即身正為范。我們可在蔡元培教師觀的基礎上延伸出:教師應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順應時代要求,不斷更新觀念,豐富專業(yè)知識,改進教學水平;教師應認真讀書,拓寬自己的視野;要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學法;應發(fā)揮主動性,發(fā)揮自身特點和條件,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應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環(huán)境,關注學生主體多樣性和獨特性;應尊重學生的見解,師生之間教學相長;應參與教學研究,提高自身教研能力;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使學生實現(xiàn)三維目標;應溝通課內外,利用各教育資源,拓寬學生學習空間,增加實踐機會。

4、編寫現(xiàn)代、科學的語文教材。

語文教材特別是語文教學書是培養(yǎng)人、造就人的,對個人、對社會都又非同尋常的價值。蔡元培雖未形成完整系統(tǒng)的教材論體系,但他認為教材編寫最重要的就是選文。我們選文時應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選文要典范,要文質兼美,應有鮮明的時代性、豐富的文化內涵及適應學生心理。教材應突出語文課程的特點,體例和呈現(xiàn)方式應靈活多樣,注重體驗和感悟。教材應有開放性和彈性,不能死死地封閉住教師與老師教學的空間。教材在合理安排課程計劃和內容的基礎上,盡量給地方、學校、教師、學生留有開發(fā)和選擇的空間。

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總結篇四

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時,我們常常需要不斷地汲取新的知識和理論,在不同的論著中探索并學習到更多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我最近讀了一本關于教育教學的論著《教育教學論》,對其中的理論和觀點有了一些體會和感悟。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分享我對這本論著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教育的本質和目標。

這本論著首先探討了教育的本質和目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人格。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更要關注學生的品德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深深體會到語文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言水平,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人文素養(yǎng)。通過這本論著的學習,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教學目標,并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第二段: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論著中還對教育的方法和策略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和探討。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則。教育是面向學生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需求。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能僅僅按照固定的教學方案進行教學,而是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例如,有些學生學習能力較強,我們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的挑戰(zhàn)和拓展;而有些學生學習困難,我們則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幫助。通過這本論著的學習,我學會了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第三段:課堂教學的改革。

論著還探討了課堂教學的改革。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知識的主人,學生則是被動接受的對象。而在現(xiàn)代教育中,我們提倡學生主動參與和獨立思考。通過這本論著的學習,我明白了課堂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通過探究和實踐來主動獲取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進行交流,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

第四段:評價與反饋的重要性。

論著中還強調了評價與反饋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往往注重考試和分數(shù),而這往往只是學生表現(xiàn)的一小部分。通過這本論著的學習,我明白了評價和反饋應該是全面的、多樣化的。在教學中,我更注重通過觀察、記錄和討論等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給予他們針對性的反饋和指導。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問題所在,從而進行有效的學習調整和提高。

第五段:教育教學的未來展望。

最后,這本論著還對教育教學的未來進行了展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也在不斷變革和創(chuàng)新。在未來,教師的角色將更加強調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學校和家庭的合作也將更加緊密。閱讀這本論著,我對教育教學的未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展望。作為一名教師,我將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總結:

通過閱讀這本論著,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體會。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人格,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應因材施教,課堂教學需要改革和創(chuàng)新,評價與反饋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展望未來,教育教學將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并與家庭和社會合作緊密。在實際教學中,我將運用這些理論和觀點,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做出更好的貢獻。

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總結篇五

我是一名教師。近期,讀了張文質的書《教育是慢的藝術》,感悟很多,隨手記在了書頁中。現(xiàn)抄錄下來,共同行參考。

消極心態(tài)害死人。人一旦消極起來,看世界,世界是病態(tài)的;看世人,人心是叵測的;看自己,自己亦事事不如人,時時不如意。

人不能改變環(huán)境,但可以改變自己。教育的勇氣的消彌,人之主觀能動性的消失是無奈的,能繼續(xù)擁有教育的理想的人是勇士。

有效教學之“效”是什么?是效用?是成人的效用,還是成長的效用,還是成才的效用?是效能?高效、長效還是低效?高效就一定好嗎?農藥殺蟲高效,但有毒。養(yǎng)雞場的肉雞生長快,但有激素。

控制班級和關注個體一旦沖突,我們習慣于控制班級,這就是從整體出發(fā),是顧大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多少名學生,面對同一篇文章,就會有多少種感悟和體驗。標準答案是什么?是小偷,偷去了孩子的夢想,是獵手,折斷了孩子騰飛的翅膀。

應該轉變教育的觀念的不僅僅是教師,應該是全民。教育改革要全民總動員。如果不,就把學?!敖逃倍值母拍钪畠群s小一下,不用把家長的教育責任,社會的教育責任都加在學校和教師身上。

知識和文化密切相關,但有知識不等于有文化。現(xiàn)在的教師基本上都是有知識的,但不少人缺少文化。教給學生知識是教書匠,用文化去影響學生才是教育家。

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對“教育”二字都是一知半解的,只會“教”而不會育,不懂得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那些文盲或半文盲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樣子的,就更可想而知了。

貧窮并不可怕,只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一定可以教育出好子女來。變富了是好事,但如果價值觀念扭曲了,再想教育好子女就難了。

不過,這樣的家長心目中的好子女也與我們正常人的不同,他心目中的好就是壞。

當老師的要清楚學生的學習該學些什么?學什么呢?學習生活的智慧、生存的技巧和生命的解碼。當老師的還要清楚應該指導孩子怎樣學?怎樣學呢?要讓學生樂學、善學、恒學。樂學者,學之有趣,善學者,學之有法,恒學者,學有毅力,學貴有恒也。

錯誤的教育觀一旦在老師身上打下烙印,這個老師就可怕起來,因為他的一言一行都有錯誤,而他卻不自知,還以為自己正確,他越努力,受害的孩子越多。孩子受的害越深。

教育的真實(現(xiàn)實)與教育的真諦(理想)嚴重脫節(jié)是目前一切教育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人必須生活在現(xiàn)實中。

整個社會都不按規(guī)矩辦事,如果我們教育孩子按規(guī)矩辦事,豈不害了孩子。任何教育都要實事求是,與現(xiàn)實相結合。

強調結果的教育是快的教育,強調過程的教育是慢的教育??旌?,慢好,不言自明。

教育是上層建筑,經(jīng)濟史基礎。經(jīng)濟的發(fā)展決定教育的發(fā)展。想讓大山里的孩子同北京的孩子接受一樣的教育是不可能的。一個人的成長,起點是各自不同的家庭。

我上學的時候,很想多看書,可惜無論是家里還是學校里,我都找不到書。現(xiàn)在的社會隨處都能找到書,卻沒有了嗜書如命的人。

我上小學時,有的同伴沒有機會讀小學,我上中學時,很多同伴又沒有機會讀中學,我和我們那一代人都很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如今,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每個孩子都必須讀九年書,但厭學的孩子卻越來越多。

