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心得體會總結(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07:16:56 頁碼:8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心得體會總結(模板10篇)
2023-11-11 07:16:56    小編:ZTFB

寫心得體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總結和歸納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果。在寫心得體會時,要注意結構清晰,邏輯嚴謹,語言簡練可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給予大家一些啟示。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一

中國科協(xié)主席周光召指出:二十一世紀初葉,將是中華民族以堅定步伐走向世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時期,中華民族的復興要求科技先行,要求涌現出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這句話強調了科技在促進經濟發(fā)展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旗幟鮮明地向我們指出:發(fā)展科技以及科技創(chuàng)新是21世紀中國所面臨的迫切使命。促進經濟的騰飛,祖國的繁榮,要靠科學技術,更要靠具有創(chuàng)新科學素養(yǎng)的人才予以實施。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師資素質不高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目前,中小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意識的激發(fā)、科學思維的訓練、科學能力的培養(yǎng)普遍重視不夠,科學教育,基本成為無人問津的空白領地。無獨有偶,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近期的一項調查表明:青少年對科學的關注程度遠遠低于其它方面,對科學感興趣的人數還不到三成。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已迫在眉睫。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應首當其沖地予以重視,應主動結合學科特點,敢于有機滲透和嘗試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科學素養(yǎng)的教育。在幾年的語文教學中,筆者在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面作了一點有益的實踐和探索,積累了一些不成熟的經驗,現小結如下:

一、把握人物精神魅力,濃郁理性科學情感。

人物美之根本源于人格的熠熠光彩,精神世界的偉大高尚??茖W家或科學類文章中的人物,他們的聰明、智慧的思維火花,嚴謹、勤懇的治學風范,始終如一、孜孜不倦的執(zhí)著態(tài)度,尊重事實、注重調查的科學方法,不畏艱難、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質疑尋思、敢于創(chuàng)新的靈活思想等,無不使學生深受感動和敬佩,無不激勵和促動著學生的行為。引領學生通過課文內容的學習、感悟,體會科學類課文中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精神實質,是進行科學教育的重要任務。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更能促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滌蕩,形成景仰、羨慕的理性情感,從而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行為得以內化。如教學詹天佑一文,可緊扣“愛國、杰出”,具體可從以下方面感悟詹天佑的人格魅力。詹天佑在受阻撓、受要挾、受嘲笑的情況下出任總工程師,使學生感受其的不怕困難、不怕嘲笑的“耐壓”品性;抓住人物語言、行動、心理活動學習“勘測線路”部分,感悟他的“勤懇、嚴謹、自信”的工作態(tài)度;從采用“中部鑿井法”“人字形線路”解決修路難題中,展現出其的聰明、才智,感受其的“杰出工程師”的'形象。通過以上三方面對人物形象的理解,便可激起學生對詹天佑的無比敬佩之情,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二、巧借問題誘因設計,抓實科學思維訓練。

所謂“問題誘因”,指的是能夠激發(fā)和誘引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的因素。此時,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情緒激昂,課堂氣氛熱烈,往往能夠掀起教學的“波瀾”。教學過程中,教者要能正確處理好教材,用敏銳的眼光去發(fā)現和捕捉蘊含在教材中的合理性因素,并作巧妙地設計,創(chuàng)設“問題誘因”,進而借機實現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的目的。如教學撈鐵牛時,筆者巧抓課文中人們對“怎樣撈鐵?!钡募娂娮h論,設計了這樣的“誘因”性問題:試想一下,“如果你是觀眾,你會采用什么辦法撈鐵牛?”這一“問題假設式”誘因,有效地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議論紛紛”的景象頓時出現在課堂上。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了撈鐵牛的種種不同辦法,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大膽想象,敢于求新求異,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品質。至此,筆者并未“放手”,而是進行二次“誘因”的設計,引導學生思考懷丙和尚怎樣利用浮力撈鐵牛的?在當時情況下,你的辦法和懷丙和尚的比,誰的辦法好?好在哪兒?這一“比較式”誘因設計,不僅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求知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樂趣,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懷丙和尚撈鐵牛時“準備工作的完善、周密”“撈鐵牛步驟的嚴謹、有序”等的認識,會使學生掌握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要注意思考的全面、廣度、周到、嚴謹。這樣便實現了對學生進行思維深刻性、嚴密性的品質訓練。

三、抓住能力培養(yǎng)契機,開掘創(chuàng)新科學潛能。

孩子的天性表明,他們天真可愛、童心未泯,愛于幻想,敢于提問,對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表現出濃厚的求知欲。一句話,孩子們具有無窮無盡、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造力”的源流。作為教育者千萬不能成為扼殺孩子天性和稟賦的“血淋淋的劊子手”。這就需要教師作開掘和誘導,應鼓勵和引導他們充分發(fā)揮年齡特點優(yōu)勢,通過多種途徑,找準培養(yǎng)的最佳時機,使學生的“大膽想象,善于求異”的創(chuàng)新能力,“勤于操作、樂于動手”的實踐能力,“勇于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得到恰到好處,最大可能的培養(yǎng),從而達到發(fā)展學生個性,開掘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的目的。如教學《蝙蝠和雷達》一文時,在學生認識到“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這一仿生學方面的知識后,我并未“丟手”,而是宕開一筆,引導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人們摹仿哪些生物的特點,發(fā)明了哪些東西?”這一問,使學生思維被激活,思路被打開,很快收集了所掌握的知識,說出了許多類似“根據蜻蜓,發(fā)明和制造了直升飛機”的回答,拓展了想象的空間,激起了主動創(chuàng)新、積極嘗試的欲望。緊接著,筆者及時抓住這一“契機”進一步誘導,啟發(fā)學生思考:你會根據哪些生物給你留下的深刻啟示創(chuàng)造、發(fā)明出有益于人們生活的東西來呢?在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學生思維活躍,創(chuàng)新的火花頻頻閃現。例如:有一個學生說,我會根據小壁虎尾巴具有“再生”的特點,制造出一種“再生素”,只要截肢病人一搽上這種藥素,他就會在短短的時間內重新長出四肢。這樣,便可以減少病人的痛苦,還病人以幸福和希望。像這樣的雖說天真,但又充滿智慧的想法,很多很多,無不顯示著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神奇的創(chuàng)新力。通過以上的教學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愛科學的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多方面的科學素養(yǎng),達到了開掘學生科學的創(chuàng)新潛能的目的。

