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長征朗誦稿(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13 19:19:56 頁碼:8
2023年長征朗誦稿(大全12篇)
2023-10-13 19:19:56    小編: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詩經》觀后感一

[教學目標]

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會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2.運用聯(lián)想、想像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3.領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藝術技巧。

[教學重點]

1.形象思維及人物形象。

2.典型情節(jié)及精練語言。

3.樹立“歷史的”“美麗”的觀念。

[教學方法]

1.“切入情節(jié),激發(fā)想像”法

如《衛(wèi)風氓》:“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兄弟不知,其笑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些典型情節(jié)可引發(fā)學生想像女主人公的具體生活情節(jié)和“悔”且“恨”的情調。

2.“運用對比,探討開拓”法

如將《衛(wèi)風氓》與《邶風靜女》兩首詩對比,從“怨”“興”中把握形象,探知當時社會的“民情”和“制度”。

3.“語言分析,體味神韻”法

如《衛(wèi)風氓》抓住語言的暗示性探究:“蚩蚩”“旦旦”“貿”“車”“不見”的暗示性,進行推斷想像“士”的“貳”“二三”及“不思其反”,進而把握形象。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孔子曾經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笔裁唇小八紵o邪”呢,就是思想純正的意思,并由此可“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同學們想不想做文質彬彬的君子???那么什么是“文質彬彬”呢?(可讓學生回答,也可由教師明確)“文質彬彬”原義是文華和質樸配合得恰到好處,今義是形容人文雅而有禮貌。同學們,讓我們就來學習、接近“文質彬彬”吧。

(解說:讓同學們在情境中激發(fā)研讀興趣。)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檢查并深化預習效果,貯存文字、詞語所傳達的信息。

(解說:應在聯(lián)系對原句理解的過程中檢查,以教給學生運用語境體察語義的方法,并且通過字、詞的理解,疏通詩的內容。)

②依據情節(jié),激疑發(fā)問,總理三首詩。

a.三首詩均選自《風》,即民間歌謠。結合歷史知識,扼要說明當時社會生活的主要特點。

明確:a、奴隸制社會,奴隸和奴隸主階級尖銳對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b、生產力極為低下,人們對理想的追求。c、在戰(zhàn)爭和徭役中,人們爭取和平生活的愿望和表現出的愛國熱情。

(解說:設計此題讓學生了解古代社會生活,從總體上提綱舉要,讓學生有一個“歷史”的觀點,對加深理解三首詩有著點撥作用,進而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激發(fā)愛國熱情。)

b.詩歌常選擇典型的情節(jié)來烘托生動具體的氣氛和情調,本文三首詩分別選用了怎樣的典型情節(jié)?

明確:《氓》主要情節(jié):“以我賄遷”“三歲食貧”“靡室勞矣”;《無衣》主要情節(jié):“袍”→“澤”→“裳”;→“戈矛”→“矛戟”→“甲兵”;《靜女》主要情節(jié):“愛而不見”“貽我彤管”“自牧歸荑”。

(解說:此題設計主要讓學生把握情節(jié)的典型性,由此方可有觸類旁通的據點,伸入生活的細微之處,把握詩歌的意境。)

2.具體研習《秦風無衣》

①集體朗讀《無衣》這首詩,思考三章的異同點,并回答其原因。

明確:同:句式相同,內容相近。

異:每章僅三字不同。

原因:a、屬重章復唱的手法,不僅構成類同排比的方法,便于加深所要抒發(fā)的感情,同時也為了換韻,充實和擴展內容。

b、每章首句均用反問句開頭,更突出主人公的愛國精神。

(解說:此題設計除了把握重章復唱的藝術手法外,關鍵放在開拓詩的意境和充實詩的內容上,當然也加強了詩的音樂性和感染力。)

②詩中在與“子”相對上用了一個“我”字,每一章中又省去兩處“我”字,體味一下“我”的妙處,并運用想像,創(chuàng)造“我”的形象。

討論明確:“我”是主人公,也是主要人物形象。“我”是保衛(wèi)家園的愛國者形象。“我”是出自內心的自覺者形象?!拔摇庇质且粋€象征。開頭反問,后以“我”的行為“同”和“修”書寫正義參軍歌,此愛國之情,英雄之舉,躍然紙上。想像當以此為萌發(fā)點,也應以此為歸宿點。

(解說:此題旨在激發(fā)學生推斷想像能力,透徹把握詩的形象。)

三、課堂練習

賞析下面這首詩。

鄉(xiāng)愁的四韻(錄其二韻)

余光中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xiāng)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的臘梅香

臘梅的芬芳

是母親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解說:此題設計是為了解決對情節(jié)和重章復唱的理解問題。)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1.《氓》和《靜女》均是以愛情為題材的,但反映的是兩類“士”的形象,對此,你有什么思考?怎樣認識這一現象?

2.《氓》中的典型情節(jié)可以從不同的人物的角度去選擇,但有一點必須探究,女主人公為什么會被遺棄呢?

3.詩歌常常調動多種藝術手法來塑造形象,但有一點是主要的,就是運用形象思維。在形象思維中比興、對比是常用的手法,你在《氓》中領悟到什么?

4.要欣賞詩,必須運用想像,而想像又不是無根據地讓思維馳騁,只有抓住典型情節(jié),才可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形象。請您就“其笑矣”“愛而不見”及《靜女》中的睹物思情進行大膽想像,以塑造出鮮活的形象――將《靜女》改寫為小故事。

《詩經》觀后感二

八年級語文《詩經兩首》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3.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tǒng),認識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特點。

4.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教學時間]一課時

預習檢查:

了解了哪些關于《詩經》的文學常識?

文學常識介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对娊洝返捏w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①風,是不同地區(qū)的地方音樂?!讹L》詩是從周南、召南、魏、唐、秦、陳、檜、曹、等15個地區(qū)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qū)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yè)的。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对娊洝肥侵袊F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對后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詩經·氓》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了解衛(wèi)地的風土人情,體會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經歷。

2、了解課文的內容,熟悉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系。

3、透過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獨特的內心體驗,總結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學習獨特的語言表現手法,對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詞的含義和不同的表現方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導入話題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愛情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wèi)國,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fā)生的那件事,讓我們走近他們,去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傳唱了千年的愛情故事。

2、范文朗讀,熟悉生字詞義。

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將子無怒乘彼垝垣

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于嗟鳩兮

無食桑葚隰則有泮猶可說也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言既遂矣躬自悼矣無與士耽

實詞

布:一種貨幣,并非注釋里說的,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

匪:讀上聲,并非通假。

將:讀qiāng,愿、請,如,《將進酒》。

乘:登上。賄:財物。

說:通“脫”。

漸:讀jiān,濺濕、浸濕。

爽:差錯。

極:標準。

德:心意、情意。

罔:無。

虛詞

以: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前“以”,用;后“以”,拿)

乘彼垣,以望復關(表承接,無義)秋以為期(把)

其:其黃而隕(代落葉)其葉沃若(代桑樹)士貳其行(自己的)

其笑矣(語助詞,無義)不思其反(你)之:主謂之間,舒緩語氣,無實義(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女之耽兮總角之宴)靜言思之(這件事)

活用

爾卜爾筮(卜、筮均為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為用龜板、蓍草占卦)士貳其行(數詞活用為動詞,對…不專一)

成語二三其德、信誓旦旦、夙興夜寐。

3、學生自行朗讀,體會詩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討論。理清全詩層次

提問:這首敘事詩寫了這對男女婚姻過程的哪幾個階段?

明確:戀愛——婚變——決絕。

追問:結婚前后,詩中男女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復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jié)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下面是全詩敘事結構和感情基調:

[板書]

(情節(jié))戀愛婚變決絕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詩句)秋以為期無與士耽亦已焉戰(zhàn)

載笑載言士貳其行

至于暴矣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男子女子

婚前虛偽熱情、善良、多情

婚后兇暴、蠻橫勤勞、剛強、清醒

感情不專、薄情寡義

總結:男女的不平等,不僅體現在政治上、經濟上,有時候還體現在性格上,但詩中女子的最后決絕,又使我們看到中國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4.這首詩運用了些什么藝術手法,結合感興趣的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要點:

①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對比?;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楹螅百砼d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對比?;榍埃懊ブ框俊?,婚后,“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彼诤薅嘤诎?,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②《詩經》開創(chuàng)比、興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庇稚H~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yōu)榭蔹S,這與士“信誓旦旦”變?yōu)椤笆抠E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fā)讀者聯(lián)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6、布置作業(yè):

1、再讀一遍課文,體會他們的故事。

2、用自己的語言設計他們另一樣的生活。

3、預習下節(jié)課。

《詩經》觀后感三

詩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⑵ 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jié)奏特點。

⑶ 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⑷ 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⑸ 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⑴ 誦讀法。反復誦讀吟詠,爭取當堂成誦。

⑵ 討論──質疑──點撥法。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并加深學生對詩詞意境、語言的感悟。

⑶ 引申──比較法。通過引申比較,體會詩人獨特的藝術風格。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具有初步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點撥討論法。

3、品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讀課文,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探究藝術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今天我們學習冠于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chuàng)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tǒng)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妒酚浲馄菔兰摇吩浻浭稣f:《易》基乾坤,《詩》始《關雎》?!稌访览褰捣驄D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同時出示投影:

睢鳩(jū ji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萊(xìng):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芼(mào):挑選。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教師提示: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tǒng)攝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3、教師范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chuàng)設氛圍。

4、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lián)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5、學生齊讀,放錄音,再聽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

四、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教師提問: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1: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生3:他做夢夢見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

教師小結:這苜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yōu)秀的民歌作品??磥?,冠于《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

2、教師提問:既然大家都認為它是愛情詩,那么它是如何抒發(fā)相思之情的?請具體分析。

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六組,每兩組負責一節(jié)的分析鑒賞任務。圍繞如何寫這位男子的愛戀、相思、夢幻展開討論交流。其中以一組為主,另一組補充或評價。

成果展示:

首章四句寫一個青年小伙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嗚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著一位所愛的人兒呢!他向往著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書:

所聽:關關雎鳩

所見:在河之洲極有層次,語簡義豐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難耐的相思之苦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板書: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輾轉反側──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現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不啻是個戲劇性的轉變?;糜汕樯?,無疑這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的愿望。

板書:

琴瑟友之──親密相愛

鐘鼓樂之──歡快熱鬧

教師小結:古人在解釋這首詩時,曾進行封建禮教的涂飾,或說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說它是刺康王晏起,名義上是以史證詩,實際上是一種歪曲。今天我們認為它作為一篇愛情詩篇,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向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鬃诱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確有一定見地,對我們仍有啟發(fā)。

3、學生再讀《關雎》,同時在頭腦中再現主人公鮮明生動的形象。

五、品讀全詩,探究藝術手法

1、提問:本文在形式上有何特點?

生1:題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話都是四字。

生3:語言幾乎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

生4:這首詩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字。

教師小結:《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復歌詠的一種形式。

同時多媒體顯示:

《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中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的時代,流行于民間的曲凋一般都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到唱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詞語,最簡單。最容易傳唱,最便于記憶。當然也就最樂于為人們所采用了。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2、教師提問: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這種表現手法叫什么?

