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積累經(jīng)驗。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nèi)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皿w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有關(guān)河南掛壁公路心得體會及感悟一
嵩山分為東西兩支,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二山的歷史由來已久。太室山下有啟母廟,廟前有啟母闕,廟后有啟母石。相傳大禹受命繼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鑿山不止,連吃飯都不顧,和妻子涂山氏女相約送飯以擊鼓為號,涂山氏女聽到鼓聲才來送飯。禹在鑿山時化作一只大熊,力大無比。一次正干活時不小心一塊石頭滾下去擊響了鼓,涂山氏女聽到鼓聲忙來送飯,一眼看到禹是只熊,羞愧難當,扭頭就跑,大禹急忙在后追趕,追到太室南麓時,涂山氏女已經(jīng)化成一塊大石頭。此時涂山氏女已身懷有孕,禹便向巨石大聲哭喊:還我兒來!”只聽得山崩地裂一聲轟響,巨石開裂,跳出禹的兒子,取名為啟,所以這塊石頭就叫啟母石。涂山氏女化作石頭后,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結(jié)了婚,住在太室山西邊的一座山下,撫養(yǎng)夏啟王長大成人。古代妻子又稱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少林寺就是因為坐落在少室山陰的茂密叢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太室山東西起伏,奇峰相連,雄深高大,氣勢巍峨,猶如黃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護衛(wèi)著夏代的都城--陽城,故有中岳如臥之說。太室主峰叫峻極峰,海拔1494米,古來就有嵩高峻極”、峻極于天”的說法。朋友們可以想一下,華山是立著的,它高2160米,泰山是坐著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著臥下時還有1494米,那么它立起來該有多高呢?因為清朝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峰上賦詩立碑,所以峻極峰又名御碑峰”。峰頂平敞開朗,猶如寶幢之蓋,四周群峰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覽眾山小。假若你登峰遠望,南有箕潁,山河拱衛(wèi);西有少室,爭艷奪魁;東視群山,谷幽峰奇;北望黃河,一線連天處,即是古老的伊洛河三角洲、河圖洛書的出處,我們?nèi)A夏6020xx年古老文化的發(fā)源地。峰岳連綿,云霧繚繞,耳聽松濤陣陣,眼觀山花爛漫,置身這種氛圍之中,朋友,你該有何感想?倘若你在夕陽西下時觀嵩山,那更是彩霞四射,瞬息萬變,河山壯麗,氣象萬千。嵩山是歷代封建帝王、達官顯貴、騷人雅士游覽祭祀的地方。歷代游人,凡來嵩山參觀者,攀登極峰的,粗略一算,也該有30多個帝王到過嵩山封禪覽勝。歷代文人墨客,游覽勝景之后,也揮毫永嘆,留下了無數(shù)石刻墨跡。太室36峰中有一個萬歲峰,其來歷就是漢武帝登高山時,隨賀官員在這里三呼萬歲之聲,回蕩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說是山呼萬歲,史稱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龍心大悅,遂命名此峰為萬歲峰”。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幾次到嵩山禪祭游覽,加封中岳。武后天冊元年(695年),武則天嵩山峻極峰建筑登封壇”,次年又一鎰登上峻極峰加封中岳,并在壇的東南立碑一通,碑文內(nèi)容是武則天的自我歌功頌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為了紀念她登嵩山封中岳這一盛大典禮,武則天詔令改當時的嵩陽縣為登封縣”,即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登封市,改陽城縣為告成”,即現(xiàn)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鎮(zhèn),以顯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
剛才我們說的是雄偉壯麗的太室山,現(xiàn)在我們再說說氣勢險峻的少室山。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主峰連天峰,海拔1512.4米,是整個嵩山山脈的最高峰。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山頂,抵抗元兵,故又稱為御寨山”。要說少室山勢,那真是群峰爭艷,千奇百異,有的撥地而起,有的逶迤連綿,有的像猛虎長嘯,有的似雄獅初醒,峰巒參差,峽谷縱橫。從山南北望,一組山峰,互相疊壓,狀如千葉舒蓮,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蓮”之說,現(xiàn)在老百姓稱為九頂蓮花山”。聞名中外的古剎少林寺面對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坐落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山色絕佳,風景如畫。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嶄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東,并列著五座山峰,依其形態(tài),稱之為棋、鼓、劍、印、鐘。在劍峰的西側(cè),有一大塊像刀削般的巨大石壁,雨過天晴之際,光潔耀眼,好似皚皚的白雪,這就是嵩山八大勝景之一的少室晴雪”。少林寺山門前,有一條少溪河,潺潺流水,繞寺而過,河里布滿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態(tài),各具風采。朋友們請往那邊看,少林水庫南岸的斷崖上,有一個石和尚”,對,光著頭,面北端坐,曳冠楚楚,真是惟妙惟肖。我們叫他禮賓和尚,客人們來去少林寺,都委托他負責迎來送往。別看我們這里看少室山這樣險峻,上到山頂,卻是寬平如寨,還分上下兩層,稱為大寨”、小寨”,大小寨周圍有四天門之險。這里既是古和隱居避世的地方,又是歷來屯兵之所,現(xiàn)在山頂還有大、小飲馬池和石碾、水柜及其他建筑遺址。
嵩山是世代相傳的風水寶地,也是儒、佛、道三教薈萃共存之地,是我國宗教活動的重要地區(qū)。嵩山寺廟林立,風景秀麗,72峰,峰峰有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連,各有奇景,個時期建造的不同風格的寺、廟、宮、庵、觀、寨、臺、塔、闕、石碑、書院等。文物古跡遍布,書法雕刻滿山,更有古樹名木,奇花異草裝點著各個景區(qū)景點,真是美不勝收。
(嵩陽書院)
各位團友,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陽書院。嵩陽書院,原名嵩陽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朝時改名嵩陽觀”,唐朝改為奉天宮”,五代后周時改為太乙書院”,宋朝改為嵩陽書院”。此后一直是歷代名人講授經(jīng)典的教育場所。歷經(jīng)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時期,學田有1700余畝,生徒達數(shù)百人,藏書達1000多冊。比較貴生的書有《朱子全書》、《性理精義》、《日講四書》等。它是一所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敞的官辦書院,和湖南的岳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河南商丘的睢陽書院,共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書院”。宋代大儒程顥、程頤、司馬光、范仲淹,都在此講過學。
嵩陽書院明末毀于兵火,清康熙十三年重建?,F(xiàn)存書院的基本布局,大體保持了清代的建制。有房舍近百間,面積10000多平方米。中軸線的主要建筑,從大門到藏書樓,前后五進院落,最前為卷棚大門三間,正楹為先圣殿,次為講堂,講堂后為道統(tǒng)祠,最后為藏書樓。中軸線兩側(cè)配房,均為硬山式建筑,分別為程朱祠”、麗澤堂”、博學齋”書舍等。整個書院建筑與寺廟相比,別有風采,大多是滾脊硬山,灰筒瓦,出前檐,古樸典雅,廊廡俱全,巍然壯觀。
嵩山的歷史悠久,嵩山的故事多,嵩山的自然風光更是千姿百態(tài)。當你登上嵩山之巔極目遠眺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時,那撲面而來的不正是我們民族古老文明的雄風嗎?五岳中泰山的雄,華山的險已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嵩山呢?它給你的不正是華夏民族6020xx年文化的風采嗎?