綜上所說,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筆者從激發(fā)科學興趣、濃郁科學情感、抓實思維訓練、開掘科學潛能等角度出發(fā),對學生實施了科學教育??偠灾?,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學科中實施科學教育,要堅持有機、合理、滲透性原則,切不可空洞說教,盲目灌輸。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二

在當今社會中,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已經成為社會進步和科學發(fā)展的基石。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已成為教育的重點之一。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任課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探索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之道。在一系列的嘗試和實踐中,我受益良多,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在教學中,通過科學活動、實驗課程以及“探究學習”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技能,構建穩(wěn)定的科學素養(yǎng)體系,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教育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而科學素養(yǎng)作為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新時代。

在實踐中,我有三個具體的方式來實現學生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首先,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通過實驗的過程,學生不僅可以探究科學知識,還可以鍛煉科學思維的能力;其次,組織科普知識競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競賽,學生不但可以充分了解科學知識,還可以增強自我學習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第三,提倡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審美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我通過引導學生針對學科內容進行創(chuàng)作或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的物質文化水平。

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需要注重很多方面,其中以下三個方面比較關鍵: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學生必須對科學充滿好奇心,有勇氣探究問題,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科學素養(yǎng)的體系;其次,提高學生的科技素養(yǎng)??萍妓仞B(yǎng)是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必須掌握科技知識技能,才能融入現代社會;第三,通過學科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學科知識是科學素養(yǎng)建設的基礎,只有掌握扎實的科學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現代科技。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長期的實踐累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教育工作者中,要肩負起推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責任,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有科學素養(yǎng)的學生而努力。同時,家庭教育也需要積極參與和配合。家長支持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積極鼓勵孩子獨立探索,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這樣,在家庭、學校等各個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們可以更好地推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工作。

總之,在學生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的不僅是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更是學生思維習慣和知識體系的建構。我們需要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在家庭和學校等各個方面協(xié)同推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科學素養(yǎng)的年輕人,為人類的未來發(fā)展做出貢獻。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三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而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最終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目標,自學從某種意義上講,能使學生個性獲得解放,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潛能,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是語文閱讀教學,本人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尋得了以下幾點拙見。

思考:教師放手,學生動手。

在課堂教學中,要大膽鼓勵學生自學,學生自學不能解決的總是教師再講講,要把教師講解的時間,縮減到最低限度,這樣才能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奠定基礎,要改變過去的“一言堂”、“滿堂灌式”教學模式,或“填鴨式”教學,要真正體現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是多邊活動是師生的.共同活動的宗旨,但要注意度的問題,有的教師可能會理解: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權歸還學生就是由“一言堂”變?yōu)椤按蠓叛颉彪S學生便。

教師應端正師生關系,擺正位置,有目的、有計劃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如:學生可根自己學習課堂確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可以利用課本上的單元提示,預習提示,課后練習等理解課文,甚至權力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

在以前教學過程中我們對于講讀課文和自讀課文的處理方法是:自讀課文一律由學生自學,而講讀課文則是精講、精練,其實不然,對于難懂的課文也可以讓學生自學,如我在朱自清的《春》時,就放手讓學生自學等學生對春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以后,對于難懂的問題,我們就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我則鼓勵學生大膽講自己的見解,在激烈的辯論中,學生不僅把課文內容作為主要依據,而且把寫作理論依據也作為有力的論據,這樣既深化了寫作能力,更主要的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把問答的權利歸還學生。

真正有價值的教學應該得學生問,學生答,或者教師答,要知道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如果沒有參與意識,沒有積極主動思考,他如何能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寬松的提問氛圍,讓學生把自己對課文的感受,疑問和設想提出來,這樣要雙教師提問有效得多,而且更重要的教師要看到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本身就包含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這正是教學活動追求的目標。

當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方法還很多,但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總結,開放思想,改變教學觀念,定能開辟出一片綠地。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心得體會總結篇四

摘要: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培養(yǎng)學生鍛煉的興趣與愛好,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體育教學學習能力自主性培養(yǎng)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貫徹執(zhí)行新的課程標準,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及學生身體、心理和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多層次、多功能、多角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其具有主動學習和主動創(chuàng)造的能力;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充分關注學生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運動技能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圍繞學生興趣選擇教學方法,改變以往的學生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學生鍛煉興趣與愛好,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

興趣是最根本的學習動力來源。在體育活動中,有興趣和無興趣的學習結果是不同的,對感興趣的活動項目,可以持久集中注意,鍛煉時積極主動,即使碰到困難,也會努力克服,產生愉快情緒;而沒有興趣則會鍛煉情緒低落,感到厭倦,因此,應把興趣培養(yǎng)成為學生鍛煉的一種心理需求,并成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內容,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1.明確體育鍛煉的目的,引發(fā)學生自覺鍛煉興趣。

在體育教學中,要向學生講明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學習目的,把鍛煉身體同實現個人的人生奮斗目標聯(lián)系起來,弄懂學習好與身體好的辯證關系,真正懂得身體健康對人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客觀分析自己,確立奮斗目標,發(fā)掘自身優(yōu)勢,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情感和正確態(tài)度,從而產生我要鍛煉的欲望,形成鍛煉身體的動力。

2.以良好的教師品行激發(fā)學生鍛煉興趣。

教師要用自身的良好品行影響學生,激勵學生,一個標準健康的身體,一個開朗活潑的性格,一個完美正確的動作示范,一個動作名稱的完美解說,等等,都會讓學生體驗到鍛煉中能有所收獲,從而達到積極鍛煉的效果。

3.靈活多樣地激發(fā)學生鍛煉的興趣。

首先,制定學習方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改變以往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統(tǒng)一要求、統(tǒng)一步驟、統(tǒng)一規(guī)格的練習,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按照教師下達的'教學任務通知書,結合教材課本設計自己的學習步驟和練習方法。主要形式有:準備部分和放松部分內容的自身練習方法和內容,體育游戲、準備操、放松操的選定和自編等,可以是個體行為,也可以是小組活動。