多媒體顯示:

《詩經》的表現手法,前人概括為賦、比、興。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這種解釋比較通行。賦就是陳述鋪敘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就使用了賦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衛(wèi)風氓》中用桑樹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fā)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如《周南桃夭》以逃之夭夭,灼灼其華起興,使人從桃花展開聯(lián)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興手法對后世詩歌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

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認為它是興,因為先說雎鳩,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

生2:我認為是比,因為雎鳩形影不離,詩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摯鳥。

生3:我認為兩者兼而有之。

教師小結:前人對此有究屬賦比興何種手法的爭論。實際上就詩中這兩句看來,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實見之景,但對全詩來說,確也起著媒介、比喻、聯(lián)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不必如此拘泥。

六、試背全詩

七、布置作業(yè)

1、大聲朗讀,背誦全詩。

2、預習《蒹葭》,結合注釋,串解大意。

《詩經》觀后感四

《詩經》兩首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jié)奏特點。

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能力目標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2.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學重點

1.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討論法;品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詩經》觀后感五

《詩經兩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

2、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傳統(tǒng),了解賦比興的手法體會其藝術效果。

3、把握《氓》的情節(jié)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劇原因。

4、培養(yǎng)自主學習,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能夠準確地誦讀本詩,并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

2、通過閱讀注釋來自己翻譯課文。

3、《氓》是一首敘事詩,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jié)是個重點。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悲劇原因。

教學難點

了解賦比興的手法在詩中的表現,體會其藝術效果。

教學方法:討論法、點撥法、誦讀法、探究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詩歌是人類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無數的詩人用真情澆灌它,用心血哺育它成長。它是心靈對現實最純潔的回答,是心靈與心靈碰撞的最智慧的火花?!扒閯佑谥远斡谘浴边@種最古老的文學樣式,素有“文學之母”、“語言的鉆石”之美稱。這個世界,一切都可以老去,惟有詩歌永存。

今天我想考考大家,“風騷”一詞是什么意思?一指人舉止輕佻;如“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二泛指文學修養(yǎng);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那么最初的意思是什么?它是兩個詞,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風是指《詩經》的《國風》,騷是指屈原的《離騷》。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長河中,現實主義的《詩經》和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并稱“風騷”。這兩部都是經典的文學著作,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傳統(tǒng)。這個單元我們將對這兩部作品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詩經》兩首中的《衛(wèi)風氓》。

二、看課下注釋,把握重點信息,請同學簡介《詩經》,教師補充。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由周王朝通過各諸侯國的協(xié)助進行采集,然后命樂師整理、編撰而成的。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段褰洝分幸浴对娊洝纷钣形牟伞mn愈《進學解》:“《詩》正而葩”?!拜狻保俗魅A麗有文采解。后來《葩經》被用作《詩經》的代稱?!对娊洝返脑姼栊问揭运难詾橹?,多數為隔句用韻,并普遍運用“賦”、“比”、“興”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詩經的段落稱之為“章”)。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流行歌曲或者山野傳唱的民歌。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tǒng)音樂。就像奧地利歌劇一類的高雅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共40篇)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

賦,即直陳其事;指鋪陳排比,也可以是直接鋪敘,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有氣勢。

例如:、《陌上?!啡粘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比,即比喻,就是打比方;是《詩經》開創(chuàng)的修辭方法。

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即即景生情、托物興感,由具體事物引發(fā)想象和聯(lián)想。興也是《詩經》首創(chuàng)的修辭形式。以《關雎》為例。

“風”“雅”“頌”是《詩經》的三種藝術表現形式,“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藝術表現手法,合起來被稱為詩經的“六義”。

孔子曾經這樣評價《詩經》,“《詩》三百,一言以蔽之,謂之‘思無邪’”。

一、第一教學板塊dd誦讀:了解詩意,理清情節(jié)。

1、放錄音

第一遍,讓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節(jié)奏。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2、字詞正音,指名學生朗讀。

3、教師總結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誦讀時要注意,《詩經》是典型的四言詩,它的節(jié)奏韻律非常明顯,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4、可再指名同學朗讀,大家指正。

二、根據課后的注釋來翻譯課文,梳理課文的行文思路。

1、學生輪流翻譯課文。

2、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每一章寫了什么內容?請用簡介的語言概括。

交流點撥課文的行文思路。

板書小結:參考一參考二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第一節(jié)許婚

第二章:相思相戀占卜結婚(賦)第二節(jié)迎娶

第三章:以桑為比勸誡癡女(比興)第三節(jié)勸誡

第四章:以桑為比控訴移情(比興)第四節(jié)控訴

第五章:傾訴苦楚表達悔恨(賦)第五節(jié)反省

第六章:回顧甜蜜表達決絕(賦比興)第六節(jié)決絕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jié),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采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全詩分六章,每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復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jié)線索敘事。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下面是全詩敘事結構和感情基調。

三、分析人物形象,體悟情感

1、學習“戀愛”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

(2)教師提問:在第一節(jié)中,詩作的敘事節(jié)奏頗似電影蒙太奇手法,選取了三個視覺效果極強的場面來表現。請用簡煉的語言概括出這三個場景。

點撥: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約期相別

(3)提問:在這些場景中表現了兩人什么性格?姑娘與心上人約定了婚期,在漫長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樣的表現?

點撥:男青年急躁、任性,姑娘則溫柔、體貼。

“乘彼垣”等六句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熱戀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現。

“復關”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會“泣涕漣漣”一會兒“載笑載言”,足見對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戀愛中的姑娘是那樣的天真、活潑、熱烈。

(4)提問:“爾卜爾筮”等四句表明戀愛終于有了結果。這是一段怎樣的姻緣?

點撥:神靈顯示,這是一段天賜良緣。“以我賄遷”,娘家以豐厚的嫁妝祝佑著女兒的幸福。姑娘帶著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給了男青年。至此,一個完整的敘事段落結束。

(5)讓學生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8226;這一段的感情基調如何?從女主人公的這段回憶來看,她的婚姻是否像我們經??吹降哪欠N“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點撥:#8226;(板書)感情基調:熱情、幸福

#8226;不是。從她的回憶看,二人戀愛自由,婚姻自主。

(6)要求學生朗讀一、二節(jié)。

2、學習“婚變”這一部分。

(1)小組朗讀這一部分。

(2)提問:這一部分運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手法?

點撥:議論、抒情。

(3)提問:第三章和第四章在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概說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薄吧V湟?,其黃而隕?!钡仍娋?,這屬于一種什么樣的藝術手法?

點撥:比興的.藝術手法。

(4)提問:比興的藝術手法我們在初中就學過,請同學們回憶一直,舉一兩例并說說比興手法的特點?!睹ァ分械谋扰d句應該怎樣理解?用比興的好處是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關雎》《蒹葭》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濉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b。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吁嗟鳩兮!無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是比興句。

第三章以傳統(tǒng)的比興的開頭,先以蔥蘢的茂盛的桑樹寫照自己的青春,繼而又以誘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愛情,把戀愛中的少女比作貪食而快樂的小鳥,諄諄告誡之:不能沉溺于愛情。否則,結局悲慘,悔之晚矣。

第四章緊承上節(jié)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開頭就是“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币詷淠镜目菸蛄惚葦M流年帶下走了的青春,曾經光彩照人的少女在歲月中蹉跎了美麗的容顏。再加上婚后長期過著貧困的生活,被棄的命運此時卻降臨到了她的頭上。

這兩處使用比興手法的好處有:

結構上:①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使敘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一覽無余;②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滿,因此,敘事的線索似斷實連;③詩的前半部分寫婚前,后半部分寫婚后,中間的比興起過渡作用。

內容上:①比興句喚起人豐富的聯(lián)想?!吧V绰?,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一般認為它們分別比擬女子容顏的潤澤和衰老,并相應地推測女子年長色衰是“氓”變心的重要原因。不過,也不妨理解得寬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間情意濃密時;“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的景象,則如同兩人感情枯竭時。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樹作比,與女主人公勞動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從“抱布貿絲”一句來看,她養(yǎng)蠶做絲),富于生活氣息,同時還暗示了她的勤勞。

三、四章用起興的詩句,以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的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5)提問:第三章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

點撥:由前兩章的敘事轉入這一節(jié)的抒情和議論,在讀者心理上造成了明顯的停頓和隔離。暗示著女主人公悲慘命運已經開始。

(6)提問:結合文章的三、四、五章考慮: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議論的方法回顧了自己幾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敗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

點撥:(板書)悔恨、沉痛、但是不哀傷。

(7)齊讀這一部分。

3、研習“決絕”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

(2)提問:女主人公通過上文的回憶、自省,在這一章她做出了選擇,什么樣的選擇?

點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這反映出她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點撥:(板書)清醒、剛烈。

(4)提問:同學們可議一議,想一想,這一章用的是什么樣的寫法?

點撥:對比(板書)

(5)提問:把什么同什么作了對比?

點撥:將昔日的“信誓旦旦”與今日的結局作對比。

(6)關于運用對比的手法,在文中的其他章節(jié)還有多處,請同學們找一找,試舉幾例。

點撥:

#8226;氓婚前與婚后的態(tài)度形成對比。偽裝忠厚――喜新厭舊

#8226;女主人公與氓對婚姻的態(tài)度形成對比。深情專一――二三其德

#8226;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形成對比。溫柔軟弱――清醒剛強

#8226;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形成對比。幸福甜蜜――悔恨沉痛

(7)齊讀第六章。

4、提問:從文中,我們可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樣的形象特點?你是如何體會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的?

點撥:(板書)勤勞、善良、溫柔、賢惠、堅強。

戀愛時的情深意切dd婚變中的委屈求全dd被棄后的傷情無奈dd覺醒后的清醒剛烈

5、提問:文中三次出現了“淇水”每次出現有什么不同,反映出人物怎樣的心境?

點撥:“送子涉淇,至于頓丘”,這是戀愛時,兩情依依的甜美;“淇水湯湯,濺車帷裳”,這是婚變后形單影只的凄楚;而“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更是被棄后撕心裂肺的哭訴了。同一條河,映襯出的是不同處境中同一人物的不同心境,

6、提問: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你認為“氓”是個什么樣的人?

點撥:詩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熱情、堅強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她熱情、活潑的女性,她不顧家庭的反對,沒有過高的物質要求,和“氓”自由戀愛,結為夫妻,她勤勞、淳樸、不畏貧苦,與“氓”結婚后,真誠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氓”身上。然而婚后丈夫對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爾偕老”的愿望完全破滅了,她由忍耐、不平而轉為怨恨,終于發(fā)出痛楚的呼喊。詩中表露的她的怨恨更多于悲傷。使我們看到封建社會中婦女所受的壓迫和欺凌。女主人公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特點決定的。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都很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都維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說是男權社會時的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時,他對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摯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顏的漸衰,他的愛情也隨風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愛,無情的遺棄了妻子,是一個對家庭不負責任的、始亂終棄的人。他以虛假的熱情欺騙了淳樸的少女,用謊誓空咒贏得了女子的信任,旦騙取到手,便露出了卑劣、兇暴的本相。

7、談談你學完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感想?

四、課堂總結:

全詩大致按事實發(fā)展的過程敘述這一悲劇的始末。第三章為全詩的轉折,詩中肯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運用比興的藝術手法及對比的手法,將抒情、敘事、議論熔一爐而增加了敘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詩韻律和諧,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們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們尊敬,而男青年的作法則應遭到我們的唾棄。

《詩經》觀后感六

【教學目的】

1、理解《關雎》所表現的青年男子對美麗善良女子的熱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摯美好的愛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運用的反復和賦、比、興手法

【教學重點】

詩歌的反復吟唱所表現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比興手法的運用。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文學常識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產生的詩歌作品305篇,當時稱為《詩》,又稱《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尊為儒家經典,才定名為《詩經》?!对娊洝钒大w裁分為“風、雅、頌”三類。而“風、雅、頌、賦、比、興”,《毛詩序》稱之為“六義”?!对娊洝酚捎谄鋬热葚S富,在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廣泛而深刻地描寫現實、反映現實的精神,對后代文學影響很大。

二、學習《關雎》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解決字詞。

2、學生看注釋,借助工具書,老師點撥,弄清課文的意思。

首章從對雎鳩的和鳴,觸動了男女愛慕的心情,聯(lián)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興,接著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夢寐以求的心情。重疊“游哉”,用以表現思念之深;“輾轉反側”,形象地寫出了求而未得時的苦悶焦躁。

第三章用了類似第二章的復疊方式,意思卻有進一步發(fā)展。男子以音樂挑動女子,博取她的歡心,借美妙的音樂,達成美滿婚姻。

3、討論全詩用了“興”的表現手法。

4、主題歸納:

《關雎》是一篇民間情歌,描述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的樸實愿望,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們生活中真實感受到的,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生活情趣。抒發(fā)的感情熱誠真摯、純潔樸實,全無庸俗虛偽之態(tài),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純真之美。

