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湖北保衛(wèi)心得體會及收獲 保衛(wèi)工作心得體會(八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6 19:01:27 頁碼:13
湖北保衛(wèi)心得體會及收獲 保衛(wèi)工作心得體會(八篇)
2023-01-06 19:01:27    小編:ZTFB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yīng)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jié)方法。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湖北保衛(wèi)心得體會及收獲一

“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正在崛起的中部新興城市——麻城,是一座紅色古城、杜鵑花城、交通新城、特產(chǎn)名城。它位于長江中游,湖北省東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中段南麓,全市版圖面積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多萬。麻城歷史悠久,人文厚重,自隋開皇十八年設(shè)縣治至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明代的麻城是全國文化中心之一,有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李贄寓居麻城著書講學16載,有136名文武進士入朝為官,史稱“麻城現(xiàn)象”;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麻城占一半”,麻城是中國古代八大移民集散地之一,麻城“孝感鄉(xiāng)”為明清移民圣地;近代的麻城是“黃麻起義”策源地,中國紅軍之源,誕生了紅四軍、紅二十八軍兩支中國紅軍主力部隊;當代的麻城是武漢城市圈旅游服務(wù)基地和大別山旅游門戶城市,20__年4月,我們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麻城杜鵑文化旅游節(jié),從此“紅杜鵑,美麻城”紅動春天,天下聞名;麻城區(qū)位優(yōu)越,交通便捷,麻城地跨鄂豫皖,背靠大別山,面向大武漢。一市跨三省,樞紐通天下。其中縱跨大江南北的京九鐵路、大廣高速與橫貫神州東西的滬漢蓉快速鐵路、滬蓉高速四條國家高等級主干干道在麻城呈“井”字交匯,麻城成為中部地區(qū)重要的交通節(jié)點城市;麻城資源富集,物產(chǎn)馳名,已形成汽車配件、旅游服務(wù)、商貿(mào)物流、優(yōu)質(zhì)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高素質(zhì)勞動力培訓“五大基地”,全市特色農(nóng)業(yè)形成了“中國菊花之鄉(xiāng)”、“中國板栗之鄉(xiāng)”、“中國油茶之鄉(xiāng)”、蔬菜產(chǎn)業(yè)、畜牧產(chǎn)業(yè)、桑茶藥產(chǎn)業(yè)等“三鄉(xiāng)三業(yè)”。麻城可謂享天時之惠,占地利之優(yōu),得人和之盛。近年來,麻城經(jīng)濟社會邁上了跨越發(fā)展的快車道,成為全省縣域經(jīng)濟進位最快的縣市之一。

近年來,麻城市委、市政府對發(fā)展旅游事業(yè)的高度重視,逐步在全市形成“三山一村一線一大片”的旅游板塊,已成功打造了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龜峰山、麻城烈士陵園,國家森林公園—五腦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九龍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杏花村,中華巨龍—明山水庫等經(jīng)典景區(qū),今年四月又一張靚麗的名片“中國映山紅第一城”花落麻城。作為全市旅游事業(yè)的龍頭—龜峰山,已走出湖北,叫響全國,面向世界。一路上我們不知不覺已來到了龜峰山風景區(qū)。景區(qū)自20__年開發(fā)建設(shè)以來,先后獲得了:國家aaa級景區(qū)、國家aaaa景區(qū)、省級旅游度假區(qū)、省級先進旅游景區(qū)、省級優(yōu)秀旅游景區(qū)、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面積最大的古杜鵑—映山紅群落、靈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這些成績的取得,被眾多媒體稱為“龜峰山速度”、“龜峰山現(xiàn)象”。

龜峰山是長壽之山,杜鵑之山。它位于麻城東部山區(qū),距離武漢市區(qū)120公里,麻城市區(qū)27公里。主要由神奇的龜峰、雄偉的龜背以及形象逼真的龜尾等九座山峰組成,最高海拔1320米,規(guī)劃總面積73.6平方公里,從龜峰到龜尾全長16公里,寬7公里,人稱“天下第一龜”。因其地形山勢酷似一只昂首問天的巨型神龜而得名龜峰山。龜峰山禹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他的位置恰好處在大別山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北坡是南溫帶針葉與落葉混交林景觀,而南坡則是北亞熱帶綠針闊葉混交林景觀。年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氣溫16℃,7月份最好氣溫為23℃,盛夏時節(jié)是避暑納涼的休閑勝地。景區(qū)以奇、險、峻、秀的自然景觀和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景色吸引八方游客。春天,看漫山遍野的紅杜鵑、看龜峰旭日、踏青;夏日,休閑避暑,品巖綠新茶、看民俗風情表演;金秋,山上萬紫千紅、層林盡染,賞紅葉、登高、采野果兒,其樂無窮;冬季,在銀裝素裹的白雪世界里踏雪尋梅。景區(qū)主要景點有神奇龜峰、萬畝杜鵑花海、杜鵑花王、千年古寺—能仁寺、抗日石刻、唐王龍床、迎客松、升子井、春秋古戰(zhàn)場—雁門寨、世界杜鵑盆景園等三十多處,有大小賓館70多家,日接待游客6000多人。

神奇龜峰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自然瑰寶,也是景區(qū)標志性的奇特景觀,它是由一塊巨大的裸露花崗巖石形成的山體,俊俏挺拔、氣勢宏偉,海波1260米,堪稱世界地質(zhì)奇跡。說到龜峰山的來歷,相傳在遠古時代,龜峰山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海里有一只龜經(jīng)潛心修煉千年終成正果,神龜用它修來的千年道行為人間疾苦的人們行善,一次不小心得罪了玉帝之子—太陽,被貶落人間化成一座大山,就是今天的龜峰山,從此神龜就在這里日日夜夜守護著這一方的人們。大家請往我手指的地方看去,神龜昂首問天,好像正在張大嘴要吞掉天上的太陽一樣。神奇的傳說為龜峰山涂抹了神奇的色彩,也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這里不僅有天然神龜,還可以頌龜、觀龜、賞龜、品龜、飲龜、食龜?shù)纫札敒槲幕诵牡拈L壽文化。

龜峰山是長壽山:一是從龜峰到龜尾全場16公里,寬7公里,方圓100多公里,人稱“天下第一龜”;二是龜是動物界壽命最長的動物,自古作為長壽、健康、吉祥的象征;三是龜峰山有“天然氧吧”、“綠色寶庫”之稱,景區(qū)森林覆蓋率95%,生態(tài)環(huán)境一流、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四是游客來這里可以吃山野菜、喝山泉水、飲巖綠茶,白天登山旅游,晚上看民俗演出,心情愉悅,延年益壽;四是龜峰山民風淳樸、勤勞善良,有著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在這里您能看到老人們即使年老體邁,仍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或輕微的農(nóng)活,看到他們那種樂觀的情緒、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態(tài)及濃厚的愛心,您會想要和他們一起去生活、去勞作、去運動、去鍛煉當?shù)剡€流傳一句順口溜:“經(jīng)常運動,百病不碰”。到了冬家家戶戶,烤兜子火、喝老米酒,享受著“兜子火,老米酒,除了皇帝就是我”的自由自在神仙般的生活。智者壽,仁者壽,這就是龜峰長壽的奧秘吧!

我們賞完龜峰勝景,接下來前往千年古寺—能仁禪寺。能仁禪寺,原名普化寺。始建于漢桓帝年間,是我國佛教最早的寺院之一,解放前毀于兵火之中。相傳曹操曾朝拜能仁寺,并親筆撰寫了“名山名剎名僧此日名傳原是龜峰名勝境,古寺古人古圣當時古跡儼然天竺古能仁”這一千古傳頌的楹聯(lián),既贊美了龜峰山仙景,又表明了對能仁禪寺的景仰推崇之情,充分證明佛教圣地能仁寺在當時已頗具名氣。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征戰(zhàn)中原,也曾游幸龜峰山,并在能仁禪寺留下千古佳句。其鼎盛時期,寺內(nèi)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閣及寮房等近百間,僧眾達千余人。東晉仁法禪師、唐代真應(yīng)禪師、虛應(yīng)禪師、靈應(yīng)禪師、宋代圓喜禪師、明代道一禪師、修一禪師等高僧大德先后在此住持,香火一直旺盛。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能仁寺第一期工程——玉佛殿!這座殿是20__年4月動工興建,采用仿唐式二重檐古代建筑。一樓是念佛堂,是供僧人和信眾念佛修行之用。中間供奉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左邊的觀世音菩薩,右邊是大勢至菩薩,她們協(xié)助阿彌陀佛弘揚西方凈土的修行方法。二樓是玉佛殿,因為殿中供奉的是由緬甸白玉精雕而成的釋迦牟尼佛像而得名,這尊佛像高達4米,重達15噸左右,是我們?nèi)A中地區(qū)第一大玉佛!大家可以進來禮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釋迦牟尼佛的左右的是“苦行第一”的迦葉尊者,右邊的是“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他們侍奉釋迦牟尼佛的兩邊。在殿內(nèi)的左邊是“普賢菩薩”,她象征是真理,她的座騎是大象,寓意吉祥、謹慎、穩(wěn)重!在殿內(nèi)的左上角是“文殊菩薩”,她象征的是大智慧,她的座騎是獅子,寓意佛法的威嚴,如果我們的香客是學生的或者家里有讀書或要考大學的一定要來拜拜文殊菩薩 心誠則靈 確保金榜題名!

殿內(nèi)釋迦牟尼佛神態(tài)和善、安寧,大家可以進來禮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如果大家有心,不防為能仁禪寺的重建出份力捐款積德,不在多少,為家人祈求平安,佛曰:瑬一縷黃金,蓄財富,取之不盡,福相隨;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龜峰山的核心景點—萬畝杜鵑花海。在龜背嶺上有分布集中、保存完好連片面積達十萬多畝,生長周期上百萬年得原生態(tài)古杜鵑群落,到每年四、五月份龜峰山的紅杜鵑就相繼爭先斗艷的盛開了。一山連一山都被這猶如紅地毯般杜鵑花所覆蓋,整個山巒呈現(xiàn)一片紅色的海洋,遠看去就是一座火焰山。人們把這種紅色的杜鵑花,叫映山紅,花開的時候那種如火如荼的鮮亮光彩把整個山都給染紅了。北宋詩人楊萬里曾禮贊過映山紅的這種質(zhì)樸高雅的品質(zhì):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濃。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

龜峰山地處大別山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氣候、水紋和土壤的巨大差異適宜杜鵑花的生存環(huán)境。龜峰山上的杜鵑花生自天然,分布較廣,是大別山自然風光的經(jīng)典,她屬于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是小灌木,適宜在潮濕酸性土壤中生長,她的習性是由長綠到落葉,花開的時候沒有葉子,花落后才長出綠葉。這里的杜鵑除作觀賞,葉子、花瓣可入藥并提取芳香油,花瓣可以食用是很好的美容養(yǎng)顏果脯,樹皮可提制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這種高山杜鵑樹根系發(fā)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梢姸霹N有著很大的觀賞價值、醫(yī)學價值、使用價值。