其次,自學自練法,給予學生更大的參與性。學生在完成了必修內容后根據自己的意愿,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達到的目的層次,它更符合學生個人的自身條件和興趣愛好。也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給予了學生更大的自主權。

再次,自評自管,讓學生體會到樂趣,在教學考核中增加自評、互評內容,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讓其更了解自己、了解別人,學會幫助、協(xié)作,在合作中學習、交流。

二、體驗成功,增強學生資助學習的信心。

1.教學目標的區(qū)別要求。

根據體育教學的總體目標要求,改變以往統(tǒng)一的標準規(guī)定,由學生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目標。其方法為:新學年開始,教師把學期/年的教學任務計劃、教學進度及主要考核項目通過理論課教學告訴學生,讓學生充分了解教學任務要求,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目標。這樣一來,學生自我目標各有不同,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熱情高,信心增強,參與的勁頭大,為實現自定的目標開動腦筋,自覺參與。

2.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運用了自選自練法,學生的成就感、成功感增強了,許多原來不能辦或不愿意表演表現的人能夠拿出體現自己能力的項目技能展示自我。所以,要舉辦小型競賽、表演賽或是教學中采用分組學習、學生示范等一系列活動,給予學生更多展示才能的機會。

3.充分運用鼓勵性評價。

善于發(fā)現點滴進步,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過程,多欣賞、肯定,保護他們的自尊,幫助他們增強信心,自定的學習方法是為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自定的學習目標是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自評自管是為了讓學生評價和了解,自評自練則為了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有效學習策略是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必經之路。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學習策略、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嘗試使用,不斷總結、交流、調整,逐漸形成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培養(yǎng)初步的自學能力。

1.教學中滲透。

現代教師不僅要“專”,而且要“博”。教師除了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外,還要了解有利于學生鍛煉的方法和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策略和方法,結合學生的情況,告知他們鍛煉的原則,鍛煉的作用和特點,鍛煉的內容和方法,以及如何評價自身的身體素質,懂得如何欣賞體育,做到完成項目有計劃、有步驟和有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制定一學期的目標,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策略。

2.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

教師要改變以往過于注重知識技能掌握的誤區(qū),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觀念,善于觀察學生學習過程,評價方法,及時指導,積極幫助,促使他們自評自管,學會正確地分析解剖自己,了解他們,善于評價他人,學習他人的好方法與策略,揚長避短,從而形成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五

摘要: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培養(yǎng)學生鍛煉的興趣與愛好,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體育教學學習能力自主性培養(yǎng)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貫徹執(zhí)行新的課程標準,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及學生身體、心理和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多層次、多功能、多角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其具有主動學習和主動創(chuàng)造的能力;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充分關注學生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運動技能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圍繞學生興趣選擇教學方法,改變以往的學生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學生鍛煉興趣與愛好,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

興趣是最根本的學習動力來源。在體育活動中,有興趣和無興趣的學習結果是不同的,對感興趣的活動項目,可以持久集中注意,鍛煉時積極主動,即使碰到困難,也會努力克服,產生愉快情緒;而沒有興趣則會鍛煉情緒低落,感到厭倦,因此,應把興趣培養(yǎng)成為學生鍛煉的一種心理需求,并成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內容,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1.明確體育鍛煉的目的,引發(fā)學生自覺鍛煉興趣。

在體育教學中,要向學生講明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學習目的,把鍛煉身體同實現個人的人生奮斗目標聯(lián)系起來,弄懂學習好與身體好的辯證關系,真正懂得身體健康對人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客觀分析自己,確立奮斗目標,發(fā)掘自身優(yōu)勢,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情感和正確態(tài)度,從而產生我要鍛煉的欲望,形成鍛煉身體的動力。

2.以良好的教師品行激發(fā)學生鍛煉興趣。

教師要用自身的良好品行影響學生,激勵學生,一個標準健康的身體,一個開朗活潑的性格,一個完美正確的動作示范,一個動作名稱的完美解說,等等,都會讓學生體驗到鍛煉中能有所收獲,從而達到積極鍛煉的效果。

3.靈活多樣地激發(fā)學生鍛煉的興趣。

首先,制定學習方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改變以往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統(tǒng)一要求、統(tǒng)一步驟、統(tǒng)一規(guī)格的練習,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按照教師下達的'教學任務通知書,結合教材課本設計自己的學習步驟和練習方法。主要形式有:準備部分和放松部分內容的自身練習方法和內容,體育游戲、準備操、放松操的選定和自編等,可以是個體行為,也可以是小組活動。

其次,自學自練法,給予學生更大的參與性。學生在完成了必修內容后根據自己的意愿,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達到的目的層次,它更符合學生個人的自身條件和興趣愛好。也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給予了學生更大的自主權。

再次,自評自管,讓學生體會到樂趣,在教學考核中增加自評、互評內容,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讓其更了解自己、了解別人,學會幫助、協(xié)作,在合作中學習、交流。

二、體驗成功,增強學生資助學習的信心。

1.教學目標的區(qū)別要求。

根據體育教學的總體目標要求,改變以往統(tǒng)一的標準規(guī)定,由學生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目標。其方法為:新學年開始,教師把學期/年的教學任務計劃、教學進度及主要考核項目通過理論課教學告訴學生,讓學生充分了解教學任務要求,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目標。這樣一來,學生自我目標各有不同,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熱情高,信心增強,參與的勁頭大,為實現自定的目標開動腦筋,自覺參與。

2.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運用了自選自練法,學生的成就感、成功感增強了,許多原來不能辦或不愿意表演表現的人能夠拿出體現自己能力的項目技能展示自我。所以,要舉辦小型競賽、表演賽或是教學中采用分組學習、學生示范等一系列活動,給予學生更多展示才能的機會。

3.充分運用鼓勵性評價。

善于發(fā)現點滴進步,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過程,多欣賞、肯定,保護他們的自尊,幫助他們增強信心,自定的學習方法是為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自定的學習目標是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自評自管是為了讓學生評價和了解,自評自練則為了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有效學習策略是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必經之路。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學習策略、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嘗試使用,不斷總結、交流、調整,逐漸形成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培養(yǎng)初步的自學能力。

