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如何寫 山東港口精神心得體會(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3 09:51:05 頁碼:11
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如何寫 山東港口精神心得體會(8篇)
2023-01-13 09:51:05    小編:ZTFB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yīng)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jié)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guān)于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如何寫一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登泰山的起點—岱宗坊。岱宗坊是一座流傳有許多美麗神話的四柱三間式古代牌樓,圓形的脊獸和微微翹起的檐角,增加了坊的流動與飄逸,造型粗獷、簡潔,額題篆書“岱宗坊”三個金色大字。

岱宗坊是泰山的山門,一天門則是天梯的開始。沿登山公路直上到登山盤道,就是紅門宮。登上臺階映入眼簾的是四座石坊,前后相連,故有“小坊群”之稱。第一座牌坊為“一天門坊”;其后緊連著就是“孔子登臨處”石坊,此處古藤掩映,典雅端莊。泰山經(jīng)石峪石刻,其中鐫刻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的部分經(jīng)文,是現(xiàn)存摩崖石刻中規(guī)模空前的巨制。

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位于泰山中、西兩路交匯處的中天門,也叫二天門,為泰山主峰屏障。登上此處,仰觀岱頂,蓮花峰前危崖萬仞,云煙橫鎖;南天門形如天闕,門下天梯倒掛,似一條白色彩帶。俯視腳下,中溪山水曲折蜿蜒,奔流而下。中天門石坊旁有巨石仆臥如虎,因名伏虎石,石壁上有大篆“虎”字,古樸雄健。接著來到位于中天門上的云步橋,因石橋飛架在云霧繚繞的斷崖之上,人行至此如在云中漫步,故名云橋高懸如虹,百丈崖瀑布似白練傾瀉而下,是為“云橋飛瀑”,乃泰山十大自然景觀之一。

我們就要登泰山的十八盤。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共計1630余階?!熬o十八”西崖有巨巖懸空,側(cè)影佛頭側(cè)枕,高鼻禿頂,慈顏微笑,名迎客佛。

登上山頂,我們將來到坐落在登山盤道的盡處的南天門,又名三天門,門分兩層,下為拱形門洞,上為閣樓,名摩云閣。此處兩峰雄峙東西,天門扼隘口而立,險中出奇,氣度非凡。

進(jìn)了南天門再上兩層臺階就是天街,在長約千米的天街上布滿了賓館、飯店、商鋪,自古以來就似懸在天上的一條街市。

泰山歷史悠久,文物眾多,雄偉、奇特、古老、秀麗,我說也說不盡,請你們慢慢游賞吧!

關(guān)于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如何寫二

岱廟,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東岳廟、泰岳廟、岱岳廟,俗稱泰廟。為道教神府,是歷代帝王封禪和祭祀泰山的地方,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寺廟建筑中規(guī)格最高的。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總面積為9.6萬平方米,約合160畝。廟內(nèi)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86間,碑碣184塊,漢畫像石48塊,古檜、側(cè)柏212株。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遙參亭

為岱廟前庭,凡古代帝王有事于岱宗,必先至此進(jìn)行簡單參拜,而后入廟祭神,所以又被稱為“草參亭”。亭為二進(jìn)院落。前院正殿,明清時祀碧霞元君;兩側(cè)為東西配殿;院中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xx年)同知泰安州事張奇逢立《禁止舍身碑》。后院中立四角亭,1983年重建;后山門內(nèi)東側(cè)有1990年立日本書法家柳田泰云書《李白登岱六首》詩碑。

亭前有石坊,額書“遙參亭”。兩側(cè)鐵獅對峙,旗桿高豎。坊前為雙龍池,清光緒六年(1880年)為引王母池水而建。池南為通天街,池西有唐槐一株。

亭后是岱廟坊,又名玲瓏坊。清康熙年間山東布政使施天裔重修岱廟時創(chuàng)建,并撰書楹聯(lián):“峻極于天,贊化體元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zhèn)東方。”

正陽門

廟有八門。南向五門,即中為正陽,兩側(cè)為掖門;掖門兩側(cè),東為仰高,西為見大。東門名東華,又稱青陽;西門名西華,又稱素景;北門名厚載,又稱魯瞻。各門之上均有樓,前門稱五鳳樓,后門稱望岳樓。廟墻四角有角樓,按八卦各隨其方而名:東北為艮,東南為巽,西北為乾,西南為坤。門樓、角樓均于民國年間毀壞。1985年重建正陽門和五鳳樓,黃瓦蓋頂,點金彩繪,富麗堂皇,高聳巍峨。1988年至1989年重建巽、坤二樓,五彩斗拱,飛檐凌云。

正陽門內(nèi)迎面是配天門,穿堂式,筑于石砌高臺上。門上懸當(dāng)代書法家舒同書額。門內(nèi)原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神像,1920xx年毀,今為大汶口文化展室。兩側(cè)原有配殿:東為三靈侯殿,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西為太尉殿,祀唐武宗時中書郎杜。兩配殿神像毀于1920xx年。

