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四川自強創(chuàng)業(yè)心得體會和方法 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體會(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4 15:37:41 頁碼:11
四川自強創(chuàng)業(yè)心得體會和方法 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體會(8篇)
2023-01-04 15:37:41    小編: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描寫四川自強創(chuàng)業(yè)心得體會和方法一

大家好!

人們很難想像在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身旁會有杳無人煙的原始林海。而距成都市區(qū)僅95公里的大邑西嶺雪山恰是這樣一處自然風景名勝區(qū)。她是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鑲嵌在“天府之國”的西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境內,總面積482.8平方公里,最高處海拔5364米。自1987年開放以來,就以她嶄新的豐姿問世,人們傾心于她的天生麗質,古樸原始,神秘莫測,濃郁野趣和往來便捷。1989年9月,被四川省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1994年1月10日,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由于景區(qū)地域寬廣,地勢高差大,氣溫迥異,因而有“寶地占四時之”的優(yōu)勢。從低山區(qū)到高山區(qū),在同一時間不同的高差地帶,可以觀賞到四季風光。

西嶺雪山風景名勝區(qū)絢爛多彩,氣象萬千。那終年積雪的群峰,云蒸霞蔚的云海日出,變幻莫測的高山氣景,月宮播下的千畝古桂,神工鬼斧的元古谷,莽莽蒼蒼的原始林,多姿多采的飛流瀑布,翩翩飛舞的各色彩蝶,以及那熊貓的家,金猴的峰,天然石門,怪百迷宮……套萃此間,組成了一幅福雄奇壯麗的風景畫。特別是那海拔5364米的大雪山,令人神往。那里常年積雪,雪峰綿延起伏,恰似一條游行天際的玉龍。每當晴空萬里,成都市區(qū)內即可看到那橫直西天潔白晶瑩的大雪山,好像就近在咫尺。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寓居草堂時,觀此美景,留下“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千古名句。

從成都乘車到景區(qū),只需三個小時。境內游山道、休息亭和食宿站已具規(guī)模,是身居鬧市的人們旅游的理想去處。

今天朋友們有幸登臨,我相信你們將要得到的美好感受,會是久久難忘的。

現(xiàn)在我們在景區(qū)口的茶地坪下車,莽莽青山就屹立在眼前,密林掩映,郁郁蔥蔥,枝葉一塵不染,蒼翠欲滴,好似一幅極大的綠色錦鍛披風,華貴又典雅,自然又神秘。迎面送來高山的涼風,夾雜著野花的清香,使人心曠神怡。這里分五大景區(qū),各有特色。請隨我逐一游覽。

花石峪春天的詩

從茶地坪至兩溪口,是低山區(qū)的“花石峪景區(qū)”。這是一條縱貫3.7公里的曲折而幽深的溪谷,是一幅山水畫廊,一首春天的詩???,兩岸青山,峭壁對峙,這一帶有成片的翠竹、山楊、野葡萄、山核桃、七里香、迎春花、映山紅和無數(shù)不知名的奇葩異草,交替怒放,姹紫嫣紅,香氣襲人,沁人心脾。秋來紅葉滿山,層林盡染,疑是“春風二月人畫圖”。你沿溪慢行,跨越十多道小橋,山溪淙淙,泉水叮咚,送你一路歡歌。這一帶集上游數(shù)十個泉源,順無數(shù)山巖而下,形成50余處跌水、飛泉和深潭。溪中遍布五彩石,光艷晶瑩。游人至此,宛如穿行于詩畫之中。

來到茶地坪右側的巖縫溝,這里溝深谷狹,有“雨洗青山鳥猿啼”的意境。舉目仰望,天開一線,九道飛瀑從天而降,飄然若仙姬下凡,這里叫“九瀑一線天”。

旁邊這條山溪叫做花石溪,往上約半公里,便是“雨絲巖”。巖腔深約丈余,寬九尺許,可容數(shù)十人避雨。若遇雨天在此觀景,但見山上濃云滾滾,林濤陣陣,山風隨雷電呼嘯而來,把山雨撒在你的眼前,雨腳雖然密集,卻如線如絲,別有情趣。

離開雨絲巖上行、是三磊關和蛙潭。溪水在此被巨石所阻,怒不可遏,使出渾身解數(shù),咆哮著沖越巨石陡跌下來,激起朵朵白蓮,形成一個深潭,潭邊屹立著“品”字形的三塊巨石,其一形似青蛙,雄踞二石之上,面對深潭,躍躍欲跳。這就是有趣的“蛙潭”。下邊二石間,有一縫隙,能容一人擦身而過。登上蛙石,巖邊翠竹、綠樹、野花、怪石、潭中清流,盡收眼底。傳說,在那深潭的水晶宮里,住著美麗的蛙女,每當月色朦朧之時,她會浮出水面,跳在蛙百上載歌載舞。蛙潭不遠處的下游,卻是一片淺水灘,水清見底,彩石粒粒,玲瓏剔透,惹人喜愛,青年男女到此,禁不住要脫鞋淌水、采石、擊水、嬉戲,給出一幅青春戲水圖??吹竭@里。各位朋友不要認為景區(qū)的瀑布不過如此。不是的,更奇趣、壯觀的瀑布還在前面,讓我們繼續(xù)游覽吧。

多姿多彩瀑布群

我們由兩溪口沿竹溪登獐子崖,一路上就進入了“瀑布群景區(qū)”。這里“千峰疊翠,萬水競流?!毕髟搭^十余支,形成重疊的跌瀑流泉30處,瀑布高30至70余米,大都隱藏在夏云繚繞的幽谷密林之中,遠觀山有色,近聽水有聲,組成了山水林泉的優(yōu)美圖畫,譜寫了扣人心弦的交響樂曲。

請先欣賞“豹嘯泉”。它形如雪豹,飛吼而下。一里之外,就能聽見它的吼聲,在山谷中回蕩;近看恰是一條銀龍,帶著野性,從78米高的山凹處飛撲下來,氣勢洶洶,望而生畏。飛泉跌下山澗,卷起朵朵雪花,寒氣襲人,不敢在此久留。

披竹覓路,行至竹溪盡頭,展現(xiàn)在你眼前的是美麗多姿的“鳳尾瀑”。如果說豹嘯泉是一頭兇猛的野獸,那鳳尾瀑卻是一個溫柔的姑娘了。她身高35米余,從弧形的花崗巖絕壁上姍娜而下,上小下大,婀娜輕盈,如穿白色披風,又似鳳尾開屏。更有一叢鳳尾竹巧生懸崖,飛瀑飄過,瀟灑搖曳,真是“水漂漂,竹搖搖,一泓碧水似春潮?!毖伉P尾瀑上行,可見“七疊飛瀑,如七幅白綾,或橫或豎,飄飄揚揚。啊,莫不是七仙女飄然下界,這么白皙,這么俊俏!

描寫四川自強創(chuàng)業(yè)心得體會和方法二

劍門關,位于四川省劍閣縣城南15公里處,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大、小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峰巒似劍,兩壁對峙如門,故稱“劍門”,是我國最著名的天然關隘之一,享有“劍門天下險”、“天下第一關”、“蜀之門戶”之美譽。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曾在此修筑棧道30里,設關守衛(wèi),稱“劍閣”。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贊譽更讓劍門關名揚海內。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20xx年9月被列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qū)。

巍峨劍門,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相傳戰(zhàn)國時期,秦惠王欲吞蜀劍門風光

-,苦于無路進蜀,謊稱贈五金牛、五美女給蜀王,蜀王信以為真,派身邊五丁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美女,運金牛,才開通了這條蜀道,稱為“金牛道”,又稱劍門蜀道。

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率軍伐魏,路經(jīng)大劍山,見群峰雄偉,山勢險峻,便令軍士鑿山巖,架飛梁,搭棧道。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糧、駐軍、練兵;又在大劍山斷崖之間的峽谷隘口砌石為門,修筑關門,派兵把守。當年魏軍鎮(zhèn)西將軍鐘會率領10萬精兵進取漢中,直逼劍門關欲奪取蜀國,蜀軍大將軍姜維領3萬兵馬退守劍門關,抵擋鐘會10萬大軍于劍門關外。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劍門關是劍門蜀道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的核心景區(qū)和劍門關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部分?!皠﹂T天下雄、九寨天下奇、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作為四川省四大景觀,劍門關首屈一指。歷史上有說:“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逝劍門蜀道上的一處重要關隘。總面積:186.2平方公里。規(guī)劃面積142平方公里。

劍門關是數(shù)百里大劍山中段的一個缺口,七十二峰形若利劍,儼然一道天然屏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具有極其重

-要的戰(zhàn)略地理位置。這里曾發(fā)生過一百余次戰(zhàn)爭、十多位帝王蒞臨并有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近四千幅作品。當年蜀將姜維憑借天險,曾拒魏軍十萬之師于關外?,F(xiàn)存諸葛亮建關的遺址,古老的寺廟,珍貴的碑刻以及著名的劍門四景(劍門細雨、梁山松濤、夕照絕壁、雪染翠云)和劍門四奇(姜維石像、千年紫荊、松柏長青、劍山石筍)。

劍門關景區(qū)主要景點有:劍門關、劍閣道、劍門關樓、劍閣驛道、七十二峰、小劍山、姜公祠、姜維墓、鄧艾墓、鐘會故壘、金牛道、后關門、石筍峰、梁山寺、雷霆峽、翠屏峰、仙峰觀、古劍溪橋、志公寺等。-

-天下雄關

原古關城樓是三層翹角式箭樓,0正中懸一橫匾,書“天下劍門絕壁

[4]雄關”,頂樓正中的匾額題有“雄關天塹”??上?,這座歷經(jīng)千余年的雄偉古關樓,在1935年修筑川陜公路時被全部拆毀,僅存一塊長方形“劍門關”石碑?,F(xiàn)關樓是1992年在原關樓舊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更為壯觀的仿古式關樓。在20xx年的“5.12”大地震中,劍閣旅游業(yè)遭遇嚴重破壞,全縣受損景區(qū)達7個,受損面積達100%,劍門關景區(qū)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為了恢復這個天下名關的風采,劍閣縣下大力氣進行重建和升級工作。根據(jù)同濟大學編制的總體規(guī)劃,劍門關景區(qū)將形成大劍門、志公寺、雷鳴谷、五里坡和翠云廊5大景片,光前4個景片面積就達75平方公里。整體風格為漢代風格,著力表現(xiàn)劍門關的雄、險、幽、深。

-旅游資源

為了達劍門關景區(qū)導游圖

[5]到這一建設目標,劍閣方面采取了多種措施。劍門關集雄、險、幽、秀、奇于一體,它除山雄關險之外,還以峽谷的幽深、翠云廊的秀麗、巖石的怪異、山洞的奇特而聞名,這里風光名勝和文物古跡甚多?,F(xiàn)已開發(fā)的有:大小劍山“七十二峰”、仙峰觀、梁山寺、翠屏峰、經(jīng)皇洞、照壁、雷公峽、仙女橋、玉女峰、大小穿洞、舍身崖、一線天、石筍峰、后關門、營盤嘴、姜維墓、干河壩等景點?,F(xiàn)在大劍山腳下有纜車可上石筍峰,然后攀登崖壁小徑,順環(huán)山天梯抵達山巔梁山寺和翠屏峰;或從后關門依山傍險的環(huán)山天梯抵達石筍峰,再從石筍峰攀崖壁小徑抵達山巔。梁山寺,相傳是南北朝時梁武帝來此修行而得名。翠屏山下的“經(jīng)皇洞”,據(jù)傳是唐明皇避”安史之亂”,經(jīng)過該地,將金銀珠寶、佛經(jīng)藏在洞里面得名。在關樓東側扼劍門關險的山頂是當年姜維列營鎮(zhèn)守的“營盤嘴”,也叫“姜維城”。這里還有清代炮臺遺址,右側石崖上還刻有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親王親筆書寫的“第一關”三個字。這些勝跡和傳說,給秀麗的自然風景增添了風采和稚趣,更讓游人流連忘返。在劍門關游覽,能充分領略唐朝大詩人李白《蜀道難》的詩句中所描寫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神韻。

-三國文化

劍門關豎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劍門蜀道的中心,這里劍門風光

[6]壁立千仞,地勢險峻,是由旱路出入四川的必經(jīng)之道,是“蜀北之屏障,兩川之咽喉”。劍門關的三國文化積淀深厚,除正史《三國志》有多處記載外,小說《三國演義》中也有數(shù)十處詳細描寫。至今,這里的三國遺跡隨處可見,三國故事廣為流傳。

劍門關的修建和劍閣縣的設立就與三國有關。據(jù)《寰宇記》記載:“諸葛亮相蜀,鑿石駕空為飛梁閣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劍門關?!薄遁浀貜V記》也記載:“蜀漢丞相亮……以閣道三十里至險,復設尉守之。”劉備在成都定都以后,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20xx年)設立了劍閣縣,隸屬于劍門關,加強了對劍閣的防守,不僅如此,還以劍閣為中心,將漢中到成都的一千多里連成了一個整體。保證了從成都至梓潼,穿劍閣過葭萌、白水,到陜西勉縣陽安關、漢中這條劍閣道的安全和暢通,為以后諸葛亮劍門關“蜀漢北伐浮雕”

[7]出歧山、姜伯約伐中原創(chuàng)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

據(jù)有關資料記載,劉備在稱帝之前,曾四次往來于劍門關,加上《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敘述的劉備在進軍成都擊劉璋途中,又返回葭萌關看張飛和馬超廝殺,共往返六次之多。諸葛亮在出歧山伐魏時,也多次往來于劍門關,他上《出師表》后,“率諸軍北駐漢中”時,就經(jīng)過劍門關。《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說他在向成都擊劉璋的途中星夜返回葭萌,用小計收復了馬超,第二十七回說他和劉備于建安二十三年(220xx年)七月引十萬大軍圖漢中時,又來到葭萌下營,其間多次往來于劍門。

姜維與魏國將領鄧艾、諸葛緒在劍門關交戰(zhàn),駐扎長達三月之久?!度龂萘x》中數(shù)十處描寫到劍閣。第一百一回“出壟山諸葛裝神,奔劍閣張郃中計”敘述得非常詳細和精彩:“建興九年春二月……忽報孫禮引二十萬軍來助戰(zhàn),去襲劍閣……忽一聲梆子響,兩下萬弩齊發(fā),將張郃并百余部將射死于木門道中……至今劍閣行人過,尤說軍師舊日名?!?/p>

第一百二回“司馬懿戰(zhàn)北元渭橋,諸葛亮造木牛流馬”:“時建興十三年春二月……忽一日,長史楊儀入告曰:‘即今糧米皆在劍閣,人夫牛馬,搬運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運謀多時也。前者所積木料,并西川收買下的大木,叫人制造木牛流馬,搬運糧米,甚是便利。’……令右將軍高翔引一千兵駕著木牛流馬,自劍閣直抵祁山大寨,往來搬運糧草,供給蜀軍之用?!瓌﹃P險峻驅流馬,峽谷崎嶇駕木?!?。

第一百十六回“鐘會兵分漢中道,武侯顯圣定軍山”:“卻說姜維引兵過了橋頭,正行之間,前面一軍來到,乃左將軍張翼,右將軍廖化也?!唬骸袼拿媸軘?,糧道不同,不如退守劍閣,再作良圖’維疑慮未決。忽報鐘會鄧艾分兵十余路殺來。維欲與翼化分兵迎之?;唬骸姿鬲M劍門關古蜀道

[8]路多,非征戰(zhàn)之所,不如且退,去救劍閣可以。若劍閣一失,是絕路也?!S從之,遂引兵來投劍閣。將近關前,忽然鼓角齊鳴,喊聲大起,旌旗遍豎,一支軍把住關口。正是:漢中險峻已無有,劍閣風波又復生?!?/p>

第一百十七回“鄧士載0陰平,諸葛瞻戰(zhàn)死綿竹”:“卻說鐘會離劍閣二十五里下寨,諸葛緒自來服罪……艾見軍容甚肅,心中不安,乃以言挑之曰:‘將軍得了漢中,乃朝廷大幸也,可定策早取劍閣?!鹪唬骸杂抟舛戎?,可引一軍從陰平小路出漢中德陽亭,用奇兵徑取成都,姜維必撤兵來救,將軍乘虛就取劍閣,可獲全功。’……遂置云梯炮架,只打劍門關……”

第一百十八回“哭祖廟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爭功”:“維見人心思漢,乃以善言撫之曰:‘眾將勿憂,吾有一計,可復漢室’,眾皆求問。姜維與諸將附耳低言,說了計策。即于劍門關遍豎降旗……”

全書從一百十六回到一百十八回接連三回均是說的劍閣之戰(zhàn)。

在劍閣還有多處三國遺跡,如古關樓、武侯橋、武侯坡、插旗石、點將臺、營盤嘴、鐘會故壘、姜維神像、張飛柏、關刀樹、阿斗柏、張飛井、棧道遺跡、孔明書箱洞、孔明杖、關刀河、關刀石、鄧艾墓、姜維墓、姜維祠、張王廟、印臺山、烽火臺、喂馬槽等等。

劍閣民間流傳劍門關翠云廊景區(qū)一角

[9]的有關三國的故事就更多了,幾乎每一處遺跡就有一個生動的傳說。如張飛一拳捶開一口水井,諸葛亮在劍門關絕壁上藏兵書等等。劍門關與三國分不開,不僅從戰(zhàn)爭、人物可見,甚至連人民的生活也與之緊密相連。劍門豆腐的起源和發(fā)展就與三國文化有關,傳說姜維鎮(zhèn)守劍門關時以豆腐養(yǎng)兵,以豆渣喂馬,使兵強馬壯,終于打敗了鄧艾。(孫洪方、楊仕甫)