三、學習《蒹葭》

1、老師范讀,學生跟讀,然后自讀。

2、學生看注釋,老師點撥,弄懂課文的意思。

⑴通過“溯洄”“溯游”的連用,側面刻畫了詩人追求的一往情深與執(zhí)著、內心的焦急與憂愁。再結合最后的“宛在”,由這種一往情深與執(zhí)著得到的始終卻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就更突出了這種一往情深與執(zhí)著帶來的無盡的惆悵。

⑵虛實相間,富于朦朧美?!耙寥恕钡睦斫饪梢郧f萬、彼此不同,是為虛也;詩人的追求是實的,感情的惆悵凄切是實的。虛實相間給了本詩巨大的想象空間。

⑶通過“重章疊句”的運用、押韻、疊詞,一方面增加了句式的齊整、音律的優(yōu)美,使之瑯瑯上口,收到一詠三嘆之效;另一方面,通過三次重復“溯洄”、“溯游”、“宛在”、“所謂伊人,在水……”,以及“為霜”、“未”、“未已”的變換,都側面刻畫出了詩人等待時間之長、追求之堅持不懈,并通過這種復現增加了全詩惆悵凄迷的興味。

⑷《蒹葭》這首詩的每章開頭的前兩句都是寫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蒹葭采采,白露末已”。這些景物描寫給人展現了秋天的清晨,河邊的蒼蒼蘆葦沾滿了霜露的景象,給人以蕭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熱戀者感到分外的凄涼,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戀人,于是他去尋找“在水一方”的戀人。因此這每章開頭的前兩句是“興”,從而引起正文。

⑸描寫了河水的蒼茫浩淼、飄忽不定,更寫出了它把詩人與“伊人”隔絕造成的痛苦與無奈。

⑹善于營造意象。所謂意象,指客觀物象經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審美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固化的一種藝術形象,是主體與客體、心與物、意與象的有機融合,是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相融合的產物,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借助客觀物象表示的主觀情意。

中國古典文學中亦不乏意象,如歲寒三友、四君子、杜鵑、蓮花、菊花、灞橋柳、月亮、香草美人、秋天、烏啼等等。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詩經》觀后感七

王麟 楊波

教學設想

經過近三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欣賞古代詩歌的初步能力,也養(yǎng)成了學習古代詩歌的一些習慣。這三首詩歌內容不同,風格相近,難度都不太大,學生基本能夠讀懂,只是每首詩歌都有一些值得品味鑒賞的地方。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這三首詩歌,感知詩歌大意,然后采用提問、質疑、共同討論等方法,分析關鍵語句,理解詩歌意境,進而把握全詩的主旨。注意朗讀背誦,積累其中的名言警句。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整體閱讀,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1.教師范讀后,正音。

要求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雎 鳩 窈窕 參差 伊人 雞棲于桀

2.學生結合注釋疏通詩歌的基本意思。

注意,詩歌重在體會,對于字詞意義不必落實到每一個字詞上,可以通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好。

三、探究理解

1.學生自由朗讀這三首詩,然后說說:這三首詩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2.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詩經》的主要藝術表現手法有賦、比、興等,請思考:《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運用這種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在《蒹葭》《君子于役》這兩首詩歌中都運用了景物描寫,請思考:―這些景物描寫在詩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3.學生自由朗讀這三首詩,進一步體會詩歌的內容和感情。

三、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詩經》觀后感八

《詩經》兩首教學設計

24? 《詩經》兩首

從容說課

《關雎》和《蒹葭》選自《詩經》?!蛾P雎》寫一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之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遁筝纭穼懸晃粦僬咴谏钋锏那宄?,在蒹蒼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復,神魂顛倒,心焦地尋求他思念的戀人。兩首同為愛情詩,都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樸、真摯、健康的。采用了重章覆疊句和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文字雖然簡單,但給予人們的癥狀感卻豐富,豐富到“我們只覺得讀了百遍還不厭”(《中國詩史》)。

教學本文,應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應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直至成誦;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詩經》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認識《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還應引導學生多讀多背《詩經》中的名篇,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課堂教學采用朗讀法、討論點撥法、品讀法等教學方法。注重自主學習、自我探究,全面領略詩歌的美感,力求在詩歌鑒賞和文化積淀上都有所收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jié)奏特點。

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能力目標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2.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學重點

1.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4]?[5]?[6]?[7]?[8]?[9]?[10]? ... ?

《詩經》觀后感九

詩經教學設計精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了解詩經的句式、體制、手法等常識及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⑵從敘述的角度入手,理解詩歌的內容,體驗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尋找、發(fā)現、感悟。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驗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體察詩歌對個人追求與命運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思考人物命運。

2、難點:

解讀、思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背景資料】

《詩經》簡介: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時代通稱為《詩》或舉其整數稱《詩三百》。漢代尊崇儒家被奉為經典,才稱為《詩經》,并沿用至今。

2、《詩經》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板書)風指十五國風,屬于各地方的樂歌,即指當時15國的詩歌作品,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課文所選的三首詩作均出自風;雅是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即王畿地區(qū))的樂歌,有大雅和小雅;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有周頌、魯頌、商頌,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

3、《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

4、《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敘陳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

5、《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長河中,現實主義的《詩經》和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并稱風騷?!对娊洝烽_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對后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面對日月星辰,面對山川草木;面對家園和土地,面對人際和生活。每一個人都會有一段酸甜苦辣的心路歷程,一旦這樣的心路被記錄,即使多么平凡,即使經歷幾千年,當我們重讀它,也許依然讓人心潮澎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衛(wèi)風·氓》,去體驗一個平凡的女主人公的那段人生追求的心路之旅。

二、感受課文

1、在預習的基礎上重新感知,學生齊讀課文。

2、在感知的條件下,理解詩歌內容,讓學生說課文大意。

3、整合內容:

⑴要求學生找出一行詩句,概括本節(jié)詩的內容。

第一節(jié)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第二節(jié)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第三節(jié)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第四節(jié)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第五節(jié)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節(jié)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⑵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每節(jié)的內容:

例如:

第一節(jié)許婚

第二節(jié)迎娶

第三節(jié)勸誡

第四節(jié)控訴

第五節(jié)傷自反省

第六節(jié)決絕

三、對話作品

1、教師切入:

本文以女主人公為線索,以第一人稱敘說自己的一段人生經歷,作為悲劇的弱者的她,我想在我們富有同情心的同學們中,必將激起一番感想?,F在,老師要問的是,什么造成女主人公的這種命運,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2、學生討論、準備、發(fā)言:

3、在交流對話中,教師可視情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作品內涵。如:

⑴追察女主人公的歷程(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⑵追察男主人公的行為目的(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⑶從女主人公追求理想的行為(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行為對命運影響。

⑷從性格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人的命運。

⑸從自由戀愛、自由婚姻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人的命運結局。

⑹從女主人公識人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⑺從容貌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容貌對人的影響。

⑻從經濟變化對女性的影響,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在思考人的命運,同時可引導學生適當聯(lián)系生活、歷史等相關內容)

四、總結課堂,布置作業(yè)

(略)。

《詩經》觀后感十

補充材料: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我國的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節(jié)課我們將要學習的《關雎》和《蒹葭》兩首詩都是詩經的名篇,兩首詩在主題內容上是相似的,情感基調是相近的,同時在藝術手法方面也都運用了重章疊唱和賦比興的方式。

見于以上兩首詩教多的共同性,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比較閱讀的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同學們在反復朗誦中去把握詩歌的優(yōu)美的意境和古人的質樸、健康的愛情觀;同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比較兩首詩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詩的內容及其藝術方法,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并從中得到相應的情感價值觀方面的教育,真正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效果。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把握詩的節(jié)奏與語感;

2、采用比較閱讀鑒賞的方式,對兩首詩進行解讀。

3、正確的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學習重點:

1、運用比較朗讀的方式,對文本進行賞析;

2、品味詩的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美、節(jié)奏美。

學習難點:品味詩歌的語言,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

第一課時 自主學習

學習檢測:

1、《詩經》是我國第 部詩歌總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作品。《詩經》 通稱為《詩》或《詩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為經典,才稱《詩經》?!对娊洝饭?篇。分為“ ”“ ”“ ”三部分。

2、給加點字注音。

雎鳩( ) 窈窕( ) 荇( )菜

寤寐( ) 溯回 ( ) 晞( )

躋( ) 沚( ) 俟( )

第二課時 合作探究

一、初讀,感受詩的音樂美。

1、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初讀詩文,初步感受詩的音樂美。要朗讀好詩文,要注意讀好它的節(jié)奏。要讀出詩歌的音樂美,除了詩歌朗讀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讀出她的生氣,讀出她的音樂美。

2、下面,請同學們認真看書,聽老師朗讀課文。大家拿好筆,在你不認識的字下面作標記,第二個要求就是請同學們注意這首詩的韻腳,也就是詩中押韻的字。

3、學生試讀。

二、再讀,感受是的繪畫美

1、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現在一起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再讀詩歌,想象詩歌的繪畫美。唐朝詩人王維不僅是一個著名詩人,而且是一位出色的畫家。蘇軾曾這樣評價她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教師描繪畫面,讓學生感受畫面之美。(也可以讓學生描述)

《關雎》:清清的河水,水波蕩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沙洲,沙洲上成雙成對的雎鳩鳥正伸長脖頸一唱一和地關關鳴叫。河的兩岸長滿了蔥綠的荇菜,隨著微風參差搖擺。有一個文靜美麗的姑娘在河邊采摘荇菜。這時,一位青年男子來到了河邊,他聽著雎鳩鳥和鳴,看著美麗的姑娘,不由得向往這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的配偶,愛慕之情油然而生。想盡辦法去接近她,日思夜想想得到她的愛情,可美麗的姑娘卻拒絕了他的追求。但姑娘美好的形象還是在他的腦海里反復出現,使他茶飯不思,寢食難安,長夜漫漫難以入睡。情到極處必生幻。朦朧中男子和自己心上人終于相會了,他彈琴鼓瑟,和姑娘親密相愛,結為永世之好!

《蒹葭》:金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頃,空中霧靄迷蒙,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時,一位癡情的戀者,躑躅水畔,他熱烈而急切地追尋著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耙寥恕笨赏豢杉矗谑撬腔餐鶑?,心醉神迷,內心痛苦,不可言狀。

三、探究與研討。

1、《關雎》一詩中寫“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有什么作用?

答:

2、《蒹葭》共有三章,每一章都一會寫道“溯洄從之”,一會兒又“溯游從之”,你是否覺得重復羅嗦?