門兩側(cè)有碑碣21塊。東側(cè)有《宣和重修泰岳廟碑》、《大元太師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銘》、《大元重修東岳蒿里山神祠記》、《創(chuàng)塑州學(xué)七十子記》、《康熙重修青帝宮記》等;西側(cè)有《大宋封東岳天齊仁圣帝碑》、《大元創(chuàng)建藏峰寺記》、《供祀泰山蒿里祠記》、《可摘星辰方碑》、《泰山贊碑》等。

天貺殿

位于仁安門北,是岱廟主體建筑,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大殿建于長方形石臺之上,三面雕欄圍護,長48.7米,寬19.73米,高22.3米。重檐歇山,彩繪斗拱,畫瓦蓋頂,檐下8根大紅明柱,規(guī)模宏大,輝煌壯麗,與北京的故宮,曲阜的大成殿,合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宮殿”。殿內(nèi)祀泰山神,面容肅穆,氣氛莊嚴(yán)。像高4.4米,頭頂冕旒,身著袞袍,手持圭板,儼然帝君。龕上懸清康熙皇帝題“配天作鎮(zhèn)”匾,門內(nèi)上懸乾隆皇帝題“大德曰生”匾。像前陳列明、清銅五供各一套及銅鼎、銅釜、鹵簿等。

大殿東次間有明代銅鑄“照妖鏡”一架,原在遙參亭,1936年移此。殿內(nèi)東、西、北墻壁上繪有巨幅壁畫,名《泰山神啟蹕回鑾圖》,長62米,高3.3米,描繪泰山之神出巡的盛況。東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鑾。整個畫面計675人,加以祥獸坐騎、山石林木、宮殿橋涵,疏密相間,繁而不雜,是中國道教壁畫杰作之一。大殿重臺寬廣,雕欄環(huán)抱。中置明代鐵鑄大香爐和宋代兩大鐵桶;兩側(cè)有御碑亭,內(nèi)立乾隆皇帝謁岱廟詩碑。

殿兩側(cè)原有環(huán)廊百間,與仁安門兩側(cè)的東西神門連接,內(nèi)繪十殿閻羅、七十二司。東廊中間有鼓樓,西廊中間有鐘樓,均毀于清末。1982年后,陸續(xù)重建環(huán)廊與鐘樓。今東廊內(nèi)陳列歷代碑刻,自北而南有《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漢衡方碑》、《漢張遷碑》、《晉孫夫人碑》、《魏齊隋唐造像記刻石》、《大唐齊州神寶寺之碣》、《唐鴛鴦碑》、《唐經(jīng)幢》、《宋升元觀敕牒碑》、《金濼莊創(chuàng)佛堂之記》、《金重修天封寺碑》、《五岳真形圖碑》、《登岱八首》、《太極圖》、《谷山寺敕牒碑》、《頌岱詩》、《乾隆御制詩》、《望岳詩》、《筑橋碑記》等名碑19塊。西廊內(nèi)陳列漢畫像石48塊。

殿前院,古柏蔽蔭,碑碣林立:東有《宋封祀壇頌碑》、《金重修東岳廟碑》、清乾隆皇帝御制《重修岱廟碑記》;西有《大宋天貺殿碑銘》、明太祖御制《封東岳泰山之神碑》;中立《大觀圣作之碑》、清康熙年間《重修岱廟記》等。

漢柏院

位于廟東南隅,院內(nèi)原有炳靈殿,又有漢柏,故舊稱炳靈宮或東宮,今稱漢柏院。門內(nèi)巨匾高懸,李鐸書“炳靈門”。周圍有古柏5株,傳為漢武帝東封時所植。如今扭結(jié)上聳,蒼勁蔥郁若虬龍蟠曲。雖已膚剝心枯,卻新枝繼生。古人譽為“漢柏凌寒”,為泰安八景之一。樹下有清康熙年間河道總督張鵬翮題《漢柏詩碣》。

院內(nèi)存歷代碑碣90塊,僅乾隆皇帝登岱傳作就有26塊,詩30首。亭臺及東墻內(nèi)嵌70余塊。著名的有張衡《四思篇》、曹植《飛龍篇》、陸機《泰山吟》、米芾《第一山》、乾隆帝《登岱詩》。

東御座

位于漢柏院北,原為清代皇帝駐蹕之所。其垂花門與東華門相直,大門與漢柏亭相對。院內(nèi)殿宇毗連,步廊環(huán)圍,1985年辟為泰山珍貴文物陳列室。正殿內(nèi)按清宮設(shè)置作復(fù)原陳列,有龍墩、龍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及各種大理石花飾掛屏。配殿內(nèi)陳列泰山祭器。殿前松柏下,東有宋真宗御制《青帝廣生帝君之贊碑》,西有馳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殘字碑。

