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文心雕龍》心得體會總結(精選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0 13:17:01 頁碼:11
《文心雕龍》心得體會總結(精選8篇)
2023-11-20 13:17:01    小編:ZTFB

心得體會是我們在完成一項任務或解決一個問題后的思考和總結。那么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心得體會呢?首先,我們可以先進行回顧和總結,梳理出自己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經歷和收獲。然后,要將這些經歷和收獲進行概括和提煉,形成簡明扼要的文字表達。同時,要注意結構的清晰和邏輯的連貫,使讀者能夠快速地理解和接受我們的心得體會。最后,可以適當添加一些個人感悟和展望,以增加文章的深度和思考性。希望大家能夠從以下的心得體會范文中找到自己的共鳴和收獲。

《文心雕龍》心得體會總結篇一

在《孟子》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是《子路孝敬爸爸媽媽》的故事:子路小時候家里很窮,天天吃野菜,他想自己吃野菜沒關系,老是讓爸爸媽媽吃野菜他們的身體會受不了,為了讓爸爸媽媽吃到米,他就去很遠的地方去買,不論嚴寒酷暑、刮風下雨,他始終堅持自己去買米。夏天,烈日炎炎,他從不停下來歇一會,只為了早點回家給爸爸媽媽做可口的飯菜。遇到大雨時,他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不讓雨淋著。后來,子路在衛(wèi)國當官后過著很富足的生活。

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我也要向子路學習,好好學習,長大后好好孝順父母。

《文心雕龍》心得體會總結篇二

段1:引言-對《文心雕龍》的介紹和意義(150字)。

《文心雕龍》是中國古代文藝批評的經典之作,被譽為文學批評之祖。它由劉勰在南北朝時期創(chuàng)作完成,以豐富的修辭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內涵,闡述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理論和規(guī)律。研讀《文心雕龍》能夠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文學創(chuàng)作的本質,提高我們的文學鑒賞水平和寫作能力。本文將從個人的角度出發(fā),分享我對《文心雕龍》的心得體會。

段2:教育觀點-《文心雕龍》的教育價值(300字)。

《文心雕龍》是一本關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批評性著作,但它的教育價值遠不止于此。通過學習劉勰的批評思想,我們能夠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事物的能力。《文心雕龍》中還涉及文學的道德與修養(yǎng),從而教育人們如何以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來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此外,《文心雕龍》還強調情感表達和形象描寫的重要性,培養(yǎng)我們的情感溝通能力和觀察力。

段3:文學價值-《文心雕龍》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啟示(300字)。

《文心雕龍》以其獨特的修辭藝術和創(chuàng)作原則,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啟示。首先,《文心雕龍》告訴我們文學人物的塑造應該追求真實而不是刻意追求完美,因為真實的形象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其次,《文心雕龍》強調情感表達的重要性,要求作家在作品中展現真實的情感,以引起讀者的共情。另外,《文心雕龍》還提到作品的結構布局、篇章之間的連貫性以及意象的運用等方面的問題,對于我們提高文學寫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段4:藝術觀點-《文心雕龍》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啟發(fā)(300字)。

《文心雕龍》的藝術觀點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也有著重要的啟發(fā)。劉勰在書中提到“性靜者心之體,所以事理存焉”,強調了藝術創(chuàng)作中個人內心情感的重要性。他還強調了用意象來表達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性,并提出所謂“雕蟲小技”的傾向不應該成為藝術的主導力量。這些觀點提醒我們,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應該注重個人內心的追求,勇于表達真實的情感和思想,而不是追求千篇一律的技巧和浮華的表面。

段5:總結-《文心雕龍》對我個人的影響(150字)。

通過閱讀《文心雕龍》,我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認識得到了深刻的提升。我明白了文學作品要有真實的情感、清晰的思想和獨特的個性,才能夠打動讀者的心靈。同時,我也從《文心雕龍》中學到了如何用意象表達情感、展示思想,以及塑造真實而有血有肉的文學形象。這些都對我個人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使我更有自信地走在文學之路上。

