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江西防洪心得體會實用 防洪安全心得體會(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8 10:58:55 頁碼:9
江西防洪心得體會實用 防洪安全心得體會(6篇)
2023-01-08 10:58:55    小編:ZTFB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描寫江西防洪心得體會實用一

大家好!

江西省北部,東經(jīng)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cè)嵯酀?,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nèi)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fā)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xx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qū),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qū)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qū)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內(nèi)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

傳為大禹時所作的《禹貢》及稍后的《山海經(jīng) 》,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0xx年,司馬遷“南登廬山”,并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淘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xù)來到廬山,進行了杰出的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fā)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詩人相繼登山,寫詩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廬山“道釋同尊”。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chuàng)觀像念佛的凈土法門,開創(chuàng)中國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禪師竺道生在廬山精舍,開創(chuàng)“頓悟說”。天師張道陵,一度在廬山修練;道教禪師之一的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編撰藏道經(jīng)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并創(chuàng)立了道教靈寶派。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1942年,世界佛教聯(lián)合大會在廬山召開。本世紀初,二十余國的基督教教會匯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教堂多座。

描寫江西防洪心得體會實用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風景秀麗的江西廬山游玩,我是廬山旅游公司的導游,大家可以稱我為“小許”。非常榮幸能為大家提供服務,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讓你度過愉快的一天。

廬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地處長江南岸,鄱陽湖西北,南接星子,北臨長江。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他的《廬山草堂記》中,贊嘆它是“匡廬奇秀,甲天下山?!睆]山的山體呈長橢圓形,從高空俯瞰,仿佛人的一個腎臟。山勢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長約20公里,寬約16公里,總面積約300平公里。廬山是由99座山峰組成,最高峰為漢陽峰,海拔為1474米。

廬山最著名的景點就是三疊泉瀑布了。大家請跟我來,三疊泉的雄偉景觀不同于其他的瀑布,它的特點在于一層疊一層地向下飛瀑,水映著山,山繞著水?!霸娤伞崩畎自鴮懙溃骸照障銧t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華美詩篇流傳于世,這也給廬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

廬山還有一個著名的景點叫潯陽樓。它為什么有名呢?是因為《水滸傳》中有宋江潯陽樓題反詩和李逵劫法場的故事,大家也可以現(xiàn)場穿越感受一下。

最后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五老峰了。五老峰是廬山地勢最為雄奇險峻的山峰。從不同角度看,五峰姿態(tài)各異,如詩人吟詠的那樣:有的似武士高歌、有的像漁翁垂釣,還有的如老僧盤坐……其景自然天成,意境無窮。

好了,廬山大部分的景點都已經(jīng)游完了,您的心情一定很愉悅吧!小許真誠地希望,您和您的家人能再次到廬山來游玩,祝您開心每一天,bye-bye!

描寫江西防洪心得體會實用三

滕王閣,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他既有黃鶴樓的氣勢,又有岳陽樓之景觀,更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

這座歷史名樓坐落在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臨江。始建于唐永徽4年,也就是公元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實為歌舞之地。后因初唐四杰王勃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得于名貫古今,譽滿天下。滕王閣自創(chuàng)建以來,迭廢迭興28次,最后一次毀于1920xx年10月的兵火,現(xiàn)閣為第29次興建,1983年奠基,1989年10月8日重陽節(jié)主閣竣工并對外開放,新閣是根據(jù)古建大師梁思成1942年所繪草圖,參照天籟閣舊藏宋畫《滕王閣》及李誡《營造法一書》重新設計而成的仿宋式建筑。

閣樓的主體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臺座以上取“明三暗七”格式,共九層,凈高57.5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兩翼為對稱的一級高臺,上為游廊,游廊兩端為“壓江”、“挹翠”二亭,組成一個“山”字形。主閣碧瓦丹柱,斗拱重檐,色彩絢爛而華麗,保存了唐閣“層巒疊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天地”的氣勢。