在杜鵑花海里神奇的生長著一顆杜鵑樹—杜鵑花王。也許是大自然對龜峰山的寵愛,偏將這一顆奇樹播撒到了這里,據(jù)專家考證她已經(jīng)有600多年得樹齡了,她是同一個兜同一個根上長出56枝杜鵑樹?!?6”一個有著特殊象征意義的數(shù)字,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56種語言匯成一家—愛我中華。20__年龜峰山風景區(qū)對這顆奇樹的高度重視和珍愛,與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簽訂協(xié)議,為其投保960萬,象征在中華民族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同一個根同一個兜上長出56枝杜鵑樹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大團結(jié),共根相系,血脈相連,為實現(xiàn)中國民族偉大歷史復興而凝聚在一起。20__年,我們成功舉辦了全世界杜鵑花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來自世界各國四十多位專家,他們相聚在麻城,震撼在龜峰山,他們一致認為湖北麻城杜鵑杜鵑是他們見到過該種杜鵑分布最集中,林分結(jié)構(gòu)最純,種群面積最大,樹林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優(yōu)美,景觀最壯麗的自然群落,令人眼界大開,堪稱世界奇跡,真可謂麻城杜鵑甲天下。

在龜峰山不僅有神龜,有紅杜鵑,還有原生態(tài)的民俗表演,龜峰山組建的民俗藝術(shù)團演繹麻城原生態(tài)的民間藝術(shù),展現(xiàn)麻城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傳承發(fā)揚鄂東民間藝術(shù),讓游人深入了解麻城傳統(tǒng)民間文化?!爸腥A長壽山,世界杜鵑園”。最后我們要游覽的是龜峰山杜鵑盆景園。為了彌補只有春季看杜鵑的遺憾,實現(xiàn)“四季看杜鵑,麻城龜峰山”,景區(qū)在龜峰胡畔投資6000萬,占地30余畝,打造世界一流的杜鵑盆景園,園區(qū)分為入口區(qū)、溫室展區(qū)、戶外展區(qū)、原生態(tài)餐飲等多功能區(qū)。盆景園是景區(qū)一大靚點,能滿足游客對杜鵑花多樣性和綜合性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杜鵑花城”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今天的導游講解就到此結(jié)束了。

謝謝大家!

推薦湖北保衛(wèi)心得體會及收獲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們今天游覽全國唯一一座規(guī)模最大、工程最宏偉、風格最獨特、景觀最靚麗的土家族地區(qū)土司文化標志性工程——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是恩施州民委落實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建設(shè)“生態(tài)旅游州、民族風情園”的發(fā)展方略,由蘇州園林設(shè)計院設(shè)計,地方民間藝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區(qū)仿古土司莊園建筑群。經(jīng)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命名并題寫為“恩施土司城”。

建設(shè)恩施土司城,旨在以此為載體,歷史地再現(xiàn)土家族地區(qū)土司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反映土家族的歷史淵源,展示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風民俗。

恩施土司城落座在恩施市城區(qū)西北小地名叫對山灣的地方,占地面積300余畝,距市中心1.5公里。包括門樓、侗族風雨橋、稟君廟、土司校場、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宮——九進堂、土司城墻(含鐘樓、鼓樓)、百花園、白虎雕像、臥虎鐵索橋、聽濤茶樓、民族藝苑等12個景區(qū)30余個景點。

在游覽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土家族的歷史以及歷史上曾在恩施實行達450余年之久的土司制度。

土家族歷史悠久,為遠古巴人的后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漢平原一帶,后楚人強大,巴楚相爭,巴人失敗。巴人退入現(xiàn)在叫清江古稱為夷水的一帶,沿夷水西進,勢力達到川東地區(qū)。在春秋時期建立了巴人第一個奴隸制諸候國巴子國。公元前361年被強大的秦國所滅,部分巴人則退居到湘鄂川黔山水毗連的武陵地區(qū),并與當?shù)氐囊恍┎孔逑嗳诤?,形成土家族。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或“貝京卡”。宋代時則稱這一帶生活的巴人為“土人”,以后土人稱外來漢人為“客家”,稱自己為土家。

土司制度是歷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實行歸屬中央、權(quán)力自治的一種政治管理體制。土家族地區(qū)的土司制度,則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20xx年(1736年)的“改土歸流”,歷經(jīng)元明清三朝,前后達450余年。土司與中央封建王朝的關(guān)系,就是土司對中央封建王朝納貢稱臣,中央王朝對土司實行冊封,準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圖,人口不入中央王朝戶籍,生殺在掌、稱雄一方。土司王實際上就是一個地方的土皇帝。

恩施土家族地區(qū)的土司建制,歷朝都有變化,元代設(shè)立29個土司,明代設(shè)立31個土司,清代設(shè)立20個土司。土司管轄地區(qū)包括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區(qū)及現(xiàn)屬宜昌的長陽、五峰的部分地區(qū)。

好了,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了恩施土司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集恩施州土家族、苗族、侗族三個主要少數(shù)民族建筑、雕刻、繪畫藝術(shù)之大成的仿古土司莊園建筑群落吧。

大家請看,迎面一座赫然高聳的是土司城門樓(也稱土司朝門或看樓),是顯示土司威儀和功德的紀念性建筑。門樓極其注重外觀的莊重華麗,在建筑內(nèi)容上則集中體現(xiàn)了土家族的人文思想空間觀念和技術(shù)上的聰明才智。

你看,門樓前面左右兩座神人牽著龍的雕像,叫作“天王送子”,寓意土家人普遍存在的“望子成龍”的心理。右側(cè)墻上的三幅壁畫,中間的一幅表現(xiàn)的是民族團結(jié),右邊的一幅是反映土家先民生活的“毛古斯”?!懊潘埂本褪峭良蚁让袼鸬牡竟壬??!懊褚允碁樘臁?,稻谷與人的生存息息相關(guān),對稻谷神的崇拜,反映了土家先民在農(nóng)耕初期對生命存在的強烈意識。左邊的一幅是兩個彪形大漢,環(huán)眼突睛,虎視眈眈,像似瞄著每個過往行人,那是土家語稱作“努里巴嘎”和“柯斗毛人”的兩尊門神,是土司城的守護神。

土司城門樓高25米,寬12米,是棟純粹榫卯結(jié)構(gòu)的木樓,高大壯觀,結(jié)構(gòu)精良,布局精巧合理。兩邊的走馬轉(zhuǎn)角樓梯可盤旋至頂,層層相通相連。門樓門窗由200扇門,189塊鏤空雕花圖案組成,內(nèi)容多為戲文和民間傳奇故事。不知大家注意到?jīng)]有,整座門樓還隱含著許多奇巧而又寓意雙關(guān)的數(shù)字,如門樓高4層、12根柱、24根梁,它意味著一年中的4季、12個月和24個節(jié)氣。大家請看,門樓屋頂上數(shù)只蝙蝠拱托著一枚古錢的裝飾雕塑,寓意“福在眼前”。福就是借指蝙蝠,錢就是那枚銅錢了。真算是無字勝有字,于無聲處說吉祥了。

我們現(xiàn)在到了侗族風雨橋,迎面我們看到兩座橋亭聳立于橋廊之上,飛檐翹角,畫棟雕梁,十分精致美觀。風雨橋多建于河流渡口之處,橋廊兩邊專設(shè)有欄桿和長坐板,以供肩挑背馱的商旅行人歇氣納涼、遮蔭避雨,因而稱為“風雨橋”。過去,風雨橋多分布在恩施州的宣恩、來鳳、咸豐三縣。而今,隨著鄉(xiāng)鄉(xiāng)、村村通公路,風雨涼橋已被石拱橋和水泥橋所取代,現(xiàn)在的風雨橋,已成為恩施州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我們眼前的這座仿古風雨橋,雖無挑擔背力的行人過往,卻是游人歇息或休閑納涼、聊天、擺龍門陣或戀人幽會的絕好地方。

大家請看,對面山上那座坐西朝東、氣勢巍峨、三層三進重檐廊柱式建筑,就是土家族十分崇尚的先祖廩君廟,廟宇旁沿山壁繪有一幅巨大的長卷壁畫“廩君開疆拓土勝跡圖”,記載了廩君一生的豪情壯舉。

對于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崇尚的廩君,還有一段十分神奇而動人的傳說……

相傳廩君是生活在長陽武洛鐘離山的巴姓人之子,名叫巴務(wù)相。鐘離山上有赤黑二穴,分別住著巴、樊、覃、相、鄭五姓人氏。巴姓住在赤穴,其余四姓住在黑穴。蠻荒之初,沒有頭領(lǐng),于是五姓人氏商定以投劍于石穴,投中者尊為頭領(lǐng)。經(jīng)比試,唯巴姓之子巴務(wù)相一劍投中,其余四姓皆未投中,四姓不服氣,再次約定乘坐土船游于江中,土船不沉的立為頭領(lǐng)。比試結(jié)果,又是巴務(wù)相乘坐的土船不沉,其余四姓的土船下水即沉。四姓至此認為這是天意,于是推舉巴務(wù)相作頭領(lǐng),統(tǒng)領(lǐng)巴人。巴務(wù)相當頭領(lǐng)后,胸懷大志,嫌鐘離山狹小,決意要為巴人另創(chuàng)基業(yè),便率領(lǐng)五姓巴人,沿古稱為夷水的清江而上,去開疆拓土。途中經(jīng)過叫鹽陽地方,這里有位專司熬鹽濟世的女神,愛慕巴務(wù)相的超凡豪雄,以身相許要與巴務(wù)相結(jié)為夫妻,并勸巴務(wù)相留居鹽陽。巴務(wù)相雖感女神多情,但仍覺鹽陽不夠廣大,非巴人久留之地,堅持溯江而上繼續(xù)前進。女神無奈,便晚上前來陪宿,早上化成飛蟲與諸蟲同飛,遮天蔽日,令巴務(wù)相與眾巴人不辯南北、西東,寸步難行。巴務(wù)相非常焦慮惱火,斷定是女神暗中阻撓,便乘女神陪宿之機割下自己一綹頭發(fā),作為信物贈與女神,女神就將頭發(fā)系于頸項間,待次日諸蟲再飛之時,巴務(wù)相瞄準系有頭發(fā)的飛蟲,彎弓搭箭,將化為飛蟲的女神射落,頓時天開明朗。巴務(wù)相便繼續(xù)率巴人前行,直到古稱夷城的恩施地方,巴務(wù)相覺得夷城地方廣闊,便留住下來,建立了巴國。巴人由此便從以漁獵為生的原始落后生活方式轉(zhuǎn)化為較先進的農(nóng)耕生活。

巴務(wù)相建國圖強、開疆拓土的心愿已了,便坐化升天,死后化為白虎。眾巴人為緬懷巴務(wù)相功德,建廩君廟立像祭祀,同時也感女神熬鹽濟世之恩,便也塑女神像陪于廩君之側(cè),稱巴務(wù)相為廩君,稱女神為德濟娘娘,春秋餉祭,四時煙火不絕。從此,廩君便成了巴人及巴人后裔土家族世代尊奉的生命之神。

這里是土司校場,也稱射圃,是當年土司兵丁操防習武的地方。在這里,除置有一般刀槍劍戟外,還設(shè)有赤腳攀登的苗族刀梯、箭垛(靶)、桑木弓、爬竿和練習膂力的石磨、石鎖等。