各位團友,嵩山的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謝謝大家給予的合作與支持。中國有句古話叫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相逢”,期盼再次相會,謝謝!
有關(guān)河南掛壁公路心得體會及感悟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天,我正是懷著這種情緒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為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跡有進一步的了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狀況,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的南岸。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為洛水之陽。
洛陽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洛陽曾長時光地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jīng)濟的中心。這天,我們?nèi)⒂^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眾多的文物古跡之一。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qū)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shù)寶庫。
龍門,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稱“伊闕”,香山(東山)與龍門山(西山)東西對峙,伊水從中流過,構(gòu)成一座壯麗的門闕。后因處于隋唐帝國之南,又稱龍門。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直,或是天然構(gòu)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貯藏食物和東西。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繪動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并作為佛教信徒、僧侶禮佛和修行的場所,卻是在古印度興起佛教后出現(xiàn)的。
由于山林的幽靜、神秘、石窟的冬暖夏涼,依山雕鑿石窟比用磚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現(xiàn)了集建筑、繪畫、雕鑿藝術(shù)之大成的石窟寺。這種石窟寺藝術(shù),隨著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nèi)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tǒng)的各種藝術(shù)技法風格融合交匯,成為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我們這天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眾多寺群中的瑰寶之一。
龍門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說的有利條件外,還有個不可忽視的自然條件。伊水兩岸的山崖都屬于古生代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石灰?guī)r層。其石質(zhì)堅硬、結(jié)構(gòu)緊密,不宜風化和大面積脫裂,很適合于藝術(shù)造像,與其他砂巖石相比,有著宜于保存的有利條件。
洛陽龍門石窟的開鑿是繼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崗石窟之后由皇室開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間,先后歷經(jīng)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規(guī)模、有效率的營建約計150年左右,分別出此刻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約占120_年左右)時期。龍門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布的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
各位朋友,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約用1。5—2小時的時光,在此,我們每分鐘能夠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jù)1962年龍門文物保管所統(tǒng)計,兩山現(xiàn)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多塊。造像以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為主。北魏約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龍門石窟最大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龍門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個大型洞窟。因龍門東山的巖層比西山的薄,不便雕鑿大型造像。在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賓陽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萬佛洞、奉先寺等。
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shù)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jié)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jié)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這些雕刻匠師,承擔著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卻又大膽地突破了宗教和禮教的“儀軌”束縛。在雕刻過程中融進了超多的現(xiàn)實生活,活生生表現(xiàn)了各種人物造像的動人情景。如喜悅、慈祥、威嚴、矜持、苦痛,以至作為至高無量主宰的佛之莊嚴肅穆,脅侍人和供養(yǎng)人的虔誠寧靜,無一不是藝術(shù)家們對現(xiàn)實的“人”的深刻觀察,運用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結(jié)果。真可謂是在雕刻藝術(shù)上將佛祖和人表現(xiàn)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構(gòu)思布局的完整,氣勢的貫注,整體的堅實有力,性格變化的多樣,面部表情的生動逼真,衣紋線條的流暢優(yōu)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藝術(shù)實踐傳統(tǒng)的基礎上,超多借鑒外來文化,在技法、風格上精心創(chuàng)造、超多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tǒng)、刻意經(jīng)營的結(jié)果。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shù)家,應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著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致的群體佛像,這在當時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工具十分落后的條件下,確實令人嘆為鬼斧神工。
龍門石窟象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大博物館,為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shù)、醫(yī)藥等研究,帶給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來到了龍門石窟,此刻請大家下車,跟我走,去參觀石窟。在參觀石窟的過程中,我給各位朋友重點講解一下龍門石窟種的幾個主要洞窟
(在潛溪寺)
這是潛溪寺,它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洞高、寬9米多,進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約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地下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據(jù)說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過別墅。清代時洞外修建有木構(gòu)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稱“齋拔(fú)堂”。窟內(nèi)洞頂漕進為一朵潛刻大蓮花,洞內(nèi)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額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tài)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兩側(cè)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個性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tài)文靜,與主佛造像為龍門石窟唐代石雕中最優(yōu)美的兩尊。洞內(nèi)前側(cè)兩壁各雕一護法天王,高顴大目、體魄雄壯、孔武有力、身披銷甲,是唐代高級武將的形象。踩在腳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動傳神