銅亭鐵塔

岱廟后院的東西兩側(cè),有兩處惹人注目的古跡,東為銅亭,西為鐵塔。銅亭又名“金闕”,為明萬歷四十一年(1620xx年)鑄。亭為銅質(zhì),施以鎏金,亭長4.4米,寬3.4米,內(nèi)祀元君銅像。璀璨耀目,端莊渾重,該亭以仿木結(jié)構(gòu)形式裝配而成,顯示了我國古代精湛的冶鑄工藝。西側(cè)的鐵塔為明嘉靖年間鑄,造型質(zhì)樸雄偉,原有13級,立于泰城天書觀,抗日戰(zhàn)爭中被日軍飛機炸毀,僅存3級,1973年移此

關(guān)于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如何寫三

各位佳賓:

《論語》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那么我就以孔子的這句名言,熱烈地歡迎您來孔子的故鄉(xiāng)曲阜參觀游覽。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游覽并進(jìn)行導(dǎo)游服務(wù),非常感謝您的合作,并衷心地希望您對我的工作多提出批評意見。

在來曲阜之前,許多朋友可能已對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了解,但也有的朋友知道的并不十分詳細(xì),現(xiàn)在,我就在進(jìn)入景點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的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曲阜位于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現(xiàn)有人中62萬其中城區(qū)人口10萬,面積約890平方公里。"曲阜"二字始見于《爾雅》一書,東漢應(yīng)邵解釋說: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為了紀(jì)念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縣,金太宗天會7年(公元1120xx年),又復(fù)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在這片神圣而又古老的土地上,中國遠(yuǎn)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這里留下了蹤跡。據(jù)《史記》、《帝王世紀(jì)》等史書記載:"黃帝生于壽丘","少昊自窮桑登帝位,稱都曲阜,崩葬云陽山",現(xiàn)在曲阜城東8里,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墳?zāi)?-少昊陵。中國有句俗話說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是不是可理解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從這里,從黃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黃土高原遷徙的過程,而我們的母親之河,黃河、長江,從黃土高原之上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最后匯入大海呢!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實際上,江北的圣人幾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國封建時代,受到皇帝賜封的圣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為至圣孔子、亞圣孟子、復(fù)圣顏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頭4位都出生在曲阜,后兩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的后世33代曾在魯國為國君,至今山東稱魯,即起于此?,F(xiàn)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眾多,文化燦爛,有國家級文物古跡4處,省級11處,市級100余處。1982年曲阜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聯(lián)合國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由于曲阜對東方文化的重要貢獻(xiàn),不少人稱曲阜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東方的麥加"。在這里,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奮,因為這里深扎著中華民族的根,深扎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xiàn)什么,象征什么。然而,當(dāng)你走進(jìn)中國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chuàng)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的儒家文化的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風(fēng)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fā)現(xiàn)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長的歷史演進(jìn)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名詞。而儒家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鬃?歲的時候,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征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yán)的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xué)習(xí)和奮斗的一生。

孔子少年發(fā)奮自學(xué),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的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進(jìn)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的內(nèi)容,為創(chuàng)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chǔ)。

孔子30歲設(shè)學(xué)授徒,開始了漫長的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xué)、面向民眾,提倡"有教無類"之風(fēng),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鬃?1歲的時候,才做了中都縣令,后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dá)20xx年的周游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的時候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xué)和文獻(xiàn)整理上,一直到死??鬃拥囊簧穷嵟媪麟x,飽經(jīng)憂患的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fā)的一生,是春風(fēng)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的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的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的個性和品格,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jìn)步,孔子還將引導(dǎo)著人類,跨向21世紀(jì)。

曲阜的文物古跡和旅游景點非常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guān)?,F(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門外,城門的北面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廟。城門的正上方有"萬仞宮墻"4個大字。"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約等于8尺。據(jù)說,有人稱贊孔子的弟子子貢非常有學(xué)問,子貢聽說以后,就說:"人的學(xué)問好比宮墻,我的學(xué)問只有墻頭這么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墻內(nèi)的一切,而我的老師孔子的這道墻有數(shù)仞,不找到它的門是不能看到墻內(nèi)宗廟之美麗、房舍的多種多樣"。后人為表達(dá)對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墻"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的"萬仞宮墻"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墻"的來歷。

孔廟是后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于孔子死后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jìn)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筑群共有五殿、一閣、一壇、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讖R恢宏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唯一孤例。孔廟大門東墻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的尊重。

關(guān)于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如何寫四

大家好,我是導(dǎo)游陳邵文。今天,我要帶領(lǐng)著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觀光。

泰山位于山東省南部的泰安市。泰安市原名泰山市,泰山的名氣很大,所以把泰山取名作為市名,像樂山所在地點叫樂山市一樣。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別為:東岳泰山 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 北岳恒山。東岳泰山排名第一,高度(主峰離地面的距離)排行第三,大約1545米高,有"登泰山,小天下"之稱。有許多名人均登臨泰山,如秦始皇 漢武帝 唐太宗 宋祖 乾隆。據(jù)記載,泰山至今已經(jīng)有二十億年的歷史。

