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江蘇檢察人大心得體會及收獲 江蘇檢察人大心得體會及收獲感受(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8 06:41:29 頁碼:12
江蘇檢察人大心得體會及收獲 江蘇檢察人大心得體會及收獲感受(4篇)
2023-01-08 06:41:29    小編:ZTFB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我們?nèi)绾尾拍軐懙靡黄獌?yōu)質(zhì)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江蘇檢察人大心得體會及收獲一

拙政園之所以有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設計、建筑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另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曾為許多在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動場所。其中,有江南文豪錢牧齋和愛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寧籍弘文院大學士、禮部尚書陳之遴;有平西王吳三桂的女兒、女婿;有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有江蘇巡撫李鴻章和張之萬。辛亥革命后江蘇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在園內(nèi)召開江蘇臨時省議會;抗戰(zhàn)勝利后,愛國詩人柳亞子在園內(nèi)辦過"社會教育學院"。相傳,康熙年間,《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擔任蘇州織造,織造衙門設在葑門,而家眷住在拙政園內(nèi)。曹寅升遷江寧織造時,推薦內(nèi)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園內(nèi)達二三十年之久。

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在高高的清水磚砌墻門的正門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拙政園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xx年)。御史王獻臣(字敬止,號槐雨)因官場失意而還鄉(xiāng),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園內(nèi)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古木參天。拙政園的園名是據(jù)西晉潘岳的《閑居賦》中"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縮寫而成的。根據(jù)蘇州市園林管理局提供的資料,王獻臣于明代弘治六年(1493年)中進士,升為御史,但仕途不順利,曾兩次被東廠緝事誣陷,動過刑,下過獄,被貶為廣東驛丞,后任永嘉知縣,罷官后居家,心里的痛楚無法言表。他對文征明講:"昔潘岳氏仕宦不達,故筑室種樹,灌國鬻蔬,曰:’此亦拙者之為政也’?!醿H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為政殆有拙于岳者,園所以識也。"意思是說,我之所以要起"拙政園"這個名字,就是要像潘岳一樣隱退于林泉之下,要像陶淵明一樣守拙歸田園。這個園名,反映了王獻臣當時那種既無可奈何,又想自我解嘲的復雜心態(tài)。

經(jīng)過拙政園的墻門和"通幽""入勝" 腰門,我們就來到了拙政園的東部。東部花園的南部有一座三開間的堂屋,名為"蘭雪堂"。"蘭雪"兩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象征著主人瀟灑如春風,潔凈如蘭雪的高尚情操。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為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田園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也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也稱為"補園",園內(nèi)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風格明顯有別于東部和中部。從圖上看,拙政園沒有明顯的中軸線,沒有傳統(tǒng)的對稱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錯落有致,疏朗開闊,近乎自然,是蘇州諸多園林中布局最為成功的范例。

走出"蘭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叢和古樹,簇擁著一座巨大的石峰,狀如云朵,巋然兀立,西側(cè)有兩塊形狀怪異的湖石,兩石中間夾著一條羊腸小道。中間這座石峰叫做"綴云峰",像一個巨大的屏風,擋住來賓們的視線,這種"開門見山"的造園手法,被稱作為"障景",起著引人入勝的作用。許多人來到這里,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因為許多來賓都看過中國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書中描寫的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同這座假山極為相似?!都t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中有這樣一段故事:賈政父子進大觀園題景,開門進去,只見一帶翠幢擋在面前。眾清客都道:"好山,好山! "賈政道:"非此一山,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往前一望,見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獸,縱橫拱立。上面苔蘚斑駁,或藤蘿掩映,其中微露羊腸小徑。這段描寫,用在這里非常貼切,可能是偶然的巧合。然而,兩園類似的情況還有許多。

過了假山,來賓們看到的是拙政園的東部主要景色。明代崇禎年間,刑部侍郎王心一買下東部后,建造"歸田園居"。園內(nèi)有山島、荷池、松岡、竹塢,好一派田園風光。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物,除了"蘭雪堂"外,還有"秫香館"、"天泉閣"、"芙蓉榭"等。

"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邊上的水榭。榭,是蘇州園林建筑中的一種類型,造型輕巧,建在水邊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半架空。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木芙蓉是一種變色花,早晨朝霞初現(xiàn)時是淡紅色,中午陽光直射時變成紫紅色,傍晚夕陽西下時又變成粉紅色,甚為珍貴。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蓮花。毛澤東主席詩詞中 "芙蓉國里盡朝暉",指的是水芙蓉。"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墻,一邊開闊、一邊封閉的強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溫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參照了這個設計,前面是一泓池水,后面是一堵高墻,很有蘇州古典園林的味道。如果您走到芙蓉榭的門前向西面看,可以見到這個水榭進門的門框上裝了一個雕花的圓光罩,透過這個圓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橋流水,猶如一幅鑲嵌在圓形鏡框里的油畫。如果您走過去再看看仔細,又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水榭臨水的門框上裝了一個雕花的長方形落地罩,前面的河水曲折婉蜒,兩岸桃紅柳綠,把人引入了一種寧靜安謐、淳樸自然的境界中去。這是蘇州園林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造景手法,叫做"框景"。園主想通過這種手法,把來賓們的視線集中到最佳角度,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 天泉閣",矗立在一片翠綠的草坪上,攢尖戧角,重檐八面,在藍天白云下顯得格外醒目。相傳,這里原來是元代大弘寺的遺址。筑園時,在寺井上造了"天泉閣 "。這座建筑物,從外面看似乎是兩層,在里邊看卻只有一層。欣賞蘇州園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樓閣要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視飄動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奧秘。這些戧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風外,主要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成了蘇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秫香館",顧名思義,就是觀賞稻麥飄香的地方。明代"歸田園居"的主人在園林內(nèi)造有秫香樓,"樓可四望,每當夏秋之交,家田種秫,皆在望中。"現(xiàn)在見到的"秫香館",其主體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遷而來,體型偏大,與原景略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角樟樹旁,有一處池島假山小品。這座湖石假山上頂著一塊大石頭,外形很像一只翻底待修的小木船。前面湖面開闊,四周灌木叢生,不遠處有幾株蘆葦,正像太湖邊上一個小小的港灣。古代蘇州園林的園主,有的是朝廷大臣,有的是封疆大吏,有的是外放州縣,也曾經(jīng)"安邦濟世",勞碌了一陣子,因為種種原因卸任還鄉(xiāng),在遠離京都的蘇州,他們找到了安靜的"港灣"。這里風俗清雅,物產(chǎn)豐富,既可以享盡清福,又可以避開政敵,成了達官貴人隱退后選擇的最佳地點。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他們對佛教的"空無學說"、道教的"出世思想"、儒家的"隱逸主張"特別欣賞,就以"避世、淡泊"為主題,營造山林野趣,想在獨立的小天地里實現(xiàn)自己的人格理想。正所謂,"扁舟一葉,浪跡天涯,人跡罕至,方為我家"。

拙政園東部和中部,是用一條長長的復廊隔開的。走廊的墻壁上開有25個漏窗,就像精雕細作的剪紙圖案,鑲嵌在長長的畫軸上面。人們信步走在游廊里,隨著漏窗花紋的更換,園內(nèi)的景色也在不斷地變幻。這種現(xiàn)象,稱作"移步換景"。如果您再仔細看一看,漏窗上不同的圖案,所表現(xiàn)的都是水波紋和冰棱紋,池中歡快的漣漪疊印在窗上凝固的波紋上,更加渲染了蘇州水文化的氛圍。 當我們打開復廊里的黑漆大門,就來到了中部花園。來賓們站在倚虹軒旁,向西眺望時,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是,這里池面寬廣,景色秀麗。細心的朋友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在亭臺樓閣之旁,在小橋流水之上,在古樹花木之間,屹立著一座寶塔,給人以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一借景手法,運用得很成功,園主確實是費盡了心機。因為中部花園東西長,南北窄,有一種壓抑感,于是園主利用低洼的地勢鑿池疊山。用假山遮住兩邊的圍墻,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間,使人感到開闊而深遠。中部花園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狀各異,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每一個建筑物都是一個極佳的觀景點,而每一個建筑物也都是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拙政園的中部花園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景區(qū)。來賓們通過游覽三個各具特色的景區(qū),游興可逐步達到高潮。 第一個景區(qū),以池島假山為主,包括假山山堍的"梧竹的居",假山山頂?shù)?待霜"亭和"雪香云蔚"等景點。池島假山,也稱為水陸假山,是中部的主體假山。這 "一池三島"基本上是蘇州假山的傳統(tǒng)格局,其要領是:"池岸曲折,水繞山轉(zhuǎn)"。這座假山設計極佳,確實是"大手筆",完全符合我國山水畫的傳統(tǒng)技法。從東面看,一山高過一山;從南面看,一山連接一山;從西面看,一山壓倒眾山。用繪畫術語來講,分別是"深遠山水""平遠山水""高遠山水",表達的是宋代蘇東坡詩中"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們先來觀賞 "梧竹幽居"。"梧竹幽居",俗稱"月到風來亭",位于中部花園的最東面,同"倚虹亭"相鄰。"倚虹亭"是因為靠在形似長虹的復廊上而得名。"梧竹幽居" 造型非常別致,四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聯(lián)想起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如果您站在亭子里向外看,這四個圓洞門又恰似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著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南面桃紅柳綠,西面嫩荷吐尖,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亭內(nèi)有"梧竹幽居"的楹額。梧桐,是圣潔高昂的樹;翠竹,是剛?cè)嶂伊x之物。正所謂:" 家有梧桐樹,何愁鳳不至。"兩旁有一副對聯(lián):"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慢慢品味,細細咀嚼,眼前似乎出現(xiàn)了兩幅山水圖畫:一幅是皓月當空,夜色朦朧,清風徐來,沁人肺腑;另一幅是陽光明媚,鳥語花香,心動水動,心靜山靜。用心琢磨一下園主此時此刻的心境,大概同張大千講的"心似閑蛩無一事,細看貝葉立多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有的來賓讀過孔子《論語》,看了這副對聯(lián),可能有另外一種心得??鬃又v:"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那么,是否可以講,這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是用清風明月來描繪自然風光的無限美好,下聯(lián)是用樂山樂水來揭示旅游觀光對陶冶情操的作用。只有到了這個時候,來賓們才會逐步領悟到蘇州古典園林既要模擬自然山水之美景,以達到"悅耳悅目"的藝術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創(chuàng)造詩情畫意的韻味,以追求"悅心悅意 "的心理感覺,再升華到"悅志悅神"的精神享受。如果您作會到了這種韻味,那么您就開始入門了。