《文心雕龍》心得體會總結篇三

《文心雕龍》是南朝梁代文學理論家劉勰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被譽為中國古代文藝批評學宗旨和啟蒙之作。它令人受益匪淺,無論是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理論探討,還是對于文學鑒賞的方法論,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閱讀《文心雕龍》,我深受啟發(fā),對于文學藝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分別描述我對《文心雕龍》的心得體會。

首先,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要求給予了深刻的剖析。他提出了"章與節(jié),不離其目"的要求,這意味著一篇好的文章必須有明確的主題,所有的描寫和敘述都要為主題服務。他還著重強調了"意者,文之鼓神也",文學創(chuàng)作要有獨特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表達,才能打動人心。同時,他指出“章之豐,貴于文萸”,即章法的豐富多樣性是文章更富有魅力的表現。通過這些要求,我們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學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更可以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作能力。

其次,劉勰對于文藝鑒賞的方法論給予了深入的探討。他指出了文學鑒賞的三個層次,即“玩賞得理者,閃光之審知;玩賞者,目情之真切;玩賞不得要領者,陋讓之俗好”。他認為,擁有一定的理論功底和審美才能的人,可以通過閱讀和賞析,更好地品味文學作品;對于普通讀者而言,他應該能夠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感受到文學藝術的魅力;而那些沒有理解作者用心之處,只是追求流行的人,則是陋俗之徒。這種層次性的思維方式,讓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更有目的、更有收獲。

第三,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著重探討了文學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和變化。他分析了由“文身至文心”這一轉變過程,認為文學的發(fā)展一定要注重內在的思想和情感的表達,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變換。他還提出了“故文在禪,狀于形”。這意味著,好的文學作品不僅要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更要注重形式的運用,以達到感染讀者的目的。通過這些思考,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學形態(tài)的多樣性,深入探索各種形式表現下的內在意蘊。

第四,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還對于文學批評的角色和方法進行了討論。他認為,對于文學作品應該審美欣賞和批評評論相結合,批評評論不僅能夠幫助作者提升創(chuàng)作水平,更能夠引導讀者正確地理解和欣賞作品。他重視文學批評中的自由思考和獨立判斷,不同意養(yǎng)成一種盲目崇拜或者盲目批評的心態(tài)。他還提出了“形因批作,名以其之,并覽世之文”,認為批評評論應該結合具體的作品情境,客觀地進行分析。這些觀點和方法,對于我們正確進行文學批評和評論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最后,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對于文學藝術的追求和人生境界進行了探討。他認為,真正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應該追求“博取《雅》,窮邈《詩》”,既有雅致和寬廣的視野,也有樸素和真誠的情感。他追求一種既有內在深度的文學,也有和諧的形式美。他還提出了“士不游于俗”,認為文人應該追求一種超越塵世的境界,通過文學藝術的追求,找尋自己的人生意義和價值。這些追求和心態(tài),鼓勵我們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閱讀中,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和獨立思考的自由。

總之,《文心雕龍》是一部充滿智慧和啟發(fā)的文學批評著作,通過閱讀和理解其中的觀點和思想,我們不僅能夠深刻認識文學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和要求,更能夠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作水平。這本書中豐富的理論和實例,讓我們對于文學藝術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希望我們能夠在讀書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成長,將理論轉化為創(chuàng)造力,用心感受文學的魅力。

《文心雕龍》心得體會總結篇四

《草船借箭》是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讀了這篇課文,我的感想頗多。

故事中的周瑜心胸狹窄,他見諸葛亮很有才干,非常嫉妒,便一次次地陷害諸葛亮,總想置他于死地,而諸葛亮也一次次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戰(zhàn)勝了周瑜。后來,周瑜也不得不被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所折服。