超過云層,所以上面有較大的冷空氣,冷的像寒冰一樣直入骨髓。如果你們很冷,可以到附近租一套皮棉襖。天街不光冷,小吃也特別多。泰山的小吃很有特色,如小米煎餅,這里的小米煎餅雙酸雙薄,又加了大蔥、甜面醬、煎雞蛋,用十里飄香這個詞來形容再適合不過了。天街的第三大特點就是——石碑特別多。天街上石碑比泰山其它地方的石碑多5倍多。天街最著名的石碑位于天街中部,這個石碑上面雕刻著十一個大字:"泰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這個石碑是1987年11月19日雕刻的。這個石碑表明了泰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之一。但是中國只有4處(20xx年前),泰山是其中第三個命名的。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東側(cè)有一個觀日石。在原來,傳說古人因為爬山時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們齊心協(xié)力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大家把它放在觀日點,人們站著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

現(xiàn)在,為了看到日出,人們夜里三點就來爬泰山或提前住在山頂上,這是為了等待看日出。主峰的西側(cè)有一塊石碑,上面雕刻著四個鮮紅的大字:"五岳獨尊",這四個大字時古代文學(xué)家孟子(孟軻)說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名榜首".從古至今,這四個字成了千古佳來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十八盤。因為古人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十八盤的臺階共1594級。高約400多米,可以說是泰山的"脊梁".如果你從下面的中天門順著十八盤一直登上南天門,你就會感覺到小腿肚子一直在不停的打哆嗦,這是因為十八盤很陡。

登上了南天門,大家先休息一下,留個影,休息一會我們再向上爬。

休息完了以后,大家請繼續(xù)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離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為天街已經(jīng)話。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點——玉皇頂。從玉皇頂?shù)挠^望臺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正如大詩人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所講:"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曉".

如果留完影的話,請跟我下山。

游客們,泰山的景色確實很雄偉,希望您帶著親朋好友再來光臨泰山!

關(guān)于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如何寫五

山東,中國古老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這片偉大的土地不僅有名山大川、碧波萬頃,而且在漫長的文明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孕育了非常燦爛的文明。山東的名勝古跡、山水風(fēng)光舉不勝舉。

各位游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嶗山太清宮。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這個道觀是嶗山的太清宮,它是嶗山歷史最久,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道觀,建于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距今已有2140多年歷史。

太清宮的創(chuàng)始人是江西人張廉夫,他因做官不順,棄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廟”。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jǐn)U建廟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朝時期,道士劉若拙又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劉若拙武藝高強,宋太祖聽說他修道高深,于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宮中,劉若拙堅決要求回嶗山,宋太祖就赦封他為“華蓋真人”,由此給他巨款,敕建“上苑”和上清宮,重修太清宮。太清宮是劉若拙的別院。從此,太清宮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規(guī)模。太清宮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多間建筑。

[太清牌坊]

這里是太清宮牌坊,1997年太清宮出資修建,高8米,寬16米,由底座、立柱、額枋、字板四部分組成,為四柱三門式。牌坊又稱牌樓,是中國特有的門洞式建筑,雖然它只是中國古建筑中的“小品”,但其古老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極為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使其被公認(rèn)為是中華文化的象征,加上它具有強烈的裝飾、襯托、氣氛渲染的風(fēng)格,自然被廣泛地應(yīng)用到寺觀廟宇的建筑中來,起到了標(biāo)識引導(dǎo)、空間分界、裝飾美化、紀(jì)念頌揚的作用。

太清石坊陽面“嶗山太清宮”五字為中國宗教局閔志庭道長題寫;陰面“閬苑圣德”為本觀現(xiàn)任道長劉懷遠(yuǎn)所題?!伴仭弊忠鉃椤翱諘纭?,莊子外物曾記“胞有重閬,心有天游”,意指心胸寬闊;“苑”指花園,“閬苑”則指具有“閬風(fēng)的花園”,古指仙人所居之境;唐李商隱《李羲山詩集》中有“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墻無處不(妻)鸞”?!伴佋肥サ隆笔侵妇邆涓呱衅沸械南扇司幼≈?。

[正門→鐘樓→鼓樓→元辰閣→元君閣]

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太清宮的正門,大門比以前更加寬敞大方。這個門是20xx年4月完工,五月一日正式開放。大門為重檐廡殿頂建筑,也稱“山門”,這一名稱還保留著當(dāng)初道眾聚于山林隱修的痕跡。來到宮觀,仙、俗相分的標(biāo)志就是宮觀的山門,按照道教的說法,跨過山門,就意味著踏進(jìn)了仙界,與立于山門殿外眺望已是天壤之別、仙俗之別。

進(jìn)入大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右手的鐘樓和左手的鼓樓。俗話說,“晨鐘暮鼓”。鐘鼓是為了給道士們一種嚴(yán)整的時間觀念,提醒他們勤學(xué)苦修,不要偷懶。