當我們跨過九曲石板橋,沿著彎彎曲曲的山間小道緩步登山時,迎面見到的是"待霜"亭。"待霜"出自唐代蘇州刺史韋應物"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的詩句,字里行間透出了一股霜濃橘紅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 我們穿過叢林,越過小溪,步上石階,就來到了"雪香云蔚亭"。它位于島的中央制高點。在這里向周圍了望,覺得中部花園像一幅蒼勁古樸畫卷,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在這幅畫軸上,有高有低,有近有遠,有大有小,有寬有窄,有疏有密,有鬧有靜。"雪香云蔚亭"還有"山花野鳥之間"的楹額和"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的對聯(lián)。如果坐在這里歇歇腳,看看景,靜靜心,真有點超塵脫凡的感覺,自己的身心已經(jīng)同大自然完全融合起來了?!缎〕枪适隆犯柙~中有一句"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用在蘇州拙政園里真是恰如其分。是否可以說,"山花野鳥之間"是對蘇州古典園林的"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哲學思想和"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審美觀念,最通俗、最絕妙的注解。

當來賓們在第一景區(qū)游覽,游興到達高潮時,園主又及時將我們的注意力轉(zhuǎn)向了另一個角度,從山上移到了池塘。這就是中部花園的第二個景區(qū)。第二個景區(qū)是以荷花池水為中心,圍繞水面有" 荷風四面""香洲""見山樓""小飛虹""小滄浪""倚玉軒""遠香堂"等景點。

湖中島上有"荷風四面亭",這里四面環(huán)水,三面植柳,真是絕佳的風景點。"荷風四面亭"上掛有一副對聯(lián):"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廖廖幾筆,勾畫出了拙政園春夏秋冬的風景特色。其妙處還有,聯(lián)中蘊含著一、二、三、四的序數(shù)。這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仿照濟南大明湖"小滄浪"清代書法家鐵保所書的楹聯(lián):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副對聯(lián)的下聯(lián),仿照唐代詩人李洞的詩句"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內(nèi)容略作改動,用在這里,恰到好處。

"香洲"同"荷風四面亭"隔水相望。"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實際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稱為石舫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叢里徐徐而行。值得一提的是,"香洲"這艘石舫,集中了亭、臺、樓、閣、榭五種建筑種類。船頭為荷花臺,茶室為四方亭,船艙為面水榭,船樓為澄觀樓,船尾為野航閣。實際上,在蘇州諸多園林中,幾乎都建有石舫。從地理原因來講,蘇州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臨河,處處通船,在花園里建石舫以應景。從建筑角度來講蘇州園林建筑的種類有亭臺樓閣,廳堂館齋,軒榭廊橋,再加上舫,可以使建筑物形狀多樣,多姿多彩。再從政治角度來講,石舫可以經(jīng)常提醒人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園主想借此表白自己"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心跡。

經(jīng)過九曲石橋,沿著游廊走,就來到了"見山樓",古代叫做"藕香榭"。"見山樓"三面環(huán)水,似乎蒼龍嬉水。"見山樓"是龍頭,爬山廊是龍身,云墻是龍尾,門洞是龍嘴,曲橋是龍須。"見山樓"上層有蠡殼和合窗,樓下用落地長窗,室內(nèi)明式桌椅茶幾,梁上懸掛小方什景燈,完整地保留著那種古色古香的風貌。

從"見山樓"沿著游廊往南走,可以來到"小滄浪"。"見山樓"位于第二景區(qū)的北部,是主景區(qū),視野開闊,"疏可走馬"。而"小滄浪"、"小飛虹"、"得真亭"這一帶是第二景區(qū)的南部,是次景區(qū),空間窄小,"密不透風"。"小滄浪"的出典是《楚辭.漁父》,原話是"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用現(xiàn)代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纓,準備出仕輔助朝綱;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雙腳,決心隱退逍遙自在。"小滄浪"是一座三開間的水閣,南窗北檻,兩面臨水,跨水而居,構(gòu)成一個閑靜的水院。站在"小滄浪"前往北看,廊橋"小飛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蕩漾,猶如彩虹。這里是觀賞水景的最佳去處。只見藕香榭前各路水源匯聚一池,似乎"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回去,其中一條支流彎彎曲曲,撲面而來,經(jīng)過"小飛虹",過"小滄浪",有一種余味未盡的感覺。這樣的理水手法,符合蘇州古典園林關于"水面有聚有散,聚處以遼闊見長,散處以曲折取勝"的要領,可稱一絕。

從"小滄浪"往東走,就來到了"遠香堂"。欣賞"遠香堂",可以使來賓們的游興達到游覽這一景區(qū)的最高潮。"遠香堂",位于中部花園的中心位置,前面有一條小河種有蓮花,后面有一片水池,廣植荷花。夏天荷花盛開,清香一陣陣飄到堂內(nèi),所以取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一文中"香遠益清"之句成了堂名。"遠香堂"四面都鑲有玻璃窗,可以坐在廳里一邊品茶,一邊聊天,一邊看景。廳的南邊是一座峻峭的黃石假山,北邊是池島假山,東邊山坡上有"繡綺亭",西邊池塘邊有"倚玉軒",給人以近山遠水,山高水低的感覺。"遠香堂"的楹額,早先是乾隆年間著名學者沈德潛的手筆,因已佚失,由近代書法家張辛稼補寫。兩邊有一副對聯(lián),共有80字,是蘇州諸多園林中最長的對聯(lián),記載了當年八旗奉直會館達官貴人聚會時的盛況。蘇州古典園林建筑物,十分重視意境的設計,往往在園中的主要景點上,配以古詩古文中的詞句,用大量的匾額楹聯(lián)來點綴。這些匾額楹聯(lián),立意深遠,意境含蓄,情調(diào)高雅,文字雋永,書法美妙,既記述了名園的歷史,又點明了景點的精華,還抒發(fā)了園主的情懷。

拙政園中部花園的第三個景區(qū)是"枇杷園"。"枇杷園"位于"遠香堂"的東南面,是拙政園中部花園里的園中園,因種有枇杷樹而得名。"枇杷園"的園門設計得很巧妙。來賓們走到這里,見到前面一道云墻,兩面種有牡丹,正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了。真沒有料到,只要再往前走,就可以發(fā)現(xiàn),黃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邊的一個門洞。隨著人們一步一步走近,門洞就一點點擴大。到了門口,才發(fā)現(xiàn)門洞像一輪明月,鑲嵌在白色的云墻上。過門洞后再往前走,這輪明月又被這邊的湖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看著月洞門和牡丹花,不禁使人想到"閉月羞花"的典故。這個月洞門又像一個巨大的寶鏡,庭院里的景物似乎是院外景物的影子。園主巧妙地選擇了辟月洞門最佳位置,使"雪香云蔚亭""月洞門""嘉實亭"三點同處在一條視線上,并通過月洞門聯(lián)系前后佳景,從而組成一組對景。由此可見,蘇州古典園林在辟門開窗時,除考慮到出入和采光外,尤其注意擷取畫面,力求處處有景,景隨步移。

第三個景區(qū)是以庭院建筑為主,有"玲瓏館""嘉實亭""聽雨軒"和"海棠春塢"等。這些建筑物又把空間分割為三個小院。這種造景手法,稱為"隔景",以便豐富園景,掩藏新景。三個小院,既隔又連,互相穿插,在空間處理和景物設置方面富有變化。每個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腳步量一下卻發(fā)現(xiàn)相差甚大。原來"玲瓏館"前的云墻造得較矮,視野開闊就顯得大。"海棠春塢"尺寸比較小,但開了幾個漏窗,使天井顯得比較寬敞。"聽雨軒"前的天井面積比較大,就開了一個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適宜,園景豐富。當年,園主喜歡同家眷在這里,一邊品嘗蘇州的船點,一邊細聽那雨滴打在瓦楞片上、芭蕉葉上、碎石地上,發(fā)出 "滴滴答答""淅淅瀝瀝""劈里啪啦"的聲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樂創(chuàng)作之中。這里似乎是中部花園交響樂的第三樂章。第一樂章,可稱為"高山之顛";第二樂章,可稱之為"滄海之濱";第三樂章,可稱之為"天倫之樂"。"嘉實亭"里有一副對聯(lián)"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用在這里,惟妙惟肖。