走進大廳,撲入眼簾的是一幅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這是根據(jù)明朝馮夢龍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的故事而創(chuàng)作的,浮雕主體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頭,周圍波翻浪涌,表現(xiàn)王勃藉神力日趨七百里趕赴洪都的英姿。畫面右部為王勃被風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部為王勃赴滕閣勝會,揮毫作序的場景。整個構圖采用時空合成的現(xiàn)代觀念,將不同時間、地點、人物、故事融合在同一個畫面,以傳統(tǒng)雕塑手法,并通過朦朧燈光的處理,把觀眾帶入幽遠迷人的意境中。

一樓西廳是閣中最大廳堂,西梁枋正中掛有白棟材同志書“西江第一樓”金匾。此廳陳放了一座滕王閣銅制模型,又叫“閣中閣”。它是按1比25的比例制作。臺座乃是采用桂林白礬石打制,“閣中閣”由江西銅工藝品廠鑄造。廳內(nèi)丹柱上懸掛有多副出自名家手筆的楹聯(lián)。

第二層是一個暗層,采光和通風均靠人工解決。此層的陳設,體現(xiàn)的是“人杰”的主題。正廳的墻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畫《人杰圖》,畫高2.55米, 長20多米,畫面上生動地描繪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歷代名人,這些人雖然時代不同,服飾不同,地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不同,素質(zhì)不同,性格不同,但是和諧統(tǒng)一在同一的畫面之中。這是一幅由江西歷史上眾多名杰組成的輝煌長卷,展示了偉大華夏民族之雄風。畫面人物造型生動,格調(diào)雅逸,線條組織富有韻味。

第三層是一個回廊四繞的明層,也是閣中一個重要層次。在廊檐下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額,規(guī)格都是1.5米× 4.5米。 東為“江山入座” , 西為“水天空霽”, 南為“棟宿浦云”,北為“朝來爽氣”,這些內(nèi)容均系清順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閣時所擬匾額。東廳兩 側(cè)陳列有“鑾駕”禮器,取材于“戟”、“帷”等古儀仗,有朝天鐙、月牙戟、 判官手、龍鳳屏、金爪等, 由蘇州制作。面北耳廳陳列以“物華天寶”著稱的江西工藝展品,北耳廳為一茶座,是閣中品茗、小憩之地。中廳屏壁有2.8米× 5.5米的丙烯壁畫《臨川夢》,取材于湯顯祖在滕王閣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牡丹亭》劇本寫成于明萬歷二十六年,就是公元1598年,第二年,湯顯祖首次在滕王閣上排演了這出戲,開創(chuàng)了滕王閣上演戲曲之先河。滕王閣由此而從一座歌舞樓臺逐漸演變成戲曲舞臺。畫面以灰藍色為基調(diào),采用裝飾手法,刻畫戲劇人物,體現(xiàn)神靈感夢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夢幻來體現(xiàn)湯公對黑暗現(xiàn)實的抨擊,對理想社會的憧憬,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憎。第四層與第二層建筑上看是相似的,也是一個暗層。此層主要體現(xiàn)“地靈”的主題。正廳的墻壁上,是丙烯壁現(xiàn)《地靈圖》,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觀精華。畫面從南往北依次是大庾嶺梅關、弋陽圭峰、上饒三清山、鷹潭龍虎山、井岡山、廬山、鄱陽湖、石鐘山等。畫面嚴謹,功力深厚,充分表現(xiàn)了江西“鐘靈毓秀”的壯麗山川。

中廳正中屏壁上,鑲置用黃銅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閣序》碑,近10平方米,乃是蘇東坡手書,經(jīng)復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鐫刻而成。