答:

四、課堂小結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樸優(yōu)美。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游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癡情的少年千回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干干凈凈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yōu)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詩經》觀后感十一

微課作品名稱

“詩經吟誦”

微課作品介紹

本微課《詩經吟誦》主要是針對九年級學生設計的了解《詩經》吟誦相關知識的微課。此微課以吟誦《蒹葭》為例,介紹吟誦的基本規(guī)則,讓學生體會吟誦的魅力和價值。

適用對象分析

九年級學生已經接觸過一些古文,對于《詩經》中的名句也有耳聞,但是對于《詩經》的學習主要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背誦上,對于《詩經》的吟誦知識也不甚了解。若將吟誦技巧運用到《詩經》的教學中去,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詩文的感悟領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記憶。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jié)微課首先介紹吟誦的含義,接著通過對吟誦歷史的簡單說明和學者對吟誦的推重表明吟誦的重要性。然后介紹吟誦過程中相對重要的兩種方法:第一,依字行腔、依意行調;第二,平長仄短,平低仄高。最后,在理論知識介紹過后重點以《蒹葭》為例,進行吟誦教學示范,讓學生調動聽覺系統(tǒng)感受吟誦。

教學目標分析

1、讓學生在理論上了解吟誦的含義及操作方法;

2、讓學生在實踐上感受吟誦的魅力和作用;

3、讓學生舉一反三,吟誦“詩經”的其他篇目。

教學過程設計

(一)介紹吟誦的基本概念

吟誦指的是在中國古典詩文的創(chuàng)作和學習過程中特有的,以有曲調的吟詠和無曲調的誦讀相結合的中國式讀書法。與單純的朗讀相比,吟誦具有音樂性;與單純的歌唱相比,詩文的文學性是吟誦的根本所在。

(二)吟誦“詩經”的歷史

吟誦的歷史由來已久,古代文人都有著吟誦的傳統(tǒng),《詩經》更開我國古代詩歌之先河?,F代學者對吟誦也是高度推崇的,體現了吟誦《詩經》的價值。

(三)吟誦的基本規(guī)則

第一,吟誦時要遵循依字行腔,依意行調的原則;第二,吟誦時要遵循平長仄短、平低仄高的原則。(聯(lián)系現代漢語中的漢語拼音,加入對平仄知識的補充)

(四)“蒹葭”吟誦教學示范

首先介紹《蒹葭》的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接著按照平仄聲調分析詩中的字詞,包括個別需注意的入聲字及韻腳字。最后進行示范吟誦。將吟誦的基本規(guī)則重點表現出來,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吟誦其他古詩文。

學習指導

請在預習人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詩經兩首》時使用本視頻,并嘗試在觀看后吟誦《詩經》中的其他篇目。

配套學習資料

人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

制作技術介紹

本微課主要使用錄屏軟件camtasia工作室對ppt課件進行錄屏制作,后經過剪輯等編輯,最終完成制作。

《詩經》觀后感十二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樸實清新的藝術風格,體會反復詠唱的章法。

2、理解和體會詩中所表達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背誦并能默寫詩歌。

一、預習導學

【鏈接材料】——關于《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古時也稱“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F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編為“風”、“雅”、“頌”三部分。“風、雅、頌、賦、比興”,《毛詩序》稱之為“六義”。

據說《詩經》中的詩,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可分成風、雅、頌類?!帮L”包括周南、召南、邶風、庸阝風、衛(wèi)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組成,稱為十五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把拧卑ㄐ⊙藕痛笱?,共105篇?!把拧被旧鲜琴F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绊灐卑ㄖ茼灐Ⅳ旐灪蜕添?,共40篇。頌是宮廷用于祭祀的歌詞。

《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zhàn)歌、頌歌、節(jié)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梢哉f,《詩經》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而《詩經》的語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漢語概貌的最重要的資料。

1、注音:雎鳩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伊人()溯洄()湄()躋()坻()涘()參差()琴瑟()芼()

2、解釋詞語:窈窕左右流之寤寐蒹葭參差,琴瑟采采未已蒼蒼思服

二、探究展示:

1、古文今譯

《關雎》:雎鳩鳥關關地叫著,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麗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長短不齊,左邊找右邊找。姑娘美麗又善良,從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從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綿綿不斷,翻來覆去,不能安睡。

荇菜長短不齊,左邊采右邊采。姑娘美麗又可愛,彈奏琴瑟來親近她。

荇菜長短不齊,左邊挑右邊揀。姑娘美麗又可愛,敲鐘擊鼓讓她快樂。

《蒹葭》:蘆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結成霜。心上的人兒,她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河水去找她,河水彎曲道路長。沿著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

河中蘆葦一片片,露水珠兒沒有干。心上的人兒,在河岸邊。逆著河水去找她,道路難走地勢高。順著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邊。

河中蘆葦真茂盛,蘆葦上露水沒有干。心上的人兒,就在河岸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難走又彎曲。順著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陸地上。

2、朗讀詩歌,根據注釋與借助工具書,弄清課文的意思。

3、說說這兩首詩各寫了什么內容,并體會在描寫上有什么特點。

4、文章結構

《關雎》第一節(jié):用雎鳩鳥的叫聲起興,寫一個男子對心中偶像的向往之情。第二節(jié):用采摘荇菜起興,寫對中心偶像的日夜思念之情。第三節(jié):直接描寫對心中偶像求而不得的苦悶心情。第四節(jié):用采摘荇菜起興,寫要用琴瑟去取悅心中偶像。第五節(jié):用采摘荇菜起興,寫要用鐘敲去取悅心中偶像。

《蒹葭》第一節(jié):以蒹葭起興,寫心愛的人在水一方,難于追尋。第二節(jié):以蒹葭起興,寫心愛的人在水之湄,難于相見。第三節(jié):以蒹葭起興,寫心愛的人在水之涘,難于尋覓。

5、課文閱讀題

(一)《關雎》

①1、本詩以雎鳩、荇菜起興,寫出了一個男子對女子的美好感情。

②本詩用來形容美麗善良的姑娘的成語是窈窕淑女。

③本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一種誠摯、熱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二)《蒹葭》

①本詩選自《詩經秦風》,是一首典型的愛情(內容)詩。

②本詩以蒹葭起興,寫出了追尋伊人不得的苦惱心情。

③本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執(zhí)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6、討論兩首詩關于“比興”的表現手法的運用。

(賦、比、興是《詩經》中三種最基本的藝術手法,但關于賦比興的含義,歷來眾說紛紜,其中宋代朱熹的解釋是較有代表性的,其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7、《蒹葭》一詩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整體把握板書設計

起興:雎鳩、荇菜起興:蒹葭(蒼蒼、凄凄、采采)

窈窕淑女伊人

關雎蒹葭

好逑、求之、友之、樂之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情感:誠摯、熱烈、健康形象;執(zhí)著追求心上人的男子

三、練習反饋:

1、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的名稱是什么?(《詩經》)

2、它收錄的是哪個時代的作品?距現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30的歷史。)

3、一共收錄了多少篇詩歌?(305篇。)

4、這些詩歌是怎么分類的?(分“風”“雅”“頌”三部分)(風;民歌;雅:宮廷樂歌;頌;祭祀樂歌。)

5、這些詩的作者是誰?為什么?(沒有明確的作者,當時并沒有專業(yè)作家或詩人。)

《詩經》觀后感十三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與《詩經》有關的知識及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2、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思維模式。

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把握詩的節(jié)奏與語感。

2、采用比較閱讀鑒賞的方式,對兩首詩進行解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正確地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重點

1、掌握《詩經》中的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2、運用比較朗讀的方式,對課文進行賞析。

難點品味詩的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美、節(jié)奏美。

教法反復誦讀法、引導點撥法、比較閱讀法。

教具多媒體課件、配樂朗讀音頻。

教時:

2課時

我國是有著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國,在這個國度里有數不盡的文人墨客、讀不完的詩詞曲賦。今天,我們將在璀璨如星的詩的長河中,擷來一顆遙遠但又明亮的星斗——《詩經》,一同欣賞那雍容典雅、古老質樸的獨特魅力。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笨梢姟对娊洝返闹匾?。下面請同學們談一談你所掌握的有關《詩經》方面的知識。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產生的詩歌作品305篇,當時稱為《詩》,又稱“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尊為儒家經典,才定名為《詩經》?!对娊洝钒大w裁分為“風”“雅”“頌”三類?!对娊洝酚捎趦热葚S富,在思想和藝術上有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

1、文學知識。

《詩經》大約成書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到這個名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保ā墩撜Z為政》)“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司馬遷用的也是這個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保ā妒酚浱饭孕颉罚┖髞砀姆Q《詩經》,是由于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的緣故。

2、背景知識。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妒酚浲馄菔兰摇吩浻浭稣f:“《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笨鬃诱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逼渎?、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3、《〈詩經〉二首》詩意散譯。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關關鳴叫的雎鳩鳥兒,在水中的綠洲和鳴歌唱。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婀娜窈窕的少女,是少年心中美好的配偶。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參差不齊的荇菜,左右撈啊,撈荇菜。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那婀娜窈窕的少女,是少年夢里美好的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窈窕的少女難以追求,夢醒倩影仍在心頭。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思悠悠,思悠悠,唉!輾轉反側睡不著。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參差不齊的荇菜,左右采啊,采荇菜。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那美麗窈窕的少女,彈琴鼓瑟對她表示親近。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參差不齊的荇菜,左右摘啊,摘荇菜。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那美麗窈窕的少女,敲鐘擊鼓使她快樂。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浩蕩的蘆葦,莽莽蒼蒼,晶瑩的露珠,化作白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我所愛的人兒,在河水的那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若要逆流而上去尋她,道路艱險而且漫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若要順流而下去找她,飄然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搖曳起伏的蘆葦密而繁,蘆葦上的露珠呀,還閃著銀光。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我所心愛的人兒,在水那邊高高的岸上。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若要逆流而上去尋她,十里山川千里岡。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若要順流而下去找她,飄然宛在水中灘。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茂盛鮮明的蘆葦,蒼蒼莽莽,岸邊的露水尚未干爽。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我所心愛的人兒,在那遙遠的水邊。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若要逆流而上去尋她,向右迂曲,道路漫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若要順流而下去找她,飄然宛在水中洲。

《關雎》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教師提示: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比喻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tǒng)攝全章。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3、教師范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chuàng)設氛圍。

4、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lián)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5、學生齊讀,放錄音。再聽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

《蒹葭》

1、多媒體顯示畫面,讓學生感受畫面之美。

金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頃;空中霧靄迷蒙,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時,一位癡情的戀者,躑躅水畔,他熱烈而急切地追尋著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耙寥恕笨赏豢杉?,于是他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心痛苦不可言狀。

2、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入境,體味感情。

3、學生自由朗讀全詩。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讀出凄迷之景、惆悵之情。

4、放錄音,學生復聽一次,糾正自己朗讀中的錯誤,教師可同時出示投影,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5、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吟誦、品味。在譯詩時,要運用聯(lián)想、想象,在頭腦中浮現此情此景。

《關雎》

1、教師提問: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1)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2)他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3)他做夢夢見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

2、浪漫的愛情往往離不開浪漫的場景,請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并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

清清的河水,水波蕩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綠洲,綠洲之上一對魚鷹正在伸長脖頸一唱一和地關關鳴叫。河的兩岸長滿了蔥綠的荇菜,隨著微風參差搖擺。要采摘它們需要時左時右地努力。美麗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愛情,不也跟采摘荇萊一樣,要想盡辦法去接近!

3、作為一首愛情詩,它是如何抒發(fā)相思之情的?請具體分析。

第一章四句寫一個青年小伙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地鳴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著一位所愛的人呢!他向往著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二、三章八句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難耐的相思之苦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第四、五章八句突然出現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不只是個戲劇性的轉變。幻由情生,無疑這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的愿望。

4、學生再讀《關雎》,同時在頭腦中再現主人公鮮明生動的形象。

《蒹葭》

教師提問:

1、詩人心中的戀人不知在何處,詩人尋找了幾處地方?

三處,“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2、這些地方有什么特點?請分別用文中的一個字概括。

“長”“躋”“右”。

3、詩人面對如此曲折艱險的路,又是什么態(tài)度?

“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4、任選《蒹葭》中的一節(jié),用優(yōu)美的語言重現詩歌的意境。

示例:又是一個霜凝霧罩的清晨,我又來到水邊,那蒼蒼的蒹葭在微微曉風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晨露消散在白霧之中。我心中的戀人啊,你究竟在哪里?。课以父冻鲆簧臅r光,跋山涉水,來到你的身旁。

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欣賞了《詩經》中兩首描寫美好愛情的詩歌,感受了主人公那種“求之不得”的“輾轉反側”和“溯洄從之”“溯游從之”的.執(zhí)著。這節(jié)課,老師將帶領大家去探究這兩首詩藝術上的風格,領略古人對美的追求。

《關雎》

1、提問:本文在形式上有何特點?

①題目取自句首。

②每句話都是四字。

③語言幾乎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

④這首詩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字。

教師小結:《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復歌詠的一種形式。

同時多媒體顯示:

《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中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的時代,流行于民間的曲調一般都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到唱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翻少數詞語,最簡單。最容易傳唱,最便于記憶。當然也就最樂于為人們所采用了。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2、教師提問: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這種表現手法叫什么?

(1)我認為是“興”,因為先說雎鳩,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2)我認為是“比”,因為雎鳩形影不離,詩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一對。(3)我認為兩者兼而有之。

3、教師小結:前人對此有究屬賦比興何種手法的爭論。實際上就詩中這兩句來看,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實見之景,但對全詩來說,確也起著媒介、比喻、聯(lián)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不必如此拘泥。

《蒹葭》

1、請同學們談談初讀詩歌的感受。

(1)生1:本文寫得朦朧縹緲,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2)生2: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我特別喜歡秋天凄清悲涼的況味,和詩人惆悵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3)生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的精神,因為詩中幾次提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嘛!