土司兵丁驍勇善戰(zhàn),自古聞名。其先民巴人助武王伐紂時,就有“巴師勇銳”的記載。土司實行的是“農(nóng)兵合一”制,土民“農(nóng)時在田”、“戰(zhàn)時為兵”。平時,聽到牛角號聲,即齊到校場操練。負責督導的武官,土家語稱為“徒堂”。徒堂要求十分嚴格,每個士兵須戴重16斤的頭盔,身穿30斤重的牛皮鎧甲,進行廝殺格斗。并以打獵代訓,要求一人擒虎,20人相助,只準虎死,不許虎生,準放虎逃脫就要受重罰。在追擊逃敵時,無論深溝高坎,懸崖峭壁,務(wù)必生擒逃敵。攻防訓練更為奇特而嚴格,按一三五七九奇數(shù)列成五排,組成三角型尖銳攻掠梯隊。在攻城掠寨時,一人倒下,即依次由后排補上,只準前進,不許后退,以攻破敵陣為止。

正是這種近乎殘酷的訓練,才造就土家兵丁鋼打鐵鑄的戰(zhàn)斗隊伍。恩施容美土司曾以48人擊潰桑植千余人的侵襲。也正因這“扎硬寨,打死仗”的土家兵丁,于明代嘉慶年間,由年屆80余歲的土司田舜年父子率部赴浙江沿??箵羧毡举量?,土司兵所到之處,占無不克,攻無不勝,令倭寇無不聞風喪膽。

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典型的土家族民居建筑——吊腳樓。吊腳樓是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民居,一般依山傍水而建,成群落分布,錯落有致,雄偉壯觀,既有雙吊形成的對稱美,也有與周圍環(huán)境形成的和諧美,堪稱土家族建筑、雕刻藝術(shù)的杰出代表。土家人喜在吊腳樓房前屋后多植果木與竹林,在綠樹掩映中,一樓挑出,凸現(xiàn)出“小橋流水人家”的優(yōu)美。

這叫一開三間的單邊吊腳樓,左邊兩間落在實處,右邊一間懸空。左邊是火房、中間為堂屋、右邊即是廂房。廂房下面有柱無壁,即所謂吊腳樓了。樓上干燥,用來住人或堆放糧食。這樣安排,既可避免毒蛇野獸對人傷害,樓下又可喂養(yǎng)牲口、安置粗重家具、堆放柴草,可謂一舉多得。

土家人崇祖意識強烈,堂屋正中置有神龕,專門供奉祖宗牌位,寫著“天地君親師位”。“親”就是宗親、祖先,稱之為家神。逢年過節(jié)都得香火祭祀,家中凡紅白喜事的重大儀式都在堂屋內(nèi)舉行,堂屋成了土家最神圣的地方?;鸱績?nèi)必須有火炕,一年四季是不能熄滅的,土家人有“薪火相傳”的觀念,認為熄火就意味著家中后繼乏人。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到了土司城的核心部分——九進堂。

九進堂由333根柱子、333個石柱礎(chǔ)、330道門、90余個窗、數(shù)千個雕花木窗、上千根檁子、上萬根椽木組合而成。進深99.99米、寬33米,總建筑面積3999平方米,是目前國內(nèi)罕見的純榫卯相接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舉目望去,亭臺樓角,層檐飛爪,高低上下,錯落有致,顯示雄奇,巍峨和富麗堂皇。九進堂實際上是一座地道的土司皇城。

第一進為土王府門樓,分設(shè)龍、鳳、虎三門。土家崇虎,虎門居中,左為死門,右為生門。你看,門前兩尊白虎,氣勢十分威武;兩邊山崖上,有3尊武士,熊背虎腰,勇猛無敵,忠心守護著這座豪華的土司皇宮。門內(nèi)兩側(cè)為土王宮衛(wèi)房,即相當于漢人皇宮禁軍營房,左衛(wèi)房為徒堂、將軍住所,右衛(wèi)房是土司衛(wèi)兵營房,他們純屬土司王宮衛(wèi)隊,負責保護王室安全。我們可以想見當時土司王宮的森嚴和威風。

在門樓的兩邊各有一個天井,分設(shè)兩口石砌的丹池,一口有水,叫水池,一口無水稱為火池,這是土家人自然崇拜的象征。

土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清江流域,與水朝夕與共,須叟離不開水,因而“水”便成了世代土家人的魂靈。土家先民對“火”也有特殊的認識,過年要燒大火,正月十五要到處點燈,叫做“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在土家人看來,火表示旺相,是吉祥兆頭。搬家首先要搬火種,家家戶戶必須有火炕,因為那是火神的處所,可以說,土家人對火崇敬到五體投地。

第二進為戲樓。戲樓高19米,三層飛檐高聳。樓下過道有石階通往第三進。大家請看,在這石階中央嵌有“麒麟獻書”的石浮雕,寓意為“晚夢麒麟生貴子”。二層為戲臺,上面可容納40人同臺獻藝。戲樓的雄偉氣派與豪華,印證了當時土司王室生活的優(yōu)裕與奢糜。事實也是這樣,歷史上恩施許多土司都建有戲院,并養(yǎng)有專供娛樂的歌舞戲班。容美土司田舜年父子,不僅在土司王府建有戲樓,養(yǎng)有戲班,還不遠千里從北京接來戲劇專家顧彩到容美土司,與田舜年一起移植演出了孔尚任的名劇《桃花扇》。顧彩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演唱水平在當時全湖北也算上乘。田舜田土司還親自創(chuàng)作了《許田射獵傳奇》劇本??梢哉f,正是土司對文化藝術(shù)的看重,客觀上也推動了土司時期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

現(xiàn)在到了第三進。它是緊連戲樓的“議事廳”,也稱作“宮言堂”和看臺。主要供土司及土司以下的都爺、總爺或舍巴等土司職官商議錢糧征繳、軍事防務(wù)及接待相鄰土司使臣來訪等有關(guān)土司政權(quán)治理的大事。議事廳的另一用途就是作為土司王室和土司職官看戲的“看臺”。

第四進是擺手堂。擺手堂是25米高的5層高樓,層層飛檐,亭亭而上。上三層為國頂亭蓋,下兩層為四壁見方的廳堂。擺手堂上圓下方,體現(xiàn)了中國天圓地方的傳統(tǒng)宇宙觀,也暗含著中國人所崇尚的外圓內(nèi)方的行為規(guī)范。

擺手堂是土家族特有的祭祀性建筑,也稱“神堂”。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人都喜歡去擺手堂唱擺手歌、跳擺手舞,以此祭奠祖先和祈求庇佑。擺手堂主要供奉的是彭公爵主、向老倌人和田好漢三位土王菩薩。土家人在跳擺手舞前,先要以“豬十金”或獵獲的野物向土王菩薩行祭禮,同時要放三眼銃和擊鼓,眾人在土家人稱之為“梯瑪”的巫師引導下唱擺手歌,然后齊到擺手堂前場地上圍繞掛滿燈籠的燈籠樹或燒的篝火跳擺手舞。

跳擺手舞,土家語稱之為“舍日巴”,是美好的意思,舞蹈內(nèi)容主要表現(xiàn)的是土家先民狩獵和作戰(zhàn)生活。舞蹈分大擺手和小擺手兩種,大擺手屬于軍功戰(zhàn)舞,每三年舉行一次,小擺手屬農(nóng)事舞,每年舉行一次。

擺手舞中的大擺手,源于土家先民巴人的軍前舞——巴渝舞;多表現(xiàn)戰(zhàn)爭中拼肉搏、徒手奪搶、競技比武等,舞姿粗獷大方,剛勁有力,節(jié)奏明快,優(yōu)美健壯?,F(xiàn)由長陽文藝工作者移植改編成“巴山舞”,除保留了原始粗獷、剛勁的一面外,還增強了時代特點,成為土家族人民特別喜愛的廣場群體性舞蹈之一。

現(xiàn)在到了第五進——后院門樓。門樓有三道門,并與前面祠堂相通。這里的三門雖無生死之分,但有尊卑之別。就是說,身份卑微的從側(cè)門進出,身份高貴的則從中門進出。

第六進是土司王府的倉廩之地。左邊是糧食倉庫,叫“常喜庫”。取名“常喜”,就是說經(jīng)常糧滿囤、谷滿倉,是令人十分高興的事。土司時期,由于生產(chǎn)力低下,糧食豐收或減產(chǎn),是關(guān)系土司政權(quán)攸關(guān)的大事,封贈糧食的“常喜”二字,實則也是土司心里常喜的寫照。

右邊青磚砌封的叫“儲備庫”,從厚重結(jié)實的磚墻看,里面自然秘藏著金銀珠寶或錢財。實際上,所謂儲備庫,就是土司王府的銀行。銀行藏錢多少,反映土司經(jīng)濟實力的強弱,經(jīng)濟力的強弱便直接影響到土司的政權(quán)。當時的容美土司正是因經(jīng)濟實力雄厚而雄踞鄂西土司之首??梢?,“常喜庫”和“儲備庫”是土司的命根子,土司不到非不得已不能動用這兩個倉庫,平時還專門設(shè)有庫長和倉廩人員日夜廝守著土司糧倉和錢財。

這左右設(shè)立的雙層亭樓為第七進,它是土司子女的住所。左邊叫“翰墨軒”的是公子的書房,右邊稱“芹香閣”的是小姐的繡樓,土司稱未成年的公子叫“官兒”,未出客的女兒叫“官姐”。土司王或送其子女去荊州府學堂讀書,或請教師到土司王府執(zhí)教,不遺余力地培養(yǎng)其子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培養(yǎng)其女成為名媛淑女,以讓土司王業(yè)后繼有人。

第八進為內(nèi)宮的中堂,稱“賓悅樓”,主要是接待、筵請朝廷使臣及友鄰土司來賓的地方,是土司最高規(guī)格的接待。

第九進為后堂。土家叫“惹巴樓”,意思是很美的地方,它主要是土司的寢宮和家廟,屬內(nèi)府中最高貴圣潔之地,共四層。第一層為“淑芳閣”,是土王妃子的居室;第二層叫“寧沁殿”,是土王看書、寫字、撫琴、賦詩、頤養(yǎng)心田的地方;第三層為“泰安殿”,是土司王和原配夫人(稱為正室之妻)的起居室,室中三檐滴水鸞鳳和鳴床,綾羅寶帳、土花被蓋、珠光寶氣,無不顯出雍容華貴之極。第四層為“祖宗堂”,供奉著土家族神和歷代先祖神位,是九進堂最高處,是土司王宮家廟,每到歲末年節(jié),土司都帶著土司王室宗親進行隆重祭拜,就是平時,這里也是香火不絕。

請大家抬頭往山上看,山背上那長城般的景觀便是土司城墻,它包含城墻、鐘樓、鼓樓、白虎雕像和臥虎橋等景點。

土司城墻全長2320米,寬1.2米,依山取勢修造,逶逶延綿,雄偉壯觀。土司時期土司間相互攻城掠寨的戰(zhàn)爭不斷發(fā)生,各土司修筑城墻進行戌守,就成了重要防護手段;還在城墻上廣設(shè)烽火臺,實行狼煙報警,土司兵丁聞訊集聚,抵御來犯之敵。游土司城墻,觀烽火臺,難免讓人“發(fā)古之幽思”,相信大家也有同感吧!