另一說法:劍門關逝今聞名的雄關險隘,位于廣元南50公里的劍閣縣大劍山口。大劍山倚天如劍,峭壁連綿,橫亙似城。山之中斷處,兩崖相對如門,故名“劍門”。劍門關為歷代軍事要塞,關內有當年姜維拒鐘會十萬大軍的姜維城,以及姜維洞、姜公橋、姜維墓等古跡。還有古剎梁山寺、舍身崖仙女橋、金牛峽、雷鳴峽、大穿洞、小穿洞、經(jīng)、皇洞、翠屏峰、玉女峰等處勝景奇觀。

-翠云廊

翠云廊俗稱“皇柏大道”,北起廣元龍?zhí)?、昭化,?jīng)劍閣到梓潼,東南至閬中,有“三百長程十萬樹”之說。蜀道兩旁,古柏參天,濃蔭蔽日,郁郁蔥蔥,亭亭如蓋,行其道上,夏不知熱,冬不曉寒?,F(xiàn)存古柏8000余株,相傳蜀漢大將張飛行軍至此,因山路崎嶇難以辨認,令士卒于蜀道兩側“植柏表道”,留下“張飛柏”的美談。今古道綠蔭森森,古柏參天,若一條綠色的翡翠長廊,形成“翠云廊”奇觀。后人有詩贊頌:“桓侯翠柏雄千載,七曲旌屏百仞檣?!?/p>

-劍門豆腐

簡介

“劍門豆腐”,指的是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qū)劍門關生產的別具一格的豆腐。

俗話說:不吃劍門豆腐,枉游天下雄關。劍門豆腐是“劍門天下險”之所在地——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鎮(zhèn)一絕。劍門豆腐品種之一

[10]特色

劍門做豆腐,都是用石磨推、拐磨拐,磨出的豆渣少,點出的豆腐不僅量多,而且柔滑水嫩,吃起來上口。在劍門關鎮(zhèn)古樸的小街上吃飯,隨便走進一家,菜單上全是豆腐菜品,一二百個菜名看得人眼花繚亂,沒飽口福先飽眼福。

豆腐是傳統(tǒng)的大眾食品,營養(yǎng)豐盛,能強身鍵體,療疾美容,延年益壽,古代成為“龍腦”?!皠﹂T豆腐”,指的是四川劍閣縣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qū)劍門關生產的別具一格的豆腐。

歷史傳說

椐史料記載,它源于西漢,先在安徽,湖北一些州郡的豪門貴族,達官顯貴府第中制作享用,后流行到漢水,淮河一帶。劍門關鎮(zhèn)的豆腐制作技術起源于三國時期,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相傳三國時期,蜀漢大將軍姜維在漢中被魏將鐘會,鄧艾打敗后,退到險隘劍門關。當時姜維營中兵疲不能戰(zhàn),馬乏不能騎,眼看蜀北屏障劍門危在旦夕。劍門一地方官忙向姜維獻計:閉關三日不戰(zhàn),號今百姓家家磨豆?jié){,以豆腐犒賞士兵,以豆渣喂戰(zhàn)馬,待兵馬體力恢復再戰(zhàn)。此計確實很靈。使士兵和戰(zhàn)馬體力迅速得到恢復。三日之后,姜維僅引五千兵將殺下關去,大敗鐘會,使魏兵倒退數(shù)十里下寨,解了劍門危急。

又傳當年唐玄宗入蜀途經(jīng)劍門,因身體疲勞,又思貴妃,寢不安,食無味,人們給他端來一碗劍門豆腐,他頓時胃口大開,一時高興,便將這兒的特產黃豆封為“皇豆”。

工藝特色

劍門關鎮(zhèn)的豆腐以劍門山區(qū)礫巖油沙石土出產的黃豆為原料,使用來自劍門七十一峰的“劍泉”水,經(jīng)浸豆、磨漿、濾渣、煮漿、點漿、脫水等工序制成。劍門豆腐顏色雪白,細嫩鮮美,口感不澀,且有淡淡清香,并韌性極強。采用炒、炸、熘、燒、燉、蒸、氽、涼拌等烹調方法,可制作出200多個品種的菜肴

創(chuàng)新豆腐

劍門蜀道翠云廊景區(qū)

[11]現(xiàn)在到劍門關吃豆腐,還能吃到它的創(chuàng)新菜哩!所謂創(chuàng)新豆腐,分為創(chuàng)形和創(chuàng)味兩種。前者如水井豆腐,白盤中間倒扣一玻璃杯,杯中三分之二是清水,水面上飄著一朵蘿卜雕成的小荷花。店家端上桌后囑咐:杯子是看的,不要碰。杯子周圍的什錦豆腐才是吃的。食客們便一邊吃、一邊看、一邊猜這道菜是怎么弄出來的,一頓飯平白增添了許多熱鬧。

而創(chuàng)味菜的典型是懷胎豆腐。這是一道象形菜,盤中有十幾個金黃色橢圓形的豆腐球。整盤懷胎豆腐像懷胎的母兔,兔肚子是雞蛋包豆腐、豆腐包肉餡,層次分明,各層味道迥異。

四大特色

千百年來,劍門人民創(chuàng)造了很多制作、烹調豆腐的方法,使之逐步形成了特色顯著的地方名產。與其它地方的豆腐比較,它的突出特色有四:一是顏色雪白;二是質地細嫩;三是韌性極強,無論切塊、拉條、開片、切絲都得心應手,隨意成形,不碎不爛;四是味道鮮美,就是距劍門30公里的劍閣縣城里做的豆腐也比不上。據(jù)悉,縣城和其它地方將到門制作、烹調豆腐的好手請去,但做出來的豆腐無論顏色和味道都相差很大。致其原因有三:一是劍門的大豆種在劍門山區(qū)的石沙地里,土質干燥,透風良好,產出的大豆蛋白、脂肪含量高;二是制作劍門豆腐的水,是來自劍門七十二峰的泉水,有豐富的礦泉質成份,所以豆腐特別好吃;三是制作方法精細考究,技藝獨特。

豆腐之鄉(xiāng)

劍門豆腐很講究烹調方法,有炒、炸、焰、燒、蒸、煎、燉和涼拌等80多個品種,近年來隨著劍門三國文化的開發(fā),又制作了燈籠豆腐、懷胎豆腐、草船偷箭、水淹七軍、八陣圖等十多個新品種。劍門場僅千余人口,但經(jīng)營豆腐的店家就有130多個。人們一進入這個古老的場鎮(zhèn),就仿佛到了“豆腐之鄉(xiāng),只見店內桌上擺著豆腐,鍋里烹著豆腐,籠里蒸著豆腐,旅游劍門的中外游客和川陜公路上來往的行人進餐也無不在吃著豆腐。

劍門豆腐不僅質優(yōu)味鮮,而且物美價廉,豆腐店經(jīng)常承包豆腐席,每桌三、四十元不等,按質論價。一、二人進餐時,隨點一兩份,只需幾元錢就可飽食一頓。總之,當你游覽劍門雄關之后,再細細品嘗一下劍門豆腐,真是難得的享受。

劍門豆腐宴

目前劍門豆腐已經(jīng)形成了一系列的菜系,總共有一百多道菜品。推薦:雪花豆腐、爛肉豆腐、神仙豆腐、熊掌豆腐。吉尼斯世界紀錄“劍門關豆腐王”

[12]豆腐王

近日,位于英國倫敦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總部宣布:20xx年9月28日制作的劍門關“豆腐王”獲準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世界公認的最大最重品嘗人數(shù)最多的豆腐?!岸垢酢遍L2.2米,寬1.2米,高0.9米,重量為3300公斤。[13]

劍門豆腐干

是指用劍門豆腐為原料,經(jīng)過壓榨,鹵制而成的口感好,營養(yǎng)價值高,采用真空包裝的綠色休閑食品,有多種風味。散裝風味更具特色、當天制作的更美味。

-劍門關風景區(qū)

(一)劍門關地理概貌

劍門山脈為龍門山支脈,其橫亙于廣元市元壩區(qū)和劍閣縣北境,東南延伸綿延數(shù)百里,這里群峰突兀,山濤云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面略呈橢圓形,以低山地貌為主,山嶺密布,溝壑交錯,連山絕險,峻嶺橫空。

劍門山以天險形勝之地構成川北屏障,關隘險絕,兵家必爭。從昭化西北的天雄關起,北側有白衛(wèi)嶺、云臺山、毛家寨、摩天嶺、土地關。南側有:東山寨、劍門關、苦竹寨、小吊巖、研石寨、青強嶺。構成古蜀道著名險隘。所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畏途巉巖不可攀”即指此地。

劍門山的形成,是在漫長的地質構造運動中,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龍門山麓的劍門洪積堆,形成巨厚礫巖,出露地表,稱為城墻巖群劍門關組,亦稱劍門關礫巖。劍門巖由上至下,礫巖層次由多變少,礫徑由大變小,礫泥巖逐漸增多。巖層向東南呈不均勻傾斜的單斜構造,北坡陡峭,南坡漸緩,這些地質特點,鑄造了劍門山的奇險。

劍門山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在侏羅紀時期(距今約2-1.4億年),四川周圍隆起成山,盆地積水成湖,因受強烈風化侵蝕作用,山地為湖盆提供了豐富的沉積物。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白堊紀時期(距今1.4-0.65億年)劍門山脈正處在蜀湖北部邊緣龍門山前山帶,當龍門山強烈上升時,形成劍門洪積堆與劍門礫巖。在喜馬拉雅運動中,龍門山再次強烈上升

[14],劍門山再被凸顯,形成了今天的劍門山。

劍門山古稱梁山,由大、小劍山組成,為劍門山脈西南段,距今劍閣縣城30公里,其山峻嶺橫空,危崖高聳,從東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長達百余里,氣勢磅礴。主峰大劍山,峰如劍插,石壁橫亙,森若躇,峭壁中斷,兩崖對峙,一線中通,形似大門,故稱“劍門”。劍門地勢險峻,為秦蜀交通咽喉。

五子山為劍門山脈中最高山峰,海拔高程1330米,山勢尖圓,高插云天。五峰之下,各生一洞,第一峰下的洞稱“老龍洞”,為劍閣縣聞溪河源頭,五子山區(qū)雨量充沛,峰高云深,變化多端,有“五子晴嵐”自然景觀為州縣八景之一。

劍門山區(qū)植被豐富,境內森林以常綠針葉樹柏,松和落葉闊葉樹榿,櫟及小量楊、桐、楓、榆等雜樹組成。境內有天然氣、膨潤土、沙金、鈾礦等礦藏資源。

(二)河流水系

劍門山脈積石阻云,溝壑縱橫,下自成溪,劍門山匯集的雨水,都是順著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由涓涓細流聚成條條河流,流經(jīng)溪澗溝壑,注入清水江水系,匯入江陵江。發(fā)源于劍門山的水有西河、聞溪河、大小劍溪。西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嶺西南,其流經(jīng)劍閣縣境內東寶、武連、正興、開封、迎水、柘壩、長嶺等地,流經(jīng)南部縣、閬中市匯入嘉陵江。聞溪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嶺東南,流經(jīng)鹽店、北廟、普安、聞溪至江口注入嘉陵江。大小劍溪,分別出源于劍門鎮(zhèn)黑山觀,漢陽鎮(zhèn)北蒲家溝,兩溪在劍門隘口至大石溝匯合流入清水江,清水江在曲回鄉(xiāng)張家注入白龍江后匯入嘉陵江。

(三)氣候

劍門山區(qū)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光照比較適宜,四季分明,大陸性季風明顯。由于地理位置和多變地貌影響,垂直氣候明顯,小區(qū)域氣候差異大,出現(xiàn)海拔高程不同,氣候各異,高山頂和漕谷地氣溫

[15]相差大。氣候隨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單峰型分布,時空分布不均,常有“東邊日出西邊雨”情形。劍門山區(qū)一般年平均氣溫約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內風向隨季節(jié)變化明顯,夏半年盛行偏南風,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全年無霜期約270天。秋冬兩季多霧,多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1328.3小時。

劍門山境內各季氣候特征表現(xiàn)是:春季氣溫回升快,多春旱,寒潮,風沙;夏季天氣較炎熱,常有夏旱、洪澇;秋季氣溫下降快,常有秋綿雨,雨霧日多;冬季冷凍明顯,高山多雪,氣候干燥。

春季:是南北冷暖氣流交換季節(jié),境內氣溫回升快,但不穩(wěn)定,冷空氣活動頻繁,降雨日少,時有倒春寒。元月起,氣溫上升,溫和宜人,杏花、桃花、梨花相繼開放,山間野花爛漫,鳥語花香,滿眼春光。

夏季:氣溫高,雨量集中,盛夏時日最高氣溫在30-36℃之間,水氣蒸發(fā)量大,高溫高濕,7、8月份雨水集中,常有暴雨,山洪險出。但由于海拔高程對氣候的影響,多半山底氣候炎熱,山頂卻氣候涼爽,尤其是夏雨初晴,空氣清新,看彩虹飛架山間,恍若人間仙境。劍門關的梁山寺古為仙人修練之地,今為游人避暑山莊。

秋季:是夏冬過度季節(jié),北方冷空氣南侵,暖空氣退卻,境內霧雨日增多。此時山間云霧環(huán)繞,景觀奇妙,如遇秋雨連綿,或行徑山間,漫步翠云廊,另有一番景致。清時劍州知州喬缽有詩云:“苔花蔭雨濕衣裳,回柯垂葉涼風度”。

冬季:是境內干冷空氣最盛時期,冷凍明顯,氣候干燥,風日增多。最冷為1月,氣溫低于零度以下的天氣不多,霜期短,12月上旬初霜,3月初終霜,山底平地少雪,但高山峰頂能看到雪景,遠山白雪皚皚,銀妝素裹。張問陶《劍閣遇雪》詩云:“踏平泥鴻舊爪痕,寒云迢遞接家村,關山歸夢今宵隔,風雪蕭蕭出劍門。”

-劍門關鎮(zhèn)

劍閣縣劍門關鎮(zhèn),因居天下雄關——劍門關而得名,位于縣城以南14公里,幅員面積132.7平方公里,轄15

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05個村民小組4687戶17216人,現(xiàn)有耕地23857畝。國道108線橫穿其境。境內有“劍門蜀道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劍門國家級森林公園”、“劍門國家地質公園”和“翠云廊國家4a級景區(qū)”,旅游資源、森林資源天然稟賦。近年來,該鎮(zhèn)在深入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同時,以富民強鎮(zhèn)為目標,以產業(yè)發(fā)展為抓手,以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著力改善民生為主題,調優(yōu)產業(yè)發(fā)展結構,搶抓機遇,狠抓落實,著力構建出了發(fā)展型、創(chuàng)新型、生態(tài)型、服務型、和諧型的新劍門。

描寫四川自強創(chuàng)業(yè)心得體會和方法三

美麗的華鎣山旅游區(qū)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華鎣市境內,距成都300余公里,巍峨華鎣山脈縱橫500余公里,橫亙于川渝兩地15個市、區(qū)境內,它氣勢恢宏,景象壯觀。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老先生由衷地稱贊華鎣山為“天下第一雄山”。整個景區(qū)面積20平方公里,距小平故里36公里。以蒼翠茂密的山林為環(huán)境基調,以秀麗的喀斯特石林、天坑溶洞、茂林修竹、華鎣山游擊隊遺址于一體,年平均氣溫12-22℃。

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其景觀特點集中概括為“峰奇、石怪、山綠、谷幽”,并呈現(xiàn)出“春綠、夏蔭、秋紅、冬白”的四季變化。游人所至的高登寶頂海拔1704米,是景區(qū)內的最高峰。據(jù)《華鎣山志》記載,“雪積巔頂,遠望如瓊瑤撒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鎣山”。

景區(qū)絢麗的自然風光,其景點可集中概括為:兩林、兩海、兩美景。兩林指石林、杉林;兩海指云海、竹海;兩美景指積雪、日出。每個景點都別具一格,各具特色。本景區(qū)終年風景如畫,被譽為“山中蓬萊”,本景區(qū)的特級景點“天然大盆景”、“雙槍老太婆打靶場”、“妙筆生花”、“黃龍吐翠”、“千年一吻”等等景點,同時更有經(jīng)“瘦身之道”、“千佛云游”、“愛之小屋”、“生命之根”特級景點過“千年古道”然后到華鎣山脈最高峰,1704米的高登寶頂。

在特級景點“萬獅朝圣”觀景臺觀賞萬獅朝圣風水寶地圣景。在這里大家可以看到八百里華鎣群峰層層迭峰,峰峰秀美,遠看如萬頭雄獅向我們主峰涌來,在古書《山海經(jīng)》上記載“巴國東部有一靈山勝地,有如萬獅朝圣,聚天地之靈氣,按照民間的說法,這就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

不僅如此,以前只能在峨眉山看到四大奇觀,在華鎣山高登寶頂同樣也能看到。還多了“雨霧與積雪”,就構成了華鎣山罕見的“六絕”。高登寶頂為華鎣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川東地區(qū)的最高峰。傳說高登寶頂是普賢王菩薩修煉成佛的第一道場,是四川兩大佛教圣地之一。在唐朝最盛興時,華鎣山寺廟就有三十二座之多,比四大名山峨眉山還多了四座。素有“東朝華鎣,西朝峨眉”之說。