當來賓們從中部花園,穿過"別有洞天"的圓洞門后,就來到了西部花園。西部花園的主體建筑是"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這座建筑物是美化了的" 鴛鴦廳"結(jié)構(gòu);外面看是一個屋頂,里邊是四個屋面;外面看是一個大廳,里邊分為兩個客廳;北面客廳是夏天納涼用的,南面客廳是冬天取暖用的。進門時,圓洞門上方有四個磚雕的篆體字"得少佳趣"。意思是說,進得門來,才能漸入佳境,稍得樂趣。這個大廳建于清代,精雕細刻,擺設考究,氣派非凡。北廳的楹額"卅六鴛鴦館"是清代狀元洪鈞墨寶,南廳的楹額"十八曼陀羅花館",是清代狀元陸潤庠佳作。館,是賓客聚會的地方,寬敞而幽靜,四通而八達。鴛鴦是美滿姻緣的代名詞,曼陀羅花是延年益壽的吉祥物。據(jù)印光法師編撰的《阿彌陀經(jīng)注釋》中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每天都普降曼陀羅花。當今世上,只有多福多壽的人才能見到。傳說,曼陀羅花與山茶花相似,所以,這里種十八棵寶株山茶應景。這個大廳造型別致,椽子為弓形和弧形,四角有耳房,相傳是園主聽昆曲的地方。史書記載,補園主人張履謙特別喜歡昆曲,經(jīng)常同"曲圣"俞粟廬先生在這里切磋曲藝,每當清唱演出進入高潮時,總有一種"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感覺。四角的耳房,是供演員換妝,傭人居住的地方。這里的藍白相間的玻璃窗很雅致,每當盛夏烈日時,陽光透過窗戶變成一道道藍白相間的光束,灑在地上,泛起一陣陣寒意。如果來賓們有興趣的話,可以用眼睛靠近藍色的玻璃窗往外看,只見屋頂上、樹枝上、石塊上、荷葉上,都像是披上了一層白雪。

" 留聽閣"位于"卅六鴛鴦館"的西面,楹額由清代湖南巡撫吳大澄所書。"留聽閣"出自唐代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之句。"留聽閣"南面飛罩是銀杏木立體雕刻松、竹、海、雀的花紋,構(gòu)圖勻稱,手法精巧。隔扇裙板上刻有蟠螭(夔龍)圖案,據(jù)說是太平天國忠王府內(nèi)的遺物,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倒影樓"位于"卅六鴛鴦館"的北面。之所以取名為"倒影樓 ",是因為從前面的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幢樓閣的倒影。樓的下層,叫"拜文揖沈之齋"。用時髦的話來講,就是"文征明先生和沈石田先生紀念館"。文征明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有的資料說,他參與了拙政園的規(guī)劃設計。也有的資料說,他依照園景畫了31幅圖,各配以詩詞,并作了《王氏拙政園記》,使名園增輝。沈石田先生曾經(jīng)是文征明先生繪畫方面的指導老師。他們對蘇州文化藝術的發(fā)展作出過重大貢獻。"倒影樓"中間屏門上雕刻有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無根竹圖,并配有詩詞,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倒影樓"前面有一條曲折婉蜒的水廊,地面貼著池面。池面上波光粼粼,地面上高低起伏,使人感到正踩在池面上隨水飄浮。水廊的西面有一組樓閣群,最近的是"與誰同坐軒"。軒,是形似車廂的建筑物,兩頭有門框而不上門,隨意進出;兩旁墻上開有窗口,以便觀景。"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這是蘇東坡的詩句,表達了詩人孤芳自賞的心情。園主借此表示自己的清高。仔細再看,"與誰同坐軒",好像一把扇子,軒頂?shù)耐呙嫦裾凵鹊纳让?,后?笠亭"的尖頂恰似折扇的扇把,簡直連接得天衣無縫。

以拙政園為代表的蘇州園林,處處是充滿著詩情畫意的青山綠水,時時是洋溢著溫情脈脈的家庭氣氛,全園體現(xiàn)了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正是古人們苦苦追求的"人間天堂"。

關于江蘇檢察人大心得體會及收獲二

照壁廣場

長40米,高8.6米,它被稱為華夏第一壁。照壁面向太湖一面,刻有由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所題寫的一句詩“湖光萬頃凈琉璃”,琉璃是佛教七寶之一。(注:佛教七寶為金銀、硨磲、瑪瑙、紅珊瑚、琉璃、琥珀)佛經(jīng)上說,琉璃世界清凈、美好。這句詩把靈山喻為琉璃世界,與三萬六千頃的太湖交相輝映?;蛟S有的人會問,為什么要把照壁設在這里,那我們說我們靈山是一塊風水寶地,因為“前有照,后有靠,兩邊抱”前面可以把三萬六千頃的太湖當鏡子照,背靠小靈山,左青龍,右白虎,整個地形從遠處看猶如一張?zhí)珟熞我粯?。凡是風水寶地都蘊含著福氣、運氣、靈氣,為了不讓“福氣、運氣、靈氣”外泄,就必須要有一樣法物來收氣。大照壁就起了一個收氣的作用。

照壁面向大佛一面,中間刻有趙樸初老先生所寫的一首詩《小靈山》“昔游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不意鷲峰飛到此,天花爛漫散吾家”。這首詩的意思就是說,樸老曾到印度靈鷲山去游訪,看到已沒有佛祖在世時在那里講經(jīng)說法的繁盛,覺得非??上Ш托乃帷T?7年時樸老再次來到我們靈山景區(qū),看到建成靈山大佛,修復完千年古剎祥符寺以后,這里香火十分旺盛,又重現(xiàn)了當年靈鷲峰的繁榮,于是興起題寫了這首《小靈山》的詩。

玄奘法師從西天取經(jīng)回來以后,就在全國各地弘揚佛法,后來到了這里,發(fā)現(xiàn)原稱為“秦履峰”的地方周圍風景秀麗,非常像他曾到過的印度靈鷲山,于是賜名“小靈山”。當?shù)氐暮紝④娚岬爻鲑Y建了“小靈山寺”,玄奘法師還留他的大弟子辨基在此講經(jīng)說法,任第一任方丈。到了北宋年間改為“祥符禪寺”一直延用到現(xiàn)在,在1938年時祥符禪寺被日本人的三光政策徹底毀掉。于1994年開始修復,也在此建造了靈山大佛。在大照壁的兩邊也可以看到靈山的整個緣起和始末。

五明橋

佛教中“明”是智慧的意思,“五明”就是五種智慧。中間這座橋代表“內(nèi)明”,是佛教中的精髓,也是最高境界,代表“大徹大悟”。佛經(jīng)上說菩薩要普渡眾生必須廣學五明,所以其他“四明”是基礎,分別為“聲明、因明、醫(yī)方明、工巧明”。

何為“聲明”?我們都知道佛教是從印度流傳過來的,最初經(jīng)文是用梵文寫的,要想看懂經(jīng)書,首先要懂梵文,這就是語言學,像現(xiàn)在我們和外國朋友交流要懂英語、日語、法語等那在佛教稱之為“聲明”。

那什么又是“因明”呢?如果像現(xiàn)在我在向大家介紹這個景點時,沒有條理性,那大家就很難理解和聽懂我所講的內(nèi)容,那這在西方稱為邏輯學,也是佛教所說的“因明”。

“醫(yī)方明”,大家應該比較能理解,我們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就不能很好的工作、學習、生活,所以我們每個人要學習一些保健知識,懂得一些養(yǎng)身之道以確保自己健康,這在佛教稱為“醫(yī)方明”。

“工巧明”包含的內(nèi)容很多,指的是所有世俗間的技能,如,電腦,音樂,建筑,繪畫等。希望世人能多學一些技能,使自己成為一個綜合性的人才,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那在佛教中也需要掌握“工巧明”。

在我們學習好這世俗間的文化之后,我們應該化知識為智慧,不斷的提高自己,最終獲得大智慧,達到內(nèi)明的境界,也就是不斷修煉內(nèi)心,了解自己,徹悟自己,覺悟人生。

門樓

廣場兩邊種植的是紫竹,我們常說“紫竹林中觀自在”意思是說見到紫竹林就如同見到觀世音菩薩一樣。

廣場中間這兩棵高大的銀杏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們像兩個門神一樣守護著我們整個景區(qū)。在門樓中間寫有“靈山勝境”的這塊匾額是由樸老所題寫的。

在穿過門樓之后,我們不妨再回頭看一下,門樓中間也掛有一個匾,上面用梵文寫有“靈山勝境”。這塊匾是由北大教授,也是我國研究梵文的泰斗人物,季羨林先生所題寫的。

洗心池 佛足壇

我們常說“洗心革面”,意思是改頭換面,重新做人,在佛教不是從品性的角度來講的。佛經(jīng)上說“心性本凈,客塵所染”。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我們?nèi)艘簧聛硇撵`本來是很純凈的,猶如一面干凈的鏡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增添了很多的煩惱,就像鏡子沾染了灰塵一樣。朋友們可以通過洗手來洗去心間煩惱,換一種清新自在心境來游覽我們的靈山景區(qū)。

在洗完手之后,讓我們帶著虔誠的心來瞻拜我們的佛足。早期佛教是沒有佛像的,都是以菩提樹、舍利子、佛足石來象征佛陀。因為佛祖在世時,不讓人造他的像來膜拜,在他即將涅磐之前,他在摩揭佗國山上的一塊石頭上留下了他的雙足印,并告訴他的弟子阿難說“我留下這足印來保佑大家,看到這足印,就如同見到我一樣”。所以說膜拜佛足如同膜拜佛祖真身一樣。

