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語文教學反思(優(yōu)質(zhì)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16:12:47 頁碼:12
最新語文教學反思(優(yōu)質(zhì)15篇)
2023-11-11 16:12:47    小編:ZTFB

通過總結(jié),我們可以更好地與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和心得。怎樣寫好一篇總結(jié),是許多人在寫總結(jié)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總結(jié)范文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總結(jié)的結(jié)構(gòu)和寫作方式,是提升總結(jié)能力的好幫手。

語文教學反思篇一

《大熊貓》是一篇說明文,第一自然段總寫大熊貓是一種最可愛的吸引人的珍奇動物,后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兩個方面作具體的說明。字里行間滲透著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教學伊始,我出示大熊貓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大熊貓的外形,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熱情,為全文教學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樂學”氛圍。

二、以讀為本,以讀促講。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小學各階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教學時,我運用了齊讀、指名讀、小組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書聲中感受大熊貓的可愛。

三、引導感悟。教學時,我讓學生圖文結(jié)合,以及板書,生動再現(xiàn)了大熊貓的可愛的外形,以及它吃竹葉的可愛樣子,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四、注重學生的詞語積累的訓練和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運用文中疊詞對大熊貓的外形進行填空式的描述,讓學生感受大熊貓憨態(tài)可掬的樣子,以此強化學生的詞語積累的運用。同時在課外知識的延伸上:我讓學生收集大熊貓的資料或給大熊貓畫一幅畫,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又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

這節(jié)課,不足之處也還很多,如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讀得不夠充分,不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但感情還不夠投入,這些都待于今后加強指導,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反思篇二

《想飛的烏龜》是北師大版第一冊第十四單元以“夢想”為題的課文,本節(jié)課我是在第一課時識字,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本次教學在指導思想上,注重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的探究、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學生的情感交流,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景,不斷引導加強語言積累和邏輯思維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引導學生質(zhì)疑、探究、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北竟?jié)課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設(shè)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過“提出問題、自讀解答、合作交流”等形式,始終把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訓練滲透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及創(chuàng)新精神。穿插“畫一畫,演一演,議一議”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驗烏龜一起做夢、懇求、高興、沮喪,從而能夠進行有感情朗讀。總之,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給學生帶來了無究的樂趣。

我感到課堂中較成功的環(huán)節(jié)有:1、課伊始,通過多媒體畫憶舊引新,讓學生與烏龜進行對話,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情緒,產(chǎn)生新的知識點,激起強烈的求知欲。學生憑著對課文的感悟,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爭先恐后提出了許多富有童趣、體現(xiàn)愛心的問題,大大拓展了思維,豐富了學習內(nèi)涵。2、我在課堂中注意營造探究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共同探究問題,課堂學習師生雙方都有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嘗試合作學到知識的樂趣。3、我創(chuàng)設(shè)生活問題,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傷心”的情感,不僅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打下基礎(chǔ),而且還發(fā)展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學生解答后的問題,表演再現(xiàn)課文情境,再次將學生引進烏龜?shù)膬?nèi)心世界,跟烏龜一起開心。這樣不僅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熏陶,而且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通過將學生提出一系列開放式的問題貫穿在教學之中,讓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答案,給予贊賞,致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當然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課堂上學生的情緒一被調(diào)動起來,都爭著要發(fā)言,不能很好地聽別人講話;課堂活躍的同時,我發(fā)現(xiàn)還有部分學生不能進行獨立思考,往往順著一個同學的發(fā)言來說。此外,我還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孩子都比較不能吃苦,看到困難就想逃避,雖然在這方面我有進行引導,但我想這更應(yīng)該拓延到生活實踐當中。

語文教學反思篇三

《七顆鉆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fā)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fā)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讀愛心的神奇故事,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guān)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這篇課文情節(jié)比較簡單,但內(nèi)涵比較深,教學中應(yīng)引導學生以讀為本的方式引導學生用心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體會懂得關(guān)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現(xiàn)在,我將結(jié)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談?wù)勎业谋菊n設(shè)計中想體的教學思想。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于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xiàn)在識字教學中。我運用直觀形象的課件,進行識字教學。先通過學生自主識字來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chǔ)展開教學,通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jīng)歷感知、思考、質(zhì)疑、探究、發(fā)現(xiàn)、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