(前往萬佛洞)
我們離開賓陽三洞拾級而上,即可看到萬佛洞。萬佛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一蓮花藻井,蓮花藻井周圍刊刻楷書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jiān)姚神表,內(nèi)道場云禪師,一萬五千尊佛龕?!倍纯谶^道北側(cè)上有“沙門智運,奉天皇太后太子諸王敬造一萬五千尊像一龕”的題記。兩個題記互為補充,說明什末人,為什末發(fā)愿造像的原因。永隆為高宗李治的年號。太監(jiān)為宮中的女官。沙門智運和內(nèi)道場運單師,指比丘尼智運的號。因該洞為智運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運洞”。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則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萬佛洞”
該洞主尊名阿彌陀佛,有圓光和身光,結(jié)跏跌坐在印覆蓮束腰須彌座上,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這種手勢說明阿彌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說法,故稱“說法印”。束腰蓮花座中間雕刻四個赤膊季節(jié)袒胸、筋肌突起、體朵勇猛的力士承托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蓮花,每枝上坐一菩薩,姿態(tài)生動、富于變化、造型別致、獨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樂人,分;樂伎和舞伎。樂伎手執(zhí)樂器有瑟、竺、拔、莖溪、笛子、西腰鼓等,這是唐代宮廷的“坐部”樂隊。舞蹈者或吹、或彈、或撥弄琴弦,彷佛會奏出優(yōu)美的旋律。將唐朝宮廷中的舞樂場面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真可謂工匠們的神工之處。
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還有兩尊石獅,即龍門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盜。現(xiàn)存于美國波士頓藝術(shù)博物館和堪薩斯城納威爾遜藝術(shù)博物館內(nèi)。
(在賓陽洞)
我們透過潛溪寺后,在路旁右側(cè)有一敞口石龕,正壁上嵌有一塊宋代陳挎寫的“開張?zhí)彀恶R,奇逸人中龍”草書石匾。這是北宋道士陳傳所書。那末,陳傳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個仕途落魄,以隱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賞識的傳奇式人物,先后在武當山、華山等地修煉。我們看過石匾,南行數(shù)十步,進入一座幽靜的院落,院中有并排坐西向東三座石窟,即賓陽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稱)。以中洞為代表,中洞在北魏時稱靈巖寺,明清以后才改稱賓陽洞,傳說是根據(jù)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之字(洞賓)和號(純陽)的末兩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從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20_年開始雕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0_年6月完工,歷時達20_年之久,用工802366個。賓陽三洞我們還能夠理解為“尋為賓陽蓋寅賓日出之義”,即朝陽或向陽之意。雖賓陽洞耗費工時金錢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結(jié)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20_年宣武帝崩。年僅7歲的孝明帝(元詡)即位,其政權(quán)實握在他母親胡太后手中,由于宮廷發(fā)生內(nèi)亂,故賓陽的雕刻工作實際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經(jīng)營的大型洞窟—賓陽三洞,實際上只完成了一個賓陽中洞。而南北兩洞則由以后的隋唐兩朝完成的。賓陽三洞是由三個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一樣。那
末如何辨別呢?請大家跟我來,我先從賓陽中洞給各位講。
賓陽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華經(jīng)”影響較大,除了信仰釋迦、多寶外,還信仰的對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龍門石窟僅此一例。賓陽中洞高9。8米,進深和寬均為11。10米。正面是以釋迦牟尼佛像為主的五尊雕像。釋迦結(jié)中國跌坐(為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即:兩腳交結(jié),腳背挨著左右股上),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飽滿、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這種手勢表示說法印,本尊坐前有兩只昂首挺胸、姿態(tài)雄健的石獅。胸毛左右分向后披,這是北魏雕刻獅子的特征。釋迦左右侍立著二弟子、二菩薩(左文殊、右普賢)。二菩薩含睬若笑、溫雅敦厚,給人以親切感。南北兩壁還各有造像一鑄,都是一佛、二菩薩,著褒衣帶袈裟,立于覆蓮座上。在賓陽洞諸像的后座上,雕飾著眾菩薩、弟子聞法浮雕像??唔斪霏偮⌒危醒氲窨讨匕甏笊徎?gòu)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有八個伎樂和兩個供養(yǎng)天人。我們稱供養(yǎng)天人為飛天。飛天在佛教藝術(shù)中被稱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滿身香氣的美麗仙人。這就是《法華經(jīng)》中所述的“諸天伎樂,百千萬神,于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的場景。中洞內(nèi)前壁的南北王側(cè),自上而有四層精美的浮雕。以前游人能夠進去看。此刻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文
物不再受到侵壞,所以在洞前加鐵欄桿。期望各位朋友能夠理解。賓陽中洞外南側(cè),依崖鐫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闕佛龕之碑》,記載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為其死去的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做功德開窟造像的一篇法愿文(貞觀20_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嚴重腐蝕,難辨其文。
賓樣中洞原為北魏雕鑿,由于宮廷發(fā)生內(nèi)亂而止。故半途而廢。該洞是北魏至淌初的過渡洞。該洞高9米、寬8米多、進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彌陀佛,高8米多,臉型稍長、嘴唇厚大、頸有橫紋、胸部隆起。木尊兩側(cè)侍立二弟子,其中左側(cè)的迪葉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滿臉皺紋、目不斜視、嚴謹持重、深諳世故。左右弟子外側(cè)侍立的菩薩,披巾、瓔珞厚重,造型古樸、典雅,具有北魏的風格。在洞內(nèi)的四壁上,布滿大小150余個佛龕,其中有隋大業(yè)和唐貞觀年的佛龕多個。賓陽南洞體現(xiàn)的藝術(shù)風格,上承北魏時期的剛健雄偉,下啟盛唐時期的生動活潑。
賓陽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高近10米,結(jié)跏跌坐,雙手平分指天、地。稱作“施無畏印”即天地之間唯我獨尊。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左右兩側(cè)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剛強有力
(往奉先寺)
在登幾十步臺階就到奉先寺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這個寺內(nèi),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shù)最精、氣勢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東西深約40米,南北寬約36米,盧舍那佛(披身佛)左側(cè)的《大盧舍那像龕記》記載: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薩高70尺,伽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時光,據(jù)有關(guān)資料和專家推測,約始建于武則天被立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費時約20_年左右。