如今的教育有趕鴨子上架之嫌,鴨子不愿上架,硬趕著它們上,結果只能是鴨子辛苦,痛苦,趕鴨子的人亦辛苦,痛苦。

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從哪里來?是個大課題。解決了這個問題,教育上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因材施教需要在了解每一個具體的孩子后制訂切實可行的方案并付諸實施。如果一個班有40個孩子,這個老師就要根據(jù)40種不同情況制訂40份方案并付諸實施。統(tǒng)一要求就不一樣了,但統(tǒng)一要求扼殺了孩子的差異,不人道,甚至簡單粗暴。對于懶惰的老師來講,自然喜歡選擇統(tǒng)一要求,中國人多,學校班額大,是同情,是教育的現(xiàn)實。

理想中的孩子應該是天真無邪的,生命力旺盛的,可型性很強的,有創(chuàng)造力的。現(xiàn)實中卻不乏可惡,沾染惡習的孩子。

理想的教育中,教師應該是幸福的,個性化的,有理想、有朝氣的,現(xiàn)實中,教師往往有太多的約束,繼之而無聊,無奈。

教育的理想是不看成績,只看學生是否得到了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的現(xiàn)狀是只看成績,成績之外的都是花架子,有,更好,沒有,也無所謂。

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動物的本能,亦是人的本能。如果有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了,一定是他的心理出現(xiàn)問題了。

好教師對待孩子,應該如大自然對待萬物,盡可能地為所有的不同的(孩子)生物提供陽光、水分、適宜的溫度,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讓它們按自己的方式生長。

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總結篇六

在新冠疫情這一特殊時期,網(wǎng)絡教學課已開展三周。在過去的三周里,雖是初次接觸網(wǎng)絡教學,但語文組的每一位老師都在積極思考、探索、實踐,用自己的努力去解決教學中遇到的難題與困惑。今天在釘釘語文教研組群中舉行的教研會,既是對過去三周網(wǎng)絡教學工作的總結,也為組里的各位老師搭建了交流學習的平臺。老師們分別從教學內容和方法、作業(yè)布置批改、學生管理、家校溝通等方面做了交流,大家積極踴躍的發(fā)言,為語文網(wǎng)絡教學提供了不少好的方法。

一、教學內容和方法方面:

1、課前制定詳細的授課計劃。九年級開學前做出一模考試前的詳細周計劃,包括早讀任務。以網(wǎng)課的形式進行教學后,根據(jù)網(wǎng)上的教學實際情況,又對周計劃及時做出了更合理的調整。七、八年級提前一周規(guī)劃下一周的課程,做到提前備課,心中有數(shù),安排緊湊有序。

2、合理制定授課內容。七年級以記敘文教學為主,著重訓練學生精讀能力,通過精讀能夠揣摩品味語言的含義和表達的妙處,讓學生學會做批注。同時帶學生進行《駱駝祥子》的整本書閱讀,老師在和學生一起閱讀的過程中,把每一章節(jié)梳理出一到兩個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去閱讀,在閱讀中去找答案,摘錄在讀書筆記中。每天上課時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帶著學生把前一天讀書筆記的問題做以解答。八年級說明文教學重視閱讀訓練,每堂課后加一篇閱讀訓練,便于學生扎實掌握說明文閱讀的方法。安排單元測試,重點內容總結回顧,查漏補缺。鼓勵同學們閱讀名著《傅雷家書》,每天至少看或聽原著15分鐘,并摘錄讀書筆記或寫讀書感悟,并把摘錄內容拍照上傳。這樣既閱讀了名著,又可以讓學生放松心情。九年級一邊進行新課文的學習,一邊利用早讀穿插古詩文、翻譯等背默,為迎接中考爭分奪秒地復習準備。

3、授課形式不拘一格。每周的授課盡可能采用直播的形式進行,即便是錄播課,也會通過直播的形式,掌控課堂教學進度,為孩子們留出思考和互動的時間,還可以根據(jù)重難點有針對性的強化鞏固。每堂課用4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講課,留下大約20分鐘的時間給學生吸收和消化課堂知識,利用連麥、互動面板等方式和學生的交流問題,了解學生課堂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同時利用下午自習課的時間,講評作業(yè)或者作文,讓語文教學的內容盡可能豐富起來。

4、多方面著手激發(fā)學生網(wǎng)絡學習興趣。學生沒有教材,預習難度大,學習過程不夠直觀,難免會打擊學生積極性。老師們會提前在家校本中上傳電子課本,利用早讀帶領學生一起預習。九年級除了制作正常的ppt課件,都會把課文重新編排為兩種word文檔:一是學生預習版。除了課文,還有學生預習時需要掌握的知識,如,作者簡介、生僻字詞等附在課文后面,提前一天發(fā)送給學生,便于他們更好地預習課文,為第二天的學習做好準備。二是課堂講解版。用文本+批注的形式,將課文重點詞、句、標點,層次結構等內容多色筆顯示。主要為了是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共同理解課文內容,也為孩子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批注典范。

教學中力求課堂知識點層次分明,重難點明確突出,教學語言簡練生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作業(yè)布置和批改方面:

1、作業(yè)布置量少而質優(yōu)。利用家校本布置作業(yè),學生通過拍照、拍視頻、錄語音等方式提交。作業(yè)以閱讀和寫作為主,避免學生眼睛長時間對著電子屏幕,保護學生視力。閱讀以名著為主,聽讀相結合。寫作可以是一課一得、一課一寫等主題,比如寫學習收獲、讀后感、縮寫、擴寫、續(xù)寫、仿寫,分析語句的妙用等等,篇幅都短小而精悍,易于學生完成并得到提升。各備課組的作業(yè)都是在統(tǒng)一商討的基礎上布置,注意到班級和學生之間的差別,有分層。

2、作業(yè)批改反饋及時。每節(jié)課讓學生記錄好扎實的課堂筆記,把課堂筆記作為一項作業(yè),要求學生每天拍照提交,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聽講及學習情況,以此評估學生聽課效果。作業(yè)批改可以在寫評語的基礎上進行直播點評。要求學生用紅筆進行二次修改。對于不能按時提交作業(yè)的學生,先在群里提醒,群里提醒完沒有用就打電話,盡力量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yè)。

三、學生管理方面:

1、多管齊下督促學生按時上課并積極回答問題。加強小組簽到的管理,每次課前小組要匯報到位情況,在班級釘釘群和微信群同時表揚優(yōu)秀的同學,樹立榜樣力量。比如釘釘?shù)膬?yōu)秀作業(yè)評選功能,單獨評語功能,通知功能等都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還可以在群內分班級公布每次直播課程的觀看名單,包括觀看時長,這樣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對學習不太積極的同學,除了及時督促,還可以通過家校本的作業(yè)評語與其單獨溝通,或者和家長溝通,通過激勵喚醒學生積極參與的心態(tài)。

2、任課教師提早進班群“候課”。因學生進入課堂時間比較長,每次課程最少提前十分鐘開直播,給學生留足夠的時間進入直播間。通過學生線上回復進行管控,課代表進一步統(tǒng)計聽課人數(shù)及課堂活躍人數(shù),當天在班級微信群進行通報總結與點評,表揚與激勵同行,側面督促學生按時聽課,保證聽課時間和效果。

四、家校溝通方面:

1、及時與家長、學生溝通互動,聽取他們的聲音和意見。學生及家長的有效反饋,對教學推進幫助是巨大的,會讓教學更有針對性。

2、發(fā)揮家長的監(jiān)管督促作用。利用班級微信群,給家長提供具體的辦法,鼓勵家長在班級群里支招交流,發(fā)揮家長之間的影響帶動力量,共同幫助學生上好網(wǎng)絡教學課。

在此次教研會中,史校長這樣說:“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時代來得如此猝不及防,倒逼我們老師要主動適應這種新常態(tài),更要關注學情,研究教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是極大的促進?!?/p>

線上教學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既考驗我們,也考驗學生。它是我們提升自身教學技能的機會,也是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一次契機。蟄居斗室,人民教師也能用心捕捉感動瞬間,提煉教學素材,化身逗趣主播,與學生隔空交流。責任在心,躬身實踐便能讓我們一步步走得踏實而穩(wěn)健。

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總結篇七

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朋友,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思想就是一位好老師。最近,我在閑暇之際,靜下心來讀了一些教育大師的著作,感觸頗深。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需要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教師要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這句話道出了讀書的重要,尤其是教師,讀書更為必要。

君不見"人"字下面是空洞洞的部分,要填滿它,惟有讀書。作為人,我們無法憑單薄的身軀與萬物抗衡,如果想到"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又潮落",人生就更一無是處了。好在世界有了一筆財富——書籍,造物主又賜給人類讀書的能力,為此,我們可以暢游書海之中,盡情享受生命,體味自然。

讀書無需附庸風雅,讀書本身就是感受快樂的過程,它讓人滿足,使人心安。當今人皆趨利的時代,與其感嘆人情冷漠,世態(tài)炎涼,與其等著被物欲淹沒,隨波逐流,倒不如靜下心來讀點書,使自己開始浮躁的心靈受到洗滌,漸漸成熟起來。因為讀書,就是與一個個高尚的靈魂在對話。萬丈紅塵滾滾,我們的心容易被封塵,而讀書可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拂拭,得到凈化。"書香人生"是快樂人生,也是美麗人生。

袖長方能善舞,教師是教人讀書的人,自己首先必須捧起書來。當今社會被稱為"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從量上看,裂變得"一日千里",使今天的知識即使剛印到書本上就可能被淘汰,更不用說將這些知識運用于未來。知識從質的角度看,更趨向于活化的能形成智慧的那部分知識,死的知識的記憶在很大程度上交給電腦去完成了。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師不得不拋去因"知識淵博"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去學習,去讀書。教師一旦不能經(jīng)常更新知識結構,不能對新的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銳,就有可能被學生看不起,視為"老古董",那麻煩可就大了。

只有擠出時間,堅持讀書不輟,給自己不斷充電,真正具有廣博知識的教師,才能坦然面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去親近學生、感召學生。也只有這樣的教師,在課堂上才能旁征博引、滔滔不絕,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當代名師鄭杰老師說"教師的魅力在于通過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淀所形成的諸多良好的品質:個性、修養(yǎng)、風度、氣質、幽默感,對人尊重的態(tài)度,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與敬畏。教師對知識的虔誠態(tài)度是多么令人感動啊!"教師讀書使教學生涯充實、富足,使自身更有人格魅力,是一份幸福,一種美麗。

記得初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文章,還是在讀師范的時候。那時,我是帶著完成學習任務的心態(tài)去讀的,對于書中的教育理念,只有理性的認識,沒有實踐,沒有感悟,自然不會"記憶猶新"。如今,我再次讀《給老師的建議》,不禁被作者的才思敏捷,文筆的深刻雋永所折服。蘇霍姆林斯基帶著我走進了一座教育思想的寶庫,把我領進了一個全新的教育科研的領域。讀他的書,使我感到思想是美麗的,讀書更是一種美麗。

繼蘇霍姆林斯基之后,我又接觸了另一位大師級人物——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的語錄,諸如"愛滿天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等,早在讀書的時候就在心靈扎下根?,F(xiàn)在,靜下心來認真研讀《陶行知教育文集》,我才真正理解先生的教育思想,更感受到了先生那種矢志不渝奉獻教育的精神。站在《陶行知教育文集》面前,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渺小,讀它使我充實,使我純凈,也使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自身的美麗。

書像一座山,它吸引我擠入其間,攀越上去。讀書,使我感受到徹悟的真,仁愛的善,高尚的美!讀書本身,就是一種美麗。

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總結篇八

當張老師一再提醒要在考試之前讀一本教育學專著時,我心中就一直在嘀咕,“教育學專著—-苦澀難懂的玩意兒”。然而當我從書柜中翻出在地壇書市淘的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的心不禁興奮起來。

在網(wǎng)上搜索“蘇霍姆林斯基”,可以看到“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理論家,他主張個性和諧發(fā)展。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p>

為了解決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一個問題,這中間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真讓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共鳴。特別是想想自己在幾年后將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身份走上講臺,肯定總會發(fā)現(xiàn)時間不夠用,每天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還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腳”。有時為了應付作業(yè),在網(wǎng)上和雜志上匆匆忙忙的搜索著相關的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后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jié)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才能贏得自身的發(fā)展,這是將來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p>

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我又認真看過多少本書呢?本書中第一章節(jié)就提到“在學習中取得成就——這一點,形象地說,乃是通往兒童心靈中點燃的想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的那個角落的一條蹊徑。教師要愛護好這條蹊徑和這點火花。”怎么理解呢?其實就是一個“因材施教”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說到:造成學生成績差異大的原因主要來自學校生活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占主要的緣故。蘇霍姆林斯基告誡我們:要盡可能地讓每一位學生從課堂、老師那獲得什么,不管多少,哪怕是很小的進步。這也就是現(xiàn)在的中小學里一直提倡的“既備教材又備學生”。

要想因材施教,就必須對“材”進行細致的了解,諸如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能發(fā)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境。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就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

怎樣更好的做到這點呢?蘇霍姆林斯基又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多讀書,不斷地吸取書中的知識,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畢竟很多建議是前人多年實踐總結出來的理論。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從事教學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識成為我們所具備的知識海洋中的滄海一粟,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工作中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相信我們每一位有志從事教育事業(yè)的學子讀過這本書后,都會和我一樣從中獲得啟迪。

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總結篇九

為了響應學校的號召——多讀書,讀好書,全員積極行動起來,建立書香校園,我于本期認認真真閱讀了蘇聯(lián)的著名教育家贊可夫的經(jīng)典論著《教學與發(fā)展》。眾所周知,贊可夫偉大的成就就是,他打破了教學實踐中只傳授知識、技能和技巧相聯(lián)系的陳舊模式,把教學同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治的較新的教學體系,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掌握知識和技巧的能力,把教學推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這是教學論中一次根本性的改革。為此,我讀了他的這本經(jīng)典著作,受益匪淺,感受頗多,現(xiàn)在略談幾點體會。

