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幫助鞏固和強化自己的學習成果。寫心得體會時,要注意積極正面的態(tài)度和表達方式,避免消極和抱怨的情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一
圖形與幾何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在小學階段包括“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和“圖形的位置與運動”兩個主題。學段之間的內容相互關聯提升,有著清晰的知識架構與方法積累。
在圖形的認識和測量方面,學生經歷從具體形象的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從而認識圖形的特征,感悟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關系。圖形的測量教學中,學生從自主確定單位展開度量過渡到基于度量單位理解圖形長度、角度、周長、面積、體積,經歷從“單位多樣”到“單位統(tǒng)一”的過程——從自主量到統(tǒng)一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步理解量的大小是可以度量的,理解度量需要一個標準去比—單位,這個單位可以多樣。理解用統(tǒng)一的單位去度量是必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技能在傳遞上,而是關注學生通過學習知識技能形成了什么樣的一個人,形成什么樣的素養(yǎng),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不再是讓學生作為旁觀者,而是發(fā)生情感意義的聯系。以下是我對于圖形與幾何領域第二學段的學習體會。
圖形與測量中的內容要求之一是:“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認識面積單位厘米^2、分米^2、米^2;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地選擇單位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和面積,會進行測量?!?/p>
我想,在進行長度單位教學時,我們可以依托生活中的豐富材料,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畫一畫、找一找、估一估和量一量等系列活動,讓學生擁有深度體驗,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比如通過在學具中尋找厚度大約1毫米物品的活動,用手比劃1毫米,借助實際物品的比較,進一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李江輝老師在《杭州市2022年小學數學“量感培養(yǎng)”專題教學研討活動》中所執(zhí)教的《1千米有多長》,他引導學生選擇素材介紹1千米,如熟悉的操場、1個小朋友手臂張開的長度、大巴車的長度、樓房的高度、來福士的高度、前測中步行100米的步數時間、跑100米的時間等。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體驗,通過推理、想象,從不同維度和路徑將“千米”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初步形成1千米的表象,發(fā)展量感。
在認識面積單位時,要注重實踐操作,允許學生自由尋找活動材料,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積累豐富的面積測量經驗,交流個性化學習成果。通過確立標準,到優(yōu)化標準,再到統(tǒng)一標準,最后“度量”,讓學生體驗與理解度量的本質結構和數學方法,甚至能跳出數學學科,建立生活中的度量價值觀,滲透學科育人。王力明在《面積單位》一課中,先引導學生用本子去度量兩幅畫的大小,學生發(fā)現本子的表面就可以作為衡量這兩幅畫面積大小的工具。緊接著引導學生發(fā)現物體的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如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都可以作為衡量面積的標準。度量單位可以有多種,僅僅是描述大小并且可以理解的時候,不一定需要用規(guī)定的度量單位。但為了便于交流和比較,需要有統(tǒng)一的度量單位。如果度量單位不統(tǒng)一,我們就難以進行交流和比較,在認知沖突中啟發(fā)學生建立面積單位標準的必要性。這是多種單位去度量到同一單位去度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感悟到原來度量單位可以多種多樣,但是為了便于交流和比較,我們還是需要用統(tǒng)一的度量單位。
恰當地選擇單位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和面積,就需要明晰知識的產生過程。只有學生對度量的對象有比較清晰的感知時,才能做出判斷、才能利用頭腦中的單位表象、度量經驗和空間想象,合理判斷或估計度量結果。這不是技能而是一種能力,是思維層面上的。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是指能基于度量單位的變化轉化度量結果。比如紙板箱用1立方分米去度量,是幾立方分米?如果換成立方米去度量,是多少立方米?可能1立方米不到。如果用立方厘米去度量,可能是幾千、幾萬立方厘米。
郭華老師《新課標: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這一講座中提到:課程結構化的意義是讓學生成為主體,讓學生的活動進來,不斷反復理解和運用。不僅僅有分析、歸納、綜合、思維的部分,還有悟的部分,發(fā)生意義關聯。一切舊的東西都能生發(fā)成新的東西,一切新的東西都蘊含著舊的東西。發(fā)現學習可以縮短高級知識和低級知識的距離。讓學生發(fā)現新知識,越來越有自信。數學知識隨著學段的增加,呈現著螺旋式上升的結構,各學段之間的知識和方法都是關聯的,我們要讓學生搭建清晰的知識結構,在不斷容納新知的過程中豐富充盈知識結構。讓舊知得到鞏固與拓展,讓新知在舊知的滋養(yǎng)下不斷生長、開出燦爛的花朵。
最近我外出培訓時,我發(fā)現每節(jié)課的尾聲,老師都會問學生“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這是基于數學的知識技能展開回顧,而當我聽到一個老師問“今天這節(jié)課你是怎么學會的?”時,我感受到了老師對于知識形成過程的關注。這是基于數學學習的方法經驗和數學的思想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在今后的課堂中,我也會多多提問“你是怎么學會的?”讓學生完整經歷探究的過程,明晰知識的產生由來,這是高于知識層面的數學本質理解,也是高于技能層面的數學思維活動。注重體驗與經驗積累,讓學生在增長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與能力素養(yǎng)。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二
一、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并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占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著,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guī)律去觀察。
例如,在教學“數一數”時,一幅生動美麗的校園圖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馬上被畫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熱鬧場面吸引住了,非常高興,津津有味地看起來。這時教師不急于把問題提出來,牽制學生的注意力,而是給他們一定的時間隨意看自己想要看的,還可以說說圖上有什么。當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后,教師再提出要求,如:“這里還有許多數學知識呢!圖上畫的是什么?各有什么?你們找一找?!边@樣把學生的興趣引到數學上,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觀察,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問題上,自覺地按老師的要求觀察,教師可適時地指導觀察方法,有意引導他們按順序觀察。這樣分兩個階段進行觀察,先讓學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觀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隨著知識點的增多,對觀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們的觀察漸漸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細,由局部到整體,從而學會了觀察的方法。
二、利用教材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fā)展和思維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圖啟發(fā)學生說,首先鼓勵每一位學生試說,并且不作統(tǒng)一要求,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所觀察到的說出來,接著再同桌互相說,這樣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也進了一步。