西廳東壁懸掛磨漆畫《百蝶百花圖》,選此題材,乃是根據(jù)滕王李元嬰愛蝶、繪蝶之雅事。據(jù)傳李元嬰擅畫蝶,自成一派,畫界稱為“滕派蝶畫”。滕王的蝶畫當時非常珍貴,有詩云:“騰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這幅磨漆畫寄托了今人對“滕王閣”創(chuàng)始人李元嬰的懷念。其制作工藝非常精妙:以三合板為底,貼金箔紙為底色,蝴蝶乃是用細銅絲勾勒線條,將貝殼碾成粉末敷成翅膀,畫面下部盛開的白色花叢是南昌市市花金邊瑞香,花瓣用蛋殼拼成。磨漆畫有東方油畫之譽。

五樓是最高的明層。漫步回廊,眺望四周,江水蒼茫,西山疊翠,南浦飛云,章江曉渡,山水之美,盡收眼底;高樓如林,大橋如虹,公路如織,人車如流,一派城市繁榮之景象。四季之景不同,游目四望,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游覽層。其東、西重檐之間,高懸著2米×5米的蘇東坡手書“滕王閣”金匾各一塊。其內(nèi),雖是一個暗層,但設計者將中廳南北角重檐間的墻體改成了花格窗,故光線極好,與明層無異。由臺座之下的底層算起,這一層實為第九層,故大廳題匾“九重天”。大廳中央,有漢白王圍欄通井,下可俯視第五層,其上方對一圓拱形藻井,寓含天圓地方之意。24組斗拱由大到小, 由下至上, 共12層,按螺旋形排列。取意1年12個月,24個節(jié)氣。斗拱采用的是明、清民間木作處理手法。彩繪采用五彩裝,瀝粉貼金,金碧輝煌。最頂端的彩繪,則是參照西安鐘樓的彩繪式樣精心繪制而成。這一螺旋式藻井,在全國古建中是不多見的,能給人以動感,凝神仰視,仿佛在不斷旋轉(zhuǎn),不斷變化,又給人以時空無限之感,這也正是設計者的匠心獨具之處。藻并中央,懸掛精雕細刻的“母子”宮燈,隨氣流變化,宮燈不停地微微轉(zhuǎn)動。

西廳稱為“仿古展演廳”,是一座小型戲臺,戲臺上陳列有極為珍貴的古樂器復制件,深寓歌舞興閣之意。其中有湖北隨縣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編磬仿制件。編鐘為24件,可進行演奏,曾獲得1985年的“百花獎”。編磬為32件,其厚薄不同,敲擊時發(fā)音各異。此外,還有土樂“塤”、竹樂“”“排簫”,革樂“建鼓”、“雙鳳虎座鼓”,匏樂及絲樂“瑟”、殷代“虎紋磬”、“鐃”等塑件,還有隋唐時代的樂俑。這些仿古樂器既是陳列品,又可利用它們進行小型的樂舞演奏。20xx年后,文娛隊移至北園(俯暢園)進行文藝演出。

大廳南北東三面墻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畫--《大唐舞樂》。南面為“龍墻”,以男性歌舞樂伎為主,畫面以《破陣樂舞》為大框架。據(jù)《新唐書.禮樂志》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為秦王時,征伐四方,破叛將劉武周,軍中遂有《奏王破陣樂舞》之曲流傳,歌頌其功德。李世民即位后,親制《破陣樂舞》,其舞形及音樂“發(fā)揚蹈厲,聲韻慷慨?!北诋嬛形璧刚吲讏?zhí)戟,作戰(zhàn)武士打扮,具有濃厚的戰(zhàn)斗氣息和粗獷雄偉氣勢?!镀脐嚇肺琛返年犃挟斨?,有兩組舞蹈的表演者。右邊,兩名胡人表演以跳躍動作為主的《胡騰舞》,這種舞蹈為唐代西北少數(shù)民族舞蹈,出自石國,也就是唐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今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舞蹈者頭戴珠帽,穿長衫,腰系寬帶,足登軟靴(多為黑色),有詩曰:“揚眉動目踏花毯,紅汗交流珠帽偏”。左邊,兩名舞者執(zhí)劍跳起,表演的是《劍器舞》。唐代著名舞蹈藝人公孫大娘善舞劍器,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中描繪道:“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畫面中后部,舞者身披獅皮表演《五方獅子舞》。五名舞者裝扮成五頭不同顏色的獅子,各立一方,表演獅子“俯、仰、馴、狎”等各種情態(tài),有二人扮成“昆侖像”,就是戲獅的人,牽著繩,拿著拂塵彩球逗弄獅子,場面雄偉壯觀,與前面的《破陣樂舞》隊形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畫面后部是樂臺上下的伴奏樂伎。

