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湖南大學院慶心得體會 湖南大學校園參觀心得(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4 10:02:39 頁碼:10
湖南大學院慶心得體會 湖南大學校園參觀心得(三篇)
2023-01-04 10:02:39    小編:ZTFB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nèi)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對于湖南大學院慶心得體會一

愛晚亭坐落在岳麓山腳,也就是大家此刻所處的清風峽里。岳麓山是一座典型的城市風景山岳。據(jù)史載:“南岳周圍八百里,回雁(在今湖南衡陽市內(nèi))為首,岳麓為足?!痹缆瓷降闹鞣灞烫摲遄罡吆0我仓挥?00.8米,相對高度還不到200米。但它地域很廣,主脈南北長約4千米,東西寬約2千米,方圓553.0公頃,加上外圍丘陵總計面積有23平方千米。

岳麓山雖不高,但卻是一座巨大的“自然博物館”。整個山體全被樹林覆蓋,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全區(qū)植物種類有174科,977種,以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亞熱帶暖性針葉林為主,部分地區(qū)還保存著大片原生性常綠闊葉次生林。古樹名木,隨處可見,晉羅漢松、唐代銀杏、宋元香樟、明清楓栗,都是虬枝蒼勁,高聳入云,全國大中城市中有如此豐富的自然植物資源者,實屬罕見。據(jù)科學考證,長沙市區(qū)的氧氣消耗量中,五分之一來源于岳麓山,由此可見,岳麓山也可稱做是長沙市的“氧氣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岳麓山上雖然沒有仙人,風景名勝卻比比皆是,僅列為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15處。麓山寺之古,岳麓書院之深,云麓宮之清,黃興、蔡鍔墓之烈,無不令人神往。但整個岳麓山風景至幽至美的所在,還是首推大家前面就要看到的愛晚亭。愛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園1792年。建立者是當時的岳麓書院山長、大學者羅典。過去,清風峽遍布古楓,每到深秋,滿峽火紅,故而亭子原名“紅葉亭”亦名“愛楓亭”。提起今名“愛晚亭”,大家可能都會聯(lián)想到唐朝詩人杜牧那首著名的《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確,愛晚亭周圍的風光能夠說是將杜牧《山行》詩的意境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愛晚亭之所以名聲大噪,名列全國四大名亭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這首詩。但大家不要誤會了,杜牧的《山行》不是為了這座亭子而專門寫的詩。杜牧生活在唐朝,愛晚亭是清朝湖廣總督畢秋帆根據(jù)杜牧的詩句而改名的。但是民間關(guān)于亭名的由來另有一種說法。據(jù)說當年江南年輕才子袁枚曾專程來岳麓書院拜訪山長羅典,但羅典這時已經(jīng)名滿天下了,根本不屑見這樣的后起之秀,袁枚也不言語,轉(zhuǎn)身上了山,在岳麓山上,袁才子詩興

大發(fā),見一景題一詩,惟獨到了這紅葉亭,他只抄錄了杜牧的《山行》詩,還漏了兩字,后兩句抄成了:“停車坐楓林,霜葉紅于二月花。”羅典聽說后,也跟著上了山,一路上,他見袁枚的詩,才華橫溢,贊不絕口,到了紅葉亭,一見這兩句,他一下子全明白了:這是在變著法兒說我不“愛晚”呢,不愛護晚輩呀。得了,這亭子就改名叫“愛晚亭”吧。于是,紅葉亭就這樣變成了愛晚亭。

傳說歸傳說,說到景色,愛晚亭倒不愧為岳麓山風景一絕。在那里,春天,山色蒼翠;夏天,月明風清;秋天,層林盡染;冬天,白雪皚皚。此刻,我們已經(jīng)能夠清楚地看到這座天下名亭的全貌了。亭子坐西朝東,三面山巒聳翠,四周楓葉如丹,左右溪澗環(huán)繞,前后怪石嶙峋,山、樹、溪、石各展風流。

對于愛晚亭,能夠用一個字來形容它——古。愛晚亭既有古形,又具古意,兼擅古趣。

先說古形吧。這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古典園林式亭子。它按重檐四披攢尖頂建造。重檐即兩套頂,這使得亭子氣勢高亢,雄渾天成;四披即采用四條斜邊,這使得亭子端莊穩(wěn)重,方正敞亮;攢尖頂更使得亭子具有了一種向心的凝聚力。這些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尤其是理學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大一統(tǒng)”思想的反映。愛晚亭濃縮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如此眾多的精華部分,也就難怪人門會絡(luò)繹不絕地造訪了。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線向上翹起,使得原本厚重下沉的亭子頂反而有了一種活潑、飄逸的感覺。此外,它的丹柱碧瓦,白玉護欄,彩繪藻井,無一不反應(yīng)這座百年名亭的古樸之美。

再來談?wù)勊墓乓狻V袊沤ㄖ己茏⒅仫L水,也就是譬究陰陽五行,這在愛晚亭上也有體現(xiàn)。愛晚亭背靠岳麓山主峰碧虛峰,左右各有一條山脊蜿蜒而下,前則遙望滔滔湘水。這種地勢正貼合我國古代傳統(tǒng)的“左青龍,右白虎,后玄武,前朱雀”的布局。而且這兒三面環(huán)山,林木茂盛,屬木;小溪盤繞,“半廟方塘”,屬水;亭子坐西面東,盡得朝暉,屬火;亭子高踞土丘之上,奇石橫陳,屬土?!敖鹉舅鹜痢蔽逍兄兄蝗薄敖稹绷?,于是亭子涂以丹漆,便五行齊備,大吉大利了。