例如:在教學“比大小”時,可先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先觀察并說說圖中畫的有什么?學生通過觀察,可能會說:“圖上畫有猴子和一些水果?!边€可能說:“圖上有3只猴子和4個梨、3個桃、2個香蕉。”對這些同學的回答,教師要給予肯定。然后教師再單獨出示3個猴子和3個桃,問:“誰多誰少?”學生可能會說:“一樣多”。教師可引導學生:“誰能把話說得完整一些?”從而引導學生回答:“猴子和桃子一樣多。”這時,教師再出示3個猴子和2個香蕉,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學生可能說:“猴子多,香蕉少?!苯處熢俪鍪?個猴子和4個梨,學生可能說:“猴子少,梨多?!苯處熆梢砸龑В骸皠偛拍銈冋f猴子多,現在又說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還是少呢?猴子、香蕉、梨這三種水果比較,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誰最多?誰最少?這句話怎樣說合適?請同學們小組討論討論?!边@樣,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討論時各自都發(fā)表意見,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機會。然后,各組代表匯報:“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p>
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明確了物體的大小多少是從比較中得到的,又讓學生把圖的內容說得連貫、完整、具體,從而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綜合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同時也保留著直觀動作思維形式。教師要從學生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fā),本著數學來源于生活這一事實,自始至終都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引入課題,創(chuàng)設操作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
例如:在教學“7的組成”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拿出7根小棒,再讓學生把這7根小棒分成兩堆。放手讓學生自己擺小棒,很快學生馬上就得出不同種分法,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很快就得出了7的組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培養(yǎng)技能、技巧,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
四、發(fā)揮小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這樣教學,既發(fā)揮了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的思路得以開拓,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煉。
總之,新教材為我們教學改革提供了極為方便而豐富的資源,它系統(tǒng)有效地培養(yǎng)和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場地,也給師生交往、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交流提供了條件。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三
通過學習《20__年版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并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yōu)樵趯W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了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小學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通過這次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標,再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F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chuàng)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chuàng)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系,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yǎng)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于打破常規(guī),突破傳統(tǒng)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tǒng)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于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于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fā)表見解,并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fā)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逐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四
2022版新課標的出現,給小學數學教學改進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曹培英教師就小學數學教學改進談了自己的研究,他認為教學改進的基礎工作就是兩個吃透,應該在教學改進中立足兒童,彰顯數學,創(chuàng)新實踐。曹教授在介紹教學改進的過程中,既有理論上的引領,又有課堂的實例支撐,在學習之后筆者有了一些感悟。
小學數學教材是經過反復實踐與修訂的,其中單元和課時內容的安排都自有深意。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先讀懂數學,讀懂教材編寫和分布的用意。數學學習是螺旋式的,每一冊學習的內容都是學生后續(xù)學習的基礎,教材中單元的安排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例如曹教授提到的表內除法(一)和表內除法(二)之間就隔了一個圖形的運動(一)單元,教材這樣的安排是為了避免學生的厭倦效應,同時可以插入鞏固時間,讓學生學習表內除法更扎實有效。那么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做的就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數學的知識結構巧妙靈活的運用教材。
數學是講道理的,當我們面對小學生時,需要選擇適合小學生的方式去講清數學的道理。例如曹教授在介紹被減數中間有0的連續(xù)退位減法一課中,學生理解算理才是關鍵,以“計算100-78,是把100分成()個十和()個一”為課后測試,發(fā)現答對的學生認識不到一半,也就是學生對借位的理解還不到位。在教學中啟發(fā)學生理解算理把1個百分成9個十和10個一,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后續(xù)學習中也能把知識運用到小數減法中,如計算1-0。78,通常是把1分成()個0。1和()個0。01,學生的正確率就很高。
曹教授在講座中談到6點關于教學改進的主要測量,包括:立足兒童,彰顯數學;基于單元,著眼整體;專題研究,上掛下聯;發(fā)璞歸真,用活教材;轉變教學形態(tài),提高課堂效能;關注評價,循證改進。在教學中堅持小學數學的“本色”,在具體課例中考慮知識安排的合理性,知識的學習內容安排是否符合學生學情。從課時設計走向單元整體設計,從一課內容走向一個知識體系。在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專題研究中,思考如何落實到相關單元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钣媒滩模跁袑W,在做中學,在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中學習掌握新知識。改變課堂教學形態(tài),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當堂鞏固的時間,真正實現減負。逆向設計,在教學中注重目標、評價和設計,及時有效地進行反饋。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五
小學數學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和數學思維能力的基礎,而課程的規(guī)范與執(zhí)行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效至關重要。通過參與小學數學課程規(guī)范心得分享活動,我深深體會到了規(guī)范課程的重要性。在課堂上,規(guī)范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行為,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和合作能力。
第二段:規(guī)范教學方法。
規(guī)范教學方法是小學數學課程規(guī)范的重要方面。在我參與的數學課程中,教師將數學概念和原理有機地融入教學實踐中,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還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如示范、講解、引導、討論等,保證了教學過程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這種規(guī)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樂趣,并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第三段:規(guī)范學習行為。