(二)主要景點介紹

(1)高登寶頂

華鎣山脈最高峰1704米(海拔)的“高登寶頂”素來就是普賢王菩薩得道成佛的第一道場,而聞名川渝各地。從古至今華鎣“高登寶頂”的“六絕”、“十勝景”更是聞名于世。

(2)華鎣山雨霧

華鎣山高登寶頂?shù)靥幋|渝西北,奇峰怪石,山的四周懸崖峭壁,深谷幽澗,地勢險要,其間山峰峻秀,山上茂林修竹,山花爛漫,古天然野茶林,就有上千畝之多,樹齡在千年以上的古茶樹比比皆是,就是這一天然的屏障攔阻了渝地重慶大片地方的季風曖流北上,使風中的水蒸氣在此聚結,從而形成了山中的一道絕色美景?!叭A鎣云霧甲天下”。在高登寶頂是常年云霧圍繞,歷來華鎣山就是一座神秘的山,能見高登寶頂實屬有緣。

這里的雨霧是乍起乍落,一天變化無常,常是相隔十米不同天,據(jù)古人講,高登寶頂?shù)脑旗F為普賢王菩薩的智慧甘露,沾上的人是有大智慧和吉祥如意的。就是這奇特的美景,才有了雙槍老太婆在華鎣山戰(zhàn)斗四年之久而且是百戰(zhàn)百勝的原因。數(shù)十次的圍剿都因云霧和地勢的險要而以失敗而告終。這獨特的美景氣候也使華鎣山成為川渝兩地盛夏休閑避暑的著名旅游圣地。

(3)積雪冰花

據(jù)《華鎣山志》記載:“雪積顛頂,遠望猶如瓊瑤灑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銀山。”后改為“華鎣山”。每年華鎣山的積雪冰花長四個月之久。當每年的11月中旬過后,華鎣山的雪霜就開始了。每場雪霜過后,那似冰非冰,是霜非霜,迎風怒放,千姿百態(tài)。像似整個森林公園都披上了柔軟的輕紗,大地鋪成了潔白的氈毯,松枝、杉樹、草叢結滿了毛茸茸的冰掛。

每處石林像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積雪冰花則使石林、大地、林木都結滿了晶瑩剔透的冰層,讓萬物驟然間凝聚成了冰的世界。當你置身于華鎣山冰花銀海時,你會被這一切倍感的靜謐和和諧壯美——被這“天人合一”的意境所感動。

(4)地質公園

華鎣山地區(qū),在中生帶(7千萬年前)為四川湖盆的一部分,與古大西洋相連,華鎣山是由于地質作用下經(jīng)地殼運動,抬升為陸,又受新構造運動中來自東南方的強大壓力,褶皺隆起為山,并發(fā)生大斷裂才形成今天的華鎣山脈。在現(xiàn)代時期,華鎣山脈仍在緩慢上升。

華鎣山也是研究川東地區(qū)著名的“溶嵴槽谷型”巖溶地貌的經(jīng)典地。華鎣山地區(qū)的地質遺跡均是國內重要的地質景觀。華鎣山構造巖溶地質公園更具有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統(tǒng)性、完整性、優(yōu)美性和面積適宜性等特點?,F(xiàn)華鎣山也被國家批準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千姿百態(tài)的石林是怎么形成的呢?據(jù)考證,本地區(qū)石林在距今2.8億年前的二迭系,我國南方發(fā)生了地球歷史上最為廣泛的一次海侵,華鎣山石林地質景區(qū)為海洋,沉積了厚達400—600米的石灰?guī)r,地質學家將它命名為“茅口組灰?guī)r(p1m)”,今天見到的華鎣山石林的巖石就是這種石灰?guī)r,其中保存著珊瑚、腕足類和蜒科類化石,而且殼質變得愈加硬實,腕足類還長有殼刺,這樣它能適應生存競爭的考驗,同時也經(jīng)得起惡浪蕩激。

二迭紀中期,發(fā)生了一次重大地質事件,四川西部發(fā)生巖漿噴溢,華鎣山受到影響,也小規(guī)模噴溢出一千多攝氏度的熔巖流來,熔巖厚達50余米。地質學家將它命名為玄武巖(p2β),現(xiàn)已成為華鎣山的重要礦產資源。而石林是在巨大地質構造及雨水、地下水等溶燭、沖刷和風化下,經(jīng)過幾千萬年才形成巖溶地質地貌。簡單來說,石林就是經(jīng)風化溶蝕的石灰石殘留巖體而形成。

而這種地貌就屬于是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是歐洲巴爾干半島的一個地名,那里是石灰?guī)r分布區(qū),因石灰?guī)r的溶蝕和侵蝕形成各種奇特的地形。后來,科學家們便借用“喀斯特”一詞來稱呼因巖石的化學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地質作用和地貌現(xiàn)象。

(5)植物王國基因寶庫

華鎣山旅游區(qū)已被評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6%,華鎣市森林覆蓋率達48%。年均降雨量最高1800毫米,最低1280毫米,年均日照時間為1200小時,景區(qū)屬于非常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珍稀植物達:3門,81科,304種。

描寫四川自強創(chuàng)業(yè)心得體會和方法四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參觀游覽,我是講解員小周,希望。。 首先讓我們來看這幅平面圖,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區(qū)南面,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大約210多畝,這里是最富盛名的諸葛亮、劉備等蜀漢英雄紀念地,全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廟,可以說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享有“三國圣地”只美譽。1961年被國務院評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正式成立博物館,于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4a級景區(qū),20xx年又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根據(jù)武侯祠新的規(guī)劃呢,現(xiàn)在將武侯祠分為三個區(qū)域,分別是三國歷史遺跡區(qū),錦里民俗區(qū),以及正在打造的西區(qū)——三國文化體驗區(qū),今天帶大家參觀的部分是三國歷史遺跡區(qū),我們的游覽順序是:從大門進入后,依次參觀游覽二門,漢昭烈廟,過第一文庫網(wǎng)廳,武侯祠,以及近幾年遷建的進來的三義廟,最后,通過紅墻夾道到達惠陵,游覽時間大約1個小時。

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0xx年,距今已經(jīng)有1788年的歷史了,當時因為蜀漢皇帝劉備去世,下葬于惠陵,按照漢朝的陵寢制度,有陵必有廟,所以在惠陵旁邊修建了紀念劉備的漢昭烈廟。由于諸葛亮和劉備的關系如魚和水,密不可分,大約在南北朝的時候,又將成都少城內紀念諸葛亮一家的武侯祠遷建到了漢昭烈廟旁邊。在明朝初年,朱元璋的第十一個兒子蜀獻王朱椿為了突出君權,下令拆掉武侯祠,將武侯祠并入于漢昭烈廟內,使兩廟合二為一。明朝末年,張獻忠兵敗四川,對四川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武侯祠祠廟荒廢,但惟獨惠陵保存完好。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座祠廟,是在清康熙20xx年既公元167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前殿為紀念劉備及蜀漢文臣武將的漢昭烈廟,后殿才是真正意義上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正是因為這樣的建筑格局,是的成都武侯祠成為了全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廟。

初游武侯祠的朋友常常會問小周這樣一個問題,這剛才進來時,大門上明明懸掛著“漢昭烈廟”的牌匾,漢,是劉備見過時的國號,史稱“蜀漢”。昭烈,是劉備死后的溢號。顧名思義,這里是祭祀蜀國皇帝劉備的廟宇。既然如此,人們?yōu)槭裁从址Q之為武侯祠呢?民國年間的鄒魯寫的一首詩,道出了其中的緣由:“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勛業(yè),丞相功高百代思”由此可知,是世人對諸葛亮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精神十分崇敬,總是習慣了把這個地方叫做武侯祠。

從唐代開始,碑刻藝術就成為了武侯祠的一大文化特色,武侯祠現(xiàn)存碑碣50余通,分別鐫刻于唐代,明代、清代以及近現(xiàn)代,其中以我們前方的這通唐碑最具代表性,它是選用石質較為堅硬細膩的硤石所鑿刻而成,碑身高3.67米,寬0.95米,全名為《蜀臣相諸葛武侯祠堂碑》。碑文分為銘和序,正楷22行,每行大約50個字。

唐碑立于唐憲宗元和四年,也就是公園820xx年,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武元衡率領27位僚屬來到武侯祠拜謁,令節(jié)度府掌書記裴度撰寫碑文,裴度,字中立,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人,先后輔佐了唐代的四個皇帝也是唐代中后期的中興名相。他在碑文部分表達了自己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文章序文部分開始便寫到:度常讀舊史,詳求往哲,或秉事君之節(jié),無開國之才,得立身之道,無治人之術,四者備矣,兼而行之,則蜀丞相諸葛公其人也。意思是說我裴度讀前代的史書,詳盡的搜羅了前賢先哲的行事,有的具備臣子對待君主的氣節(jié),但是沒有開創(chuàng)國家的能力,有的深得立身處世的道理,但是沒有治理民眾管理官吏的辦法,如果說有誰兼?zhèn)溥@四種美德,并能運用它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那么就只有蜀國丞相諸葛亮了,

序文部分還提到了“隆中對”“結吳抗曹,擁蜀稱漢”以及“南征”“北伐”等和諸葛亮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銘文中稱贊了諸葛亮的文治武功,強調了諸葛亮的歷史功績和治國才能可以與管仲、樂毅、姜尚、伊尹,蕭何等人相媲美,最后銘文描寫了“古柏森森,遺廟沈沈”的武侯祠,以及蜀人懷念祭祀諸葛亮的場景。

文章寫好以后,由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的哥哥柳公綽書寫,從他書寫時那種端正的字體結構和凝重的筆意變化就可以看出,他在書寫時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的精神境界,觀其字,則如見其人,從書法史的角度來看,柳公綽的名氣和成就,都不如弟弟柳公權,但是在燦若群星的唐代書法家中,他的書法造詣也是堪稱一絕的。

石碑左下角這里,鐫字人魯建,五個大字。魯建是當時蜀中最著名的刻工,我們說,好的刻工要懂得書法,才能夠準確的把握住書法作品的精髓,從魯建的刻技來看,下刀剛勁有力,技法精湛,準確的再現(xiàn)了書法作品的原貌。

正是因為唐碑的文章、書法、鐫刻都非常精彩,所以被世人稱為“三絕碑”它是四川迄今為止保存完好的少數(shù)幾通石碑之一,在上世紀90年代就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一級文物,距今已經(jīng)有1220xx年的歷史了。由于它的歷史悠久,再加上四川氣候潮濕等諸多原因,導致了唐碑下面的字體沒能完整的保存下來,據(jù)《潛研堂金石跋尾》及民國《華陽縣志 古跡四》記載這通在明憲宗時期,由當時的四川官員騰嵩進行過修補,現(xiàn)存碑文與《文苑英華》《唐文萃》上的內容略有出入。 唐碑周圍的這些小字,是歷代文人墨客來武侯祠拜謁時,提的跋語(“跋”與“序”相對,是寫在書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內容大多屬于評價、鑒定、考釋之類。一般認為,在書畫、文集等后的題詞稱為“跋語”。)

在唐碑右下角,這里有明弘治20xx年,由四川巡按榮華在碑上提的跋:“人因文而顯,文因字而顯,然則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相與垂于不朽也”在這里贊美了諸葛亮的功績,裴度的文章和柳公綽的書法。

清代布政使宋可發(fā) 還在這里寫到“讀唐碑,文瑰麗,書端嚴,堪稱雙絕”

碑陰部分還刻有武元衡及其27位僚屬的姓名和爵祿。

明碑

唐碑對面的這通呢就是明碑了 ,全名為《諸葛武侯祠堂碑記》立于明嘉靖20xx年也就是公元1547年,由當時的四川巡撫張時徹撰文,成都府同知高登立碑。碑文主要介紹了武侯祠的歷史沿革。碑身下面是赑屃(碧戲)碑座,相傳赑屃是龍的兒子,形如龜而有齒,力大能馱,所以常常被用作為碑趺(一聲)出現(xiàn)在中國的建筑當中。

二門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二門,匾額上“明良千古”四個大字,意思是說明君良臣,千古垂范,這是由清人吳英撰書。

門楣上這幅長聯(lián):合祖孫父子兄弟君臣,輔翼在人綱,百代存亡爭正統(tǒng);歷齊楚幽燕越吳秦蜀,艱難留廟祀,一堂上下共千秋。這幅對聯(lián)是由近代人劉咸滎所書。上聯(lián)意思是:漢昭烈廟里供奉這蜀漢君臣的塑像,其中有祖孫、父子、兄弟、君臣關系,臣子輔佐君王,維護人倫綱常,自古以來王侯將相的生死存亡斗爭,都是為了給自己的國家爭得正統(tǒng)地位,劉備建立蜀漢政權來之不易,經(jīng)歷了齊楚幽燕越吳秦蜀等地方,艱難立國,受到后人景仰,建廟逢祀,君臣一堂,千秋永在。

外面這幅對聯(lián)、唯德與賢,可以服人,三顧頻煩天下計,如魚得水,昭茲來許,一體君臣祭祀同。意思是說 只有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拍軌蚴谷诵欧?,劉備三顧茅廬可謂頻繁,才求的諸葛亮安邦定國的天下大計,劉備得到了諸葛亮的輔佐,就如同魚得到了水一樣,這樣的君臣關系成為千古典范,昭示后人,上下一堂享受著人們的祭祀,此聯(lián)為清嘉慶7月由四川總督蔣攸铦題,在1982年時由魏傳統(tǒng)補書

漢昭烈廟

川過二門以后,我們就進入了漢昭烈廟,根據(jù)《史記 正義 謚法》所記載:昭德有勞曰昭,有功安民曰烈,昭烈就是劉備的謚號,漢昭烈皇帝就是指的劉備,正前方的這座殿就是劉備殿了 ,大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筑,石柱磚墻,雕梁畫棟,氣勢雄偉,富麗堂皇。殿前置一雙龍抱口九龍鉄鼎,為明朝時期的遺物,鑄工精細。

殿中匾額所寫“業(yè)紹高光”四個大字,業(yè)即基業(yè),紹是繼承發(fā)揚的意思,高乃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光乃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整個匾額的意思是:劉備繼承并發(fā)揚了漢高祖劉邦和光武帝劉秀的基業(yè),這幅匾額強調了劉備為漢室后裔,蜀漢是三國中的正統(tǒng)地位,并把他與漢高祖和光武帝相提并論,給予了劉備極高的評價。

使君為天下英雄,正統(tǒng)攸歸,王氣鐘樓桑車蓋,巴蜀系漢朝終始,移民猶在,霸圖余古柏祠堂。這幅對聯(lián)和橫匾,都是又完顏崇實所撰書的,意為:劉備是天下的英雄,漢王朝的正統(tǒng)地位,理應屬于他,聚集在他家鄉(xiāng)高大桑樹頂端的帝王之氣,就是明證。巴蜀是漢朝開始和終端的地方,后裔尚在,雄圖霸業(yè)已成過去,只留下這古柏森森的祠堂供人瞻念祭拜。 大殿正中的這位便是劉備的塑像了 ,它塑于清康熙20xx年,公元1672年,他身高3米,是武侯祠47尊塑像中最大的一尊,全身貼金,頭戴冕冠,身著黃袍,耳大臂長,面目慈祥,手執(zhí)玉圭。

劉備字玄德,河北涿州人,生于公元161年,自稱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少時隨母親以“織席販履”為生,雖讀書不多,但是在社會中不斷的磨練自己。年輕時“好結交豪俠”“喜怒不形于色”。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劉備“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辈懿俚闹匾\士郭嘉曾說:“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所以說劉備是一位深得人心,受人擁戴的英雄式人物。

公園184年,黃巾起義爆發(fā),24歲的劉備帶領關羽、張飛等人,投入到了正壓農民軍的行列當中,先后依附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初露頭角。為了興復漢室,公元220xx年,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得隆中對,公元220xx年經(jīng)過了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勢力迅速得到發(fā)展,

公元220xx年,受益州牧劉璋邀請入蜀,兩年之后拿下成都,自領益州牧,公元220xx年,奪取漢中,稱漢中王,劉備經(jīng)過了30多年的艱苦奮戰(zhàn),于公元220xx年4月再成都登基,國號漢,史稱蜀漢,季漢,時年60歲。由于孫權派兵襲殺了關羽,奪去了荊州,劉備為之盛怒,稱帝不久后,他不聽群臣勸阻,即率大軍伐吳,史稱夷陵之戰(zhàn),被東吳年輕將領陸遜采用火攻,火燒連營七百余里,劉備打敗,逃回白帝城,羞愧惱怒,一病不起,于220xx年4月,病逝于白帝城,臨終前將兒子和國事托付于諸葛亮,史稱 白帝城托孤 享年63歲,5月靈柩運回成都,8月下葬于成都南郊惠陵。

劉備的成功之處,除了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外,更重要的一點在于他禮賢下士,善待部下,謀臣大將都心甘情愿的為他效力,論計謀,他比不上諸葛亮,龐統(tǒng)。論指揮作戰(zhàn),他比不上關羽張飛,但是他們都對劉備心悅誠服,真心擁戴,始終追隨劉備。所以說,劉備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在臨終前,他還告誡自己的兒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絕對不能因為壞事小而就去做,也不能因為好事小就不去做,只有用自己的賢良美德,才能使人信服,這一點就充分表現(xiàn)出了“仁義之君劉備”一生追求完美品質的集中體現(xiàn),而劉備的42年國祚,也確實是實至名歸的業(yè)紹高光。

在這個殿里,我們會發(fā)現(xiàn)沒有劉備兒子劉禪的塑像,劉備一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兒子劉禪卻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守不住江山。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攻打蜀國,劉阿斗為了保全性命采取謀臣譙周的建議獻國投降,還樂不思蜀,北宋成都武侯祠也曾出現(xiàn)過劉禪的塑像,明代以后人們在祠中只塑有劉諶像,而不在塑劉禪的像了。