這便是鐘樓,它位于城墻最高處,為三層亭塔式建筑,四柱四檐,俯視東西南北四方。亭內(nèi)懸一口重達3000余斤的大銅鐘,叫土司朝典鐘,鐘上鑄有999字銘文,記述了土司城景觀的壯麗和感賦遠古巴人及巴人后裔土家族慷慨悲壯的滄桑歷史。鑄土司朝典鐘,立于土司城最高處,是為了顯示土司權(quán)柄的至高無上和土司王業(yè)的亙古宏昌。土司朝典鐘主要用于土家族神和歷代土司祭祀、朝廷冊封的新土司登位的朝賀、祈禱上蒼免除水旱蟲災等儀式。每當鐘聲響起,土司便率領(lǐng)土司文武職官及王室宗親。兵丁土民一起梵香朝拜,十分隆重而神圣。

這里便是鼓樓。它主要用于配合土司兵丁共同抗敵。每當烽火狼煙升起,鼓樓便擂鼓報警,士卒土民聞聲即動,荷槍持刀,以待來犯之敵。

各位朋友,我們現(xiàn)在到了土司城的百花園,這實際上就是土司皇城的“御花園”。土司非常注重亭園的設(shè)置,以滿足王室休閑和娛樂。園中春有桃花、櫻花,夏有牡丹、芙蓉,秋有丹桂、海棠,冬有梅花飄香,古柏蒼松,林林總總,姹紫嫣紅,真可謂:

花香醉游人,游人在畫中!

讓我們到白虎山上去看一看白虎雕像吧。大家已經(jīng)知道,白虎是土家族極為崇拜的廩君魂靈的化身,也是土家族的圖騰崇拜、族徽和標志。由于土家族崇虎敬虎,不僅許多地方立廟祭祀,更有許多土家人的神龕上供有白虎神位,許多地方還以“虎”字命名,如咸豐縣的“白虎山”,來鳳縣的“白虎堂”。就連土家族小孩穿的稱“虎頭鞋”,戴的叫“虎頭帽”,大人還常于小孩眉心間畫一“王”字,以期望長大后是有出息的虎的傳人,可見白虎已成了土家族的魂和根。

大家請看,我們面前橫跨一座軟索鐵橋,稱作“臥虎橋”,也稱作“臥伏橋”。是形容游人過橋,橋身晃蕩厲害,膽怯的人便感到害怕而止步不前,俯身臥伏于僑上。舉步橋上,晃晃蕩蕩,令人頭昏目眩,大家可以親身體驗一下。但我提醒大家,有恐高癥的請不要貿(mào)然去試!

大家游累了吧?不要緊,讓我們到聽濤茶樓去休息一下。聽濤茶樓是座造型樸實、自然、優(yōu)雅又別致的水上茶樓。恩施是天然茶鄉(xiāng),宣恩的伍家臺茶,被皇帝誥封為“皇恩寵錫”,成為享譽州內(nèi)外有名的貢茶,還有利川的“云霧茶”,鶴峰的“白鶴茶”,更有恩施的“富硒茶”,可謂是名茶精品薈萃。在茶樓右側(cè)還有一株年逾300余歲的“茶樹王”,仍“童心不老”,每年春天便抽枝吐蕙,凸現(xiàn)出茶樹王的精神。

在茶樓,你可以烹茶、品茶或作功夫茶,品嘗土家風味的恩施名小吃:酸辣粉、合渣飯……享受那份安閑、舒適和寧靜。

好,讓我們現(xiàn)在去參觀土司城內(nèi)專設(shè)的藝術(shù)展館區(qū)——民族藝苑,它方圓15畝,由4棟青磚青瓦的仿民居建筑構(gòu)成。

展區(qū)展線1000余平方米。一棟為“土家織錦——西蘭卡普專館”?!拔魈m卡普”土家族語為“土花被蓋”,它與壯錦、苗錦并稱為中國三大織錦。唐宋時期稱西蘭卡普為“峒錦”,元明清時期稱為“土錦”。從宋代開始,西蘭卡普就成為向中央封建王朝進貢的貢品。我們在這里不僅可以觀賞到西蘭卡普斑斕多彩的樣式,還可親眼目睹土家姑娘登機織錦的勞動風姿。

其它3棟為恩施州及湘黔渝友鄰邊區(qū)名人書畫和攝影精品展館,在里面,可領(lǐng)略到書法墨寶的芳香,丹青揮灑的意趣和攝影大觀的精彩。

恩施土司城集中反映了土家族豐富而獨特的建筑藝術(shù),展示了土司文化,展示了土家族人民的勤勞、勇敢和聰慧。

各位朋友,我的講解到此結(jié)束,在此,我有一個建議,到土司城門樓前咱們來個集體合影,好嗎?相信這張合影會給各位留下永久的記憶。

推薦湖北保衛(wèi)心得體會及收獲三

各位嘉賓,大家好!今天我們游覽歷史文化名城襄樊。襄樊是我們這次三國之旅的第二站,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古戰(zhàn)場。希望我的導游能進一步加深大家對三國歷史的了解,也希望我的導游能使大家玩得高興、玩得開心。

三國故事湖北多,這可不是吹牛。三國演義120回,其中的75回就發(fā)生在我們湖北,而這75回中又有44回發(fā)生在襄樊。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就是天下聞名的三國時期最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十年、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處,因“有山隆然而起”得名。《三國演義》中對隆中是這樣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聞名,原因有三個:一是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劉備在顧茅廬的所在之地,在是著名的“隆中對策”的提出之地。從晉代開始,仰慕諸葛亮大名的人們就在這兒修建了紀念諸葛亮的建筑。它們是:三顧堂、草廬亭、草廬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巖、老龍洞、半月溪、小虹橋、武侯祠、野云庵等,被稱為“隆中十二景”。這些建筑記載著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況和有關(guān)傳說。

諸葛亮,字孔明,山東瑯琊陽都人(今山東沂水縣人)。父母早亡,從小便隨叔叔投靠荊州刺史劉表。叔叔逝世以后,諸葛亮就在隆中蓋了幾間草房住下,他“晝勤四體,夜誦經(jīng)書”,躬耕自食。古隆中內(nèi)有數(shù)十畝“躬耕田”,據(jù)說便是諸葛亮當年耕作的地方。躬耕田旁有梁父巖,相傳諸葛亮在勞動之余喜歡詠唱《梁父吟》,以寄托志向。諸葛亮的活動,漸漸引起了荊州有識之士的注意。徐庶、崔州平等有才識的青年,和他相交甚厚。德高望重的襄陽名士龐德公品評諸葛亮為“臥龍”,蟄伏的蛟龍一旦騰飛,前途將不可限量。而沔南名士黃承彥更是把自己的寶貝女兒許配給他。雖然隆中有人說“莫學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其實,這是一個誤會,黃承彥的女兒叫黃月英,小名叫阿丑。阿丑小姐不僅不丑,而且聰明、貌美,是一個不可多是的才女。她不僅是諸葛亮的賢內(nèi)助,而且在諸葛亮的千秋功業(yè)中志了不小的作用。

公元207元冬天,在徐庶、司馬徽的推薦下,劉備帶著關(guān)羽、張飛,三顧隆中茅廬,向諸葛亮請教統(tǒng)一天下的良策。這就是千古傳名的三顧茅廬。三顧茅廬的遺址,就在“三顧堂”上。它是諸葛亮的故居,也是隆中勝跡的主體部分。

劉備的“三顧”和平等、坦誠相待,使諸葛亮改變了“茍求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的初衷,當即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冷靜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劉備集團的施政綱領(lǐng)。那就是取荊州,占益州,聯(lián)東是,抗曹操,三分天下,進而統(tǒng)一中原的戰(zhàn)略方針。真可謂:“未出茅廬,先分天下?!?/p>

從此,諸葛亮離開了隆中,為實現(xiàn)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施政綱領(lǐng),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是諸葛亮過人的才智、膽略,才使劉備迅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政權(quán),劉備曾欣喜地對關(guān)羽、張飛說:“我有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一樣?!?/p>

諸葛亮一生的業(yè)績,在《三國演義》中被渲染得極其生動、壯麗,甚至帶上了幾分神話色彩,深受海內(nèi)外人士的崇拜,值得

注意的是,近年來日本經(jīng)濟界掀起了一陣《三國演義》熱,成書的專著、專輯有《三國的人際關(guān)系學》、《三國的智慧》、《三國——商業(yè)學的寶庫》等等。更有一位教授,言之鑿鑿地說,松下幸之助就是因為就善于運用諸葛亮的謀略,才使松下電器公司在世界崛起。不知我們有何感想?

由于積勞成疾,諸葛亮于五十四歲壯年病逝,安葬在漢中定軍山(現(xiàn)在的陜西省敏縣南部)。詩圣杜甫曾寫有一首詩追悼諸葛亮,其中有這樣幾句: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對他十分思

念,這是因為諸葛亮不僅是勞動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潔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過的地方,紛紛為他立廟。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紀念地太多,就難以分辨真假。從古到今,為誰是諸葛亮正宗紀念地而發(fā)生過不少爭議。其中尤以湖北襄陽古隆中和河南南陽臥龍崗兩地的武侯祠誰為“正宗”之爭最為有名。

兩地的武侯祠,歷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晉代,保留著古樸的風貌;南陽的建于唐代,更顯得宏大堂皇;兩地都以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為武侯祠的正宗而爭。為此,還打不少筆墨官司?!奥≈信伞币浴堵≈袑Α分奥≈小睘樽C,“南陽派”以《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為證,爭得不亦樂乎。直到清代咸豐年間,襄陽人顧嘉衡出任南陽知府時,這場爭論更達到了高潮。南陽人認為:襄陽人來南陽做知府,可要處事公平,不能向著家鄉(xiāng),將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給襄陽,否則叫他這個知府坐不穩(wěn)。襄陽人認為,既然是家鄉(xiāng)人到南陽為官,一定要為家鄉(xiāng)人伸張正義,將古隆中的武侯祠判為正宗,否則不要他回家鄉(xiāng)。兩邊互不相讓,要等顧知府表態(tài)。顧嘉衡聽了雙方的意見,沒有立即表態(tài),請大家下堂休息,說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雙方又來到府衙,等顧知府的評判

,只見顧嘉衡拿出文房四寶,提筆寫了一幅對聯(lián):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此聯(lián)一出雙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顧知府的才智,從此這場爭論才告一段落。

那么,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處呢?只要了解當時的歷史地理知識,就不難辨別。隆中在漢時屬南陽郡所管轄,于是諸葛亮便稱自己“躬耕于南陽”。明代以后,隆中才劃歸襄陽,而襄陽、南陽又分屬湖北、河南兩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爭論。事實上,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處,那就是古隆中。

各位嘉賓,俗話說:到當陽拜關(guān)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長智慧。希望各位嘉賓在參觀隆中后都能像諸葛亮那樣博學多才,智計百出。好了,古隆中的情況就介紹到這兒。下面請大家跟我參觀隆古十二景,現(xiàn)場我再作講解。謝謝大家!

