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金屬材料壓縮試驗心得體會及收獲 金屬材料拉伸壓縮實驗心得(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0 21:48:36 頁碼:8
金屬材料壓縮試驗心得體會及收獲 金屬材料拉伸壓縮實驗心得(四篇)
2023-01-10 21:48:36    小編:ZTFB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金屬材料壓縮試驗心得體會及收獲一

①鋼的基體組織合金化。當鋼中加入一定量鉻、鎳、硅、釩、鎢、鉬等合金元素時,可以提高抗蝕能力。硅和鉬、鎢、鉻等結合,有提高抗腐蝕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熱鋼。鉻能提高鋼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蝕性,是不銹鋼、耐熱鋼的重要合金元素。鎳對酸堿有較高的耐腐蝕能力,在高溫下有防銹和耐熱能力。釩是鋼的優(yōu)良脫氧劑,釩與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溫高壓下可提高抗氫腐蝕能力。②金屬組織單相化。使鋼的組織呈單一的鐵素體或奧氏體狀態(tài),且盡量減少雜質的含量,也可提高鋼材的抗蝕能力。

3.2 利用覆蓋法提高金屬的抗腐蝕能力

3.2.1 金屬覆蓋法 鋅、鉛、錫、鉻、鎳、銅等金屬的活潑性很小,把這些金屬覆蓋在被保護的金屬表面,便可達到防銹的目的。①噴鍍法。噴鍍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給大型構件防銹。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即噴鍍的金屬與基體金屬結合不牢固,防銹效果不理想。噴鍍法不但用來防銹,而且在修復磨損零件、填補有裂紋的鑄件等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②包鍍法。在被保護金屬坯料的每一面放好保護板,然后進行熱軋,依靠機械力和擴散作用使二者牢固結合在一起,得到抗蝕覆蓋層的方法稱為包鍍法。包鍍法可使鋼的表面包以黃銅、鎳、鋁和不銹鋼等耐蝕金屬,達到既可用價廉的普通鋼來代替貴重的有色金屬或不銹鋼,又可達到防止腐蝕的目的。③熱鍍法。把鋼件浸入耐蝕的金屬液中,使鍍層金屬在熔融狀態(tài)下與鋼件表面的鐵形成合金,并在鍍層的最外邊形成純的鍍層金屬的方法稱為熱鍍法。熱鍍的耐蝕金屬多是鋅、錫、鉛等有色金屬。熱鍍法操作簡單,生產率高,得到了廣泛應用。④滲鍍法。在高溫下使耐蝕金屬擴散至鋼件表面的一定深度,獲得耐蝕的合金覆蓋層。滲鍍的`元素有鋁、鉻、硅等。⑤電鍍法。電鍍法是應用最廣泛的防止金屬腐蝕的方法。常用的鍍層金屬有鋅、鎘、銅、鎳、錫等。電鍍法與其它獲得保護覆蓋層的方法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第一,可靈活而準確的控制鍍層的厚度和質量。第二,電鍍法消耗的鍍層金屬最節(jié)省。第三,鍍層金屬純度高,而且與被鍍金屬結合牢固,因而防銹性能高。第四,不用加熱或加熱溫度不高,節(jié)省能源,而且不會因高溫加熱而影響被鍍金屬的性能。電鍍的缺點是生產率低。

?3.2.2 非金屬覆蓋法

①涂防銹油法。涂防銹油是常用的防止金屬制品在儲存、加工、運輸和使用中腐蝕的方法。短期性防蝕(如工序間防蝕),常用較稀的防銹油,如f-1、f-4、f-33、f-41等牌號的防銹油;長期性防銹(如半成品和成品的庫存),要用較稠的油,如fy-5、501、201、f-31等防銹油;長期封存(如成品出廠)時要用更稠的防銹油(脂),如fz-4、fz-8、663、3、191、501等牌號的防銹油(脂)。

②采用可剝性塑料防銹法。采用浸涂、噴涂或刷涂的方法,使被保護金屬裹上一層塑料薄膜,從而隔離了金屬與腐蝕性介質的接觸,達到防銹的目的。這種方法的防銹期較長,可達5-10年,使用時,可以立即剝除,不必像涂防銹油法那樣再經過費時費力的清洗手續(xù)。

③涂油漆法。涂油漆防銹法是最古老也是應用最廣的方法。但是,單一的油漆膜不能完全阻止水分和氧氣滲透至金屬表面,所以好的防銹油漆還加入鈍化劑,防止生銹或大大推遲開始生銹的時間。油漆主要用于橋梁、建筑物和機器外表面,以防止大氣腐蝕。