最重要的是愛晚亭的古趣。圍繞著愛晚亭有許多趣聞軼事。前面提到的羅典趣改亭名的故事便是一例,當然那只是傳說,但毛主席當年曾頻頻登臨此地卻是千真萬確的事情。毛澤東同志從1913年到1923年間,在長沙學習、工作了10年。在10年的生活中,青年毛澤東曾多次攜摯友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人暢游湘江,攀上岳麓山,就在那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方面鍛煉了身體,另一方面探究了真理,同時還增進了彼此的友誼,真可謂一舉三得。

這天大家看到的是一座富有靈性的愛晚亭,然而,這座古亭能夠說是飽經(jīng)了磨難。過去,愛晚亭這兒滿目瘡痍,羅典專門花大氣力進行了修整,疏浚水道,移花栽木,才使愛晚亭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大家在亭柱上看到的這副對聯(lián)就是羅典所題的“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山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北憩F(xiàn)的就是當年愛晚亭的風姿。但以后愛晚亭幾經(jīng)滄桑,屢毀屢修,屢修屢毀,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得到全面的修復(fù)。1952年,湖南大學撥??钪匦迱弁硗?,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還專門函請毛主席題寫亭名,此刻亭欞上的紅底鎦金的“愛晚亭”匾額便是主席親筆題寫的。亭內(nèi)懸掛的《沁園春長沙》詩詞匾,也是主席手跡,筆走龍蛇,更使古亭流光溢彩。愛晚亭現(xiàn)已成為古城長沙的標志。

對于湖南大學院慶心得體會二

大家好!歡迎來到湖南郴州東江湖風景區(qū)旅游!

(唱)“清清的東江水,日夜向南流。翻過高山,流過田疇......”

這首歌曲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吧?這是郴州籍著名作曲家王佑貴作曲、湖南籍著名歌手張也演唱的《多情東江水》。這首歌旋律優(yōu)美,內(nèi)容清新,演唱甜潤。聽了真可謂是繞梁三日,不絕于耳!

東江湖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東部資興市境內(nèi),距郴州市區(qū)約40千米,是一處集山、水、島、洞、漂流和水上娛樂于一體的山水觀光度假旅游風景區(qū)。1991年,東江湖被確定為湖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和旅游度假區(qū),1996年被評為湖南省最佳旅游度假目的地,1998年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全國“清山秀水游”重點景區(qū)。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曾經(jīng)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睎|江湖正是有山有水,交相輝映,再加上近年開發(fā)建設(shè)的大量水上游樂項目,能夠充分滿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相信今天各位朋友也一定能夠“乘興而來,盡興而去”的!

整個東江湖風景區(qū)面積達200平方千米,由小東江、龍景、兜率島、擁翠峽、黃草、東京寨、白廊和坪石水上體育活動區(qū)等八個景區(qū)組成。

東江屬耒水的上游,因修建東江水電站面蓄水形成了東江湖。由于耒水實施梯級開發(fā),在這里又修了一個小水電站,從這里向上到東江大壩,就是12千米長的小東江。如果是在4月到11月之間的清晨或黃昏來看小東江,只見江面上云蒸霞蔚,如同一條潔白的玉帶輕柔地縈繞在青山綠水之間,令人油然而生置身仙境的感覺,這就是小東江最有名的景觀——“霧漫小東江”。到了旭日東升或月上中天時,萬丈光芒傾瀉而下,小東江波光粼粼,又像一位被撩開面紗的窈窕淑女,顧盼生姿,風情萬種。如此美麗的景色,吸引了無數(shù)攝影家慕名趕來,其中一些作品還頻頻在全國大賽中獲獎。

說到這里,可能有的朋友會問:為什么小東江會形成如此美麗的景色呢?其實“霧漫小東江”的成因與我國著名的“吉林霧凇”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由于江水的溫差而造成約。小東江的水是從上游東江大壩100多米深的湖底流出來的,水溫常年保持在8-10攝氏度,而下游的水溫卻在20攝氏度左右。于是,小東江的湖水早晨上熱下冷、傍晚上冷下熱,便在湖面上形成一層水霧,再加上兩岸植被繁茂,空氣潮濕,因而常常在水面上形成云霧。

大家請注意看山巖上,有一道瀑布從天而降,這是猴古山瀑布。猴古山瀑布高39米,終年不停。夏秋季節(jié)水流湍急,瀑布砸在山巖上,化作萬千玉珠跌落湖中,再加上旁邊礦山壁上掛滿瀑簾,有如銀絲翻滾,令人賞心悅目;冬春季節(jié)水流減小,瀑布便分成幾縷從山頂緩緩飄落,分外妖嬈。難怪有人賦詩贊嘆道:“猴古山崖景清幽,碧水懸岸萬古留。疑似龍池噴瑞雪,如同天際掛飛流?!?/p>