張飛殿

前面這位就是張飛的塑像了,塑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8年

張飛字益德,和劉備一樣,也是河北涿州人

很多游客看到張飛塑像時,都會說,這個張飛塑得真像,他面目漆黑,豹眼環(huán)睜,炯炯有神,但其實史書中兵沒有對張飛的外貌進行記載,只是提到了張飛的兩個女兒先后都嫁給了后主劉禪。照理來說皇后的父親不應該長得太難看的 ,這里之所以把張飛塑造成這樣,是為了表現(xiàn)他戲劇化的人物形象,配合他勇猛善戰(zhàn)的武將身份。

張飛的一生是以行事忠誠,作戰(zhàn)勇猛而著稱的。最有名的事跡當數(shù)當年長坂坡之戰(zhàn)了。張飛率領二十余騎橫矛立馬于當陽橋頭怒吼:“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進者,故遂得免?!彼f:“我是張翼德,來和我決一死戰(zhàn)”據(jù)說他的吼聲喝退了曹操的千軍萬馬,使曹軍聞風喪膽,據(jù)當?shù)貍髡f,他的喝聲把當陽橋都喝斷了,連河水都為之倒流。

然而,世之虎將 ,只是張飛性格的一個側面,其實他還是一位精通翰墨的書法家,寫得一手好字,這個說法呢 ,也許您不相信,但是不少記載都證實了他的真實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張飛寫的《八蒙山銘》了,今天仍刻在四川閬中的八蒙山上,是一件摩崖石刻。據(jù)《三國志 張飛傳》記載:建安20xx年,公元220xx年,曹操命大將張郃率軍進攻巴西郡,巴西太守張飛與張郃對峙五十余日,為了打破僵局,張飛率領精兵萬名繞道迂回,大破張郃。張郃只率十幾名部將從小路逃脫,領殘兵回漢中,這場戰(zhàn)役的勝利對蜀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

用,遏制了曹操妄圖進取益州的勢頭,穩(wěn)定了益州局勢。

張飛大獲全勝,意氣風發(fā),用他的丈八蛇矛在八蒙山壁上刺鑿出兩行隸書:“漢將軍飛,大破賊首張郃于八蒙,立馬勒銘?!边@就是歷代所傳的“八蒙山銘”,又叫“張飛立馬銘”,因為張飛謚號桓候,故又稱“桓候戈書”。

張飛一生追隨劉備,不離不棄,開疆辟土,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彪炳史冊。公元220xx年,劉備伐吳前夕,張飛被兩個部將殺害了,最終身首異處,據(jù)說,今天重慶云陽張飛廟葬著他的頭,他的身軀則是葬在四川閬中,一代英雄就此謝世,讓人惋惜。張飛的形象較多了反應了中國封建社會勞動人民勤勞,質樸,耿直的性格特征,又融入了任命群眾的藝術想象,故而歷來為人民群眾所喜愛。張飛像兩側分別是張飛之子張苞,張飛之孫張遵的塑像,張苞是張飛的長子,史書記載張苞早夭,英年早逝《三國演義中》描寫張苞英勇善戰(zhàn),多有戰(zhàn)功。張遵,就是張飛之孫 張苞之子,官至尚書,公元263年蜀漢滅亡前,隨諸葛瞻到綿竹抵御鄧艾所率魏軍,軍敗,戰(zhàn)死。

武將廊

武侯祠內現(xiàn)有塑像47尊,為清康熙至道光年間泥塑彩繪而成,其中40尊塑的是見于史書記載的蜀漢歷史人物,前面這條走廊就是武將廊,塑有武將14尊,他們或因戰(zhàn)功卓著,或因戰(zhàn)死沙場,被立像表彰,其中以當陽一役單騎救幼主,智勇雙全的趙云領先,(有“雄烈過人”的馬超;還有定軍山急啥曹操名將夏侯淵的老將黃忠,以及在諸葛亮身后,多次領兵伐魏的姜維等等。每位塑像前都立有介紹其生平事跡的石碑,您可以慢慢品味。)

趙云,字子龍,智勇雙全,公元220xx年,在當陽長坂,趙云單騎殺入敵陣,救護了甘夫人與劉禪,劉備曾稱贊說:“趙子龍一身都是膽哪”。趙云晚年,仍從諸葛亮南征北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不過成都武侯祠里的趙云塑像卻是文官打扮而且還是老者的形象,這又是什么原因呢?因為趙云的死在《三國志》中只記載到“是七年卒(zu)”就是說他的死可能是屬于正常死亡或者是病故,不同于關羽 張飛都有著詳細的記載,古代以長者、老者為尊,塑以老者形象,也是對趙云一種尊崇的體現(xiàn),另外將他打造為文官形象呢,原因有二,第一,各朝各代在太平盛世都比較重文輕武,第二,也是突出了趙云他有勇有謀,文武雙全的個性色彩,趙云逝世于公元220xx年,追逝為“順平候”

孫乾,旁邊這位是孫乾,劉備早期的重要謀士之一,始終追隨劉備,不因劉備的處境困難而背棄他,有句話說“孫乾出使,皆如意指”說明他每次奉命初試,都能圓滿完成任務。 張翼,隨姜維多次伐魏,263年,劉禪獻國投降后,他隨姜維共同進行了復國計劃,沒有成功,后來為亂軍所殺。

馬超,三國時期著名猛將之一,人稱 有“韓信,英布之勇”,小說中潼關一役,嚇的曹操割須棄袍人,就是他了,曹操曾說:“馬兒不死,吾無葬身之地”,他是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的后裔,其祖母是羌族人,深受西北一帶湖人和羌族擁戴,馬超因不容張魯,建安20xx年逃歸劉備,劉備稱帝后升任他為驃騎(qi)將軍, 領涼州牧,220xx年馬超病逝,追逝為“威候”

王平,馬謖的手下將領,著名的街亭之戰(zhàn)中,馬謖不聽諸葛亮的部署,把大軍按扎在離水源較遠的山上,王平上前勸阻,遭到拒絕,結果蜀軍痛失街亭,王平帶領剩下的部隊退了回去,使蜀軍減少損失,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而破格提拔了王平。蜀漢后期,馬忠鎮(zhèn)守蜀漢南面,鄧芝鎮(zhèn)守東邊,王平坐鎮(zhèn)背面的漢中,都因獨擋一面而聲名遠著。

姜維,是諸葛亮悉心培養(yǎng)的一員大將,文武兼?zhèn)洌怯码p全,有“小諸葛”之稱,他主管蜀漢后期的軍政大事,諸葛亮 是“六出祁山”而他呢 ,也是“九伐中原”公元264年,姜維策動了魏將鐘會叛魏,企圖趁亂回復蜀漢政權,事敗,被殺。

老將黃忠,作戰(zhàn)非常勇猛,常常身先士卒,沖鋒在前,公元220xx年漢中爭奪戰(zhàn)中,殺死魏國大將夏侯淵的,就是他了,同年,劉備稱漢中王,黃忠升任后將軍,第二年,皇宮去世,謚號為 剛候 ,與關羽,張飛,趙云,馬超同時被后人稱為五虎上將,今天在成都的西門還有以他命名的 黃忠小區(qū)。

廖化,關于守荊州時任主簿,劉備去世后,人丞相的參軍,俗話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钡覀儾楸槭窌?,也沒有發(fā)現(xiàn)廖化做過先鋒的記載,由此可見在蜀漢中后期,人才的匱乏,蜀漢滅后,廖化被強制遷往于洛陽,病死途中。

向寵,是在后主登機后任中部督,總管宮廷衛(wèi)隊,220xx年諸葛亮率軍北伐前,寫給后主的《出師表》中也特別推薦向寵,稱他治軍有方,善于團結人,希望劉禪能倚重他解決后方軍事方面的事務,升任中領獎,240年在鎮(zhèn)壓少數(shù)民族的叛亂中,戰(zhàn)死沙場

傅僉,蜀將傅肜(róng)之子,蜀漢后期的將領,263年魏滅蜀,傅僉堅決抵抗,因寡不敵眾,陽安關口被攻,英勇戰(zhàn)死,與他父親一樣,受到人們的尊敬,他父親的塑像呢,則立于對面的文臣廊,呆會我們會參觀到。

馬忠,忠實的執(zhí)行了諸葛亮主張的“和撫”各族,安定南中的任務,保持了南中的安定,在少數(shù)民族心中威望很大,后來南中各族還休假了祭祀馬忠的廟,把他看做南中各族的保護神。

張嶷(怡),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績就是為蜀漢政權有效的控制了越巂地區(qū)的安定,越巂指今天四川西昌一代,后來戰(zhàn)死沙場,他任越巂太守多年,長期鎮(zhèn)守南方。 張南,馮習

后面這兩位,張南馮習都曾220xx年隨劉備伐吳, 于220xx年在猇亭戰(zhàn)死。

前出師表

前出師表是諸葛亮率軍北伐出征前,向后主劉禪上的一份奏章。表,是城下為了陳述自己的意見,表白自己的忠心,兒呈給天子的文書,公元220xx年,諸葛亮南中平叛告捷,解除了蜀國的后顧之憂,于是統(tǒng)帥大軍北駐漢中準備投入到“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北伐戰(zhàn)爭當中。臨行前諸葛亮像后主劉禪呈上奏章,表示自己受劉備三顧之恩,

托孤之重,一定要為興復漢室 竭盡忠貞,至死不渝。同時他勸說后主劉禪,要奮發(fā)自勵,不要妄自菲薄,引喻失義,應當執(zhí)法公允,開言納諫,親賢遠佞。充分的體現(xiàn)了他的政治主張和矢志收復中原的報復。

文章中有“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告誡劉禪要任人唯賢,吸取漢朝興衰的原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在古代有讀出師表不落淚者,視為不忠的說法。

文章最后還寫道:“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他說,現(xiàn)在就要離開您去遠征了,面對寫給您這通奏表,禁不住淚流滿面,都不知道在說什么了。(通覽此表,諸葛亮將自己對國家興亡的種種憂心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感人肺腑,表現(xiàn)出了在國家危難之際,以為政治家興邦建業(yè),頑強進取,不屈不撓的大無畏精神。)

這篇出師表的書法,相傳是由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所書寫的,書法藝術的精湛,引人注目,有行書,有草書,行書字體秀麗,中規(guī)中矩,草書圓轉自如,運筆流暢,仿佛一氣呵成。

后出師表

后出師表是諸葛亮220xx年,第2次北伐前,給后主劉禪上奏的表,諸葛亮在表中,堅定了北伐的決心,開篇第一句“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笔駶h政權繼承的是漢室正統(tǒng),而曹魏卻為竄漢而立,所以與道義上講,討伐曹魏名正言順,而從國家實力上考慮,蜀漢以一州之地與占據(jù)大半個天下的曹魏相抗衡,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更有取勝的機會,所以北伐是勢在必行。而廣為流傳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出自于后出師表。

在文章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岳飛的跋語:“紹興戊午年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詞、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抒胸中抑郁而。岳飛并識”跋語的意思是,岳飛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8月14日經(jīng)過武侯祠拜謁,遇雨,于是當晚就宿于武侯祠內,當晚,他秉燭自習的觀看了祠內稱贊諸葛亮的文詞詩賦,以及前后出師表等碑碣,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慨不已,更為其出師未捷身先死,感到惋惜,聯(lián)想到自己,多年率軍抗金,屢遭掣肘,得不到皇帝的信任,不禁涕淚滿襟,當晚竟睡不著覺,一直坐到第二天早上,早上道士請他喝完茶后,便拿出紙來,請他題字,岳飛在盛情邀請下,一

邊流著淚,一邊揮毫些了前后出師表,心情激動,也沒有在意自己寫的好不好,反正就是一次來緩解一下胸中的抑郁罷了

文臣廊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文臣廊,共塑有文官14尊,或有才有識,或為官清廉,以人稱鳳雛,才智可與諸葛亮相比的龐統(tǒng)為首,其中還有繼諸葛亮之后主持蜀漢軍政的蔣琬,有擅長外交、聯(lián)吳抗魏的費祎,還有敢于向諸葛亮提出不同意見的董和,董允父子等,沒尊塑像前也都立有石碑,記錄其生平事跡。

程畿,夷陵之戰(zhàn)中,于戰(zhàn)船上執(zhí)乾和敵人奮勇作戰(zhàn)中陣亡。

馬良,是馬謖的哥哥,馬家五兄弟都以才干優(yōu)異聞名,他眉中有一白毛,順口溜說:馬氏五常,白毛最良。就是說他最光明磊落,德才兼?zhèn)?/p>

楊洪,建議諸葛亮增援漢中,他對公事極為忠誠,被譽為是 憂公如家的蜀郡太守。諸葛亮在決定重大問題時,時常征求楊洪的意見

秦宓,劉備征吳時,秦宓極力勸諫,因而坐牢,但是他仍然忠于蜀漢政權。既有辯才,又誨人不倦,對后輩循循善誘,悉心指點。

關羽殿

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是關羽殿,正中間這位就是關羽像了,關羽,字云長(本字長生)今山西運城人,是劉備集團的主要戰(zhàn)將,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武將之一,年輕時,因犯法,而亡命到涿縣,自此追隨劉備,為了創(chuàng)建蜀漢王朝,南征北戰(zhàn)30多年,溫酒斬華雄,三英戰(zhàn)呂布,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斬顏良誅文丑,臨江亭單刀赴會,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平時大家所熟悉的關羽形象大多是描寫他紅臉關公,臥蠶眉,丹鳳眼,手里拿大刀的一個武將模樣,而這里我們所看到的關羽塑像卻是全身貼金,頭戴冕旒,作帝王打扮。這個呢,是因為關羽的忠義,對后世影響非常之大,被歷朝歷代 朝野上下所尊崇,不斷的給他加封,從“候”,到“王",再到帝,在清代時,還有人把關羽推崇到了孔子的高度,孔子為文圣人,關羽為武圣人,人們也習慣的稱關羽為關圣大帝,所以在這里,有這樣的穿戴,也是不足為奇的。當然如果您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關羽雙手執(zhí)笏,笏,是臣子朝見君主時所用的禮器,而這樣的一個細節(jié)就表現(xiàn)了在漢昭烈廟當中關羽身份再高,但在劉備旁邊永遠是臣子,君臣之分也由此體現(xiàn)。

侍立在關羽左側的是關羽的兒子關興和糧官趙累,右側是部將周倉和兒子關平。其實在《三國志》中,并沒有周倉的記載,他是《三國演義》中虛構的人物,他的塑像也是武侯祠內唯一的一座虛構人物的塑像,小說中說他力大無比,終日替關羽抗著青龍偃月刀,而實際上,所謂的青龍偃月刀,也并沒有在史冊中有記載,是后人為了抬高

關羽的地位,而虛構出來的一種既美觀又實用的兵器(關羽死后,謚號為壯繆候,他的忠義對后世影響很大,后代封建統(tǒng)治者極力推崇他,不斷的給他加封,封侯封王,將其視為忠臣的典范,以鼓勵臣下效忠王室。在宋代時期,朝廷加封為關羽為“武安王”明朝萬歷42年,封關羽為降魔大帝,人稱“關帝”清代時,關羽更加受到特別的尊崇,被尊為與文圣孔子相對應的“武圣”民間百姓更是以關羽忠義為榜樣,封他為“武財神”所以在清代時期,四川各地都建有關帝廟,把關羽塑造成一個帝王的打扮)可以說從古自今,也沒有哪一位武將,能夠像關羽那樣,成為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甚至草寇強盜共同頂禮膜拜的神圣偶像了。從時間上來講,關羽崇拜自宋代起綿延到現(xiàn)在,從空間上來講關羽崇拜,不僅存在于蜀漢,早已經(jīng)遍及華夏大地并遠播于韓國,日本,新加坡等東亞,東南亞國家了。

前面這位是劉備之孫,后主劉禪的第五個兒子劉諶,公元263年冬,曹魏鄧艾所率魏軍攻打蜀國,在綿竹擊敗了諸葛瞻,直入成都平原,劉禪準備采納譙周的建議投降曹魏,兒子劉諶卻是力勸父親要與國家共存亡,但是劉禪不聽勸阻,仍要投降,于是劉諶覺得無顏見先主,跑到昭烈廟中哭訴一番之后,“先殺妻子,而后自殺,左右無不為涕泣者?!眲⒅R的這種誓與國家共存亡的剛烈受到了后人的推崇和景仰,于是后世把他的塑像塑在劉備殿中以示尊敬,京劇,川劇中的《哭祖廟》《殺家告廟》等劇目就是歌頌了劉諶,為國犧牲的精神

從昭烈廟往后,我們就進入了武侯祠,諸葛亮生前被封 武鄉(xiāng)侯,死后謚號 忠武侯,后人尊稱他為武侯,所以紀念他的祠堂,就稱為武侯祠,武侯祠 是由過廳,靜遠堂,東西廂房組成,四合院制,規(guī)模很小,而且地基低于剛才我們參觀的漢昭烈廟,這也是中國建筑中君尊臣卑的一種體現(xiàn),諸葛亮功績雖高,但也是劉備的臣子,所以武侯祠不僅在劉備殿之后,而且臺基也明顯的低于劉備殿,正前方是“武侯祠”的匾額,這是由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所撰寫,一般游客都會在這個地方合影留戀。這個過廳懸掛著董必武,郭沫若,馮玉祥,徐悲鴻,舒同等大家所撰書的匾額對聯(lián),

主要的對聯(lián)有“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上聯(lián)引自杜甫《蜀相》的語句,下聯(lián)由原國家副主席董必武撰寫,意為:劉備三顧茅廬,求的諸葛亮安邦定國的天下大計,他們二人會晤后結下的情誼,古今傳為美談。