推薦湖北保衛(wèi)心得體會及收獲四

“秭歸勝跡溯源長,峽到西陵氣混茫。屈子衣冠猶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兵書寶劍存形似,馬肺牛肝說寇狂。三斗坪前今日過,他年水壩起高墻。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lián)翩豬與猴。峽進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已歸東土清涼界,應(yīng)懲西天火焰游。五十年來天地改,渾如一夢下荊州”。 這是郭沫若在時隔五十年再游西陵峽后寫下的《過西陵峽》這首詩,作于1961年。詩中描繪了西陵峽壯美的風光,囊括了峽中的著名景觀。西陵峽因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巴東官渡口,東止宜昌南津關(guān),全長120千米,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也是自然風光最為優(yōu)美的峽段,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

西陵峽分為四段:香溪寬谷、西陵上段峽谷、廟南寬谷和西陵峽段峽谷。其中香溪寬谷長約45千米,谷中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等名景,廟南寬谷長約 33千米,谷中有燈影峽、黃牛峽等名景。峽內(nèi)風光明麗,雄偉壯觀,兩岸峰巒高聳,夾江壁立,峻嶺懸崖橫空,奇石嶙峋,飛泉垂練,蒼藤古樹,翳天蔽日。

西陵峽中的宜昌段,西起秭歸香溪,東至宜昌南津關(guān),全長76千米,這里山奇水秀,峽中有峽,峽峽相連,尤其是號稱“西陵四峽”的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燈影峽更是風光奇異,聲明遠播。

燈影峽位于湖北宜昌縣西南部,長江三峽西陵峽石牌以西。因峽東南岸象鼻山頭屹立著兩塊奇石,形似《西游記》中的唐僧、孫悟空師徒二人。每當晚霞透射峰頂時,由遠處望去,似燈影搖曳,故名燈影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扇子峽,是因峽內(nèi)巖壁多呈銀白色,宛如明月,故名明月峽;因南岸扇子巖重山壁立如扇,故名扇子峽。

長江東流至此折向南流,峽谷呈南北向彎月形。上起南沱,下至石牌,長8公里,峽谷相對高度500-600米。峽內(nèi)石灰?guī)r結(jié)構(gòu),形成陡崖峭壁,奇峰異石遍布林立。北岸峽壁石灰?guī)r頁巖平臺的接觸帶,清泉四溢,從陡壁跌落,形成許多飛流直下的瀑布,景象萬千,蔚為壯觀,素有“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之說。沿江兩岸植物資源豐富,山麓緩坡處多柑桔林,山背后的金剛山,為名茶“金剛銀針”的產(chǎn)地。

兵書寶劍峽位于長江三峽西陵峽西段,湖北省秭歸縣境內(nèi)。西起香溪河口,東止新灘。長約5千米,江面最窄處近100米,沿岸巖壁主要由石灰?guī)r構(gòu)成。因峽北岸崖壁石縫中有古巖棺葬的匣狀遺物,形似書卷,相傳是諸葛亮藏的兵書,其下有一塊巨石直立似劍,插入江中,傳說是諸葛亮藏的寶劍,故名兵書寶峽。又因“書卷”其色似鐵,又名鐵棺峽。傳說諸葛亮曾經(jīng)在此駐兵屯糧,亦稱米倉峽。

據(jù)南宋王象之在《輿地紀勝》中記載,因“兩岸壁立,白石隱現(xiàn),狀如白狗”,故又名白狗峽。過去江中礁石密布,險象環(huán)生,航行十分艱難。枯水期航道寬

僅60余米,逆水船需絞拉過灘。沿岸奇峰綿延競拔,絕壁千尋。緩坡處多茂密的柑桔林。境內(nèi)有屈原大夫祠、太公釣魚石、玉虛洞、月亮洞等著名景點。

牛肝馬肺峽位于長江三峽西陵峽西段,湖北秭歸縣境內(nèi)。為西陵峽中著名的險灘之一。因北岸巖壁有兩團四、五塊赫黃色巖石重疊下垂,一塊形如牛肝,一塊狀似馬肺,故名牛肝馬肺峽。此峽處于新灘和廟河之間,長9.5千米。江面最窄處約百米,主要由石灰?guī)r構(gòu)成。峽中峭壁對峙,奇峰突兀,巖壁間飛瀑高懸,林木蔥郁。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馬肺”下半部被英國軍艦槍炮轟缺。因此郭沫若在《過西陵峽二首》詩中道:“兵書寶劍存形似,牛肝馬肺說寇狂”,飽含侵略者的憤慨之情。

崆嶺峽位于長江西陵峽西段偏中,湖北省秭歸、宜昌兩縣交界處。崆嶺,原名崆 , 是一種有窗戶的船??振鼍褪强沾?。據(jù)《史記》記載,因江流湍急,舟行困難,此峽有俗語說:“青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guān)”之稱。比起水位急灘青灘和泄灘,崆嶺灘更為兇險,是江上的“瓶子口”。由于航道狹窄,水勢又急,因此每當有船至此,“必空其聆,方可上下”,故名空聆。峽名據(jù)此意傳為崆嶺峽。

此段長2.5千米,江面最窄處約200米。峽中峰巒迭秀,屹立在峽江南北,高出江面千米以上,千姿百態(tài),引人入勝。從前灘多激流,礁石林立,有名的險灘即有“二十四珠”。清光緒二十六年,德國“瑞生號”輪船觸礁沉此。

崆嶺峽內(nèi)有崆嶺灘,峽以灘名。峽內(nèi)有一小段又叫黃牛峽。因為岸邊的一座山上有一塊巖石酷似人牽黃牛,所以又叫黃牛山。峽又因山得名。有一首民謠是這樣說的: “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闭f明這段江流水急,暗礁多,木船行駛,十分吃力,又要時刻小心謹慎,所以行駛速度很慢。于是,走了好幾天,黃牛山依然在視線之內(nèi)。如今,峽內(nèi)河道經(jīng)過整治之后,再也不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了。

舊時西陵峽灘險水急,礁石林立。“白狗次黃牛,灘如竹節(jié)稠”,這是白居易形容西陵峽內(nèi)險灘密布的名句。 如今的西陵峽是壯麗的景色依舊,洶涌的惡浪不再了。江面風平浪穩(wěn),水流平緩,船只暢行無阻,如履平川。

推薦湖北保衛(wèi)心得體會及收獲五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這里旅游。

漳河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湖北省中部,地處荊門、宜昌、襄樊三市交界處,背靠荊山,面向江漢平原,總面積400平方公里,以自然景觀為主,以人文景觀,特別是大型水工建筑群為輔,可供參觀、游覽、度假和休養(yǎng)。正在積極籌建的漳河水庫游樂園依托庫區(qū)水域而建,是一個兼有水下、水面與庫岸、低空游樂的立體游樂園。

漳河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的自然景觀有山水景觀和山石景觀兩大類,尤以山水景觀具特色。水庫面積104平方公里,庫容20。35億立方米,水深61米,庫中島嶼36座,半島164個,庫汊240個,沿山坳水面繞一周約800公里,山清水秀,景色如畫。

漳河的美在于水。它清,清澈透明,晶瑩如鏡。俯瞰水中,水中游魚、岸邊垂柳、天上飛鳥、水底云天,皆歷歷在目,清晰可見。它柔,柔波微皺,柔弱無骨,置身水中,消夏避暑,煩惱全無,撫水作歌,柔情萬種,別有一番風韻。它純,水質(zhì)純凈,口感純正,掏水細品,潤喉無聲,其味無窮,回腸蕩氣,胸臆頓開,個中滋味常留心頭。

漳河的美在于山。水庫兩岸青山逶迤,重巒疊峰。遠眺群峰,有如丹青巨匠抹在天邊的一道水墨畫,濃抹淡寫,意境深遠。步入畫中,身臨其境,采杜鵑,追野兔,聽牧笛橫吹,看牛羊相戲,也許你也會攬千古幽情,發(fā)萬般感慨。

漳河的美在于山,在于水,更在于山水和諧的統(tǒng)一。兩岸青山,一河綠水,山俊秀,水柔美,相輔相成,相映成趣。庫中近200個孤島、半島,有叫得出名字的,也有叫不出名字的,或依山帶水,或馱水而出?;蛏n松挺拔,或果香四溢。泛舟而上,你一定會驚嘆于漳河水庫的浩瀚壯觀,水天一色,茫茫無涯,船在湖心走,魚在龍宮游,也許還會驚起一群野鴨或者幾只白鷺……

漳河風景區(qū)氣候宜人,風光旖旎,四季分明,景色各異。春天杜鵑花滿山遍野,小鳥在枝頭鳴叫;秋天漁舟唱晚,霞月成趣;冬天雪花飄飄,玉樹瓊枝;夏天,到了多雨時節(jié),漳河開閘溢洪,那“飛瀑三跌”另有一番情趣。

漳河風景區(qū)內(nèi)除了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外,還有眾多的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跡,如今已成為人們旅游的極好去處。欣賞了陡石崖的雄姿,你可以去看看季家湖楚城遺址的荒涼與斑駁,可以順著三國古道去看看一代豪杰關(guān)云長兵敗身亡的麥城,去聽一聽那“觀天旱”、“候兒包”、“插旗嶺”、“祭公劍”的神奇?zhèn)髡f,去重溫一下關(guān)公大意失荊州的歷史故事;你也可以去杜甫溝憑吊一下詩圣杜甫,去聽一聽他那“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的詩句,去看一看詩圣那吟詩觀書、立地成佛的“杜甫石”。

看了這些,你不能不去看一看伍峰寨,也不能不看一看樂天處和青蛙巖。伍峰寨位于小漳河與漳河交匯處的高山頂處,是一座軍事防御石寨,居高臨下,緊鎖要道,大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勢。樂天處是清朝時修建的一個藏軍洞,懸壁巖樓營造在陡峭石壁之腰,進可攻,退可守,集奇、險、妙、趣為一體,真是個“身外都非樂,洞中別有天”。青蛙巖又名蛤蟆石,它與青蛇嶺、蜈蚣山呈“三怕”鼎立之勢,這里流傳著一個“三怕”的故事,即蛤蟆怕蛇、蛇怕蜈蚣、蜈蚣怕蛤蟆,正如俗話所說的: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其實,漳河水庫的樞紐工程本身也很值得一看。當你乘坐水庫旅游專車來到漳河壩——觀音寺大壩,站在壩頂,你可以盡情欣賞人類移山造海的杰作,也可以盡情領(lǐng)略大壩雄偉壯麗的英姿。觀音寺大壩壩頂長630米,壩高66。5米。它有如鐵壁鎖住孽龍、造福沿岸黎民百姓。放眼庫內(nèi),青山卷翠,綠水揚波,萬千美景,盡收眼底;俯瞰壩外,電線縱橫,這里有漳河的水力發(fā)電站,也有虹鱒魚、鰻魚等珍貴魚類養(yǎng)殖場,不說去買幾條嘗一嘗,就是到場內(nèi)去看一看,也保管令你大飽眼福。

走過林家港大壩和王家灣大壩,就來到雞公尖大壩。雞公尖大壩攔截漳河支流清溪河,壩址位于雞公山附近,壩高58米,壩頂長度1950米。雞公尖,傳說就是關(guān)公欲復奪荊州之前試刀的地方,他對天盟誓,要與呂蒙決一死戰(zhàn),揮舞青龍幅月刀,一刀將山劈為兩半,一半倒向觀音寺,一半朝天聳立,形如寶劍,刺破青天。站在雞公尖大壩上,遙望烈士陵園,追憶關(guān)公悲壯,難免會生出許多聯(lián)想和遐思來。走過長10公里的副壩,就來到煙墩渠首閘,它的一頭是荊門重鎮(zhèn),一頭就是漳河工程管理局機關(guān)所在地。煙墩閘前是旅游船只的停泊碼頭,也是天然的大型露天游泳場,每到夏天,來這里游泳的人接踵而至,絡(luò)繹不絕。