規(guī)范學習行為是小學數學課程規(guī)范的另一個方面。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保持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包括專心聽講、積極參與、互相配合等。這種規(guī)范的學習行為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律和合作能力,讓他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我的觀察中,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他們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共同進步。這種規(guī)范的學習行為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
第四段:規(guī)范課程管理。
規(guī)范課程管理是保證小學數學課程順利進行的基礎。在我的實踐中,我發(fā)現教師在課堂上精心組織,嚴格按照課程計劃展開教學活動。同時,教師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差異化教學,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展,并及時進行反饋。這種規(guī)范的課程管理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課堂效率,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通過規(guī)范課程管理,教師不僅讓學生獲得了更好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
第五段:總結。
通過參與小學數學課程規(guī)范心得分享活動,我深刻認識到規(guī)范課程的重要性。規(guī)范教學方法、規(guī)范學習行為和規(guī)范課程管理相輔相成,共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素養(yǎng)。學生在規(guī)范的課堂氛圍中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作為教師,我們應積極探索、推行規(guī)范化課程,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更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六
教學改進是教學研究的永恒話題,是常講常新的教研話題。曹培英教授就“教學改進”這一話題,結合當今數學研究熱點“大單元”,認為教學改進不能追求熱點、人云亦云,更應當立足于教學實際,具體問題具體突破,從典型單元入手,逐一改進、各個突破,最后以點帶面、全面覆蓋。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統(tǒng)一,除了對教材與學科知識的充分解讀,教學改進更離不開對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的分析與教師的教學經驗?;谶@樣的認識,曹教授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提出了六點教學改進的策略,讓筆者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20xx年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內容的選擇要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學科體系,體現數學的學科特征,同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教學平均數時,原先由拍皮球比賽引入,貼近兒童但缺少統(tǒng)計意義,現在改為有測驗平均分引入,兒童有感覺能理解,但無法把全班學生的平均數計算出來,不利于導出計算方法,難以感悟移多補少。又有老師嘗試調查兒童身高并給出正態(tài)分布圖,但在實踐中很難得到標準的`正態(tài)分布圖,操作不具備普適性。
如何找到兒童與數學的平衡點呢?研究表明,要走出兩個誤區(qū):用平均數使比賽公平、人數不等請平均數幫助。人教版教材中設計四個同學收集塑料瓶,求四人的平均數的情境,出示形象的象形統(tǒng)計圖也有助于學生感悟移多補少。蘇教版教材設計比較分析男女生套圈水平,引導學生用一個數(平均數)代表一組數來比較,除此之外,還能從可視化的兩組圖中發(fā)現平均數能代表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平均數在最大、小值之間,并發(fā)現移多補少的方法,滲透離差代數和為0,修改其中一個數還能幫助學生感悟離散情況的比較。由此,兒童情境也有了統(tǒng)計意義,也能走向深度學習!
現在各地都在研究“單元設計”,從“課時設計”到“單元設計”,前進了一大步。單元視角包括兩個內容:同一個單元的內容和同一個知識體系的內容,在單元設計時,以知識點之間的共同點為起點整合架構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從整體上建構知識網絡。
在教學體積與容積時,如何辨析體積與容積的概念?在“課時主義”眼光下,一位老師精心設計了利用封住的紙箱和五個“一個套一個”的紙箱,幫助學生感悟容積變了、體積不變,對體積與容積進行辨析?!皢卧w設計”眼光下,將體積和體積單位放在一起,利用三個層層遞進的問題:長度單位用什么表示?面積單位用什么表示?體積單位呢?學生能馬上類推出答案,而在學了體積計算后,用“求體積量外面,求容積量里面”一句話就能對體積和容積進行辨析。
當然,核心素養(yǎng)具有一致性和發(fā)展性,在基于單元的前提下,我們更要著眼于整個內容領域,甚至中小學內容的銜接。
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在學生參與其中的教學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的,課標對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表現及內涵做出了充分梳理,在小學階段的11個主要表現中,每一個核心素養(yǎng)都要落實到相關單元每節(jié)課的教學。
教育部質量監(jiān)控中心的命題能力指標中,問題解決能力占了36%。在問題解決案例“小松鼠裝松果,42個裝一罐,已經裝好273罐,還剩978個沒有裝。一共能裝多少罐?”時,要充分分析量和量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方法解決,即從條件入手想和從問題入手想;當把題目中的數據改成簡單的數據時,學生馬上就能利用數感快速解決問題,便失去了對分析法和綜合法的能力考察。
也就是說,在教學問題解決時,我們除了要啟發(fā)學生通過分析量和量之間的關系以掌握數學方法外,更要關注題目中的數字,特別是簡單數字對問題解決產生的干擾,以引導學生著重考慮量和量之間的關系,而非數字變難了就不會做了。
總而言之,教學改進要自覺摒棄假大空,立足于學生與教材,結合教學經驗,堅持實事求是,用實踐檢驗理論,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
讓改進發(fā)生在每節(jié)課上,落實在學生身上!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七
通過解讀小學數學新課標,我對于新課標的理念有了很多新的認識。課標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明確了數學課程的性質和地位,闡述了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提出數學課程目標與內容標準,并對課程實施(教學、評價、教材編寫)提出建議,對于身為數學教師的我,深有幫助!下面就談一談我對雙基變四基,雙能變四能的一些學習體會:
與20xx年版相比,數學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規(guī)范、明了和全面。其中新課標修改后最大的變化是:
20xx年版“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20xx年版“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并把“四基”與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進行整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課標》修訂中在繼承我國數學教育注重“雙基”傳統(tǒng)的同時,突出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在強調發(fā)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之上,增加了發(fā)現和提出問題能力的課程目標。