“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上聯(lián)是由郭沫若所撰書,下聯(lián)是出自于《三國志 諸葛亮傳》的原句,意思是:諸葛亮的志向抱負,體現(xiàn)在出師表當中,隱居隆中時的他就喜歡吟誦梁父吟,梁父吟是是古樂府的一種曲調,屬于喪葬樂,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喜歡根據(jù)梁父吟的曲調來填詞,借而抒發(fā)自己的抱負。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今人馮灌父摘句并書,這副聯(lián)語出自于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四,意思是諸葛亮的才干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他指揮調度時胸有韜略,鎮(zhèn)定從容,使蕭何,曹參都為之遜色。諸葛亮經(jīng)邦濟國的政治軍事才能,和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呂尚相比,只在伯仲兄弟之間,不相上下。伊尹輔佐成湯、太甲兩代,呂尚輔佐文王、武王兩代,勛勞特著,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兩代,情況亦極相似。至于說到老謀深算,指揮如

定,則比漢初相繼為相的名臣蕭何、曹參,更高一著(p173)。

“先主武侯同閟宮” 這是摘自于杜甫詩《古柏行》的詩句,由清人完顏崇實所撰書,閟宮是指清凈幽深的祠廟,意為 昭烈帝與武侯合祀一廟,君臣合祀,這也是武侯祠有別于全國任何一處其他祠堂的一大特點。

“時艱每念出師表,日暮如聞梁父吟”這幅對聯(lián)由清人趙藩撰書,由舒同書寫,時局的艱難困苦,每每使人誦念諸葛亮的《出師表》,日暮黃昏,仿佛聽見吟唱的梁父吟。 “萬古云霄一羽毛”意為諸葛亮名望高入云天,萬古莫及,羽毛,使鳥獸富于文采,此處比喻人的聲望,這句話出自于杜甫《詠懷古跡詩五首》由徐悲鴻所撰書。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諸葛亮的前后《出師表》報答了劉備的三顧之恩,一副《隆中對》足以流傳千秋。這幅對聯(lián)是由游俊所撰書

靜遠堂

正前方就是紀念諸葛亮的靜遠堂了,為單檐歇山式建筑,屋頂上的這一組雕塑非常有趣,中間位笑口彌勒,東邊為道教人物赤松子,是道教傳說中的雨神,能幻化為赤龍,所以頭頂上有兩個角。西邊的為陳天君,也是雨神,這組塑像設計的含義是“防火辟邪”。殿前是明代的鳳鳥紋四足香爐,爐口是一雙抱才童子,大殿左右分別是鐘樓和鼓樓,殿前高懸 “名垂宇宙”的匾額,語出杜甫的詩句“諸葛大名垂宇宙 ”我們說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為宙,意思是 諸葛亮的大名永留于天地之間。此匾為清康熙第17子,果親王愛新覺羅 允禮寫與雍正20xx年。

攻心聯(lián)

武侯祠有很多精美的楹聯(lián),今天特別要為大家介紹的是門楣上的這幅最富盛名的攻心聯(lián),它是全國最著名的治世名聯(lián)之一。上聯(lián)寫“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要理解上聯(lián)的意義,首先要理解兩個詞組“攻心”攻心二字,出自于《三國志 馬謖傳》諸葛亮南征前,馬謖曾獻策說:“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站為下”。如果能做到用兵不血刃,不動一兵一卒就能使地方臣服于自己,這才是用兵的上上之策。他的意思呢,和《孫子兵法》中“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道理是相近的。第二個詞組“反側”這里反側是指懷有二心,疑慮不安的人,懂得這兩個詞組,上聯(lián)就更好的理解了。意思是:若能以攻心策略,使對方心悅誠服,則心懷二心,疑慮不安的對立者,自然就會消失,從古至今,真正懂得用兵的人,并非好戰(zhàn)之人,當年諸葛亮就是用七擒七縱孟獲的攻心戰(zhàn)術,平定了南中一代,使孟獲深知自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消除了他的反叛之心,反而感激諸葛亮的不殺之恩。上聯(lián)的精髓,就是在“攻心”二字。

下聯(lián)為:“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币馑际牵喝绻欢脤彆r度勢,政策或寬或嚴都會有差錯,后來治理蜀國要深思其中的道理。下聯(lián)的關鍵字在于“審勢”既是對形勢的準確把握。經(jīng)驗證明,只有對形式的特點有了準確的判斷之后,才能制定出與之相應的政策,當寬則寬,當嚴則嚴。如果不明形勢,就隨意施政,無論是寬還是嚴都注定了要失敗。下聯(lián)中也是含射了諸葛亮治理蜀軍的兩個經(jīng)典故事,據(jù)《三國志 蜀書 法正傳》記載,法正,

他本是劉璋部下,劉備入蜀時歸于劉備帳下,當蜀漢建國后,法正利用職權打擊報復了過去的仇人,有人私下向諸葛亮告發(fā)了他,而諸葛亮深知法正是深得寵信的重臣,即使稟報,劉備也一定會袒護他,因此在這件事上放寬了政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同樣是蜀國的臣子,馬謖卻沒有法正那么幸運了,因為馬謖他所犯的是原則性的錯誤,蜀漢第一次北伐,因為他不聽從部署,而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是大家常常談到的諸葛亮從嚴治軍的一個例子。其實不管是治理國家,還是管理企業(yè),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孩子,如何在寬與嚴中找到一個治理的平衡點,把握一個度,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后人好好來思考和學習的。

這幅對聯(lián)是一副治世名聯(lián),

我們現(xiàn)在看見的手執(zhí)羽扇,一副儒相打扮就是諸葛亮的塑像了。它塑于公元1672年。

諸葛亮,字孔明,生于公元181年,山東沂南人,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身高八尺,容貌甚偉,按今天的比例,八尺在就是1.92米,可以說是典型的山東大漢的身材了。非常高大,

他年輕時隱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得“臥龍”的美稱。公元220xx年,劉備為了興復漢室,以左將軍的身份三顧茅廬,拜訪年僅27歲的諸葛亮,向他請教統(tǒng)一天下的大計,諸葛亮非常感動,就當時的天下形勢作出了精辟的分析, 首先提出了要奪取荊州和益州作為根據(jù)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lián)合孫權,再喃撫夷越,西和諸戎。憑借他獨到的政治眼光,他當時就看到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必將形成,并為劉備制定了聯(lián)吳抗曹的正確策略,他的這一番話就是著名的《隆中對》。他先鋪佐劉備,創(chuàng)建蜀國;劉備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輔佐其子劉禪,執(zhí)掌朝政,治蜀達20多年;他施行教化,嚴明賞罰,選賢任能,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南征至滇池,北伐出祁山,以忠貞、勤勉、廉潔和才智,換來了蜀地的安定和繁榮。史學家陳壽評論說,當時的蜀國,政治清明,民風淳正,田野開辟,倉廩充實,到處是升平景象。由于過度辛勞,他54歲時,病逝于北伐前線五丈原軍中,埋葬在陜西勉縣定軍山下,墳墓至今尚存。

諸葛亮不僅是一個優(yōu)秀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個杰出的發(fā)明家。諸葛亮發(fā)明了連弩,一次能射十只箭,大大提高了蜀軍的戰(zhàn)斗力。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還是木牛與流馬了,《三國演義》中形容木牛流馬能自動行走,上臺階,用齒輪原理前進,現(xiàn)在沒有得到證實。有人認為木牛就是川西地區(qū)的獨輪車,流馬是一種窄而長的船。不管如何,木牛流馬的出現(xiàn)大大提高了蜀軍軍糧運輸速度,使蜀軍在前方打仗再也不會為軍糧問題而擔憂了。象旁邊的一件文物,這叫銅鼓。以前是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樂器,在祭祀的時候使用,表示家中的富有。相傳諸葛亮在南征的時候用過,白天做飯,晚上蒙上牛皮當鼓報警,一物兩用,所以又叫諸葛鼓。

諸葛亮雖然身居臣相之職,但一生卻很清政謙潔,諸葛亮告誡自己的兒子諸葛瞻的家書中《誡子書》中提到。意思是說要人要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就一定要排除雜念,恬靜寡欲。其實這也正是諸葛亮自己的人生寫照。這一名言對后備的影響很大 ,成為了千百年來無數(shù)后人的座右銘,所以孔明殿,也被稱為 靜遠堂。而這八個字就刻在大殿上方的烏木梁上: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左的是諸葛亮的兒子 諸葛瞻和孫子諸葛尚的塑像,他們都是在263年,魏軍攻蜀時戰(zhàn)死沙場,諸葛瞻享年37歲,而諸葛尚,還不到20歲,所以諸葛亮一家可謂是三代忠貞。

三義廟

恢復重建的三義廟巍峨聳立,其建筑形制與劉備殿一致。屋頂為單檐硬山式,青色簡瓦覆蓋其上,結構為木石結構,抬梁式木構架,立柱及柱礎均為石質。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圓形立柱,柱徑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對聯(lián)12副,聯(lián)文描金。正殿恢復了劉、關、張的泥塑坐像,廊房兩壁新增加十幅三國故事線描石刻畫。畫稿取自明代《三國演義》版本。這些畫的內容是:桃園三結義、三英戰(zhàn)呂布、張飛鞭打督郵、劉備招親、關公刮骨療毒等。

劉備墓

出三義廟西行,過小橋,經(jīng)桂荷樓、琴亭,進入翠竹簇擁的紅墻夾道。夾道盡處,是劉備墓。劉備墓土冢高12米,墓上綠蔭覆蓋。有一道180米長的磚墻環(huán)護著陵墓,墓前有碑和寢殿。

劉備伐吳失敗后,退駐白帝城,于公元220xx年四月病逝。五月,諸葛亮扶靈樞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稱“惠陵”。據(jù)史書記載,墓中還葬有劉備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吳夫人兩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此墓距今1700多年,沒有發(fā)現(xiàn)被盜,墓中情況不詳。 傳說唐代時一伙盜墓賊,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打洞進入墓室內,看見里面燈火輝煌,劉備正與關羽下棋,張飛在一旁觀戰(zhàn),十名武士侍立一側。賊人嚇得魂不附體,紛紛下跪求饒,劉備揮手示意衛(wèi)士賜予玉帶和瓊漿。他們喝了瓊漿,系上玉帶,驚慌爬出洞來,回頭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帶變成了大蛇,纏住了腰,瓊漿變成膠粘住了咀。據(jù)說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動劉備墓了。

描寫四川自強創(chuàng)業(yè)心得體會和方法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

昨天晚上在邛海賓館休息得好嗎?現(xiàn)在是上午七點,用過早餐,整理好我們的行李后請上車。我們的旅游車已經(jīng)駛出市區(qū),現(xiàn)正行駛在通向目的地瀘沽湖的路上。我們途經(jīng)了鹽源縣,剛才給大家講了公母山的故事,還有附近木里藏族自治縣 在二十年代洛克宗教朝圣路線和抗戰(zhàn)時期駝峰飛虎隊故事。

好啦,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十二點,經(jīng)過了5個小時的車程,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進入瀘沽湖景區(qū)了,今天游覽行程將會有:先安排用午餐,在下午一點我們出發(fā),先參觀喇嘛寺,隨后再去游覽萬畝草海和棧橋,情人橋和乘坐豬槽船游湖,晚上安排住進摩梭民居,為團隊提供當?shù)仫L味餐及品嘗摩梭美食,與左所鎮(zhèn)湖畔村村民舉行篝火歌舞晚會。

現(xiàn)在呢,距我們即將抵達的四川瀘沽湖左所鎮(zhèn)湖畔村還有十分鐘的車程,我將利用這段時間為大家介紹一下瀘沽湖的概況。

瀘沽湖位于四川省涼山洲西南部與云南省寧蒗縣的交界處,距成都830公里,距西昌258公里,是省級的著名風景區(qū)。并素有“東方女兒國”的美稱。瀘沽湖,當?shù)厝朔Q“謝納咪”,意為大海、母湖,從高處鳥瞰,如一只展翅的飛燕。另外它也是四川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湖水面積50.8平方公里,另有萬畝草海,水面海撥2688米,被譽為“高原明珠”。

在瀘沽湖畔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摩梭人,嚴格來講,摩梭人不是一個獨立的民,它應當屬于納西族的支系,可是偏僻的生活環(huán)境使他們在經(jīng)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逐漸形成某些不同于納西族的特點,因而,人們便習慣地稱他們?yōu)槟λ笕?,作為一個單獨的民族來看待。民間傳說摩梭人原來是有文字的,記載在豬革制成的“書”上,由2個達巴掌握。他們在西方取經(jīng)途中被困在荒郊,饑寒交迫之際,把記載著文字的豬革吃到肚子里去了。今經(jīng)人發(fā)掘只找到32個圖畫文字。所以摩梭人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和家譜。對其族源,至今尚無定論。從此,摩梭人世世代代就住在這群山阻隔的瀘沽湖畔,以農耕和漁獵為主要的生存手段。他們以母系社會的婚姻家庭繁衍生息,過著與世無爭,簡樸安寧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摩梭人的社會結構是以母系氏族大家庭為單位,存在著以母親為核心的傳統(tǒng)觀念,這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后的母系氏族部落,是母系氏族制度的活化石。在母系家庭中,是男不取女不嫁的,如果生有子女的話,孩子皆屬女方,血緣按母系算。在他們獨特的母系家庭中,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傳統(tǒng)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就是:撫養(yǎng)兒女是母親極其姊妹兄弟的責任,如果有人不守“古規(guī)”便會被認為是沒有“良心”,會受到社會的譴責,甚至是很嚴厲的懲罰。在他們的家庭當中,無論是男女,都將自己的生母,生母的姐妹,生母兄弟的女阿注,一概都視為“母親”,然后再以年齡區(qū)別大小,年長于生母的稱為“阿咪直”,年幼于生母的稱為“阿咪吉”,將生母的兄弟,生母極其姊妹的男阿注,皆視為“舅舅”,統(tǒng)稱“阿烏”。

好啦,我們用過了午餐,剛飽了口福,現(xiàn)在又開始飽眼福了。在我們前面看到的就是喇嘛寺,我們將停車安排半小時的時間讓各位游客參觀。由于我們這個喇嘛寺里面有很多珍貴的文物,所以請大家不要用手去隨便觸碰。那么,下車之前請大家把窗戶關好,貴重的物品要隨身攜帶,并且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碼,參觀完后我們就在停車的旁邊集合,然后前去下一個游覽景點---情人橋。

各位游客,現(xiàn)在在你們面前可以看到的一坐木制的橋,橫跨草海的兩岸,這個橋有個十分浪漫的名字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對了,就是前面我提到過的情人橋了。據(jù)說呢,在這個橋修建之前草海兩岸的年輕男女要走婚是非常困難的,由于相隔有草海,草海里面的草常常會把來往的船給給纏上,所以坐船到對岸是相當不方便的,為了讓兩岸的男女不再受相思之苦,便有了我們現(xiàn)在的這個情人橋了。

說到情人橋,就不能不提到我們?yōu)o沽湖所特喲的婚姻習俗了。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我們摩梭男女之間的“阿夏走婚制”。阿夏走婚即“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也就是婚后仍各自居住母親家,晚上男方去女方家過夜,早上便回到自己母親家,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撫養(yǎng),由于這種婚姻是以男方的“走”來實現(xiàn)的,所以俗稱“走婚”,但這絕不是兒戲式的婚姻,首先要以雙方的感情為基礎,走婚前,男方還要托媒人帶禮品去女方家說親,征得女方家老祖母的同意,方可走婚。這種婚姻與現(xiàn)代都市婚姻不同,它不受金錢及各種社會關系的限制,只要相愛就可以結合,這是一種讓年輕人自由放飛情感的婚姻。雙方所生的子女屬于女方,采用母親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擔撫養(yǎng)的責任。而且一個男子或一個女子的“阿注”數(shù)目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男女雙方的“阿注”關系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和我們有點相同的是:男女之間在選擇上也要避開家庭中母系血緣的關系。在結交阿注的過程中,女方的意愿會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一般呢都是以女方的愛憎為取舍的?!鞍⒆ⅰ被榈慕⑹呛茏杂傻?,那么要解除這種關系也比較的方便。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雙方如果覺得不合,感情淡漠或破裂,任何一方要結束這種關系也很簡單,一般情況是:假若男女不愿維持“阿注”的關系,只要給女方說一句“我以后不來了”就行了?;蛘唛L期不走訪女方,婚約自動解除。如果是女方不愿意,就可當面告訴男方“你不要來了”,或者在男方走訪時,面帶難色或拒絕進入花房男方自討沒趣,就該理智的退出。

大家或許會覺得,在世界眾多民族中,不乏有仍處于原始狀態(tài)的民族,但時志今日均無“走婚”這一特殊的風俗。而阿注走婚為什么仍存在于瀘沽湖摩梭人中間?為什么外界的影響對母系社會的作用如此軟弱?為什么摩梭人大多愿意選擇走婚而不愿意其他形式的婚姻?對這許許多多的疑問,我只能告訴你們,這至今是一道未解之迷。說不定你們當中的某位游客在這次游覽瀘沽湖之后就能夠找到答案。

常言道:“精彩有無限,好戲在后頭”。那么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摩梭人的家。 謝謝!