在原蘇聯(lián),凱洛夫傳統(tǒng)教學理論體系受到了嚴峻挑戰(zhàn),隨著教學改革實踐的深入發(fā)展,涌現(xiàn)出眾多的教學論流派。其中,以贊可夫對發(fā)展性教學問題的探討最有成效。早在二十世紀初,就有位教育家提出了“只有當教學走在發(fā)展前面的時候,這才是好的教學,教育學不僅應當以兒童發(fā)展的昨天,而應當以兒童發(fā)展的明天作為方向”這一論斷。贊科夫認為關鍵問題在于“在什么樣的教學論體系下,才能在學生的發(fā)展上達到理想的效果”,他引入并闡明了“一般發(fā)展”的概念。贊可夫強調,教學與發(fā)展區(qū)是互為條件、互相推進的,因而教學不能消極地等待兒童生理的、心理的自然發(fā)展,跟著發(fā)展走,而應積極地去依靠“正在成熟的機能”,創(chuàng)造“最近發(fā)展區(qū)”。

首先,根據(jù)贊可夫的教育理念,來探究一下發(fā)展性教學的真正內涵。

1.現(xiàn)代教學觀念是發(fā)展性教學的核心內容。這里所說的教學觀念是指按照一定時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會群體的意愿,對教學功能、目標、對象、結構、過程及形成方法等根本問題的認識。正確、先進的教學觀念對教學改革及教學活動的進行發(fā)揮著重要的導向、調控作用。而保守、落后的教學觀卻嚴重阻礙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發(fā)展性教學的核心是現(xiàn)代教學觀念,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觀。現(xiàn)代教學觀是在本世紀50年代后,隨著科技革命的到來及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在重大的歷史變革時期所產(chǎn)生的具有生命力的現(xiàn)代教育意識,現(xiàn)代教學觀念的形成發(fā)展是與本世紀我國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分不開的。

2.發(fā)展性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這是由未來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決定的。為了實現(xiàn)我國趕上世界發(fā)達國家水平的宏偉目標,我們培養(yǎng)的人必須具有良好的品格,有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有高的文化素養(yǎng)。他們不僅會學習,會生活,而且會創(chuàng)造,會做人。這種人集中表現(xiàn)在主體性的高度發(fā)展方面。

3.發(fā)展性教學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揚棄。

“發(fā)展性教學”這一概念是否具科學性,還表現(xiàn)在理論的批判性。原因在于,任何一個新的理論框架的建構,必須涉及對舊的、不合理的教育教學思想觀點、原則、方法的批判,或者是進一步的完善、補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這里提到的“揚棄”、“弘揚”和“拋棄”,指的是經(jīng)過分析做出判斷和評價。“發(fā)展性教學”,正是針對傳統(tǒng)教學中嚴重忽視人的發(fā)展這一問題而提出的。

接下來談談發(fā)展性教學呈何特點。發(fā)展性教學,作為主體性教學是一種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主體性為主要目標的教學,它體現(xiàn)主體教育思想,追求的是一種境界。總體分析,這種教學,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他們在掌握人類優(yōu)秀文化基礎上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在教學中,它將呈現(xiàn)出以下幾大特點:

發(fā)展性教學,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中科學實踐觀和主體能動性的統(tǒng)一。教學認識過程,實際上是認識主體通過教學活動,在教師指導下憑借自己原有的認識結構對來自客體的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處理的過程,是在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對客體信息的選擇和重組。教學中主體和客體的關系正是通過主體自身的對象性活動自覺地建立起來的。正是立足于教學實踐活動基礎上,才能培養(yǎng)學生主體參與的意識和主體參與的能力。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和主體參與才能是有效的。學生是活生生的發(fā)展中的人,如果將學生看作工具也就不需要什么主體參與的活動了。

作為主體參與的理論依據(jù),發(fā)展性教學體現(xiàn)的是科學的活動觀,而不是粗陋的實踐主義,是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發(fā)展學說作為基點。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認識的重要命題是:“活動是人的特性,自由自在的活動是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人的本質,在其現(xiàn)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需要,即人的本性”。說明了具體的、現(xiàn)實的、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人的活動具有對象性、社會性、主體性,而需要則是活動的動力。教學活動,作為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首先,是學生的參與,其目的是促進個體發(fā)展,所研究的是通過什么樣的活動才能最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變化。第二,發(fā)展性教學不是一般地強調教學實踐活動是學生認識發(fā)展的基礎和源泉,而是將實踐活動定位于學生主體,突出個體活動的主體性。第三,發(fā)展性教學的活動,是一種有教育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活動,是學生在實踐活動基礎上,主體用現(xiàn)有的認識結構去“同化”外部世界的過程。學生正是在擺弄、操作活動的過程中,發(fā)展和掌握客體的特征和關系,并借助詞語把它們加以區(qū)分和概括,從而獲得理性認識。正是通過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創(chuàng)造的機會,并獲得成功的體驗。正是在參與中培養(yǎng)學生強的自主性、選擇性和創(chuàng)造性。

發(fā)展性教學的主體參與,核心問題是學生主體參與狀態(tài)、參與度問題。學生是積極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據(jù)有的學者進行的有關研究,認為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表現(xiàn)出不同的層次水平:聽、等、看、不參與,注意力不集中;消極模仿,或進行重復性行為;被動地回答老師問題;主動向老師發(fā)問,積極尋求問題的答案。

教學活動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在這種特殊的認識活動中,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間、學生間信息傳遞的互動過程,也是師生間、學生間情感交流的人際交往過程。無論是個體間交往,還是個體與客觀物質的交往,各種交往關系的處理是能否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和諧發(fā)展的教育環(huán)境的關鍵問題。兒童是在相互合作與交往中得到發(fā)展的,而交往不當、不足,則是兒童個性社會化發(fā)展的主要障礙。因此,通過交往,在學習者個性特征與學習環(huán)境之間努力達成一種平衡。

發(fā)展性教學正是體現(xiàn)了師生間、學生間合作、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不僅為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氣氛和條件,更重要的是,承認教學認識的社會性,將主體間的社會交往納入認識活動過程,成為學生認識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除此之外,發(fā)展性教學還有尊重差異,體驗成功兩大特點,這里就不再做詳細介紹,希望站在教育戰(zhàn)線的朋友都去讀讀《教學與發(fā)展》這本好書。

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總結篇十

教育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科學,它要求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尊重教育教學的內在規(guī)律,下面是本站帶來的,歡迎大家閱讀。

陳鶴琴先生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和兒童教育專家,他在大量理論和實例研究基礎上從身體、智力、情感等方面提出了幼兒教育目標和方法。教育目標首先要解決“做怎樣的人”的問題,通過教育培養(yǎng)出的人應該具有合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務他人的精神;應有健康的體格,養(yǎng)成衛(wèi)生的習慣,并有相當?shù)倪\動技能;應有研究的態(tài)度,充分的知識,表意的能力;應能欣賞自然美和藝術美,養(yǎng)成歡天喜地的快樂精神,消泯懼怕情緒。字里行間,能夠強烈感受到他對孩子的慈愛與嚴格,慈愛到體貼入微,嚴格到?jīng)]有遷就。

我認真拜讀了《陳鶴琴》,漫游在陳鶴琴幼教思想的長河里,總是思緒翻滾,感覺受益非淺。陳氏的幼教理論和思想原則,是那樣通俗易懂,又不乏高深的科學哲理,是那樣標新立異,有包含廣博的社會生活內容,他先進的"活教育"理論,引導中國幼教改革一路前行!