(4)生4:我覺得“伊人”應該是漂亮的、高潔的,又是時隱時現、閃爍不定的。

2、教師總結:看來本詩的確“言盡而意無窮”,給了我們無限豐富的想象、開拓、創(chuàng)造的空間。正是這種多重意境交相疊合的開放式結構,使這首言情之作成為極富張力、意蘊宏深、多姿多彩的詩的極品。

3、作品文字簡練,內容單純,但給人的美感卻非常豐富,能否用幾個詞來概括作品的美?

含蓄美、意境美、朦朧美。

4、具體賞析詩歌的美:教師把全班分為六個組,每兩組承擔一個方面的鑒賞任務。圍繞“含蓄美、意境美、朦朧美”展開討論交流。其中以一個組為主,另一個組補充、評價。

(1)“含蓄美”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字簡約。以極精練文字建構一個十分廣闊的想象和品味的空間,這是該詩的一大長處。作品沒有直接抒情,沒有敘述這位戀人對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寫了他左右求索,尋找戀人的行動,然而主人公那癡心的迷戀、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過動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現出來。

形象可感。作品雖未刻意刻畫戀愛雙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執(zhí)著、“伊人”的高潔我們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繞梁。詩只寫尋求之難,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結果如何,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這就是所謂“含不盡之意于言外”。

(2)“意境美”體現在多重疊合的架構:

①煙水迷離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癡的情幻化而生,難分難解。

②深秋一派蕭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悵失意的心情渾然一體。

③詩人的執(zhí)著追求和伊人宛在水中央,卻覓之無蹤的境界渾然為一。

④“伊人”高潔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氣質,被蒹蒼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來。

(3)“朦朧美”體現在寫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沒有直敘心情,而是采用曲筆作寫意式的遠距離的勾勒。距離產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

5、教師小結:《蒹葭》詩的豐富美感,我們可以作多重解讀。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p>

6、和《關雎》相比較,《蒹葭》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異同?

《關雎》一詩著重于“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這樣一條線索?!遁筝纭分袇s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苦苦追尋,伊人卻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情感狀態(tài)。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拜筝纭薄八焙汀耙寥恕钡男蜗蠼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半鼥V”和“距離”正是這首詩的動人之處。

《關雎》

全詩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愛慕:一個男子在河邊遇到一位美麗的姑娘,于是萌發(fā)了愛慕之情。

第二部分(第二、三章)思念:男子對姑娘思念不止,以至夢寐以求,輾轉反側。

第三部分(第四、五章)愿望:表達了希望與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蒹葭》

是“秦風”中的一首愛情詩。詩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寫景,后六句抒情。全詩熔寫景、抒情于一爐。

《關雎》

寫一個男子對所愛慕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了其求之不得的焦慮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悅,表現了追求愛情中的苦與樂,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

《蒹葭》

通過對實景的描寫和對想象的描述,十分曲折動人地把一位癡情男子對心上人的相思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關雎》

這首流傳于春秋時期、記載在《詩經》中的民間愛情抒情詩,一直流傳了兩千多年,至今我們讀到它時仍感到那么純真自然、清新雅麗,散發(fā)著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構思巧妙,精心刻畫人物內心世界。

同《詩經》中許多民歌一樣,《關雎》的選材也是來自那個時代的特定歷史環(huán)境和人文生活,具有十分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特別是作者巧妙的構思,把世間男女愛情這一永恒的主題,表現得生動具體,獨具特色。通過雎鳩的結伴而行聯(lián)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對姑娘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的愁苦心理到決心將美麗善良的姑娘娶過來,過上琴瑟、鐘鼓般和諧幸福的生活的憧憬,短短五節(jié),把青年男子的思念之情和復雜內心世界以及對美好愛情的大膽熱烈的追求,刻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

二、語言形象生動,成功運用了比興手法。

古代詩論中講詩有“六義”,即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詩經》中詩的分類,賦、比、興指詩的三種表現手法。所謂“賦”,是直敘其事;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所謂“興”,就是在詩的開頭用別的事物起興,以引出下面正文。比、興是構成形象思維和藝術形象的重要因素,成功運用比、興就能大大增強詩的形象性和藝術感染力。在《關雎》里,比興的用法就十分突出和獨具特色。一開頭詩中寫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多么貼切精彩的比興!是啊,“雎鳥”可以在水中相互嬉戲,一唱一和,人世間男女真誠相愛、互相傾慕又怎么能加以非議呢?這兩者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比興的運用使情景交融,人物形象更加可愛真實,也使詩句增添了不少的藝術特色。

三、形式鮮活質樸,增強作品的和諧美感。

《關雎》同《詩經》中許多優(yōu)秀作品一樣,不僅有積極的思想內容,在形式上也很有成就和特點,對于后代的詩歌有很大的影響。比如《關雎》在形式上是四言一句,保存了濃厚的民歌特色。語言自然明快、樸素和諧、活潑自由、不受拘束,讀起來朗朗上口,在文字的運用上更是用了雙聲、疊韻、疊字、反復等手法。如“關關”為疊字,“窈窕”是疊韻,“參差”“輾轉”是雙聲等。有的地方還活字活用,如分別采用“流”“采”“芼”三個不同的字,表現女子靈動、敏捷采摘荇菜的場面,使自然界的景色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現得更加生動、鮮活。

《關雎》如同《詩經》中的許多作品一樣,凸現了現實主義的藝術特色,也體現了詩經四言詩隔句用韻的形式,語言生動形象,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感、和諧美。

《蒹葭》

《詩經》是中華民族詩歌長河中的一顆最古老、最璀璨的明珠,秦風中的《蒹葭》是一首懷人之作。

全詩三章,意思大體相同。每章頭兩句寫景,表明已是深秋季節(jié)。“為霜”“未晞”“未已”,暗示時間的推移,聯(lián)系下文,可見詩人對“伊人”的深情;每章后六句表現訪求“伊人”未遇的惆悵情緒。

這首雖是抒情詩,但環(huán)境描寫、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都很鮮明。從詩中的描述可以想見:在一個深秋的清晨,大地鋪著一層霜花,詩人透過一片茂密的蘆葦林,久久地凝視著河的對岸,那大概是他(她)意中人居住的地方。然而,這是可望不可即的。逆流而上吧,道路是那樣崎嶇而遙遠;順流而下吧,她(他)又仿佛在水的中央,同樣無法到那里。詩人只得無奈地面對流水,凝望癡想,直到太陽把晶瑩的露水曬干,流露出無限的彷徨失望的情緒。

這首詩三章復沓,借助環(huán)境描寫、氣氛渲染和滲透情感的敘說,畫面鮮明生動、情景交融,真切地表現出懷思戀人的惆悵之情。

《詩經》二首

關雎

表白愛情愿望傾心所思:窈窕淑女

強烈心愿:君子好逑

寤寐思念之苦

追慕之心:寤寐求之、深切思慕

相思之苦:輾轉反側、美好愿望

幻想愿望實現相會情形:琴瑟友之

結婚場面:鐘鼓樂之

蒹葭

懷念:蒹葭蒼蒼、伊人在水中央

相思:蒹葭萋萋、伊人在水中坻

幻覺:蒹葭采采、伊人在水中沚

教學反思

《關雎》和《蒹葭》在內容、表現手法等藝術特色上都有相同之處,所以《關雎》擬重點講授,《蒹葭》則由教師設問引導,以學生自學領悟為主。在學習《關雎》基礎上進一步熟悉相應文學常識,有利于學生識記古代文言知識。

我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運用多媒體,有利于課堂上創(chuàng)設優(yōu)美意境,引導學生感受美的氛圍,特別是情景賞析中,對學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將學生帶到優(yōu)美的詩境中。所選的圖畫音樂一定要輕柔歡快,讓人充滿憧憬。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的情景尤為重要,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撞擊學生情感的火花、陶冶學生的情操。

《詩經》觀后感十四

一、介紹文學常識。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產生的詩歌作品305篇,當時稱為《詩》,又稱《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尊為儒家經典,才定名為《詩經》。《詩經》按體裁分為“風、雅、頌”三類。而“風、雅、頌、賦、比興”,《毛詩序》稱之為“六義”?!对娊洝酚捎谄鋬热葚S富,在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廣泛而深刻地描寫現實、反映現實的精神,對后代文學影響很大。

二、講解《關雎》。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解決字詞。教學生誦讀的方法。

2、學生看注釋,借助工具書,老師點撥,弄清課文的意思。

3、討論全詩用了“興”的表現手法。

老師點撥:首章從對對雎鳩的和鳴,觸動了男女愛慕的心情,聯(lián)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興,接著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夢寐以求的心情。重疊“游哉”,用以表現思念之深;“輾轉反側”,形象地寫出了求而未得時的苦悶焦躁。第三章用了類似第二章的復疊方式,意思卻有進一步發(fā)展。男子以音樂挑動女子,博取她的歡心,借美妙的音樂,達成美滿婚姻。

三、總結、擴展

《關雎》是一篇民間情歌,描述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

可補充閱讀《靜女》。

第二課時

一、學習《蒹葭》。

1、老師范讀,學生跟讀,然后自讀。

2、學生看注釋,老師點撥,弄懂課文的意思。

3、討論分析本詩中“起興”手法的運用。

《蒹葭》這首詩的每章開頭的前兩句都是寫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這些景物描寫給人展現了秋天的清晨,河邊的蒼蒼蘆葦沾滿了霜露的景象,給人以蕭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熱戀者感到分外的凄涼,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戀人,于是他去尋找“在水一方”的戀人。因此這每章開頭的前兩句是“興”,從而引起正文。

4、討論分析詩中運用迭章復沓的表達方式。

本詩與《詩經》中的許多詩篇一樣,采用了迭章復沓的表達方式。三章不斷轉換字面與聲韻:首章中的“蒼蒼”到二、三章?lián)Q為“凄凄”,“來采”;首章中的“為霜”到二、三章?lián)Q為“未晞”“末已”;首章中的“一方”到二、三章?lián)Q為“之湄”“之涘”;“長”到二、三章?lián)Q為“躋”“右”。通過字面與聲韻的轉換,使得所表達的感情深化。

5、朗讀、背誦。

二、學習《君子于役》。

1、老師范讀,學生跟讀,再自讀。

2、學生對照注釋,老師幫助弄清課文意思。

3、分析課文。

《詩經》的詩全是樂歌。本詩和許多詩一樣,是以層疊鋪敘的方法來表達主人的思想感情的。全詩分為兩章,兩章的字句互相補充,類似而不相同。第二章基本上重復了第一意的詞句,有的只是略加改變。這樣利用重疊的字句、來表達詩中的情感的寫法,就使原來簡短的詩行發(fā)展擴大,并從反復詠唱中,喚起讀者的共鳴,加強了感染力量。

4、背誦這首詩。

四、總結、擴展

我們課文選的《詩經》中的三首已成為名篇,千古傳誦。請同學們課后誦讀,進一步加強背誦。

《詩經》觀后感十五

詩經兩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⑵ 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jié)奏特點。

⑶ 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2、能力目標:

⑴ 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⑵ 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3、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學重點】

1、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點撥討論法。

3、品讀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我國是有著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國,在這里有數不盡的文人墨客,讀不完的詩詞曲賦。今天,我們將在璀璨如星的詩的長河中,擷一顆最遙遠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詩經》,來一同欣賞她那雍榮典雅、古老質樸的獨特魅力。

二、資料助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共160篇,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chuàng)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tǒng)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雅多是祭祀、宴會的樂歌和史詩,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頌多是宗廟、頌神的樂歌,有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妒酚?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稌访览褰捣驄D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

睢鳩(jūji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萊(xīng):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芼(mào):挑選。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教師提示: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tǒng)攝全文。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3、教師范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chuàng)設氛圍。

4、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lián)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關雎

關雎鳥關關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條條,哥兒想和她成雙。水荇菜長短不齊,

采荇菜左右東西。好姑娘苗苗條條,追求她直到夢里。追求她成了空想,睜眼想閉眼也想。夜長長相思不斷,盡翻身直到天光。長和短水邊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條條,彈琴瑟迎她過來。水荇菜長長短短,采荇人左揀右揀。好姑娘苗苗條條,娶她來鐘鼓喧喧。

5、學生齊讀,放錄音,再聽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

四、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教師提問: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1: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生3:他做夢夢見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

教師小結:這苜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yōu)秀的民歌作品??磥恚谟凇对娊洝分椎摹蛾P雎》的確名不虛傳。

2、教師提問:既然大家都認為它是愛情詩,那么它是如何抒發(fā)相思之情的?請具體分析。

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六組,每兩組負責一節(jié)的分析鑒賞任務。圍繞如何寫這位男子的愛戀、相思、夢幻展開討論交流。其中以一組為主,另一組補充或評價。

成果展示:

首章四句寫一個青年小伙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鳴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著一位所愛的人兒呢!他向往著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書:

所聽:關關雎鳩

所見: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難耐的相思之苦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板書: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輾轉反側──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現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是個戲劇性的轉變?;糜汕樯?,無疑這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的愿望。

板書:

琴瑟友之──親密相愛

鐘鼓樂之──歡快熱鬧

教師小結:古人在解釋這首詩時,曾進行封建禮教的涂飾,或說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說它是刺康王晏起,名義上是以史證詩,實際上是一種歪曲。今天我們認為它作為一篇愛情詩篇,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向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鬃诱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確有一定見地,對我們仍有啟發(fā)。

3、學生再讀《關雎》,同時在頭腦中再現主人公鮮明生動的形象。

五、品讀全詩,探究藝術手法

1、提問:本文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生1:題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話都是四字。

生3:語言幾乎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

生4:這首詩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字。

教師小結:

《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復歌詠的一種形式。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2、教師提問: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這種表現手法叫什么?