我們可以仔細的來看一下,這佛足印與我們常人有什么不同,我們可以看到佛足足底平滿,五趾齊平,足掌中間還有,喻意常轉(zhuǎn),佛法無邊的意思,足趾上有“萬”字符號,象征萬德莊嚴,這些都是佛祖的三十二相。朋友們拜佛足可以增福添壽。有些朋友或許會問,靈山有一個大佛像。為什么還在這里設佛足壇呢?這是讓我們的游客朋友可以跟著佛祖的腳印向前走,去了解佛祖的一生,去了解一下他是怎樣從一個普通人成為萬人敬仰的佛陀的。

般若門

般若門也稱之為智慧門。它是我國境內(nèi)最大的手工雕刻的石牌坊。我們可以看到在每根石柱上面都有一只石獅子,獅子是百獸之王,俗話說“雄師一吼,百獸皆服”,在佛教中把獅子吼喻為弘揚佛法,也象征著佛法無邊。

在般若門上刻有“六度”內(nèi)容,“度”在佛教是到達彼岸的意思,也是修行者的行為準則。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持戒”,“持戒”指要持五戒,不偷盜,不飲酒,不妄語,不邪淫,不殺生,它不僅是出家人的清規(guī)戒律,結(jié)合我們現(xiàn)在來講就是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再仔細一點就是每個人要遵守道德規(guī)范。

在佛教中“布施”分為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大家應該比較能理解就在經(jīng)濟物質(zhì)方面給予他人幫助。那什么是法施呢?像現(xiàn)在我在為大家介紹一些佛教知識就可以稱為法施,當然,在生活中,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好的建議去告訴別人,也是法施的體現(xiàn)。

“無畏施”也一樣貼近我們的生活,如果你的朋友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情,您去安慰他,鼓勵他讓他獲得輕松快樂,這就是無畏施?!叭倘琛本褪侨淌芡纯嗲璧囊馑?。

般若門另外一面中間刻有“精進”,就是要精益求精,不斷努力,力求更好,有此可見,佛教不是落后與悲觀的,它也是與時俱進的。

“禪定”的意思,就是要我們安定心性,去思考,去靜思,最終把知識化為智慧,達到最高境界,獲得大智慧。“般若”就是大智慧的意思。

般若門南面“山靈地靈人靈靈心能成大佛,水凈空凈陸凈凈土即在此方”,這副抱柱聯(lián)是由我們祥符禪寺修復后的首任方丈茗山法師所題寫的。意思是說靈山是一塊佛門凈土,風水地,人杰地靈;般若門北“青天有眼觀察世間善惡兩樣安排,紅日無私照徹大地山河一律平等”,這是由上海九旬老人顧老所題寫,上聯(lián)的意思是要世人多行善事莫作惡,因為有因果抱應的,下聯(lián)是指世間眾生一切平等。

菩提大道

因為我們佛祖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覺悟成道的,所以菩提大道又稱為覺悟大道。在大道兩邊種植了百余棵銀杏樹,在我國歷來是把銀杏樹視為佛門圣樹來代替菩提樹的。因為銀杏樹的樹齡很長,可以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也象征著佛教文化的源遠流長。

我們可以看到菩提大道中間飾有七朵蓮花是取自佛祖出生時步步生蓮的典故,過會兒我會向大家仔細來介紹的。我們現(xiàn)在走在蓮花上就如同與佛祖在同行,我們還可以看到邊上還有不斷云,喻意好運不斷,福氣連連。

在菩提大道兩邊是投資了三千萬建設的綠化帶,我們引進了許多珍貴樹種如“櫸樹、檫樹、羅漢松、白皮松等”這草坪也是引自美國矮生白慕達與雁麥草混播的,一年四季長綠,那靈山公司之所以要花那么多資金來搞這個綠化是希望為我們的游客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美清凈的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中去感受“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也希望能夠提醒各位游客愛護綠化,珍愛生命。

九龍灌浴

九龍灌浴是根據(jù)佛經(jīng)上所記載的佛祖出生時的故事而建造的,據(jù)說在佛祖一生下來他就能走路和說話,他不用旁人扶持向東南西北各走七步,而且腳下步步生出一朵蓮花來,最后他站在一朵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獅子吼“天上地下,為我唯尊”頓時天空出現(xiàn)了九條龍噴出凈水為他沐浴,仙女們也紛紛散下花瓣,奏起仙樂,供養(yǎng)我們的佛祖。

小太子全身鎦金,共使用黃金18公斤,重12噸,高7.2米。蓮花座下面是獅子鼓,我剛才有提到獅子在佛教是象征弘揚佛法的,獅子鼓下面是四大天王,他們是佛祖出生時的守護神。周圍幾個漂亮的仙女稱為“八供養(yǎng)”是佛祖出生時的供養(yǎng)人。

這吐水的鳳凰稱為八鳳飲水,這水是經(jīng)過引自德國200多萬的凈化器,凈化后的水,在佛教稱為“八功德水”,只有在西方極樂世界才有,大家可以放心飲用,您會覺得這水清甜甘冽,而且可以保佑你身心安樂,福慧雙收,平安吉祥。

轉(zhuǎn)經(jīng)廊

廣場四周是轉(zhuǎn)經(jīng)廊,里面安放的是轉(zhuǎn)經(jīng)筒,這是藏傳佛教祈福用的法器,因為考慮到有些朋友們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或沒有機會在平時誦讀經(jīng)文,于是設置了這樣的轉(zhuǎn)經(jīng)廊,大家可以趁此機會來轉(zhuǎn)一下這轉(zhuǎn)經(jīng)筒,因為你每轉(zhuǎn)一周就如同把轉(zhuǎn)經(jīng)筒內(nèi)的經(jīng)文誦讀了一遍,如果您有時間也可以把我們108個轉(zhuǎn)經(jīng)筒全部轉(zhuǎn)過來,這就如同誦讀了百遍經(jīng)文,功德十分大的,也會保佑你福壽延年。

“降魔”銅雕

在看完佛祖四相成道之一的“出生”以后,我們來看一下佛祖四相成道中的“降魔”。

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長26米,高將近8米的大型銅雕展現(xiàn)的就是佛祖“降魔”的過程。我們有些朋友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佛祖顯得有些憔悴,對不對?這是因為佛祖剛剛經(jīng)歷了六年的苦行,但沒有悟出解脫之道,于是他放棄苦行,到了河中洗去了六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養(yǎng)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復了一些原氣,便坐在一個菩提樹下,發(fā)了一個大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來了”佛祖在樹下靜思了七天七夜,就在他將要成佛的剎那間心魔來襲,比如像享樂的誘惑、財勢的誘惑,美女的誘惑等最終佛祖把它們一一降服,得道成佛。我們可以來仔細看一下這些心魔,有一個女子跪在那里,用手半遮著臉在哭泣,她誣陷佛祖與她發(fā)生了不正當男女關系使她懷孕了,這是我們常說的誹謗。這邊中間有一個端莊的王子,周圍的人向他敬獻珠寶,這象征著財勢、權力。這邊是美女的誘惑,佛祖是不為所動。識破她們的詭計,使她們變回原來丑陋的面貌。上面手握兵器的是魔軍,他們想用武力來嚇唬我們的佛祖,但佛祖是不畏懼的,最終把他們降服,他們跪下來歸依了我佛。佛祖右手的手勢,稱為降魔印。他座下站立的是地神,他是佛祖整個降魔過程的見證人,他正在向一個常人講述佛祖降魔的經(jīng)過。常人聽后,覺得佛祖十分偉大,便跪下來頂禮膜拜。

看完這個銅雕后,我認為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有堅定信念,戰(zhàn)勝自己,才能有所成就。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樣想的,因為各自思維不同,感受也不同,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p>

阿育王柱

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根石柱稱為阿育王柱,為什么叫阿育王柱呢,這就要從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說起,他比我國的秦始皇還要早一百多年。如果說秦始皇統(tǒng)一了中國的話,那么阿育王就統(tǒng)一了整個印度。我們知道統(tǒng)一一個國度肯定要經(jīng)歷很多的戰(zhàn)爭。在阿育王年老時他覺得自己罪孽深重,因為戰(zhàn)爭中有無數(shù)生命被殃及,于是他在一位比丘的點化下皈依了佛教,并把佛教定為國教。在全國各地豎這么一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經(jīng)文以此來弘揚佛法。人們就把這樣的石柱,稱為阿育王柱。如果說我們釋迦牟尼佛祖創(chuàng)建了佛教,那么佛教的弘揚與阿育王是分不開。

我們可以仔細來看一下這根阿育王柱,它是整根花崗巖雕刻而成的,高16.9米,直徑有1.8米。阿育王柱最頂端的四只獅子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也象征著要把佛教弘揚到四面八方。獅子下面刻有和四種動物,分別為獅子、牛、馬及大象。喻意常轉(zhuǎn)的意思,獅子代表釋迦王族,牛代表忍辱負重,馬代表王子逃離皇宮,大象代表大行大力。

這根阿育王柱是從福建山區(qū)里開鑿出來的,大家現(xiàn)在見到的已是第三根,前面兩根在開鑿過程中斷裂了。阿育王柱路經(jīng)三個省才運到這里,僅保險費和一些附加費用就達到一千萬。我們的阿育王柱是手工雕鑿的,用壞的榔頭就可以用5噸的卡車裝一卡車了。