他強調了“做人”的基本條件:第一,要有強健的身體;第二,要有建設的能力;第三,要有創(chuàng)造的能力;第四,要有合作的態(tài)度;第五,要有服務的精神。在此基礎上他又進一步豐富了“目的論”的內涵,提出“做人、做中國人、做現(xiàn)代中國人、做世界人”。這一目的論全面而深刻地概括了做人的內涵——做一個具有現(xiàn)代綜合素質的新人。陳鶴琴先生“活教育”理論給了我不少啟示。

一、教學方法多樣性。

生活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就要注意環(huán)境,利用環(huán)境,環(huán)境中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可以變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比如:民歌、民謠、兒歌、故事等,許多都富有教育意義。游戲也是很好的教學手段,并增加教師與兒童、兒童與兒童之間交往的機會。要激發(fā)兒童的學習動機、興趣和求知欲,必須要做到陳老提出的教學方法。

二、活動性與主體性是緊密相連的。

三、發(fā)揮環(huán)境的暗示作用。

區(qū)域活動就是通過有目的地為孩子提供豐富材料和有意義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孩子在其中自由選擇、主動操作擺弄,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并在活動中獲得經(jīng)驗,體驗成功的愉悅的一種活動。它是實施個別化教育,促進孩子自主學習的很好形式。老師應該退到隱性地位,把材料推到顯性地位,將材料"活化",賦予材料生命力。通過材料來營造一種環(huán)境,讓環(huán)境告訴幼兒,這里可以做什么,該怎么做,讓環(huán)境來"說話",發(fā)揮暗示作用。

讀了陳鶴琴先生的《陳鶴琴》,促使我在教育理念上更上一層樓。我會秉著陳鶴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完善自我,不斷提高。

在這段時間,我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lián)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短K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紀念碑。在此我們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jīng)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yǎng)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下面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jīng)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盡管有時我們?yōu)樗麄兊某砷L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育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愛學生,讓他經(jīng)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jīng)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yǎng)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而它的實現(xiàn)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fā)學生求知的動力。

讀了這本書后,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它讓我謹記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努力改進并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搭建發(fā)揮發(fā)展才能的平臺,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十分重視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他認為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此,葉圣陶專門寫過《習慣成自然》和《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等文章。這些文章雖然寫于20世紀40年代,但至今讀來倍感親切,文中所闡述的主要思想對當今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仍不乏啟示意義。

養(yǎng)成習慣貴在躬行實踐作為一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實踐家,葉圣陶先生非常強調在習慣養(yǎng)成中的身體力行。他認為,要養(yǎng)成某種好習慣,要隨時隨地加以注意,躬行實踐,才能收到相當?shù)男ЧK猿R姷氖吕齺碚f明這個道理。他在《習慣成自然》一文中寫道,“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zhèn)€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zhèn)€動手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zhèn)€把書本打開,認認真真去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真?zhèn)€把公民應做的一切認認真真去做”,這樣,我們“所知”的才能逐漸化為我們的習慣,成為相應的能力和素質。

“習慣成自然”就是能力什么是“成自然”呢?葉圣陶先生認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么心,仿佛本來就是那樣的意思”。他舉例說,“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這兩種能力的形成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成自然'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強強地做一做,就說明我們還不具有那種能力”。他進而指出,通常說某人能力不強,就是說某人沒有養(yǎng)成多少習慣的意思。比如說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說李四表達能力不好,就是說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的習慣。因此,習慣養(yǎng)成得越多,那個人的能力就越強。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的習慣"。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習慣,增強能力。葉圣陶認為,“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孔子一生“學而不厭”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讀了葉圣陶先生的著作之后,自己反思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老師首先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適時為孩子立規(guī)矩。

其次老師要依據(jù)孩子的年齡采用相應的方法培養(yǎng)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不能想起來就要求一下,想不起來就聽之任之。老師要有堅強的教育意志,立下規(guī)矩之后就應要求孩子堅守。經(jīng)過日復一日的訓練,孩子定能養(yǎng)成好習慣。

再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特別需要施教者要求一致。這一點就要求老師做好家長的溝通工作,使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更好的結合。

最后,要強調的是老師的榜樣作用。要求孩子有良好習慣老師要以身示范,因為學生是愛模仿的。

一個學生如果生活、衛(wèi)生習慣好,就有益于身體健康成長;文明禮貌習慣好,品德就優(yōu)良;學習習慣好,定能取得好的學業(yè)成績??傊?,習慣對人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yè)上的成功都至關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也曾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yǎng)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yǎng)不好,終生受其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作為老師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義不容辭。

最近幾天,通過網(wǎng)絡瀏覽了有關教育孩子的書,如周弘的《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有幾點心得。

賞識教育源于一位偉大的父親——周弘。他利用傳統(tǒng)教育中賞識的巨大能量,把女兒周婷婷由一個令人同情的聾啞孩子培養(yǎng)成為我國第一位聾人大學生。他在《賞識你的孩子》一書中首次提出了賞識教育的概念。賞識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運用欣賞、鼓勵的態(tài)度去看待、評價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符合生命成長的規(guī)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發(fā)現(xiàn)和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和潛能,使其最終走向成功。

賞識教育的本源是愛,如果我們的老師、家長都能用愛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用正確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點,那我們的孩子或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你能行”,“你真棒”,在老師、家長的鼓勵下,許許多多的孩子在快樂中改變,在快樂中成長。賞識性語言與動作帶給孩子們的是一種快樂的動力、一種向上的自信,其奧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壓在他們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潛能就象火山一樣爆發(fā)了。這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就看你會不會使用“賞識教育”這把開啟孩子心靈的金鑰匙。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辈簧俸⒆佑羞@樣的體驗,因為在某次考試中考出了好成績,從此就愛上了該門課程,可見錯誤!鏈接無效。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樹立這樣的觀念:賞識是引導孩子走向成功的階梯。作為老師、家長,應該學會賞識孩子。

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總結篇十一

教學論著是教育工作者的學習參考書,是教育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與反思,也是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chǎn)物。閱讀教學論著,能夠幫助我們拓寬視野,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本文通過對教學論著的學習和實踐,總結出五點心得體會。

教學論著是教育工作者的寶貴財富,它既是知識的源泉,也是教學改革的指南。通過閱讀教學論著,我們可以了解到教育教學的最新理論和實踐,掌握教育教學的前沿信息。教學論著中的研究成果和教學方法能夠幫助教育工作者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學習教學論著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第二段:教學論著的分析與理解。

學習教學論著不僅僅是讀懂文字,更重要的是去分析和理解其中的內涵。在閱讀教學論著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提問和思考,發(fā)現(xiàn)其中的邏輯推理和思維方法。通過分析教學論著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論證方法,我們能夠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精髓和核心觀點。只有真正理解了教學論著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我們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做出精確的判斷和準確的運用。

第三段:教學論著的思考與應用。

教學論著是開放的,我們在閱讀教學論著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思考并將其中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對教學論著的深入思考與理解,我們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更靈活地應用所學知識。教學論著中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能夠幫我們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能夠激發(fā)我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教學熱情。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不斷總結和改進,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fā)展規(guī)律。