風景區(qū)有載客100多人的大型游船,也有小型水上快艇。乘游船,你可一邊品著香茗,一邊悠閑地欣賞錯身而過的青山碧水,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讓它為你洗去都市的塵埃;坐快艇,你可邀上三朋五友,忘情地沖鋒在浩渺的水面,拋卻一身的煩惱和疲憊。風景區(qū)還有兩架小型客機,專供游客在空中游覽,俯瞰漳河風光。

目前,風景區(qū)正著手進行游樂、水上運動和水下探幽項目的開發(fā),有水上飛傘、水上飛機、空中飛艇等水上“低空”游樂項目,水面飛碟、皮筏艇和牽引飛舟等水面游樂項目,旅游潛艇、水下龍宮等水下游樂項目,沙灘浴場、兒童嬉水等陸上游樂項目,共計10個項目,屆時將形成水陸空三位一體的立體游樂環(huán)境。

漳河風景名勝區(qū)旅游服務(wù)設(shè)施齊全,配有食、住、樂一條龍的配套設(shè)施。如果你想就近住在風景區(qū),這里有三星級的漳河賓館。賓館擁有標準床位近300個,餐廳可供200多人同時用餐,還配有高級舞廳和許多娛樂設(shè)施。

如果你不愿在風景區(qū)住宿,這里也有便利的交通讓你很快就能到達周邊的武漢、荊州、宜昌、襄樊等城市。

漳河風景區(qū)自然景色優(yōu)美,水文化遺跡多,林深樹密,而且氣候宜人,春天有花秋天有果,夏可避暑冬可賞雪。不論什么時候去,你都不會覺得遺憾。

推薦湖北保衛(wèi)心得體會及收獲六

各位朋友,下面就讓我們坐下來,“偷得浮生半日閑”,看看茶藝表演,喝幾杯清茶吧。

[野坡嶺景區(qū)]

各位朋友,剛才我們在峽州民俗表演廳盡情領(lǐng)略了背山的厚重與采茶的歡快,下面就讓我們登上野坡嶺,走進山上人家,去體驗一次山里人的真實生活。

野坡嶺

沿著臺階蜿蜒而上,看著路兩邊的花草樹木,聽著清脆的鳴叫聲,相信各位朋友會有“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的真切感覺。各位朋友,大家請看前面的大石上刻有“野坡嶺”三字,這就是進入野坡嶺景區(qū)的第一道關(guān)口。據(jù)當?shù)乩先藗冎v,原先這山坡嶺上人煙稀少,加上樹茂林密,經(jīng)常有野豬、獾子、麂子、兔子等野獸出現(xiàn),故名野坡嶺。而如今,住在深山里面的人家陸續(xù)搬遷到峽江邊上,這里成了上山勞作的必經(jīng)之路,走的人多了,也不再是荒郊野外了,但這一帶卻保留了“野性”十足的勞作和生活習俗。

施鹽坡

沿著臺階繼續(xù)登山,路兩邊的植被越來越茂密,這一帶就是“施鹽坡”了。從這里到平善壩一帶背山面江的山坡,過去人稱“施鹽坡”,實為“私鹽坡”。這個名字大約起源于清代。據(jù)史書記載,清初規(guī)定,宜昌只準銷淮鹽。川鹽入境,以走私論處,并于雍正年間,在平善壩設(shè)川鹽卡,進行捕緝。據(jù)傳,在平善壩橫江設(shè)有鐵鏈條,天黑后將鏈條從江水中絞起鎖江,以防船只偷渡。由于鹽是人們?nèi)粘I钪胁豢扇鄙俚奈镔Y,川鹽運鄂又是順江而下,因此,盡管官府嚴禁川鹽入鄂,但從四川偷偷運進的私鹽還是不少。鹽販通常先與湖北買主聯(lián)系好,把鹽偷運到石牌一帶,請“背腳”沿著我們現(xiàn)在走的這條路,將鹽從江邊背到山頂,繞道出峽后,設(shè)法過江進城出售。久而久之,人們便把這個山坡叫“私鹽坡”,后避諱“私”字才傳為“施鹽坡”。

峽江背簍

過去,山民們在這條路上運輸貨物,全靠雙肩和背簍,人們將背鹽和背貨進山的人稱為“背腳”,也就是“腳夫”。峽江兩岸,崇山峻嶺,山隔水阻,老百姓世代與高山相伴,也與背簍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過去,這里是一片背簍的世界,大背、小背、扁背、腳背、花背、三斗背、五斗背,種類繁多,樣式精巧別致。小伙、姑娘、老人、小孩,不論上山還是下山,都背著背簍,穿行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之間,成為一道流動的風景線。姑娘出嫁,要織“洗衣背簍”作陪嫁,洗衣背簍小巧玲瓏,蔑絲細膩,圖案別致,花紋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勞的“招牌”;女兒生孩子,娘家要送一個“娘背簍”(又叫“兒背簍”),作為斟“粥米酒”禮行。背簍成長筒形,腰小口大,專門用來背孩子;摘苞谷則用“高背簍”,它口徑粗,腰細,底部呈方形,高過頭頂,象倒立的葫蘆;砍柴、扯豬草要用“柴背簍”,它蔑粗肚大,經(jīng)得住摔打。用背簍必用打杵,有了打杵,隨時可歇肩。在道路兩旁,有許多天然的土石坎,可以墩背子歇肩,叫“懶凳”,但總趕不上打杵方便。打杵形如丁字,常叫“丁字打杵”,有的還在打杵腳上釘有鐵箍和鐵釘,一杵一個窩,用以防滑,所以又叫它“鐵打杵”。背腳要歇息時,隨時可用丁字打杵將簍底撐上,人作半臥勢,以稍事休息。背簍,在山里人看來,就象沙漠駱駝,江河之舟,是非常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背簍,是峽江人民適應(yīng)特殊地理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是歲月的積淀,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一副優(yōu)美的民俗風情畫。多少年來,峽江人在此上山下山,來來往往,背負著辛酸與苦楚,也背負著喜悅與豐收,背出了三峽人特有的自信與剛強。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雖然無法親身體驗背背簍的滋味,但經(jīng)過這段臺階的攀登,相信大家早已體驗到了背腳者的辛酸與沉重。

孤亭

各位朋友,現(xiàn)在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亭子名叫孤亭,大家可在這里休息一下。亭子外邊的這塊石碑上,刻著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扇子峽》一詩:“絕境慰人心,誰家住玉岑?亂云生翠竇,密雪灑青林。高閣臨空豁,孤亭陷邃深。定知非俗士,槽急不容尋”,“孤亭”的名字就是從詩中第六句而來。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游覽三峽時,被這里的秀麗風光所吸引,他觸景生情,揮豪寫下了這首詩。站在孤亭,向四周望去,遠處群山蒼茫,云霧繚繞,近處桔林簇簇,炊煙裊裊,腳下大江奔涌,百舸爭流,一幅巨大的峽江山水風光圖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讓我們目及千里,思接千載。

孤亭,還是中觀石令牌的絕佳之地。站在這里,放眼望去,巍峨的石令牌矗立江邊,氣勢非凡,它與身后的山體有一道裂縫,寬3米有余。據(jù)說是大禹治水時用神斧所劈,誰知石令牌堅不可摧,只劈開一道裂縫。從山頂上看,石令牌與其身后的山體恰似人的鼻子,因而此山叫石鼻山,南宋建炎年間峽州夷陵郡曾設(shè)治于石鼻山,達六七年之久。

天下第一桃

各位團友,大家請看道路左邊,這里有“天下第一桃”桃園。石牌一帶,氣候宜人,土壤呈酸性,自古就為產(chǎn)桃之地,歷史上多有詩文吟唱:“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桃花飛綠水,三月紅江邊”等等。但由于歷史原因,歷史上桃花盛開的美景,已名不符實了。三峽人家風景區(qū)在開發(fā)和建設(shè)中,成功的引進了北京農(nóng)科院培育的優(yōu)良品種——大富豪雪桃,栽植面積達10多畝。這種桃花花期長,花瓣大,花色鮮艷,掛果周期長,從春季開花至冬季采果,長達200天左右,桃果在生長期呈青、黃、玫瑰紅三種顏色的神奇變換,令人驚嘆!該桃果子大,平均單果重250克左右,最大的可達800克,因而被中國“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譽為“天下第一桃”。該桃的另一獨特之處是為反季節(jié)水果,春季開花直到冬季方可摘果,期間花開花落,顏色變化,桃果滿枝又為峽江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沿著石板路前行,穿過一片樹林,十幾棟高低錯落有致的土屋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這就是山上人家了。屋上蓋著石板瓦或小青瓦,墻上掛著蓑衣、斗笠、背簍,屋頂炊煙裊裊,四周鳴犬相聞,桔林掩映的田間不時傳來野味十足的峽江情歌。隨著腳步的移近,不知各位朋友有沒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山上人家民居

各位朋友,這種獨特的民居就是人們所說的“吊腳樓”,朋友們可能只從電視上見到過,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它。山上人家的這種“吊腳樓”,被現(xiàn)代建筑學家稱為“桿欄式建筑”。峽江一帶地勢險峻,房屋多依山勢而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房前屋后,竹林芭蕉簇擁。遇到高坎地勢,則要立柱或筑墻,才能與正屋跑平合檐,故稱“吊腳樓”。其獨特之處是前低后高,側(cè)面有走廊,后面有陽臺,俗稱“走馬轉(zhuǎn)角樓”。一般分為上下兩層或三層,上層通風,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堆放雜物,還可防止毒蛇猛獸侵襲。吊樓有大有小,一般人家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大戶人家則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吊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桿。由于臨江,地勢險要,一戶人家的一套居子,往往有三四個層次,似臺階一樣。步入山上人家,幾步臺階,便把你引進一個個原始淳樸的屋子,進入屋子,穿過一道門,又一架臺階把你引入另一處居室,好像捉迷藏一樣,回廊九曲八折,遮遮藏藏,外人進得去,卻難走出來。在這些老屋里走一走,便可領(lǐng)略到峽江人順應(yīng)自然,又不斷地與自然抗爭,執(zhí)著地營造生活,又拼命地享受生命的個性。而屋頂上的遮蓋物,也是大有講究的,有蓋泥瓦的,也有蓋茅草、石板和青瓦的,各有所喜,也各有其說。蓋泥瓦的人家會說“黃土上了屋,家人都幸?!?蓋茅草的人家會說“茅草屋里臘肉香”;蓋石板的人家會說“石板底下有福享”。但這都體現(xiàn)了峽江人民的樂觀、風趣和對生活的熱愛。走上吊腳樓,檐角高翹,曲廊盤繞,舉目四望,風光如畫,大有空中樓閣之詩畫意境,有詩贊嘆道:“奇山秀水妙寰球,山上人家美盡收。吊腳樓上枕一夜,十年作夢也風流?!?/p>

推薦湖北保衛(wèi)心得體會及收獲七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來自麻城龜峰山風景區(qū)的導游,今天很高興由我?guī)ьI(lǐng)大家一同走進麻城,一同走進龜峰山,一同走進那美譽神州大地的杜鵑花海。