1、讀書指導具有層次性。教學中我利用自讀,讀通難讀的長句子,感情朗讀來推進教學。而且每次讀的要求不一樣,層次也不一樣。

2、抓住重點語句,指導感情朗讀,教于讀書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中我讓學生再讀通課文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默讀,畫出學生最感動的語句,并思考是什么讓你一次又一次的感動。然后讓學生再小組內(nèi)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時候,我根據(jù)學生的立足之出,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并讓學生在各種讀的方式下,總結(jié)出如何將課文讀得又感情,如何去體會課文所蘊涵得情感。讓學生在感情朗讀得同時習得讀書得方法。

我會用汲取本節(jié)課總結(jié)的經(jīng)驗和教訓,用于以后的課改之路上。

語文教學反思篇四

小學語文課文《掌聲》這篇課文以飽蘸愛心的筆墨、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氣,走出了困境,打開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變得樂觀開朗。伴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透過描寫人物外表的語句,我們可以體會到他們情感的變化,進而感悟到“掌聲”的內(nèi)在意蘊。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優(yōu)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最能使其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的東西便是真摯的情感。因此,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去與文中人物展開對話,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融通,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去品味、感悟語言,從而促進學生語言與情感的和諧交融。

1、激欲勵志,讓學生樂學善思。

愛默生說過“世界上對最艱苦的事是什么?是思想?!彼枷氲墓麑嵤翘鸬?,但思考的過程是苦的。沒有刻苦的精神,思考就會深入不向去,甚至半途而廢。在學生想不下去的時候,我們要鼓勵他們堅持到底,再給時間讓他們思考。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一時緩不過神來的時候,教師的一句范例無疑打開了思維的閘門。在那種“我能行,我來試一試”思維活躍的狀態(tài)下,無須教師太多的話語。要使學生勤于思考,對事物有獨立的見解,就必須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對積極的探索欲,讓學生樂學善思。

2、靜心欣賞,讓學生個性張揚。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個性化行為。”個性化閱讀又是一種體驗性閱讀。孩子們?yōu)檎坡曀碌亩x是我史料未及的??吹胶⒆觽冏孕诺纳袂?,聽著孩子們脫口而出有感而發(fā)的話語,欣賞著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我分明感受到了那燦爛的童心,那飛揚的詩心!我靜心欣賞著學生的純真。真,是生命固有的本色;真,是生命美的極致;真,是每一位教師永遠值得欣賞的生命圖畫。在教學中欣賞,在欣賞中教學。

由此,我感到,要讓學生沉浸課文中,教師首先要沉浸其間,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去撥動學生心中的情感的琴弦。這樣才使學生的認識得以升華,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孩子的潛能是氣體——你給其多大的空間,它就有多大的體積”讓我的語文教學盡量放飛孩子們的心靈,使孩子們的才智和想象盡情揮灑。

語文教學反思篇五

以前開課,總喜歡“挑”,挑語言優(yōu)美的文章,挑自身有感覺的文章,挑容易掌握的文章,感覺唯有如此,心里才塌實?,F(xiàn)在開課呢,也不自覺地“挑”,但挑的規(guī)范大不相同,挑符合教學進度的,挑自身不敢上的,哈,有點自我折磨的嫌疑。確實,挑了《玲玲的畫》一課,回想這一路的備課歷程,真是猶如煉獄。

《玲玲的畫》一課,文章語言樸實,故事情節(jié)簡單,同學一讀便明了。那如何讓語文課充溢濃濃的語文味呢?文章的語言訓練點挖在何處呢?我怎么才干站在語文這塊基石上,讓同學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的道理呢?在多次試教、修改后,最終將目光聚焦于生字詞語,通過動作演示、換詞理解等手段活化語言,抓住關(guān)鍵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再現(xiàn)情景,在感悟、朗讀中,理解所蘊涵的深刻道理。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收獲,亦有遺憾。

收獲之一:目標定位準,使教學有了明確的方向。

根據(jù)二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字詞教學是重中之重。教學中,我抓住“端詳、糟”等重點詞語,分三步落實。首先是初讀層面,重點落實字音,結(jié)合字形初步接觸字義,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xiàn)低段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其次是細讀感悟中,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的意思。最后,練寫字詞,留足時間讓小朋友書寫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導謄寫句子,不光要注意寫準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謄寫。就這樣,緊緊咬住字詞不放松。目標定位的準確,使這節(jié)課朝著語文的方向前進著。