請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另外還有兩個供養(yǎng)人。主佛梵名“盧舍那”,按佛教說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來之身;報身即佛經(jīng)過長期修行而獲得的“佛果”之身;應身即佛為“超度眾生”而顯現(xiàn)之身。盧舍那即所謂報身佛,譯名“凈慚”。主尊像為結(jié)跏跌坐中央的盧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頭部高4米,兩耳為1。9米高,為龍門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豐腴典雅、眉若新月、雙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雙眼,稍向下俯視,目光恰好和禮佛朝拜者的仰視目光交匯,可引起人們感情上的震顫。由此可見設計者的匠心和藝術(shù)魅力所在。兩側(cè)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葉形象嚴謹持重,少者阿難形象豐滿圓潤、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薩頭戴寶冠、身掛瓔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長裙有出水之勢。這一鋪雕像刻畫出一種端莊而美麗又動人的風貌。奉先寺的整個布局,使人感覺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場面。
一般說來,在佛學的教義里,佛、菩薩均為男性,而在龍門奉先寺的主佛卻女性化,這是唐武則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別出心裁,破天荒將盧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婦女特有的形象。傳說武則天集上述美德與盧舍納大佛的形象幾乎完全吻合??梢姳R舍那的形象在必須程度上就是武則天形象的真實寫照。
從藝術(shù)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諧調(diào)均稱。大佛像五官刻畫合乎比例,這一巧奪天工的輝煌成就,具有永不磨滅的藝術(shù)魅力。是唐代宗教藝術(shù)的概括,是我國雕刻史上偉大范例之一。
(在蓮花洞)
那里為什末叫“蓮花洞”呢?聽我給大家解釋:蓮花洞是繼賓陽中洞之后開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頂?shù)裼写笮惋w天環(huán)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頂藻井多以蓮花為飾,但像這樣大型的蓮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龍門石窟中這不多見。此洞開鑿于北魏孝昌年間即公元526—520_年前后,屬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釋迦高6米(為立佛)。兩側(cè)為脅侍菩薩,佛與菩薩之間,為侍立的伽葉、阿難二弟子。其左的伽葉,身披厚重的袈裟,顯示著艱辛跋涉、風塵仆仆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執(zhí)錫杖,這是龍門石窟造像中所獨有的。蓮花洞南北兩壁上方各有似為“法華經(jīng)”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個高度僅有2厘米左右。他們就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堅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細作,確實為龍門一絕。洞口北側(cè)上方有一塊平面下凹的碑記,上刻兩個大字“伊闕”,原為唐刻陀羅尼經(jīng),后復刻明代河南巡撫的“伊闕”二字,說明龍門的原稱
(在古陽洞)
古陽洞開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遷都洛陽之際。洞內(nèi)雕刻90%以上是北魏時期的作品,是龍門石窟群中開鑿最早、資料最豐富的一座洞窟。全洞平面呈馬蹄形,頂似穹隆。由于此洞時北魏皇室貴族發(fā)愿造像最集中得一窟。由此也看出北魏皇室崇佛的氣氛。洞內(nèi)兩壁井然有序的雕鑿成三列佛龕。這些小龕都十分精細華麗,龕額裝飾細致靈巧,圖案花紋豐富多彩,在龍門石窟中堪稱集北魏雕刻、繪畫、書法、建筑、圖案造型藝術(shù)之大成。
古陽洞的造像,以其風格、特征而論,代表了遷都洛陽后北魏后期的一些變化。由北魏前期粗曠、雄健、挺實變?yōu)榍逍?、美麗、開始擺脫前期的作風。面部表情刻畫也由嚴峻變得比較溫和,給人以親切之感。
那里值得一提的是:古陽洞四壁及窟頂鐫滿佛龕造像,這些龕像多有造像題記,記錄了當時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藝術(shù)及雕刻藝術(shù)的最珍貴資料。在金石碑刻藝術(shù)中負有盛名的《龍門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內(nèi)?!洱堥T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結(jié)體用筆在隸、楷之間,是隸書向楷書過渡中一種比較成熟的獨特字體?!洱堥T二十品》能夠說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shù)的精華,所以千百年來為書法家所稱道。
由于時光關(guān)系,龍門石窟(西山)主要洞窟的講解就到此結(jié)束。此刻給各位留一點時光照相。待一會兒我們將車開過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觀賞龍門西山蘭貌。多謝各位!
有關(guān)河南掛壁公路心得體會及感悟三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七朝古都開封參觀旅游,我是陽光假日旅行社的導游員小陳。旁邊這位是我們的安全大使,也姓陳,大家可以親切的稱呼他老陳。那接下來大家在開封的旅行就由我們大小二陳為大家服務了,有什么需要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力做好。您的滿意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我們預祝大家游得盡興,玩得開心。
下面我們簡單了解一下古都開封;開封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東北。古稱大梁、汴京。春秋鄭莊公派人在此筑“倉城”,定名啟封。漢代為避景帝劉啟諱,改啟為開這就是開封得名的由來。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五代時期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和北宋、金七個朝代在此建都,有“七朝都會”之稱。明、清稱開封府?,F(xiàn)為地級市,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河南省的糧、棉生產(chǎn)基地。手工業(yè)發(fā)達,尤以汴繡和汴綢著名。旅游資源豐富,古剎名寺、文物古跡遍布境內(nèi)。風味小吃,品種繁多,是豫菜的正宗發(fā)源地。
在開封市風光秀麗的包公東胡北岸,有一片紅墻碧瓦的宋式建筑群,它氣勢恢弘,巍峨壯觀,十分引人注目,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當年包龍圖治理京師的地方------北宋開封府.開封府又稱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開平元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歷代的官府中以北宋開封府規(guī)模最為宏大,是北宋管理國都及京畿地區(qū)的重要機構(gòu),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市政府,地位非常顯赫.開封府作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過160余年的輝煌,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三位皇帝當皇帝之前都曾在這里當過府尹,并且先后有寇準.包拯、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司馬光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在此任職,不僅樹立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氣,也形成了以”廉政剛毅”為鮮明特色的開封府官衙文化.開封府也以此深得民心,名垂青史.成為四海文明的中國古代官衙.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開封府,是以宋代開封府為原形重新修建的主題文化景區(qū),占地60余畝,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與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遙相呼應,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
在建筑形式上開封府依照李誡的《營造法式》修建,布局歸整,莊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細的彩繪,處處體現(xiàn)了宋代的建筑風格.它以府門、正廳、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迎賓館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樓宇.根據(jù)陳展內(nèi)容的不同,分九個展區(qū):1.以鳴冤鼓.戒石銘.大堂為主題的府衙文化區(qū);2.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為主題的包拯傳說文化區(qū);3.以太極八卦臺.三清殿為主題的道教文化區(qū);4.以典獄房.牢房為主題的刑獄文化區(qū);5.以桂籍堂.拱奎樓為主題的教育科舉文化區(qū);6.以英武樓,.校場為主題的游藝文化區(qū);7.以清心樓歷任府尹事跡為主題的府尹人文文化區(qū);8.以宋太宗.宋真宗為主題的潛龍宮帝王文化區(qū);9.以范公閣.曲橋.明凈湖.弦月山為主題的休閑文化區(qū).