1.教學中滲透。

現代教師不僅要“?!?,而且要“博”。教師除了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外,還要了解有利于學生鍛煉的方法和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策略和方法,結合學生的情況,告知他們鍛煉的原則,鍛煉的作用和特點,鍛煉的內容和方法,以及如何評價自身的身體素質,懂得如何欣賞體育,做到完成項目有計劃、有步驟和有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制定一學期的目標,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策略。

2.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

教師要改變以往過于注重知識技能掌握的誤區(qū),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觀念,善于觀察學生學習過程,評價方法,及時指導,積極幫助,促使他們自評自管,學會正確地分析解剖自己,了解他們,善于評價他人,學習他人的好方法與策略,揚長避短,從而形成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心得體會總結篇六

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茖W素養(yǎng)是人們認識事物、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應具備的科學的思想、觀點、方法、技能和品德等。生物學作為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又是21世紀的領先科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啟發(fā)學生用已學過的生物學知識去感知和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各種生物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做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從而使他們興趣倍增,學習動力也由此而生。下面就筆者在課堂上采用的不同方法略談一二。

一、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生物研究的范圍很廣,與人類的關系也非常密切。在生物教學中,我善于聯(lián)系社會生活的實際,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心理品質教育,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例如:通過介紹我國豐富的自然環(huán)境和生物資源,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通過了解與生物學有關的世界重大熱點問題,如資源、能源、人口、糧食、環(huán)境等,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通過學習在生物科學發(fā)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杰出人物和重大研究成果,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追求真理、刻苦鉆研、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正確的認識活動方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經常恰當地利用標本、模型、投影片、錄像帶或計算機課件等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教學,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和啟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發(fā)揮寓教于樂的學習優(yōu)勢,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良好的觀察能力又是學生學習生物的基本功,利用電教媒體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通過鮮艷明亮的圖像刺激學生的感官,創(chuàng)設觀察的情景,引導學生按照由局部到整體,或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細節(jié)的'方法進行觀察,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我利用課余時間在網上下載課件,并將它翻譯成藏語言,在多媒體教室授課起到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橋梁作用,讓抽象的、不易講清楚的概念,很容易地讓學生理解和接受。

在講細胞的結構、根的結構、莖的結構、葉的結構等內容時,整個結構清晰地展現在銀幕上,各個組成部分(如葉的海綿組織、柵欄組織、氣孔等)一清二楚,便于學生了解這些結構的名稱、組成和作用。再如,講“人的神經系統(tǒng)”一節(jié)課時,由于神經系統(tǒng)比較抽象,且概念較多,學生平時很少接觸這些東西,因而不好理解。我也把“神經元的結構模式圖”“空中飛行的動物”“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腦和脊髓里的灰質和白質”“神經沖動傳導的示意圖”等翻譯成藏語言,把不易理解的東西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視覺和聽覺并用,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模型有著獨到的作用,它不受其他設備條件的影響,且學生一眼就能看出今天所講新課的主要內容,有先睹為快的感覺。如講“心臟的結構”時,我?guī)е呐K模型走進課堂,學生就特別注意,急切地想看個究竟。當把心臟“剖開”,展現內部結構時,學生觀察得很認真。實物標本,加上我的語言介紹,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如講棘皮動物時,我把海星、海膽的標本帶到課堂上,學生從未見過,對它們充滿了好奇和極大的興趣。我在課堂上一邊講解一邊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他們很興奮,注意力特別集中,仿佛在海邊考察。并錄制一些中央電視臺《人與自然》節(jié)目中的內容,在講動物的習性時,插播這些錄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聯(lián)系日常生活和當前的社會實踐,組織豐富多彩的生物學課外活動,如我們教研組開展教研活動就讓學生們自己制作生物標本和模型,組織參觀調查、野外實習,參加生產勞動、知識競賽等,使學生深入大自然、深入社會生活,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釋一些常見的生物學現象,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社會實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校外與附近農、牧場、苗圃、種植園、養(yǎng)殖場等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場所,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豐富情感體驗,陶冶精神境界。

總之,只要教師認真進行教學研究,根據生物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改革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不僅給學生帶來很大的樂趣,還能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潛力,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七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愈來愈依靠勞動者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反思20世紀培養(yǎng)英才的教育理念,已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加強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從以學問為重心向提高未來公民科學素養(yǎng)的轉變,成為科學教育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瘜W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重要門類現今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處于中心地位的科學,同時化學又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這就要求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方位的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化學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質對組成、結構、性能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化學被廣泛應用于正在蓬勃發(fā)展的一切高科技領域已成為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huán)境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重要基礎。它在解決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有關問題、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促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化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構成當今化學科學發(fā)展的顯著特點。曾任美國化學會會長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r布里斯羅在其出版的著作《化學的今天和明天》中就以“化學是一門中心的、實用的和創(chuàng)造性的科學”作為副標題,說明了化學在現代社會科技發(fā)展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把化學帶到生活中去,加強與社會和實際生產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了解化學在現代生產生活中的作用,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與化學相關的諸多知識,為今后學生走入社會,成為具有科學素養(yǎng)的社會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化學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可以將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高度融合,具有極強的包容性。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各種能力,訓練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精神。所以,在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奠基的作用。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索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能力,使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fā)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未來公民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科學素養(yǎng)以掌握一定程度的科學知識為基礎,沒有一定的科學知識,科學素養(yǎng)也就無從談起,正如一個人的修養(yǎng)、素養(yǎng)要以一個人掌握的知識、文化,擁有的經驗、見識為基礎一樣。21世紀是高度信息化的社會,它不再是一個知識型社會,而是將逐漸成為知識發(fā)展型社會。這就要求在化學教學中改變教育觀念,改變以往片面提高化學知識的理論水平和深度、與社會相脫離的弊端,對知識進行重新篩選,選擇對學生認識世界、面向社會以及自身發(fā)展來說必不可少的最基本、最典型的關鍵性知識。從學科發(fā)展的角度適當介紹化學科學領域出現的新成果、新進展,聯(lián)系社會、技術和生活,滲透sts教育思想,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知識觀和價值觀分析一些社會問題并作出正確的決策,讓學生牢固的掌握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真正體現化學知識是發(fā)展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土壤。