描寫四川自強創(chuàng)業(yè)心得體會和方法六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都江堰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市區(qū)68公里。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青城山鎮(zhèn)鎮(zhèn)境有省道大三公路穿越,入青城山公路在鎮(zhèn)治地與其連接,公路總長2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公里。有村道6條,總長8.7公里,一般寬為5-6米。1999年,實現(xiàn)村村通電話目標。青城山鎮(zhèn)建立后,鎮(zhèn)境逐步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企業(yè),鎮(zhèn)企業(yè)以生產旅游產品為主。至1999年末,有釀造、茶葉加工、制陶及食品與竹木加工等企業(yè)24個,其中個體私營7家。主要產品為老媽紅系列酒、老臘肉、青城泡菜、青城山老窖系列、紫砂制品等,年產值7002萬元,營銷收入6750萬元。

青城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歷史悠久,聞名遐邇。1986年后,又先后自籌和引進資金十數(shù)億元,興建了月城湖、月城湖至四望觀的架空索道,開辟了青城后山風景區(qū),建成了王小波、李順起義陳列館,恢復了泰安古鎮(zhèn),開辟成了水晶溶洞、神仙洞、白云群洞、翠映湖、五龍溝、紅巖等景點,修建了泰安寺至又一村、又一村至白云寺的架空索道,興建了娛樂中心、味江漂流沖浪、旅游小火車等游樂設施,修建了別墅、度假村、賓館、會議中心等旅游服務設施。同時加強和不斷完善景區(qū)管理,青城山景區(qū)已連續(xù)多年被評為省級優(yōu)秀旅游風景區(qū)。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車前往大約需要20分鐘,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時間,給諸位介紹一下青城山的概況。

青城山距離成都市區(qū)63公里,因景區(qū)青山環(huán)列,林木繁茂,終年幽靜清涼,歷來是川西著名的游覽和避暑的勝地。又因這里是中國道教的發(fā)源地之一,東漢以來歷經(jīng)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基地,影響廣及全國,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說到這里,大家可能已經(jīng)聽出青城山的基本特點了;那就是離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的風景名勝地,而且還要加上六個字:保護相當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9年青城山與都江堰景區(qū)聯(lián)名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得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來的專家充分肯定。當然,“眼見為實”,一會兒大家親臨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虛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青城山有陰陽36峰環(huán)狀排列,峰銳崖陡,林木蔥籠,宛如一座綠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種說法是說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點水偏旁,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微,天帝所居”,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來,道教創(chuàng)始人東漢的張陵張?zhí)鞄焺?chuàng)立天師道以清城山為基地,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的教義,與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無變化。

唐初佛教發(fā)展很快,清城山上發(fā)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書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墒窃t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親判的威力收回地盤,也就將清城山改稱青城山了。

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fā)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倉山”,又名“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處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并于20xx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xx年汶川地震中青城山受到比較大的影響。青城山在歷史上名稱很多,曾叫“汶山”、“天谷山”、瀆山、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國山等名。青城山被譽為“天下第五名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市區(qū)68公里。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環(huán)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謄。青城山歷史悠久,是中國道教發(fā)祥地之一,是全國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千米,景色優(yōu)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后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圣母洞、山泉霧潭、白云群洞、天橋奇景等。

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為一體,體現(xiàn)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胺Q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云海、圣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圣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圣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后,在上清宮附近的圣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傳說是"神仙都會"青城山的神仙朝賀張?zhí)鞄煏r點亮的燈籠,稱為圣燈。實際上,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燒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詩圣”杜甫來到青城山寫下了“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羅畫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游。晚年自云:“看山還故鄉(xiāng)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xiāng)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 在中國,這世外桃源是十分美麗的。

描寫四川自強創(chuàng)業(yè)心得體會和方法七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參觀游覽,我是講解員小周,希望。。 首先讓我們來看這幅平面圖,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區(qū)南面,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大約210多畝,這里是最富盛名的諸葛亮、劉備等蜀漢英雄紀念地,全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廟,可以說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享有“三國圣地”只美譽。1961年被國務院評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正式成立博物館,于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4a級景區(qū),20xx年又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根據(jù)武侯祠新的規(guī)劃呢,現(xiàn)在將武侯祠分為三個區(qū)域,分別是三國歷史遺跡區(qū),錦里民俗區(qū),以及正在打造的西區(qū)——三國文化體驗區(qū),今天帶大家參觀的部分是三國歷史遺跡區(qū),我們的游覽順序是:從大門進入后,依次參觀游覽二門,漢昭烈廟,過第一文庫網(wǎng)廳,武侯祠,以及近幾年遷建的進來的三義廟,最后,通過紅墻夾道到達惠陵,游覽時間大約1個小時。

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0xx年,距今已經(jīng)有1788年的歷史了,當時因為蜀漢皇帝劉備去世,下葬于惠陵,按照漢朝的陵寢制度,有陵必有廟,所以在惠陵旁邊修建了紀念劉備的漢昭烈廟。由于諸葛亮和劉備的關系如魚和水,密不可分,大約在南北朝的時候,又將成都少城內紀念諸葛亮一家的武侯祠遷建到了漢昭烈廟旁邊。在明朝初年,朱元璋的第十一個兒子蜀獻王朱椿為了突出君權,下令拆掉武侯祠,將武侯祠并入于漢昭烈廟內,使兩廟合二為一。明朝末年,張獻忠兵敗四川,對四川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武侯祠祠廟荒廢,但惟獨惠陵保存完好。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座祠廟,是在清康熙20xx年既公元167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前殿為紀念劉備及蜀漢文臣武將的漢昭烈廟,后殿才是真正意義上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正是因為這樣的建筑格局,是的成都武侯祠成為了全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廟。

初游武侯祠的朋友常常會問小周這樣一個問題,這剛才進來時,大門上明明懸掛著“漢昭烈廟”的牌匾,漢,是劉備見過時的國號,史稱“蜀漢”。昭烈,是劉備死后的溢號。顧名思義,這里是祭祀蜀國皇帝劉備的廟宇。既然如此,人們?yōu)槭裁从址Q之為武侯祠呢?民國年間的鄒魯寫的一首詩,道出了其中的緣由:“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勛業(yè),丞相功高百代思”由此可知,是世人對諸葛亮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精神十分崇敬,總是習慣了把這個地方叫做武侯祠。

從唐代開始,碑刻藝術就成為了武侯祠的一大文化特色,武侯祠現(xiàn)存碑碣50余通,分別鐫刻于唐代,明代、清代以及近現(xiàn)代,其中以我們前方的這通唐碑最具代表性,它是選用石質較為堅硬細膩的硤石所鑿刻而成,碑身高3.67米,寬0.95米,全名為《蜀臣相諸葛武侯祠堂碑》。碑文分為銘和序,正楷22行,每行大約50個字。

唐碑立于唐憲宗元和四年,也就是公園820xx年,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武元衡率領27位僚屬來到武侯祠拜謁,令節(jié)度府掌書記裴度撰寫碑文,裴度,字中立,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人,先后輔佐了唐代的四個皇帝也是唐代中后期的中興名相。他在碑文部分表達了自己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文章序文部分開始便寫到:度常讀舊史,詳求往哲,或秉事君之節(jié),無開國之才,得立身之道,無治人之術,四者備矣,兼而行之,則蜀丞相諸葛公其人也。意思是說我裴度讀前代的史書,詳盡的搜羅了前賢先哲的行事,有的具備臣子對待君主的氣節(jié),但是沒有開創(chuàng)國家的能力,有的深得立身處世的道理,但是沒有治理民眾管理官吏的辦法,如果說有誰兼?zhèn)溥@四種美德,并能運用它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那么就只有蜀國丞相諸葛亮了,

序文部分還提到了“隆中對”“結吳抗曹,擁蜀稱漢”以及“南征”“北伐”等和諸葛亮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銘文中稱贊了諸葛亮的文治武功,強調了諸葛亮的歷史功績和治國才能可以與管仲、樂毅、姜尚、伊尹,蕭何等人相媲美,最后銘文描寫了“古柏森森,遺廟沈沈”的武侯祠,以及蜀人懷念祭祀諸葛亮的場景。

文章寫好以后,由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的哥哥柳公綽書寫,從他書寫時那種端正的字體結構和凝重的筆意變化就可以看出,他在書寫時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的精神境界,觀其字,則如見其人,從書法史的角度來看,柳公綽的名氣和成就,都不如弟弟柳公權,但是在燦若群星的唐代書法家中,他的書法造詣也是堪稱一絕的。

石碑左下角這里,鐫字人魯建,五個大字。魯建是當時蜀中最著名的刻工,我們說,好的刻工要懂得書法,才能夠準確的把握住書法作品的精髓,從魯建的刻技來看,下刀剛勁有力,技法精湛,準確的再現(xiàn)了書法作品的原貌。

正是因為唐碑的文章、書法、鐫刻都非常精彩,所以被世人稱為“三絕碑”它是四川迄今為止保存完好的少數(shù)幾通石碑之一,在上世紀90年代就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一級文物,距今已經(jīng)有1220xx年的歷史了。由于它的歷史悠久,再加上四川氣候潮濕等諸多原因,導致了唐碑下面的字體沒能完整的保存下來,據(jù)《潛研堂金石跋尾》及民國《華陽縣志 古跡四》記載這通在明憲宗時期,由當時的四川官員騰嵩進行過修補,現(xiàn)存碑文與《文苑英華》《唐文萃》上的內容略有出入。 唐碑周圍的這些小字,是歷代文人墨客來武侯祠拜謁時,提的跋語(“跋”與“序”相對,是寫在書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內容大多屬于評價、鑒定、考釋之類。一般認為,在書畫、文集等后的題詞稱為“跋語”。)

在唐碑右下角,這里有明弘治20xx年,由四川巡按榮華在碑上提的跋:“人因文而顯,文因字而顯,然則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相與垂于不朽也”在這里贊美了諸葛亮的功績,裴度的文章和柳公綽的書法。

清代布政使宋可發(fā) 還在這里寫到“讀唐碑,文瑰麗,書端嚴,堪稱雙絕”

碑陰部分還刻有武元衡及其27位僚屬的姓名和爵祿。

明碑

唐碑對面的這通呢就是明碑了 ,全名為《諸葛武侯祠堂碑記》立于明嘉靖20xx年也就是公元1547年,由當時的四川巡撫張時徹撰文,成都府同知高登立碑。碑文主要介紹了武侯祠的歷史沿革。碑身下面是赑屃(碧戲)碑座,相傳赑屃是龍的兒子,形如龜而有齒,力大能馱,所以常常被用作為碑趺(一聲)出現(xiàn)在中國的建筑當中。

二門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二門,匾額上“明良千古”四個大字,意思是說明君良臣,千古垂范,這是由清人吳英撰書。

門楣上這幅長聯(lián):合祖孫父子兄弟君臣,輔翼在人綱,百代存亡爭正統(tǒng);歷齊楚幽燕越吳秦蜀,艱難留廟祀,一堂上下共千秋。這幅對聯(lián)是由近代人劉咸滎所書。上聯(lián)意思是:漢昭烈廟里供奉這蜀漢君臣的塑像,其中有祖孫、父子、兄弟、君臣關系,臣子輔佐君王,維護人倫綱常,自古以來王侯將相的生死存亡斗爭,都是為了給自己的國家爭得正統(tǒng)地位,劉備建立蜀漢政權來之不易,經(jīng)歷了齊楚幽燕越吳秦蜀等地方,艱難立國,受到后人景仰,建廟逢祀,君臣一堂,千秋永在。

外面這幅對聯(lián)、唯德與賢,可以服人,三顧頻煩天下計,如魚得水,昭茲來許,一體君臣祭祀同。意思是說 只有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拍軌蚴谷诵欧瑒淙櫭]可謂頻繁,才求的諸葛亮安邦定國的天下大計,劉備得到了諸葛亮的輔佐,就如同魚得到了水一樣,這樣的君臣關系成為千古典范,昭示后人,上下一堂享受著人們的祭祀,此聯(lián)為清嘉慶7月由四川總督蔣攸铦題,在1982年時由魏傳統(tǒng)補書

漢昭烈廟

川過二門以后,我們就進入了漢昭烈廟,根據(jù)《史記 正義 謚法》所記載:昭德有勞曰昭,有功安民曰烈,昭烈就是劉備的謚號,漢昭烈皇帝就是指的劉備,正前方的這座殿就是劉備殿了 ,大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筑,石柱磚墻,雕梁畫棟,氣勢雄偉,富麗堂皇。殿前置一雙龍抱口九龍鉄鼎,為明朝時期的遺物,鑄工精細。

殿中匾額所寫“業(yè)紹高光”四個大字,業(yè)即基業(yè),紹是繼承發(fā)揚的意思,高乃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光乃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整個匾額的意思是:劉備繼承并發(fā)揚了漢高祖劉邦和光武帝劉秀的基業(yè),這幅匾額強調了劉備為漢室后裔,蜀漢是三國中的正統(tǒng)地位,并把他與漢高祖和光武帝相提并論,給予了劉備極高的評價。

使君為天下英雄,正統(tǒng)攸歸,王氣鐘樓桑車蓋,巴蜀系漢朝終始,移民猶在,霸圖余古柏祠堂。這幅對聯(lián)和橫匾,都是又完顏崇實所撰書的,意為:劉備是天下的英雄,漢王朝的正統(tǒng)地位,理應屬于他,聚集在他家鄉(xiāng)高大桑樹頂端的帝王之氣,就是明證。巴蜀是漢朝開始和終端的地方,后裔尚在,雄圖霸業(yè)已成過去,只留下這古柏森森的祠堂供人瞻念祭拜。 大殿正中的這位便是劉備的塑像了 ,它塑于清康熙20xx年,公元1672年,他身高3米,是武侯祠47尊塑像中最大的一尊,全身貼金,頭戴冕冠,身著黃袍,耳大臂長,面目慈祥,手執(zhí)玉圭。

劉備字玄德,河北涿州人,生于公元161年,自稱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少時隨母親以“織席販履”為生,雖讀書不多,但是在社會中不斷的磨練自己。年輕時“好結交豪俠”“喜怒不形于色”。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劉備“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辈懿俚闹匾\士郭嘉曾說:“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所以說劉備是一位深得人心,受人擁戴的英雄式人物。

公園184年,黃巾起義爆發(fā),24歲的劉備帶領關羽、張飛等人,投入到了正壓農民軍的行列當中,先后依附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初露頭角。為了興復漢室,公元220xx年,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得隆中對,公元220xx年經(jīng)過了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勢力迅速得到發(fā)展,

公元220xx年,受益州牧劉璋邀請入蜀,兩年之后拿下成都,自領益州牧,公元220xx年,奪取漢中,稱漢中王,劉備經(jīng)過了30多年的艱苦奮戰(zhàn),于公元220xx年4月再成都登基,國號漢,史稱蜀漢,季漢,時年60歲。由于孫權派兵襲殺了關羽,奪去了荊州,劉備為之盛怒,稱帝不久后,他不聽群臣勸阻,即率大軍伐吳,史稱夷陵之戰(zhàn),被東吳年輕將領陸遜采用火攻,火燒連營七百余里,劉備打敗,逃回白帝城,羞愧惱怒,一病不起,于220xx年4月,病逝于白帝城,臨終前將兒子和國事托付于諸葛亮,史稱 白帝城托孤 享年63歲,5月靈柩運回成都,8月下葬于成都南郊惠陵。

劉備的成功之處,除了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外,更重要的一點在于他禮賢下士,善待部下,謀臣大將都心甘情愿的為他效力,論計謀,他比不上諸葛亮,龐統(tǒng)。論指揮作戰(zhàn),他比不上關羽張飛,但是他們都對劉備心悅誠服,真心擁戴,始終追隨劉備。所以說,劉備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在臨終前,他還告誡自己的兒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絕對不能因為壞事小而就去做,也不能因為好事小就不去做,只有用自己的賢良美德,才能使人信服,這一點就充分表現(xiàn)出了“仁義之君劉備”一生追求完美品質的集中體現(xiàn),而劉備的42年國祚,也確實是實至名歸的業(yè)紹高光。

在這個殿里,我們會發(fā)現(xiàn)沒有劉備兒子劉禪的塑像,劉備一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兒子劉禪卻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守不住江山。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攻打蜀國,劉阿斗為了保全性命采取謀臣譙周的建議獻國投降,還樂不思蜀,北宋成都武侯祠也曾出現(xiàn)過劉禪的塑像,明代以后人們在祠中只塑有劉諶像,而不在塑劉禪的像了。

張飛殿

前面這位就是張飛的塑像了,塑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8年

張飛字益德,和劉備一樣,也是河北涿州人

很多游客看到張飛塑像時,都會說,這個張飛塑得真像,他面目漆黑,豹眼環(huán)睜,炯炯有神,但其實史書中兵沒有對張飛的外貌進行記載,只是提到了張飛的兩個女兒先后都嫁給了后主劉禪。照理來說皇后的父親不應該長得太難看的 ,這里之所以把張飛塑造成這樣,是為了表現(xiàn)他戲劇化的人物形象,配合他勇猛善戰(zhàn)的武將身份。

張飛的一生是以行事忠誠,作戰(zhàn)勇猛而著稱的。最有名的事跡當數(shù)當年長坂坡之戰(zhàn)了。張飛率領二十余騎橫矛立馬于當陽橋頭怒吼:“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進者,故遂得免。”他說:“我是張翼德,來和我決一死戰(zhàn)”據(jù)說他的吼聲喝退了曹操的千軍萬馬,使曹軍聞風喪膽,據(jù)當?shù)貍髡f,他的喝聲把當陽橋都喝斷了,連河水都為之倒流。

然而,世之虎將 ,只是張飛性格的一個側面,其實他還是一位精通翰墨的書法家,寫得一手好字,這個說法呢 ,也許您不相信,但是不少記載都證實了他的真實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張飛寫的《八蒙山銘》了,今天仍刻在四川閬中的八蒙山上,是一件摩崖石刻。據(jù)《三國志 張飛傳》記載:建安20xx年,公元220xx年,曹操命大將張郃率軍進攻巴西郡,巴西太守張飛與張郃對峙五十余日,為了打破僵局,張飛率領精兵萬名繞道迂回,大破張郃。張郃只率十幾名部將從小路逃脫,領殘兵回漢中,這場戰(zhàn)役的勝利對蜀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