第四段:教學論著的評價與反思。

讀完教學論著后,我們需要進行評價和反思。這不僅是對教學論著作者的尊重,也是對自己教育教學水平的檢驗。我們可以對教學論著進行分析和評價,評估其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質量和價值。同時也要反思自己在閱讀教學論著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思考如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和效果。只有通過評價和反思,我們才能更好地吸收教學論著中的精華,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學習教學論著不僅僅是為了自身的提升,更是為了將所學知識傳播與分享。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將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反饋給其他教育工作者;可以發(fā)表學術論文、舉辦教學研討會和講座,將教學論著中的有效信息傳播給更多的人群。通過傳播和分享,我們可以與其他教育工作者進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總之,教學論著的心得體會是教育工作者學習和思考的重要內容。通過對教學論著的深入理解和應用,我們能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也促進了教育教學的研究和發(fā)展。因此,我們應該將教學論著作為自己學習的重要內容,持之以恒地進行學習和實踐。

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總結篇十二

佐爾丹-柯達伊(zoltan·kodaly,1882-1967年)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樂家、音樂教育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達伊教學法”是當代世界影響深遠的音樂教育體系之一。他的教育體系有深刻的教育哲學思想,有高標準的藝術、審美要求,并且探討了一系列音樂教育觀念和實踐中的根本問題,例如,藝術教育與人的自身成長、全面發(fā)展的關系;音樂文化在全部知識文化中的作用;民族民間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意義;繼承本民族傳統(tǒng)與學習人類優(yōu)秀藝術文化的關系;如何借鑒前人的、國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等等??逻_伊在幾十年中為不同程度兒童所寫的上千首歌唱、讀譜練習,在匈牙利被稱為“黃金儲備”。從60年代起,這種教學法迅速地傳播,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的許多國家。他的教育思想、教學原則對于世界各地的音樂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其教學法主要內容是首調唱名法、柯爾文手勢、節(jié)奏唱名、節(jié)奏和唱名的簡記法。

匈牙利的學校開展音樂課教育已有久遠的歷史,近百年來其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普遍采用了柯達伊教學法。他們的音樂程度廣博而精細,因為匈牙利人認為音樂是孩子教育的靈魂與核心。在常規(guī)學校里,孩子們每周都有兩次音樂課,音樂學校里,每天都有音樂課,孩子們有機會學習一種樂器。音樂課程同樣也包括傾聽、即興創(chuàng)作、識譜等等。匈牙利的教育工作者們堅信,音樂與數(shù)學、自然科學有著直接的內在的聯(lián)系。他們相信,音樂對孩子們的邏輯性和批判思維有所幫助,學習音樂的過程能夠發(fā)展完整的人格。因此,也取得了較大的柯達伊音樂教育的基本特色。

柯達伊倡導以歌唱為主的靈活多樣的音樂教育。

柯達伊認為,兒童只有積極參與藝術實踐活動,才能獲得審美體驗、獲得真正的音樂文化。歌喉是每個人都有的樂器,歌唱是每個人都可以參加的藝術活動,是普及音樂教育的切實可行又有效的途徑。合唱對于促進合作意識、促進個體的社會化具有積極的作用。這也是音樂教育目的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在合唱中人們學會傾聽、配合、理解默契,會使人們走出封閉狹窄,培養(yǎng)人際間的合作理解的態(tài)度,培養(yǎng)人的社會人格。

兒童音樂活動開始階段最重要的是體驗、感覺。在匈牙利的幼兒園中的歌唱往往是以歌唱游戲的方式出現(xiàn),特別是在低年級?!皟和硌莸母璩螒蛑饕亲蛘境蓤A圈,做手臂運動或踏腳的動作,在歌唱游戲中,他們可以扮演簡單的角色,但是由于年齡發(fā)育的限制,游戲也不要復雜,”“兒童教育中歌唱和動作總是緊密聯(lián)系的,通過經(jīng)常的音樂活動使兒童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笨梢?,柯達伊所提倡的音樂教學并不拘泥于歌唱這一種單一的形式,而是將歌唱、動作、游戲、表演、即興創(chuàng)作等形式相結合的綜合音樂教育。

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特別是匈牙利本民族的優(yōu)秀音樂,是柯達伊體系中教材的主要來源??逻_伊認為,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表現(xiàn)。所以,兒童的音樂教材必須是真正的民間音樂,童謠和優(yōu)秀作曲家根據(jù)民族音調創(chuàng)作的作品。

《50首兒童歌曲》、《五聲音階音樂》、《333首讀譜練習》是柯達伊專門為兒童寫作的作品,這些都是五聲音調、最大音域不超過六度的歌曲,在2個音級到5個音級范圍內使用。其中,歌詞是優(yōu)秀詩人專門為兒童所寫的抒情小詩,他們也提高了曲調的感情效果和吸引力,它使用兒童自己的語言,但又不是口齒不清的呀呀學語。這些短小的作品可以使兒童進入游戲,我們也可以為真正的歌曲學習作準備。

柯達伊一生中寫作了大量的兒童作品。其數(shù)量之大、藝術規(guī)格之高,在各國作曲家中是罕見的。豐富的教材建設是柯達伊教育思想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保證之一??逻_伊多次在文中提到過粗俗淺陋的藝術趣味所帶給兒童的影響。他作了許多作品可以用于兒童的隊列活動和游戲,并配以生動的教學方法,這些都符合兒童的天性,是最自然、最富有生命力的東西,來促進兒童音樂能力的發(fā)展。

柯達伊音樂教育關注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創(chuàng)作能力實際上是人與生俱來的潛能,只要有適合的環(huán)境和方法,就能開掘這種能力。教學中應結合各種音樂要素,啟發(fā)、鼓勵兒童的創(chuàng)作體驗。

——柯達伊。

感知音樂結構、形式的能力對于獲得完美的音樂體驗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匈牙利音樂教育中把結構意識與分析看作既是理解音樂的基礎又是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作能力的基礎,這種能力培養(yǎng)需要長期的訓練、學習、貫穿音樂教育全過程??逻_伊認為,創(chuàng)作能力實際上是人與生俱來的潛能,只要有適合的環(huán)境和方法,就能開掘這種能力。教學中應結合各種音樂要素,啟發(fā)、鼓勵兒童的創(chuàng)作體驗。

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總結篇十三

教育教學評價方法正朝向多元化、多樣化、科學化、客觀化、合理化的方向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下面是本站帶來的教育教學論著。

歡迎大家閱讀。

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朋友,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思想就是一位好老師。最近,我在閑暇之際,靜下心來讀了一些教育大師的著作,感觸頗深。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需要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教師要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边@句話道出了讀書的重要,尤其是教師,讀書更為必要。

君不見“人”字下面是空洞洞的部分,要填滿它,惟有讀書。作為人,我們無法憑單薄的身軀與萬物抗衡,如果想到“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又潮落”,人生就更一無是處了。好在世界有了一筆財富——書籍,造物主又賜給人類讀書的能力,為此,我們可以暢游書海之中,盡情享受生命,體味自然。