鐘鼓樓后有兩座高大雄偉的建筑,這是新建成的“元辰閣”和“元君閣”。

元辰閣供奉的是斗母元君,斗母又稱斗老,斗母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眾星之母,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管農(nóng)業(yè)節(jié)令的神。

兩旁有六十甲子,道教信奉六十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循環(huán)相配而得。元辰殿內(nèi)供奉的六十甲子神象,文武兼?zhèn)?,喜怒各異,或持槍劍,或抱琴?zhí)笏,各顯神通,輪流管理人間一年禍福,被尊為值年太歲。

元君閣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稱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華北最受崇拜,因為她的“老家”在山東泰山。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之說,男子得仙稱“真人”,女子得仙稱“元君”。泰山玉女,上通乾象,降臨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紅裙,所以全稱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的右邊是送子娘娘,古代人們認(rèn)為生兒育女是送子娘娘恩賜的,她能保護子孫后代平安成長。左邊是眼光娘娘,傳說眼光娘娘能治療各種疾病,保佑人們眼明心亮、身體健康。

殿內(nèi)兩邊供奉的是“八仙”,八仙是最受中國人歡迎的神仙群體之一,但八仙的產(chǎn)生與定型卻經(jīng)歷了很長一個過程。今天各位熟知的道教八仙先后見于唐宋文人的記載,但他們湊成一個班子是在元代,而這個班子的定型卻是明代的事,并沿用至今,這顯示了民間造神的隨意性。

關(guān)于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如何寫六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們現(xiàn)在將要游覽的是古代藝術(shù)的博物館--岱廟。

岱廟,舊稱“東岳廟”,又叫泰廟,主祀“東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地方。

岱廟創(chuàng)建歷史悠久,西漢史料始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的記載。唐開遠(yuǎn)十三年(公元720xx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又進(jìn)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后經(jīng)金、元、明、清歷代拓修,逐漸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

岱廟位于泰安市城區(qū)北部,恰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的岱頂南天門中軸線上。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岱廟的建筑,采用了中國古代縱橫雙方擴展的形式,總體布局以南北為縱軸線,劃分為東、中西三軸。東軸前后設(shè)漢柏院、東御座、花園;西軸前后有唐槐院、環(huán)詠亭院、雨花道院;中軸前后建有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后寢宮、厚載門。主體建筑宋天貺殿位于岱廟內(nèi)后半部,高踞臺基之上,其他建筑則設(shè)在中心院落之外,彼此獨立,又有內(nèi)在聯(lián)系。這種建筑布局是按照宗教的需要和宮城的格局構(gòu)思設(shè)計的,形成分區(qū)鮮明,主次有序,莊嚴(yán)古樸的獨特風(fēng)格,并通過建筑空間的變幻,在莊重、肅穆和幽深、雅樸的相互滲透中相映成趣,完整一體。廟中巍峨的殿宇與高入云端的南天門遙相呼應(yīng),給人以置身泰山之中的優(yōu)美感。

岱廟城堞高筑,周長三華里,高三丈,四周8個門,向南開的5個,中為正陽門,左為東掖門,再左名仰高門;右為西掖門,再右名見大門;向東的名青陽門,也叫東華門;向西的名素景門,也叫西華門;向北的名魯瞻門,也叫厚載門。每個城門上皆有城樓,岱廟的四隅分別建有巽、艮、乾、刊角樓,整座建筑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猶如一座帝王的宮闕。

岱廟,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這里保存了琳瑯滿目的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藝品,也有閃爍著華夏文明光華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歷史文物,并保存了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經(jīng)。更為珍貴的是還有184塊歷代碑刻和48塊漢畫像石,成為我國繼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

岱廟,又是一座賞心悅目的古典園林。虬龍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銀杏,玲瓏精美的盆景,爭奇斗艷的花卉,又為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增添了萬種風(fēng)情的媚態(tài)。岱廟,一年四季景色如畫,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

莊嚴(yán)、雄偉的岱廟,殿宇輝煌,文物薈萃。這里的每一處建筑都體現(xiàn)著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風(fēng)采,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泰山的文明發(fā)展。漫步在這藝術(shù)的世界里,抬眼望到的,舉手觸到的都是民族的瑰寶,無不使觀者動力容,令游人感慨。巍巍岱廟,是一座熔建筑、園林、雕刻、繪畫和祖國傳統(tǒng)于一體的古代藝術(shù)博物館。