我們能感受到現代數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學習的靈魂,它是伴隨學生知識、思維的發(fā)展逐漸被理解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學生數學活動中積累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能力,最終通過自身的學習轉化為創(chuàng)造能力。這對于學習數學、發(fā)展能力、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回顧自己比較熟悉雙基教學的操作程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大部分可以得到落實。欠缺的是對基本能力和基本觀念態(tài)度進行理論和實際操作程序相結合的研究和實踐,但是如何找到中間的平衡點,是個難點。四基對老師的要求更高,整個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對教師各方面的要求都會很高,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才會有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和個人發(fā)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數學基礎、數學準備和發(fā)展方向,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使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因此如何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需要我們數學教師潛心思考與研究的。我們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和數學活動經驗積累。
通過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系,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時時反思我的課堂,不斷提升,充實自己,將課標中的理念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之上,使自己的教學更有實效。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八
20xx版新課標的出現,給小學數學教學改進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曹培英教師就小學數學教學改進談了自己的研究,他認為教學改進的基礎工作就是兩個吃透,應該在教學改進中立足兒童,彰顯數學,創(chuàng)新實踐。曹教授在介紹教學改進的過程中,既有理論上的引領,又有課堂的實例支撐,在學習之后筆者有了一些感悟。
小學數學教材是經過反復實踐與修訂的,其中單元和課時內容的安排都自有深意。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先讀懂數學,讀懂教材編寫和分布的用意。數學學習是螺旋式的,每一冊學習的內容都是學生后續(xù)學習的基礎,教材中單元的安排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例如曹教授提到的表內除法(一)和表內除法(二)之間就隔了一個圖形的運動(一)單元,教材這樣的安排是為了避免學生的厭倦效應,同時可以插入鞏固時間,讓學生學習表內除法更扎實有效。那么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做的就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數學的知識結構巧妙靈活的運用教材。
數學是講道理的,當我們面對小學生時,需要選擇適合小學生的方式去講清數學的道理。例如曹教授在介紹被減數中間有0的連續(xù)退位減法一課中,學生理解算理才是關鍵,以“計算100-78,是把100分成()個十和()個一”為課后測試,發(fā)現答對的學生認識不到一半,也就是學生對借位的理解還不到位。在教學中啟發(fā)學生理解算理把1個百分成9個十和10個一,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后續(xù)學習中也能把知識運用到小數減法中,如計算1-0.78,通常是把1分成()個0.1和()個0.01,學生的正確率就很高。
曹教授在講座中談到6點關于教學改進的主要測量,包括:立足兒童,彰顯數學;基于單元,著眼整體;專題研究,上掛下聯;發(fā)璞歸真,用活教材;轉變教學形態(tài),提高課堂效能;關注評價,循證改進。在教學中堅持小學數學的“本色”,在具體課例中考慮知識安排的合理性,知識的學習內容安排是否符合學生學情。從課時設計走向單元整體設計,從一課內容走向一個知識體系。在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專題研究中,思考如何落實到相關單元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钣媒滩?,在書中學,在做中學,在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中學習掌握新知識。改變課堂教學形態(tài),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當堂鞏固的時間,真正實現減負。逆向設計,在教學中注重目標、評價和設計,及時有效地進行反饋。
史寧中教授認為,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應該是能夠適應學生社會發(fā)展及終身發(fā)展需要的、學生必須具備的、起重要作用的數學素養(yǎng)。其既包括數學自信、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也包括理性精神、責任擔當等在數學中的具體表現,包括數學關鍵能力,也包括數學思維方式。郭華教授這樣詮釋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不是單一該學科的素養(yǎng),本質作用在學生身上,做到“目中有人”,學生在獲得該學科知識與技能后轉化為自身的素養(yǎng),這才是學科素養(yǎng)。
追本溯源,核心素養(yǎng)的對象是學生,我們判斷素養(yǎng)是否達標的依據依然是學生本身對該學科的素養(yǎng)水平。在20xx年新版的課標中更是研制了學業(yè)質量標準,學業(yè)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yè)成就具體表現特征的整體刻畫。其目的就是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核心素養(yǎng)具有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表現。新版課標中將原來的十大數學核心素養(yǎng)變?yōu)槭?,“量感”進入視野,也就是主要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系的直觀感知。隨之而來,在義務教育階段,圖形與幾何在各個學段的要求也發(fā)生著變化。
課標在第一學段中新增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簡單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能對圖形進行分類,會用簡單的圖形拼圖。在圖形認識與測量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量感。學業(yè)質量基于此提出學生能結合生活中的事物,認識并描述常見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特征,會對常見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量感,能對物體、圖形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入手,大膽說出生活中常見物體的原型就是我們數學中的立體圖形,將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進行聯系,說出立體圖形中某一個面對應的平面圖形,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讓學生通過一些操作活動,感受立體圖形與對應的平面圖形的關系,感受圖形的特征,形成空間觀念。還可以讓學生采用類似蓋印的方法,把物體的一個面印在紙上,得到平面圖形,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空間想象力,另一方面能夠感受中國傳統(tǒng)的印章文化。
課標在第二學段中新增會用直尺和圓規(guī)做一條直線等于已知線段,這項“尺規(guī)作圖”的加入明晰了尺規(guī)作圖的教學價值:借尺規(guī)作圖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借尺規(guī)作圖發(fā)展學生幾何直觀水平,借尺規(guī)作圖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借尺規(guī)作圖積淀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相比較20xx年版課程標準在小學階段只是要求掌握畫圖的技能和方法,但是新版課標中的“作圖”使一線教師格外重視。因此,作為教師,引導學生尺規(guī)作圖前要先觀察、分析、思考、預測、判斷,再動手作圖,不僅要讓學生在作圖之后知曉為什么這樣作的道理,更要讓學生在作圖之前知道這樣操作的原因。
讓學生通過幾何作圖的方法,在操作過程中形成對幾何圖形的感覺,感受兩點確定一條線段的意義;體會用直尺可以確定直線,用圓規(guī)的兩腳可以確定線段的長短。具體方法:利用直尺畫一條直線,用圓規(guī)確定給定線段的長度,在直線上確定兩個端點,從而作出與給定線段等長的線段。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用直尺和圓規(guī)構建各種可以實現的圖形。
課標在第三學段中新增體驗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但是對于會通過度量的方法對體積、面積進行疊加從而得出計算公式仍然是重中之重。學業(yè)質量依據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為能計算圖形的周長(或表面積)、體積,能描述圖形的位置和運動,形成量感、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對立體圖形的測量,理解長度、面積、體積都是相應度量單位的累加。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形成空間觀念和推理意識。