“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正在崛起的中部新興城市——麻城,是一座紅色古城、杜鵑花城、交通新城、特產(chǎn)名城。它位于長江中游,湖北省東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中段南麓,全市版圖面積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多萬。麻城歷史悠久,人文厚重,自隋開皇十八年設(shè)縣治至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明代的麻城是全國文化中心之一,有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李贄寓居麻城著書講學16載,有136名文武進士入朝為官,史稱“麻城現(xiàn)象”;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麻城占一半”,麻城是中國古代八大移民集散地之一,麻城“孝感鄉(xiāng)”為明清移民圣地;近代的麻城是“黃麻起義”策源地,中國紅軍之源,誕生了紅四軍、紅二十八軍兩支中國紅軍主力部隊;當代的麻城是武漢城市圈旅游服務(wù)基地和大別山旅游門戶城市,20xx年4月,我們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麻城杜鵑文化旅游節(jié),從此“紅杜鵑,美麻城”紅動春天,天下聞名;麻城區(qū)位優(yōu)越,交通便捷,麻城地跨鄂豫皖,背靠大別山,面向大武漢。一市跨三省,樞紐通天下。其中縱跨大江南北的京九鐵路、大廣高速與橫貫神州東西的滬漢蓉快速鐵路、滬蓉高速四條國家高等級主干干道在麻城呈“井”字交匯,麻城成為中部地區(qū)重要的交通節(jié)點城市;麻城資源富集,物產(chǎn)馳名,已形成汽車配件、旅游服務(wù)、商貿(mào)物流、優(yōu)質(zhì)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高素質(zhì)勞動力培訓“五大基地”,全市特色農(nóng)業(yè)形成了“中國菊花之鄉(xiāng)”、“中國板栗之鄉(xiāng)”、“中國油茶之鄉(xiāng)”、蔬菜產(chǎn)業(yè)、畜牧產(chǎn)業(yè)、桑茶藥產(chǎn)業(yè)等“三鄉(xiāng)三業(yè)”。麻城可謂享天時之惠,占地利之優(yōu),得人和之盛。近年來,麻城經(jīng)濟社會邁上了跨越發(fā)展的快車道,成為全省縣域經(jīng)濟進位最快的縣市之一。

近年來,麻城市委、市政府對發(fā)展旅游事業(yè)的高度重視,逐步在全市形成“三山一村一線一大片”的旅游板塊,已成功打造了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龜峰山、麻城烈士陵園,國家森林公園—五腦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九龍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杏花村,中華巨龍—明山水庫等經(jīng)典景區(qū),今年四月又一張靚麗的名片“中國映山紅第一城”花落麻城。作為全市旅游事業(yè)的龍頭—龜峰山,已走出湖北,叫響全國,面向世界。一路上我們不知不覺已來到了龜峰山風景區(qū)。景區(qū)自20xx年開發(fā)建設(shè)以來,先后獲得了:國家aaa級景區(qū)、國家aaaa景區(qū)、省級旅游度假區(qū)、省級先進旅游景區(qū)、省級優(yōu)秀旅游景區(qū)、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面積最大的古杜鵑—映山紅群落、靈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這些成績的取得,被眾多媒體稱為“龜峰山速度”、“龜峰山現(xiàn)象”。

龜峰山是長壽之山,杜鵑之山。它位于麻城東部山區(qū),距離武漢市區(qū)120公里,麻城市區(qū)27公里。主要由神奇的龜峰、雄偉的龜背以及形象逼真的龜尾等九座山峰組成,最高海拔1320米,規(guī)劃總面積73.6平方公里,從龜峰到龜尾全長16公里,寬7公里,人稱“天下第一龜”。因其地形山勢酷似一只昂首問天的巨型神龜而得名龜峰山。龜峰山禹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他的位置恰好處在大別山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北坡是南溫帶針葉與落葉混交林景觀,而南坡則是北亞熱帶綠針闊葉混交林景觀。年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氣溫16℃,7月份最好氣溫為23℃,盛夏時節(jié)是避暑納涼的休閑勝地。景區(qū)以奇、險、峻、秀的自然景觀和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景色吸引八方游客。春天,看漫山遍野的紅杜鵑、看龜峰旭日、踏青;夏日,休閑避暑,品巖綠新茶、看民俗風情表演;金秋,山上萬紫千紅、層林盡染,賞紅葉、登高、采野果兒,其樂無窮;冬季,在銀裝素裹的白雪世界里踏雪尋梅。景區(qū)主要景點有神奇龜峰、萬畝杜鵑花海、杜鵑花王、千年古寺—能仁寺、抗日石刻、唐王龍床、迎客松、升子井、春秋古戰(zhàn)場—雁門寨、世界杜鵑盆景園等三十多處,有大小賓館70多家,日接待游客6000多人。

神奇龜峰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自然瑰寶,也是景區(qū)標志性的奇特景觀,它是由一塊巨大的裸露花崗巖石形成的山體,俊俏挺拔、氣勢宏偉,海波1260米,堪稱世界地質(zhì)奇跡。說到龜峰山的來歷,相傳在遠古時代,龜峰山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海里有一只龜經(jīng)潛心修煉千年終成正果,神龜用它修來的千年道行為人間疾苦的人們行善,一次不小心得罪了玉帝之子—太陽,被貶落人間化成一座大山,就是今天的龜峰山,從此神龜就在這里日日夜夜守護著這一方的人們。大家請往我手指的地方看去,神龜昂首問天,好像正在張大嘴要吞掉天上的太陽一樣。神奇的傳說為龜峰山涂抹了神奇的色彩,也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這里不僅有天然神龜,還可以頌龜、觀龜、賞龜、品龜、飲龜、食龜?shù)纫札敒槲幕诵牡拈L壽文化。

龜峰山是長壽山:一是從龜峰到龜尾全場16公里,寬7公里,方圓100多公里,人稱“天下第一龜”;二是龜是動物界壽命最長的動物,自古作為長壽、健康、吉祥的象征;三是龜峰山有“天然氧吧”、“綠色寶庫”之稱,景區(qū)森林覆蓋率95%,生態(tài)環(huán)境一流、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四是游客來這里可以吃山野菜、喝山泉水、飲巖綠茶,白天登山旅游,晚上看民俗演出,心情愉悅,延年益壽;四是龜峰山民風淳樸、勤勞善良,有著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在這里您能看到老人們即使年老體邁,仍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或輕微的農(nóng)活,看到他們那種樂觀的情緒、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態(tài)及濃厚的愛心,您會想要和他們一起去生活、去勞作、去運動、去鍛煉當?shù)剡€流傳一句順口溜:“經(jīng)常運動,百病不碰”。到了冬家家戶戶,烤兜子火、喝老米酒,享受著“兜子火,老米酒,除了皇帝就是我”的自由自在神仙般的生活。智者壽,仁者壽,這就是龜峰長壽的奧秘吧!

我們賞完龜峰勝景,接下來前往千年古寺—能仁禪寺。能仁禪寺,原名普化寺。始建于漢桓帝年間,是我國佛教最早的寺院之一,解放前毀于兵火之中。相傳曹操曾朝拜能仁寺,并親筆撰寫了“名山名剎名僧此日名傳原是龜峰名勝境,古寺古人古圣當時古跡儼然天竺古能仁”這一千古傳頌的楹聯(lián),既贊美了龜峰山仙景,又表明了對能仁禪寺的景仰推崇之情,充分證明佛教圣地能仁寺在當時已頗具名氣。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征戰(zhàn)中原,也曾游幸龜峰山,并在能仁禪寺留下千古佳句。其鼎盛時期,寺內(nèi)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閣及寮房等近百間,僧眾達千余人。東晉仁法禪師、唐代真應(yīng)禪師、虛應(yīng)禪師、靈應(yīng)禪師、宋代圓喜禪師、明代道一禪師、修一禪師等高僧大德先后在此住持,香火一直旺盛。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能仁寺第一期工程——玉佛殿!這座殿是20xx年4月動工興建,采用仿唐式二重檐古代建筑。一樓是念佛堂,是供僧人和信眾念佛修行之用。中間供奉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左邊的觀世音菩薩,右邊是大勢至菩薩,她們協(xié)助阿彌陀佛弘揚西方凈土的修行方法。二樓是玉佛殿,因為殿中供奉的是由緬甸白玉精雕而成的釋迦牟尼佛像而得名,這尊佛像高達4米,重達15噸左右,是我們?nèi)A中地區(qū)第一大玉佛!大家可以進來禮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釋迦牟尼佛的左右的是“苦行第一”的迦葉尊者,右邊的是“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他們侍奉釋迦牟尼佛的兩邊。在殿內(nèi)的左邊是“普賢菩薩”,她象征是真理,她的座騎是大象,寓意吉祥、謹慎、穩(wěn)重!在殿內(nèi)的左上角是“文殊菩薩”,她象征的是大智慧,她的座騎是獅子,寓意佛法的威嚴,如果我們的香客是學生的 或者家里有讀書或要考大學的一定要來拜拜文殊菩薩 心誠則靈 確保金榜題名!

殿內(nèi)釋迦牟尼佛神態(tài)和善、安寧,大家可以進來禮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如果大家有心,不防為能仁禪寺的重建出份力捐款積德,不在多少,為家人祈求平安,佛曰:瑬一縷黃金,蓄財富,取之不盡,福相隨;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龜峰山的核心景點—萬畝杜鵑花海。在龜背嶺上有分布集中、保存完好連片面積達十萬多畝,生長周期上百萬年得原生態(tài)古杜鵑群落,到每年四、五月份龜峰山的紅杜鵑就相繼爭先斗艷的盛開了。一山連一山都被這猶如紅地毯般杜鵑花所覆蓋,整個山巒呈現(xiàn)一片紅色的海洋,遠看去就是一座火焰山。人們把這種紅色的杜鵑花,叫映山紅,花開的時候那種如火如荼的鮮亮光彩把整個山都給染紅了。北宋詩人楊萬里曾禮贊過映山紅的這種質(zhì)樸高雅的品質(zhì):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濃。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

龜峰山地處大別山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氣候、水紋和土壤的巨大差異適宜杜鵑花的生存環(huán)境。龜峰山上的杜鵑花生自天然,分布較廣,是大別山自然風光的經(jīng)典,她屬于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是小灌木,適宜在潮濕酸性土壤中生長,她的習性是由長綠到落葉,花開的時候沒有葉子,花落后才長出綠葉。這里的杜鵑除作觀賞,葉子、花瓣可入藥并提取芳香油,花瓣可以食用是很好的美容養(yǎng)顏果脯,樹皮可提制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這種高山杜鵑樹根系發(fā)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梢姸霹N有著很大的觀賞價值、醫(yī)學價值、使用價值。

在杜鵑花海里神奇的生長著一顆杜鵑樹—杜鵑花王。也許是大自然對龜峰山的寵愛,偏將這一顆奇樹播撒到了這里,據(jù)專家考證她已經(jīng)有600多年得樹齡了,她是同一個兜同一個根上長出56枝杜鵑樹?!?6”一個有著特殊象征意義的數(shù)字,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56種語言匯成一家—愛我中華。 20xx年龜峰山風景區(qū)對這顆奇樹的高度重視和珍愛,與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簽訂協(xié)議,為其投保960萬,象征在中華民族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同一個根同一個兜上長出56枝杜鵑樹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大團結(jié),共根相系,血脈相連,為實現(xiàn)中國民族偉大歷史復興而凝聚在一起。20xx年,我們成功舉辦了全世界杜鵑花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來自世界各國四十多位專家,他們相聚在麻城,震撼在龜峰山,他們一致認為湖北麻城杜鵑杜鵑是他們見到過該種杜鵑分布最集中,林分結(jié)構(gòu)最純,種群面積最大,樹林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優(yōu)美,景觀最壯麗的自然群落,令人眼界大開,堪稱世界奇跡,真可謂麻城杜鵑甲天下。

在龜峰山不僅有神龜,有紅杜鵑,還有原生態(tài)的民俗表演,龜峰山組建的民俗藝術(shù)團演繹麻城原生態(tài)的民間藝術(shù),展現(xiàn)麻城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傳承發(fā)揚鄂東民間藝術(shù),讓游人深入了解麻城傳統(tǒng)民間文化?!爸腥A長壽山,世界杜鵑園”。最后我們要游覽的是龜峰山杜鵑盆景園。為了彌補只有春季看杜鵑的遺憾,實現(xiàn)“四季看杜鵑,麻城龜峰山”,景區(qū)在龜峰胡畔投資6000萬,占地30余畝,打造世界一流的杜鵑盆景園,園區(qū)分為入口區(qū)、溫室展區(qū)、戶外展區(qū)、原生態(tài)餐飲等多功能區(qū)。盆景園是景區(qū)一大靚點,能滿足游客對杜鵑花多樣性和綜合性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杜鵑花城”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今天的導游講解就到此結(jié)束了。

謝謝大家!