北面為“鳳墻”,以女性歌舞樂伎為主,畫面以唐代著名宮廷樂舞《霓裳羽衣舞》為主體(在三樓已對其進行簡要介紹)。白居易在詩中描繪,其服飾“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間俗衣服。虹裳霞帳步搖冠、細瓔累累佩珊珊”。其舞姿“飄然轉(zhuǎn)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裙裾云欲生”。左邊,兩名女童踩蓮對舞,表演的是《柘枝舞》。

此舞為唐代西北少數(shù)民族舞蹈,出自怛羅斯,(唐代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今烏茲別克境內(nèi)的江布爾)。其舞姿節(jié)奏明快,旋轉(zhuǎn)迅速,剛健婀娜兼而有之,主要以鼓伴奏。畫面中后部, 兩名舞伎在圓型地毯上快速輕盈地旋轉(zhuǎn),表演的是《胡旋舞》,此亦是唐代西北少數(shù)民族舞蹈,出自康國(唐代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即今烏茲別克境內(nèi)撒馬爾罕)。其舞姿動作輕盈,急速旋轉(zhuǎn),節(jié)奏鮮明,主要以鼓伴奏。 白居易《新樂府·胡旋女》詩云:“弦歌一聲雙袖舉,回雪飄搖轉(zhuǎn)蓬舞。左旋右轉(zhuǎn)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巳時”。畫面后部是伴奏樂伎。整個舞蹈場面設置在滿塘春水、綠荷粉芙蓉的水榭之上,旁有兩只仙鶴,一左一右,上下翩飛,烘托了輕歌曼舞、飄飄欲仙的氣氛。

滕王閣的陳列,有很高的文化品位,體現(xiàn)和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精粹,同時也反映了豫章古代文明的特色。滕王閣,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高雅的文化殿堂。

描寫江西防洪心得體會實用四

九江背靠廬山,瀕臨長江、鄱陽湖,是江西省最北部的一座城市,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市內(nèi)風景點很多,其中就有潯陽樓。

現(xiàn)在的潯陽樓,為1987年由九江市人民政府重建??傮w占地20xx平方米。主樓占地300平方米,高21米,外三層內(nèi)四層,九脊層頂,龍檐飛翔,瓦朱欄,四面回廊,古樸凝重,建筑面積為1000平方米。

潯陽樓曾由設計過黃鶴樓的工程師向欣然設計。在設計過程中,他參照輿刊本《水滸傳》插圖和宋代《清明上河圖》的建筑風格,進行設計。樓北兩面頂檐下各懸有由趙樸初題寫的《潯陽樓》巨幅匾額。

潯陽樓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初為民間酒樓,至今已有1220xx年的歷史。由于九江自古以來就是長江南岸一座交通要道和經(jīng)濟發(fā)達的城市,所以,雄距長江畔的潯陽樓也歷來是名人云集之地。如:白居易、韋應物、蘇東坡等等,都曾登樓題詠。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更因施耐庵寫下一部《水滸傳》,其中一位主要人物--宋江曾經(jīng)在潯陽樓醉酒題反詩,隨著名人名著流芳百世,潯陽樓也蜚聲海內(nèi)外,吸引著社會各屆人士到此參觀。潯陽樓是一座具有典型宋代建筑風格的樓宇,又是一個集游覽參觀、喝茶聽書和餐飲為一體的旅游景點。由全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潯陽樓"匾額赫然高懸,"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這幅古老的楹聯(lián)則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駐足。