收獲之二:手段語文化,使語文課更像語文課。

無論是生字詞語的教學,還是文章重點句的學習,都運用了語文的手段來習得語言,內(nèi)化語言?!鞍取弊峙c“趴”相比較教學,根據(jù)觀察字形,結(jié)合動作演示,同學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子旁的“叭”表示聲音,足字旁的“趴”表示動作。又對本課中表示聲音的另一個詞進行了拓展,使同學了解,很多表示聲音的詞有口子旁。父親的話多么富有哲理,既是教學重點,也是理解的難點。我通過再造情景想象說話,體驗玲玲心情的變化,通過朗讀加以提升,其中反復強調(diào)爸爸的話。整節(jié)課,書聲瑯瑯。最后,通過記者采訪,轉(zhuǎn)述語言,獲得人文內(nèi)涵。

遺憾的是在教學中,我更多的關(guān)注教師的教,缺少對同學的需求的關(guān)注。出現(xiàn)在課堂上,同學顯得被動。而細節(jié)之處的處置也欠圓滑,教學的痕跡比較濃??磥?,只有真正把同學裝在心中,處處以同學的需求動身,語文課才干更加充溢語文味。努力吧!

語文教學反思篇六

經(jīng)過三上學期的教學,從學生考試情景分析,總結(jié)反思如下:

在新課程的背景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勇創(chuàng)新的本事,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樂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注意新課導入的新穎;

(2)培養(yǎng)學生進取探究的習慣,發(fā)展求異思維本事,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地各抒己見,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課堂氣氛活躍,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

北師大版的課文中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優(yōu)的佳作,其語境描述得美妙,語言應(yīng)用精巧,思維表達深刻,都是引導學生的重要資料。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語文的精彩之處不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全印象,我在閱讀教學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在誦讀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教學《不愿長大的小姑娘》一文,讓他們在品評中進一步認識生活中自我的事應(yīng)自我做,不要總想依靠父母,感受到幫忙他人,歡樂自我。

美國的一位教育學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內(nèi)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qū)W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lǐng)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教訓構(gòu)成有序、趣味、有力、有效的結(jié)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把語文教學融入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成語故事》《童話故事》等課外書;設(shè)采蜜本搜集好詞佳名,為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奠定了基礎(chǔ)。其次,注重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活動,如舉行筆下生花競賽、書法競賽、講故事比賽、編寫兒歌。

(1)改其一點,目標明確。布置作文,讓學生明確要求,可先“約法一章”。以記事為例,可要求學生抓住重點,或要求過程清晰,或要求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描述突出,同時我十分注重鼓勵學生巧用語文書中的好詞佳句。批閱時根據(jù)事先約定的“法”,只要學生承諾所約的“法”之一,即使其他方面不夠夢想,照樣給優(yōu)。這樣由于目標單一、明確,讓學生每次習作做好一點就行,這樣大大降低了學生寫作的難度,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也為以后學生寫好習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2)重評輕改,抓典型。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應(yīng)把重點放在習作評導上。我覺得重指導,輕講評收效不佳。改得滿篇朱紅,費時低效。我認為可針對習作特點的要求,能夠在批閱時把主要精力放在歸納共性問題上,找出典型習作抄在黑板上,或印發(fā)給學生,師生一齊修改,指出優(yōu)點,找出失誤?;ハ嘌杏懀蛊渥兂梢黄炎?;或抽好、中、差幾篇抓住帶普遍性的問題,進行比較、分析,邊講述邊修改。如此下去,學生就會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3)面批幾個,拔優(yōu)輔后。以吃“大鍋飯”為主,抓共性是必要的,但抓個性也不可少。最好的辦法是面批。但花時間更多,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作文課,在學生完成草稿后,每次輔導幾個,將有些“作文事故”消滅在萌芽中,防范于未然。

一學期下來,豈不是每個學生都有面批的機會嗎此種方法不僅僅照顧了作文的“困難戶”也能使作文尖子的寫作水平更上一層樓。

語文教學反思篇七

早在1978年,呂叔湘先生就指出:“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shù)不過關(guān),豈非咄咄怪事!”如今十幾年過去了,這個問題解決了沒有呢?依我看,情況還是沒有多大變化。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十幾年間,語文教學改革一直十分活躍,一些新理論、新觀點、新教法層出不窮,為什么情況還是無大變化呢?我思之再三,覺得問題就出在這十幾年來,我們改革語文教學用的是“加法思維”,即不斷地給語文教學累加上去許多新的負載,使本來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