好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東江大壩的觀景臺。大家請看,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我國自行設(shè)計建造的第一座雙曲薄堪壩一一東江大壩。東江大壩高157米,底厚35米,頂厚7米,壩頂中心弧長438米。大壩結(jié)構(gòu)新穎、造型美觀、氣勢雄偉,在國際同類型壩中排名第二,在亞洲高居榜首。東江大壩屬國家“七五”期間重點工程,總投資10.8億元,1978年破土動工,1986年關(guān)閘蓄水,1987年第一臺機組發(fā)電,1990年四臺機組全部投產(chǎn)發(fā)電,前后歷時20xx年。東江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為50萬千瓦,年發(fā)電量13.2億千瓦,是華中電網(wǎng)最理想的調(diào)峰補償電站,也是全國目前調(diào)節(jié)功能最好的水電站。它的第一臺機組發(fā)電才250天,其經(jīng)濟效益就已經(jīng)相當于電站的全部投資。

“斬斷東江水,高峽出平湖?!睎|江大壩還有一個景觀令人叫絕。每到開閘泄洪的時候,上游庫水在高壓下順著兩條滑雪式溢洪道頃刻間奔馳而出,然后騰空飛躍,化作雨霧,在陽光照射下迸發(fā)出五色霞光,猶如玉龍吐珠,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任何人站在谷底抬頭仰望,不由得都會吟誦起詩仙李白那兩句膾炙人口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p>

現(xiàn)在請大家前往東江碼頭,東江碼頭是東江湖水上交通的主要出人口,也是湖南省一流的旅游碼頭。東江水的水質(zhì)上乘,湖水清澈明凈,各項指標與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相差無幾,是郴州市和資興市的主要飲用水源.

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東江湖了??吹竭@寬闊的水面、碧綠的群山、湛藍的天空,各位是否有一種心馳神往、魂游天外的感覺呢?美麗的東江湖陶醉了無數(shù)到此旅游的人。著名經(jīng)濟學家厲以寧教授游覽后,欣然賦七律一首:“湖中倒影覽群山,細雨憑添碧水寒。小島輕舟迎客至,老枝新葉報春還。壩前猶憶漓江秀,峰轉(zhuǎn)頓知天地寬。仙境原來非夢幻,隨風飄落在人間?!?/p>

著名湘籍歌唱家宋祖英也曾用她那甜美的歌喉將《東江之歌》唱遍神州萬里。著名作曲家徐沛東看到東江湖的景色后;觸景生情,一氣呵成地創(chuàng)作出了郴州人家喻戶曉的《來吧,朋友!》:(唱)“這里的風柔柔,這里的云悠悠;這里的山峻峭,這里的水含羞;這里的酒綿綿,這里的人風流。來吧!來吧!到郴州……”

東江湖是我國中南地區(qū)較大的人工湖泊,湖岸線長達738千米,湖面的總面積為160平方千米,最寬處達4千米,最深處130米,蓄水量為81.2億立方米,俗有湘南洞庭”之稱。修建東江水電站,湖泊淹沒了11個鄉(xiāng)鎮(zhèn)、67個村的耕地7.2萬畝、山林13.7萬畝,共計有5.7萬人移民。資興人民為國家建設(shè)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資興工作過的作家魏東明曾經(jīng)寫過一首描寫郴州林海的詩“曲曲彎彎水,重重疊疊山;無窮無盡樹,不冷不熱天;樹是搖錢樹,山是聚寶盆。”其實這首詩也是東江湖的真實寫照。東江湖周圍植被繁茂,一片青山綠水,是保健療養(yǎng)、修身養(yǎng)性的好去處,也難怪每年都有數(shù)以萬計的游客專程到東江湖來了!

東江湖具有發(fā)電、防洪、航運、供水、養(yǎng)殖、旅游等多種功能。從旅游角度來看,這里的風景可以概括為“雄、奇秀、幽、曠”五個字。湖雖人造,景則天成。沿湖四周,山、林、壩、瀑、島、廟、洞、石等比比皆是,形成了山水交錯、異彩紛呈的旖旎景象。漫游東江湖,真可謂是“船在湖中行,人在畫里游?!?。不僅如此,東江湖也是人文風景薈萃之地,早在遠古時期,炎帝南巡就曾到過東江,漢朝伏波將軍馬援等龍代名將也都在這里留下了不朽的傳奇。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也曾經(jīng)在這里打過游擊。

大家請看,在煙波浩淼的湖面上,還星羅棋布地點綴著一些青翠的小島。東江湖里共有大小島嶼30多個,其中最大的就是前面的兜率島。

兜率島蹲踞于湖中心,面積為5.7平方千米,是湖南第一大島,也是江南地區(qū)最大的內(nèi)陸島?!岸德省笔堑兰矣谜Z,意思是“知足、妙足”。正所謂“知足者常樂”,待會兒看了兜率島上的美妙景色,相信大家都會永遠快樂的!