讀到這里,一股股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佩服諸葛亮的才智,更佩服他豁達大度的品質。他明明知道周瑜不懷好意,處處和自己作對,但他總是那么從容鎮(zhèn)定,總是那么寬宏大量??上?,在現實生活中像諸葛亮那樣心胸寬闊的人卻不多。就拿我們班集體來說吧,有的同學學習成績好,有些同學就心懷嫉妒,他們不但不努力去學習,還在背地里說長道短,甚至還要說些人家的壞話,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搞得同學之間不能和睦相處。有時候同學之間發(fā)生一些矛盾,這都是很正常的,可就有些同學去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非要弄個我是你非不可。

今天我讀了本書叫《草船借箭》,故事中的周瑜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能,而想要置他與死地。有一天,周瑜對諸葛亮說:“你必須在十天之內給我十萬支箭,否則死罪?!?/p>

可諸葛亮卻出乎意料地說:不用十天我就用三天。并且還立下軍令狀。原來他利用霧天開了二十多艘插滿稻草人的船,去接近曹操的水寨,由于霧太大,看不清,曹軍不敢出兵,只能放箭。就這樣,諸葛亮很順利取到十萬支箭凱旋而歸。周瑜不得不心服口服,感嘆道: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也比上他。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不是天生的,是因為他博覽群書知識豐富。天文地理知識了如指掌。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多讀書,積累更多知識,長大才能應對更多挑戰(zhàn)。另外我們不要學習周瑜嫉妒別人的才能,更不能陷害別人,要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提高各項才能,去贏得勝利。

《文心雕龍》心得體會總結篇五

《文心雕龍》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文藝理論巨著,也是一部理論批評著作,完書于中國南北朝時期,作者為劉勰。

《文心雕龍》分上下兩編,每編25篇,包括“總論”、“文體論”、“創(chuàng)作論”、“批評論”和“總序”等五部分。其中總論5篇,論“文之樞紐”,打下理論基礎;文體論20篇,每篇分論一種或兩三種文體;創(chuàng)作論19篇,分論創(chuàng)作過程、作家風格、文質關系、寫作技巧、文辭聲律等;批評論5篇,從不同角度對過去時代的文風及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評,并對批評方法作了探討,也是全書精彩部分;最后一篇《序志》是全書的總序,說明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目的和全書的部署意圖。《文心雕龍》全書受《周易》二元哲學的影響很大。

《文心雕龍》心得體會總結篇六

“原作”就是思想狀態(tài))?!眲③牡奈膶W觀擺脫了這種缺陷,因為劉勰把文學看作是宇宙呈現過程的必要階段,用劉勰的話講就是“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我是這樣理解的:文學既是物質和精神世界的紐帶,又是它們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而它們相應的也是文學的根源。我們不必穿洋過海,但是我們在文學的世界里卻可以身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當胸生成云,決眥入歸鳥”的泰山極頂,還有那“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九曲,“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長江三峽,“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古樸塞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秀麗江南。。。。。。你可以在梅雨潭邊陶醉于朱自清描述的綠色,你也可以在西湖邊聆聽柳浪與黃鶯的對話;你可以“小橋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風瘦馬”;你可以手持長劍,獨立朔漠,感受“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你也可以手握畫筆,船頭簪花寫韻,領略一下“斜風細雨不須歸”的閑適。從西域到東海,從朔北到江南,綺麗的風光為文學增添了一筆耀眼的亮色。

當今世界,現代化進程理性的缺陷已經昭然若揭,進程愈快,文學精神的生活方式就愈快消失。憂世的哲人,重新在文學與美學的人生態(tài)度中,尋找新的道德的人生境界。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文心雕龍》向我們重新闡述了這種生活,它用文字啟迪文字,用文字震撼靈魂。