《詩經》的表現手法,前人概括為賦、比、興。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這種解釋比較通行。賦就是陳述鋪敘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就使用了賦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衛(wèi)風?氓》中用桑樹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fā)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起興,使人從桃花展開聯(lián)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興手法對后世詩歌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

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認為它是興,因為先說雎鳩,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

生2:我認為是比,因為雎鳩形影不離,詩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摯鳥。

生3:我認為兩者兼而有之。

教師小結,前人對此有究屬賦比興何種手法的爭論。實際上就詩中這兩句看來,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實見之景,但對全詩來說,確也起著媒介、比喻、聯(lián)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不必如此拘泥。

六、試背全詩

七、布置作業(yè)

1、大聲朗讀,背誦全詩。

2、預習《蒹葭》,結合注釋,串解大意。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有人會唱《在水一方》這首歌嗎?它是早些年電視連續(xù)劇的一首插曲,根據《蒹葭》改編而成,可見《詩經》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蒹葭》。

二、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讓學生感受畫面之美。有未讀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頃,空中霧靄迷蒙,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時,一位癡情的戀者,躑躅水畔,他熱烈而急切地追尋著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心痛苦,不可言狀。

2、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入境,體味感情。

3、學生自由朗讀全詩,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讀出凄迷之景,惆悵之情。

4、放錄音,學生復聽一次,糾正自己朗讀中的錯誤,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指名給下列詞語中粗點字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唏 湄 躋 坻 涘

5、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吟誦、品味。在譯詩時,要運用聯(lián)想、想象,在頭腦中浮現此情此景。

蒹葭

蘆花一片白蒼蒼,逆著曲水去找她,清早露水變成霜。越走越高道兒難。

心上人兒她在哪,逆著直水去找她,人兒正在水那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間。

逆著直水去找她,繞來繞去道兒長。一片蘆花照眼明,逆著直水去找她,

太陽不出露水新。像在四面不著水中央。心上人兒她在哪,隔河對岸看得清。

蘆花一片白翻翻,逆著曲水去找她,露水珠兒不曾干。曲曲彎彎道兒擰。

心上人兒她在哪,逆著直水去找她,那人正在隔水灘。好像藏身小島水中心。

三、美讀全詩,重在鑒賞

1、教師請同學們談初讀詩歌的感受。

學生暢所欲言。

生1:本文寫的朦朧縹緲,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生2: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我特別喜歡秋天凄清悲涼的況味,和詩人惆悵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生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的精神,因為詩中幾次提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嘛!

生4:我覺得伊人應該是漂亮的、高潔的,又是時隱時現、閃爍不定的。

教師總結:看來本詩的確言盡而意無窮,給了我們無限豐富的想象、開拓、創(chuàng)造的空間。正是這種多重意境交相疊合的開放式結構,使這首言情之作成為極富張力,意蘊深遠,多姿多彩的詩的極品。

2、作品文字簡單,內容單純,但給予人們的美感卻非常豐富,能否用幾個詞來概括作品的美?

明確:含蓄美、意境美、朦朧美。

3、具體賞析詩歌的美:

教師把全班分為六個組,每兩組負擔一個方面的鑒賞任務。圍繞含蓄美、意境美,朦朧美展開討論交流。其中以一個組為主。另一個組補充、評價。

成果展示:

⑴ 含蓄美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字簡約。以表面極經濟的文字建構一個十分廣闊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間,這是該詩的一大長處。作品沒有直接抒情,沒有敘述這位戀人對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寫了他左右求索,尋找戀人的行動,然而主人公那癡心的迷戀、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過動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現出來。

形象可感。作品雖未刻意刻畫戀愛雙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執(zhí)著、伊人的高潔我們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繞梁。詩只寫尋求之難,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結果如何,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這就是所謂含不盡之意于言外。

⑵ 意境美體現在多重疊合的架構。

① 煙水迷離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癡的情幻化而生,難分難解。

② 深秋一派蕭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悵失意的心情渾然一體。

③ 詩人的執(zhí)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覓之無蹤的境界渾然為一。

④ 伊人高潔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氣質,被蒹蒼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來。

⑶ 朦朧美體現在寫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沒有直敘心情,而是采用曲筆。作寫意式的遠距離的勾勒。距離產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

教師小結:《蒹葭》詩的豐富美感,我們可以作多重解讀。

四、比讀全詩,問題探究

教師提問:《關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風格和表現手法相同嗎?

明確:

《關雎》一詩重在敘事,可以看出主人公愛慕、追求、幻想這樣一條線索。《蒹葭》沒有一個明確故事,只選一個場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遁筝纭繁取蛾P雎》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比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五、課堂小結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樸優(yōu)美。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游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癡情的少年千回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于于凈凈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yōu)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六、布置作業(yè)

1、《蒹葭》這首詩對后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上網搜集相關信息,看哪些詩篇化用了《蒹葭》的詩句。

2、背誦這兩首詩,并為其中一篇寫一段賞析文字。

【板書】

含蓄美

蒹葭 意境美

朦朧美

《詩經》觀后感十六

詩經三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向往追求美好愛情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重章疊句的形式及《詩經》的表現手法。

3.掌握下列字、詞的音和義:雎鳩、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坻、、、塒、、桀。

【教學重難點】

1.把握誦讀的要領,掌握誦讀的技巧。

2.《詩經》的內容理解。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鑒賞、背誦、討論、比較。

媒體設計

圖片、音樂、錄音。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在我國幾千年的古典文學長廊中,《詩經》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是詩歌文學的鼻祖,是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今天我們學習的三首詩均出自于《詩經》。

二、解題

《詩經》本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典,才稱《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古時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編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

《論語》說:“不學詩,無以言?!惫湃苏J為經過詩教,可以導致人“溫柔敦厚”,《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學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范讀課文,結合注釋,掃除文字障礙,可采用投影。

雎鳩(jiū):一種水鳥。

窈窕(yáo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xìng)菜: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這里指時時。寤,醒著。寐,睡著。

蒹葭(jiānji?。禾J葦。

唏(xī):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sì):水邊。

塒(shí):在墻壁上做成的雞窩。

(huó):相聚、相會。桀:通“橛”,為棲雞做的木架。

(2)初步感知詩歌的形式特點。

①題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疊章的形式,即重復的幾章節(jié),意義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變。

④為了獲得聲韻上的美感,《詩經》中大量使用了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

(3)概括每首詩的主要內容。

《關雎》寫的是詩人對河邊摘荇菜的美麗姑娘的愛戀。

《蒹葭》是一篇美麗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飽含無限情意。

《君子于役》寫妻子懷念行役無期不能歸家的丈夫。

四、布置作業(yè)

熟讀全文,口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

二、具體研習

1.從內容上來說這三首古詩有一個共同特點,都表達了作者對所愛之人的.思念。

《關雎》里有“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等句。詩人從夜不能寐到主動接近,表達了對采荇菜姑娘的無限傾慕和大膽追求。

在《國風》中,最集中的是關于戀愛和婚姻的詩。在《詩經》時代,在某些地域,對男女交往的限制還不像后代那樣嚴格,由此我們在這些詩中可以看到年輕小伙對美麗姑娘的大膽追求。

《蒹葭》“溯洄從之”、“溯游從之”表達了詩人追求所愛的堅強意志。

“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說明愛的路上困難重重,道路曲折。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表達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情意。

2.從總體上說,社會的制約是逐漸嚴格起來的,戀人們對自己的行動,不得不有所拘束。于是我們在《國風》里看到許多情詩,詠唱迷惘感傷和可求而不可得的愛情。在后人看來,這也許是一種含蓄微妙的藝術表現,但在當時,恐怕主要是壓抑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陳風·月出》)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兮,不可泳思。江之永兮,不可方思。

(《周南·漢廣》)

一切詩歌的藝術風格都不是無緣無故地形成的。明朗熱烈的風格,必是情感自由奔放的產物;含蓄委曲的表達,總是感情壓抑的結果。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茍無饑渴!”表達了一個妻子對行役無期不能歸家的丈夫的深深思念和牽掛?!秶L》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政治批評和道德批評的詩,反映了社會下層民眾對上層統(tǒng)治者的不滿。詩中表達了對于從軍生活的厭倦,對和平社會中家庭生活的留戀,卻并不直接表示反對戰(zhàn)爭,指斥那些把自己召去服役的人。詩中的情緒也是哀怨為主,幾乎沒有憤怒。詩人所抒發(fā)的情感,既是克制的,又是真實的。

3.《詩經》里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对娊洝分械摹芭d”,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它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的開頭。

《關雎》中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借眼前景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時關雎和鳩,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和諧恩愛。

《蒹葭》里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繪在一個秋日的清晨,詩人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蘆葦叢卻呈現出冷寂與落寞的氣氛。

《君子于役》里的“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以傍晚牛羊歸家的情景為背景,渲染妻子對遠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4.《詩經》的語言特點。

學生朗讀歸納,體會作用。

(1)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但雜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以四言句為主干??捎纱送葡?,當時演唱的《詩經》音樂旋律是比較平穩(wěn)的、簡單的。

(2)常采用疊章的形式,即重復的幾章節(jié),意義和字面只有少數的改變。

《蒹葭》全篇3章12句,只變動了十幾個字,不但寫出了蘆葦茂盛的狀態(tài),愛情道路的曲折綿長,伊人雖近在咫尺,但又遙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過不斷重復的旋律,表現出詩人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似乎有一種合唱、輪唱的味道。在現代歌曲中,還??吹竭@種情況,這說不上影響,卻有古今相通的道理。

通過小組朗讀體會。

作為歌謠,為了獲得聲音上的美感,《詩經》中大量使用了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在古漢語的規(guī)則中,這類詞匯扼抵是形容詞,所以也有助于表達曲折幽隱的感情,描繪精彩美麗的自然。

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例子,并體會其作用。

《關雎》中“關關”(疊字)形容小鳥叫聲,“窈窕”(疊韻)表現淑女的美麗,“參差”(雙聲)描繪水草的狀態(tài),“輾轉”(疊韻)刻畫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狀,既有和諧的聲音,又有生動的形象。

《蒹葭》中的“蒼蒼”、“萋萋”、“采采”(疊字)形容蘆葦茂盛的樣子,為下文“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作了輔墊,渲染了氣氛。

通過全體朗讀體會。

三、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文。

語文教案-《詩經三首》教學設計由教案頻道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請注明出處!