好了,朋友們,開封府就要到了,請大家關(guān)好車窗,帶上隨身物品,準備隨我下車。
【景區(qū)講解】
在開封府府門廣場前有一方照壁,南面是”開封府”三個大字,北面是一只似鹿非鹿.似羊非羊的怪獸,目光炯炯,拭目以待,名叫獬豸(xie zhi),這是傳說中的神獸,據(jù)說能辨別是非曲直,善惡忠奸.在這里刻上獬豸圖案,是為了警示官員要秉公執(zhí)法,依法行政.假若徇私枉法,這個獬豸就會把他抵到十八層地獄.
開封府的城門樓充分顯示出宋代開封府作為天下首府的非凡氣派,從這里看開封府衙,巍峨壯觀.您除了能看到報時鼓,報時鐘,日晷,高表,漏壺等我國古代計時計日的設施,每天上午九時還能在府門城樓上欣賞莊重而嚴肅的開衙儀式,別有一番風景.
登上城門樓,我們腳下的文城墻是開封府的一奇.說它奇主要是一般的城墻都是馬道和防衛(wèi)設施,而這里的城墻卻是文縐縐的,既無馬道,也無防衛(wèi)設施,為什么呢?這里面還有一個小故事:據(jù)說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后來的宋太宗)做開封府府尹時,為掩蓋他想當皇帝的念頭,故意不在城墻上設置防衛(wèi).所以城墻也就有了天下獨一無二的名字-----文城墻,至于趙光義后來當上皇帝那就是后話了.
進入開封府大門,可以看到左右兩邊各有一個碑亭,分別立有和.東邊的是開封府的鎮(zhèn)府之寶,碑上記載著從公元960年至1120_年這145年間183任知府的名字.官職.上離任等情況,其中就包括包拯.找來找去怎么不見包拯的名字呢?瞧!在這兒呢!原來在碑正中偏右的位置有處淺淺的凹痕,上面的自己已經(jīng)磨光,隱約能看到包拯兩字的筆畫,幾百年來,老百姓每到碑前都要用手指觸摸他的名字,天長日久便留下了這道深深的指痕,開封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如果你不是貪官,用手指觸摸包拯的名字手指就不會發(fā)黑;如果你是一個貪官觸摸后的結(jié)果就不用說了,你自己也知道包公名不在碑而在有口皆碑,歷史將永遠銘記為人民做過好事的人.
豎立在正廳院里的巨石是”戒石銘”銘石南面鐫刻”公生明”三個大字,意在提醒官員只有公正,才能明察秋毫,清正廉明,北面刻的是”爾奉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意在告戒官員要潔身自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戒石銘作為官簽豎立在府衙之內(nèi),始于北宋,也是我國政治制度史的首例.
經(jīng)過戒石銘,便是開封府的正廳,又稱大堂,廳事.是開封府長官發(fā)布政令,處理政務以及舉行重大活動,審理要案的地方.大堂莊嚴肅穆,”清政廉明”的匾額昭然天下,”肅靜””回避”虎頭牌列在公案兩側(cè).特別是大堂前擺放的龍頭、虎頭、狗頭三口銅鍘讓人望而生畏.相傳龍頭鍘是用于處死犯法的黃親國戚,虎頭鍘用于處死違法的貪官污吏,狗頭鍘是用于處死違法的刁民惡棍的.
