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家風家訓清明掃墓心得體會及收獲 清明節(jié)掃墓心得體會(二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6 11:17:55 頁碼:7
家風家訓清明掃墓心得體會及收獲 清明節(jié)掃墓心得體會(二篇)
2022-12-26 11:17:55    小編:ZTFB

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家風家訓清明掃墓心得體會及收獲一

家風家訓是什么?“溫州一家人——家風·記憶征集活動”在引發(fā)老百姓關注的同時,也喚起大家對當下家風家訓傳承的思考。

戀家不守土的溫州人,對家風家訓有著怎樣的理解?小家庭、小時代的家風家訓有哪些新變化?日前,記者通過網絡和街頭采訪,對125位市民進行問卷調查,受訪者中既有八旬老者,也有初長成的“00后”少年,其中“80后”“90后”占到了六成以上。調查中近半數受訪者遺憾地表示,家里缺失家風家訓;超過九成市民支持在新時代重倡家風家訓傳統(tǒng)。

家風家訓是什么?

六成家庭家風淡化

春節(jié)期間,央視關于“家風”的調查引發(fā)市民熱議。家風,一種無言的教育;家訓,一種有言的記憶,是否仍在潛移默化感染溫州人?

當被問及“您知道什么是家風家訓嗎”,67.2%的受訪者選擇“知道”,“不太了解”的人群則接近四分之一。追問受訪者對哪些家風家訓有所了解時,曾國藩家訓成為市民認知度最高的名人家訓,有27.7%的市民表示知道,其次認知度較高的名人家訓為朱子家訓和顏氏家訓。

普通溫州人家風家訓傳承情況如何?情況并不樂觀。在調查中,選擇“沒有整體性和明確的家風”、“對家風沒有印象”、“沒有家風”等選項的受訪者占到50.9%,接近六成。僅有18.5%的市民認為家里家風傳承很好,能代代傳承;有30.6%市民評價自家家風傳承較好,仍發(fā)揮著作用。

家風家訓淡化的背后,顯示著家風家訓教育和傳承正在弱化。調查顯示,市民對目前家風家訓教育現(xiàn)狀并不滿意,更多市民支持重提家風家訓。超過87.2%的市民支持重視家風家訓,有85.6%的市民認為家風家訓對社會風氣影響比較大。而少數認為重提家風家訓意義不大的市民則提出,他們最怕家風家訓的簡單提倡陷于空洞口號,希望教育能有實際意義。

家風傳承怎么樣?

年輕一代更陌生

是什么讓家風家訓漸漸淡出我們的生活和記憶?在采訪中,我們聽到市民的感慨:時代變了。

在問及“家風家訓是否會隨時代的發(fā)展而改變”時,有70.4%的受訪者表示肯定,16.8%的市民則稱不太確定。

時代對家風家訓的傳承產生怎樣的影響?記者通過對調查問卷的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家風家訓的記憶隨著受訪者的年齡段而變化,年輕一代新人類對家風家訓更顯陌生。

上世紀60年代前出生的市民普遍都知道什么是家風家訓;知曉率到“70后80后”降低了12.8%;“90后”知道家風家訓的人群僅占66%;“00后”的中小學生中,接近60%的孩子選擇“不知道”。

對家風家訓教育滿意度同樣隨年齡改變而變化。其中“70后”、“80后”是受訪者中滿意度最低的人群,僅有四分之一的“70后”認為自己家的家風家訓傳承“很好”或“較好”;這一數字到了“80后”再降低了2個百分點。在其他年齡段,選擇傳承“很好”或“較好”的市民則超過七成。

為什么“70后”“80后”對家風家訓現(xiàn)狀最不滿?“我們有了家庭、孩子,才發(fā)現(xiàn)怎么教育孩子是個難題。”80后孫小姐接受采訪時說,把孩子送去讀國學、讀朱子家訓就是為了能更好接受傳統(tǒng)教育。“我們小時候家長還憶苦思甜,讓我們刻苦努力,現(xiàn)在的小孩養(yǎng)尊處優(yōu),一點都不努力。”70后的陳女士正替青春期的孩子著急,她略感自責沒有言傳身教把好傳統(tǒng)傳下去。

家風家訓最重視:

勤儉寬厚誠信

傳統(tǒng)依靠言傳身教的家風家訓正受到新時代的挑戰(zhàn)?!靶r代”“新時代”該如何重倡家風家訓呢?