無疑,這么一些提法都是正確的,都是要在語文教學中好好落實的。于是一項一項地累加上去,語文教學的頭緒便越來越復雜,任務(wù)也越來越重。無怪乎有些教師不無感慨地說:“語文教學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然而,頭緒越是復雜,任務(wù)越是繁重,語文教學的目標便越不明確。誠如張志公先生所說:“說法越多,花樣越多,頭緒越復雜,目的越不明確,結(jié)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學者迷迷糊糊,鬧到畢業(yè),還是不通。”事實正是如此。我們在1991年曾對部分畢業(yè)班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作過調(diào)查,其結(jié)果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學生寫字姿勢大都不正確,根據(jù)抽樣調(diào)查,語文畢業(yè)考試試卷的書寫工整率僅達17%;在25篇作文中,光病句就達104個,平均每人4.16個。2500個常用字的回生率高達29.1%。距要求相距甚遠,實際上還是沒有“過關(guān)”。

怎么來解決這個長期困擾我們的老大難問題呢?我有一個不成熟的看法,就是要變過去的“加法思維”為“減法思維”。要給語文教學減輕負擔,使之頭緒簡化,目標集中,輕裝前進。用“減法思維”來看問題,語文教學并不是那么復雜。葉圣陶先生過去曾將語文能力概括為聽說讀寫四個字。其實就這四個字來說,也是不應(yīng)該等量齊觀的。我以為小學生進入學校學習語文主要是學習書面語言,而兼及學習口頭語言,這是因為小學生在入學之前就已經(jīng)基本上掌握了口頭語言,進入學校學習語文是要使口頭語言更加規(guī)范,而口頭語言的規(guī)范也是有賴于書面語言的學習的。至于聽,就更是無所不在。教師講課要聽,別人朗讀課文、復述課文要聽,別人回答問題、討論發(fā)言要聽,同學們口述作文也要聽……總之聽的訓練是寓于上述這些訓練之中的,似乎不必專作安排。

需要說明的是,提出這么幾項作為“語文過關(guān)”的主要指標,只是強調(diào)語文教學的著力點應(yīng)放在這幾項最主要的訓練上,并不意味著否認語文學科的其它功能。語文學科確實有其思想教育、發(fā)展智能、認識事物和審美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但這些功能都應(yīng)該是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來體現(xiàn),而不是外加的,更不能是牽強附會的。語文就應(yīng)該姓“語”,語文課一定要突出識字、寫字、讀書、背誦、作文這幾項訓練重點。目標既明,達成目標的操作方法也就自然清楚了--語文教學不應(yīng)是教者單方面的灌輸,而應(yīng)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讀寫聽說的實踐活動中去學習讀寫聽說。

語文教學反思篇八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分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因此,我們首先要做到以人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與學生課堂上平等對話,弘揚個性。對話本身就體現(xiàn)了民主、平等和彼此溝通的理念,沒有精神的自由,沒有主體意識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話語互動?因此,必須讓微笑成為課堂上空的一縷陽光,用幽默為課堂教學帶來無限的春光,贊賞的目光、親切的話語、適時地給予學生指導,營造種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讓他們產(chǎn)生躍躍欲試的勁頭,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讓學生享受課堂,與老師進行無拘無束的、平等的對話,在課堂上真正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敢于超越經(jīng)驗事實。

語文教學反思篇九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黃金階段,遇到不懂的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著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我覺得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他們就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古詩短短的幾行字,里面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學生一定會有許多好奇!