梅花堂坐落在一個梅花飄香的四合小院之中.包拯每天處理完訴訟案件后,就下令打開府衙后門,允許百姓直入府內(nèi)訴說冤情,這樣一來,老百姓告狀從后門要比從府門進入大堂要方便的多,因為當時開的是后門,所以人們都稱包公”倒坐南衙”,堂內(nèi)有一組蠟像,真實再現(xiàn)了當時包拯倒坐南衙.聽民訴訟.為民伸冤的場景.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潛龍宮,是宋仁宗為紀念他的父親宋真宗曾任開封府尹而建造的.潛龍宮前身為射堂,是太宗為真宗修建的習箭之地.后來,仁宗將真宗任開封府尹時辦公居住的廨舍修成了潛龍宮.府衙內(nèi)設宮,開封府是全國唯一.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天慶觀。也許有人會問,一個衙門內(nèi)怎么會有道觀呢?這也是開封府的一奇。大家知道,北宋幾位皇帝都崇信道教。宋真宗當政時曾下令全國所有的州縣都要建立天慶觀。當時開封府兼管全國的佛、道教事宜,既然是“圣上有旨”,當然更得率先垂范。但因京城人口稠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就在開封府內(nèi)辟出一塊地方建起了這座道觀,既把它作為本府崇奉道教的圣地,又把它作為開封府管理全國佛、道兩教事務的管理機構(gòu)和官員辦公場所,其功能,地位大概與今天的全國佛教協(xié)會、道教協(xié)會相仿。
在開封府游覽,不僅能看到宏偉的宋式建筑,大批珍貴史料以及有關(guān)軼事的陳展還能欣賞到精彩的文藝表演。府門前的《開衙儀式》是迎賓節(jié)目。通過開衙來表示開封府的威嚴肅穆,表演以皇帝下旨的形式贊揚包公的豐功偉績,而包公的出場亮相則將該表演推向了高潮。演武場迎賓是精心為游客準備的又一演出節(jié)目,每日上午和下午在演武場表演:“破陣金鼓”“豪邁奔放,聲震中天”“兵器演練”“龍騰虎躍,刀光劍影”“變臉噴火”精彩絕倫,令人目不暇接,“旗陣演練”變幻莫測,暗藏玄機,宮廷舞蹈“踏歌”更始鶯歌燕舞,飄逸瀟灑……整個演出精彩紛呈,令人嘆為觀止。展現(xiàn)了大宋王朝鼎盛時期“萬國咸通,八荒爭湊”的繁榮昌盛景象,在演出場地還為游客安排了同包大人合影的機會。
朋友們。開封府的講解就到這里,給大家30分鐘時間自由游覽和攝影留念。11:40我們將在大門口集合。謝謝!
有關(guān)河南掛壁公路心得體會及感悟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天,我正是懷著這種情緒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為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跡有進一步的了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狀況,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的南岸。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為洛水之陽。
洛陽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洛陽曾長時光地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jīng)濟的中心。這天,我們?nèi)⒂^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眾多的文物古跡之一。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qū)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shù)寶庫。
龍門,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稱“伊闕”,香山(東山)與龍門山(西山)東西對峙,伊水從中流過,構(gòu)成一座壯麗的門闕。后因處于隋唐帝國之南,又稱龍門。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直,或是天然構(gòu)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貯藏食物和東西。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繪動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并作為佛教信徒、僧侶禮佛和修行的場所,卻是在古印度興起佛教后出現(xiàn)的。
由于山林的幽靜、神秘、石窟的冬暖夏涼,依山雕鑿石窟比用磚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現(xiàn)了集建筑、繪畫、雕鑿藝術(shù)之大成的石窟寺。這種石窟寺藝術(shù),隨著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nèi)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tǒng)的各種藝術(shù)技法風格融合交匯,成為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我們這天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眾多寺群中的瑰寶之一。
龍門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說的有利條件外,還有個不可忽視的自然條件。伊水兩岸的山崖都屬于古生代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石灰?guī)r層。其石質(zhì)堅硬、結(jié)構(gòu)緊密,不宜風化和大面積脫裂,很適合于藝術(shù)造像,與其他砂巖石相比,有著宜于保存的有利條件。
洛陽龍門石窟的開鑿是繼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崗石窟之后由皇室開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間,先后歷經(jīng)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規(guī)模、有效率的營建約計150年左右,分別出此刻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約占120_年左右)時期。龍門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布的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
各位朋友,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約用1。5—2小時的時光,在此,我們每分鐘能夠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jù)1962年龍門文物保管所統(tǒng)計,兩山現(xiàn)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多塊。造像以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為主。北魏約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龍門石窟最大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龍門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個大型洞窟。因龍門東山的巖層比西山的薄,不便雕鑿大型造像。在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賓陽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萬佛洞、奉先寺等。
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shù)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jié)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jié)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這些雕刻匠師,承擔著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卻又大膽地突破了宗教和禮教的“儀軌”束縛。在雕刻過程中融進了超多的現(xiàn)實生活,活生生表現(xiàn)了各種人物造像的動人情景。如喜悅、慈祥、威嚴、矜持、苦痛,以至作為至高無量主宰的佛之莊嚴肅穆,脅侍人和供養(yǎng)人的虔誠寧靜,無一不是藝術(shù)家們對現(xiàn)實的“人”的深刻觀察,運用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結(jié)果。真可謂是在雕刻藝術(shù)上將佛祖和人表現(xiàn)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構(gòu)思布局的完整,氣勢的貫注,整體的堅實有力,性格變化的多樣,面部表情的生動逼真,衣紋線條的流暢優(yōu)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藝術(shù)實踐傳統(tǒng)的基礎上,超多借鑒外來文化,在技法、風格上精心創(chuàng)造、超多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tǒng)、刻意經(jīng)營的結(jié)果。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shù)家,應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著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致的群體佛像,這在當時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工具十分落后的條件下,確實令人嘆為鬼斧神工。