據(jù)說在很久以前,東江里有一條惡龍,經(jīng)常興風作浪,搞得民不聊生。天上住在兜率宮里的太上老君知道后,掐指一算,原來這是自己當年在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丟失的一條龍頭拐杖。于是他把煉丹爐前的石獅子招來投下凡間,壓在孽龍身上,從此就成了兜率島。

傳說歸傳說,不過兜率島確實具有靈氣。大家請看,這里有東、南、西三面湖水匯聚,成為東江湖上最寬的一段湖面,正應(yīng)了古話所說的“三江歸一”。正因為如此,早在1000余年前就有人進洞游歷,清朝乾隆五十一年即公元1786年還有人在上面修建了寺廟,可惜后來被毀。過去修建水庫之前這里叫做“兜率靈巖”,逝時“資興八景”之首,還曾被宋朝謝巖列人《天下名山記》中,被稱贊為“天下洞相似,此洞獨不同?!痹跂|江水庫蓄水以后,兜率靈巖成為一個湖中島,集山、水、洞、島、廟于一體,洞外碧水藍天,洞內(nèi)怪石嶙峋,風景確實與眾不同!

現(xiàn)在來到的是兜率島上的洞口大廳。島上為什么會有一個大洞呢?原來這里與郴州市另一處著名景觀萬華巖一樣,也是由于流水長期侵蝕石灰?guī)r而形成的。這個溶洞總長6千米,總面積達3.4萬平方米,而且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洞口的這個大廳高約35米,能同時容納數(shù)百人聚會。在這里有—個非常醒目的地方,就是這根漂亮的石筍。據(jù)說這是當年孫悟空留下的如意金箍棒,也就是定海神針。

通過大廳向前走,來到了第二個景點——迎賓堂。在這里,有一只孔雀正展開它漂亮的尾羽來歡迎大家。請大家回頭再看,有一位老太太背著小孫子正在急匆匆地趕路,原來他們是要趕著去看對面的鯉魚跳龍門吶!

現(xiàn)在大家已經(jīng)置身于百花園中了,不過這里的花可不是普通的花,而是海底世界的珊瑚花。透過花叢,大家還可以看見太上老君正和八仙里的張果老在喝酒賞花。

這里是兜率靈巖中最狹窄的地方,只有30—40厘鄉(xiāng)寬大家只能扭腰收腹地過去了,所以人們給它取了個有趣的名字:“先生側(cè)身過,女士扭腰行。

這里是太上老君的臥室。請看這兩邊,是不是像用一顆顆珠圓玉潤的珍珠編成的簾幕,這種垂吊的石簾在地質(zhì)性學上叫做“石幔”。據(jù)美國洞穴專家評價說,他們在世界上看到過很多石幔,但最漂亮、最壯觀的石簾非這幅莫屬。能夠用得上這樣的簾子可不是凡人,大家看,喝醉酒的太上老君正在里面酣睡著吶!

現(xiàn)在來到的地方有一個凄婉的名字——離恨堂。請看,那邊有一位婦人,懷抱孩子,翹首張望。她在看什么呢?來她的丈夫到東江湖里打魚,不慎淹死了??蓱z的妻子仍然在癡癡地等待,最終化成了這一座望夫石。哎!可憐天下有情人呀!

經(jīng)過了悲悲戚戚的離恨堂,還是來看一些讓人高興的東西吧。這里有一個馬戲團正在表演,有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有聰明伶俐的海豹,有模樣恐怖的眼鏡蛇,還有活潑可愛的哈巴狗……據(jù)說在這家馬戲團里一共有72種動物表演。

現(xiàn)在大家到的地方是洞內(nèi)最大的一個大廳。這個大廳高40多米,寬70米,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見。前面燈光映襯下有一根高大的石柱。據(jù)說湖南張家界的黃龍洞里有一根高29米的石柱,號稱世界之最,而我們這根石柱高36米,才是真正的世界之最吶!

接下來要進人的地方是會仙堂,顧名思義,這里也就是與仙人相會的地方。首先大家看到的是長生不老仙,這位老仙人可有1120xx歲了吶!科學測算,上面的水每滴120xx年,下面的石筍就長1厘米,根據(jù)這個原理就可推算出這位老人的年齡。

請大家看左邊,這邊原來有個村莊叫做秀流村,是因為東江在蓄水前的名稱——秀流而得名的。村莊不大,但名氣不小,20世紀30年代與冰心齊名的我國現(xiàn)代四大女作家之一的才女白薇就出生在這里。在右邊有一座小島,叫做珍珠島(中國書畫函授大學郴州分院就位于島上。之所以選址在這里,可能也是為了能夠多汲取一些東江的靈氣,好創(chuàng)造出更優(yōu)秀的書畫作品吧!

現(xiàn)在大家行進的水域叫做擁翠峽。擁翠峽全長20千米,是東江湖最具代表性的山水自然景觀。整個峽谷山挾水轉(zhuǎn),水貫山行,一路上有許多懸流飛瀑和奇峰怪石,尤其是湖水如鏡,群山倒影映人水中,一片翠綠。大家看著這滿山蒼翠,遍江擁碧,是不是有人在畫中之感呢?清朝康熙年間,一位資興縣令即興賦詩一首《滁口道中口占》,生動地描繪了這里的景致:“嫩綠新鶯剪剪呼,高峰長澗入云弧。不知驛路行多少,錯認全身在畫圖。”眼前展現(xiàn)的是東江湖上有名的金牛島。整個島有頭有角,酷似一頭金牛。自古以來,資興人民勤勞智慧,就像這金牛一樣勞作不息,終于迎來了今天這殷實富裕的好日子!