3.3 采用化學處理法防銹

用化學處理法可使金屬表面生成一層鈍化膜保護層,從而達到防銹的目的。實質上這也是一種覆蓋層保護法。①鋼鐵的氧化處理。氧化處理是使鋼鐵表面形成一層致密、均勻、與金屬表面牢固結合的氧化膜,這層氧化膜保護內部金屬免于繼續(xù)氧化腐蝕。氧化處理不會增大零件尺寸,對干燥空氣的抵抗力強,但在水中和濕氣中的抵抗力差。適合一些精密零件和工量具的防蝕處理。②鋼鐵的鈍化處理。鈍化處理就是使金屬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鈍化膜),以抵抗大氣腐蝕而不生銹。③鋼鐵的磷化處理。在磷酸鹽溶液中,使鋼鐵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灰黑色磷酸鹽保護膜,以達到防銹目的的方法稱為磷化處理。磷化處理不改變零件尺寸,常用于螺釘、螺母等。

最新金屬材料壓縮試驗心得體會及收獲二

本節(jié)課的教學理念: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本節(jié)課在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和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基礎上,開始介紹具體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元素及其化合物構成了我們生活的大千世界,要想了解這個大千世界,就要從構成常見物質的元素知識開始,而本節(jié)課是學生上高中以來第一次接觸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所以使學生形成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技能對于今后的學習至關重要。而高一學生正處在16、17歲,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年齡。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知識。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設計問題情境和層層實驗,使學生在自主實驗、積極思考和相互討論中自己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在內容的安排上,首先,根據初中已有的知識,確定想從哪幾個方面研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規(guī)律及想選擇哪些金屬進行研究,然后根據已有的知識預測已選的金屬與氧氣反應的可能情況,接著通過實驗和科學探究過程來檢驗,最后對比總結出金屬與氧氣的反應規(guī)律。

實施課堂教學后,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是:

1、體現了新課程科學探究的理念。通過探究活動,使學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對兩個問題(①你想從哪幾個方面來探究?②你想選擇哪些金屬來探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規(guī)律?)的思考及據此的推測,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此時再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用實踐來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學生經歷對鋁與氧氣反應兩次失敗后才成功的科學探究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并且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解釋,以增強學生學好化學、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充分體現了學生是主體的地位。把課上的時間還給學生,本節(jié)課學生做實驗、討論的時間達到25分鐘。

5、在設計和實施上特別突出了交流、實踐、反思和評價,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

6、摩登平臺的使用。新課程理念之一就是尊重學生個人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摩登平臺的使用,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續(xù),對于不需要課堂上必須解決的問題,以及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體會,可以課后繼續(xù)與老師交流和探討。

實施課堂教學后,我認為本節(jié)課還需修改和補充:

1、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以及高一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的影響,鋁與氧氣反應的科學探究還不夠開放,以后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還需要注意,盡可能的把更多的話語權還給學生

2、學生實驗前,對一些基本操作強調的不夠仔細,同時也說明學生的基本實驗能力還有待加強,這樣在平時的教學中需注意強化。

3、對課堂的調控和與學生的交流還有待加強,對學生回答完問題的肯定和鼓勵做的不好,語言還需要精練,不應過多的重復學生的話。

4、由于作課時間的限制,有些學生的思維火花沒有被深刻地挖掘出來,很是遺憾

以上是我的一點粗見,還希望聽過課的老師不吝賜教!

最新金屬材料壓縮試驗心得體會及收獲三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x號考生,今天我進行說課的內容是《金屬的化學性質》的第1課時。根據新課標理論,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第1課時包含以下內容:了解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能夠書寫na、al與o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理解金屬的性質與其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學生在學習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之后,從本章開始初步系統(tǒng)地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在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中,學生將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中去探索金屬物質的化學性質,并且從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掌握后,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后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說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

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過幾種常見金屬(如鋁、鐵、銅)。對金屬的性質的了解,以物理性質為主,化學性質只接觸過鐵與氧的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本節(jié)課將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繼續(xù)探究金屬與非金屬、酸和水、燒堿溶液的反應,深化學生的原有認知。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書寫na、al與o2反應化學方程式并能描述其產物的物理性質;

明確金屬的性質與其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操作和觀察實驗現象,初步學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

通過實驗發(fā)現化學問題,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系,學會在化學反應現象的過程中推導物質性質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鈉的切割、鈉的燃燒等奇妙的化學實驗操作和精彩的化學現象,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過渡:在對教材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重點】

鈉在不同條件下和氧氣的反應。

【難點】

通過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及產物的比較分析,深化金屬的性質與金屬的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

(過渡: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能夠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方法。)

“邊講邊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建構主義的理念。因此,我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方法,在適當時機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并及時總結歸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實驗的時候可以多做比較、分析,提升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

教與學是有機結合而又對立統(tǒng)一的良好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序的:這節(jié)課我準備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yè),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我會通過多媒體出示“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分布餅狀圖”,提出問題:為什么地球上的絕大多數金屬元素都是以化合態(tài)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并且請學生暢所欲言,最終得出結論:因為多數金屬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從而順利引入本節(jié)課的課題:《金屬的化學性質》。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將已學知識和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系,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認同化學發(fā)展對人類發(fā)展的巨大貢獻。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在初中階段,學生們已經接觸到一些金屬,因此在這里會首先復習金屬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讓學生認識金屬的通性,并且從中歸納出某些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fā)生置換反應等,并通過這些反應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之間的關系。