讀書無需附庸風雅,讀書本身就是感受快樂的過程,它讓人滿足,使人心安。當今人皆趨利的時代,與其感嘆人情冷漠,世態(tài)炎涼,與其等著被物欲淹沒,隨波逐流,倒不如靜下心來讀點書,使自己開始浮躁的心靈受到洗滌,漸漸成熟起來。因為讀書,就是與一個個高尚的靈魂在對話。萬丈紅塵滾滾,我們的心容易被封塵,而讀書可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拂拭,得到凈化?!皶闳松笔强鞓啡松?,也是美麗人生。

袖長方能善舞,教師是教人讀書的人,自己首先必須捧起書來。當今社會被稱為“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從量上看,裂變得“一日千里”,使今天的知識即使剛印到書本上就可能被淘汰,更不用說將這些知識運用于未來。知識從質的角度看,更趨向于活化的能形成智慧的那部分知識,死的知識的記憶在很大程度上交給電腦去完成了。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師不得不拋去因“知識淵博”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去學習,去讀書。教師一旦不能經(jīng)常更新知識結構,不能對新的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銳,就有可能被學生看不起,視為“老古董”,那麻煩可就大了。

只有擠出時間,堅持讀書不輟,給自己不斷充電,真正具有廣博知識的教師,才能坦然面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去親近學生、感召學生。也只有這樣的教師,在課堂上才能旁征博引、滔滔不絕,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當代名師鄭杰老師說“教師的魅力在于通過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淀所形成的諸多良好的品質:個性、修養(yǎng)、風度、氣質、幽默感,對人尊重的態(tài)度,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與敬畏。教師對知識的虔誠態(tài)度是多么令人感動啊!”教師讀書使教學生涯充實、富足,使自身更有人格魅力,是一份幸福,一種美麗。

記得初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文章,還是在讀師范的時候。那時,我是帶著完成學習任務的心態(tài)去讀的,對于書中的教育理念,只有理性的認識,沒有實踐,沒有感悟,自然不會“記憶猶新”。如今,我再次讀《給老師的建議》,不禁被作者的才思敏捷,文筆的深刻雋永所折服。蘇霍姆林斯基帶著我走進了一座教育思想的寶庫,把我領進了一個全新的教育科研的領域。讀他的書,使我感到思想是美麗的,讀書更是一種美麗。

繼蘇霍姆林斯基之后,我又接觸了另一位大師級人物——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的語錄,諸如“愛滿天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等,早在讀書的時候就在心靈扎下根?,F(xiàn)在,靜下心來認真研讀《陶行知教育文集》,我才真正理解先生的教育思想,更感受到了先生那種矢志不渝奉獻教育的精神。站在《陶行知教育文集》面前,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渺小,讀它使我充實,使我純凈,也使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自身的美麗。

書像一座山,它吸引我擠入其間,攀越上去。讀書,使我感受到徹悟的真,仁愛的善,高尚的美!讀書本身,就是一種美麗。

我利用休息時間拜讀了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的55個細節(jié)》和《愛的教育》,通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yōu)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陶淵明說: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堅持不懈,就會天天成長。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人才的培養(yǎng)者,就更應該勤奮的讀書學習。最終達到一種境界:讀書內化為自己的精神需要,讀書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讀書成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師讀書不同一般人讀書,要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要帶著問題讀書,深入思考、大膽懷疑、努力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學習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觀選擇。如讀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和名校交流,拜專家為師,以學者為友等等。不僅學大師們的理論精髓和實踐經(jīng)驗,更要學習他們不迷信權威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習他們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獻身事業(yè)的人格力量。同時要懂得把學習內容轉化積淀為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能力,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許多專家也給我們提供了經(jīng)驗和指導意見。

李海林校長總結的讀書方法是:在身邊尋找問題----帶著問題讀書----通過讀書找到解決問題的觀點、立場、方法---用書中找到的觀點、立場、方法解決現(xiàn)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改善自己的行為。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鑒。

特級教師宋如郊認為:“讀書學習這個過程貴在堅持和得法?!彼偨Y出一線教師讀書的要點:第一,讀書要堅持這樣的習慣:1.勤,天天讀一點。2.博,各種書都看一點;3.新,追蹤前沿的新信息;4.思,回味咀嚼。勤,是保障;博,是寬度;新,是銳度;思,是深度。第二,讀書要堅持內化:1.由數(shù)量上的積累進而形成質量上的積淀;2.將資源轉化為能量。即將所讀內容有效轉化,為己所用,變成自己的專業(yè)思想和技能。第三,讀書要堅持務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1.即重點要突出,教育理論和本專業(yè)的著述是讀書的重點,數(shù)量上要保證,時間上要傾斜,整合上要優(yōu)先;2.返“本”,即經(jīng)典著作要常?!盎仡^看”,常讀常新,像《葉圣陶文集》這類著作應該多看幾遍,每一遍都有新收獲。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tài)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_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于酒囊飯袋、行尸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行動改變命運”。二是用思想陶冶學生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yǎng)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于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復,不可替代,無比珍貴的生命。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一條就是寬容,在《中國教師缺什么》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獲;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云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著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tài)。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p>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質人生,二是藝術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追求一種快樂的讓心靈釋放的藝術人生還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讀書。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愿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

大學時在學校那座十二層圖書館里,不經(jīng)意間在一個角落里瞟到了“蘇霍姆林斯基”這個名字,當時并沒有在意這本在圖書館里安靜的陳列的作品。后來只是從別人口里印證了確實有這么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可因為各種因素后來一直也沒有機會拜讀。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教育理論大師,給教師提的每一條建議,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所提的教育建議涵蓋了教育的方方面面。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可謂讀此一書,等于讀了一本教育學與心理學合編。讀了這本書,只覺得思緒萬千,收益匪淺。今年有機會參加了縣里的青年教師研修班培訓,當?shù)弥枰喿x一本教育論著時,我不由自主的再次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

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蘇氏在開頭就提出了一個至今令許多老師頭疼的問題:就是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xiàn)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到最后還可能出現(xiàn)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個普遍性的問題不光是在蘇氏所處的那個年代存在,就是在當今,絲毫未見減少。小學六年后到了初中,學生之間的差距更大而且還在繼續(xù)拉大。就拿我自己認教語文來講,優(yōu)生洋洋灑灑一篇佳文,基礎薄弱的學生200字的文章多半字還不認識。好的考90幾分,差的只有個位數(shù)。如此的差距著實讓每個老師冥思苦想,絞盡腦汁。不僅如此學生一旦在學習上失去信心,就如他們自己說的聽不懂哪會有興趣,哪會有老師想的那么強的毅力穩(wěn)坐課堂45分鐘。于是久而久之他們又會多一個稱謂“問題學生”。我以前的那個班級,在學校中總評的成績是很不錯的。但在班里就是有那么一位典型的問題學生。上課的時候,不是睡覺,就是搞小動作。在我們同學當中,有很多人是討厭他的,但是對他又沒有辦法。因為他對哪個同學都敢動武,哪個同學對他說一句,那個同學就沒有好下場了。部分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不滿意他的表現(xiàn),對他提出批評,他也敢在課堂上和老師頂嘴,把老師氣得個半死。更令人氣憤的是,和他坐的同學整天都要用手捂住鼻子,因為在他身上,全都是煙氣。那么對這些學生如何進行管理,真是一個荊手的問題,處理不好,可能會毀了學生的前程。如果對這部分學生妥協(xié),那將會影響整個班級。這確實給老師帶來很大的困惑。