《文心雕龍》心得體會總結篇七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蔽膶W從古人的口中娓娓道出;文學被當陽橋頭的張飛一聲吼出;文學在潯陽江頭的琵琶琴弦上回蕩;文學是屈原在涅羅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問。《文心雕龍》把這種文學性的感觀頃刻間注入我的腦海,劉勰的智慧洞徹了我的靈魂,讓我在這一刻震顫并與之共鳴。

誠然,《文心雕龍》用將古典的才智和韻律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賞心悅目;它有關寫作的具體建議直到今天仍具有無可厚非的價值;它有關文學批評的精辟見解比曹丕的《典論?論文》,陸機的“文斌”和摯虞的“文章流別論”都更具深度和廣度。但是,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文心雕龍》的真正魅力所在是它向世人表達了一種文學觀。這是我從未思考過的,但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劉勰卻把它那么清晰地滲透在它的作品中。劉勰的文學觀,視文學為人生之根本,而人生是宇宙法理之根本。他把人生觀,世界觀,文學觀巧妙地結合,從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廣度去審視這三者的因果循環(huán)。這一觀點為中國文化和生活注入了文學的精神,具體來說就是一種人文精神。文學和文學的活動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們是人文的訴求。劉勰通過對文學外因的追溯,把文學的重要性提高到宇宙法理的位置,再通過揭示文學的內因,把文學的創(chuàng)作提高到神圣的地位。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勾勒出一個以“道,圣,人”為核心的和諧之圓,同時又從“道,圣,人”流動地,動態(tài)地,自然地過度到“宇宙,想象,語言”。在這由外因到內涵的發(fā)展過程中,在這和諧之圓的中心,我品味到兩個字――體會,文學的根本在于理性,感性,靈性的融合。這樣一來遵循這種思路的開展,我一路走下去,在風光旖旎,芳草鮮美,驚奇迭現的精美文字景觀中,感性地滋養(yǎng)自己文學的靈性,在文化的芳香和繽紛中,重新感受到一次高貴的文學“灌頂”?!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的淚光朦朧了蒼顏白發(fā);“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崩畎椎脑品c綴了滄浪之水;“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尸還”陸游的夢鄉(xiāng)回蕩著鐵騎錚錚;“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掙脫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難,顯露出普度眾生的情懷;“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徐志摩柔情似水地掀開了文學神秘的面紗;“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毛澤東對飽經滄桑的神州大地發(fā)出歷史性洪鐘巨響。當我站在《文心雕龍》的高度重新去細細體會,品味文學,我發(fā)現了文學的.真實足以穿透時空,足以穿透心靈。

宇文所安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與詩學:兆世之言》曾寫:“模仿、表現、甚至表達這類概念永遠不會改變文學的從屬地位,也就是說文學總是晚于又僅次于“原作”(就表達而言,“原作”就是思想狀態(tài))?!眲③牡奈膶W觀擺脫了這種缺陷,因為劉勰把文學看作是宇宙呈現過程的必要階段,用劉勰的話講就是“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我是這樣理解的:文學既是物質和精神世界的紐帶,又是它們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而它們相應的也是文學的根源。我們不必穿洋過海,但是我們在文學的世界里卻可以身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當胸生成云,決眥入歸鳥”的泰山極頂,還有那“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九曲,“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長江三峽,“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古樸塞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秀麗江南。你可以在梅雨潭邊陶醉于朱自清描述的綠色,你也可以在西湖邊聆聽柳浪與黃鶯的對話;你可以“小橋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風瘦馬”;你可以手持長劍,獨立朔漠,感受“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你也可以手握畫筆,船頭簪花寫韻,領略一下“斜風細雨不須歸”的閑適。從西域到東海,從朔北到江南,綺麗的風光為文學增添了一筆耀眼的亮色。

當今世界,現代化進程理性的缺陷已經昭然若揭,進程愈快,文學精神的生活方式就愈快消失。憂世的哲人,重新在文學與美學的人生態(tài)度中,尋找新的道德的人生境界。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文心雕龍》向我們重新闡述了這種生活,它用文字啟迪文字,用文字震撼靈魂。