花崗巖的拉伸強度很小,抓住一頭則會被自身的重量拉斷,在裝過程中是十分困難的,很容易就拉斷。最后動用了三輛超過一百噸的大吊車,在專家的精心指導下才順利裝吊完成。阿育王柱四周的石欄稱為“牛欄”,是印度的傳統(tǒng)建筑,喻意隆重高貴?,F(xiàn)在我們見到的阿育王柱,是目前國內(nèi)最大的花崗巖石柱,就是為了紀念阿育王對佛教的重大貢獻。廣場旁邊四根石柱稱為經(jīng)幢,通常上面也刻有經(jīng)文,映襯出阿育王柱的雄偉莊重,佛教的博大精深。

天下第一掌

天下第一掌廣場左側(cè)矗立有“天下第一掌”。它高達11.7米,相當于三層樓房的高度,寬5.5米,僅手指直徑就達1米,掌心千輻輪直徑2米,總重量達13噸。這是按靈山大佛右手以1:1的比例復制而成,也就是說形狀大小完全一樣。佛掌的印相為“施無畏印”,寓意驅(qū)除眾生痛苦,撫慰眾生心靈,令眾生無畏無懼。對比如此龐大的手掌,可見大佛的雄偉高大了。因“佛手”與“福壽”諧音,所以我們常說“摸摸佛手,增福添壽;抱抱佛腳,平安如意。”既然有幸來到靈山勝境,我們不妨帶著美好的心愿去摸摸佛手,讓大佛為您驅(qū)除煩惱,保佑您一生平安。

百子戲彌勒

高3米,寬7.8米,重9噸。斜倚而臥的彌勒神情和藹,笑容可掬。在彌勒碩大的身體上,塑有整整一百個正在嬉戲耍鬧的小頑童,各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您看:他們有的在疊羅漢,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樹枝桶彌勒的肚臍,更有調(diào)皮的竟然在彌勒身上撒尿。但彌勒一點也不為所動,依舊樂呵呵。這些小頑童為何如此捉弄彌勒呢?據(jù)說他們是在考驗彌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稱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笔聦嵶C明,只有心胸開闊之人才是真正擁有快樂的人。

祥符禪寺

通常我們會把靈山大佛景區(qū)簡單概括為一山、一寺、一佛。一山,即小靈山。一寺,就是始建于唐代、且?guī)锥扰d廢的千年古剎祥符禪寺。一佛,就是高達88米、被稱為神州第一佛的“東方大佛”——靈山大佛。走過分別代表自覺修行的普渡橋、大徹大悟的大覺橋和懂得報答恩情的慈恩橋即可進入千年古剎“祥符禪寺”。正對的天王殿,便是祥符寺山門。殿內(nèi)供奉四大天王,分別代表著風調(diào)雨順,寓意國泰民安。為什么正面供奉的又是笑呵呵的彌勒佛呢?因為佛分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過去佛是燃燈古佛,釋迦牟尼是現(xiàn)在佛,彌勒佛便是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后才能繼承佛位,所以稱之為未來佛。其實現(xiàn)在我們所見的彌勒形象,并非彌勒本身,而是依據(jù)五代時期的契此和尚,也就是常說“布袋和尚”的原型塑造而成。因其形象和藹可親,所以千百年來深得老百姓認可。彌勒背面的是寺廟護法神韋馱菩薩,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韋馱與伽藍殿的關公是同一職位,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國防部長。手中的降魔杵位置不同含義就不同:杵地代表不掛單,合掌捧在肘中,代表掛單,還有一種向上,說明寺院只留吃,不留住。走出天王殿,可以看到鐘樓、鼓樓。鐘樓里設置有“江南第一鐘”。重12.8噸,高3.5米,下口直徑2.5米,由安徽蕪湖造船廠鑄造。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會舉行隆重的撞鐘儀式,因佛經(jīng)中記載人生有108個煩惱,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個煩惱,撞完108下,你就去除人生的108個煩惱,所謂“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聽到鐘聲能解除煩惱,增長智慧。站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尊佛,這尊佛高8米,是江蘇著名的雕塑家吳顯林設計的,他一共設計三尊小佛,一尊是1米,一尊是2.5米,還有一尊是8米高的小佛,88米高的大佛就是根據(jù)這尊8米高小佛通過計算機放大11倍建造的。接下來氣勢雄偉的建筑,則是寺廟正殿大雄寶殿?!按笮蹖毜睢币回覟闃憷项}寫。它是專門供奉佛教締造者和最高層領導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意思是說佛有大智力,一切無畏。走進來看到中間坐著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說法相。佛祖的兩邊,一老一少立著兩為弟子,少者阿難,老者伽葉,后面的火焰板是光明和溫暖的象征,兩旁邊的抱聯(lián),是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原方丈茗山所題寫的。“山靈地靈人靈,靈心能成大佛;水凈空凈陸凈,凈土即在此方”。兩側(cè)是十六羅漢。后面則是由整塊漢白玉雕成的凈瓶觀音像。十五、杏壇廣場杏壇廣場有一棵古銀杏,那是我們祥符寺悠久歷史的見證,植于唐貞觀年間,已有近1420xx年的歷史,此樹姿態(tài)各異,樹乳累結(jié)。每年秋天枝頭都掛滿白果,人們都說這棵樹是鎮(zhèn)寺神樹。據(jù)說,這棵千年銀杏曾數(shù)次遭到雷擊,主干中間空心,其間藏有一條青色巨蟒。巨蟒平時不出來,每年八月中秋夜,都要從樹上游下來,悄悄地繞寺一周,然后返回樹洞。中秋夜看蟒巡寺成為祥符禪寺的一大盛事,而善男信女們認為青蟒是神蟲,到寺內(nèi)進香后,一定要到古銀杏樹前燒香磕頭。寺里的和尚說每到白果豐收之時,巨蟒便在樹內(nèi)搖動樹身,白果紛紛自動落下,從而免去僧人采摘之苦。后來有游方僧人說青蟒是青龍山山神。

平安抱佛腳

登云道要參與“平安抱佛腳”,需要我們登上這道長長的階梯,稱之為“登云道”。細心的游客會發(fā)現(xiàn),靈山大佛腳下的登云道與中山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為他們的建造理念是一致的,在視差作用下,登云大道的特點是:從下往上看,只見臺階不見平臺,從上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臺階,登云大道一共218級,共分七個平臺,正好符合俗語“救一生靈,勝造七級浮屠”,因此登上登云大道也是一種修行。

登云道中間設有七幅巨型石刻,組成了一副靈山史卷,讓游客能夠了解靈山的歷史。登云道上的一口古井,稱為“六角井”,據(jù)說茶圣陸羽曾品過井中的泉水,認為甘洌清甜,非常推崇被譽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十七、靈山大佛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石頭基座在內(nèi)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樂山大佛還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銅佛像。這一神州大佛坐落于太湖之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背靠小靈山,北踏青峰,南面太湖,地理環(huán)境十分優(yōu)越。靈山大佛佛體由1560塊鑄造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蓮花座的440塊,就剛好20xx塊。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其他每塊銅壁板的展開面積平均4——6平方米,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達到9000多平方米,約有一個半足球場大小??偣埠挠勉~725噸,焊接它們的焊縫總長度達35公里。并且還要將它們都打磨光,讓大家看不出焊接的痕跡來。壁厚為6-8毫米。再來看一下大佛的蓮花座,共有四層蓮花瓣組成,每層22瓣,共88瓣。凡捐資滿人民幣100萬元的,可在一片蓮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千古流芳。有一點是值得介紹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請你們不妨注意一下,不論你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終在跟隨著你,關注著你。當你愈靠近大佛時,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漸睜開、睜大……這是為什么呢?難道“眼睛”真的會“動”的不成?其實并不奇怪,這里絕沒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視覺差產(chǎn)生的效果??康木褪撬囆g魅力,或者說是雕塑家的藝術功力。我們整個大佛建造運用高科技拼裝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風、防震、耐腐蝕、避雷等措施。靈山大佛是分塊鑄造,然后再在現(xiàn)場將它們一塊塊地拼裝,焊接在一起,使它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

日本奈良有一尊古代的銅佛,叫做“奈良大佛”,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日本人稱之為“國寶”,其實只有十幾米(14.8)高,當時鑄造它的時候,竟動用了260萬人,為當時日本全國人口的一半。我們建造靈山大佛,最多亦不過涉及到幾百人,而且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造成了。這靠的是現(xiàn)代科技手段,甚至還動用了航天技術。在這里還可以找到許許多多個“為什么?”。因此,參觀靈山大佛,不僅可以獲得視覺上的震撼,更能增長可不少科學知識。由于時間限制,我在這里只能談兩個“為什么?”第一個“為什么”是:安裝好的大佛,為什么是“兩腳離地”的?這是因為靈山大佛的總體設計方案采用的就是“整體懸掛”方案。佛體銅壁板經(jīng)過拼裝焊接成整體以后,是通過副支架、主鋼架直接懸掛在像樓房一樣的鋼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副支架總共有四、五千根,平均每塊銅壁板有2——3根。整個佛像相當于有四、五千只手從里面加以托著和拉著。這樣,銅壁板可以鑄得盡可能的薄,節(jié)省銅料,經(jīng)濟合理。因此,做到最下面一層銅壁板是離地的。第二個“為什么”是:大佛頭上沒有看到避雷針,它能防雷嗎?為什么?大佛頭頂上如果裝上一根避雷針,像一根小辮子那樣翹在那里,當然不好看!其實,大佛頭上不是沒有避雷針,而且有很多,所不同的是避雷針不是“尖”的,而是“球形”的,那就有298個發(fā)髻。人們都知道避雷針必須是尖頭的,但是,在英國及其殖民地范圍內(nèi)的避雷針都是“鈍”頭的。尖頭避雷針只能使自身免遭雷擊,卻保護不了鄰近地區(qū)也免遭雷擊。鈍頭避雷針的情況就完全不同,它自身雖然遭到雷擊,但因為接地良好而不受到損害,但卻能以它為頂點,有效地展開一頂錐形保護傘,使傘下的物體免遭落雷的傷害。鈍頭避雷針更有利于形成閃電的通道。這樣,螺形發(fā)髻的頂端,豈不正好合適?!正由于靈山大佛的建造,包含了這許多科技內(nèi)容。因此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靈山大佛的建成,是我國泰民安、國力昌盛的象征。如果不是國泰民安,誰還有心思集中精力造大佛呢?如果沒有先進的科技和強盛的國力,怎么可能建成象靈山大佛這樣的大銅佛來呢?