龍門石窟象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大博物館,為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shù)、醫(yī)藥等研究,帶給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來到了龍門石窟,此刻請大家下車,跟我走,去參觀石窟。在參觀石窟的過程中,我給各位朋友重點講解一下龍門石窟種的幾個主要洞窟
(在潛溪寺)
這是潛溪寺,它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洞高、寬9米多,進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約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地下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據(jù)說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過別墅。清代時洞外修建有木構(gòu)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稱“齋拔(fú)堂”。窟內(nèi)洞頂漕進為一朵潛刻大蓮花,洞內(nèi)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額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tài)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兩側(cè)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個性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tài)文靜,與主佛造像為龍門石窟唐代石雕中最優(yōu)美的兩尊。洞內(nèi)前側(cè)兩壁各雕一護法天王,高顴大目、體魄雄壯、孔武有力、身披銷甲,是唐代高級武將的形象。踩在腳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動傳神
(前往萬佛洞)
我們離開賓陽三洞拾級而上,即可看到萬佛洞。萬佛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一蓮花藻井,蓮花藻井周圍刊刻楷書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jiān)姚神表,內(nèi)道場云禪師,一萬五千尊佛龕?!倍纯谶^道北側(cè)上有“沙門智運,奉天皇太后太子諸王敬造一萬五千尊像一龕”的題記。兩個題記互為補充,說明什末人,為什末發(fā)愿造像的原因。永隆為高宗李治的年號。太監(jiān)為宮中的女官。沙門智運和內(nèi)道場運單師,指比丘尼智運的號。因該洞為智運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運洞”。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則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萬佛洞”
該洞主尊名阿彌陀佛,有圓光和身光,結(jié)跏跌坐在印覆蓮束腰須彌座上,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這種手勢說明阿彌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說法,故稱“說法印”。束腰蓮花座中間雕刻四個赤膊季節(jié)袒胸、筋肌突起、體朵勇猛的力士承托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蓮花,每枝上坐一菩薩,姿態(tài)生動、富于變化、造型別致、獨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樂人,分;樂伎和舞伎。樂伎手執(zhí)樂器有瑟、竺、拔、莖溪、笛子、西腰鼓等,這是唐代宮廷的“坐部”樂隊。舞蹈者或吹、或彈、或撥弄琴弦,彷佛會奏出優(yōu)美的旋律。將唐朝宮廷中的舞樂場面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真可謂工匠們的神工之處。
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還有兩尊石獅,即龍門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盜?,F(xiàn)存于美國波士頓藝術(shù)博物館和堪薩斯城納威爾遜藝術(shù)博物館內(nèi)。
(在賓陽洞)
我們透過潛溪寺后,在路旁右側(cè)有一敞口石龕,正壁上嵌有一塊宋代陳挎寫的“開張?zhí)彀恶R,奇逸人中龍”草書石匾。這是北宋道士陳傳所書。那末,陳傳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個仕途落魄,以隱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賞識的傳奇式人物,先后在武當山、華山等地修煉。我們看過石匾,南行數(shù)十步,進入一座幽靜的院落,院中有并排坐西向東三座石窟,即賓陽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稱)。以中洞為代表,中洞在北魏時稱靈巖寺,明清以后才改稱賓陽洞,傳說是根據(jù)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之字(洞賓)和號(純陽)的末兩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從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20_年開始雕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0_年6月完工,歷時達20_年之久,用工802366個。賓陽三洞我們還能夠理解為“尋為賓陽蓋寅賓日出之義”,即朝陽或向陽之意。雖賓陽洞耗費工時金錢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結(jié)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20_年宣武帝崩。年僅7歲的孝明帝(元詡)即位,其政權(quán)實握在他母親胡太后手中,由于宮廷發(fā)生內(nèi)亂,故賓陽的雕刻工作實際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經(jīng)營的大型洞窟—賓陽三洞,實際上只完成了一個賓陽中洞。而南北兩洞則由以后的隋唐兩朝完成的。賓陽三洞是由三個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一樣。那
末如何辨別呢?請大家跟我來,我先從賓陽中洞給各位講。
賓陽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華經(jīng)”影響較大,除了信仰釋迦、多寶外,還信仰的對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龍門石窟僅此一例。賓陽中洞高9。8米,進深和寬均為11。10米。正面是以釋迦牟尼佛像為主的五尊雕像。釋迦結(jié)中國跌坐(為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即:兩腳交結(jié),腳背挨著左右股上),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飽滿、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這種手勢表示說法印,本尊坐前有兩只昂首挺胸、姿態(tài)雄健的石獅。胸毛左右分向后披,這是北魏雕刻獅子的特征。釋迦左右侍立著二弟子、二菩薩(左文殊、右普賢)。二菩薩含睬若笑、溫雅敦厚,給人以親切感。南北兩壁還各有造像一鑄,都是一佛、二菩薩,著褒衣帶袈裟,立于覆蓮座上。在賓陽洞諸像的后座上,雕飾著眾菩薩、弟子聞法浮雕像??唔斪霏偮⌒?,中央雕刻著重瓣大蓮花構(gòu)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有八個伎樂和兩個供養(yǎng)天人。我們稱供養(yǎng)天人為飛天。飛天在佛教藝術(shù)中被稱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滿身香氣的美麗仙人。這就是《法華經(jīng)》中所述的“諸天伎樂,百千萬神,于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的場景。中洞內(nèi)前壁的南北王側(cè),自上而有四層精美的浮雕。以前游人能夠進去看。此刻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文
物不再受到侵壞,所以在洞前加鐵欄桿。期望各位朋友能夠理解。賓陽中洞外南側(cè),依崖鐫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闕佛龕之碑》,記載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為其死去的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做功德開窟造像的一篇法愿文(貞觀20_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嚴重腐蝕,難辨其文。
賓樣中洞原為北魏雕鑿,由于宮廷發(fā)生內(nèi)亂而止。故半途而廢。該洞是北魏至淌初的過渡洞。該洞高9米、寬8米多、進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彌陀佛,高8米多,臉型稍長、嘴唇厚大、頸有橫紋、胸部隆起。木尊兩側(cè)侍立二弟子,其中左側(cè)的迪葉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滿臉皺紋、目不斜視、嚴謹持重、深諳世故。左右弟子外側(cè)侍立的菩薩,披巾、瓔珞厚重,造型古樸、典雅,具有北魏的風格。在洞內(nèi)的四壁上,布滿大小150余個佛龕,其中有隋大業(yè)和唐貞觀年的佛龕多個。賓陽南洞體現(xiàn)的藝術(shù)風格,上承北魏時期的剛健雄偉,下啟盛唐時期的生動活潑。
