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漢服飾品比賽的心得體會和方法 漢服飾品比賽的心得體會和方法作文(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1 11:18:37 頁碼:11
漢服飾品比賽的心得體會和方法 漢服飾品比賽的心得體會和方法作文(三篇)
2023-01-11 11:18:37    小編:ZTFB

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漢服飾品比賽的心得體會和方法一

20xx年6月13日下午兩時

漢服成人禮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日新國學會策劃舉辦的一次旨在弘揚傳統(tǒng)禮儀,復興民族文化的大型成人儀式。通過此次漢服成人禮,讓更多的當代大學生認識我們的民族服裝,了解和保留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明確成人意識,提醒社會責任.

日薪國學會會員

黨委副書記王興和教授 圖書館長讀書會長黃秀子

日薪國學會指導老師杜沛然 日薪國學會指導老師肖琴

一迎賓:主人立于東面臺階位等候賓客。

二就位:主賓落坐于主賓位;客人就座于觀禮位。

三開禮:主人(父親)起身,簡單致辭。

四就位:冠者(笄者)走至場地中,面向南,向觀禮賓客行揖禮。

五賓盥:正賓洗手做準備。

六初加:正賓跪坐下(膝蓋著席)為冠者(笄者)梳頭加巾(笄)。

七一拜:冠者(笄者)面向父母親,行正規(guī) 拜禮。這是第一次拜,表示感念父母養(yǎng)育之恩。

八二加:正賓為冠者(笄者)著帽(簪上發(fā)釵)。

九二拜:冠者(笄者)面向正賓,行正規(guī)拜禮。這是第二次拜,表示對師長和前輩的尊敬。

十三加:正賓為笄者冠者(笄者)著幞頭(加釵冠)。

十一三拜:冠者(笄者)面向國旗行正規(guī)拜禮,這是第三次拜,表示傳承文明報效祖國的心。

十二 置醴:有司擺好醴酒席。

十三 醮子:冠者(笄者)跪著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吃一點飯。

十四字冠者(笄者):給冠者(笄者)取“字”。

十五聆訓:冠者(笄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對其進行教誨。

十六 揖謝:冠者(笄者)向在場所有參禮者行揖禮以示感謝。

十七禮成:冠者(笄者)與父母并列,全體起立。父親面向全體參禮者宣布禮成。

弘揚傳統(tǒng)禮儀,復興民族文化. 明確成人意識,提醒社會責任.

漢服三十 盥器一個 薦席十張 酒食一份

音響一套 桌椅五個 橫幅兩個 國旗一面 活動經費預算四百五十元

侯楷 藏倩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日新國學會

20xx年6月3日

最新漢服飾品比賽的心得體會和方法二

漢服、漢禮、雅樂、雅聚

文史學會、采薇閣、國學學會、思弈協(xié)會、營銷協(xié)會、天涯笛簫社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廣袖飄飄,今在何方?

中華民族歷來被稱為“衣冠上國,禮樂之邦”,中華文化素以文雅著稱。中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本應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但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外來文化充斥我們的生活,國人,尤其是當代大學生越來越多的忽視了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在國人之間的表現(xiàn)越來越嚴重。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受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而當代青年學生是中國文化中最活躍的推動者與受益者,加

強青年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加深當代大學生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普遍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使我們任重而道遠的大任。

近年來,隨著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國學熱興起,作為華夏兒郎,在弘揚華夏文明,展我禮儀之邦的大潮中,應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推動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校園內的傳播,促進當代大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對傳統(tǒng)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了解,也為了承接宿州學院首屆漢服漢禮文化藝術展演所帶來的文化影響,準備開展以“漢服、漢禮、雅樂、雅聚”為主題的.服飾文化、禮儀文明活動,展現(xiàn)中國的大雅文化。

通過此次活動,旨在鍛煉會員們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并加強社團之間的交流與協(xié)作,在校園內營造一種識禮、懂禮的文化氛圍。推動當代大學生自覺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自覺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為校園文化建設添磚加瓦。

通過本次活動,旨在倡導禮的回歸,在大學校園里宣揚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部分,宣傳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倡導知禮、懂禮、舉止優(yōu)雅、言談有度。同時引導大學生去思考中華文化何去何從,為中華文化找到歸屬感。提升青年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彰顯中華文化的魅力。

通過服裝、禮儀的展示,喚醒同學們對中華文化根源的認識和覺醒,增強同學們對中華傳統(tǒng)美德及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激起同學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1、通過活動開展,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學習交流、分享見解。

2、倡導同學們在校園文化生活中更多的關注中國古典文化,更好的做一名華夏兒郎。

3、營造傳統(tǒng)文化的古典優(yōu)雅氛圍,凸顯中華文化獨有的魅力,增強同學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已有資源:各主辦社團全體會員

需要資源:報告廳及音響、舞臺幕布、漢服、舞蹈演員及節(jié)目、武術演員及節(jié)目、古箏、笛子、茶具、投壺、漢服禮儀模特、氣球、相機

1、前期宣傳

由主辦社團聯(lián)合制作宣傳海報兩幅進行宣傳,屆時,視贊助情況在校內以條幅形式宣傳

2、活動流程

(1)活動當天中午在食堂門口組織一場倡導知禮、懂禮、文明、優(yōu)雅的簽名活動,為其造勢。

(2)活動當天下午,晚會前一小時,所有禮儀模特、演員以巡游姿勢繞行校園一圈。

(3)晚上,在報告廳,以漢服漢禮文化藝術展演形式開展一場以古代文化為主體的晚會。

注:附活動詳細流程細則。

3、分組安排

【第一組】:舞臺組(采薇閣、思弈協(xié)會、天涯笛簫社)