《文心雕龍》心得體會總結篇八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文學從古人的口中娓娓道出;文學被當陽橋頭的張飛一聲吼出;文學在潯陽江頭的琵琶琴弦上回蕩;文學是屈原在涅羅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問。。。。。?!段男牡颀垺钒堰@種文學性的感觀頃刻間注入我的腦海,劉勰的智慧洞徹了我的靈魂,讓我在這一刻震顫并與之共鳴。

誠然,《文心雕龍》用將古典的才智和韻律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賞心悅目;它有關寫作的具體建議直到今天仍具有無可厚非的價值;它有關文學批評的精辟見解比曹丕的《典論·論文》,陸機的“文斌”和摯虞的“文章流別論”都更具深度和廣度。但是,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文心雕龍》的真正魅力所在是它向世人表達了一種文學觀。這是我從未思考過的,但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劉勰卻把它那么清晰地滲透在它的作品中。劉勰的文學觀,視文學為人生之根本,而人生是宇宙法理之根本。他把人生觀,世界觀,文學觀巧妙地結合,從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廣度去審視這三者的因果循環(huán)。這一觀點為中國文化和生活注入了文學的精神,具體來說就是一種人文精神。文學和文學的活動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們是人文的訴求。劉勰通過對文學外因的追溯,把文學的重要性提高到宇宙法理的位置,再通過揭示文學的內因,把文學的創(chuàng)作提高到神圣的地位。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勾勒出一個以“道,圣,人”為核心的和諧之圓,同時又從“道,圣,人”流動地,動態(tài)地,自然地過度到“宇宙,想象,語言”。在這由外因到的發(fā)展過程中,在這和諧之圓的中心,我品味到兩個字——體會,文學的根本在于理性,感性,靈性的融合。這樣一來遵循這種思路的開展,我一路走下去,在風光旖旎,芳草鮮美,驚奇迭現的精美文字景觀中,感性地滋養(yǎng)自己文學的靈性,在文化的芳香和繽紛中,重新感受到一次高貴的文學“灌頂”?!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的淚光朦朧了蒼顏白發(fā);“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的云帆點綴了滄浪之水;“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尸還”陸游的夢鄉(xiāng)回蕩著鐵騎錚錚;“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掙脫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難,顯露出普度眾生的情懷;“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徐志摩柔情似水地掀開了文學神秘的面紗;“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毛澤東對飽經滄桑的神州大地發(fā)出歷史性洪鐘巨響。。。。。。當我站在《文心雕龍》的高度重新去細細體會,品味文學,我發(fā)現了文學的真實足以穿透時空,足以穿透心靈。

宇文所安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與詩學:兆世之言》曾寫:“模仿、表現、甚至表達這類概念永遠不會改變文學的從屬地位,也就是說文學總是晚于又僅次于“原作”(就表達而言,“原作”就是思想狀態(tài))?!眲③牡奈膶W觀擺脫了這種缺陷,因為劉勰把文學看作是宇宙呈現過程的必要階段,用劉勰的話講就是“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我是這樣理解的:文學既是物質和精神世界的紐帶,又是它們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而它們相應的也是文學的根源。我們不必穿洋過海,但是我們在文學的世界里卻可以身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當胸生成云,決眥入歸鳥”的泰山極頂,還有那“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九曲,“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長江三峽,“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古樸塞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秀麗江南。。。。。。你可以在梅雨潭邊陶醉于朱自清描述的綠色,你也可以在西湖邊聆聽柳浪與黃鶯的對話;你可以“小橋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風瘦馬”;你可以手持長劍,獨立朔漠,感受“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你也可以手握畫筆,船頭簪花寫韻,領略一下“斜風細雨不須歸”的閑適。從西域到東海,從朔北到江南,綺麗的風光為文學增添了一筆耀眼的亮色。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