用,遏制了曹操妄圖進取益州的勢頭,穩(wěn)定了益州局勢。

張飛大獲全勝,意氣風發(fā),用他的丈八蛇矛在八蒙山壁上刺鑿出兩行隸書:“漢將軍飛,大破賊首張郃于八蒙,立馬勒銘?!边@就是歷代所傳的“八蒙山銘”,又叫“張飛立馬銘”,因為張飛謚號桓候,故又稱“桓候戈書”。

張飛一生追隨劉備,不離不棄,開疆辟土,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彪炳史冊。公元220xx年,劉備伐吳前夕,張飛被兩個部將殺害了,最終身首異處,據(jù)說,今天重慶云陽張飛廟葬著他的頭,他的身軀則是葬在四川閬中,一代英雄就此謝世,讓人惋惜。張飛的形象較多了反應了中國封建社會勞動人民勤勞,質樸,耿直的性格特征,又融入了任命群眾的藝術想象,故而歷來為人民群眾所喜愛。張飛像兩側分別是張飛之子張苞,張飛之孫張遵的塑像,張苞是張飛的長子,史書記載張苞早夭,英年早逝《三國演義中》描寫張苞英勇善戰(zhàn),多有戰(zhàn)功。張遵,就是張飛之孫 張苞之子,官至尚書,公元263年蜀漢滅亡前,隨諸葛瞻到綿竹抵御鄧艾所率魏軍,軍敗,戰(zhàn)死。

武將廊

武侯祠內現(xiàn)有塑像47尊,為清康熙至道光年間泥塑彩繪而成,其中40尊塑的是見于史書記載的蜀漢歷史人物,前面這條走廊就是武將廊,塑有武將14尊,他們或因戰(zhàn)功卓著,或因戰(zhàn)死沙場,被立像表彰,其中以當陽一役單騎救幼主,智勇雙全的趙云領先,(有“雄烈過人”的馬超;還有定軍山急啥曹操名將夏侯淵的老將黃忠,以及在諸葛亮身后,多次領兵伐魏的姜維等等。每位塑像前都立有介紹其生平事跡的石碑,您可以慢慢品味。)

趙云,字子龍,智勇雙全,公元220xx年,在當陽長坂,趙云單騎殺入敵陣,救護了甘夫人與劉禪,劉備曾稱贊說:“趙子龍一身都是膽哪”。趙云晚年,仍從諸葛亮南征北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不過成都武侯祠里的趙云塑像卻是文官打扮而且還是老者的形象,這又是什么原因呢?因為趙云的死在《三國志》中只記載到“是七年卒(zu)”就是說他的死可能是屬于正常死亡或者是病故,不同于關羽 張飛都有著詳細的記載,古代以長者、老者為尊,塑以老者形象,也是對趙云一種尊崇的體現(xiàn),另外將他打造為文官形象呢,原因有二,第一,各朝各代在太平盛世都比較重文輕武,第二,也是突出了趙云他有勇有謀,文武雙全的個性色彩,趙云逝世于公元220xx年,追逝為“順平候”

孫乾,旁邊這位是孫乾,劉備早期的重要謀士之一,始終追隨劉備,不因劉備的處境困難而背棄他,有句話說“孫乾出使,皆如意指”說明他每次奉命初試,都能圓滿完成任務。 張翼,隨姜維多次伐魏,263年,劉禪獻國投降后,他隨姜維共同進行了復國計劃,沒有成功,后來為亂軍所殺。

馬超,三國時期著名猛將之一,人稱 有“韓信,英布之勇”,小說中潼關一役,嚇的曹操割須棄袍人,就是他了,曹操曾說:“馬兒不死,吾無葬身之地”,他是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的后裔,其祖母是羌族人,深受西北一帶湖人和羌族擁戴,馬超因不容張魯,建安20xx年逃歸劉備,劉備稱帝后升任他為驃騎(qi)將軍, 領涼州牧,220xx年馬超病逝,追逝為“威候”

王平,馬謖的手下將領,著名的街亭之戰(zhàn)中,馬謖不聽諸葛亮的部署,把大軍按扎在離水源較遠的山上,王平上前勸阻,遭到拒絕,結果蜀軍痛失街亭,王平帶領剩下的部隊退了回去,使蜀軍減少損失,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而破格提拔了王平。蜀漢后期,馬忠鎮(zhèn)守蜀漢南面,鄧芝鎮(zhèn)守東邊,王平坐鎮(zhèn)背面的漢中,都因獨擋一面而聲名遠著。

姜維,是諸葛亮悉心培養(yǎng)的一員大將,文武兼?zhèn)?,智勇雙全,有“小諸葛”之稱,他主管蜀漢后期的軍政大事,諸葛亮 是“六出祁山”而他呢 ,也是“九伐中原”公元264年,姜維策動了魏將鐘會叛魏,企圖趁亂回復蜀漢政權,事敗,被殺。

老將黃忠,作戰(zhàn)非常勇猛,常常身先士卒,沖鋒在前,公元220xx年漢中爭奪戰(zhàn)中,殺死魏國大將夏侯淵的,就是他了,同年,劉備稱漢中王,黃忠升任后將軍,第二年,皇宮去世,謚號為 剛候 ,與關羽,張飛,趙云,馬超同時被后人稱為五虎上將,今天在成都的西門還有以他命名的 黃忠小區(qū)。

廖化,關于守荊州時任主簿,劉備去世后,人丞相的參軍,俗話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钡覀儾楸槭窌矝]有發(fā)現(xiàn)廖化做過先鋒的記載,由此可見在蜀漢中后期,人才的匱乏,蜀漢滅后,廖化被強制遷往于洛陽,病死途中。

向寵,是在后主登機后任中部督,總管宮廷衛(wèi)隊,220xx年諸葛亮率軍北伐前,寫給后主的《出師表》中也特別推薦向寵,稱他治軍有方,善于團結人,希望劉禪能倚重他解決后方軍事方面的事務,升任中領獎,240年在鎮(zhèn)壓少數(shù)民族的叛亂中,戰(zhàn)死沙場

傅僉,蜀將傅肜(róng)之子,蜀漢后期的將領,263年魏滅蜀,傅僉堅決抵抗,因寡不敵眾,陽安關口被攻,英勇戰(zhàn)死,與他父親一樣,受到人們的尊敬,他父親的塑像呢,則立于對面的文臣廊,呆會我們會參觀到。

馬忠,忠實的執(zhí)行了諸葛亮主張的“和撫”各族,安定南中的任務,保持了南中的安定,在少數(shù)民族心中威望很大,后來南中各族還休假了祭祀馬忠的廟,把他看做南中各族的保護神。

張嶷(怡),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績就是為蜀漢政權有效的控制了越巂地區(qū)的安定,越巂指今天四川西昌一代,后來戰(zhàn)死沙場,他任越巂太守多年,長期鎮(zhèn)守南方。 張南,馮習

后面這兩位,張南馮習都曾220xx年隨劉備伐吳, 于220xx年在猇亭戰(zhàn)死。

前出師表

前出師表是諸葛亮率軍北伐出征前,向后主劉禪上的一份奏章。表,是城下為了陳述自己的意見,表白自己的忠心,兒呈給天子的文書,公元220xx年,諸葛亮南中平叛告捷,解除了蜀國的后顧之憂,于是統(tǒng)帥大軍北駐漢中準備投入到“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北伐戰(zhàn)爭當中。臨行前諸葛亮像后主劉禪呈上奏章,表示自己受劉備三顧之恩,

托孤之重,一定要為興復漢室 竭盡忠貞,至死不渝。同時他勸說后主劉禪,要奮發(fā)自勵,不要妄自菲薄,引喻失義,應當執(zhí)法公允,開言納諫,親賢遠佞。充分的體現(xiàn)了他的政治主張和矢志收復中原的報復。

文章中有“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告誡劉禪要任人唯賢,吸取漢朝興衰的原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在古代有讀出師表不落淚者,視為不忠的說法。

文章最后還寫道:“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他說,現(xiàn)在就要離開您去遠征了,面對寫給您這通奏表,禁不住淚流滿面,都不知道在說什么了。(通覽此表,諸葛亮將自己對國家興亡的種種憂心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感人肺腑,表現(xiàn)出了在國家危難之際,以為政治家興邦建業(yè),頑強進取,不屈不撓的大無畏精神。)

這篇出師表的書法,相傳是由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所書寫的,書法藝術的精湛,引人注目,有行書,有草書,行書字體秀麗,中規(guī)中矩,草書圓轉自如,運筆流暢,仿佛一氣呵成。

后出師表

后出師表是諸葛亮220xx年,第2次北伐前,給后主劉禪上奏的表,諸葛亮在表中,堅定了北伐的決心,開篇第一句“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笔駶h政權繼承的是漢室正統(tǒng),而曹魏卻為竄漢而立,所以與道義上講,討伐曹魏名正言順,而從國家實力上考慮,蜀漢以一州之地與占據(jù)大半個天下的曹魏相抗衡,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更有取勝的機會,所以北伐是勢在必行。而廣為流傳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出自于后出師表。

在文章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岳飛的跋語:“紹興戊午年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詞、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抒胸中抑郁而。岳飛并識”跋語的意思是,岳飛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8月14日經(jīng)過武侯祠拜謁,遇雨,于是當晚就宿于武侯祠內,當晚,他秉燭自習的觀看了祠內稱贊諸葛亮的文詞詩賦,以及前后出師表等碑碣,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慨不已,更為其出師未捷身先死,感到惋惜,聯(lián)想到自己,多年率軍抗金,屢遭掣肘,得不到皇帝的信任,不禁涕淚滿襟,當晚竟睡不著覺,一直坐到第二天早上,早上道士請他喝完茶后,便拿出紙來,請他題字,岳飛在盛情邀請下,一

邊流著淚,一邊揮毫些了前后出師表,心情激動,也沒有在意自己寫的好不好,反正就是一次來緩解一下胸中的抑郁罷了

文臣廊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文臣廊,共塑有文官14尊,或有才有識,或為官清廉,以人稱鳳雛,才智可與諸葛亮相比的龐統(tǒng)為首,其中還有繼諸葛亮之后主持蜀漢軍政的蔣琬,有擅長外交、聯(lián)吳抗魏的費祎,還有敢于向諸葛亮提出不同意見的董和,董允父子等,沒尊塑像前也都立有石碑,記錄其生平事跡。

程畿,夷陵之戰(zhàn)中,于戰(zhàn)船上執(zhí)乾和敵人奮勇作戰(zhàn)中陣亡。

馬良,是馬謖的哥哥,馬家五兄弟都以才干優(yōu)異聞名,他眉中有一白毛,順口溜說:馬氏五常,白毛最良。就是說他最光明磊落,德才兼?zhèn)?/p>

楊洪,建議諸葛亮增援漢中,他對公事極為忠誠,被譽為是 憂公如家的蜀郡太守。諸葛亮在決定重大問題時,時常征求楊洪的意見

秦宓,劉備征吳時,秦宓極力勸諫,因而坐牢,但是他仍然忠于蜀漢政權。既有辯才,又誨人不倦,對后輩循循善誘,悉心指點。

關羽殿

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是關羽殿,正中間這位就是關羽像了,關羽,字云長(本字長生)今山西運城人,是劉備集團的主要戰(zhàn)將,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武將之一,年輕時,因犯法,而亡命到涿縣,自此追隨劉備,為了創(chuàng)建蜀漢王朝,南征北戰(zhàn)30多年,溫酒斬華雄,三英戰(zhàn)呂布,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斬顏良誅文丑,臨江亭單刀赴會,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平時大家所熟悉的關羽形象大多是描寫他紅臉關公,臥蠶眉,丹鳳眼,手里拿大刀的一個武將模樣,而這里我們所看到的關羽塑像卻是全身貼金,頭戴冕旒,作帝王打扮。這個呢,是因為關羽的忠義,對后世影響非常之大,被歷朝歷代 朝野上下所尊崇,不斷的給他加封,從“候”,到“王",再到帝,在清代時,還有人把關羽推崇到了孔子的高度,孔子為文圣人,關羽為武圣人,人們也習慣的稱關羽為關圣大帝,所以在這里,有這樣的穿戴,也是不足為奇的。當然如果您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關羽雙手執(zhí)笏,笏,是臣子朝見君主時所用的禮器,而這樣的一個細節(jié)就表現(xiàn)了在漢昭烈廟當中關羽身份再高,但在劉備旁邊永遠是臣子,君臣之分也由此體現(xiàn)。

侍立在關羽左側的是關羽的兒子關興和糧官趙累,右側是部將周倉和兒子關平。其實在《三國志》中,并沒有周倉的記載,他是《三國演義》中虛構的人物,他的塑像也是武侯祠內唯一的一座虛構人物的塑像,小說中說他力大無比,終日替關羽抗著青龍偃月刀,而實際上,所謂的青龍偃月刀,也并沒有在史冊中有記載,是后人為了抬高

關羽的地位,而虛構出來的一種既美觀又實用的兵器(關羽死后,謚號為壯繆候,他的忠義對后世影響很大,后代封建統(tǒng)治者極力推崇他,不斷的給他加封,封侯封王,將其視為忠臣的典范,以鼓勵臣下效忠王室。在宋代時期,朝廷加封為關羽為“武安王”明朝萬歷42年,封關羽為降魔大帝,人稱“關帝”清代時,關羽更加受到特別的尊崇,被尊為與文圣孔子相對應的“武圣”民間百姓更是以關羽忠義為榜樣,封他為“武財神”所以在清代時期,四川各地都建有關帝廟,把關羽塑造成一個帝王的打扮)可以說從古自今,也沒有哪一位武將,能夠像關羽那樣,成為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甚至草寇強盜共同頂禮膜拜的神圣偶像了。從時間上來講,關羽崇拜自宋代起綿延到現(xiàn)在,從空間上來講關羽崇拜,不僅存在于蜀漢,早已經(jīng)遍及華夏大地并遠播于韓國,日本,新加坡等東亞,東南亞國家了。

前面這位是劉備之孫,后主劉禪的第五個兒子劉諶,公元263年冬,曹魏鄧艾所率魏軍攻打蜀國,在綿竹擊敗了諸葛瞻,直入成都平原,劉禪準備采納譙周的建議投降曹魏,兒子劉諶卻是力勸父親要與國家共存亡,但是劉禪不聽勸阻,仍要投降,于是劉諶覺得無顏見先主,跑到昭烈廟中哭訴一番之后,“先殺妻子,而后自殺,左右無不為涕泣者?!眲⒅R的這種誓與國家共存亡的剛烈受到了后人的推崇和景仰,于是后世把他的塑像塑在劉備殿中以示尊敬,京劇,川劇中的《哭祖廟》《殺家告廟》等劇目就是歌頌了劉諶,為國犧牲的精神

從昭烈廟往后,我們就進入了武侯祠,諸葛亮生前被封 武鄉(xiāng)侯,死后謚號 忠武侯,后人尊稱他為武侯,所以紀念他的祠堂,就稱為武侯祠,武侯祠 是由過廳,靜遠堂,東西廂房組成,四合院制,規(guī)模很小,而且地基低于剛才我們參觀的漢昭烈廟,這也是中國建筑中君尊臣卑的一種體現(xiàn),諸葛亮功績雖高,但也是劉備的臣子,所以武侯祠不僅在劉備殿之后,而且臺基也明顯的低于劉備殿,正前方是“武侯祠”的匾額,這是由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所撰寫,一般游客都會在這個地方合影留戀。這個過廳懸掛著董必武,郭沫若,馮玉祥,徐悲鴻,舒同等大家所撰書的匾額對聯(lián),

主要的對聯(lián)有“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上聯(lián)引自杜甫《蜀相》的語句,下聯(lián)由原國家副主席董必武撰寫,意為:劉備三顧茅廬,求的諸葛亮安邦定國的天下大計,他們二人會晤后結下的情誼,古今傳為美談。

“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上聯(lián)是由郭沫若所撰書,下聯(lián)是出自于《三國志 諸葛亮傳》的原句,意思是:諸葛亮的志向抱負,體現(xiàn)在出師表當中,隱居隆中時的他就喜歡吟誦梁父吟,梁父吟是是古樂府的一種曲調,屬于喪葬樂,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喜歡根據(jù)梁父吟的曲調來填詞,借而抒發(fā)自己的抱負。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今人馮灌父摘句并書,這副聯(lián)語出自于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四,意思是諸葛亮的才干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他指揮調度時胸有韜略,鎮(zhèn)定從容,使蕭何,曹參都為之遜色。諸葛亮經(jīng)邦濟國的政治軍事才能,和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呂尚相比,只在伯仲兄弟之間,不相上下。伊尹輔佐成湯、太甲兩代,呂尚輔佐文王、武王兩代,勛勞特著,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兩代,情況亦極相似。至于說到老謀深算,指揮如

定,則比漢初相繼為相的名臣蕭何、曹參,更高一著(p173)。

“先主武侯同閟宮” 這是摘自于杜甫詩《古柏行》的詩句,由清人完顏崇實所撰書,閟宮是指清凈幽深的祠廟,意為 昭烈帝與武侯合祀一廟,君臣合祀,這也是武侯祠有別于全國任何一處其他祠堂的一大特點。

“時艱每念出師表,日暮如聞梁父吟”這幅對聯(lián)由清人趙藩撰書,由舒同書寫,時局的艱難困苦,每每使人誦念諸葛亮的《出師表》,日暮黃昏,仿佛聽見吟唱的梁父吟。 “萬古云霄一羽毛”意為諸葛亮名望高入云天,萬古莫及,羽毛,使鳥獸富于文采,此處比喻人的聲望,這句話出自于杜甫《詠懷古跡詩五首》由徐悲鴻所撰書。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諸葛亮的前后《出師表》報答了劉備的三顧之恩,一副《隆中對》足以流傳千秋。這幅對聯(lián)是由游俊所撰書