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有規(guī)劃做事的習慣和判斷結論的能力。引導可以數出圖形包含的完整小正方形的數量,或者數出圖形包含的以及邊緣接觸到的所有小正方形的數量,用數量估計圖形的面積。通過數一數,來感知面積就是度量的疊加。引導學生發(fā)現,第一種方法估計的面積比實際面積小,第二種方法估計的面積比實際面積大,由此作出結論,實際面積在這兩個估計值之間。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引導他們理解:如果將小正方形等分成更小的正方形,可以得到更接近實際面積的估計值。
在小學階段,數學核心素養(yǎng)具有一般性、階段性的特征。低學段更具體、更側重意識。高學段更一般、更側重能力。因此,教學在進行教學時,以核心數學為載體,學業(yè)質量為標桿,從生活中感知數學,在操作中感悟本質。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九
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科一直是我們學生所接觸的重點科目之一,無論我們將來從事什么職業(yè),數學知識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為了取得好成績和更好的未來,我們需要學習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在我的學習過程中,我不斷地探索和學習,受益良多。
首先,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可以提高我們的思考能力。學習益智數學課程,我們會了解更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通過思維訓練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思考能力。在課堂上,老師為我們提供了許多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需要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并嘗試,這不僅可以鍛煉我們的動手實踐能力,還可以讓我們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考方法。
其次,小學數學益智課程有助于我們提升計算能力。在計算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每個細節(jié),提高精度,這些細節(jié)使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計算過程。而當我們的計算精度和速度提高后,我們可以更快地完成任務,并更加自信地面對考試與挑戰(zhàn)。
最后,小學數學益智課程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科學。數學科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許多領域都有應用。例如,我們可以通過數學模型來研究地圖和天氣預報;我們可以通過微積分來進行物理學和化學的建模和求解;我們也可以通過統(tǒng)計學來解決社會科學中的問題。通過數學的學習,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其他科學知識。
總之,小學數學益智課程是我們在數學學科中必須要掌握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加強我們的計算能力,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我相信,在接下來的學期中,我會繼續(xù)學習并通過這些課程提高自己的能力。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十
在小學階段,數學益智課程是我們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這門課程,我們不僅可以學習到基本的算術運算,更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邏輯思維和數學思維能力。下面,我將分享我對小學數學益智課程的心得體會。
首先,數學益智課程教會我如何快速計算。在課堂上,老師會教我們一些計算技巧,例如簡便乘法、用近似值估算、連加連減等。這些技巧不僅可以節(jié)省計算時間,還有助于我們提高計算準確率。通過這些技巧的學習,我逐漸掌握了快速計算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靈活地應用到實際問題中。
其次,數學益智課程讓我懂得了數學知識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運算,還需要學習一些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例如計算周長、面積、體積等。這些知識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在購買物品時需要計算價格、在裝修時需要計算房間的面積。通過數學益智課程,我意識到數學知識對我們日常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數學益智課程還教會了我如何對事物進行邏輯思考。數學思維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更快、更準確地解決問題,更好地理解周圍的事物。在小學數學益智課程中,老師會給我們許多練習題和考試,這些題目都需要我們通過邏輯思考來解決。通過不斷地練習,我逐漸掌握了邏輯思考的方法,并在其他學科中也得到了更好的應用。
總之,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通過這門課程,我學會了如何快速計算、數學知識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以及邏輯思維的重要性。這些知識和能力,對我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十一
在小學階段,數學課程是每個學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掌握運算規(guī)則和基本概念,還需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高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課上,我始終將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相結合,不斷探索和總結,從而獲得了一些益智的心得體會。
首先,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數學課程需要我們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和認真復習。我們應該尊重數學的嚴謹性和邏輯性,不斷鉆研其中的奧秘,從而理解數學所強調的精確性和一貫性。此外,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善于借助相關的學習資源,如數學教材、參考書籍、數學網站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逐漸掌握數學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注重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數學課程不僅僅是記憶和背誦,更重要的是掌握通用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以及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需要通過練習和模擬實際問題的方法,不斷提高我們的解題技能和思維能力。同時,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獨立探索的習慣,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此外,數學課程還要求我們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是一門注重邏輯的學科,需要我們從每個問題的關系和內部邏輯出發(fā),逐步分析和思考,找出問題的矛盾點和不足之處,進而通過各種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在解決代數中的方程題目時,我們需要先進行方程的變形,然后通過不斷的計算和化簡來得到方程的解,并驗證是否正確。這樣的步驟需要我們具有較強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才能解決問題。
總之,小學數學課程雖然需要我們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學習數學所帶來的收獲和益智是非常豐富的。通過學習數學,我們可以加深我們對邏輯思考和數學原理的理解,提高我們的解題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夠對生活中的問題有一個更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希望大家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堅持學習、勤于思考、勤于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十二