對于湖南大學院慶心得體會三

親愛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各位來到千年學府——石鼓書院參觀游覽。石鼓書院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它曾鼎盛數(shù)百年,名噪朝野,在我國書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享有極高的地位,正所謂“石出蒸湘攻錯玉,鼓響衡岳震南天”。

在石鼓書院前是寬闊的石鼓書院廣場,它于20__年10月竣工開放,占地3.18公頃,總投資2380萬元,是衡陽中心城區(qū)又一個標志性的廣場。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一本2.4米長,1.8米寬的巨型石書,上面鐫刻著宋孝宗淳熙14年(1187年)理學大師朱熹在此講學所作的《石鼓書院記》的其中一段。后人曾將此記制成石碑,置于石鼓書院內(nèi)。此碑解放后,被人在湘江中發(fā)現(xiàn),轉(zhuǎn)至岳屏公園衡陽市船山圖書館(今市書畫院)右側(cè)的護碑亭內(nèi),1967年期間毀于造反派之手,現(xiàn)衡陽市圖書館有該碑拓本。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家。生于1130年,卒于1200年,別號紫陽,世稱考亭先生。

石書的對面是一棵“國寶級”的古銀杏樹,專家估計它已有450歲的高齡了。你看它是非常的粗壯,要4個人才能把它合圍起來,當時園林工人為了栽種這棵樹僅黃泥就運了10多車,挖的樹坑直徑達到了8米多。可以想像當時的情景是多么的壯觀。

整個廣場的建設(shè)是以顯山、露水、見秀為總體規(guī)劃設(shè)計原則,并以挖掘石鼓文化為主題,以古、幽、曲、靜、綠為基調(diào)。廣場的主題雕塑從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詮釋了一山、二水、七賢。一山,是指石鼓書院所座落的石鼓山。該山海拔69米,面積約0.83公頃。蒸水環(huán)其左,湘水挹其右,耒水橫其前,三水匯合,浩浩蕩蕩直下洞庭。石鼓得名,說法不一:一說石鼓四面憑虛,其形如鼓,因而得名。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所載:“山勢青圓,正類其鼓,山體純石無土,故以狀得名?!绷硪徽f,是因它三面環(huán)水,水浪花擊石,其聲如鼓。晉時諛仲初《觀石鼓詩》云:“鳴石含潛響,雷駭震九天”。從《水經(jīng)注》來看,秦代以前,石鼓之名就載于史冊。二水,是指環(huán)繞石鼓山的蒸水和湘江。七賢,則是指為石鼓書院做出過貢獻的七位賢人志士,它們是韓愈、李寬、李士真、周敦頤、朱熹、張栻、黃勉齋。一會兒,我們在大觀樓可以了解到他們的生平簡介。

現(xiàn)在請大家跟隨我到碑墻游覽。

石鼓書院碑墻所在的位置,是石鼓書院廣場的休閑區(qū),其上是觀景區(qū),其下為嬉水區(qū)。原來的石鼓山上有著許多歷代的碑刻,內(nèi)容主要是記載了歷次重修石鼓書院以及石鼓書院內(nèi)其他建筑的情景。因石鼓山傍近驛道,地處要沖,山上建筑群屢遭戰(zhàn)火破壞,也多次被重建修復(fù),很可惜的是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沒有了。20__年6月重修石鼓書院時,翻刻了部分碑記,并按宋、元、明、清的順序依次鑲嵌于此。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細細地品味一下。

石鼓書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約1200年的歷史,比岳麓書院的歷史還要悠久。當時士人李寬在石鼓山結(jié)廬讀書,刺史呂溫嘗訪之,題名為“尋真觀”,此為石鼓書院的雛形。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北宋仁宗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皇帝欽賜“石鼓書院”匾額后,與當時的睢陽、白鹿洞、岳麓書院并稱為“全國四大書院”。湖湘學子和文化精英在這里匯集一堂、尊師崇文、蔚然成風。清光緒年間,石鼓書院改為衡陽官立高等小學堂,民國后又相繼改為衡郡女子職業(yè)學校和市立師范學校。原山上建有合江亭、禹王碑、武侯祠、大觀樓、會講堂、忠節(jié)祠、七賢祠等建筑。1944年6月27日,石鼓山古建筑在日軍的炮火下蕩然無存。1965年,在中南局書記陶鑄同志的建議下,衡陽市人民政府將石鼓山辟為公園,修建了旱橋、合江亭、長廊。

20__年5月,中共衡陽市委、市政府順應(yīng)民心,舉社會之力重修石鼓書院,以傳承千年文脈,弘揚石鼓精神。迄今為止,石鼓書院已歷經(jīng)了11次大修葺。

門前仿古石橋,雕欄玉砌,在這兒天然的美、雕飾的美得到了最奇妙的融合。

我們眼前的禹碑亭是一座仿清亭式建筑,四角重檐攢尖頂。禹碑亭內(nèi)的這塊青石大碑,就是禹王碑了,大家看這碑上的文字像什么?是不是很像蜷身的蝌蚪,有點像甲骨文又有些像符篆,其實它是一種奇特的古篆文,學者們大多認為這是商周或商周以前的文字。碑文字分九行,共七十七個字,傳說碑文記述和歌頌了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是一塊功德碑。據(jù)史料記載,禹王碑是中國最古老的名刻,在文物保護界,禹王碑與黃帝陵、炎帝陵同為中華民族的三大瑰寶。20__年7月上旬,在南岳衡山云峰村發(fā)現(xiàn)了一塊重約十余噸的巨石,經(jīng)文物專家多次鑒定后初步認定是失蹤了千年的禹王碑母本,它曾被稱為南岳衡山的“鎮(zhèn)山之寶”。

禹王碑又稱神禹碑,為什么要在它前面加一“神”字呢?