一樓大廳東西兩壁鑲嵌了兩幅大型瓷板畫,彩繪著“宋公明發(fā)配江州城”、“潯陽樓宋江題反詩”、“黃文炳設計害宋江”、“梁山泊好友劫法場”等栩栩如生的畫面,為潯陽樓增加了傳奇色彩。大廳內(nèi)還陳列著全國旅游景點上唯一的一套《水滸》一百單八將的人物瓷像,這一作品把一個英雄好漢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游客面前。愛好書畫的朋友還可在樓內(nèi)欣賞到多幅出自名家之手的書畫作品和詩詞楹聯(lián)。

二樓忠義堂為當年宋江醉酒題詩處,現(xiàn)仍備有宋江當年喝過的那種酒(稱作"藍橋風月"美酒),以及獨具特色的"水滸宴"。在此可體會一番把酒臨風的雅興。 二樓還展出了介紹潯陽樓歷史的書籍和地方名勝風光圖片。

三樓是回廊,主要陳列字畫。

四樓為茶室,也是賞景的最佳處,擺滿了仿古桌椅。潯陽樓是溶名樓、名著、名酒為一體的名勝。游客在此可遠眺廬山、近觀長江、鄱陽湖,再聽導游將各個景點細細道來,真是饒有趣味。身居室內(nèi),喝茶乘涼,再聽上一段精彩的北京評書,你可體會到一種特殊的韻味。

描寫江西防洪心得體會實用五

各位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進入到武功山風景名勝區(qū),首先讓我代表熱情的武功山人民歡迎您來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4a級景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國家自然遺產(chǎn)—武功山。

武功山地處羅霄山脈北段,山脈起伏綿亙120公里,主峰白鶴峰海拔1918.3米,為江西境內(nèi)第一高峰。景區(qū)資源概括為“十里峽谷、百處古跡、千畝梯田、萬頃草甸”,雄偉的山岳景觀特點被專家譽為“草甸奇觀、山景雄秀、瀑布獨特、生態(tài)優(yōu)良、天象稱奇、人文薈萃”。整個景區(qū)規(guī)劃面積237平方公里,分為金頂觀光休閑區(qū)、羊獅幕觀光游覽區(qū)、發(fā)云界自然保護區(qū)、九龍山宗教遺址區(qū)4個景區(qū),規(guī)劃區(qū)景點200多處。金頂景區(qū)以十萬畝云中草原、千年古祭壇、高山瀑布、云海奇觀為主要特色;羊獅幕景區(qū)一峰林地貌、奇松怪石、漂流、溫泉養(yǎng)生為主要特色;發(fā)云界景區(qū)以千年靈芝、優(yōu)良生態(tài)、高山瀑布為主要特色;九龍山景區(qū)以佛教文化遺址、高山草甸盆地、戶外穿越線路為主要特色。目前發(fā)云界和九龍山景區(qū)還沒有正式開發(fā),也沒有對游客開放,請大家不要擅自進入。我們今天將要游覽的是其中的金頂景區(qū)。

武功山原名羅霄山,因為東吳大將羅霄曾經(jīng)隱居于此而得名。又因為此山為山脈最北最高,所以整條山脈以羅霄命名。南北朝時期,士紳割據(jù),民不聊生。我國南方先后出現(xiàn)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梁朝末年,發(fā)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亂,叛軍一路燒殺搶掠,很快攻至首都金陵附近,梁帝驚慌失措,嚴令各地軍閥前來救援。這時,一個名叫陳霸先的將軍起兵勤王。手下的大將歐陽將軍在長沙起兵響應,率軍途經(jīng)武功山時,反遭到叛軍圍困,處境困難。在這危急時刻,將軍找到武功山白鶴峰的武姓道長,請其相助,因武道長熟悉武功山地形和氣候,暗中相助并授以破敵之策,終于擊敗叛軍。后來,陳霸先代梁王自立為君,建立陳朝,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武帝。論功行賞時,歐陽將軍向武帝奏明了武道長暗中相助破敵的經(jīng)過。武帝聽了,十分高興,為了表彰武道人的功勞,于是將“羅霄山”賜名為“武功山”,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陳武帝還想賜封武道長做官,武道長考慮戰(zhàn)后百姓身心需要他的高超醫(yī)術幫助,就謝絕了,一直留在武功山治病救人,獲得萬民稱頌。羽化后,民間為感恩他而尊崇他為“武功山王爺”,并在武功山的三個道觀里為他塑了金身,并成立朝會,教育后代世代香火祀奉。