現(xiàn)在,我們到的這個地方叫“遙參亭”。它位于泰安市區(qū)的中部,通天街的北首,座落在岱廟正陽門外,是岱廟的前庭,為進(jìn)入岱廟的初階。古代帝王每逢來泰山舉行祭典時,先要在這里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以表示對泰山神的虔誠。因此,古時又稱“草參亭”。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山東參政呂經(jīng)升任副都御史,臨行前改為“遙參亭”,一直延用至今。遙參亭門外的遙參坊是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創(chuàng)建,至今完好無損。另有旗桿高豎,左右鐵獅蹲列。坊南的“雙龍池”,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開建,方石壘砌,引王母池之水,環(huán)繞岱廟注入池中。因池內(nèi)西北、東南角各有一個進(jìn)出水的石雕龍頭而得名。池南是通天街,使人一進(jìn)入泰城南門就置身于神秘、莊嚴(yán)的“登天”氣氛之中。池北側(cè)的華板上刻有“龍躍天池”四字。1992年又在池外圍以漢白玉雕花石欄,周長63米,以保護文物。石欄內(nèi)東側(cè)立有清代石碑二通,北側(cè)立有“濟南五卅慘案紀(jì)念碑”,西北側(cè)有古槐一株,相傳為唐代所植,至今枝葉繁茂,青翠欲滴。雙龍池周圍為一小廣場,四周古建筑林立,形成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

遙參亭為過亭式院落,東西寬52米,南北長66.2米,總面積3442.4平方米。正殿五間,建在院中心長方形臺基上面,寬10.8米,進(jìn)深7.75米,通高7.9米,為四柱五梁、九脊單檐歇山式,黃瓦蓋頂。清代曾祀碧霞元君。兩側(cè)為東西配殿各中間。第一遙參亭是一組獨立的建筑,但與岱廟在內(nèi)涵上又是統(tǒng)一的,由于它的存在,把岱廟神秘而莊嚴(yán)的氣氛烘托得更加濃厚。這種既獨立又統(tǒng)一的建筑風(fēng)格,不僅在五岳中獨樹一幟,在中國現(xiàn)存古建筑中也是不多見的。遙參亭在唐代曾叫“遙參門”,民間曾有“參拜泰山神,先拜遙參門”之說。當(dāng)您游覽岱廟時,也應(yīng)首先從遙參亭開始。

穿過遙參亭,迎面而立的“岱廟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創(chuàng)建。坊高12米,寬9.8米,深3米,為四柱三門式。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體浮雕。四柱前后流通墩上雕有8個石獅,姿態(tài)各異;重梁四柱刻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等20余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獸和各式花卉紋樣。整座石坊造型別致,刻鏤透細(xì)不凡,為清代石雕藝術(shù)中之珍品。坊柱南北兩面都刻有楹聯(lián),南面為施天裔所題“竣極于天,贊化體亢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zhèn)東方”。北面是清山東巡撫、兵部侍郎趙祥星題的“為眾岳之統(tǒng)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摻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于京?”。兩副楹聯(lián)扣人心弦,先聲奪人,把泰山的崇高地位和泰山神的顯赫聲威做了高度概括,使人未進(jìn)岱廟便生敬仰之情。

關(guān)于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如何寫七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讓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對大家來泰山旅游、觀光表示熱烈歡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間能夠玩得開心,吃、住放心,同時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覽當(dāng)中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收獲,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cè),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為東經(jīng)117度6分,北緯36度16分。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岳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wù)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1992年榮登全國旅游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筑群有22處,總建筑面積達(dá)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這里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jīng)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jì)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為“活著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余株,其中有2100年前的漢柏6株,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00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xiàn)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qū)內(nèi)有著名山峰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著名的黑龍?zhí)丁⑸茸友?、天燭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日出,是一個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自古以來,無數(shù)詩人對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宋代詞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的絕句尤為人愛,凌晨破曉前,站在日觀峰,舉目東方,晨星漸沒,微暈稍露,天地間的一片云海滾動,稍頃,一線晨曦透過云層照亮東方,這時天空由灰變黃,繼而呈現(xiàn)橙、紫、紅瑰麗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層,在陽光的照耀下,組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綺麗多姿的圖案,旭日在陽光中婷婷娜娜從云層升起,陽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響忽隱忽現(xiàn),閃爍不定,日輪緩升時又受波峰、波谷推進(jìn)的影響上下跳動,漸漸成圓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陽西下時,朵朵殘云飄浮在天際,落日的余輝如一道道金光穿過云朵灑滿山間。太陽象一個巨大的玉盤,由白變黃,越來越大,天空如緞似錦,待到夕陽沉入云底,霞光變成一片火紅,天際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燒,天是紅的,山是紅的,云是紅的,大地也是紅的。舉目遠(yuǎn)眺,黃河象一條飄帶,彎彎曲曲從天際飄來,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緞帶般的黃河泛起紅潤,波光翻滾,給人以動的幻覺。“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太陽慢慢靠向黃河,彩帶般的黃河象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泰山的云霧是變幻莫測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氣蒸發(fā)蒸騰,加之夏季季風(fēng)自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成云致霧。有時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條長長的帶子,如同官服玉帶,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時則烏云滾滾,大有倒海翻江之勢;也有時白云平鋪,如大地鋪絮,山谷堆雪,團團白云如同千萬個玉盤,輕攏漫涌,鋪排相接,好象平靜如無垠的汪洋大海,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盤”。