一是說大禹是杰出的古代帝王和農(nóng)民領(lǐng)袖,后人十分敬仰,以至把他神化,變成崇拜的偶像;二是有感于碑文的怪異,難以辨認,其字體詭異離奇為世所罕見;再者就是有一個神奇的傳說:相傳大禹治水經(jīng)過衡陽,因洪水久治不愈,心里非常煩躁,于是登山散心,看到一個白胡子老頭正獨自下棋,大禹走上去,與他對弈,結(jié)果卻是盤盤皆輸。老頭指著棋盤對大禹說:“你只知道堵,所以越堵越敗啊”大禹頓時恍然大悟,這才有了堵水不如疏通治水的說法。

我們現(xiàn)在所見到的石鼓書院是按“修舊如舊”的原則復(fù)建的,恢復(fù)了書院的“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整個仿古建筑群為仿清乾隆年間的古典建筑風格,白墻黛瓦深色柱,莊重、古樸、典雅。書院沿中軸對稱,主要分為山門、書舍、武候祠、李忠節(jié)公祠、大觀樓、合江亭六個部分。院內(nèi)景色秀麗,亭臺長廊、古木嶙石、碑石叢林吸引了無數(shù)的文人騷客,同時書院的中軸對稱分布也體現(xiàn)了古書院“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思想。天人合一是評判一切事物最高的精神標準,也是石鼓書院的靈魂。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山門。門額“石鼓書院”這四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是熠熠生輝,它是我國書協(xié)主席沈鵬的墨寶。山門兩側(cè)懸掛的門聯(lián)是“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經(jīng)中”。一進門,我們就能看見石鼓書院的標志性建筑——一面高2米,直徑1.6米的大石鼓,它是在1965年建設(shè)石鼓公園時鑿制的。1974年,石鼓公園被頒布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山門相連的四間廊房是書舍。書舍是生徒自修、休憩的場所,又稱號舍、書齋。自古以來書院有"講于堂,習于齋"之稱,由于其數(shù)量有限,能在書院內(nèi)書舍安身攻讀,是生徒的榮耀,非品學兼優(yōu)者不能。舊時,在石鼓山頂兩廡均建有書舍,清代后期曾擴充為30余間的二層建筑,可見當時書院的鼎盛?,F(xiàn)在前三間書舍為“千年學府石鼓勝跡”的展廳,最西頭的這間書舍展示了古人讀書習字的屜板小平頭案、條凳、箱架、方桌等學習生活用具,他們寒窗苦讀、秉燭夜游的情景仿佛瀝瀝在目。

踏階而上,我們來到的是武侯祠和李忠節(jié)公祠。

武侯祠敬奉的是諸葛亮。一統(tǒng)志載,諸葛亮以軍師中郎將的身份駐軍臨蒸,也就是現(xiàn)在的衡陽,督辦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軍賦,當時就住在石鼓山上,后人為紀念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石鼓山的南面建“武侯廟”(據(jù)《徐霞客游記》記載),后被遷移至石鼓山上李忠節(jié)祠旁,改名為“武侯祠”。當時祠內(nèi)有張南軒所書的《武侯祠記》,為楷書體。此碑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流失。諸葛武侯像為金鉑木雕,像高1.8米,環(huán)伺左右的是抱琴和持寶劍的兩個小書僮,神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翹頭香案上擺放的是七件一套的銅祭器,象尊、牛尊、獅紐蓋龍鳳香爐、縭虎龍紋壺、樹枝雙鳥紋壺、花弧形燭臺、獸面紋爵。

在衡陽歷史上有很多忠臣義士和民族英雄,他們在大敵當前,城市處于存亡之秋時,為捍衛(wèi)神圣國土,視死如歸,英勇殺敵。李忠節(jié)公祠敬奉的就是這樣一個民族英雄——李芾。

拾級而上,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儒家圣人孔子的紫銅塑像,像高2.4米,重約1.8噸,配以0.8米高的蒙古黑石底座,在龍爪槐、楊梅、銀杏、紅楓、桂花等名貴樹木的襯托下顯得更加的儒雅和莊重??鬃臃浅:脤W,他曾說過:“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如今,在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都大興崇孔熱潮,出孔子書,修孔廟,塑孔像,開孔會,過孔節(jié)。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9月28日孔子生日訂為世界教師節(jié)。特別是孔子對真理、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謙虛有禮、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教書育人一直是我國的典范。

讓我們懷著景仰的心情向孔子深深鞠一躬吧!