雖然學生在幼兒園甚至更小已經(jīng)會念這首《春曉》了,可他們那小腦門中仍然裝著無窮無盡的問題。而且,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會敢于用自己的獨特思維進行提問。即使有的問題顯得非常天真、幼稚,可這都是他們的真實想法。學生在問中想象,在想象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喜歡了學古詩。

同時要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詩意。修訂大綱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又特別好動,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wěn)定。

我要在進一步的教學中為學生搭建自由舞臺,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將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們會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在交流中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養(yǎng)合作精神。并且,學生會發(fā)現(xiàn)學習古詩一點兒也不枯燥,有了興趣,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

【2】。

這節(jié)課,通過《春曉》這首詩的學習,了解漢字演變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在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的基礎(chǔ)上,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并能體會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因此,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許多小朋友在沒上學前就能把這首詩倒背如流了?,F(xiàn)在請會背的小朋友試著背一下。背不下來的認真聽一聽。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節(jié)課的重點放在了朗讀古詩,學習生字,課上我充分利用《春曉》意境悠閑,學生早已耳熟能詳,采取配樂讀、比賽讀,感情讀,組內(nèi)讀、領(lǐng)讀、跟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并在頭腦中形成古詩描繪的畫面,達到流利背誦,在識字中我注意引導學生采用各種方法記憶生字,本課的形聲字較多,因此指導學生根據(jù)形聲字的特點記憶生字,并試著給會認的字組詞,或說說生活中哪里能用上這些字,在小組競賽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探究精神。

語文教學反思篇十

語文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要教給學生什么,讓學生獲得什么,都在課堂。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生樂學好學的保證。所以一定要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堂上既要有教師“主導性”的彰顯,更要有學生“主體性”體現(xiàn),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有高效率。

語文教學反思篇十一

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教師該怎么教、學生該怎么學,如何打造精彩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如何讓課堂成為學生成功的舞臺,健康成長的地方......我一直在思索、在探究。在實踐中我深深領(lǐng)悟到:一節(jié)成功的語文課堂應(yīng)該是學生興趣盎然的、有自己獨特體驗的、有收獲的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你的課堂感興趣時往往能調(diào)動出最大的熱情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學生愛你的課堂首先應(yīng)對你有興趣。如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有淵博的知識,有出口成章的口才,有形象生動的語言表述,有豐富的肢體語言,有激情澎湃的上課熱情,有信任、關(guān)愛、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的心,有善于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課堂氣氛的藝術(shù),那么學生一定會喜歡你,也就一定會喜歡你的課堂。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也就是這個道理。

學生是課堂的主角,老師是導演。作為導演應(yīng)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生興趣方面多下功夫。如在教學課文《鳥的天堂》時播放一段百鳥朝鳳的音樂,讓學生欣賞各種鳥叫聲后,再自然引入課文,又如在教學《錫林郭勒草原》時先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歌曲視頻,讓學生欣賞優(yōu)美的歌聲和草原美麗的風光后切入正題開始講課,當學生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起來后再進行學習,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舍棄“師道尊嚴”,課堂上突出學生的學習地位,實現(xiàn)師生間平等對話,使他們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在課堂為他們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為他們創(chuàng)設(shè)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xiàn)“我喜歡學”,“我對課堂有興趣”,讓孩子們在輕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中思維能夠無拘無束地發(fā)展、飛越、撞擊。

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生成,讓學生有獨體的體驗。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生活經(jīng)驗有著很大的差別,將他們帶入閱讀活動時,他們的心智活動也是各不相同,在課堂中產(chǎn)生的獨特感受無法預設(shè),全憑學生的自然生成。這時老師應(yīng)關(guān)注學生的這些體驗,并引導好他們用這些體驗去理解體會文本和中心。比如教學《小珊迪》這一課時,在學生初步了解語文內(nèi)容后布置學習任務(wù):仔細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哪個地方最讓你感動?這樣運用發(fā)現(xiàn)法去學習課文,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學生通過讀、找、思考、交談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體會與小組成員交流。有學生哽咽著說:小珊迪快要死了,還能記著小弟弟,這種患難的兄弟之情真令人感動!我還想到有一次表弟來我家玩,把我最愛的變形金剛玩具弄壞了,我還生氣地責怪了表弟,真不應(yīng)該!有學生接著贊揚說:從這可以看出小珊迪心地善良!我們要向他學習,做個善良的人!也有同學提出疑問:小珊迪死了,他的親人呢?他的父母是怎么死的?他為什么難過地說?為什么他腿壓斷了不是躺在醫(yī)院的床上?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體的感受和體會,這時老師要根據(jù)學情的變化靈活組織教學,讓學生通過用嘴說,用心去感悟來達到理解課文和體會文章中心。

體驗性是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體驗使學生得到發(fā)展,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經(jīng)歷體驗的過程才能上出鮮活的好課來。