賓陽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高近10米,結(jié)跏跌坐,雙手平分指天、地。稱作“施無畏印”即天地之間唯我獨尊。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左右兩側(cè)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剛強有力
(往奉先寺)
在登幾十步臺階就到奉先寺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這個寺內(nèi),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shù)最精、氣勢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東西深約40米,南北寬約36米,盧舍那佛(披身佛)左側(cè)的《大盧舍那像龕記》記載: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薩高70尺,伽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時光,據(jù)有關(guān)資料和專家推測,約始建于武則天被立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費時約20_年左右。
請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另外還有兩個供養(yǎng)人。主佛梵名“盧舍那”,按佛教說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來之身;報身即佛經(jīng)過長期修行而獲得的“佛果”之身;應身即佛為“超度眾生”而顯現(xiàn)之身。盧舍那即所謂報身佛,譯名“凈慚”。主尊像為結(jié)跏跌坐中央的盧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頭部高4米,兩耳為1。9米高,為龍門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豐腴典雅、眉若新月、雙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雙眼,稍向下俯視,目光恰好和禮佛朝拜者的仰視目光交匯,可引起人們感情上的震顫。由此可見設計者的匠心和藝術(shù)魅力所在。兩側(cè)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葉形象嚴謹持重,少者阿難形象豐滿圓潤、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薩頭戴寶冠、身掛瓔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長裙有出水之勢。這一鋪雕像刻畫出一種端莊而美麗又動人的風貌。奉先寺的整個布局,使人感覺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場面。
一般說來,在佛學的教義里,佛、菩薩均為男性,而在龍門奉先寺的主佛卻女性化,這是唐武則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別出心裁,破天荒將盧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婦女特有的形象。傳說武則天集上述美德與盧舍納大佛的形象幾乎完全吻合??梢姳R舍那的形象在必須程度上就是武則天形象的真實寫照。
從藝術(shù)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諧調(diào)均稱。大佛像五官刻畫合乎比例,這一巧奪天工的輝煌成就,具有永不磨滅的藝術(shù)魅力。是唐代宗教藝術(shù)的概括,是我國雕刻史上偉大范例之一。
(在蓮花洞)
那里為什末叫“蓮花洞”呢?聽我給大家解釋:蓮花洞是繼賓陽中洞之后開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頂?shù)裼写笮惋w天環(huán)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頂藻井多以蓮花為飾,但像這樣大型的蓮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龍門石窟中這不多見。此洞開鑿于北魏孝昌年間即公元526—520_年前后,屬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釋迦高6米(為立佛)。兩側(cè)為脅侍菩薩,佛與菩薩之間,為侍立的伽葉、阿難二弟子。其左的伽葉,身披厚重的袈裟,顯示著艱辛跋涉、風塵仆仆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執(zhí)錫杖,這是龍門石窟造像中所獨有的。蓮花洞南北兩壁上方各有似為“法華經(jīng)”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個高度僅有2厘米左右。他們就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堅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細作,確實為龍門一絕。洞口北側(cè)上方有一塊平面下凹的碑記,上刻兩個大字“伊闕”,原為唐刻陀羅尼經(jīng),后復刻明代河南巡撫的“伊闕”二字,說明龍門的原稱
(在古陽洞)
古陽洞開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遷都洛陽之際。洞內(nèi)雕刻90%以上是北魏時期的作品,是龍門石窟群中開鑿最早、資料最豐富的一座洞窟。全洞平面呈馬蹄形,頂似穹隆。由于此洞時北魏皇室貴族發(fā)愿造像最集中得一窟。由此也看出北魏皇室崇佛的氣氛。洞內(nèi)兩壁井然有序的雕鑿成三列佛龕。這些小龕都十分精細華麗,龕額裝飾細致靈巧,圖案花紋豐富多彩,在龍門石窟中堪稱集北魏雕刻、繪畫、書法、建筑、圖案造型藝術(shù)之大成。
古陽洞的造像,以其風格、特征而論,代表了遷都洛陽后北魏后期的一些變化。由北魏前期粗曠、雄健、挺實變?yōu)榍逍?、美麗、開始擺脫前期的作風。面部表情刻畫也由嚴峻變得比較溫和,給人以親切之感。
那里值得一提的是:古陽洞四壁及窟頂鐫滿佛龕造像,這些龕像多有造像題記,記錄了當時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藝術(shù)及雕刻藝術(shù)的最珍貴資料。在金石碑刻藝術(shù)中負有盛名的《龍門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內(nèi)?!洱堥T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結(jié)體用筆在隸、楷之間,是隸書向楷書過渡中一種比較成熟的獨特字體?!洱堥T二十品》能夠說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shù)的精華,所以千百年來為書法家所稱道。
由于時光關(guān)系,龍門石窟(西山)主要洞窟的講解就到此結(jié)束。此刻給各位留一點時光照相。待一會兒我們將車開過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觀賞龍門西山蘭貌。多謝各位!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
- 最新事故心得體會事(優(yōu)質(zhì)12篇)
- 欣賞春天的美景心得體會及收獲 游玩春天美景的美妙句子感受(7篇)
- 2023年裝修公司培訓會議心得體會總結(jié)(優(yōu)質(zhì)16篇)
- 團員心得體會不會寫精選(模板18篇)
- 最新河南掛壁公路心得體會怎么寫(通用9篇)
- 軍人反對浪費心得體會實用 部隊理性消費心得體會(7篇)
- 紀律整頓班會學生心得體會精選(通用14篇)
- 對于老師換位思考的心得體會和感想(九篇)
- 最新殘疾培訓班心得體會實用(匯總10篇)
- 廉潔從業(yè)的理解心得體會范文(實用12篇)
- 探索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jié)的重要性(匯總14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jié)體會與收獲大全(20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jié)的實用指南(熱門18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模板(優(yōu)秀12篇)
- 個人簡歷電子版免費模板推薦(通用20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通用23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核心要點(專業(yè)16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申請流程(熱門18篇)
- 法制教育講座心得體會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總結(jié)與計劃(模板18篇)
- 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jié)案例(專業(yè)13篇)
- 教師的超市工作總結(jié)與計劃(精選18篇)
- 單位趣味運動會總結(jié)(模板21篇)
- 禮品店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的重要性(實用16篇)
- 消防隊月度工作總結(jié)報告(熱門18篇)
- 工藝技術(shù)員工作總結(jié)(專業(yè)18篇)
- 大學學生會秘書處工作總結(jié)(模板22篇)
- 醫(yī)院科秘書工作總結(jié)(專業(y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