科學能力是獲取科學知識和探索科學新知識的能力,它是在科學知識教與學的過程中形成的,從社會的生存和進步來看,這種能力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對具體科學概念的掌握,在基礎化學教學中應注重以下能力的培養(yǎng):

2.2.1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與實驗能力。

觀察是認識世界的開始。科學始于好奇,發(fā)現始于觀察。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曾說:“觀察是得到一切知識的一個重要步驟。狄羅德說:“我們有三種主要的方法:對自然的觀察、思考和實驗。觀察收集事實;思考把它們組合起來;實驗則證實組合的結果?!彼哉f觀察與實驗能力是科學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一種全面的綜合能力,包含相當高的獨立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做化學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之前,為了防止把生動活潑的化學現象變成靜止的預期結論,教師不告訴學生有什么現象發(fā)生,讓學生帶著懸念,全面、認真的觀察實驗過程,教會學生抓住觀察重點,既要觀察實驗結果,又要全面觀察實驗過程中所發(fā)生的各種現象,鼓勵學生善于捕捉那些稍縱即逝、不易被察覺的細微之處,同時注重對實驗想象的對比觀察,特別是異?,F象的發(fā)生,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意志和品質以及探究知識的科學方法。

2.2.2發(fā)揮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較高要求的科學能力,是建立在觀察、理解、思維、記憶等能力基礎上的一種比較綜合的獨立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具體化為:

(1)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教給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2)培養(yǎng)信息加工能力。尋找、選擇、整理和存儲各種有用信息。

(3)針對所研究問題,選擇、重組、應用已有信息,獨立地解決該問題。

(4)正確的評價信息。

(5)利用信息作出新的預測或假設。

(6)從信息看出變化趨勢、變化模式并提出表示變化的規(guī)律。例如在講授纖維素知識時,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一些沒有固定模式的課題,包括纖維素的存在、結構的確定、纖維素的性質,硝酸纖維、醋酸纖維、纖維素的用途等,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借助圖書館、網絡等各種媒體查閱有關纖維素的資料,并進行閱讀、歸納、整理,寫出報告,制作成相應的軟件,通過校園網絡使全體學生共享,并進行問題討論。比如淀粉和纖維素是同分異構體嗎?它們在結構上有哪些差異?由纖維素的結構推測它的性質,并設計實驗來證明。談談硝酸纖維的發(fā)現,結合它的發(fā)展史談談它對高分子化學的發(fā)展有什么影響?結合我國國情,談談對纖維素發(fā)展的展望等等。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可以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形成方案。通過自主學習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得到充分鍛煉,真正學會如何獲得新知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改變自己的思維結構,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為今后走入社會成為一名具有良好科學素養(yǎng)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礎。

2.2.3設置探究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是科學素養(yǎng)中最活躍、最積極、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它是科學素養(yǎng)在實踐中的具體表現。青少年的創(chuàng)新能力最終表現為動手能力。動手能力是獲得知識、促進思維能力發(fā)展的必要手段,是創(chuàng)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這就為實踐教學提供了一個廣闊領域。開發(fā)探索性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實驗設計題目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fā):(1)使用非常規(guī)的裝置,完成某種實驗目的;(2)進行某一實驗的儀器或裝置不一定是統(tǒng)一的標準裝置,這就需要突破思維定式,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3)為完成某一基本實驗而設計出不同的方法,通過從各個角度(如藥品的成本、裝置的繁簡、準確性、安全性、對環(huán)境的影響)的比較和論證,選擇出最佳方法。(4)創(chuàng)造性地改進實驗,設計新的實驗方案。通過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實驗題目,可以激發(fā)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興趣,在進行探究活動和提出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發(fā)展和培養(yǎng)。

科學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行動方式,在科學研究中被認為是產生知識的“知識”。學生掌握科學方法能更快的獲得知識、更透徹地理解科學規(guī)律。在化學教學中增設化學科學發(fā)現過程的內容,講述科學發(fā)現過程中體現的各種各樣的研究方法,讓學生理解化學家是怎樣用這些方法進行化學研究和知識創(chuàng)新活動。在實驗教學中,以科學方法組織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分類等一般方法的基礎上,拓展培養(yǎng)收集和處理實驗數據、設計實驗并安裝實驗裝置、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論、解釋實驗結果并應用到新情境中、交流實驗研究成果等具體方法。學生通過學習,不僅學會了科學方法,而且會逐漸將科學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使今后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學素養(yǎng)也會相應的提高。

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過程中,除了要關注教學策略、技術手段、課程教材等方面外,教師自身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對于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發(fā)展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yè)的一切。”教師既是知識、技能的傳播者,又是現代人的品格、智能和特長的啟迪者、示范者和培養(yǎng)者。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完善自我。在化學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點應以提出問題,引導解決為主要手段。問題既要新鮮別致,又要富于啟發(fā)性、挑戰(zhàn)性和誘惑力,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教師通過這些問題突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打碎傳統(tǒng)教學強加給學生的思維羈絆,開闊學生的眼界,啟發(fā)學生的心智,使他們享有自由的思想空間,最終達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心得體會總結篇八

學生科學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科學學習中形成的能力和素質。這其中包括科學知識的掌握、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科學實驗的能力以及對科學問題的探究與解決能力等。學生科學素養(yǎng)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進行系統(tǒng)而全面的教學引導,同時也需要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工具,如實驗、觀察、探究、案例研究等,使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科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yǎng)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家庭和社會也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可以引導孩子關注科學領域的新聞和信息,帶孩子去科學館或實驗室參觀和參與科學實驗;社會可以提供豐富的科普資訊和優(yōu)質的科學教育資源,如科學講座、科學夏令營、科技競賽等,讓學生在參與中不斷豐富和提升科學素養(yǎng)。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僅是知識和個人素質的積累,更是未來社會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所需的重要人才資源?,F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是能夠主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人才,而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正是為了培養(yǎng)這樣的人才。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不僅是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還能提高整個社會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競爭力。

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我不僅掌握了許多科學知識,也培養(yǎng)了科學思維和實驗技能。在上實驗課時,我們可以自由設計實驗方案,自主進行實驗操作,這讓我在實踐中感受到了科學的樂趣和收獲。通過科學的實驗,我發(fā)現自己有時會想當然地做出結論,而實驗結果卻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這啟示我要在探究科學問題時要保持謙虛、科學和批判的態(tài)度。這些收獲都讓我意識到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性,也讓我更加珍惜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時間。