這座雕梁畫棟、氣勢磅礴的閣樓就是大觀樓。大觀樓始建于明萬歷(1573年—1620年)年末,寓意登樓攬勝,心載天下,故謂之大觀。它是石鼓山巔的觀景建筑,也是書院里最重要的一棟建筑,位于書院的中心場所。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清代李鎬所撰寫的對聯(lián):

坐對岳云開 權(quán)將小閣重樓當他廣廈

俯臨湘水去 卻喜漁歌橈唱畣我書聲

我們仿佛能聽見古人那和著漁歌的朗朗讀書聲。

自宋代起,石鼓書院就建有“會講堂”,明代時稱為“講堂”,是古人講學的場所。到了清代,石鼓書院的講堂設(shè)在仰高樓一樓,稱為“敬業(yè)堂”。重修的石鼓書院,未恢復(fù)仰高樓,故在大觀樓的一樓設(shè)置了講堂局部場景的復(fù)原,二樓權(quán)充藏書樓,所以我們在一樓展廳只能看到講堂局部布景和七賢塑像。

講堂上為什么布置了兩把太師椅呢?那是有緣由的。一張是給講學的老師坐的,另一張則是給負責解釋的老師坐的。因為古文非常地難懂,需要有專人來進行講解。

柱子上的這副名聯(lián)是原石鼓公園的一副老楹聯(lián),原本掛在石鼓公園山門兩側(cè),上聯(lián)是:

珠璣文字任流傳,昌黎首唱,石湖繼吟,霞客紀游,

姜齋感舊,佳節(jié)數(shù)從頭,太息前人俱往矣。

下聯(lián)是:

錦繡江山煩指點,左挾岣嶁,右挹回雁,前連青草,

后接朱陵,風光都在眼,喜看形勝更超然。

這副名聯(lián)從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兩個方面對石鼓書院做了最經(jīng)典的詮釋。

講堂的背景墻上是曾為古代講學做出重大貢獻的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朱熹、張栻、黃斡七位賢士的影雕像。這些湖湘文化的代表把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體系和傳統(tǒng)學風擴散到各地,使之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西壁上鑲嵌的是《重修石鼓書院建大觀樓記》。

二樓為藏書樓。藏書是中國古代書院產(chǎn)生的前提條件,是判定書院起源的重要標準,也是古代書院三大基本職能之一。它是古代書院的重要內(nèi)容和特征,書院藏書也因此成為我國古代藏書中的一種重要類型,與官府藏書、私人藏書、寺院藏書一起,并稱為我國古代藏書事業(yè)的四大支柱。但是書院藏書不論是從規(guī)模、品種還是版本上都無法與其它種類的藏書方式相比,也無法像一些國家藏書、私人藏書一般,能夠較好地保存下來,而是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淹滅了。

自宋初始,朝廷將賜書作為對書院的重視和褒獎。北宋成平四年,真宗頒給全國各地官學、書院發(fā)送國子監(jiān)印本經(jīng)書,石鼓書院宋時就摹印國子監(jiān)及本道各州書籍供人研習。后來,各朝學者、名流霽學石鼓書院,不乏其人,藏書豐富涉及經(jīng)、史、子、集,范圍極其廣泛。

以樓梯東面為界,藏書樓分為兩個區(qū),東面藏書區(qū),西面閱覽區(qū),四周都留出了1.3米寬的通道供我們觀景,西頭是晾書臺。

歷代書院藏書樓,都十分重視藏書的管理與保護,一般書院都配備有專門人員進行管理,抄錄書籍,負責書籍的購買、分類編目、登記、借閱、清理、修補等工作。最早應(yīng)該首推南宋白鹿洞書院設(shè)“管干”管理藏書。當時朱熹主持書院,制訂了一套詳細的藏書管理制度,設(shè)有“管干”一職,專門對書籍進行日常管理。至于大規(guī)模的校勘、清理、曝曬等工作,就臨時由山長組織人員進行。曬書一般是在每年的農(nóng)歷六月初一、十五。

從大觀樓出來,繞過幽靜的石徑道,感受萬物的靈氣。高大的古樹像超凡脫俗的智者,流光溢彩,蒼翠蔥蘢。沁人的蘭香潤入心田,正如古文人的高雅。真是步移景異,美不勝收。書院內(nèi)廣種竹子象征著古代文人的高風亮節(jié),有剛正不阿的寓意。

順階而下,我們來到的是“朱陵仙洞”。“朱陵洞”曾經(jīng)是衡陽著名朝圣之地。自韓愈游石鼓留詩后,許多的名人騷客都爭相來此“朝勝”,后人將歷代到此游覽的名人留詩,刻于亭右下方的朱陵洞內(nèi),以及石鼓山東面臨湘江的懸崖處,故有“朱陵洞內(nèi)詩千首”的美名,為衡陽八景之一。相傳此洞可通南岳水簾洞,朝往暮歸?!暗罆显乐炝甓刺欤鄠鞔似浜蠖础?,故名“朱陵后洞”。

在衡陽民間,至今仍然流傳許多動人的故事。

古時候,南岳有個名叫董奉先的道人,拜在南岳朱陵洞(現(xiàn)在的“水濂洞”)的太虛仙人門下為徒。有一天,師傅對董奉先說:“這洞內(nèi)直通后門,你就住到后門去修煉吧”。董奉先高興地摸著烏黑的洞壁朝前走,不久就聽到洞外有嘩嘩的水響,這時,他看見了前面有一線亮光,當董奉先出洞一看,眼前原來是三江口,正是衡州的石鼓山上。于是,董奉先非常高興,立即在洞門的左下方刻下了“朱陵后洞”四個字,并從此在這洞中專心修煉“九華丹法”。修煉之余,董奉先經(jīng)常到衡州城內(nèi)去施丹發(fā)藥,為黎民百姓救治疾病。