主要負責:a、做好后臺的秩序上場順序、演員安排,同時搬道具b、輔助校音響設備部的工作,物品的管理。限制進入

后臺人數(shù)

c、晚會現(xiàn)場布置

【第二組】:采購組(文史學會、營銷協(xié)會、國學學會)主要負責:負責晚會用品的購買、漢服的租賃

【第三組】:節(jié)目組(營銷協(xié)會、采薇閣、國學學會)

主要負責:a、完成節(jié)目收集、篩選及后期的排練。主持人的選

擇、形象設計及臺詞審核

b、漢服模特的選拔、培訓

c、負責節(jié)目的編排及晚會全流程的銜接

【第四組】:外聯(lián)組(文史學會、營銷協(xié)會、思弈協(xié)會)主要負責:晚會贊助商的聯(lián)系

【第五組】:禮儀組(采薇閣、國學學會、天涯笛簫社)

最新漢服飾品比賽的心得體會和方法三

龜山漢墓位于徐州市九里山經濟開發(fā)區(qū)境內的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于公元前120xx年--前120xx年)的夫妻合葬墓。 龜山漢墓依山為陵,全部由人工開鑿而成,南為楚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于龜山西側,呈喇叭形狀,有南北兩條甬道,甬道長56米,高1.78米,寬1.06米,沿中線開鑿最大偏差僅為5毫米,精度達到1/10000;兩甬道之間相距19米,夾角為20秒,誤差為1/16000,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甬道。兩甬道均由26塊塞石分上下兩層堵塞,每層13塊,每塊塞石重達6-7噸。墓室十五間,由人工開鑿而成,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東西全長83米,南北寬達33米,總面積達700余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

千古之謎

崖洞墓開鑿之謎

龜山漢墓為典型的崖洞墓,其十五間墓室和兩條甬道總面積共700余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幾乎掏空了整個山體,在半山腰挖石修墓,其神奇堪與埃及金字塔壘石成墓相比肩,當時的漢代工匠是如何掌握山體的石質和結構,使得施工順利進行

塞石之謎南

甬道在發(fā)現(xiàn)時由26塊塞石堵塞,分上下兩層,每層13塊,每塊重達6-7噸,石塊間接縫緊密,連一枚硬幣也難以塞下。據(jù)專家考證,漢墓的甬道在當時處于龜山的半山腰,且塞石的質地來源于西南很遠的地方,它到底來源于什么地方?在當時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漢代,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把這些龐大的塞石運來并塞進甬道?

甬道設計施工精度之謎

墓葬開口位于龜山西側,有南北兩條甬道,甬道各長56米,高1.78米,寬1.06米,沿中線開鑿最大偏差僅為5毫米,精度達1/10000;兩甬道之間相距19米,夾角為20秒,誤差僅為1/16000,如將其向西無限延伸,其交點將位于1000公里外的西安,這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甬道。甬道由26塊重達6-7噸的塞石分上下兩層封堵,塞石間排列十分緊密,連一枚硬幣也無法塞進。且甬道兩壁都磨如平鏡。按當時的技術水平,如何修建這樣的甬道?

崖壁畫之謎

楚王棺室北面墻上清楚地顯示著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它身著漢服,峨冠博帶,作拱手迎賓狀,被稱為“楚王迎賓”。令人費解的是,這一現(xiàn)象是在墓室正式開放后逐漸形成的,而影子外卻沒有任何滲水痕跡,有人認為是由于巖石石質不同而形成,但它為什么偏偏出現(xiàn)在楚王棺室呢?

星宿分布圖之謎

劉注夫人墓室的前廳和棺室及石柱上都分別留有乳頭狀石包,分布走向呈不規(guī)則排列,絕非工藝點綴,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人云它乃為上天星宿分布,還有人謂其為楚王襄王劉注上應天星,但楚王墓室頂部卻沒有,細考之,以上之論均不能自圓其說,這些乳狀石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劉注前殿未解之謎

劉注前殿位于整個墓葬的中心部位,是十五間墓室中最大的一間,面積達68.91平方米。象征楚王生前理政朝拜、宴飲賓客的大殿。中間的擎天石柱,高大粗壯,氣勢雄偉,恰好撐在南北甬道的中軸線上,構造之巧妙,令人嘆為觀止。該布局是巧合,還是另有寓意?

壸門之謎

據(jù)專家考證,楚王夫人下葬應該是在楚王下葬三、四年之后,但楚王和夫人墓都是同時開鑿完成的。當時,兩個墓宮之間留有一道門,卻未開通,直到楚王夫人下葬后,才由工匠們“開門尋夫”。能夠建造此墓的能工巧匠,把兩座墓宮勘測設計技術打造得天衣無縫,但在這里卻留下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問題。這里是5個墓室中唯一一個開鑿不規(guī)劃的過道,楚王這邊門小,夫人那邊門大,使整個通道成為一曲尺形。有人說,這是在開門尋夫時找錯了位置,鑿到一半時才修正的。但是,在整個的15間墓室中,除了這一個過道外,沒有一處發(fā)生誤鑿,為什么偏偏發(fā)生在這道只有兩米厚的墻壁處呢?再者,就算開始是誤鑿。 龜山漢墓是我國古代的一大歷史謎團啊!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