第五段:總結語。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未來社會所需的重要人才素質。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應該積極探究科學領域的知識和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為未來的發(fā)展和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九

思維與科學思維的定義:

心理學家對思維的界定是:“思維是人腦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和事物之間的規(guī)律性的聯(lián)系,以及以已有知識為中介進行推斷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思維的基本任務就是尋找共同特征、發(fā)現內在規(guī)律、推斷和解決問題。科學思維就是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思維,它是一種建立在事實和邏輯基礎上的理性思考。

為了便于科學教師理解科學,并在教學中體現科學的本質特征,一些科學家和教育家將自然科學分為四個維度。自然科學的四個維度是:科學是一系列的思維方式,科學是一套研究的方法,科學是一個知識體系,科學要與技術和社會相互作用。思維方式,作為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科學老師怎么能不注重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呢!

現實科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以往我們很多一線的老師,甚至有些有知名度的老師,教學中致力的是教科書內容教學的完整與周到,上課講授滴水不漏,面面俱到,卻很少顧及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個性的養(yǎng)成。

也有的老師很注重學生動手做一做,設計很多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發(fā)現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其效果并不象我們想象地那么美好。學生很喜歡實驗,活動,往往是拿到材料就急于操作。動手,卻不問為什么。課堂教學通過類似“烹飪大全”的實驗室活動方式,去找出已預先設定好的答案。學生在教師限定的框里有限地進行探究活動。

當然,學校教育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學生的活動,這是教育規(guī)律使然,我們不能違背。我們要做的是讓學生的思維插上翅膀,讓學生在有限的空間,時間范圍內發(fā)現更多,學到更多。

科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幾點做法:

一、打開思維之門。

科學探究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不僅是整個科學探究過程的起點,而且還是探究活動各個階段的起點。我們就要從引起學生產生疑問開始,打開學生的思路。

1.與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出差距。

在《磁鐵》一單元的引入時,老師手中握一個乒乓球(乒乓球內有磁鐵,老師手指縫中夾小鐵片),問學生,如果老師把手放開,乒乓球會怎樣?學生根據已有的地球引力知識作出判斷:掉到地上。可是當老師放開手時,乒乓球并沒有如意料中的那樣掉下來。學生就很希望一探其中的奧秘。

2.引導學生大膽猜想。

比如在上五年級下冊《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課時,教師給學生出示小石塊、泡沫塑料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等物品時,不急于讓學生動手做,而讓學生先進行猜測,并把猜測結果記錄下來。然后提問“是這樣的嗎?”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驗證實驗,會更針對性。

3.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探究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將要學習的知識創(chuàng)設于一定情境中,可以是直觀手段或事物展示,也可以是創(chuàng)設懸念式情境,從而誘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使他們想問,并對問題產生興趣,從而激起他們的思維。比如三年級上冊《蝸牛(一)》一課時,把課前捕捉到的蝸牛放在盤子中,讓學生用放大鏡進行觀察。學生馬上就會提出很多問題:蝸牛怎么爬行的,蝸牛愛吃什么食物,是怎么吃食物的?蝸牛有牙齒嗎?等等。

4.發(fā)現不同,引發(fā)爭議。

五年級下冊《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一課,把馬鈴薯分別放入兩杯液體中,觀察它的沉浮狀況。同一個馬鈴薯,在一個杯中沉,在另一個杯中浮,我們怎么解釋其中的原因。把學生的思維緊緊抓到課堂中來,并圍繞這一問題展開我們的教學。

教師不管運用何種方法,目的都要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帶著“思想”去動手,去觀察。

二、促進有效思考。

學生的思維打開了,被現象所吸引,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在課的實施中,更要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探究與思考。思維,是個很抽象的概念,認識思維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就是所謂的元認知。要組織學生有效思考,我們只能通過一些外部的指導來實施,從學生的活動中去識別學生是否在思考。

1.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操作。

這里的有目的,并不僅僅圍繞課堂教學的`目標,而是重在讓學生帶著自己想要知道什么為目的。教師要通過提問來引發(fā)和促進學生思考。如“你在想什么?”“你認為應該怎么做?”“為什么會這樣?”“如果……會……”等等。教師通過想學生提出類似這樣的問題來促進學生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使用推論或推理來發(fā)展他們的思維。

2.組織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教師有順序地出示材料,讓學生帶著問題有順序地觀察,觀察的發(fā)現可以是預料之中的,也可以是活動中的一些意外情況。因為很多科學的發(fā)現都是一種偶然,我們不要抹殺孩子獨特的眼光,在一些意外的發(fā)現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思維的亮點。在孩子觀察過程中,教師可以問“你發(fā)現了什么?”“你能解釋這種現象嗎?”“你還看到了什么?”“這是不是就是媽媽經常說的……?”“與你想的一樣嗎?”等等。

3.指導學生有條理地記錄。

雖然我們的活動指導希望學生能有順序地觀察,但學生的發(fā)現往往是無序的。指導把活動過程中一些凌亂的,無序發(fā)現與思考記錄下來,使學生又一次審視自己思維的過程?!拔覀冊撛趺从涗涍@些發(fā)現呢?”“你認為哪些是重要的?”讓學生把自己的觀察與想法記錄下來,為進一步探索提供依據。這就要求老師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記錄紙,針對不同的活動,設計不同的記錄紙,不要每堂課都是同一模式的記錄紙。

4.指導學生有針對地討論。

學生在進行了積極和有效的觀察和發(fā)現之后,會有很多話要說,想要跟同伴和老師交流。讓學生根據不同的討論話題進行適當分組。在交流和表達的過程中,極大的反映出一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是否對參與的活動有了思考。尤其是在教師沒有刻意把討論方向限于得到某種結論時,學生討論的生動性和豐富性顯得格外徹底。討論時學生的自我意識凸顯,情感系統(tǒng)和經驗系統(tǒng)的潛能被充分調動,表現出機敏和睿智,甚至是激情和幽默。這時,學生的思維是最活躍的,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會更透徹,記憶也會更持久。