歷史上,武功山以美麗的風光、悠久的宗教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廬山、衡山號稱江南三大名山而名揚天下,被譽為“衡首廬尾武功中”。神秘的道、佛、儒三教文化流源遠長,引得天下文人騷客紛至沓來,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文章詩歌。1637年,徐霞客大年初一登山寫下二千多字的《武功山記》,并留下了著名的詩句“ 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觀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間。”,成為武功山的千古絕句。南宋紹定5年(1232),吉州人文儀前來武功山求子,他的妻子后來生下文天祥。文天祥高中狀元后親書“葛仙壇”巨匾,并興建銅瓦殿報恩。宋徽宗、宋理宗和明世宗等先后派遣張?zhí)鞄熀偷胤焦賳T來山進香朝拜,并分別封曾在武功山修煉的葛玄為“沖應真人”、“沖應孚佑真君”。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前曾在此躲避官府的追捕,朱元璋當上皇帝后,賞賜武功山,明朝時期,武功山香火旺盛,寺庵滿山,號稱“山南山北一百庵”。

武功山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這里有千年桂花樹,也有世界上最大的巨型活體靈芝,珍藏著水鹿、短尾猴、中華小鯢(小娃娃魚)、紅豆杉、落葉木蓮等豐富的珍稀動植物資源。

武功山風景絕美,高山垂直型自然植被、高山草原,黃山松群落為江南罕見,原始狀態(tài)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集雄、險、奇、幽、秀于一山。尤其是同緯度世界上罕見的連綿不斷的十多萬畝高山草甸,江南海拔最高的亙古神秘祭壇,交相輝映,贏得游客的交口稱贊。而且隨著戶外運動的發(fā)展,武功山國際帳篷節(jié)馳名中外,武功山成為全國戶外運動者的天堂,穿越武功山成為一條全國著名的經(jīng)典線路,在全國戶外界流傳著“不到武功山,就不算玩過戶外”的說法,成功穿越武功山號稱戶外的博士畢業(yè)之舉。

經(jīng)過多年努力,武功山的養(yǎng)生文化和市場形象逐漸深入人心,并成功打造出“云中草原、養(yǎng)生仙境、戶外天堂”的現(xiàn)代旅游品牌。

描寫江西防洪心得體會實用六

各位游客們,歡迎諸位來江西龍虎山參觀游覽

龍虎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鷹潭市郊西南20公里處,是道教的發(fā)祥地,在1988年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游區(qū)。全景區(qū)面積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為云錦山后來因為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云錦山下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xiàn),因此而改名為龍虎山。

我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等等。在這些宗教當中只有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源遠流長在五千年前我國就出現(xiàn)了道家。最早軒轅黃帝曾在肅州崆峒山,問道于廣成子。廣成子居崆峒山,授黃帝自然之經(jīng)是為道家傳道之始。到了東漢后期政治上逐漸形成了外威與宦官兩大集團的爭權奪利豪強兼并大量的土地、廣大的農(nóng)民喪失了土地后成為流民,再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溫疫的流行為了求得生存和解脫,唯有求助于鬼神。而統(tǒng)治者見自己的統(tǒng)治地信搖搖欲墜,也只有以迷信來麻弊,這樣就為漢末道教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