《詩經》觀后感十七

作者:佚名

君子陽陽,左執(zhí)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

君子陶陶,左執(zhí)翿,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

注釋①陽陽:得意的樣子。②簧:古時的一種吹奏樂器③由:同 “游”房:同“放”。由房,游樂 ④只、且:語氣助詞,沒有實義。 ⑤陶陶:快樂的.樣子。⑥纛:(dao)羽毛做成的舞具。⑦敖:同 “邀”。由敖:游遨。

譯文夫君得意喜洋洋,

左手拿簧高聲唱。

右手招我去游樂,

盡情歡愛真快樂。

夫君快樂樂陶陶,

左手拿羽把舞跳。

右手招我去游玩,

盡情歡愛真快樂。

賞析

按余冠英的說法,這是一首描寫歌舞晚會場面的小詩,只有歡樂而已,沒有多深的政治意義。

在一個貴族歡宴的場合,有一個身份高貴的青年男子,在中央為大家起舞助興。只見他一幅少年得志、得意洋洋之態(tài),邊舞蹈邊吹奏笙竽之類樂器,人們歡呼雷動。他得意之際,便左手執(zhí)定樂器,右手來招呼詩人與他協(xié)奏《由房》之樂。受這種氛感染,人人都能感到無比歡欣快樂。接著寫這位男子狂歡之余,放下樂器,開始跳起舞來,其樂陶陶,令人陶醉。他左手執(zhí)定羽旄,右手招詩人與他共舞《由敖》之曲。場面歡暢淋漓。

詩共二章,攝取了兩組歌舞的畫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由房”可能是“由庚”、“由儀”一類的笙樂,屬房中之樂。胡承珙《毛詩后箋》:“由房者,房中,對廟朝言之。人君燕息時所奏之樂,非廟朝之樂,故曰房中?!倍坝砂健笨赡芗打埾模R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敖,疑當讀為驁夏之驁, 《周官·鐘師》:奏九夏,其九為驁夏。”今天已不知兩舞曲的內容,但從君子(舞師)“陽陽”、“陶陶”等神情上看,當是兩支歡快的舞樂。“其樂只且”恰恰說明其樂之甚?!爸弧?,韓詩作“旨”;《詩三家義集疏》:“旨本訓美,樂旨,猶言樂之美者,意為樂甚。”

詩的格調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樂,樂曲比較輕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樂,《程子遺書):“陽陽,自得。陶陶,自樂之狀。皆不任憂責,全身自樂而已?!毕胍娢鑾熍c樂工是樂在其中。詩人為樂工,故詩中“我”在描寫歌舞場面時也就比較輕快這與《王風》其他篇章那種蒼涼的風格迥然不同。

如果按朱熹的解釋,此詩寫夫妻歌舞為樂。丈夫邀請妻子一起跳舞,由妻子唱出來,表現了他們自得自樂、歡暢無比的情緒。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寫夫妻恩愛、歌舞自娛的情形并不多,多的是征夫愁棄婦怨。因為這樣做,至少要這樣一些前提:兩個人情深意篤,有較高的修養(yǎng)和情趣,以及擁有較多的閑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夫妻,大字不識的衣夫,恐怕難以歌舞自娛。由此可以推斷,此詩的主人公大概應是殷實人家,或是已經衰落了的世家子弟。這也容易讓人想到,閑暇是人們自娛自樂、吟詩作畫、游山玩水的重要前提。整日為生計而忙碌的人,不會有此雅興。

《詩經》觀后感十八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君子陽陽,左執(zhí)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

君子陶陶,左執(zhí)翿,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

譯文

舞師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樂又爽!

舞師樂陶陶,左手搖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鞓氛娌簧?

注釋

①君子:指舞師。陽陽:洋洋得意。

②簧:古樂器名,竹制,似笙而大。

③我:舞師(君子)的同事。由房:為一種房中樂。毛傳:“由,用也。國君有房中之樂?!焙戌睢睹姾蠊{》:“由房者,房中,對廟朝言之。人君燕息時所奏之樂,非廟朝之樂,故曰房中?!币徽f由房即游放。

④只且(音居):語助詞。

⑤陶陶:和樂舒暢貌。

⑥翿(音道):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雞羽毛做成,扇形。

⑦由敖:當為舞曲名。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敖,疑當讀為驁夏之驁,《周官·鐘師》:奏九夏,其九為驁夏?!编嵐{:“右手招我,欲使我從于燕舞之位?!敝祆洹对娂瘋鳌罚骸膀?,舞位也?!?/p>

《詩經》觀后感十九

先秦 佚名

君子陽陽,左執(zhí)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

君子陶陶,左執(zhí)翿,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

譯文

舞師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樂又爽!

舞師樂陶陶,左手搖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快樂真不少!

注釋

君子:指舞師。陽陽:洋洋得意。

簧:古樂器名,竹制,似笙而大。

我:舞師(君子)的同事。由房:為一種房中樂。毛傳:“由,用也。國君有房中之樂。”胡承珙《毛詩后箋》:“由房者,房中,對廟朝言之。人君燕息時所奏之樂,非廟朝之樂,故曰房中?!币徽f由房即游放。

只且(音居):語助詞。

陶陶:和樂舒暢貌。

翿(音道):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雞羽毛做成,扇形。

由敖:當為舞曲名。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敖,疑當讀為驁夏之驁,《周官·鐘師》:奏九夏,其九為驁夏?!编嵐{:“右手招我,欲使我從于燕舞之位。”朱熹《詩集傳》:“驁,舞位也?!?/p>

鑒賞

按余冠英的說法,這是一首描寫歌舞晚會場面的小詩,只有歡樂而已,沒有多深的政治意義。

在一個貴族歡宴的場合,有一個身份高貴的青年男子,在中央為大家起舞助興。只見他一幅少年得志、得意洋洋之態(tài),邊舞蹈邊吹奏笙竽之類樂器,人們歡呼雷動。他得意之際,便左手執(zhí)定樂器,右手來招呼詩人與他協(xié)奏《由房》之樂。受這種氛感染,人人都能感到無比歡欣快樂。接著寫這位男子狂歡之余,放下樂器,開始跳起舞來,其樂陶陶,令人陶醉。他左手執(zhí)定羽旄,右手招詩人與他共舞《由敖》之曲。場面歡暢淋漓。

詩共二章,攝取了兩組歌舞的畫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坝煞俊笨赡苁恰坝筛?、“由儀”一類的笙樂,屬房中之樂。胡承珙《毛詩后箋》:“由房者,房中,對廟朝言之。人君燕息時所奏之樂,非廟朝之樂,故曰房中。”而“由敖”可能即驁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敖,疑當讀為驁夏之驁, 《周官·鐘師》:奏九夏,其九為驁夏?!苯裉煲巡恢獌晌枨膬热荩珡木樱ㄎ鑾煟瓣栮枴?、“陶陶”等神情上看,當是兩支歡快的舞樂。“其樂只且”恰恰說明其樂之甚?!爸弧?,韓詩作“旨”;《詩三家義集疏》:“旨本訓美,樂旨,猶言樂之美者,意為樂甚?!?/p>

詩的格調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樂,樂曲比較輕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樂,《程子遺書):“陽陽,自得。陶陶,自樂之狀。皆不任憂責,全身自樂而已?!毕胍娢鑾熍c樂工是樂在其中。詩人為樂工,故詩中“我”在描寫歌舞場面時也就比較輕快這與《王風》其他篇章那種蒼涼的風格迥然不同。

如果按朱熹的解釋,此詩寫夫妻歌舞為樂。丈夫邀請妻子一起跳舞,由妻子唱出來,表現了他們自得自樂、歡暢無比的情緒。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寫夫妻恩愛、歌舞自娛的情形并不多,多的是征夫愁棄婦怨。因為這樣做,至少要這樣一些前提:兩個人情深意篤,有較高的.修養(yǎng)和情趣,以及擁有較多的閑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夫妻,大字不識的衣夫,恐怕難以歌舞自娛。由此可以推斷,此詩的主人公大概應是殷實人家,或是已經衰落了的世家子弟。這也容易讓人想到,閑暇是人們自娛自樂、吟詩作畫、游山玩水的重要前提。整日為生計而忙碌的人,不會有此雅興。

創(chuàng)作背景

關于此詩題旨,歷來爭論不一。《毛詩序》說:“《君子陽陽》,閔周也。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敝祆洹对娂瘋鳌氛J為此詩是寫征夫歸家與妻子自樂,據詩中“房”字為說?,F代學者余冠英認為,此詩是描寫舞師與樂工共同歌舞的場面。

《詩經》觀后感二十

詩經·國風·王風·君子陽陽

君子陽陽

朝代:先秦

原文:

君子陽陽,左執(zhí)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

君子陶陶,左執(zhí)翿,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

注釋:

君子:指舞師。陽陽:洋洋得意。

簧:古樂器名,竹制,似笙而大。

我:舞師(君子)的同事。由房:為一種房中樂。毛傳:“由,用也。國君有房中之樂?!焙戌睢睹姾蠊{》:“由房者,房中,對廟朝言之。人君燕息時所奏之樂,非廟朝之樂,故曰房中?!币徽f由房即游放。

只且(音居):語助詞。

陶陶:和樂舒暢。

翿(音道):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雞羽毛做成,扇形。

由敖:當為舞曲名。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敖,疑當讀為驁夏之驁,《周官·鐘師》:奏九夏,其九為驁夏?!编嵐{:“右手招我,欲使我從于燕舞之位。”朱熹《詩集傳》:“驁,舞位也。”

譯文:

舞師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樂又爽!

舞師樂陶陶,左手搖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鞓氛娌簧?

詩經故事:

也許是琬兒的思念感動了上蒼,那一天許陽真的回來了。

那是一個明媚的中午,許陽騎著一頭高頭大馬回了家鄉(xiāng),下馬后他就興高采烈的吹起了笙簧,好聽的樂曲讓琬兒的臉上開滿了鮮花,一曲過后,許陽笑著一手拿笙簧,一手忙招著呼喚琬兒,兩人相扶著進了東房,久別勝新婚,嬌羞的琬兒,從心底里覺得歡暢。

事畢,未盡興的許陽竟又拿著琬兒在院中跳起了舞來,他左手拿著一把不知從何處變出來的五彩羽旄,右手拿著琬兒同舞,弟弟們領著谷兒不知從何處鉆進了院中,開心的笑著看著她倆舞蹈,一家人歡快無比,其樂滔滔。

突然琬兒的`腳下下被什么一絆,她一個踉蹌嚇得醒了過來,哪有什么歡笑?哪里來的會么舞蹈?枕邊仍是空空冷冷,窗欞中灑下的月光,如清水一般照在她的床前,這月兒可照著了遠方無眠的他?