靜遠堂

正前方就是紀念諸葛亮的靜遠堂了,為單檐歇山式建筑,屋頂上的這一組雕塑非常有趣,中間位笑口彌勒,東邊為道教人物赤松子,是道教傳說中的雨神,能幻化為赤龍,所以頭頂上有兩個角。西邊的為陳天君,也是雨神,這組塑像設計的含義是“防火辟邪”。殿前是明代的鳳鳥紋四足香爐,爐口是一雙抱才童子,大殿左右分別是鐘樓和鼓樓,殿前高懸 “名垂宇宙”的匾額,語出杜甫的詩句“諸葛大名垂宇宙 ”我們說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為宙,意思是 諸葛亮的大名永留于天地之間。此匾為清康熙第17子,果親王愛新覺羅 允禮寫與雍正20xx年。

攻心聯(lián)

武侯祠有很多精美的楹聯(lián),今天特別要為大家介紹的是門楣上的這幅最富盛名的攻心聯(lián),它是全國最著名的治世名聯(lián)之一。上聯(lián)寫“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要理解上聯(lián)的意義,首先要理解兩個詞組“攻心”攻心二字,出自于《三國志 馬謖傳》諸葛亮南征前,馬謖曾獻策說:“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站為下”。如果能做到用兵不血刃,不動一兵一卒就能使地方臣服于自己,這才是用兵的上上之策。他的意思呢,和《孫子兵法》中“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道理是相近的。第二個詞組“反側”這里反側是指懷有二心,疑慮不安的人,懂得這兩個詞組,上聯(lián)就更好的理解了。意思是:若能以攻心策略,使對方心悅誠服,則心懷二心,疑慮不安的對立者,自然就會消失,從古至今,真正懂得用兵的人,并非好戰(zhàn)之人,當年諸葛亮就是用七擒七縱孟獲的攻心戰(zhàn)術,平定了南中一代,使孟獲深知自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消除了他的反叛之心,反而感激諸葛亮的不殺之恩。上聯(lián)的精髓,就是在“攻心”二字。

下聯(lián)為:“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币馑际牵喝绻欢脤彆r度勢,政策或寬或嚴都會有差錯,后來治理蜀國要深思其中的道理。下聯(lián)的關鍵字在于“審勢”既是對形勢的準確把握。經(jīng)驗證明,只有對形式的特點有了準確的判斷之后,才能制定出與之相應的政策,當寬則寬,當嚴則嚴。如果不明形勢,就隨意施政,無論是寬還是嚴都注定了要失敗。下聯(lián)中也是含射了諸葛亮治理蜀軍的兩個經(jīng)典故事,據(jù)《三國志 蜀書 法正傳》記載,法正,

他本是劉璋部下,劉備入蜀時歸于劉備帳下,當蜀漢建國后,法正利用職權打擊報復了過去的仇人,有人私下向諸葛亮告發(fā)了他,而諸葛亮深知法正是深得寵信的重臣,即使稟報,劉備也一定會袒護他,因此在這件事上放寬了政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同樣是蜀國的臣子,馬謖卻沒有法正那么幸運了,因為馬謖他所犯的是原則性的錯誤,蜀漢第一次北伐,因為他不聽從部署,而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是大家常常談到的諸葛亮從嚴治軍的一個例子。其實不管是治理國家,還是管理企業(yè),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孩子,如何在寬與嚴中找到一個治理的平衡點,把握一個度,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后人好好來思考和學習的。

這幅對聯(lián)是一副治世名聯(lián),

我們現(xiàn)在看見的手執(zhí)羽扇,一副儒相打扮就是諸葛亮的塑像了。它塑于公元1672年。

諸葛亮,字孔明,生于公元181年,山東沂南人,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身高八尺,容貌甚偉,按今天的比例,八尺在就是1.92米,可以說是典型的山東大漢的身材了。非常高大,

他年輕時隱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得“臥龍”的美稱。公元220xx年,劉備為了興復漢室,以左將軍的身份三顧茅廬,拜訪年僅27歲的諸葛亮,向他請教統(tǒng)一天下的大計,諸葛亮非常感動,就當時的天下形勢作出了精辟的分析, 首先提出了要奪取荊州和益州作為根據(jù)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lián)合孫權,再喃撫夷越,西和諸戎。憑借他獨到的政治眼光,他當時就看到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必將形成,并為劉備制定了聯(lián)吳抗曹的正確策略,他的這一番話就是著名的《隆中對》。他先鋪佐劉備,創(chuàng)建蜀國;劉備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輔佐其子劉禪,執(zhí)掌朝政,治蜀達20多年;他施行教化,嚴明賞罰,選賢任能,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南征至滇池,北伐出祁山,以忠貞、勤勉、廉潔和才智,換來了蜀地的安定和繁榮。史學家陳壽評論說,當時的蜀國,政治清明,民風淳正,田野開辟,倉廩充實,到處是升平景象。由于過度辛勞,他54歲時,病逝于北伐前線五丈原軍中,埋葬在陜西勉縣定軍山下,墳墓至今尚存。

諸葛亮不僅是一個優(yōu)秀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個杰出的發(fā)明家。諸葛亮發(fā)明了連弩,一次能射十只箭,大大提高了蜀軍的戰(zhàn)斗力。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還是木牛與流馬了,《三國演義》中形容木牛流馬能自動行走,上臺階,用齒輪原理前進,現(xiàn)在沒有得到證實。有人認為木牛就是川西地區(qū)的獨輪車,流馬是一種窄而長的船。不管如何,木牛流馬的出現(xiàn)大大提高了蜀軍軍糧運輸速度,使蜀軍在前方打仗再也不會為軍糧問題而擔憂了。象旁邊的一件文物,這叫銅鼓。以前是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樂器,在祭祀的時候使用,表示家中的富有。相傳諸葛亮在南征的時候用過,白天做飯,晚上蒙上牛皮當鼓報警,一物兩用,所以又叫諸葛鼓。

諸葛亮雖然身居臣相之職,但一生卻很清政謙潔,諸葛亮告誡自己的兒子諸葛瞻的家書中《誡子書》中提到。意思是說要人要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就一定要排除雜念,恬靜寡欲。其實這也正是諸葛亮自己的人生寫照。這一名言對后備的影響很大 ,成為了千百年來無數(shù)后人的座右銘,所以孔明殿,也被稱為 靜遠堂。而這八個字就刻在大殿上方的烏木梁上: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左的是諸葛亮的兒子 諸葛瞻和孫子諸葛尚的塑像,他們都是在263年,魏軍攻蜀時戰(zhàn)死沙場,諸葛瞻享年37歲,而諸葛尚,還不到20歲,所以諸葛亮一家可謂是三代忠貞。

三義廟

恢復重建的三義廟巍峨聳立,其建筑形制與劉備殿一致。屋頂為單檐硬山式,青色簡瓦覆蓋其上,結構為木石結構,抬梁式木構架,立柱及柱礎均為石質。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圓形立柱,柱徑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對聯(lián)12副,聯(lián)文描金。正殿恢復了劉、關、張的泥塑坐像,廊房兩壁新增加十幅三國故事線描石刻畫。畫稿取自明代《三國演義》版本。這些畫的內容是:桃園三結義、三英戰(zhàn)呂布、張飛鞭打督郵、劉備招親、關公刮骨療毒等。

劉備墓

出三義廟西行,過小橋,經(jīng)桂荷樓、琴亭,進入翠竹簇擁的紅墻夾道。夾道盡處,是劉備墓。劉備墓土冢高12米,墓上綠蔭覆蓋。有一道180米長的磚墻環(huán)護著陵墓,墓前有碑和寢殿。

劉備伐吳失敗后,退駐白帝城,于公元220xx年四月病逝。五月,諸葛亮扶靈樞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稱“惠陵”。據(jù)史書記載,墓中還葬有劉備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吳夫人兩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此墓距今1700多年,沒有發(fā)現(xiàn)被盜,墓中情況不詳。 傳說唐代時一伙盜墓賊,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打洞進入墓室內,看見里面燈火輝煌,劉備正與關羽下棋,張飛在一旁觀戰(zhàn),十名武士侍立一側。賊人嚇得魂不附體,紛紛下跪求饒,劉備揮手示意衛(wèi)士賜予玉帶和瓊漿。他們喝了瓊漿,系上玉帶,驚慌爬出洞來,回頭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帶變成了大蛇,纏住了腰,瓊漿變成膠粘住了咀。據(jù)說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動劉備墓了。

描寫四川自強創(chuàng)業(yè)心得體會和方法八

各位游客朋友們,下午好!歡迎大家來到被譽為“蜀漢第一古鎮(zhèn)”的千年古鎮(zhèn)——黃龍溪。我是大家今天的隨行導游龍川,大家叫我小龍就可以了。

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很高興能為大家竭誠服務。大家不遠萬里,帶著一份對祖國的熱愛,對四川震后旅游的一份關心,從遙遠的澳大利亞而來,著實讓小龍感動不已。鑒于大家馬上又要踏上回鄉(xiāng)的旅途,旅游時間有限,那我將主要帶領大家參觀黃龍溪核心旅游區(qū)的正街以及古碼頭。

(西寨門——→滴水漫灘)

黃龍溪位于成都市區(qū)西南方28公里處的雙流縣,憑借雙流機場便捷的交通區(qū)位,黃龍溪越來越受到入境游客的親睞。其實遠在三國時代,黃龍溪就以交通便利、商賈云集而出名,錦江水和鹿溪河水在此交匯,綿延途徑樂山、宜賓并最終匯入長江。黃龍溪旅游的精髓,就在于一個“古”字。除了歷史悠遠,它的古街、古廟、古榕樹、古衙門、古碼頭均向慕名至此的游客們述說著她的千年古韻,而我們今天將要游覽的黃龍溪七條古街之一的正街呢,則是這些景點的集中展示區(qū),真所謂“一街三寺廟,悠遠佛文化”啊。

(滴水漫灘——→唐家大院——→古龍寺)

有一首歌唱得好,“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旅游愛好者們從來都會對目的地的方方面面表現(xiàn)出極大地興趣,我想大家也應該對腳下的黃龍古街充滿好奇了吧!古街雖然歷經(jīng)1700多年的歷史變遷,至今仍保留完整。街面全由青石板鋪就,街面平均寬度3.44米,就相當于漢代的兩架馬車并駕齊驅,可見當時黃龍溪的繁華程度。街道兩旁廊柱排列有序,現(xiàn)共有明清民居76套,大部分為一樓一底。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中國五大傳統(tǒng)最具鄉(xiāng)土風情的住宅形式呢?well,分別是北京的“四合院”、陜西的“窯洞”、云南的“一顆印”、客家的“圍龍屋”和廣西的“干欄式”。其中廣西壯族的干欄,又叫木樓、吊腳樓,多為兩層。上層住人,下層堆放雜物。在古鎮(zhèn)大家也可觀賞到臨江傍水而筑的體現(xiàn)古蜀民居“干欄”文化特色的“吊腳樓”建筑風格。

好了,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座氣勢宏偉,位于正街南首、坐西向東的寺廟呢,就是黃龍溪修建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龍寺了。你別看它門洞低矮,視野狹小,進去你就會發(fā)現(xiàn)古龍寺場院寬闊,建筑物錯落有致。那古龍寺到底有哪些值得我們一游呢,那我們進去一看究竟吧!古龍寺以古寺廟、古戲臺、古黃角樹“三古”有機結合,相得益彰,成為一大特色。

正門上即為戲臺,又名萬年臺,據(jù)說是黃龍溪原有九個戲臺中僅存的一個,不知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戲臺與標準的戲臺有什么不同之處呢?對啦,標準的戲臺兩旁還有兩個類似耳朵的建筑物,名叫耳樓,但是由于場地的限制呢,這里沒有建造。戲臺前,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站的地方呢,就是過去人們集會、交易、看戲的院壩。大家不難發(fā)現(xiàn),院壩南北各有一棵據(jù)考有1700多年的黃葛樹。北邊一株樹干分岔處的中央有約二尺見方的小廟,供奉著“黃葛大仙”,傳說只要摸摸樹身,即可消災祛病。南邊古榕樹,盤根錯節(jié),其下嚴密包裹著一座小土地廟。這兩棵古樹,廟騎樹、樹裹廟,堪稱天下一絕。黃葛樹主要產于我國華南、西南,川西栽培最佳。因其耐寒,是最常用的庭蔭樹、行道樹之一。另外,它還是重慶直轄市的市樹。黃龍溪古榕樹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從前,有一個美麗的小姑娘叫阿西,她救了一只小鹿。小鹿是南極仙翁的守山童子,感激阿西姑娘的救命之恩,求了一顆水珠解當?shù)氐暮禐?。但水珠不慎被旱龍吃了。小鹿童子于是勇殺旱龍,旱龍死后,成了可潤萬年的河水。小鹿童子最后也死了。人們見到山上一股赤水流入河水,那是小鹿童子的血。這就是古鎮(zhèn)以前叫“赤水”的由來。阿西姑娘則變成了古榕樹,守在河邊。人們?yōu)榱思o念他們兩個,把河水叫做鹿西河,叫著叫著就成了鹿溪河。

誒,不知大家有沒有聽到寺內正殿不時傳來的木魚敲擊聲呢,在古龍寺,佛教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墒悄銈冎篮蜕袀兠刻毂仨灥氖鞘裁唇?jīng)文嗎?對啦,看來這位朋友對佛教有一定的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它簡稱心經(jīng),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詮理最深奧微妙的經(jīng)典,被認為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心要。全經(jīng)僅用二百六十個字,就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jīng)的要義。既闡明宇宙人生緣起性空的原理,同時也顯示出了般若真空妙理的體用與功能。走過正殿,我們就來到了佛寺中供奉佛祖的大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佛教寺院的核心建筑,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是佛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群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zhèn)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細心地朋友可以發(fā)現(xiàn),大雄寶殿的像設可分為三部分:一是大殿正中的主尊佛像,二是大殿兩側的十八羅漢,三是正中佛壇背后的三大士或海島觀音像。但各地佛寺因地因事制宜,并不完全相同。

好了,游客朋友們,接下來我們就去參觀與古龍寺一墻之隔的“三縣衙門”吧!據(jù)資料介紹,民國以來這里是華陽、仁壽和彭山三縣的聯(lián)合執(zhí)法機構,故稱“三縣衙門”,它始建于清代,初為總爺衙門,職責有三:一是民事管理,二是堰務管理,三是治安管理。說到衙門,大家也許會聯(lián)想到大堂之上一塊匾曰“正大光明”或者“明鏡高懸”,大堂之下是昏庸的縣太爺、奸詐陰險的師爺和兇神惡煞的衙役。一部天下衙門史,其實就是一部官欺民、官害民的赤裸裸的血淚史,真所謂衙門八字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但既來之,則安之,我們還是進去親身感受下古代“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狹路相逢利字當先”的衙門吧。

大家請看大門楹聯(lián),上寫到“黃龍寶山伸出龍爪抱雞翅,白馬臨江勒轉馬頭望虎巖”,聯(lián)上的六個地名巧妙的說明了衙門的管轄范圍,那大家可否猜出是哪六個地名呢?呵呵,有點難吧,那等會兒我們出來的時候再讓小龍告訴你們吧,大家請里面走。一進大門,大家是不是被眼前的白色腳印給吸引住了呢?大家不妨一試,看自己的腳是否于其大小相仿。據(jù)說,這個腳印是古代華陽、仁壽兩縣的交界,現(xiàn)在我們腳踏兩界,是不是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感呢!

為增強衙門的吸引力度,規(guī)劃時還在衙門走廊兩側墻壁上掛有歷年來在黃龍溪所拍電影、電視劇和紀錄片的劇照。江洲田園風情濃,遠處山丘樹蔭綠,自1983年來,先后有180多部電影在此誕生,所以古鎮(zhèn)又被譽為“古鎮(zhèn)好萊塢”。黃龍溪古鎮(zhèn)之所以引起影視界人士關注,是因為這里清代風格的街市建筑仍然保存完好,集山、水、城于一體,體現(xiàn)了古人依托自然、親近自然、天人合一的人居環(huán)境,并在1990年由中國貿易總公司出版的刊物《古鎮(zhèn)黃龍溪一瞥》中系統(tǒng)亮相全國,現(xiàn)在它已是全國十大名鎮(zhèn)之一,成都市八大風景名勝區(qū)之一,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并在去年5月5日并評委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為了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更好的展示三縣衙門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發(fā)展黃龍溪的旅游事業(yè),在三縣衙門的原址上還開辟了黃龍溪出土文物、民俗文物展覽。衙門內放著許多古代公堂用具,大家可盡情觀賞,而且還可在高堂之上合影,過當一回縣官的癮兒。這里呢,大家將有十分鐘的自由安排時間。

今天正值黃龍溪一年一度的放生節(jié)。放生節(jié)是藏傳佛教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逢正月初八,農歷4月15號,相傳是釋迦牟尼誕生、成佛、圓寂的日子。每年這一天,人們專心轉經(jīng)朝佛,并把通過超度和念經(jīng)教化之后的魚等動物灑上凈水,經(jīng)過念經(jīng)祈禱之后放生。有意思的是人們在上游放生,下游就有漁人用漁網(wǎng)打撈。在藏族,這一天也稱為窮人節(jié),很多小商販停止營業(yè),裝扮成乞丐,整個沿街都會有人給錢。

好了,游客朋友們,接下來呢,我們將出古龍山門,一睹正街的傳統(tǒng)手工藝蜀錦;品嘗美味小吃陳麻花;體驗金戈鐵馬,齊發(fā)諸葛連弩;感受潮音寺、鎮(zhèn)江寺的悠悠佛思;追憶黃龍古戰(zhàn)場等。好了,我們出發(fā)吧!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