我們在指導學生有效思考時,教師只控制問題和現象出現的順序和出現的最佳時機,學生在觀察,發(fā)現,討論時,教師不要為了盡快得出既定的結論而過多地控制和打斷學生的思維。這將會扼殺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因為學生會形成這樣一種態(tài)度:老師說什么我們才可以做什么,我自己的發(fā)現不是老師所需要的,反而會被老師批評。

三、形成思維習慣。

我們來關注一個社會現象:如果一個人開始從事了商業(yè),他的思維就會按照商業(yè)模式走!無論走到哪里看到哪里,商業(yè)思維習慣都在潛意識的影響著這個人!富人用他的習慣去賺錢,新的方法會去嘗試。但目的明確,就是賺錢,相比來講窮人因為怕窮,卻束手束腳越來越窮。有很多新鮮的東西他們根本想都不敢想!但卻因為這個他們想都不敢想的東西讓富人賺了又賺!說起來好像有些極端。但仔細觀察確實是這樣!一個家庭里會出現幾代相同的職業(yè),貧富差距的加大同樣都是因為“習慣”!思維習慣。

科學課堂教學中,我們也要讓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科學的思維習慣。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習慣有:學會質疑、尊重事實、承認發(fā)展、相對聯(lián)系等。

參考資料:

《科學思維法》作者:周昌忠上海人民出版社。

《科學大觀園》第4期《影響孩子的十六種思維習慣》。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心得體會總結篇十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在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教學模式,并以此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的研究課題。并以具體課例加以說明,從而獲得的結論是,在語文教學中,科技作品讀寫,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挖掘科普知識內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滲透科技教育,有利于學生學習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只要在語文教學中靈活地運用教材,講授得法,使語文教學與科技教育兩者處在一個統(tǒng)一體中,就能使語文教學中的科技教育收到實效。

關鍵詞:科學素養(yǎng)語文教學。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與理論依據。

1、在新課程實施背景下,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月,國務院頒布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犊茖W素質綱要》提出,“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這一綱要把培養(yǎng)公民的科學素質又提到了一個高度,同時更是把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學素質作為四項重點之首。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實施《綱要》的過程中既要充分發(fā)揮學校課程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的科普教育內涵,同時又要廣泛開展課外科普活動,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力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學素養(yǎng)。

2、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長久以來,語文作為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由于教材不像自然、生物等理科學科那樣直接地傳授科學知識,在教學中側重于讓學習者感受文字的魅力,學習文字整合的訣竅,并較為成功地外化為各種(書面的、口頭的)“言語作品”,逐步形成能夠獨立聽說讀寫的“言語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yǎng)滲透得不多。而對于學生來說,許多學生喜歡科學,對一些他們未知的世界有較濃厚的興趣,但往往受時間、課業(yè)負擔重等條件的限制,接觸科學教育的渠道不多。時間一長,學生就會感到科學知識高不可攀,是科學家研究的內容,與自己無關,從而對科學知識失去了興趣。

3、在新課程實施背景下,結合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于提高教育質量,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負有重大責任。世紀之交的語文教學應當有大的改進,應當使學生的語文能力有大的提高,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教學應“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逐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闭Z文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中最能動、最關鍵的因素,應該積極配合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充分發(fā)揮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科學素養(yǎng)的搖籃作用,善于有機滲透和嘗試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4、于是鑒于以上幾點因素的思考,我提出了“在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教學模式,并以此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的研究課題。

二、探索實踐與課例說明。

1、依托教材優(yōu)勢,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的科普教育內涵,給學生以豐富的感性知識。

小學語文教材既是語文知識的載體,也是科學知識的載體,其中有許多關于科學方面的文章。有的是教給學生一些科普知識,如《看月食》、《太陽》、《我躺在波浪上》等;有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如《壺蓋為什么會看書動》、《照片上的馬活了》;有的是學習科學家一絲不茍、認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如《牛頓在暴風雨中》、《愛迪生孵小雞》等。這些課文旨在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教師在備課前,應重點圍繞探索滲透科技教育的有關內容,對科技教育的思想、內容、方法和手段進行研究,開展語文學科滲透科技教育的課堂教學實踐,提煉教學經驗,形成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尤其在課堂教學中,科技教育指是滲透,要找準契機,適當點撥,滲透科技教育。

課例一:《我躺在波浪上讀書》-------《上海市九年級義務教育課本(試用本)》五年級第二學期第5課。

《我躺在波浪上讀書》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死?!泵Q的來歷,懂得死海創(chuàng)造的奇跡的科學原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找來了有關死海的錄象和學生一同欣賞,當我捕捉到學生渴求的眼神時,我適時地指出:“你們還想了解哪些死海的知識呢?你們想說些什么呢?”學生一個個興趣盎然,紛紛訴說著自己知道的知識以及他們還想了解的內容。于是,我給他們推薦了有關書籍讓他們自己去閱讀。這樣,通過課堂上的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變得生動形象起來,學生也受到科技知識的熏陶,從而產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2、依托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給學生注入科技創(chuàng)新的科學理念。

1)課堂教學以精心設計提問來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課堂教學中,為使學生們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須給予機會使他們進行思考。最普通最簡便的辦法,我認為便是提問。因為“動機是由需要推動,達到一定目標的活動動力”。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決的問題而引發(fā)的,教師提出問題不是單向的,不僅要有目的性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而且教師提問如果能夠讓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矛盾,往往會使學生得到超常發(fā)揮。在日常教學中,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問題設計得好,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帶動整個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如何才能使所提問題學生樂于思考、積極回答呢?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所提的問題,是教師在課前備課時,面向全體學生需求,圍繞課文內容,精心策劃設計若干課堂提問,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努力講求提問藝術。以此燃起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暢所欲言,言而不盡,言而有意。

