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軍史專題教育心得體會及感悟 黨史與軍事教育心得(一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3 14:40:57 頁碼:14
軍史專題教育心得體會及感悟 黨史與軍事教育心得(一篇)
2022-12-23 14:40:57    小編:ZTFB

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nèi)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jīng)驗總結。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022軍史專題教育心得體會及感悟一

<>

翻開中國近代歷史,在20世紀之初,最激動人心的話題,莫過于救國與革命。然而,歷史不可能一帆風順,它波瀾壯闊又充滿艱辛。為了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我們黨毅然擔起了民族的凝重苦難,在曲折中艱辛探索,在苦難中邁向輝煌,用鮮血和生命昭告我們:信仰從何而來?

(一)我們的信仰,源于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擔當。1840年以后,中華民族歷經(jīng)了百年屈辱,這個曾經(jīng)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巔的東方雄獅沉睡了。正如《國歌》中所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面對祖國山河支離破碎,國民飽受鐵蹄蹂躪,中華大地呼喚民族英雄,無數(shù)共產(chǎn)黨人毅然挺身而出,將個人的名字寫入史冊。在這史冊里,我們能看到一組組讓靈魂為之震顫的數(shù)據(jù):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fā)時有8.6萬人,到達陜北時僅剩6500人,長征路上超過16.6萬人犧牲或失散,平均每行進1公里,就有4名戰(zhàn)士倒下再也起不來……從我們黨成立至新中國誕生,可以查到姓名的革命烈士有370多萬,意味著在這1萬多個日子里,平均每天至少有370人為了黨的事業(yè)而犧牲!觸摸著這些震撼靈魂的數(shù)字,我不禁想起歷史紀錄片《信仰》中這樣一段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還有什么比生死抉擇更大的考驗?為什么先烈們能視死如歸,義無反顧?因為他們是頂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領他們前進的天,人民就是支撐他們奮斗的地。在世界上,還有什么比頂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這就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信仰之源——視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在改變民族命運的征途上,堅貞不屈、舍生忘死,用生命挺起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脊梁!

(二)我們的信仰,源于對共產(chǎn)主義的執(zhí)著追求。無論是譚嗣同的維新變法,還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都沒能真正改變舊中國的命運。但換個角度來看,正是無數(shù)仁人志士在苦苦追尋救國圖存真理的過程中,讓共產(chǎn)主義信仰的種子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并逐步長成參天大樹。在我們的黨史軍史里,許多著名將領如朱德、徐海東、羅炳輝、許世友等,都曾為了尋求真理,有著“揀盡寒枝不肯棲”、“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艱辛“找黨”經(jīng)歷。正是真理賦予的信仰之光,讓先烈們可以舍棄安逸富足的生活,可以面對威逼利誘不為所動,可以直視刺刀槍口舍生取義。小說《紅巖》中“七少爺”的原型人物劉國鋕,犧牲時年僅28歲。他家境殷實,哥哥是國民黨高官的女婿,但他沒有沉迷其中,為追求真理毅然投入黨的革命事業(yè)。1948年因叛徒出賣,劉國鋕與未婚妻雙雙被捕。家人利用種種關系營救,贈送金表、金筆、銀行支票,特務頭子答應,只要他簽個字脫離共產(chǎn)黨就馬上釋放。選擇生?亦或是死?大義面前,劉國鋕用錚錚風骨作出了響亮回答:“不行,要我脫離共產(chǎn)黨,辦不到。只要黨在,我死了等于沒死!”這就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信仰之源——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可以為之付出所有!犧牲一切!義無反顧!

(三)我們的信仰,源于對民族復興的美好寄望。

<>

(一)我們的信仰之真,就是丹心向黨堅毅忠貞。

(二)我們的信仰之真,就是赤膽為民無私奉獻。

(三)我們的信仰之真,就是忠誠使命矢志不渝。

<>

(一)真學深悟,在探索真理中堅定信仰。

(二)增強自信,在認清優(yōu)勢中培塑信仰。

(三)履職盡責,在擔當有為中踐行信仰。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