有人會問,為什么要把大佛建在這里呢?在沒有建靈山大佛之前,中國已經(jīng)有四尊大佛,分別是北方的山西大同云岡大佛、中原的洛陽龍門大佛、西方的四川樂山大佛和南方的香港天壇大佛,惟獨東方還沒有大佛。1994年無錫市及馬山區(qū)各界人士決定修復祥符禪寺,申請在寺后山坡新建一尊高達88米的靈山大佛。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對新建靈山大佛十分重視,親自前來考察,并提出“五方五佛”的理論。他認為這里位于華東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加上這里地理條件優(yōu)越,坐北朝南,面對三萬六千傾的太湖,建靈山大佛將改變東方無大佛的歷史,完善“五方五佛”格局。靈山大佛開光前后,趙樸初又多次蒞臨。“五方五佛”無論從宗教、文化、藝術、科技或旅游的角度看,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從這個意義看,靈山大佛不僅屬于無錫,而應該是屬于華東,屬于全中國。十八、佛教文化博物館、隨喜堂、萬佛殿靈山大佛基座上下三層,集聚著佛教文化的所有精髓。走進底層基座的佛教文化博物館,順“清涼世界”拾級而上,便可看到佛博館“鎮(zhèn)館之寶”——漢代金絲楠木雕刻的北京萬壽山五百羅漢堂。另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藝術的佛教三大教派、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接著可乘電梯上蓮花寶座,參與“平安抱佛腳”活動,抱抱佛腳,一生平安。

關于江蘇檢察人大心得體會及收獲三

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名園"之一。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屬于園林方面的有四處:拙政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留園。其中兩處在北方,是我國皇家園林的代表作品;兩處在蘇州,是我國私家園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園之所以有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設計、建筑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另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曾為許多在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動場所。其中,有江南文豪錢牧齋和愛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寧籍弘文院大學士、禮部尚書陳之遴;有平西王吳三桂的女兒、女婿;有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有江蘇巡撫李鴻章和張之萬。辛亥革命后江蘇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在園內(nèi)召開江蘇臨時省議會;抗戰(zhàn)勝利后,愛國詩人柳亞子在園內(nèi)辦過"社會教育學院"。相傳,康熙年間,《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擔任蘇州織造,織造衙門設在葑門,而家眷住在拙政園內(nèi)。曹寅升遷江寧織造時,推薦內(nèi)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園內(nèi)達二三十年之久。

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在高高的清水磚砌墻門的正門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拙政園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xx年)。御史王獻臣(字敬止,號槐雨)因官場失意而還鄉(xiāng),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園內(nèi)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古木參天。拙政園的園名是據(jù)西晉潘岳的《閑居賦》中"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縮寫而成的。根據(jù)蘇州市園林管理局提供的資料,王獻臣于明代弘治六年(1493年)中進士,升為御史,但仕途不順利,曾兩次被東廠緝事誣陷,動過刑,下過獄,被貶為廣東驛丞,后任永嘉知縣,罷官后居家,心里的痛楚無法言表。他對文征明講:"昔潘岳氏仕宦不達,故筑室種樹,灌國鬻蔬,曰:’此亦拙者之為政也’?!醿H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為政殆有拙于岳者,園所以識也。"意思是說,我之所以要起"拙政園"這個名字,就是要像潘岳一樣隱退于林泉之下,要像陶淵明一樣守拙歸田園。這個園名,反映了王獻臣當時那種既無可奈何,又想自我解嘲的復雜心態(tài)。

經(jīng)過拙政園的墻門和"通幽""入勝" 腰門,我們就來到了拙政園的東部。東部花園的南部有一座三開間的堂屋,名為"蘭雪堂"。"蘭雪"兩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象征著主人瀟灑如春風,潔凈如蘭雪的高尚情操。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為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田園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也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也稱為"補園",園內(nèi)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風格明顯有別于東部和中部。從圖上看,拙政園沒有明顯的中軸線,沒有傳統(tǒng)的對稱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錯落有致,疏朗開闊,近乎自然,是蘇州諸多園林中布局最為成功的范例。

走出"蘭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叢和古樹,簇擁著一座巨大的石峰,狀如云朵,巋然兀立,西側(cè)有兩塊形狀怪異的湖石,兩石中間夾著一條羊腸小道。中間這座石峰叫做"綴云峰",像一個巨大的屏風,擋住來賓們的視線,這種"開門見山"的造園手法,被稱作為"障景",起著引人入勝的作用。許多人來到這里,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因為許多來賓都看過中國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書中描寫的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同這座假山極為相似?!都t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中有這樣一段故事:賈政父子進大觀園題景,開門進去,只見一帶翠幢擋在面前。眾清客都道:"好山,好山! "賈政道:"非此一山,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往前一望,見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獸,縱橫拱立。上面苔蘚斑駁,或藤蘿掩映,其中微露羊腸小徑。這段描寫,用在這里非常貼切,可能是偶然的巧合。然而,兩園類似的情況還有許多。

過了假山,來賓們看到的是拙政園的東部主要景色。明代崇禎年間,刑部侍郎王心一買下東部后,建造"歸田園居"。園內(nèi)有山島、荷池、松岡、竹塢,好一派田園風光。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物,除了"蘭雪堂"外,還有"秫香館"、"天泉閣"、"芙蓉榭"等。

"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邊上的水榭。榭,是蘇州園林建筑中的一種類型,造型輕巧,建在水邊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半架空。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木芙蓉是一種變色花,早晨朝霞初現(xiàn)時是淡紅色,中午陽光直射時變成紫紅色,傍晚夕陽西下時又變成粉紅色,甚為珍貴。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蓮花。毛澤東主席詩詞中 "芙蓉國里盡朝暉",指的是水芙蓉。"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墻,一邊開闊、一邊封閉的強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溫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參照了這個設計,前面是一泓池水,后面是一堵高墻,很有蘇州古典園林的味道。如果您走到芙蓉榭的門前向西面看,可以見到這個水榭進門的門框上裝了一個雕花的圓光罩,透過這個圓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橋流水,猶如一幅鑲嵌在圓形鏡框里的油畫。如果您走過去再看看仔細,又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水榭臨水的門框上裝了一個雕花的長方形落地罩,前面的河水曲折婉蜒,兩岸桃紅柳綠,把人引入了一種寧靜安謐、淳樸自然的境界中去。這是蘇州園林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造景手法,叫做"框景"。園主想通過這種手法,把來賓們的視線集中到最佳角度,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 天泉閣",矗立在一片翠綠的草坪上,攢尖戧角,重檐八面,在藍天白云下顯得格外醒目。相傳,這里原來是元代大弘寺的遺址。筑園時,在寺井上造了"天泉閣 "。這座建筑物,從外面看似乎是兩層,在里邊看卻只有一層。欣賞蘇州園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樓閣要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視飄動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奧秘。這些戧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風外,主要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成了蘇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秫香館",顧名思義,就是觀賞稻麥飄香的地方。明代"歸田園居"的主人在園林內(nèi)造有秫香樓,"樓可四望,每當夏秋之交,家田種秫,皆在望中。"現(xiàn)在見到的"秫香館",其主體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遷而來,體型偏大,與原景略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角樟樹旁,有一處池島假山小品。這座湖石假山上頂著一塊大石頭,外形很像一只翻底待修的小木船。前面湖面開闊,四周灌木叢生,不遠處有幾株蘆葦,正像太湖邊上一個小小的港灣。古代蘇州園林的園主,有的是朝廷大臣,有的是封疆大吏,有的是外放州縣,也曾經(jīng)"安邦濟世",勞碌了一陣子,因為種種原因卸任還鄉(xiāng),在遠離京都的蘇州,他們找到了安靜的"港灣"。這里風俗清雅,物產(chǎn)豐富,既可以享盡清福,又可以避開政敵,成了達官貴人隱退后選擇的最佳地點。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他們對佛教的"空無學說"、道教的"出世思想"、儒家的"隱逸主張"特別欣賞,就以"避世、淡泊"為主題,營造山林野趣,想在獨立的小天地里實現(xiàn)自己的人格理想。正所謂,"扁舟一葉,浪跡天涯,人跡罕至,方為我家"。