調查中,超過六成市民認為家風家訓很重要,不僅影響個體,也將反作用于家庭和社會,讓家庭更有凝聚力,弘揚社會正氣。85.6%的受訪者相信家風對社會風氣影響“很大”或“比較大”。當回答家風家訓的積極意義時,76%的市民認為家風家訓教育有利于個人品行塑造,68.8%的市民認為家風家訓有助于孩子家庭教育,66.4%的市民相信重視家風家訓能提高社會道德水平,半數受訪者認為傳承家風家訓能增進家庭成員和睦、保留獨特家庭文化。

哪些家風家訓是咱們“溫州一家人”最重視的品格?在“勤儉節(jié)約”、“誠實守信”、“寬厚待人”、“刻苦勤勉”、“自強獨立”等選項中,“勤儉節(jié)約”被最多溫州家庭奉為準則,有接近57%的市民回憶,自己的家風家訓與勤儉節(jié)約相關。溫州人同樣重視寬容待人、吃虧是福,有54%的市民認為從小家里人教育“寬厚待人”;有47%的受訪者認為“誠實守信”是家人最重視的品格。

面對家風家訓逐漸淡化的尷尬,現(xiàn)代家庭該如何培養(yǎng)家風、傳承家訓?接近七成的市民認為,好的`家風家訓應該建立在家庭成員經常交流的基礎上,有47.2%的受訪者建議家長不失時機教育孩子,有40.8%受訪者認為應注重分享家庭的獨特記憶。此外,兩成市民贊成可以借鑒名人典故進行教育。

最新家風家訓清明掃墓心得體會及收獲二

說起家風,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活靠自己。這感受的由來還要從父輩們的事情說起。

我爸爸兄弟三個。由于家庭貧窮,我爸老大,必須回農村老家照顧弟弟們上學,放棄了在南海艦隊留員(當年全軍只有一個名額)。我的叔叔們比較爭氣,都考學出去了,大叔在濰坊電廠,小叔在河口區(qū)政府。叔叔們參加工作后,條件都逐漸的好了起來,可是家里從來不給他們添麻煩,要求不做違背原則上的事情,家風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形成了。

小時候,家里種蘋果園,叔叔想通過單位給幫忙處理一些蘋果,爸爸每次都是拒絕了。因為他的原則是——違背原則的事不要做,掙錢要賺踏實錢。

后來,我和我哥逐漸長大,一直沒有享受到"有關系"的好處。我大叔當時在濰坊電廠電校當校長,上完電校即可安排在電廠上班。能有到電廠上班的機會在那時別人都很羨慕,說我家以后孩子上班沒有問題了,但是我爸不讓我們去,說別人誰去不管,你們就是不能去,要好好的學習,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

在此后的幾年里,我度過了艱難的求學之路。參加工作以后,我起初也想通過長輩的關系,能夠給找個好點的工作,但是被叔叔拒絕了,自己出去闖蕩吧,不然早晚就吃虧的。

當時我還非常的生氣,很羨慕別人的親戚朋友給找的"捷徑",感覺比別人高人一頭樣子,特別是在我們村里也有個在電廠上班的同姓叔叔,給老家兄弟們又是找工作,又是幫忙做生意什么的。就在前年的時候,那個同姓的叔(正處級干部)被檢察院帶走了。這時才深刻的體會到,父輩們堅持不照顧、不走捷徑,而是給予最大的支持和幫助,方乃順利走好人生之路。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