小學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這取決于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小學語文教學應(yīng)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也即是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要做到“一課一得”,也就是說要有所收獲。

比如《五彩池》這篇課文的作者把五彩池的美麗、神奇形象地用優(yōu)美的文字再現(xiàn)出來,特別是五彩池的形狀多樣、大小不一、美麗神奇更是寫得傳神,讓人仿佛身臨其境的感覺。老師教學時除了讓學生感受語言美的同時,讓他們把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詞句摘抄下來并熟讀成誦,從中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好處來進行語言的積累。又如教學《盧溝橋的獅子》時,立足文本,讓學生讀、說、演、再讀等形式來品味語言,在體味盧溝橋的獅子特點后引導學生模仿課文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進行說話的訓練。再如《虎口藏寶》這篇課文作者對主人公納塔莉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里活動的描寫非常準確、形象、生動,老師可通過讓學生找、讀、品、悟這些句段來體會人物的聰明、機靈和勇敢,然后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進行小練筆,通過描寫運動會上運動員、觀眾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來展現(xiàn)運動場面的熱鬧和緊張,做到讀寫結(jié)合。總之,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要讓學生有所收獲,盡量做到“一課一得”。

此外,小學語文教師還應(yīng)該注意引導學生愛上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特別還應(yīng)有“大語文教學觀”。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教師應(yīng)注意課內(nèi)的積累和課外的引伸拓展。我們除了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感受語言的同時,更應(yīng)該把他們的目光牽引到課外,讓他們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國家大事......

語文教學反思篇十二

魯迅這篇小說我先后講過三、四回,但是總覺得講得不夠透徹和清晰,總脫不開教學參考的習慣性套路,陳陳相因,缺乏新意。直到有一次聽寧鴻彬老師的一次中學語文教學專題講座,講到他二十年來講《故鄉(xiāng)》這一課的心路歷程,對總抓不住小說講授的線索而耿耿于懷,最后通過一個“變”才豁然開朗的教學案例,我深受啟發(fā),嘗試用“變”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取得了良好的授課效果。具體表述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回憶中的故鄉(xiāng)是充滿神異色彩的圖畫,這里有生機勃勃的西瓜地,這里有兒時的玩伴,這里有希奇古怪的事情,這里有鮮活的世界,這里更有作者美好童年的記憶。總之這里是一個美好的世界。是“我”少年時代的天堂。這個“故鄉(xiāng)”是一個美好世界,是少年美好心靈的反映,更是我記憶寶庫里的珍寶。而現(xiàn)實中的“故鄉(xiāng)”則是一個“蒼黃的天底下橫著的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在現(xiàn)實社會里失去活力的故鄉(xiāng),是一個讓作者覺得悲涼的故鄉(xiāng)。

物是人非事事休,更何況不光這里的物非,人也非了,原來是童年的好伙伴的閏土,卻與自己有了很深的隔閡,讓自己禁不住打了一個寒噤,原本性格開朗的閏土,中年的時候卻變的吞吞吐吐,原本與自己是兄弟相稱,而今卻是形同陌路人……原來是文靜的豆腐西施而今卻是畫圖儀器里的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原本終日不說話的,而今卻是尖酸刻薄的化身,這怎么能夠不讓作者傷心……不管是閏土,還是楊二嫂,他們的身上都反映一個時代的印記。他們的遭遇是當時整個社會的寫照,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下了這篇文章,因而更加具有代表性。

小說寫了多種感情變化:有對母親的尊敬、對閏土、楊二嫂的同情,對水生、宏兒的愛護。對母親長輩的尊敬還體現(xiàn)在聽從母親的話,去拜望親戚本家和鄉(xiāng)鄰的關(guān)心;對閏土的同情,主要是從他的變化上的來體現(xiàn)出自己對他的同情;而對下一代的愛護,主要是對下一代人熱情的關(guān)注。

很顯然作者在否定“如我辛苦展轉(zhuǎn)而生活,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的同時,也提出了人類生存繁衍的不變的永恒動力:那就是——希望。不僅僅說的是現(xiàn)實的社會,也不僅說的是對未來的希望。即希望我的下一代們,能夠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jīng)生活過的。