碧霞寶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寶光”俗稱“佛光”,多出現(xiàn)在碧霞祠東、西、南神門外,碧霞祠地處玉皇頂?shù)那皯眩貏菹鄬Φ桶?,云霧較為濃密且較穩(wěn)定,在彌漫背后照來,人影呈現(xiàn)在霧幕上,周圍形成內(nèi)紫外紅彩色光環(huán),燁燁生輝,彩環(huán)呈現(xiàn)紅、橙、黃、綠、青、藍(lán)、紫七色,有時還會出現(xiàn)雙環(huán),更加絢麗動人。站在霧幕前的游客舉手投足,光環(huán)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氣溫常在-20攝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氣溫回暖,大陸氣團稍有減少,南方暖溫氣團乘虛而入,霧氣籠罩山間,微風(fēng)吹動,飄浮的霧滴觸及樹枝、巖石、房頂,凝結(jié)成冰粒,層層疊疊,便形成了“千枝瓊玉”、“萬樹花”的霧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個潔白如銀的世界,猶如龍宮洞府,別有一番情調(diào)。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卻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體上,急速結(jié)成堅硬、滑而透明的冰層,這就是“雨淞”。每當(dāng)雨淞出現(xiàn),山巒樹木象冰晶倒掛,地面巖石似鋪明鏡,泰山變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紅日映冰峰,藍(lán)天襯霞山,光彩奪目,金光迸射,滿山松柏映雪,到處銀裝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潔的北國風(fēng)光。

泰山地區(qū)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態(tài)的麗山秀水和人文名勝,生動地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的文明篇章。現(xiàn)代考古科學(xué)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泰山周圍已經(jīng)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大量史料也都記載了泰山地區(qū)早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已經(jīng)顯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不僅影響到山東,而且影響到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齊魯之邦”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達(dá)的地區(qū)之一,產(chǎn)生了孔子、孟子等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告訴我們,泰山地區(qū)早在遠(yuǎn)古時代就已經(jīng)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時代就已成為中國最早的名山,成為五岳之首。

關(guān)于山東港口五筆賬心得體會如何寫八

各位團友,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位于泰山腳下,被譽為古代藝術(shù)博物館的岱廟。岱廟,古時稱為東岳廟,也叫“泰廟”,是歷史上封建帝王祭祀泰山和舉行封禪大典的地方。史書中有“秦既作疇,漢亦起宮”的記載,說明這里在秦漢時期就已成為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后來經(jīng)過歷代的維修擴建,逐漸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岱廟的建筑布局是仿照古代帝王宮殿體制建造的,以南北為中軸線,主體建筑都在中軸線上,左右配以亭、廊、殿、廡??偯娣e達(dá)到9。6萬平方米,約合160多畝。岱廟城高約3丈,周圍3里,一共8個門。其中向南開的有5個門:中間是正陽門,左右兩邊分別是東掖門、仰高門;西掖門、見大門。東西兩面分別是東華門和西華門。北面有魯瞻門,也叫厚載門。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這個位于正陽門前的地方就是遙參亭,它古時稱作“草參亭”。因為每次要古代帝王來泰山祭祀時,為了表達(dá)對泰山神的崇敬和虔誠,先要在這里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然后入廟,所以叫“草參”。在唐代時遙參亭也叫“遙參門”。民間有“參拜泰山神,先拜遙參門”的說法。各位團友,我們現(xiàn)在游覽岱廟,也是由遙參亭開始的。

遙參亭是一組相對獨立的建筑,總面積約3442平方米,它包括五間正殿以及四間東西配殿。雖然在形式上遙參亭和岱廟是相對獨立的,但遙參亭在建筑構(gòu)思上適應(yīng)了由前奏一步步進(jìn)入高潮的封禪大典的需要。作為岱廟的前庭,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岱廟的神圣,泰山的雄偉才被有力地烘托出來。

遙參亭的前面有一座遙參坊,它建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70年),至今保持完好,遙參亭的后面還有一座石坊,名岱廟坊,建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由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創(chuàng)建。

出了岱廟坊,我們迎面看到的就是岱廟的正門——正陽門。在古時候,這道門平時是關(guān)閉的,只有皇帝到來時才從此門進(jìn)出。正陽門只是進(jìn)入岱廟的第一道門,走訪進(jìn)正陽門,我們還會依次看到岱廟的第二道門配天門和第三道門仁安門。配天門和仁安門的名稱分別具一格取意于孔子“德配天地”和“天下歸仁”之語。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依次排列在岱廟的南北中軸線上,當(dāng)我們從這三道門中走過時,天貺殿便在眼前了。