在圖形的認識和測量方面,學生經歷從具體形象的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從而認識圖形的特征,感悟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關系。圖形的測量教學中,學生從自主確定單位展開度量過渡到基于度量單位理解圖形長度、角度、周長、面積、體積,經歷從“單位多樣”到“單位統(tǒng)一”的過程——從自主量到統(tǒng)一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步理解量的大小是可以度量的,理解度量需要一個標準去比—單位,這個單位可以多樣。理解用統(tǒng)一的單位去度量是必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技能在傳遞上,而是關注學生通過學習知識技能形成了什么樣的一個人,形成什么樣的素養(yǎng),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不再是讓學生作為旁觀者,而是發(fā)生情感意義的`聯系。以下是我對于圖形與幾何領域第二學段的學習體會。
圖形與測量中的內容要求之一是:“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認識面積單位厘米^2、分米^2、米^2;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地選擇單位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和面積,會進行測量。”
我想,在進行長度單位教學時,我們可以依托生活中的豐富材料,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畫一畫、找一找、估一估和量一量等系列活動,讓學生擁有深度體驗,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比如通過在學具中尋找厚度大約1毫米物品的活動,用手比劃1毫米,借助實際物品的比較,進一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李江輝老師在《杭州市20xx年小學數學“量感培養(yǎng)”專題教學研討活動》中所執(zhí)教的《1千米有多長》,他引導學生選擇素材介紹1千米,如熟悉的操場、1個小朋友手臂張開的長度、大巴車的長度、樓房的高度、來福士的高度、前測中步行100米的步數時間、跑100米的時間等。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體驗,通過推理、想象,從不同維度和路徑將“千米”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初步形成1千米的表象,發(fā)展量感。
在認識面積單位時,要注重實踐操作,允許學生自由尋找活動材料,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積累豐富的面積測量經驗,交流個性化學習成果。通過確立標準,到優(yōu)化標準,再到統(tǒng)一標準,最后“度量”,讓學生體驗與理解度量的本質結構和數學方法,甚至能跳出數學學科,建立生活中的度量價值觀,滲透學科育人。王力明在《面積單位》一課中,先引導學生用本子去度量兩幅畫的大小,學生發(fā)現本子的表面就可以作為衡量這兩幅畫面積大小的工具。緊接著引導學生發(fā)現物體的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如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都可以作為衡量面積的標準。度量單位可以有多種,僅僅是描述大小并且可以理解的時候,不一定需要用規(guī)定的度量單位。但為了便于交流和比較,需要有統(tǒng)一的度量單位。如果度量單位不統(tǒng)一,我們就難以進行交流和比較,在認知沖突中啟發(fā)學生建立面積單位標準的必要性。這是多種單位去度量到同一單位去度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感悟到原來度量單位可以多種多樣,但是為了便于交流和比較,我們還是需要用統(tǒng)一的度量單位。
恰當地選擇單位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和面積,就需要明晰知識的產生過程。只有學生對度量的對象有比較清晰的感知時,才能做出判斷、才能利用頭腦中的單位表象、度量經驗和空間想象,合理判斷或估計度量結果。這不是技能而是一種能力,是思維層面上的。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是指能基于度量單位的變化轉化度量結果。比如紙板箱用1立方分米去度量,是幾立方分米?如果換成立方米去度量,是多少立方米?可能1立方米不到。如果用立方厘米去度量,可能是幾千、幾萬立方厘米。
郭華老師《新課標: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這一講座中提到:課程結構化的意義是讓學生成為主體,讓學生的活動進來,不斷反復理解和運用。不僅僅有分析、歸納、綜合、思維的部分,還有悟的部分,發(fā)生意義關聯。一切舊的東西都能生發(fā)成新的東西,一切新的東西都蘊含著舊的東西。發(fā)現學習可以縮短高級知識和低級知識的距離。讓學生發(fā)現新知識,越來越有自信。數學知識隨著學段的增加,呈現著螺旋式上升的結構,各學段之間的知識和方法都是關聯的,我們要讓學生搭建清晰的知識結構,在不斷容納新知的過程中豐富充盈知識結構。讓舊知得到鞏固與拓展,讓新知在舊知的滋養(yǎng)下不斷生長、開出燦爛的花朵。
最近我外出培訓時,我發(fā)現每節(jié)課的尾聲,老師都會問學生“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這是基于數學的知識技能展開回顧,而當我聽到一個老師問“今天這節(jié)課你是怎么學會的?”時,我感受到了老師對于知識形成過程的關注。這是基于數學學習的方法經驗和數學的思想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在今后的課堂中,我也會多多提問“你是怎么學會的?”讓學生完整經歷探究的過程,明晰知識的產生由來,這是高于知識層面的數學本質理解,也是高于技能層面的數學思維活動。注重體驗與經驗積累,讓學生在增長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與能力素養(yǎng)。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十三
20__版新課標的出現,給小學數學教學改進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曹培英教師就小學數學教學改進談了自己的研究,他認為教學改進的基礎工作就是兩個吃透,應該在教學改進中立足兒童,彰顯數學,創(chuàng)新實踐。曹教授在介紹教學改進的過程中,既有理論上的引領,又有課堂的實例支撐,在學習之后筆者有了一些感悟。
小學數學教材是經過反復實踐與修訂的,其中單元和課時內容的安排都自有深意。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先讀懂數學,讀懂教材編寫和分布的用意。數學學習是螺旋式的,每一冊學習的內容都是學生后續(xù)學習的基礎,教材中單元的安排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例如曹教授提到的表內除法(一)和表內除法(二)之間就隔了一個圖形的運動(一)單元,教材這樣的安排是為了避免學生的厭倦效應,同時可以插入鞏固時間,讓學生學習表內除法更扎實有效。那么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做的就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數學的知識結構巧妙靈活的運用教材。
數學是講道理的,當我們面對小學生時,需要選擇適合小學生的方式去講清數學的道理。例如曹教授在介紹被減數中間有0的連續(xù)退位減法一課中,學生理解算理才是關鍵,以“計算100-78,是把100分成個十和個一”為課后測試,發(fā)現答對的學生認識不到一半,也就是學生對借位的理解還不到位。在教學中啟發(fā)學生理解算理把1個百分成9個十和10個一,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后續(xù)學習中也能把知識運用到小數減法中,如計算1-0。78,通常是把1分成個0。1和個0。01,學生的正確率就很高。
曹教授在講座中談到6點關于教學改進的主要測量,包括:立足兒童,彰顯數學;基于單元,著眼整體;專題研究,上掛下聯;發(fā)璞歸真,用活教材;轉變教學形態(tài),提高課堂效能;關注評價,循證改進。在教學中堅持小學數學的“本色”,在具體課例中考慮知識安排的合理性,知識的學習內容安排是否符合學生學情。從課時設計走向單元整體設計,從一課內容走向一個知識體系。在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專題研究中,思考如何落實到相關單元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钣媒滩模跁袑W,在做中學,在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中學習掌握新知識。改變課堂教學形態(tài),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當堂鞏固的時間,真正實現減負。逆向設計,在教學中注重目標、評價和設計,及時有效地進行反饋。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十四
史寧中教授認為,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應該是能夠適應學生社會發(fā)展及終身發(fā)展需要的、學生必須具備的、起重要作用的數學素養(yǎng)。其既包括數學自信、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也包括理性精神、責任擔當等在數學中的具體表現,包括數學關鍵能力,也包括數學思維方式。郭華教授這樣詮釋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不是單一該學科的素養(yǎng),本質作用在學生身上,做到“目中有人”,學生在獲得該學科知識與技能后轉化為自身的素養(yǎng),這才是學科素養(yǎng)。