拙政園東部和中部,是用一條長長的復廊隔開的。走廊的墻壁上開有25個漏窗,就像精雕細作的剪紙圖案,鑲嵌在長長的畫軸上面。人們信步走在游廊里,隨著漏窗花紋的更換,園內(nèi)的景色也在不斷地變幻。這種現(xiàn)象,稱作"移步換景"。如果您再仔細看一看,漏窗上不同的圖案,所表現(xiàn)的都是水波紋和冰棱紋,池中歡快的漣漪疊印在窗上凝固的波紋上,更加渲染了蘇州水文化的氛圍。 當我們打開復廊里的黑漆大門,就來到了中部花園。來賓們站在倚虹軒旁,向西眺望時,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是,這里池面寬廣,景色秀麗。細心的朋友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在亭臺樓閣之旁,在小橋流水之上,在古樹花木之間,屹立著一座寶塔,給人以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一借景手法,運用得很成功,園主確實是費盡了心機。因為中部花園東西長,南北窄,有一種壓抑感,于是園主利用低洼的地勢鑿池疊山。用假山遮住兩邊的圍墻,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間,使人感到開闊而深遠。中部花園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狀各異,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每一個建筑物都是一個極佳的觀景點,而每一個建筑物也都是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拙政園的中部花園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景區(qū)。來賓們通過游覽三個各具特色的景區(qū),游興可逐步達到高潮。 第一個景區(qū),以池島假山為主,包括假山山堍的"梧竹的居",假山山頂?shù)?待霜"亭和"雪香云蔚"等景點。池島假山,也稱為水陸假山,是中部的主體假山。這 "一池三島"基本上是蘇州假山的傳統(tǒng)格局,其要領是:"池岸曲折,水繞山轉(zhuǎn)"。這座假山設計極佳,確實是"大手筆",完全符合我國山水畫的傳統(tǒng)技法。從東面看,一山高過一山;從南面看,一山連接一山;從西面看,一山壓倒眾山。用繪畫術語來講,分別是"深遠山水""平遠山水""高遠山水",表達的是宋代蘇東坡詩中"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們先來觀賞 "梧竹幽居"。"梧竹幽居",俗稱"月到風來亭",位于中部花園的最東面,同"倚虹亭"相鄰。"倚虹亭"是因為靠在形似長虹的復廊上而得名。"梧竹幽居" 造型非常別致,四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聯(lián)想起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如果您站在亭子里向外看,這四個圓洞門又恰似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著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南面桃紅柳綠,西面嫩荷吐尖,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亭內(nèi)有"梧竹幽居"的楹額。梧桐,是圣潔高昂的樹;翠竹,是剛?cè)嶂伊x之物。正所謂:" 家有梧桐樹,何愁鳳不至。"兩旁有一副對聯(lián):"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慢慢品味,細細咀嚼,眼前似乎出現(xiàn)了兩幅山水圖畫:一幅是皓月當空,夜色朦朧,清風徐來,沁人肺腑;另一幅是陽光明媚,鳥語花香,心動水動,心靜山靜。用心琢磨一下園主此時此刻的心境,大概同張大千講的"心似閑蛩無一事,細看貝葉立多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有的來賓讀過孔子《論語》,看了這副對聯(lián),可能有另外一種心得。孔子講:"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那么,是否可以講,這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是用清風明月來描繪自然風光的無限美好,下聯(lián)是用樂山樂水來揭示旅游觀光對陶冶情操的作用。只有到了這個時候,來賓們才會逐步領悟到蘇州古典園林既要模擬自然山水之美景,以達到"悅耳悅目"的藝術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創(chuàng)造詩情畫意的韻味,以追求"悅心悅意 "的心理感覺,再升華到"悅志悅神"的精神享受。如果您作會到了這種韻味,那么您就開始入門了。

當我們跨過九曲石板橋,沿著彎彎曲曲的山間小道緩步登山時,迎面見到的是"待霜"亭。"待霜"出自唐代蘇州刺史韋應物"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的詩句,字里行間透出了一股霜濃橘紅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 我們穿過叢林,越過小溪,步上石階,就來到了"雪香云蔚亭"。它位于島的中央制高點。在這里向周圍了望,覺得中部花園像一幅蒼勁古樸畫卷,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在這幅畫軸上,有高有低,有近有遠,有大有小,有寬有窄,有疏有密,有鬧有靜。"雪香云蔚亭"還有"山花野鳥之間"的楹額和"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的對聯(lián)。如果坐在這里歇歇腳,看看景,靜靜心,真有點超塵脫凡的感覺,自己的身心已經(jīng)同大自然完全融合起來了?!缎〕枪适隆犯柙~中有一句"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用在蘇州拙政園里真是恰如其分。是否可以說,"山花野鳥之間"是對蘇州古典園林的"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哲學思想和"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審美觀念,最通俗、最絕妙的注解。

當來賓們在第一景區(qū)游覽,游興到達高潮時,園主又及時將我們的注意力轉(zhuǎn)向了另一個角度,從山上移到了池塘。這就是中部花園的第二個景區(qū)。第二個景區(qū)是以荷花池水為中心,圍繞水面有" 荷風四面""香洲""見山樓""小飛虹""小滄浪""倚玉軒""遠香堂"等景點。

湖中島上有"荷風四面亭",這里四面環(huán)水,三面植柳,真是絕佳的風景點。"荷風四面亭"上掛有一副對聯(lián):"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廖廖幾筆,勾畫出了拙政園春夏秋冬的風景特色。其妙處還有,聯(lián)中蘊含著一、二、三、四的序數(shù)。這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仿照濟南大明湖"小滄浪"清代書法家鐵保所書的楹聯(lián):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副對聯(lián)的下聯(lián),仿照唐代詩人李洞的詩句"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內(nèi)容略作改動,用在這里,恰到好處。

"香洲"同"荷風四面亭"隔水相望。"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實際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稱為石舫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叢里徐徐而行。值得一提的是,"香洲"這艘石舫,集中了亭、臺、樓、閣、榭五種建筑種類。船頭為荷花臺,茶室為四方亭,船艙為面水榭,船樓為澄觀樓,船尾為野航閣。實際上,在蘇州諸多園林中,幾乎都建有石舫。從地理原因來講,蘇州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臨河,處處通船,在花園里建石舫以應景。從建筑角度來講蘇州園林建筑的種類有亭臺樓閣,廳堂館齋,軒榭廊橋,再加上舫,可以使建筑物形狀多樣,多姿多彩。再從政治角度來講,石舫可以經(jīng)常提醒人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園主想借此表白自己"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心跡。

經(jīng)過九曲石橋,沿著游廊走,就來到了"見山樓",古代叫做"藕香榭"。"見山樓"三面環(huán)水,似乎蒼龍嬉水。"見山樓"是龍頭,爬山廊是龍身,云墻是龍尾,門洞是龍嘴,曲橋是龍須。"見山樓"上層有蠡殼和合窗,樓下用落地長窗,室內(nèi)明式桌椅茶幾,梁上懸掛小方什景燈,完整地保留著那種古色古香的風貌。

從"見山樓"沿著游廊往南走,可以來到"小滄浪"。"見山樓"位于第二景區(qū)的北部,是主景區(qū),視野開闊,"疏可走馬"。而"小滄浪"、"小飛虹"、"得真亭"這一帶是第二景區(qū)的南部,是次景區(qū),空間窄小,"密不透風"。"小滄浪"的出典是《楚辭.漁父》,原話是"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用現(xiàn)代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纓,準備出仕輔助朝綱;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雙腳,決心隱退逍遙自在。"小滄浪"是一座三開間的水閣,南窗北檻,兩面臨水,跨水而居,構(gòu)成一個閑靜的水院。站在"小滄浪"前往北看,廊橋"小飛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蕩漾,猶如彩虹。這里是觀賞水景的最佳去處。只見藕香榭前各路水源匯聚一池,似乎"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回去,其中一條支流彎彎曲曲,撲面而來,經(jīng)過"小飛虹",過"小滄浪",有一種余味未盡的感覺。這樣的理水手法,符合蘇州古典園林關于"水面有聚有散,聚處以遼闊見長,散處以曲折取勝"的要領,可稱一絕。

從"小滄浪"往東走,就來到了"遠香堂"。欣賞"遠香堂",可以使來賓們的游興達到游覽這一景區(qū)的最高潮。"遠香堂",位于中部花園的中心位置,前面有一條小河種有蓮花,后面有一片水池,廣植荷花。夏天荷花盛開,清香一陣陣飄到堂內(nèi),所以取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一文中"香遠益清"之句成了堂名。"遠香堂"四面都鑲有玻璃窗,可以坐在廳里一邊品茶,一邊聊天,一邊看景。廳的南邊是一座峻峭的黃石假山,北邊是池島假山,東邊山坡上有"繡綺亭",西邊池塘邊有"倚玉軒",給人以近山遠水,山高水低的感覺。"遠香堂"的楹額,早先是乾隆年間著名學者沈德潛的手筆,因已佚失,由近代書法家張辛稼補寫。兩邊有一副對聯(lián),共有80字,是蘇州諸多園林中最長的對聯(lián),記載了當年八旗奉直會館達官貴人聚會時的盛況。蘇州古典園林建筑物,十分重視意境的設計,往往在園中的主要景點上,配以古詩古文中的詞句,用大量的匾額楹聯(lián)來點綴。這些匾額楹聯(lián),立意深遠,意境含蓄,情調(diào)高雅,文字雋永,書法美妙,既記述了名園的歷史,又點明了景點的精華,還抒發(fā)了園主的情懷。