推薦湖北保衛(wèi)心得體會及收獲八

東湖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東部,是全國首批命名的44個名勝風景區(qū)之一,同時也是首批獲國家4a級景區(qū)其一。它于1982年11月被國務(wù)院審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面積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其岸線曲折,港汊交錯,碧波萬頃,漁舟蕩漾,青山環(huán)繞,是我國最大的城中湖。

東湖的湖面遼闊,煙波浩渺,素有99灣之稱。東湖有大小山巒34個,連綿起伏,高低錯落。東湖的山,山青如黛,東湖的水,水碧如藍。33平方公里的東湖碧波在它的東、西、北三面緊緊環(huán)繞,使它猶如一座美麗的半島。在這里登高峰而望清漣,踏白浪以覽群山,能體會到各種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里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余萬株,在武漢有“綠色寶庫”之譽,同時這里也是花的海洋,陽春三月花開時節(jié),漫山遍野花開如織,千姿百態(tài),令人目接不暇。

站在拉昂錯湖畔,一股奇怪的感覺在胸中升起;偌大的湖區(qū)見不到一人一畜,空曠得象是站在了宇宙邊緣。圣鬼兩湖不但相隔不遠而且兩湖有水路相通。也許因為造化,圣湖和鬼湖的水質(zhì)完全不同:圣湖的水清冽甘爽,鬼湖的水苦澀難咽。這兩極的對立讓我們不禁會想到本尊與佛母相擁的大象征——宇宙乃至一個蟲子的精神是和諧統(tǒng)一。就像你現(xiàn)在看到的,圣湖和鬼湖同樣在一陣柔風中輕輕起伏,沒有炫耀沒有悲戚,只有千古的廝守。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總面積20xx畝,水上面積700畝,游覽區(qū)面積100公頃。下面是為大家收集的關(guān)于江蘇揚州瘦西湖導游詞全文,希望大家喜歡!

經(jīng)過30多年的建設(shè),現(xiàn)在東湖四周已有 亭、臺、樓、閣和各種建筑設(shè)施70多處,可謂是亭臺樓館金碧交輝,園林花囿爭芳竟艷。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被,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致的園中園是東湖風景區(qū)的四大特點。東湖依自然環(huán)境分為:聽濤、白馬、落雁、珞紅、吹笛和磨山六個景區(qū)。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磨山景區(qū),民間有“十里長湖,八里磨山”之說,那么磨山三面環(huán)水,六峰逶迤,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在此搭臺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劉備祭天臺遺址。磨山原名磨兒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脈,山上松林蒼翠,曲徑幽深,奇石崢嶸,古洞幽邃。磨山站峰以東頭的山峰最為秀麗,此峰形圓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風景區(qū)主要分為植物專類園和楚文化游覽區(qū),植物專類園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園、櫻園、盆景園等13個專類園,以園林觀賞為主,體現(xiàn)了江南藝術(shù)的特色。楚文化游覽區(qū)位于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國古代楚國的中心地區(qū),武漢則處在其中心腹地,在此開辟楚文化游覽區(qū),旨在弘揚中國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展現(xiàn)絢麗多彩的楚文化。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楚文化的門戶——楚城門,它是參照當時楚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城門設(shè)計的。楚國是最早修筑長城并設(shè)立城門的諸侯國之一。楚國稱長城為“方城”,根據(jù)楚人喜臨水居高的特點,楚城門選擇在依山傍水的要津上,其設(shè)計古拙,氣勢恢弘。整個城門由水門、陸門,城墻,望樓、箭樓和烽火臺組成。城上的雙闕望樓透出了城門特有的靈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鳥架骨演變而來的雙鳳脊飾傲居望樓頂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鳳的習俗。該城全長105米,高為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與高處的烽火臺相連,另一端直插水中與水師城門相交,具有楚地山鄉(xiāng)澤國的特色。

在榕湖的湖心島上, 原建于40年代, 1979年兩次重建, 現(xiàn)為一組設(shè)計新穎的仿古臨水亭廊, 由大小兩亭及連廊組成。大亭8角、重檐、凌駕水中; 小亭4角, 單檐尖頂, 坐落岸上, 以直角形(l)曲廊與大亭相連, 總面積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橋銜湖心島, 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間, 與亭廊構(gòu)成整體, 顯出平穩(wěn)中求變化, 臨水而有飛動感。

據(jù)野史記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nóng)曾在平山堂赴宴,席間以古人飛紅為題,行令賦詩。到了某鹽商時,因才思枯竭,無以為對,竟然說出柳絮飛來片片紅之句。金農(nóng)為之解圍,說逝人確有該詩,并為之補全,詩說:廿四橋邊廿四風,憑鬧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眾人明知是金農(nóng)即席杜撰,但不得不佩服金農(nóng)的才思敏捷。

朋友們,大東海距三亞市中心3公里,位于榆林港和鹿回頭嶺之間,是三亞市的著名海灣之一。月牙形的海灣長約2公里。陽光、海水、沙灘、綠樹構(gòu)成美麗而典型的熱帶風光。冬季水溫18-22℃,是進行海水浴、陽光浴的理想之地。在傳說中,大東海是三亞落筆峰落筆洞黑龍戲水的地方。相傳黑龍看中了大東海晴空麗日,碧波萬頃,風平浪靜,央求南海龍王將大東海借給他戲水解悶。南海龍王同意了。誰知黑龍一來便帶來臺風,弄得大東海浪高流急,影響人們打魚和生活。南海龍王看著太不像話,采取了限制措施,只準黑龍偶爾來大東?;顒咏罟?。

一堵城墻并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開放融合是一個民族永葆生機的基礎(chǔ)。楚人有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但從來不固步自封,從來不拒絕外來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師夷夏之長的目的在于創(chuàng)新,楚人敢于打破陳規(guī),向自認為不合理的事物挑戰(zhàn)?!安圾Q則已,一鳴驚人”本是楚人的一種性格,最后上升為以蔑視既存,敢于創(chuàng)新為主要內(nèi)容的民族精神。

與環(huán)洲以一座白橋相連的是櫻洲,又名連萼洲,是四面環(huán)水的洲中洲。櫻洲以遍植櫻花而得名。春天,這里是賞櫻勝地。繁花似錦,人稱“櫻洲花?!?。

現(xiàn)在我們進入地宮,慈禧的地宮由五券二門組成,金券正中漢白玉棺床上安放著慈禧太后的棺槨,棺槨分兩層,里為棺、外為槨,均由名貴的金絲楠木制成。

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地點便是楚文化交流以及商品交換的場所——楚市。首先最吸引我們眼球的就是這“楚市”二字了。我們現(xiàn)

在看到的這個楚字很像是由兩個樹木的木字中間加一個足字組成的,似在表明從森林中走出來的意思,的確,楚人立國之初,偏僻狹小,但他們并不滿足偏安一隅,終于通過“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歷程而成為泱泱大國。楚國之所以能成為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開拓進取的精神。楚人不以處蠻地而自卑,敢于在逐鹿中原中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展露自己的鋒芒。

來到楚市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一派楚地風貌,街市錯落,黃墻黑瓦,紅漆門柱,青石小道。在這200多米長的街市上,采用吊腳樓式的建筑,店鋪林立,游人如織,據(jù)說所居住的吊腳樓就是沿襲了這一傳統(tǒng),具有鮮明的楚文化風格。楚文化的物質(zhì)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漆器、木器、絲織刺繡及工藝品、老子和莊子的哲學、屈原的詩歌、莊子的散文、美術(shù)和樂舞等內(nèi)容。在這里,我們可以買到各種具有楚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大家盡可自由選購。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美麗西湖之行的導游:方子方(寫自己的名字哦!)。讓我們隨著船徐徐開動,開始游覽美麗的西湖吧!

逛完了楚市我們便可以看到前面的楚才園了,楚才園是以楚文化典故為題材建造的大型雕塑群,共有圓雕12組,大型浮雕2組。該園以雕塑藝術(shù)和磅礴氣勢而獨具風格,每一組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反映了楚國820xx年間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歷史進程,具有很深的文化。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物品叫做鳳標,其鳳體凈高7.2米,共用黃銅15.8噸,兩鳳站在百獸之王老虎的背上,威猛而華美.楚先民以鳳為圖騰和吉祥物,他們把鷹、鶴、燕、孔雀等鳥類的美好特征集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他們理想中的仙鳥——鳳。因此,鳳被譽為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楚人尊鳳是由其遠祖拜日、尊鳳的原始信仰衍化而來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歷史。而這做鳳標則很好地展示了楚人崇拜太陽、崇尚火種、鐘愛鳳的楚文化真諦。

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慶道光間, 少司空李宗瀚建為別墅。張維屏《洼游日記》稱, 大門臨湖, 內(nèi)有小橋流水, 過橋有屋, 屋后有軒, 軒前有園, 整座建筑用竹籬圍合。李宗瀚住湖東“拓園”, 今人民禮堂東北側(cè), 湖西莊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書精刻, 后破落, 別墅荒蕪。1954年以來, 這里建起擁有十幾幢風格各異的庭院建筑, 成為桂林市第一個接待國家元首級的外事賓館榕湖飯店。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便是楚文化游覽區(qū)的標志性建筑——楚天臺了。楚天臺是按楚國章華臺“層臺累榭”的形制而建,345級臺階設(shè)3個休息平臺,寓意“三休乃至”。楚天臺“層階巨殿”,高臺聳立,依山傍水,高36米,建筑面積2260平方米,是一個外五內(nèi)六的建筑。其基座利用山形,建臺兩層弧形坡道,似兩道彩虹給游人以“登云而上”的升騰感。楚天臺內(nèi)有荊楚文物、工藝品、楚國名人蠟相展、編鐘樂舞演出。在這里,我們可以一邊歇歇腳,一邊盡情欣賞、體味楚文化浪漫、瑰麗、詭異的風韻。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