追本溯源,核心素養(yǎng)的對象是學生,我們判斷素養(yǎng)是否達標的依據依然是學生本身對該學科的素養(yǎng)水平。在20__年新版的課標中更是研制了學業(yè)質量標準,學業(yè)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yè)成就具體表現特征的整體刻畫。其目的就是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核心素養(yǎng)具有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表現。新版課標中將原來的十大數學核心素養(yǎng)變?yōu)槭?,“量感”進入視野,也就是主要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系的直觀感知。隨之而來,在義務教育階段,圖形與幾何在各個學段的要求也發(fā)生著變化。
課標在第一學段中新增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簡單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能對圖形進行分類,會用簡單的圖形拼圖。在圖形認識與測量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量感。學業(yè)質量基于此提出學生能結合生活中的事物,認識并描述常見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特征,會對常見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量感,能對物體、圖形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入手,大膽說出生活中常見物體的原型就是我們數學中的立體圖形,將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進行聯系,說出立體圖形中某一個面對應的平面圖形,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讓學生通過一些操作活動,感受立體圖形與對應的平面圖形的關系,感受圖形的特征,形成空間觀念。還可以讓學生采用類似蓋印的方法,把物體的一個面印在紙上,得到平面圖形,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空間想象力,另一方面能夠感受中國傳統(tǒng)的印章文化。
課標在第二學段中新增會用直尺和圓規(guī)做一條直線等于已知線段,這項“尺規(guī)作圖”的加入明晰了尺規(guī)作圖的教學價值:借尺規(guī)作圖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借尺規(guī)作圖發(fā)展學生幾何直觀水平,借尺規(guī)作圖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借尺規(guī)作圖積淀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相比較20__年版課程標準在小學階段只是要求掌握畫圖的技能和方法,但是新版課標中的“作圖”使一線教師格外重視。因此,作為教師,引導學生尺規(guī)作圖前要先觀察、分析、思考、預測、判斷,再動手作圖,不僅要讓學生在作圖之后知曉為什么這樣作的道理,更要讓學生在作圖之前知道這樣操作的原因。
讓學生通過幾何作圖的方法,在操作過程中形成對幾何圖形的感覺,感受兩點確定一條線段的意義;體會用直尺可以確定直線,用圓規(guī)的兩腳可以確定線段的長短。具體方法:利用直尺畫一條直線,用圓規(guī)確定給定線段的長度,在直線上確定兩個端點,從而作出與給定線段等長的線段。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用直尺和圓規(guī)構建各種可以實現的圖形。
課標在第三學段中新增體驗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但是對于會通過度量的方法對體積、面積進行疊加從而得出計算公式仍然是重中之重。學業(yè)質量依據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為能計算圖形的周長(或表面積)、體積,能描述圖形的位置和運動,形成量感、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對立體圖形的測量,理解長度、面積、體積都是相應度量單位的累加。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形成空間觀念和推理意識。
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有規(guī)劃做事的習慣和判斷結論的能力。引導可以數出圖形包含的完整小正方形的數量,或者數出圖形包含的以及邊緣接觸到的所有小正方形的數量,用數量估計圖形的面積。通過數一數,來感知面積就是度量的疊加。引導學生發(fā)現,第一種方法估計的面積比實際面積小,第二種方法估計的面積比實際面積大,由此作出結論,實際面積在這兩個估計值之間。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引導他們理解:如果將小正方形等分成更小的正方形,可以得到更接近實際面積的估計值。
在小學階段,數學核心素養(yǎng)具有一般性、階段性的特征。低學段更具體、更側重意識。高學段更一般、更側重能力。因此,教學在進行教學時,以核心數學為載體,學業(yè)質量為標桿,從生活中感知數學,在操作中感悟本質。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十五
曹培英老師結合近年的“大概念”、“大單元”教學組織形式,指出:在教學中,我們不能盲目追隨熱點,而應當立足于教學實際,關注兒童的學習認知特點,關注數學教學的本色,提高學習效能?;谝陨系姆治觯芙淌诮Y合具體的教學案例,提出了六點教學改進的主要策略,讓筆者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20xx版新課標指出,教學中要改變過于注重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設計,推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體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以及學習內容與核心素養(yǎng)表現的關聯。
例如,在五年級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時,可以采用“單元整體設計”的思路,將體積與體積單位放在一起進行教學。對于體積和體積單位,學生其實是有一定的經驗的。第一,是感知物體占了多少空間的生活認知經驗;第二,是在學習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后,知識遷移上的經驗。那么,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系先前的.學習經驗進行對比、類推、遷移,利用三個層層遞進的問題幫助學生建立結構化的知識經驗:長度單位用什么表示?面積單位用什么表示?體積單位呢?通過這樣的提問與對比思考,學生不僅能夠自主得出答案,而且能更清楚地區(qū)分出長度、面積、體積間的區(qū)別與聯系。
當然,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要整體分析數學內容本質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分析主題一單元課時的數學知識和核心素養(yǎng)主要表現,確定單元教學目標,并落實到教學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整體設計,分步實施,促進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整體理解與把握,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教材凝結了優(yōu)秀專家、學者的智慧,教材是教學之本,而我們的課程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程實施校本化。因而不管是怎么樣的教學形式,我們都應當尊重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曹培英教授提倡,學數學應當關注從書中學,也應當是做中學,教師應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以“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為例,我們應當關注到,在情境上,教材將測蘋果的體積改成了測土豆、梨的體積,是因為當把蘋果放進水中,蘋果是懸浮的,不能完全使用排水法進行測量體積;而土豆、梨放入水中,則是沉在水底,可以采用排水法計算體積,說明我們的數學教學中也應當考慮到生活實際。而對于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的測量,曹教授給出了新思路——稱出體積:我們可以先測出1立方厘米的橡皮泥、梨的質量,再稱出它們的質量,最后計算出體積。
當我們把教材用出經驗、用出創(chuàng)意時,也就是達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發(fā)揮出每一堂課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在如今的“雙減”背景下,應該注重課程教學內容的結構化,改變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注重啟發(fā)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給予學生更多表達的機會、安靜思考的時間,用課程內容的結構化來引領、推動教學改革。