天貺殿同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并稱為中國三大宮殿。它創(chuàng)建于北宋真宗大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它是宋真宗趙恒為了慶賀所謂“天書”而建的。公元1020xx年,遼軍大舉南下,宋遼在澶淵(今河南濮陽)交戰(zhàn),宋真宗在寇準(zhǔn)等人的堅持下親自來到前線督戰(zhàn),大勝遼軍,但這時在形勢對宋軍有利的情況下,宋真宗卻無心再戰(zhàn),與遼達(dá)成協(xié)議,訂立了屈辱條約“澶淵之盟”。為了平息眾怒,鞏固統(tǒng)治,宋真宗采納了副宰相王欽若策謀的“天降昭書”的騙局,同年十月,趙恒用車載著“天書”來到泰山,率領(lǐng)群臣舉行了隆重的答謝天恩告祭大禮,并把舊歷6月6日定為“天貺節(jié)”。次年,又在岱廟內(nèi)修建大殿,取上天賜與的意思,名為“天貺”。

天貺殿內(nèi)的墻上繪有巨幅壁畫,名為《泰山神啟蹕回鑾圖》,相傳為宋代時所繪。壁畫全長62米,高3。3米,畫中描繪了泰山神出巡時的盛大場面,整幅壁畫以大殿后門為界分為東、西兩幅。東為“啟蹕圖”,描繪泰山神出巡時的場面;西為“回鑾圖”,描繪泰山神返回時的情景。畫面中共有人物697個,大家可以仔細(xì)看一下他們的裝束、儀態(tài)、表情,是不是無一雷同呢?據(jù)說這幅壁畫在古代時曾遭到損壞,部分畫面是后來重繪的,但在風(fēng)格上仍保留了宋代原作的面目,成為我國繪畫史上一件藝術(shù)珍品。

天貺殿前露臺的兩側(cè)各有一座御碑亭,內(nèi)有乾隆皇帝的詩碑。在露臺下還有一“閣老池”,這里是皇帝舉行封禪大典時,群臣恭候的地方,池內(nèi)有9塊太湖石,其中一塊名為“扶桑石”,和“扶桑石”遙遙相對的還有一株名為“孤忠柏”的古柏。相傳它是唐朝女皇帝武則天的大臣石忠的化身。石忠被武則天殺害后,冤魂不散,來到東岳大帝前狀告武則天,化為孤柏。據(jù)說,凡是能夠蒙住雙眼繞著扶桑石左右各轉(zhuǎn)三圈,然后摸到對面的孤忠柏的人都會福氣多多,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去試一下。

天貺殿后面是后寢三宮,其中正寢宮面闊五間,兩邊的配寢宮各三間。公元1020xx年,宋真宗曾昭封泰山神為“天齊仁圣帝”,有“帝”當(dāng)然就應(yīng)有“后”,由此,就封了一個“淑明后”,修建了這座后宮。

天貺殿兩側(cè)有東、西碑廊,泰山的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里,有《衡方碑》、《張遷碑》、《孫夫人碑》、《雙束碑》等。

這座植有五株古柏的院落就是漢柏院。相傳是漢武帝劉徹來泰山封禪時種植的,距今約有20xx多年,漢柏院就是由此而得名的。院內(nèi)有90多塊碑碣,曹植的《飛友篇》、張衡的《四愁詩》、乾隆皇帝御制的《漢柏圖》都在其中。

漢柏院北面的這座四合院是東御座,它是古代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為座落在東華門,所以稱為東御座,舊時也稱迎賓堂。清乾隆三十五年改為駐蹕亭。它有正殿五間,東西配房各五間,是一組完整的四合院式的宮殿建筑?,F(xiàn)在這里面陳列著古代帝王封禪時的祭器和岱廟內(nèi)現(xiàn)存的文物。其中明代嘉靖年間的藍(lán)花黃地釉瓷葫蘆和清乾隆皇帝御賜的沉香獅子、溫涼玉,被稱為“泰山鎮(zhèn)山三寶”。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馳名中外的秦二世泰山刻石了,它又名李斯碑,上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昭書,是由丞相李斯以篆體書寫的。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為宣揚功德,在公元前220xx年東封泰山,并立泰山刻石,宣揚統(tǒng)一國家的功德,表達(dá)了治理國家的決心。秦二世胡亥于公元前220xx年東巡時,在背面又刻上了它的昭書。泰山秦刻石共222個字,但歷經(jīng)滄桑,現(xiàn)僅存下來10個字,被國家列為一級文物,保存在岱廟東御座內(nèi)。

走進(jìn)岱廟最后一道院落,東邊有一銅亭,西邊有一鐵塔。銅亭,又稱“金闕”,是明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鑄造的。亭子是銅制的,原在岱頂碧霞祠,為供奉碧霞之君而建,1972年遷入岱廟。西側(cè)的鐵塔建于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在“天書觀”,抗日戰(zhàn)爭期間,天書觀被毀,1973年移入岱廟,塔身原為13層,現(xiàn)僅存3層。

各位團友,出了岱廟的最后一道門厚載門,北行到泰山的山門——岱宗坊,我們就可以起步登山了。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