語文教學反思篇十三

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應(yīng)把學生放在生動活潑地主動發(fā)展的位置上。課堂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多種感官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學生以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課堂學習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xiàn),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之中,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效率就會很高。所以要創(chuàng)設(sh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整個身心都得到解放,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要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就必須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千萬不可越俎代庖,使學生喪失主體地位,被動學習。教學上可根據(jù)課文的類型,如自讀課文完全可以不設(shè)計任何問題,讓學生自己邊讀邊品味,自己提出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在全班交流。這學期學習牛漢的《我的第一本書》就采用了這樣的方法,效果良好。

此外,對課堂上學生的精彩表現(xiàn)要多給予肯定和賞識。教師要制定課堂激勵制度,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學習這門功課。

重視課后反思。

“昨事不忘,今日之師”。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無論是行家里手,還是年輕教師,在各自的認識層面上都會發(fā)現(xiàn)不足,都會留有遺憾。如果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之余,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也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延伸。勤于反思,將會對未來的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作用。

最后,落實課堂有效性離不開勤學與鉆研,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獲取新知,以應(yīng)對課堂上學生們生成的新問題。共同加油吧!

語文教學反思篇十四

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zhuǎn)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了一點收獲。

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不認真的聽課,不專心,常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后覺得是自我紀律沒抓好。之后看了一位教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才有所感悟。這位教師在里面寫到“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這是因為她有足夠的自信讓孩子必須愿意聽自我的課。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教師的問題。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活力,同學們就容易被你的活力所帶動;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樂于學習。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zhèn)湔n,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在新課程中,教師的變化最大,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tǒng)的理解學習向自主學習轉(zhuǎn)變。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必須要讓學生先學會預習。語文預習簡單而實用,編首打油詩,僅有二十字:讀思存疑問,課前十分鐘。用心能堅持,等同半天功。具體分析有:

(一)細讀。課前認真閱讀每一篇文章,讀準字音,讀清字形,讀明字義,讀對節(jié)奏,讀懂情感,讀出詩文的音樂美?!皶x百遍,其義自現(xiàn)”,“讀”是學習語文的基礎(chǔ)。

(二)深思。預習中邊讀邊思,讀后深思,由表及里,理清文章的層次,總結(jié)文章的資料,鑒賞文章的技法,思考文章的哲理和蘊含的情感。

(三)疑問。學生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了課文里的問題,提前在心中存留疑問,然后在課堂上有心聽講,有的放矢,就能解決預習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如此這般,容易和教師互動交流,就能夠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是如此。預習的好處很多:能夠強化聽課的針對性,以便抓住重點和難點,提高聽課效率;能夠提高課堂筆記水平。當學生學會如何預習時,那么他們的自主學習本事也將有所提高。

語文教學反思篇十五

所謂主導性,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起的主要引導作用,教師好比一部劇中的導演,而學生們則是一個個優(yōu)秀的演員。導演不需要表演,更不能成為主角,所以教師要還課堂給學生,讓學生們盡情的表演,教師只需在適當?shù)臅r候加以點撥和引導。所以教師必須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表現(xiàn),做到眼里始終要有學生,講在需要講之處,撥在應(yīng)該撥之時。

教師要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語文本身是一門綜合聽、說、讀、寫能力為一體的基礎(chǔ)學科,所以課堂上教師要使學生愛聽、想說、會讀、能寫。積極引導學生廣泛參與課堂活動,在啟而不發(fā)時可以將問題生活化,使語文成為一門解決問題的學科。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一些笑話、幽默來活躍氣氛。

一次,講到雙關(guān)修辭,苦于沒有好的例子。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一句廣告詞“這家管不好了”,讓學生把玩一語雙關(guān)的妙處。

又有一次,講病句中的歧義現(xiàn)象,隨即想到一個笑話:護士看到病人在病房喝酒,就走過去小聲叮囑說:“小心肝!”病人微笑道:“小寶貝?!北竺靼琢耸裁词瞧缌x現(xiàn)象。

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能將問題化難為易。上學期在引導學生學習《故宮博物院》時,我想讓一位學生上黑板在補充出我所留白的板書,即從課文中找出故宮博物院從南到北的建筑名稱。良久,沒人敢上來嘗試,面對這樣的局面,我靈機一動說:“會填哪里填哪里,填一處也行。”于是學生爭先恐后,最終完成效果良好。課堂氣氛由沉悶轉(zhuǎn)為輕松活躍。

教師要始終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并且能控制課堂的節(jié)奏。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