例如,學生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時,由于空間觀念意識較為薄弱,學生在學習中其實會遇到不少困難。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應用為例,練習題中經常會出現:“切”的問題——把一個長方體平行于底面切開,表面積增加20平方厘米,求長方體的體積;“拼”的問題——把兩個一樣大小的長方體拼在一起,面積減少60平方厘米,求原來正方體的體積;“增”的問題——把長方體的高增加3厘米,體積增加多少;“鑄”的問題——把一個正方體鐵塊鑄成一個長方體,求長方體的底面積……這類關于長方體實際應用的題目。有不少學生面對這些情境變化多樣的題目,往往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筆。面對這樣的學習現狀,我們不妨嘗試轉變課堂上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形態(tài),給學生動腦想、動手做的時間與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長方體的長、寬、高的變化,讓學習回歸本色,進而發(fā)展空間觀念。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當在有限的時間里講清楚最關鍵、最核心的概念、原理、基本方法,將知識結構轉變?yōu)閷W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讓學生能夠聞一知十,學會舉一反三。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十六
有了量感,數感終于不再孤單了。較數感而言,缺乏的是量感。數感與量感,形影相隨。這個臥室挺大的,大約15平方米,要的就是這種抽象的感覺,缺乏的也正是這種抽象的`能力。
強化運算能力,運算能力不是重復訓練、機械訓練,要連接算理與算法,學會合理選擇運算策略解決問題,促進推理能力的發(fā)展。9898x97-9797x98就是運算綜合能力的代表。
數學的美在于它能解釋大量的生活現象,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可以增強對數學的應用意識,數學是嚴肅的,同時也是藝術的。
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原來在邊緣,現在回歸正位。更多的體現為數學與自然的融合,給什么是數學,怎樣才能學好數學指明的方向。
每一個人都能獲得相應的數學發(fā)展,同時還能涌現出一大批數學人才這就是未來的教育。教育承擔提升國民素質的責任,更擔負著國家人才戰(zhàn)略。竭力培養(yǎng)學生適應未來發(fā)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fā)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小學數學益智課程心得體會篇十七
小學數學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和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課程之一。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得益于仔細研讀課程方案并且認真聽課。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對數學的認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成績。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課程方案的心得體會,以及我對小學數學學習的感悟。
首先,課程方案給予了我很多啟示。在使用課程方案前,我只是簡單地將數學當成了一門功課在學習,并沒有真正體會到其深層次的魅力。然而,課程方案通過為我提供詳細的學習目標和教學方法,使我開始逐漸從整體上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我發(fā)現數學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學科,而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通過學習數學,我可以培養(yǎng)邏輯思維,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并且為將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次,聽課是我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程方案為教師提供了詳細的教學指導,而我則通過認真的聽課,將這些指導付諸于實踐。通過觀察老師的講解方式和解題技巧,我學會了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老師耐心地解答我的問題,讓我對數學的理解更加深入。此外,課堂上的互動讓我增加了對數學的興趣,激發(fā)了我的求知欲望。聽課不僅幫助我鞏固已有的知識,還能夠拓寬我的數學視野。
第三,課程方案讓我明確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有些知識點對我來說比較難以理解和掌握。然而,課程方案給予了我很好的指導,讓我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通過課程方案中列出的重點和難點,我可以更加有目標地進行學習和復習。我會注重強化難點知識,利用多種形式的練習鞏固學習效果。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在數學學習中的困惑逐漸得到了解決,取得了更好的成績。
第四,課程方案促使我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課程方案要求我們每天堅持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并要求我們每節(jié)課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這讓我認識到,只有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夠在數學學習中取得突破。因此,我養(yǎng)成了每天按時完成作業(yè)、及時復習的好習慣。我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問題并且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也能夠提高我與他人合作和溝通的能力。
最后,通過學習數學,我對這門學科有了更多的體會和感悟。數學不再只是簡單的數字和計算,而是一個充滿智慧和美感的學科。它教會了我如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且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數學追求的是簡潔、嚴密和邏輯性,而這些特點在我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體現。我學到了如何進行邏輯推理,如何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這對我的成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總之,小學數學課程方案是我學習數學的重要工具。通過仔細研讀課程方案并認真聽課,我對數學的認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取得了好的成績。課程方案幫助我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促使我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讓我對數學有了更多的體會和感悟。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功課,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我將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xù)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水平。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辦公室打掃心得體會簡短(大全16篇)
- 時事新聞心得體會范本(匯總8篇)
- 最新地理的心得體會怎么寫(優(yōu)秀17篇)
- 2023年紹興紅色旅游心得體會實用(優(yōu)質10篇)
- 最新輔警從警心得體會范本(匯總20篇)
- 地理的心得體會及感悟(模板8篇)
- 2023年實習日記心得體會精選(通用16篇)
- 2023年黃山奇石的心得體會簡短(大全10篇)
- 最新學生服務同學心得體會(匯總8篇)
- 最新世界舞蹈史的心得體會(匯總19篇)
- 探索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的重要性(匯總14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體會與收獲大全(20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的實用指南(熱門18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模板(優(yōu)秀12篇)
- 個人簡歷電子版免費模板推薦(通用20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通用23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核心要點(專業(yè)16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申請流程(熱門18篇)
- 法制教育講座心得體會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總結與計劃(模板18篇)
- 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案例(專業(yè)13篇)
- 教師的超市工作總結與計劃(精選18篇)
- 單位趣味運動會總結(模板21篇)
- 禮品店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的重要性(實用16篇)
- 消防隊月度工作總結報告(熱門18篇)
- 工藝技術員工作總結(專業(yè)18篇)
- 大學學生會秘書處工作總結(模板22篇)
- 醫(yī)院科秘書工作總結(專業(y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