拙政園中部花園的第三個景區(qū)是"枇杷園"。"枇杷園"位于"遠香堂"的東南面,是拙政園中部花園里的園中園,因種有枇杷樹而得名。"枇杷園"的園門設計得很巧妙。來賓們走到這里,見到前面一道云墻,兩面種有牡丹,正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了。真沒有料到,只要再往前走,就可以發(fā)現(xiàn),黃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邊的一個門洞。隨著人們一步一步走近,門洞就一點點擴大。到了門口,才發(fā)現(xiàn)門洞像一輪明月,鑲嵌在白色的云墻上。過門洞后再往前走,這輪明月又被這邊的湖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看著月洞門和牡丹花,不禁使人想到"閉月羞花"的典故。這個月洞門又像一個巨大的寶鏡,庭院里的景物似乎是院外景物的影子。園主巧妙地選擇了辟月洞門最佳位置,使"雪香云蔚亭""月洞門""嘉實亭"三點同處在一條視線上,并通過月洞門聯(lián)系前后佳景,從而組成一組對景。由此可見,蘇州古典園林在辟門開窗時,除考慮到出入和采光外,尤其注意擷取畫面,力求處處有景,景隨步移。

第三個景區(qū)是以庭院建筑為主,有"玲瓏館""嘉實亭""聽雨軒"和"海棠春塢"等。這些建筑物又把空間分割為三個小院。這種造景手法,稱為"隔景",以便豐富園景,掩藏新景。三個小院,既隔又連,互相穿插,在空間處理和景物設置方面富有變化。每個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腳步量一下卻發(fā)現(xiàn)相差甚大。原來"玲瓏館"前的云墻造得較矮,視野開闊就顯得大。"海棠春塢"尺寸比較小,但開了幾個漏窗,使天井顯得比較寬敞。"聽雨軒"前的天井面積比較大,就開了一個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適宜,園景豐富。當年,園主喜歡同家眷在這里,一邊品嘗蘇州的船點,一邊細聽那雨滴打在瓦楞片上、芭蕉葉上、碎石地上,發(fā)出 "滴滴答答""淅淅瀝瀝""劈里啪啦"的聲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樂創(chuàng)作之中。這里似乎是中部花園交響樂的第三樂章。第一樂章,可稱為"高山之顛";第二樂章,可稱之為"滄海之濱";第三樂章,可稱之為"天倫之樂"。"嘉實亭"里有一副對聯(lián)"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用在這里,惟妙惟肖。

當來賓們從中部花園,穿過"別有洞天"的圓洞門后,就來到了西部花園。西部花園的主體建筑是"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這座建筑物是美化了的" 鴛鴦廳"結(jié)構(gòu);外面看是一個屋頂,里邊是四個屋面;外面看是一個大廳,里邊分為兩個客廳;北面客廳是夏天納涼用的,南面客廳是冬天取暖用的。進門時,圓洞門上方有四個磚雕的篆體字"得少佳趣"。意思是說,進得門來,才能漸入佳境,稍得樂趣。這個大廳建于清代,精雕細刻,擺設考究,氣派非凡。北廳的楹額"卅六鴛鴦館"是清代狀元洪鈞墨寶,南廳的楹額"十八曼陀羅花館",是清代狀元陸潤庠佳作。館,是賓客聚會的地方,寬敞而幽靜,四通而八達。鴛鴦是美滿姻緣的代名詞,曼陀羅花是延年益壽的吉祥物。據(jù)印光法師編撰的《阿彌陀經(jīng)注釋》中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每天都普降曼陀羅花。當今世上,只有多福多壽的人才能見到。傳說,曼陀羅花與山茶花相似,所以,這里種十八棵寶株山茶應景。這個大廳造型別致,椽子為弓形和弧形,四角有耳房,相傳是園主聽昆曲的地方。史書記載,補園主人張履謙特別喜歡昆曲,經(jīng)常同"曲圣"俞粟廬先生在這里切磋曲藝,每當清唱演出進入高潮時,總有一種"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感覺。四角的耳房,是供演員換妝,傭人居住的地方。這里的藍白相間的玻璃窗很雅致,每當盛夏烈日時,陽光透過窗戶變成一道道藍白相間的光束,灑在地上,泛起一陣陣寒意。如果來賓們有興趣的話,可以用眼睛靠近藍色的玻璃窗往外看,只見屋頂上、樹枝上、石塊上、荷葉上,都像是披上了一層白雪。

" 留聽閣"位于"卅六鴛鴦館"的西面,楹額由清代湖南巡撫吳大澄所書。"留聽閣"出自唐代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之句。"留聽閣"南面飛罩是銀杏木立體雕刻松、竹、海、雀的花紋,構(gòu)圖勻稱,手法精巧。隔扇裙板上刻有蟠螭(夔龍)圖案,據(jù)說是太平天國忠王府內(nèi)的遺物,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倒影樓"位于"卅六鴛鴦館"的北面。之所以取名為"倒影樓 ",是因為從前面的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幢樓閣的倒影。樓的下層,叫"拜文揖沈之齋"。用時髦的話來講,就是"文征明先生和沈石田先生紀念館"。文征明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有的資料說,他參與了拙政園的規(guī)劃設計。也有的資料說,他依照園景畫了31幅圖,各配以詩詞,并作了《王氏拙政園記》,使名園增輝。沈石田先生曾經(jīng)是文征明先生繪畫方面的指導老師。他們對蘇州文化藝術的發(fā)展作出過重大貢獻。"倒影樓"中間屏門上雕刻有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無根竹圖,并配有詩詞,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倒影樓"前面有一條曲折婉蜒的水廊,地面貼著池面。池面上波光粼粼,地面上高低起伏,使人感到正踩在池面上隨水飄浮。水廊的西面有一組樓閣群,最近的是"與誰同坐軒"。軒,是形似車廂的建筑物,兩頭有門框而不上門,隨意進出;兩旁墻上開有窗口,以便觀景。"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這是蘇東坡的詩句,表達了詩人孤芳自賞的心情。園主借此表示自己的清高。仔細再看,"與誰同坐軒",好像一把扇子,軒頂?shù)耐呙嫦裾凵鹊纳让?,后?笠亭"的尖頂恰似折扇的扇把,簡直連接得天衣無縫。

以拙政園為代表的蘇州園林,處處是充滿著詩情畫意的青山綠水,時時是洋溢著溫情脈脈的家庭氣氛,全園體現(xiàn)了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正是古人們苦苦追求的"人間天堂"。

關于江蘇檢察人大心得體會及收獲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常州觀光游覽。

常州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文字記載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新興的工業(yè)城市。素以“物華天寶”和“人杰地靈”而著稱。她位于江蘇省的南部,長江金三角的中心,枕著長江,連著太湖。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她自古就享有“中吳要輔"“江左名區(qū)"的美稱。另外,還有“三吳重鎮(zhèn)”“八邑名都”之譽。這里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是一個典型的魚米之鄉(xiāng)。

歷史上常州曾有過延陵、毗陵、晉陵、蘭陵等名稱,隋文帝開皇九年,定名為常州,一直沿用至今。常州還有個名稱叫龍城,是因傳說弘智和尚智救龍?zhí)拥墓适露鴣?。至今仍有許多以龍命名的地名。每年五月初五還有“云溪競渡”的風俗。

常州歷代文人薈萃、名人輩出,歷史上共出過五位皇帝,其中有兩位是開國皇帝。一位是南北朝時期的齊高帝蕭道成,另一位是“菩薩皇帝”蕭衍。根據(jù)當代繆進鴻先生對全國400多個城市杰出的學者、專家、名人分布的統(tǒng)計,常州位居第四。北宋文豪蘇東坡11次客居常州,最后終老于常州藤花舊館,也給常州文學史上帶來了極其輝煌的篇章?!俺V萑堋宾那锇?、惲代英、張?zhí)祝嫾覄⒑K?,?shù)學家華羅庚,實業(yè)家劉國鈞等都為祖國的各行各業(yè)做出巨大的貢獻。

1986年,常州就被列為全國重點旅游發(fā)展城市,20_年獲得了“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的稱號。擁有綠色仙境天目湖、主題公園中華恐龍園、唐代古剎天寧寺、道教圣地茅山等8個4a級景點。這些景

點也組成了常州的四大精品旅游線-----“好山好水好地方,龍城龍園龍文化,古寺古塔古運河和名人名館名建筑”

常州是“中國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城市中排名第26位和“中國城市投資環(huán)境50優(yōu)”城市之一,20_年常州市被有關部門命名為“國家衛(wèi)生城市”。常州有發(fā)達的產(chǎn)業(yè)基礎,初步形成了工程機械車輛及配件制造、輸變電設備制造、汽車及配件制造、和新型紡織材料等等。常州交通也非常發(fā)達,自古有“舟車會百越,襟帶控三吳”之稱,水陸空交通便利,20_年1月1日開通了快速公交(brt)是江蘇省內(nèi)首個快速公交系統(tǒng)。

游客們,常州物產(chǎn)豐富,一大批特色旅游工藝品如亂針繡、常州梳蓖、留青竹刻等也享譽國內(nèi)外,來常州看一看,你一定會發(fā)覺不虛此行!

各位游客,常州既有古代的風威和文化底蘊,又有現(xiàn)代的榮譽和時尚,既有高亢英爽的氣概,又有精深博大的胸襟。今天的常州正以嶄新的姿態(tài)笑迎來自各地的朋友。希望你們通過我的講解加深了對常州的印象,通過我的服務,感受到常州人民的熱情與好客,最后祝大家在常州逗留愉快!

謝謝!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