鑒賞:

關于此詩題旨,歷來爭論不一?!睹娦颉氛f:“《君子陽陽》,閔周也。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闭f樂官遭亂,相招下屬歸隱,據詩中“招”字為說。朱熹《詩集傳》認為“蓋其夫既歸,不以行役為勞,而安于貧賤以自樂,其家人又識其意而深嘆美之?!闭f征夫歸家與妻子自樂,據詩中“房”字為說。從詩文本身來看,是描寫舞師與樂工共同歌舞的場面。執(zhí)簧、執(zhí)翿與《邶風·簡兮》中伶官執(zhí)籥、秉翟相似。說明東周王室衰微,茍安洛陽,仍有專職的樂工和歌舞伎以供統(tǒng)治者享樂。

詩共三章,攝取了兩組歌舞的畫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坝煞俊笨赡苁恰坝筛薄?“由儀”一類的笙樂,屬房中之樂。胡承珙《毛詩后箋》:“由房者,房中,對廟朝言之。人君燕息時所奏之樂,非廟朝之樂,故曰房中。”而“敖”可能即驁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敖,疑當讀為驁夏之驁,《周官·鐘師》:奏九夏,其九為驁夏?!苯裉煲巡恢獌晌枨膬热?,但從君子(舞師)“陽陽”、“陶陶” 等神情上看,當是兩支歡快的舞樂。“其樂只且”恰恰說明其樂之甚?!爸弧保n詩作“旨”;《詩三家義集疏》:“旨本訓美,樂旨,猶言樂之美者,意為樂甚?!?/p>

詩的格調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樂,樂曲比較輕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樂,《程子遺書): “陽陽,自得。陶陶,自樂之狀。皆不任憂責,全身自樂而已?!毕胍娢鑾熍c樂工是樂在其中。詩人為樂工,故詩中“我”在描寫歌舞場面時也就比較輕快,牛運震《詩志)評曰:“讀之有逸宕不群之概?!边@與《王風》其他篇章那種蒼涼的風格迥然不同。

《詩經》觀后感二十一

君子陽陽,左執(zhí)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

君子陶陶,左執(zhí)翿,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

【注釋】

①陽陽:得意的樣子。②簧:古時的一種吹奏樂器③由:同 游房:同放。由房,游樂 ④只、且:語氣助詞,沒有實義。 ⑤陶陶:快樂的樣子。⑥纛:(dao)羽毛做成的舞具。⑦敖:同 邀。由敖:游遨。

【譯文】

夫君得意喜洋洋,

左手拿簧高聲唱。

右手招我去游樂,

盡情歡愛真快樂。

夫君快樂樂陶陶,

左手拿羽把舞跳。

右手招我去游玩,

盡情歡愛真快樂。

【賞析】

《國風·王風·君子陽陽》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一說是描寫東周樂官奏樂歌舞的詩,另一說是丈夫邀妻子一起跳舞的詩。全詩二章,每章四句。兩章詩表現君子的快樂在于喜歡音樂,歌舞會為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

關于此詩題旨,歷來爭論不一?!睹娦颉氛f:“《君子陽陽》,閔周也。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說樂官遭亂,相招下屬歸隱,據詩中“招”字為說。朱熹《詩集傳》認為此詩是寫征夫歸家與妻子自樂,據詩中“房”字為說。現代學者余冠英認為,此詩是描寫舞師與樂工共同歌舞的場面。執(zhí)簧、執(zhí)翿與《邶風·簡兮》中伶官執(zhí)籥、秉翟相似。說明東周王室衰微,茍安洛陽,仍有專職的樂工和歌舞伎以供統(tǒng)治者享樂。

按余冠英的說法,這是一首描寫歌舞晚會場面的小詩,只有歡樂而已,沒有多深的政治意義。

在一個貴族歡宴的場合,有一個身份高貴的青年男子,在中央為大家起舞助興。只見他一幅少年得志、得意洋洋之態(tài),邊舞蹈邊吹奏笙竽之類樂器,人們歡呼雷動。他得意之際,便左手執(zhí)定樂器,右手來招呼詩人與他協(xié)奏《由房》之樂。受這種氛感染,人人都能感到無比歡欣快樂。接著寫這位男子狂歡之余,放下樂器,開始跳起舞來,其樂陶陶,令人陶醉。他左手執(zhí)定羽旄,右手招詩人與他共舞《由敖》之曲。場面歡暢淋漓。

詩共二章,攝取了兩組歌舞的畫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坝煞俊笨赡苁恰坝筛?、“由儀”一類的笙樂,屬房中之樂。胡承珙《毛詩后箋》:“由房者,房中,對廟朝言之。人君燕息時所奏之樂,非廟朝之樂,故曰房中。”而“由敖”可能即驁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敖,疑當讀為驁夏之驁, 《周官·鐘師》:奏九夏,其九為驁夏?!苯裉煲巡恢獌晌枨膬热荩珡木樱ㄎ鑾煟瓣栮枴?、“陶陶”等神情上看,當是兩支歡快的舞樂?!捌錁分磺摇鼻∏≌f明其樂之甚?!爸弧?,韓詩作“旨”;《詩三家義集疏》:“旨本訓美,樂旨,猶言樂之美者,意為樂甚?!?/p>

詩的格調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樂,樂曲比較輕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樂,《程子遺書):“陽陽,自得。陶陶,自樂之狀。皆不任憂責,全身自樂而已?!毕胍娢鑾熍c樂工是樂在其中。詩人為樂工,故詩中“我”在描寫歌舞場面時也就比較輕快這與《王風》其他篇章那種蒼涼的風格迥然不同。

如果按朱熹的解釋,此詩寫夫妻歌舞為樂。丈夫邀請妻子一起跳舞,由妻子唱出來,表現了他們自得自樂、歡暢無比的情緒。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寫夫妻恩愛、歌舞自娛的情形并不多,多的是征夫愁棄婦怨。因為這樣做,至少要這樣一些前提:兩個人情深意篤,有較高的修養(yǎng)和情趣,以及擁有較多的閑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夫妻,大字不識的衣夫,恐怕難以歌舞自娛。由此可以推斷,此詩的主人公大概應是殷實人家,或是已經衰落了的世家子弟。這也容易讓人想到,閑暇是人們自娛自樂、吟詩作畫、游山玩水的重要前提。整日為生計而忙碌的人,不會有此雅興。

《詩經》觀后感二十二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wèi)風·湛奧》)

2、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團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楚辭(離騷))

1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對楚王問))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1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5、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zhàn)國策·趙策》)

18、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戰(zhàn)國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孫子兵法·謀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

2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2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3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兩》)

3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

3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wèi)靈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3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3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3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yǎng)生主》)

39、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4o.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誰北則為枳。(《晏子春秋》)

41、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4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

46、生于優(yōu)患,死于安樂。(《孟子·告于下》)

4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魚我所欲也》)

50、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茍子·勸學》)

《詩經》觀后感二十三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对娊泧L秦風》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对娊洝ば⊙拧げ赊薄?/p>

3、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对娊洝L·王風·采葛》

4、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对娊洝ば⊙拧に垢伞?/p>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衛(wèi)風《碩人》

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娊洝ばl(wèi)風·淇奧》

7、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对娊洝ば⊙拧げ赊薄?/p>

8、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

9、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对娊洝む{風·相鼠》

1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娊洝ば⊙拧Q鳴》

《詩經》觀后感二十四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 國風 秦風》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3、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邶風·擊鼓》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5、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wèi)風。淇奧》

6、嚶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伐木

7、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大雅·抑》

8、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对娊洝ぬ骑L·綢繆》

9、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國風·周南·關雎》

10、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对娊洝L·周南·桃夭》

1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对娊洝L·衛(wèi)風·碩人》

12、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國風·王風·黍離》

1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对娊洝L·鄭風·子衿》

14、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对娊洝L·衛(wèi)風·木瓜》

15、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詩經·國風·鄭風·風雨》

16、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周南·關雎·序》

17、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对娊洝ご笱拧な帯?/p>

18、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

1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对娊洝L·陳風·月出》

《詩經》觀后感二十五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wèi)風·湛奧》)

2、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團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楚辭(離騷》)

1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對楚王問》)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1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5、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zhàn)國策·趙策))

18、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戰(zhàn)國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孫子兵法·謀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

2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2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3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兩》)

3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

3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wèi)靈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3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3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3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yǎng)生主))

39、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4o.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誰北則為枳。(《晏子春秋》)

41、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4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

46、生于優(yōu)患,死于安樂。(《孟子·告于下》)

4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魚我所欲也》)

50、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茍子·勸學))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與之俱黑。(《茍子·勸學》)

52、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韓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呂氏春秋·盡數))

54、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

55、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禮記·雜記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57、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58、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p>

5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

60、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史記·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列傳》)

6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63、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記》)

64、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記》)

65、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記》)

66、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項羽本記》)

67、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68、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69、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班固《漢書》)

70、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班固《漢書·東方朔傳》)

7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h樂府《長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漢(逸詩句風雅逸篇四》)

7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范曄(后漢書·馮異傳))

7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范曄(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75、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黃瓊傳))

7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曄《后漢書·班超傳))

77、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 。(范曄《后漢書》)

78、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79、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8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8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西晉·陳壽《三國志))

82、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陳壽(三國志·吳書))

83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84、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移居》)

85、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86、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8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雜詩》)

88、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8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9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枚乘《上書諫吳王》)

《詩經》觀后感二十六

1、 詩經――《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詩經 《詩經》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詩經 《詩經》

3、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夭 《詩經》

4、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詩經》

5、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詩經》

6、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詩經》

7、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

8、 式微,式微,胡不歸? 《詩經》

9、 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詩經》

10、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

11、 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 《詩經》

《詩經》觀后感二十七

1、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詩經·鄭風·將仲子》

2、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对娊洝L·秦風·蒹葭》

3、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4、樂只君子,萬壽無疆?!对娊洝ば⊙拧つ仙接信_》

5、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經·邶風·柏舟》

6、綠兮衣兮,綠衣黃裹。綠兮衣兮,綠衣黃裳。綠兮絲兮,女所治兮。

7、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詩經·召南·江有汜》

8、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9、胡為乎泥中!《詩經·邶風·式微》

10、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國風·邶風·擊鼓》

11、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12、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对娊洝L·召南·采蘋》

13、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詩經·國風·衛(wèi)風·木瓜)

14、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对娊洝で仫L·蒹葭》

15、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对娊洝ぺL·柏舟》

16、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十月之交》

17、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对娊洝む嶏L·風雨》

18、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詩經·鄭風·將仲子》

19、稱彼兕?。喝f壽無疆!《詩經·豳風·七月》

《詩經》觀后感二十八

1、文茵:該名字源自《詩經·秦風·小戎》中“文茵暢轂,駕我騏馵”“文”指花紋,紋理,用于人名引申為文采,才華,涵養(yǎng),性情溫厚等意思,寓意溫文爾雅文采斐然。“茵”本義車中的虎皮坐褥,后常用來形容綠油油的草地。文茵引申為生機勃勃,生命力旺盛之義。

2、雨霏:這個名字取自《詩經·采薇》里面的著名詩句,整首詩的畫面都描述的很有詩意,所以取出來的名字聽起來也很美。這個名字所帶來的意境,給人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說明寶寶有一種與眾不一樣的氣質。

3、煒彤:該名字源自《詩經·邶風·靜女》中“彤管有煒,說懌女美”,“煒”字的本義是火光明亮的意思,引申為華麗,有光彩,此外,煒也同“偉”,比喻有博大的胸懷,有所成就?!巴敝傅氖羌t色用于人名象征事業(yè)紅火,勉勵孩子積極進取,以進取的姿態(tài)應對生活。

4、靜璇:該名字源自《詩經·邶風·柏舟》中“靜言思之,寤辟有摽”“靜”是安靜不動的意思,引申為沒有聲響,心態(tài)平靜,用于人名指一種遇事平心靜氣,與世無爭的完美品質?!拌笔且环N美玉的名稱,常被加工成玉佩,人名中有魅力,珍貴,華麗,富貴的意思。

5、悅懌:該名字源自“既見君子,庶幾說懌”悅懌這個名字十分悅耳,念起來也很響亮,讓人聽著心境很舒暢。在詩里這個名字表示歡欣、喜悅的意思,“說”字又通“悅”,所以直接引用的后者作為名字。期望寶寶能夠歡樂成長,簡單生活,善良真誠。

6、子怡:該名字源自《詩經·鄭風》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白印痹谠娊浿幸鉃槟?,在現代漢語中指嬰兒,引申為天之驕子,有福氣,寓意吉祥如意。此外子也指有才德的人。“怡”是喜悅,高興的意思。在人名中通常寄托了父母期望孩子歡樂,幸福,吉祥樂觀的愿望。

7、于垣:《鴻雁》“鴻雁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8、凱南:《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p>

9、思文:《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爾極。貽我來牟,帝命率育,無此疆爾界。陳常于時夏?!?/p>

10、旻天:《小旻》“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謀猶回遹,何日斯沮?謀臧不從,不臧覆用。我視謀猶,亦孔之邛?!?/p>

11、靖之:《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p>

12、思柔:《絲衣》“旨酒思柔。不吳不敖,胡考之休?!?/p>

13、振君:《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14、漢廣:《漢廣》“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p>

15、知蘭:《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p>

16、庭輝:《庭燎》“夜如何其?夜鄉(xiāng)晨,庭燎有輝。君子至止,言觀其旂?!?/p>

17、萊樂:《小雅·南山有臺》“南山有臺,北山有萊。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樂只君子,萬壽無期。”

18、陽陽:《君子陽陽》“君子陽陽,左執(zhí)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

19、之德:《維天之命》“于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p>

20、淑琴:《關雎》“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p>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