課例二:《田忌賽馬》-------《上海市九年級義務教育課本(試用本)》三年級第二學期第12課。

《田忌賽馬》這一課文,主要培養(yǎng)學生質疑、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蓪W生由于年齡小,往往把自己的思維過程局限在狹小的范圍內,為了培養(yǎng)學生較全面地思考問題,指導學生學會全面理解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從各方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這課前,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首先從課題入手,緊扣“賽”字,出示多媒體短片,讓學生圍繞課題,自己質疑:第一次賽馬是怎樣賽的,結果是怎樣?第二次賽馬是怎樣賽的,結果是怎樣?展開想象,田忌為什么會取勝?通過充分的思考和討論,等學生弄清了第一次賽馬是因為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一點,第二次田忌取勝的原因是因為孫臏合理調配力量,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之后,為了培養(yǎng)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我又設計了一個擴散性思維的問題:試試看,你還有什么好辦法使田忌贏得賽馬比賽?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使一個學生回答完一個答案后,其它學生還可以從其他角度去思考、回答。然后,再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他們的設想,進一步思考還有別的出場順序嗎?這樣一來,既讓學生能通過感性和理性的認識來參與教學活動,去感知事物,努力發(fā)現并培養(yǎng)他們對事物的創(chuàng)造能力,使個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又讓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更具吸引力,大大增加學生探究知識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求知欲。

《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四條基本理念之一:逐步形成問題意識,培養(yǎng)研究性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總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總是圍繞教師的標準答案轉圈圈的局面。教師應該熱情鼓勵學生主體換位,大膽質疑。通過這些質疑活動,教師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學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難點在什么地方,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對于學生來說,則能夠起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促進主動探索,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始可引導進行預習后的質疑,在教學課文中可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性的質疑,在課后引導學生進行延伸性的質疑。只有積極引導,才能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在學習中敢于提出問題,發(fā)表獨到的見解,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創(chuàng)新實踐機會。

課例三:《智取生辰綱》-------《上海市九年級義務教育課本》五年級第二學期第13課。

在教學《智取生辰綱》一課時,我讓學生抓題眼――“智”,并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課題的理解。鼓勵學生質疑,學生問了許多,如“什么是生辰綱?”“誰去智取生辰綱?”“怎么樣智取生辰綱的?”“智取誰的生辰綱?”“結果怎么樣?”……這一些質疑問題既緊扣主題,又使學生興致盎然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學貴有疑,能夠提出問題,不就說明學生在深入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在迸發(fā)嗎?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自然過渡到這篇課文“智取”成功的核心一招――下藥,學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紛紛提出疑問。有的說:“為什么同是酒,七條好漢喝了沒問題,而楊志他們一喝就蒙倒了呢?”有的說:“假如兩桶酒,一桶沒有放藥,另一桶放了藥,那么一個好漢不也在另一桶里舀了酒照樣活嘴里灌,但照樣活蹦鮮跳的,這是什么原因呢?”于是,我因勢利導,鼓勵學生通過表演課本劇的形式來解決心中的疑問。十幾分鐘后,學生積極思維,富有創(chuàng)意,為我們表演了幾種合理的方案。有的小組表演的內容是:兩桶酒,一桶放上藥,一桶不放藥,做上暗號,在楊志面前,喝的是沒藥的酒。為了引誘揚志上當,一個漢子又在有藥的酒桶里舀了喝,但馬上鉆進樹林,把酒吐了。還有的小組表演的內容是:兩桶酒,預先都沒有放藥,當一桶酒喝光后,兩個漢子偷舀酒,第二個漢子的瓢有蒙汗藥,酒販子在追、奪、倒的過程中,趁機下了蒙汗藥。這樣的拓展就使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停留在課本知識中,而是超越了課文,開闊了思路,使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勤于探索。

3、依托課后延伸,充分整合各學科教學知識,給學生以實踐創(chuàng)新的機會。

課后延伸就是指創(chuàng)造機會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臺,讓他們施展自己的才華,并不斷地給以啟發(fā)、誘導、激勵和鞭策。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總是不斷為學生搭建表現自我的平臺,給學生以實踐創(chuàng)新的機會。教師應鼓勵和引導他們充分發(fā)揮年齡特點優(yōu)勢,通過多種途徑,找準培養(yǎng)的最佳時機,使學生的“大膽想象,善于求異”的創(chuàng)新能力,“勤于操作、樂于動手”的實踐能力,“勇于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得到恰到好處,最大可能的培養(yǎng),從而達到發(fā)展學生個性,開掘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的目的。實踐論告訴我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有深刻的認識。語文教學中也應該融入實踐意識,把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學習有效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培養(yǎng)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例三:《太陽》-------《上海市九年級義務教育課本(試用本)》四年級第一學期第37課。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具有科學性,而且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向我們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課后我精心策劃設計了開放型作業(yè):一以太陽的自述形式向家長介紹太陽;二收集有關太陽的資料,辦一期手抄報,展覽后評選“天文小博士”。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為學生學習上的拓展與表現提供平臺。使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增長自然知識,學習用聯(lián)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發(fā)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同時也接觸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特點,更了解大自然的奧秘,同時培養(yǎng)動手創(chuàng)新能力。

三、啟示與結論。

1、在語文教學中,科技作品讀寫,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人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往往能誘導孩子探索知識的奧秘,對科學產生熱情和向往,并能使學生在科學實踐中得到樂趣。利用科技作品進行讀寫訓練,能促使學生把“好奇心”發(fā)展為“科學的好奇心”,擴大學生的興趣范圍,引導學生發(fā)現平時不注意的現象和覺得深奧的科學知識,從而產生探究科學知識的期望和興趣。

2、在語文教學中,挖掘科普知識內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

在深刻挖掘課文中的科普知識內涵,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之后,許多學生常能體會到一個創(chuàng)造發(fā)明或自然現象揭密的背后,都凝聚著科學家的聰明、智慧的思維火花,始終如一、孜孜不倦的科學態(tài)度,尊重事實、注重調查的科學方法,不畏艱難、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質疑尋思、敢于創(chuàng)新的靈活思想等。這些無不使學生深受感動和敬佩,無不激勵和促動著學生的行為。

3、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科技教育,有利于學生學習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在教學滲透科技教育過程,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情緒激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同時激發(fā)和誘引了學生全面、廣度、周到、嚴謹地主動探索,積極思考的思維方式。

通過研究實踐,在科技教育中,學校教育是主陣地,課堂教學是主渠道。只要在語文教學中靈活地運用教材,講授得法,使語文教學與科技教育兩者處在一個統(tǒng)一體中,就能使語文教學中的科技教育收到實效。

四、參考文獻:

1、《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人民出版社。

2、《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上海教育出版社。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