接著會提出以下的問題:鐵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那么其他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提出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情況。

1、金屬鈉與o2的反應

在這里,我會通過師生互動,邊講邊實驗的方法,來進行探究。

通過展示鈉的存放,引導學生正確取用和安全切割,從中讓學生了解鈉的物理性質;從切割后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這個過程中的化學變化并書寫化學方程式,通過這一過程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到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

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提供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觀察鈉的燃燒反應現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讓學生們觀察、思考、比較、歸納。學生會從產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于氧化鈉的新物質,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并能書寫鈉與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的化學方程式。

2、金屬鋁與o2的反應

在這里會請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這是廣大教師課堂教學中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嘗試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從鈉與氧氣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角度,讓兩位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后的現象,讓學生自發(fā)思考為什么現象會一樣?認識到此過程中有反應的發(fā)生,體會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我設置了與本節(jié)課知識聯系緊密的題目,由此加深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知識的認知。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在這里我會請學生思考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很多金屬可以和非金屬氧氣發(fā)生反應。并進一步提出問題:金屬易與氧氣發(fā)生反應,這與金屬的原子結構有何關系?通過這一問題讓學生認識到金屬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最后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習題。并讓學生課下認真閱讀教材或其它關于鋁的氧化膜的資料,加深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我的板書本著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最新金屬材料壓縮試驗心得體會及收獲四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在全章以及在整個中學化學課程中的地位:本章開始學生初步、系統(tǒng)地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在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之后。在本章和本節(jié)中,學生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去探索(金屬)物質化學性質;從基本原理(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掌握后,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后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

1.2、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節(jié)教學的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金屬鈉,鋁與氧氣的反應,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系,

2.技能目標:初步學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本領。體驗通過實驗發(fā)現化學問題,揭示物質性質的過程與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奇妙的化學實驗的操作(如鈉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學實驗現象(如鈉的燃燒反應)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1.3、重點、難點

重點:鈉在不同條件下和氧氣的反應以及如何從實驗的角度揭示這些反應的過程是本節(jié)課堂的重點

難點: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及其產物的比較分析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以及金屬的性質與金屬的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

以上的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是本節(jié)成功與否的關鍵,通過什么樣的教法和學法顯得異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 邊講邊實驗。這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建構理念。具體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師演示和學生演示相結合,比如用小刀切鈉,讓學生去實驗,去體驗,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去思考,這樣做完全符合新課程的學生主體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師做學生看,老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問題。

2. 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并及時總結歸納??梢允抢蠋熖岢鰡栴},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討論。如可以在鈉、鋁和氧氣反應學習完了以后,及時總結這些物質和氧氣反應時表現出來的還原性,從反應的難易程度總結還原性的強弱,從整體上把握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

學法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多做比較,如學生在學習鋁和氧氣反應的時候可以去比較,兩個實驗做法不同但是現象一樣,又如鈉在不同的條件下和氧氣反應,不比較難以深刻認識過氧化鈉和氧化鈉的區(qū)別。

那么,這種教法和學法如何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呢?下面談談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堂。其實,書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就是引導學生展開對金屬部分的學習,但是不具體。我讓學生自己暢所欲言,去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銹,銅綠的產生,鐵質菜刀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

(二)復習舊知。初中已經接觸到一些金屬,這里復習金屬的物理性質,讓學生認識金屬的通性;復習和金屬相關的化學性質,并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fā)生置換反應等。最后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的相互關系。

(三)由此及彼,提出問題。鐵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梢宰寣W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情況。

(四) 師生互動,邊講邊實驗,探究鈉的相關性質。展示鈉的存放,取用和切割,從中讓學生領悟鈉的物理性質;從切割后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思考,去認識鈉的化學性質活潑,并根據化合價自己去嘗試書寫反應方程式。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提供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使之燃燒,觀察現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引出鈉的燃燒反應。從產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于氧化鈉的新的物質,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

(五) 比較著做實驗,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從鈉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層次,讓兩位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后的現象,讓學生自發(fā)思考為什么現象會一樣?認識到反應的發(fā)生,體會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開放性的思考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可以作為課外的作業(yè)讓學生進一步的拓展,提高學生能動的學習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 課堂小結。由點到面,讓學生思考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很多金屬可以和非金屬氧氣發(fā)生反應,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到這些反應中金屬都體現出還原性。這樣和前面的氧化還原反應相呼應,并和本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金屬的物理性質的通性相呼應,增強課堂的完整性。還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從反應的難易程度入手讓學生認識到不同金屬還原性的強弱區(qū)別。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這是廣大教師課堂教學中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嘗試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讓廣大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不但要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這種“漁”的過程。當然本節(jié)課還存在著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各位給予指正和批評。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