說起這里面關于成績的原因,教師大都將原因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等。說到問題學生,可能最直接的就是搖頭。那么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很多老師可能會想到很多,卻最容易把自己忘了。

蘇氏在提出問題后,直接了當?shù)刈隽私忉專哼@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的緣故。這句話說白了,就是我國的教育家子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應該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jīng)常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更是在。

教案。

設計、課堂提問、作業(yè)布置上體現(xiàn)這個理念。于是這個時候我們恍然大悟,原來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起著最主要的引導作用。我們開始少了怨言,我們學會反思。當然這很多時候的只是局限在理論上,在心靈深處排山倒海一下而已。

因為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要想“個別對待,因材施教”,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致的了解,諸如其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能發(fā)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就拿我班來講,現(xiàn)在學習困難、行為習慣差的學生也較多,每個學生都有每個人的問題,要真正發(fā)揮出每個學生的潛能非常的困難。而自己有幾次是如此做的呢?經(jīng)常是不同類型的學生上這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yè),提著同樣的要求,即使做錯以后的教育方式也是一樣的。試想,如此下去,怎會去個別對待,怎會不產(chǎn)生學習偏差生?這也難怪學生在課堂上思想開小差、做小動作,問題學生也就水到渠成了,也難怪苦口婆心的教育起不了作用,難怪整天被學生折騰得心浮氣躁,筋疲力盡了?!耙虿氖┙獭闭f的容易,做的難。以至問題學生的教學成了是老師最頭疼的對象。所以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后進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現(xiàn)實確實是這樣,這樣說恐怕沒有哪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是啊,后進生向來是老師頭疼的學生,在他們身上花費的工夫不小,卻收效不大,有些教師干脆最后放棄。一旦放棄就會出現(xiàn)之前的問題,那么,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老師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都總結出了很多很好地經(jīng)驗。在這里,蘇氏給我們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也可以說是比較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要做好這些后進生的“第二套”大綱的工作,意思是通過各種方法讓他們大量地閱讀,盡可能地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使他們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使他們驚奇和贊嘆的東西”。對這些閱讀的材料,教師要精心挑選,甚至自己可以選編一些,像蘇氏,他為了幫助一個叫費佳的后進生,自己親自編了一本書《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在這本書中,他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編了很多有趣的、能夠引起兒童思考的習題來訓練他。并且他還為他搜集一套專門供他閱讀的書籍,大概有一百本書和小冊子,后來又為他配備了另一套圖書,約有二百本,正是這種大量的閱讀,使費佳的成績逐步趕了上來。雖然我們無法做的像蘇氏那般完美,但至少我們可以盡力做的更好。

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對學困生的教育,寫了如《一個“差生”的“思維的覺醒”》,《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等文章,使我受益非淺。當然最后我們還是不可避免的會碰到一不分問題學生。我覺得在對待問題學生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低頭,兩處留情。

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問題學生。問題學生不一定是壞學生,不管是不是因為成績引起的,由于未成年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階段,是非觀念尚未成熟,對一些問題有不正確的看法或錯誤的做法,是難免的。少年兒童向善向上的本質,需要加以保護。班主任不能因為孩子犯錯誤就把他當作壞孩子。問題學生中的錯誤,大多是心理問題,而不是道德問題。孩子的行為動機往往是純真的,也許是好奇心、表現(xiàn)欲所導致的行為過失,不能輕易或者盲目地定性為道德品質問題。孩子們犯了錯誤,他們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他們正是通過不斷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成長、成熟起來的,班主任應該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寬容、善待他們。教育的基礎在于“愛”,對于問題生要采用同情寬容、感化陶冶、啟發(fā)誘導等方法。但若一味強調這種“柔”,學生就會把老師的愛心當作對他們的遷就。教師的話就會令而不行,禁而不止,學生就會沒有規(guī)矩,自由散漫,班集體將是一盤散沙。因此,“柔”中要有“剛”。在理解寬容問題生的基礎上,要嚴格要求,批評監(jiān)督。離開了這一點,教育就缺乏力量。

二、回頭,青山依舊。

學生的發(fā)展各有差異,在一個班上難免會有許多不和諧的地方。如果對這些問題學生提出同一要求或同一奮斗目標,收效甚微,甚至無效。這就需班主任分別為他們精心設計奮斗目標。例如,有一位同學期中考試各科成績均差。我就和她一起分析了數(shù)學學科的試卷,結果發(fā)現(xiàn)很容易增加十幾分。因此,我就要求她在下次同等難度的試卷中爭取十分左右的進步。她信心很足,而且很有把握。看上去要求低了,但最起碼可以在短期內避免她自暴自棄。有些學生本身沒有很多想法,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只知道自己的學習差,一差千萬差,這種想法是極其消極的,老師應該通過正確的引導,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的通過努力,取得一定的進步。

二、抬頭,燈火闌珊。

我們班的學生對學校的一些集體活動,例如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匯演、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等都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這另我很高興,這說明他們還有積極性,還有興趣。這些活動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專長、個性、閃光點,贏得師生的好評。無形中增強了其自信心。就拿平時的課堂中的課本劇來說,每個學生都恰似一個個導演、編劇、演員,全班都陶醉在自己的表演中,沒有開小差的,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沒個學生都是優(yōu)秀的演員。那些平時各門學科的成績都很差的同學,他們的表演同樣得到了大家的肯定。為了使一些問題生的愛好、專長得到發(fā)揮并能在老師和同學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促進他們改進不足,努力向上,就得有意識的為他們搭建舞臺,一片燈火闌珊是必要的。

同時,要讓每個學生(特別是問題學生)都要有這樣一種意識,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這樣慢慢的會調動積極性,我經(jīng)常在班會課上讓學生談談身邊同學的閃光點,在對待“問題學生”的教育上,我們好象過分地強調了他們的學習或品行方面的問題,而忽視了他們身上表現(xiàn)出閃光點。我們是不是過分地自信于“窺一斑而見全豹”反而變成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呢?我試著換一個角度來重新觀察班上的幾個調皮的學生,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他們還真有一些出眾的地方,他們中有的組織能力比較強,有的口才比較好,還有一個對班集體的事特別熱心。讓他們和每個同學一樣在班級中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點。孟子說:“人恒過,然后能改?!蔽艺J為,對待好學生也好,對待“問題學生”也好,教師都要有一顆平常心,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為他們的進步而驕傲,為他們的成長而自豪,對他們的過失,公平地去對待、化解和消除,盡心盡力地幫助他們逐步糾正。“無限風光在險峰”,也得人們一步一步地去攀登,對待“問題學生”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嚴格要求與悉心呵護并不矛盾,紀律要求是必要的,但可以降低一定的標準,讓他們通過適當?shù)呐湍軌蜻_到,這樣會逐漸引起他們的興趣,這對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引導他們逐步步入正常的學習生活是有益的。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象真正的朋友一樣去細心地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每一處閃光點,哪怕是很小的一點,微如螢火,也要細心地呵護,并能引導他們逐步將之發(fā)揚。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給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對于這本書,我認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省自身,反省自己與書中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走出自己的天地。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