而張道陵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立了正一道,因為在當時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為入道的費用所以又稱為五斗米道。張陵是留侯張良九世玄孫,他出生于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歲時讀《道德經(jīng)》十多遍后就懂得其中的意義;對于天文、地理、河圖、洛書、讖緯之書,都能領會它們的奧妙。在他26歲時,二次任江州(四川重慶)縣令,后來辭官退隱北邙山(河南洛陽縣境),修煉三年?!竞髞沓诱鳛椴┦浚Q病不起。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聽說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綬,駟馬車等征為太博。后封冀縣候三詔不就”?!吭谒?7歲時攜弟子王長從淮入江西鄱陽登樂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貴溪云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后又在西佩源壁魯洞得神虎秘文。順帝年間,張陵已高齡90余歲,聞四川巴蜀一代鬧溫役,于是就帶著弟子入蜀。張陵入蜀后,居鶴鳴山(亦名鵠鳴山,在四川崇慶縣境),繼續(xù)收徒設教,建立道教基層組織等活動。

人人都說我們龍虎山有三絕,一絕是:進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謂道都仙府就是我們要去的上清天師府。在我們龍虎山道教最頂盛的時期,在上清鎮(zhèn)共建有十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為出名,第一個是上清宮,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就是出自上清宮的鎮(zhèn)妖井中。上清宮位于上清古鎮(zhèn)的東面距天師府約二華里,是一座規(guī)模宏偉的宮殿,它不僅居江南道教宮觀之冠,而且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是歷代天師闡教演法、傳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養(yǎng)性的閬苑。也就是天師的辦公室。在它規(guī)模最大時曾建有二宮、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這個宏偉建筑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因幾個乞丐在長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場大火給燒毀了。本來一些海內(nèi)外的道徒都想集資重建上清宮,但我們的鷹夏鐵路線又下好從中穿插而過,所以已經(jīng)根本無法修復了,所以我們現(xiàn)在只能從天師府所保存著的上清宮沙盤圖中一矚上清宮的宏偉了。

另一個建筑是正一觀,正一觀是歷代天師收學徒的地方,說通俗些就是天師的學堂。

天師府坐落在上清古鎮(zhèn)的中部,在宋朝時始建于上清鎮(zhèn)關門口。元延六年(1320xx年)遷至上清長慶里,就是現(xiàn)在的天師府了。是歷代天師起居飲食的地方,也可以說是天師的家。天師府現(xiàn)以被例為全國二十一座重點開放的宮觀之一。

龍虎山的二絕是“丹山碧水”。丹山碧水中山指的是龍虎山的99山峰、24巖石。它們屬于點形的丹霞地貌。大多不高約在50米——200米之間,最高的也只有800多米。這些山石形成大約在一億二千萬年前的晚白堊至八千萬年前的第三紀。當時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紅色砂礫石不斷的下沉與海底的泥頁巖、鵝卵石交結而成大小不一的赤石巖群。在赤石巖層形成后,發(fā)生了造山運動,即喜馬拉雅山運動。使赤石巖群發(fā)生平緩皺和斷裂,以后第四紀新構造運動使斷塊垂直升降。巖層斷裂發(fā)育由于是不同巖層,抵抗風化的強度不同,長期受地表水侵蝕作用,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的強烈綜合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峽谷、峭壁。而丹山碧水中的水指的是素有“小漓江”之稱的瀘溪河。清轍秀麗、婀娜多姿的瀘溪河,發(fā)源于福建的光澤縣,經(jīng)過龍虎山流入信江最后注入潘陽湖。全長286公里。它由南向北把整個龍虎山的景點串成一體,我們今天所乘的船筏聯(lián)游大約十幾里地是龍虎山的精華景點所在,很多游客都說不游蘆溪河就不算到了龍虎山,其實這一點也不夸張,蘆溪河不是漓江卻勝似漓江,它以溪水清澈,風景秀麗而著稱。一邊看著兩岸秀麗的風景,聽著動人的傳說,坐在小小的竹筏上,這種移步成畫的感覺真的是非常的浪漫。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