有一位善良的年輕人,名叫張古佬,他不僅得到了奉先道人的豆腐秘方,還穿著奉先道人贈送的筍殼草鞋,每天從朱陵后洞往返于南岳和衡州之間,早去晚歸,一天一個來回。

據(jù)《衡州府志》記載:洞內(nèi)原有唐人手跡和許多游人留詩,今洞內(nèi)已經(jīng)很難見到文字,只有洞門外右下方的“朱陵后洞”幾字,刀筆遒勁,相傳此字為唐人所書,今然依稀可識。

又據(jù)《瀟湘聽雨錄》記載:此洞為“靈洞”,是石鼓小八景之“真仙遺跡”,在此祈禱能求子、除病。

最后,我們參觀的是合江亭。身置其中,無塵囂之聲噪耳,無污濁之氣摳心。唐貞觀年間,韓愈任監(jiān)察御史,因關(guān)中大旱,上奏減免徭役、賦稅,激怒了皇上,被貶陽山。二十一年后,終于被赫免。他被派往江陵府任法曹參軍,在赴任途中經(jīng)衡州,游石鼓書院,留下膾炙人口的名篇《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被后人廣為傳頌,使合江亭名聲大振。因詩中有“瞰臨眇空闊,綠凈不可唾?!敝?,合江亭曾一時被稱為“綠凈閣”。史書記載,明崇禎十七年,石鼓書院其他建筑全毀,惟有合江亭獨在。合江亭壁間的韓愈《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詩,絕世超倫,張敬夫親書韓詩的字超群絕倫,張栻號敬夫又稱南軒先生,故稱兩絕,也稱“韓墨南軒”。木造門頁上雕有寓味悠深的“聞雞起舞”等典故和美妙的衡陽八景圖,回雁峰、石鼓、岳屏、西湖勝景盡收眼里。這些雕花技藝精湛,花紋紋理細膩,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讓人不禁感嘆,能工巧匠的技藝高超,技壓群芳,而石欄上雕刻的“鯉魚跳龍門”圖案,則是寄望學子們高中狀元。

居高臨下,俯仰自如,既可溯古鑒今,又可騁懷窮目。西望云母,拱九嶷,郁郁蒼蒼;北望岣嶁,挹衡山,巍巍峨峨;遠眺大江東去,三水帆墻天際隱,岳云湘波碧空流,互相掩映,渾然一氣,近觀沿河兩岸新貌,高樓林立出綠海,雙虹飛跨連三鎮(zhèn),新街通衢、中西合壁。若近水,可泛舟破浪,可蹲石垂釣;若登閣,可舉杯飲酒,可品茗賞花,或靜或動,或游或憩,風物佳麗,處處宜人??恐娼呥€可以盡覽“東崖曉日”之景象。極目遠眺,來雁珠暉遙相呼應(yīng),南岳七十二峰隱約可數(shù)。

請大家順著我的左手邊看,在蒸湘匯合的下方磯頭上就是來雁塔。因城南有回雁峰,取北雁南來之意,故名來雁塔。此塔為鎮(zhèn)江、導(dǎo)航塔。據(jù)《衡陽縣志》記載,此處“水流急湍,磯礙舟行”,船家畏為“鬼門關(guān)?!泵魅f歷年間,衡州人、禮部尚書曾朝節(jié)倡議除礁暢流,興建此塔,歷經(jīng)了十三個春秋,于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才建成。來雁塔通高36米,下為須彌座,壘石而成。塔身磚砌,七層、八楞、空心。塔為密檐式,從第二層起,塔身遞縮,越往上收縮越大,各層檐緊密相連。每層設(shè)對稱佛倉,開兩窗四門,可憑遠眺。一層正門上有龍鳳石雕,嵌漢白玉“來雁塔”橫額,為清代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手書。兩旁有楹聯(lián):“登七級浮屠;觀十方世界?!彼?nèi)有石蹬盤旋至頂層。七層棚頂為圓形藻井,飾星象分野圖和繪畫,中開圓形小孔,直穿塔尖,晚上可從孔中觀察天上星象。外面角翹吊風鈴,習習風來,鈴聲悠揚,如奏宮商。

在江東岸的是珠暉塔。珠暉指月光,似取意于南朝梁代吳均詩中的“團團珠暉轉(zhuǎn),炤炤漢陰移?!睋?jù)載,珠暉塔建于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倡建者為安徽巡撫王之春,鹽運使程商霖,他們均為衡州人。他倆聽形輿家說,湘水過來雁塔耒水入注,其下兩岸無俊峰,有礙衡陽風水,不利篤生人才,故建珠暉塔以鎮(zhèn)水口。所以,珠暉塔是一座風水塔,塔史上又稱文風塔、文興塔、文筆塔等等,盛行于明、清兩代。珠暉塔結(jié)構(gòu)奇特,氣勢雄偉。日出月上,塔影倒映,猶如巨龍游于湘江碧波之間。

登高閣,吟名詩,看三江之水滔滔不絕直奔洞庭。正所謂“石鼓南征、諸葛碑留芳草緣,大江東去、昌黎詩壓眾山青”,難怪人人都說該處風水絕好,天人合一,才得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群賢畢至,吟詠風物,不愧為“湖南的第一圣地”。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